金莲仙史
叙
第一回 演玄元诸仙留圣迹 审造化二子降凡胎
第二回 林灵素兴玄谈道德 吕洞宾护国灭妖邪
第三回 岳鹏举舍命辅中兴 王世雄被黜空世事
第四回 醉仙桥世雄逢道祖 醴泉观钟吕试凡心
第五回 李老君崆峒会群真 王重阳宁海度诸子
第六回 王重阳出神试真心 孙不二殒容求至道
第七回 丘启法访道觅真师 郝恬然求玄闻至道
第八回 重阳子南游逢了道 王孝先北转遇真师
第九回 王重阳设教行道德 孙不二装疯学神仙
第十回 阐玄教七金莲会集 扬宗风六仙友搬丧
第十一回 大魏村六仙友拆散 小华庙二弟兄逢
第十二回 丘符阳蟠溪行苦志 孙不二三井显神
第十三回 王处一禁中施道术 丘长春陇上度女
第十四回 丘处机成道化诸胡 谭长真出神除妖
第十五回 刘处玄驸马狱祈雨 郝太古赵州桥养
第十六回 白玉赡死心求道德 丘长春度世作西
第十七回 石上谈玄空中飞盖 醮坛作法海市惊
第十八回 刘长生福州弃幻相 长春子雪山复回
第十九回 蒙古帝颁诏求道德 丘长春御前说玄
第二十回 阁皂山孙耿炼丹药 冲虚观白沙送泥
第二十一回 九宫山张道清坐脱 白云观长春子
第二十二回 刘真人洛阳插牡丹 黄石公紫柏遗
第二十三回 丘长春白云堂登真 纯阳子青霞洞
第二十四回 元运兴诸将扶社稷 帝诏降众仙受
-
+
首页
第十七回 石上谈玄空中飞盖 醮坛作法海市惊
词曰: 修道觅真铅,虚极先天运后天。九二见龙须下手,玄玄。剖腹分明说与贤。子午火烹煎,审察前弦与后弦。卯酉兔鸡宜沐浴,绵绵。文武刚柔次第研。(右调《南乡子》) 却说丘长春真人向白云和尚说道:“我此去欲建造几处丛林,禅师既有真心助我,权且收去,与汝栽培道根可也。”那和尚听师之言,要建造丛林,复去取黄金一百两,向师道:“弟子闻师欲建造丛林,乃弟子之本愿也。再有金一百,乞师带去,与弟子求些忏悔。”于是丘真人将二百黄金、五十白银一共收下。那和尚命二僧送师下山,众僧人送出山门,有五里之遥,跪地拜送,望师不见方回,二僧送了一日,到山下有一脚堂,歇宿一宵。明日二僧回寺,丘真人归国。不表。 且说龙门洞赵虚静,自从师父西游去后,威仪教相,谨持清规,修身之人,更添茂盛。一日,与众道友说道:“俺师父西游,至今七载未归。那年师父下山之时,俺曾叩师归期,师父言香风西至之时,即其归也。众位道友们牢记。”正在谈论之间,,摹然闻异香喷鼻,虚静道:“此香风来得各异。出洞去看,来而何风。若是西风,师父归矣。”大众一同出洞观看,果然西来香风,阵阵喷鼻馨香。虚静道:“众位道友,可一同往西路迎接。”时共有一十余人,尽皆欣然而去,只留一人看洞。 众人齐往西走,有十里之遥,果见师父远远而来。众人喜之不已,拥簇上面拜迎,将师父的包囊各人抢背而去。长春真人先走,众门人后随,至于洞中坐下。众人罗列拜毕,赵虚静道:“恩师西游,越历七年,今朝始得回来。一路风尘劳苦,弟子等终日悬望。师游西域,诸邦人民可化否?”长春真人将西邦诸国之由略说一遍,复将灵鹫寺白云禅师作《封神传》、自作《西游记》之事细述一遍。遂打开包囊,取出《西游记》的草稿,付于虚静道:“可将此刊板,传流后世,有益于后学修身者也。”遂命择日兴工造屋,就将这龙门洞开作丛林,招贤居住。 长春真人居龙门年余,吩咐道坚,将家交于宋道安,自带赵道坚、郑志修等五人同往东行。过了潼关,至河南登封县地界,只见两座大山,彩云结盖,秀丽异常,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太室者,即中岳嵩山也。长春道:“天下名山,五岳为首。五岳之中,嵩山居中。我欲丕畅玄风,必当立此为首,而后再兴别处可也。”众门人俱道:“师父斯言尽妙。” 于是师徒们齐至山下,四维遍览,至于山下之西南轩辕峰之下,离中岳庙不远,有古庙名长生宫,师徒居之。遂兴工重建,十方善土咸集,乐助喜舍,数载之间,功成告竣。共造房屋一百余间,共计殿宇三十六殿,将长生官改名崇福宫。你道真人师徒们居此数年,如何就能兴此大庙?