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经名:洞真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原本一卷,徒分作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卷上 移死度生保仙上法 天关者,是九天之生门也,治在九天东南角,一名天图,一名天关,故为三关也。众真之所经,神仙之所历,学者之所由也。其去金阙五千里,玉清上宫七千里,得披三关,便得上登金阙,游宴玉清也。 第一天关,上有九层玉台,台去地一千二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奋牡门端。太虚玉晨监,字虚上明,处在玉台之上,飞云流霞,夹映其房,日月玄照,光洞玉清,侍者真仙三百人,主上仙出入,开关之所由。 第二天关,上有六层玉台,高九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夹门两端。太上监真玉郎,字朗伯,镇在玉台之上,丹云紫盖郁其房,玄光日月映其间,侍者真仙三百人,主监众真游宴之所经。 第三天关,上有三层玉台,高六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夹卫两端。太帝监真玉司郎,字天常生,镇在玉台之上,玄云盖其上,虚烟馥其庭,自明之光焕其形,侍者真仙三百人,主上天众真、地下众生,簿录简籍所关由。 凡受投金简玉名之道,当修披天关关之法。常当朝夕入室烧香,叩齿十二通,东向心拜四方,存思见九天之端,三关之下,见形状分明历历然。都尽,次存七星在天之上,随运而转,我身在天关星上,七星运我身,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名太虚玉晨监自通,见玉晨监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天关之下。次存我身还七星之上,七星运我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太帝监真玉郎前自通,见监真玉郎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天关之下。次存我身还七星之上,七星运我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太帝监真玉司郎前自通,见监真玉司郎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金阙之下玉清之宫。次存失去七星,身在空玄之上,溟涬之中,无所倚见。须臾,觉在金阙玉京金融门之上,投金札一枚,见四极真人以玉案承札,入奏金阙帝君前。四极真人报,与我俱登玉清之上。次存玉清之上,四极溟然无崖,唯见青炁郁郁,仰亦无天,俛亦无地,唯见中央有金门四达,内有琼官玉树,金枝夹生两边,巨龙走兽游戏其巅。存我周游其间,良久,觉如睡眠,已还寝状,身中觉恍恍惚惚、如体蹈空。存游洞然,都毕,便叩齿=一十六通,仰天咒曰: 三华宝曜,玉都开明,玄晖敷陈,映监无形,金简录字、克奏玉名,朗睹九天,上戏三清,天关三图,回登紫庭,金阙受号,东华记生,得乘八景,骖御飞耕。毕,咽炁九过止。 凡学之人,而不知披天之关,奏简记名之道,万亦无成也。三关总统诸天诸地上真飞仙,及始学簿录,莫不经於三关者也。凡积学之徒,能使九天三关有玉名,三关玉晨奏於太上太帝之宫,帝君自当遣玉童、玉女各十二人,营卫子身。此太帝之上篇,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教后学应为真人者。依玄科、七百年内听得三出。上元君以西华玉女九十人,卫在南极紫房之内。 青童君曰:有骨相应玄,得见此道,知有投简之法,便成真人。但其科尤重,不得轻泄。夫学者积亿,遇真者几人。故中央黄老君云:得见《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而有修之者积年无成,便谓经之不真。