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大洞金华玉经
### 经名:大洞金华玉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改编《雌一玉检五老宝经》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夫得受大洞之诀,洞一上道雌一合变,当先诵帝君上愿、玄母八间金华隐书。斯乃九天帝君怀中禁书也。若传授弟子,当先告斋,前后各一日,又清斋一百日,乃得付之。中斋七十日、下斋三十九日,对斋苦行,而相传授焉。不审其人,无斋而传付者,经师当死,受者失两明焉。斋不苦切,经师当病,受者失口焉。施重於经师,防轻览也。灾加於弟子,慎口目矣。愆重祸於七世,患结生於冥考。若得此经,受便施行,不得愆犯懈替,宣泄之约,一如上法。馔经师於三斋,如奉君父焉。考幽室於闲林,如寂无人焉。存五神於紫房,如真灵之在焉。非君师、父子、兄弟之施者,必勿受矣,示虚真之物用,明守禁之难犯也。非君师、父子、兄弟之室者,必勿履矣。示止足之勿广,明隐逸之抱一也。非君师、父子、兄弟之服者,必勿服矣,示天亲之勿多,明盈溢以自裁也。研天精之妙觉,绝万累之近想,而至行彰於辛苦,绝迹同於无景,三餐足於山涧,密诚着於遂往。尔乃声驰於五老之室,德举於三清之上,保内凝於明玉,使衣巾鲜而不秽,念三元於泥丸,守九真於形宅,吐纳五华,呼吸玉液,朝暮求仙於空同,寝息启神於太漠,孜孜不倦,勤勤不释。如此之人,始可与言大洞之门户,预求道之妙想矣。奉之者登三晨,游太霄,违之者没三泉,入太幽。 夫传授之者,当令经诀再出,勿顿授者也。先授法诀者,欲令其施行存思,精炼五形,感念紫房,流秽荡情,专贞抱一,旦夕期灵。故大丹隐玄,号曰《金华经》,三元玉晨,是曰雌一精也。按存修雌一三年之后,乃又得诵《大洞真经三十九章》耳。今受此诀,亦得施行,施行诀事,必获神仙,不必俱持《大洞真经》 而一通之也。 夫存感笃诚,合真对景,三元见矣。自获此经,玄虚降授,黄老告符,运灵引曜,五老散华,空中受文,即登太无。 帝君十二愿篇目曰:愿天、愿地、愿风、愿云、愿阴、愿阳、愿太空、愿太无、愿太虚、愿大有、愿自生、愿生神也。玄母八门行间篇目曰:愿玄母与我俱生於生气之间,与我俱存於日月之间,与我俱保於九天之间,与我俱食於自然之间,与我俱饮於匏河之间,与我俱息於玉真之间,与我俱寝於仙堂之间,与我俱游於三玄之间。 兆在别室,常当读是经,不忘须臾,此为内愿帝君,开善八间者矣。今五岳诸仙,及神州仙女,犹酌琼浆而按珍果,说大愿,陈八间,期太素,奉三元,志霄晨,为玉真,拔七世,入广寒,岂况世中之庸猥,五浊之微贱者哉。当可替而修,闻而不为耶?夫形神虽精苦於生生,而七世有罪,而不解者,己亦必无仙冀也。是以须启大愿,陈八间,以释其积结耳。七考既福,兆乃可不死,不死者乃得道之宗本,为仙之根始,志行是业者,可不勉励於长存哉。 九天帝君十二上愿、九灵玄母八间神门文,回元五通,禳除世殃,上福七祖,身致神仙。静於密室,散香正烟,而读《大洞金华经》曰: 北极天皇,太一帝君,玉清紫虚,二景明圆,无上大道,太素三元,四方五老,六盖七晨,八上九灵,隐道回元,玄母五通,金华高仙,司命天师、主生大神,太微天炁,以醮因绿。上愿九玄,护魄扶魂,明真元炁,并来在身,仰招无上,五通大仙,俯逮无下,隐道回元,七世积罪,今为结散,受福南宫,洒香八门。愿天、愿地、愿风、愿云、四愿一合,定籍长生,天盖胎根,地助曜灵,神风八扇,景云流盈,我与帝君,同飙上清,观眄北玄,解带玉庭,庆加七祖,玄考科真,上愿四达,寿与日倾。中愿亦四,领理帝君书,愿阴、愿阳,愿太空,愿太无、三五明神,七九所居,帝君元父,定生之初,玉皇凝驾,常在我庐。我存紫房,泥丸桃康,凝阴固血,魂生太阳,灵空暎晖,太无履长,空无九炁,与我黄裳,七考介福,受仙南宫。下愿亦四,长生仙府,乃愿太虚,又愿大有,神存九天,形游真宇,帝君混合,徊游七九,祸去我室,福来我取,恶言消亡,顺言善愈。复愿自生,天地为父,复愿神生,和气为母,回元五通,有除罪垢,福冠七叶,超生弥久。愿言高皇,帝君合唱,唱音逸霄,八响万畅,灵翰逆冲,千真同偿,从劫至劫,常会十二庆。大哉帝君恩,万福回元。 又愿八间玄母,造神八间之唱,九灵洞眄。 上愿玄母,与我俱生於生气之间,得使紫景暎虚,天人合符,飞真凌羽,而我与之俱,天乐娱心,离脱百忧,七玄称庆,上灵所扶。 