却原来长春真人道成之后,常有天兵十万拥护其身,朱、王、殷、潘、岳、温、马、赵八大元师不离左右,更有山神、土地、城隍、龙神等众暗中扶持。不数年间,就将个崇福宫造成如同仙府一般。巍巍殿宇,俨若蕊宫贝阙;荡荡庙貌,似乎阆苑蓬壶。山门上镌着七个大字:“崇福宫十方丛林。”自此以来,十方道侣叠叠而来,天下贤士源源而至。宗风丕畅,玄教日兴,三十六条清规,字字谨严;八十一行执事,个个有款。居者行住坐卧,犹若蓬瀛仙子。老幼贤愚,无不闻风而道化;刚强暴恶,并无见语不回心。 那长春真人一日闲暇无事,与众同游山境,遍处玩赏。只见一块大石,生得平正,可坐数十人。丘师登与石上,坐下。时正逢三月天气,但见和风拂面,香气逼人;鱼跃鸢飞,水流花放。真人一时玄机发动,心花开放,向众人说道:“今日此等佳景,世罕相逢。人生在世,亦然如是。汝等得生中国,已入玄门,若不急早回心向道,空劳处世之机。光阴易迈,佳景难遇。花落到有复发之期,人死鲜见回阳之客。一息不来,命非已有,肉化清风,骨化污泥,荣华富贵,总成幻梦也。” 时有门人王志明进跪师前,问曰:“弟子今闻师言,花落到有转放之期,人死鲜见回阳之客。世间可有长生不死、死而复生者?果有否?”丘师曰:“善哉,问乎!汝当复坐,众所乐闻者洗心谛听,无起他念,端拱冥心,听吾宣说。盖人从三皇五帝以来,迄至于今,未有不死者也。惟不死者仙也,佛也。有死而灵者,神也,鬼也。人生处世,作事公正,怀抱全心,忠孝节义有所兼者,本来天性未曾丧尽,死后皆可为神。是灵明不昧、正气不散之故也。所以为神、鬼者,纯阴而无阳。因人生在世,作事糊涂,邪淫妄语,奸盗诈伪,害人利己,妄贪妄求,凡有作为不合天理之事,起种种不良之心,朝消暮耗,将自身中精神气三宝败尽则死,天良败完,灵明丧尽。是为鬼也。阴府冥官,照过取罪,或堕三途,或为畜生,果报无差,不可尽说。仙佛者,纯阳而无阴。一团灵明本性,如明月相似,迷云拂尽,一轮孤月,高悬天际,大地山河,无不照彻,曰性、曰日,姹女、青龙,谓汞、谓砂,异名不一。总而言之,一点灵明本性,思之为识神,含之为元神,养之为胎神,出之为阳神。在方为东,在卦为震,在五行为木。木能生火,火者心也。心者性之子。能知修身者,割情断欲,妄想思虑之心灭尽,真性自现;不知修身者,纵情放欲,妄想贪求,朝消暮耗,心现性灭,愈用愈丧,性昧神昏,故死人鬼域矣。盖修道之人,要在无心。无心者,即孔子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颜子之坐忘,子綦之丧我,庄子老仙无何有之乡。此皆指无心之说也。” 王志明复问曰:“弟子闻师言,心无则道妙无穷。颜子有坐忘之功,因何三十二岁而卒也?”长春答曰:“子独不闻紫阳翁云:东华本性老仙翁,独坐空房未有功。忽遇西池金圣母,灵丹一粒便腾空。金者,西方之祖气也。在人身中,养之为元气,炼之为真铅,发之为真种、日月、白虎、婴儿,在方为西,在卦为兑,在五行为金。金能生水。水者,金之于,即肾中之阳精也。大修行者,能知养水生金,养火生木。故曰逆行之道,能可作佛成仙。此水能生木制火。人性本上炎,非水克之,则不住;水性本下润,非土克之,顺流则不止。金非火锻炼,则不刚;木非金雕刻,则不成器。土非火则不生,木非土则无根。盖五行互相用也。颜子只知顺五行而归本位,不知逆五行而通造化;岂知五行有攒簇之理、八卦有交纳之功?故死也。修身者,夺天地之造化,察朔望之盈虚,辨阴阳之消长,穷同类而施工。金乌玉兔,是我身中之药物;天地乾坤,无非规内之鼎炉。达此理者,可以穷万化之机;修此道者,可以步大虚之境;得此法者,可以辅帝王之基;了此道者,可以骑鲸乘凤,可以跨龙驭虎,可游宴玉京金阙,可以与虚皇并驾。但道有三乘,仙有九品,法有八则,入有五门。五门者,宗、律、教、法、科也。律门者,受戒守规,以着相而修出无相,以有为而证无为也。教门者,先积外功,而栽培内果,教化愚迷,而开其觉路,使其行善修德,往德门而入也。