此皆坐由东华无有金简之目,金阙无有玉札之名,真灵不为其降,而为天魔所乘,致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经万亦不成矣。而使先奏金简於青宫,奉玉札於帝皇,得给金晨玉童、西华玉女,待卫灵文,普下诸天诸地,三界称善,咏章万遍,岂有不致琼舆紫軿之感耶。 披天三关投玉札文 诣天关玉台太虚玉晨监几下,某郡县乡里男女生王甲,年若干岁,某月生,字某甲。 诣天图玉台太上监真玉郎几下,某郡县乡里男女生王甲,年若干岁,某月生,字某甲。 诣天关玉台太帝监真玉司郎几下,某郡县乡里男女生王甲,年若干岁,某月生,字某甲。 右书三玉札,令长一尺六寸。 披金关玉札文 诣金阙宫金阙帝君几前,某君县乡里男女生王甲,年若干岁,某月生,字某甲。 右书玉札上,令长一尺六寸。 青童君云:无金简者,银木亦可当,无玉札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耳,植理无有关节尔。 青童君曰:存披天关、天图、天关,上登青宫金阙玉清之道,青书玉札,先入室叩齿十二通,东向读札毕、仍修存念之道毕、取札秘於云锦之囊,常烧香左右,不得轻露,此上真之至号,玉帝之灵篇也。若有金名玉字逆注青宫,得见此道,当依太真之科、赍金简、玉札各一枚,长一尺二寸,广二、寸四分,金鱼、玉龙各一枚,紫缯百尺,青纹三十尺、以为太真之盟誓,奉有经之师。师束向,受者北向,告北帝为盟,告七祖为誓,约不宣泄之信。当依玄科,七百年内三传,传非其人,七玄九祖长充鬼役,身没九泉、万不得仙。笃念之士,希仙之夫,当案科而奉,依文而修焉。 如是宝文,太帝君常所宝秘,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圣君,金阙圣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教应仙之人。如此七百年一出,上元君以西华玉女三十六人,典卫神文,在南极紫房之内。 天帝君曰:此文总统九天之上书,八会之隐文,冠落於众道,妙殊於玉篇。故中央黄老君秘三十九章,太帝君宝移度七元,虽三乘各标其妙,至於立用,亦不齐轮。真人徒知飞步玄纲,仰存五晨,咽炁服霞,咀嚼日根,采流精之玄注,反浩白以停年,而不识七星之移度,开离合於天关,回九炁以自观,保七精於泥丸,得行此道,瘾以绿軿之云,所以太帝得号极上之尊。 南极上元君曰:自妙采玄光吐纳流霞,凝魂和魄固精保神,御紫度炎光流金火铃,结璘奔月纵景万变,九真八道服日月皇华,玉佩金当存二景之真,如此之事,三百余方,遂致玄光仰注,宴景灵宫,又未得受七星移度天之纽关,历御二十八宿,回运日月二光,挹五晨以兼用,解离合於寝房,天降紫霞之烟,帝给金晨之童。若能苦思积感玄宫,不过七年,得乘绿辕三素飞軿,上升帝晨,可谓微哉,灵化难穷者也。 太微天帝君曰:真人徒知飞步天纲蹑行七元,而不识移度七星开天之关,回斗纲以荫身,运七度以长全,离东北於死户,合西南於生门,行之十四年,上致玄降玉舆飞霞丹軿之辕,白日登晨,上升金阙之宫。 金阙圣君曰:天关之道,易披而难明,移度七元,难见而易行,离合二象,生死之源。人之受炁,而有十三生,命之应终,而归十三死。故天关为离合之纽,七元为生死之根。修行高尚,求仙念真,而不知闭死炁於鬼户,度生炁於人门,回七星於东北,披天关於西南,亦不兔於不死,希真亦甚难。若有金名东华,绿字上清,得见此道,则不死之根,行之七年,位掌名仙,飞舆绿軿,绛子之身,上登玄宫。 上相青童君曰:旋玑运乎天地,玄斗御於八门,流光映於九霄,天威振於十方,列玄象於天图,总生死於七元,固五离以镇死,采六合以自防。若能乘高真以求度,闭死户於天关,服九精以内照,存玄斗以微芒,克致飞霞之舆,三素之云,腾空驾虚,上造霄晨。 凡修七星移度之道,上招玉皇九君,玄精内照,断塞死根,当寂心幽房,不关风尘,独立对景,盻观霄晨,烧香左右,散烟霞庭,精心苦念,是日勿眠。如此七年,则致琼舆飞盖丹辕,来迎兆身,上登天关,塞死路於东北,记仙录於南仙,所谓难希之道,易降之真者也。 