次愿玄母,与我俱存於日月之间,三光之际,大帝并軿,青旄绿盖,华軿绣帔,锦服玉带,携提五老,同宾四大,入晏华寒,出眄八外。 三愿玄母,与我俱保於九天之间,乃凝真圆曜,夷心内炼,炁溢灵堂,感神万千,身升九霄,考福重玄,散带空同,抚轮累天,吉享七世,更生为人,我保太真,与日同年。 四愿玄母,与我俱食於自然之间,永离三徒,长会自然,七宝玉粒,金丹紫芒,隐芝右掇,左拾夜光,凤胎虎沫,云琅琼霜,奇味一御,则身拂太空。 五愿玄母,与我俱饮於匏河之间,而流津万崖,既清且甘,回水玉精,灵润碧蓝,上注绝霄,流源神堂,横波郁踊,鼓扇太空,浮游浩清,饮嗽东蒙,高揖霞晨,奇乐沧浪,七考得仙,介福洋洋,体誓九河,所向成康。 六愿玄母,与我俱息於玉真之间,浩哉上座,涧邈霄清,五老罗室,玉华告灵,西王飞轩,策羽流軿,与我俱息,九玄之庭,庆锺七考,受胎更生,身盘琼宇,神栖圆明。 七愿玄母,与我俱寝於仙堂之间,幽妙灵房,玄华四陈,朱宇凤构,光明映轩,金床玉榻,紫帷龙门,上坐玄皇,中席天真,我处其右,携带缠锦,大福七考,受书更生。 八愿玄母,与我俱游於三玄之间,乃逸辔太漠,回軿三玄,五老扶胥,王母比肩,舞轮神丘,停驾九天,定书太上,受位为真,雌一九混,从亿至千,洞经八响,七祖获仙,从劫至劫,常会八间。八间在何,永我因绿,五老降福,道德诜诜,万气上生,固保泥丸。愿言既毕,日月同年,大哉虚生,玄母动静,八门行间。 ### 徊风大混合帝一之道存修九图 修本经,存祝名都毕,更闭两目,存此百神变成白气,如耳烟之状,从玄虚中来入口中,郁郁良久,觉白气下,从下部孔中出,又从玉茎孔一中出。又觉白气从两脚底、两手心中出,并冠缠一躯,上下手足,混合一身。  与白气同烟上下,不相见也。  良久,白气忽复变色,成紫云郁郁,又从我口中入头中,及至五藏间,充满腹内。  良久,紫云又从两足底、两掌心、大孔、玉茎孔中出,冠绕一体。  良久,郁然上下,与紫云合形,不相见也。  须臾,存紫云之气,充满左右及一室之内,又存见口中出风气之扇,紫云之烟乃回转,更相缠绕结。  忽成一真人,男形也,始生之状,长四分,号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宁在,字合母精,是守死关之众神,回风混合,共成帝一之尊君也。  又存此尊君,来入我口中舌下,复从舌下径上升紫房六合宫,平坐,外向尊君,左手把兆五籍,右手把兆五符,尊君口之左边有日光,径九分,尊君口之右边有月光,径一寸,尊君口舌吐徊风之气,吹此日月之光,皆郁郁,或白色,或赤色,令光气下入兆五藏、六府、百节,一身之内,洞彻朗然,内外如白日之状。良久忘身,忽然事讫。  此图眉间略画形像,即存如第八图,大在紫房六合宫,即泥丸宫是六合。  乃心祝曰: 大洞帝一,太素尊灵,父宁母精,二合双成,百真大混,一徊始生,身结八烟,变胎元婴,日月宝光,洞我躯形,太一在上,与帝合并,泥丸保玉,五藏华明,长合日月,手执洞经,位为仙翁,神升上清,三十九章,金符羽庭。 此是徊风大混合帝一之道,毕也。万变百化,洞真太一之法,极尽於此矣。 夕夕常存大洞帝一尊君,在兆鼻下人中中央,白日常存在口内上齿之外,鼻下人中上唇之裹也。尊君形皆当向外,坐立起居在意存之。存尊君口中衔日光,径九分,昭明万丈,同朗兆身。夫一者,帝之真一也。一之所变,归一者也。读〔大〕洞真经时,亦存帝一尊君,在兆面前,以尊神口对兆之口间,令相向,听我读洞经之音,以散七世之结焉。 帝一尊君,讳父宁在,字合母精,日夕怛忆之勿忘,辟万试,灭千患,除恶魔,致神仙也。若兆体中有疾痛不宁处,急存帝一尊君,令口吐日光白气,熏我痛疾处,痛疾即愈也。 帝一尊君,形如始生之男,不着衣服,身长四分耳。所谓大混反胎,始形之真也。 ### 大洞内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图 按九宫前后,逐宫相杳,向背遮影,不能对见,难以正面图画。今据排次第,即在右侧,作正面画却沉,若侧身画,即又存想不正。请存各宫真神,并面向前正坐,其中三真者,即二真相对,令如隐居注。首寸与明堂,共得一寸,虽正画成,亦系在右边也。精详存用,如经九年,白日升天。  大洞金华玉经
管理员
2023年5月9日 17:02
25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