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百科
《北斗经》依法修持方法
道教戒律
《戒律说》
《初真戒》
《初真戒律》
《积功归根五戒》
《初真十戒》
《女真九戒》
《九真妙戒》
《老君二十七戒》
《受持八戒斋文》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
《无上十戒》
问题记录汇总,后续改善。
青阳随笔:不要讨人封镇,积德多出善言
青阳随笔:神像开光的秘密
许真君玉匣记吉凶禁忌日
-
+
首页
《无上十戒》
第一戒者,不得杀生,及怀杀想,常行慈悲,济度一切,观诸众生,常如己想。 第二戒者,不得偷盗,及怀盗想,常行退让,不受非义,观诸资财,如己物想。 第三戒者,不得邪淫,及怀淫想,常行贞洁,独处幽栖,观诸男女,如骨肉想。 第四戒者,不得悭贪,及怀贪想,常行布施,广济贫穷,平等一心,无彼我想。 第五戒者,不得瞋怒,及怀怒想,常行欢喜,和睦冤亲,观诸众生,如赤子想。 第六戒者,不得愚痴,及怀痴想,常行智慧,劝诱愚迷,观诸众生,如手足想。 第七戒者,不得绮言,及怀绮想,常行忠正,内外纯和,观诸经教,生念诵想。 第八戒者,不得妄语,及怀妄想,常行信实,隐显无欺,观诸人民,无虚诳想。 第九戒者,不得恶口骂詈,及恶口想,常行正念,不起毒心,观彼毒蛇,自取害想。 第十戒者,不得两舌斗乱,及两舌想,恒行端直,不起爱憎,观诸彼我,无向背想。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记载:《无上十戒》此十戒者,在俗男女所受,断十恶行十善也。 来源:《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之四奉戒品第六 太慈大悲普济真人,以业报因缘请问太上道君。尔时,道君告普济曰:我从无始世界已来,常在人间,教化说法,度脱众生。使过去未来、十方三界、人天凡圣,普使闻知,等会无为,入真常道,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常住湛然,圆通静室。登此界者,皆须持戒,始自发心,终於极果。忏悔受戒,诵念持斋,行道至诚,发弘誓愿,赞叹布施,滋润众生,救护一切,广建功德;感应诸天,福报生神,摄因生化,本迹机会,证实相行,叔教流通,广统真应,方始会道。念念不舍,灭心忘心,皆须持戒。持戒不犯,诸天降临,众圣敬仰,群魔赞唱,各随功业,列名上宫。我故随其分力,广说戒门,多少不同,上下有异,任汝众生,相机所受。三戒、五戒、六戒、七戒、八戒、九戒、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持身戒,二十四戒,二十七戒,三十六戒;乃至洞玄下品四十、中品六十、上品八十,一百八十;上清三百观身,洞神七百二十戒:各有次第,导引群迷。能有受持,皆获福利,灭罪无穷。并散在三洞诸经,流行已久。众生暗昧,不能得闻。今止为汝说无上十戒,作人天福业、生死善缘,传示当来,徧令护持,降福消祸,不可思议。 第一戒者,不得杀生,及怀杀想。常行慈悲,济度一切。观诸众生,常如己想。 第二戒者,不得偷盗,及怀盗想。常行退让,不受非义。观诸资财,如己物想。 第三戒者,不得邪淫,及怀淫想。常行贞洁,独处幽栖。观诸男女,如骨肉想。 第四戒者,不得悭贪,及怀贪想。常行布施,广济贫穷。平等一心,无彼我想。 第五戒者,不得瞋怒,及怀怒想。常行欢喜,和睦冤亲。观诸众生,如赤子想。 第六戒者,不得愚痴,及怀痴想。常行智慧,劝诱愚迷。观诸众生,如手足想。 第七戒者,不得绮言,及怀绮想。常行忠正,内外纯和。观诸经教,生念诵想。 第八戒者,不得妄语,及怀妄想。常行信实,隐显无欺。观诸人民,无虚诳想。 第九戒者,不得恶口骂詈,及恶口想。常行正念,不起毒心。观彼毒蛇,自取害想。 第十戒者,不得两舌斗乱,及两舌想。恒行端直,不起爱憎。观诸彼我,无向背想。 道君曰:此十戒者,是众生城郭,依栖屋宅。能守持者,有玉童玉女、金刚神王、将军力士各二十四人,侍卫左右,消灾度厄,保命延年。真圣敬仰,诸天欢悦。刀兵水火、虎狼虫蛇、疾病牢狱、鬼贼邪精、饥寒恼难一切众祸,永不干身。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富贵寿乐,所愿遂心。智慧聪明,形容端正,人中第一,不可思议。过去受生,天宫浄土,华台宝殿,衣食无为,云盖龙车,逍遥自在。常闻经法,侍奉天尊,展转受身,会正真道。持此戒者,如彼宝剑能断一切,如彼法舟能度一切,如彼猛火能烧一切,如彼浄水能洗一切,自三清已下乃至十方上圣真仙,莫不皆由持此戒也。戒者,防罪止恶,检束身心,降伏妖魔,感动灵圣。 道君曰:昔有五百男子,於纯和国空明山中,修道二十一年,共持此戒,悉悟无为。吾遣达相真人度入无相天中,今并得为金光仙人,更学大乘,渐阶真位。又栖浮国空积山中,有三万六千女子同心学道,一百年中不闻此经戒,被大魔精中害,悉入无明水中,流浪沉没,不能得出。吾遣度脱真人往彼救拔,授与此经,令渐开悟。移在观山,正持十戒,已得六百万年,日夜翘懃,专一不二,灵芝神草、甘露玉池自生其处,充给饮食,稍稍明了,自会至真。
管理员
2023年5月28日 03:22
18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