夫有金格玉名,得披此道。当以壬寅、丙寅、甲子、甲午、辛未、辛丑,此是天之六会日,高上值合之时也。玉帝常以其日,使侍仙玉郎校定东华青宫金格玉名,学仙之录。是其日,有勤志上彻,感启玉皇者,即命北帝酆都六宫断绝死录之根,记生录於人门,移七星加於鬼门,度玄枢,披天关。 每当清斋,苦念注玄,暝目内存,叩齿三十六通,思天第一太皇玄枢阳明天枢魂神上玄九君,衣飞云锦裙,头建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入我身中,因咒曰: 玄枢阳明天枢魂神上真九君,混合变化,共为一神,愿为我断死路於鬼户,度生录於南轩,除七玄於三涂,受胎生而更仙,回七精以玄荫,度我形於天关。毕,咽炁二七过。修行不懈,上招玉皇之宾,帝降紫霞之云衢,以西华玉女、金晨玉童各十二人,侍卫子身。 次思第二元星北胎阴精天璇魂神上玉九君,同着黄锦飞裙,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降入我身,咽炁咒曰: 北胎阴精天璇魂神上玉九君,混合万变,共为一神,愿为我削阳罪於太阴,度阴炁於太阳,移七元以断死,披六合於天关,拔七祖於三涂,更受胎於南轩。毕,咽炁二七过。 次思第三真星九极上真上元夫人天玑魄精上素九君,同着青锦飞裙,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降入我身,咽炁咒曰: 九极上真上元夫人天玑魄精上素九君,混合变化,共为一神,愿为我披解宿对之根,断绝死道之源,令我目明彻视,洞监无穷,玄真仰注,精灌我身,上攀皇魁,飞步七元,驾景乘空,与天相倾。毕,便咽炁二七过。 次思第四纽星璇玑玄冥天权魂精上虚九君,同着紫锦飞裙,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降入我身中,便咒曰: 璇玑玄冥天权魂精上虚九君,混合万变,共为一神,愿为我移度七星,填塞鬼门,断截死炁,披朗天关,回北斗於玄枢,度生炁於西坤,离北帝於酆都,得记名於南轩。毕,咽炁二七过。 次思第五纲星天平丹元玉衡魂台上玄九皇君,同着丹锦飞裙,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来入我身,便咒曰: 天平丹元玉衡魂灵上玄元九皇君,混合万变,共为一神,为我上降七精,下注我身,回四转三,豁落七元,塞死户於东北,受生宫於九玄,记名东华,得侍玉晨。毕,咽炁二七过。 次思第六纪星命机北极闿阳魂台上丹皇虚无九君,同衣朱锦飞裙,建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降入我身,便咒曰: 命机北极闿阳魂灵上丹皇虚九君,混合万变,共为一神,为我上开天一三图玄关,下转北帝酆都六宫,制御阴官,落除九死之根,回三还四,度名七元,长保无穷,与斗同年。毕,咽炁二七过。 次思第七关星玄阳天关摇光太明太上玉皇道君,同着丹锦飞罗裙,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降入我身?便咒曰: 玄阳天关摇光大明太上玉皇道君,混合万变,共为一神,愿为我上招帝晨九真帝君,九阴混合,回转天门,解我七玄之祖,令得遨游玄云,削我北阴死根,记我东华玉篇。毕,咽炁二七过。 存七元毕,叩齿十二通,临目思北方七星光明,焕照北方,玄精内映,来覆我身,斗中真君混沌变化,无有常形,共乘绿霞之云,来迎我身,同升七星之中。自觉我身在斗中央华盖之下,精光焕赫,冠匝一身,随斗运转,如车之轮。须臾之顷,已开天关,七星九君,各授我豁落七元开关之符,以制北帝六宫,断塞死炁之根。受符而旋,以复本元,还在斗中,七符焕照如火之精,运我来下,豁然蹈空,倏忽之间,安在寝林。叩齿三十六通,仰头咒曰: 玄光曜精,流景电形,弃霞遁变,上升七星,璇玑促辔,如电奔惊,天一开关,度我着生,北帝阴宫,落我死名,不度不落,上向七精,我佩七元,流金火铃,豁落天机,流漫八冥,运使六甲,策役六丁,天降玄霞,帝给神兵,乞丐东华,记我玉名,飞空乘虚,上诣玉清。便三十六咽炁止。此以开天关断绝死根混合万变之道,毕於此。