法门者,行符治病,驱妖缚魅,以术济人,救灾拔难,以功为证也。科门者,念经拜忏,朝真礼斗,祈福消灾,度亡解厄,利人为用。以上四门,各有所证,总在我垂训文内,不出乎三乘之中。吾宗门惟贵在见性,而水火配合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机,以明性见空为实地,以忘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汞铅,皆法相而不可拘执也。若拘执法相,此便为外道,非吾徒也。汝等学道,既有入路,即宜退藏于密,直从念头上洗刷。天理愈微,益见人心之难克;人欲将净,反觉天心之杳茫。汝等可参之。” 众门人闻师语毕,各各上前稽首礼谢。只见空中百鸟翔集,顶上结如宝盖相似,众人道:“此亦怪也!我师在此谈道,这扁毛俱来听讲。闻师语毕,渐渐散去。”丘师道:“凡胎、卵、湿三生之类,各有灵性。而久命者,皆可修成精果。今日既来听我之语,皆获无穷福利,殁后必转人身也。惟化生有识而无性,即不能复于人身也。” 时师正与众人谈论之际,只见道友报到“宋皇有使到来”。于是师徒们回转宫中,果见山门外拴着马匹。长春真人向众道:“你们前去见他,我回方丈而去,说我有病在床,不能执旨,请他原旨带回可也。”众人不解其意,只得顺命而行。 赵虚静到了客堂,见了礼毕,各分宾主坐下。虚静问道:“你这位老爷,贵府何处?今来到故宫有何贵事?”那使者答日:“下官乃宋帝驾前钦差刘忠是也。我主乃是一个有道的明君,每番敕旨,遍处访贤,安全社稷。昨闻朝臣奏道,宝观有位丘真人,道高德隆,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定国安邦之韬略,故差我等至此敕召真人,同至帝都,安民定国,庶使君臣有赖,万民沾恩矣。”虚静上前举礼道:“衲等实不知宋国钦差大人到来,未曾出宫迎接,赦衲等不知之罪。”刘忠道:“先生不知,何罪之有?烦请真人出来,我等参见。”虚静答道:“大人奉了宋帝旨意宣召我师,该当与国报效,替民分忧。但我等俱是山野鄙夫,不足于道,又兼我师有疾在床,不能执旨。烦大人原旨带回,回复主上,另选别贤。衲辈内无道德,外无才谋,此乃有名无实之徒,岂足用哉?” 那刘忠听虚静这番言语,想道:“这些道士,量是有名无实。”遂带旨回复去了。虚静送出山门,不表。 且说丘真人在宫,不几天又有金使来聘,皆高卧不起。众门人莫测其意。忽一日,对众道:“汝等好好演扬教相,不可懈怠修持。我欲南行有事。”遂别众飘然而去。众人送出五里之遥,回头。不表。 却说第三十三代嗣师张伯憬,因魏王镇守明州,有疾,召嗣师打醮祈安。时刘长生真人游于明州,见魏王府设醮于花厅之中,见嗣师未至,花园寂寞,就作起法来,现出海市蜃楼于主醮之坛,犹如蓬岛仙宫。万民睹者,日有万几。魏王闻说,疑而不信,因有病,不能出看。长生真人以符水与服,即刻病愈。魏王出观,知是真人作法,喜不可言。待嗣师到,一人醮坛,见之,疑是误入仙府,不敢开言。少刻,刘真人出,与张伯憬见礼,天师急忙下拜,道:“弟子误入仙阙,敢祈真人匆罪。”刘真人道:“此地固是凡境,天师因何误看也?”伯憬道:“凡间焉能有此仙境?”长生道:“这是末学所设之幻景,非真境也。”于是真人与嗣师各生敬信,邀留七天,醮毕法收,辞别魏王。刘真人同嗣师至杭州分别。 刘真人游玩闽中,至福州会善堂居之。众人知其有道,住不多时,投其门下者到有二百余人。真人择日开讲道德经义,道俗成集,阐扬宗风,普度有缘。正是: 大道成时法亦通,神全变化乐无穷。 方方阐教逢人度,万古千秋住太空。 要知刘真人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管理员
2023年5月14日 21:44
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