行之七年,佩豁落七元,则有飞霞绿軿来迎兆身。惟在秘修,慎勿轻传。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卷上 #1『天关』原本误作『开天』。 ###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卷下 帝君豁落七元符 右雌黄书生碧。 右空青书绛。 右朱书青碧,一云黄书素。 右雌黄书白素。 右雌黄书生紫,一云黑书素。 右黑书黄素。 右朱书青碧。 右豁落七元内符,帝君以授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君,金阙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授应仙之人。依四极明科经,符皆七百年一出。传授之法,弟子若告斋七日,赉青纹三十一尺,亦青缯七十尺,凤纹之罗九十尺,金钮七双,金鱼、玉龙各一双,以为告誓之信。无信而受经,谓之轻泄天宝,违信而授经,名曰漏天道。圣人贵道而轻财,故有信而传之焉。人恼财而寻道,道亦远矣。虽於泄漏之中,得见宝文,身没鬼官,殃及七玄,亦无益於从得矣。若有志心,丹情空托,上启玉皇,名言东华,栖身幽岫,远迹人间,割己衣食,乃可启而付之。夫学生之士,而不知天有开关,地有酆都,开关统神,邓都主鬼,此是二帝,主应乘生死,系由七星之纽机。故七星移而度之,北帝无六官之名,开关有记仙之箓,玄斗应以华盖,七元授以豁落,去仙之路,近在咫尺。 南极上元君言:人之有志,皆七星九皇玄照其心,精求苦念,自得此经,修行七年,白日登晨。若但奉此经,未得思存,烧香左右,七星之精亦常玄照其房,酆都之官不敢经近其身也。 行移度七星事毕,次思存帝尊二星,当平坐东向,叩齿三十六通,存帝尊二星,高上玉皇八景元君九尊、太微玉帝君太素七星元君,同着飞云紫锦裙,玄晨之冠,从玄斗中,下降入我身,咒曰: 高上玉皇八景元君九尊、太微帝君太素七星元君,九变混合上帝二尊,为我上开天关,移度玉名,断塞鬼户,北帝六宫死根断绝,上升七元,赐我八景七精九皇飞舆绿軿,同登帝晨,总朝皇妃,摄御万灵。毕,咽炁三七过。 玉帝开天关飞空上符 右雌黄书生碧。 右帝尊二符,上登七星华盖之中。二尊星治在华盖之下,华盖常覆二星,精光不见,人无见者。故《金书玉字》云:得见二星,延寿六百年。子无二帝飞空上符,则不得上登华盖之下,二星亦不见於子。得佩二符,二帝自以玄光映子之身,修行七年,白日升晨。 北帝酆都六宫度死法 酆都山在北方癸地,故东北为鬼户,死炁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洞天元,在山之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又有六宫,一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 第一宫,名纣绝阴天宫。人也治 第二宫,名泰杀谅事宗天宫。 第三宫,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第四宫,名恬照罪炁天宫。 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 第六宫,名敢司连宛屡天宫。 右六宫,是北帝所主,六天鬼神所治,领人之名,死者莫不由酆都六宫也是故帝君常以七星移度学仙之人,过天开关南极之宫,断塞东北之死门也。子行移度都毕,当叩左齿九通,呼六宫之名,而咒曰: 吾是帝君之臣,名书玉清,不统六天,北帝鬼宫,悉是我营,我之所部何鬼敢生,右佩豁落,左带火铃,掷火万里,威制万灵,有犯者戮,有干者刑,帝君有命,收捕无停。 如此都毕。一咒则天光骇动,万魔束形,三咒鬼妖灭种,六宫绝人死名,天关度人,南极生人。学不知酆都宫名,鬼神所治,不学断塞死都,亦万无成仙。 五离解过绝死度生上法 行六会移度之道,当修五晨离於死户,度於生宫飞仙上法。当以壬申、丙申、戊申、甲申、庚申,死五离之日。是时帝君高宴,景龙之舆,绿霞飞軿,从仙官玉女,周旋十天,下降人间,看察学仙之人,命北帝太阴五君,赍死录上诣平都主算宫,推校死生簿录。五方五星真皇道君,各统一方,总领诸仙应得道者,言名东华。有阴罪阴过、阳罪阳过,结在北帝者,太阴君言名酆都之宫,离别善恶生死之人。是故五离之日,首罪於太阴,修生於太阳,落死籍於北帝,求仙录於五星。每至其日,斋盛衣服,烧香入室,悔过念善,存神内思,一心注玄,无有他念。帝君周行五界,神官自记子之功,言名於玉皇也。如此五年,克得五星真皇来降子室也。至此日平旦、日中、夜半三时,入室烧香,北向再拜,叩齿三通,存咒曰: 高上玉皇帝君,乞丐原除我七祖以来,下及某身所行阴恶无道,杀生淫慢,妬害正法,千条万犯,阳罪阴过,名奏北帝者,并乞丐除散,削灭罪名,断落死根,度人天关,得在东华,书字主篇,七祖父母,反胎南仙。 毕,便思北方辰星中真皇道君精原,着紫锦飞裙,腰带虎符,首建黄冠,乘锦霞飞云,从十二仙官,从北方来下,降覆我身,光色蓊蔼,焕赫精芒,仰而咒曰: 北上真皇,总统飞仙,乘云回軿,来冠我身,乞为我填塞鬼户,离绝死根,言名玉清,披释天关,我得去离北帝,上升南轩,寿与真皇,同保北辰。便咽炁二十五过止,东向再拜,叩齿三通,存咒曰: 玉晨太上君、太极元景君,乞丐原某年一以来所行阴罪阳过,上及七祖宿对重愆,结在三阴者,并乞披释,离灭罪名,填塞死根,北帝除我宿结,东华记我玉篇,七玄父母,同升帝晨。 毕,次思东方岁星中真皇君青牙,着云锦龙纹之裙,腰带虎符,首建黄琼之冠,乘碧霞飞云玉舆,从十二仙官,从东方来下降覆我身,光色郁郁,焕烂东方,仰而咒曰: 东方中真,流霞九门,光映内外,覆冠兆身,乞丐赐我,告下北帝,离我死根,度我玉名,东华内真,我得升度,永离死路,七玄父母,咸享福祚,与月俱生,与日同暮,乘虚浮空,上登飞步。 便咽炁九过止,南向再拜,叩齿三通,存咒曰: 上清三元君、南极上元君、太阳九炁玉贤元君,乞原某有知以来所行元恶不孝,谋反无道,奸淫偷窃,阴罪阳过,上及七祖宿结流逮,简目在於太阴,罪名系於北辰,乞丐披释,离减三官宿对之目,填绝死炁之根,过度东北之户,上升西南开关,七祖父母,咸蒙帝恩。 毕,次思南方荧惑星真皇君维停,着云霜凤华龙铃,腰带虎符,首建玄晨之冠,飞青锦衣,乘丹霞绛舆,从十二仙官,从南方来下降覆我身,光色焕赫,如日之升,仰咒曰: 南方真皇,玄象流光,徘徊三门,参驾丹舆,上升七元,光明内映,洞冠我身,为我除绝北帝罪名,解结散滞,消灭太阴,身离鬼户之中,断灭宿对之根,上披天关,升入南轩,七祖父母,同谒帝前。 便八咽炁止,西向再拜,叩齿三通,存咒曰: 太素三元君、四老道中君,乞丐原赦有识以来所行所犯,(女十自)妬贤能,轻泄经文,履秽染尘,洿慢三光,咒誓悲泪,上触帝君,宿对结在太阴,罪名系於鬼官者,乞丐披释,离灭考根,断塞死路,度名生门,七祖父母,上升北堂。 毕,次思西方太白星真皇君寥凌,着皓锦流铃之裙,腰带虎章,首建扶晨冠,乘素霞飞軿,从十二仙官,从西方来下降覆我身,光明洞彻,焕赫西方,便仰咒曰: 西方真皇,素映玄标,参驾玉舆,素华郁霄,回晨来降,真形披交,为我回转九户,度身皇朝,身离太阴之录,上升玄宫同谣,寿倾天地,亿年不雕,七玄父母,咸登晨霄。 毕,便六咽炁止,次向中央再拜,叩齿三通,存咒曰: 高上大帝君、玉皇君,乞丐原宥某受生以来,迄于今日所行所犯亿愆兆罪,七祖宿对连染不解,事结太阴者,并乞解除披释,散绝北帝玄名,断绝癸地鬼户死炁之根,度名天关,历过五晨,七玄父母,咸蒙更仙。 次思中央镇星真皇君耽骋,延着黄云龙锦虎裙,腰佩金符,首建紫冠,驾黄霞飞舆,从十二仙官,从中央来下,冠覆我身,光明洞彻,焕落中元,便仰咒曰: 中央镇星真皇君,总摄五帝,运转玄纲,参驾黄霞,周行四方,为我落绝死根,度名南阳之宫,离五还六,与我同翔,变化万津,永享无量,上登太极,金阙玉堂,七祖父母,同符利昌。 毕,便咽炁十二过止。 五离首过於五帝,存五晨以度生,事毕於此也。若常至其日行之不废,七年感彻五晨真皇,见形於子寝房也。太帝自遣五方玉女五人,卫子之身,北帝太阴亦来朝子之门,不敢拘子之罪也。学仙求真,宜勤行焉。悔过求仙之道,是上相青童君请金阙圣君之法,为后学求生之者作戒尔,非太帝君之悔过也。行其事,帝君亦监子之心,自宿过不尽,六天之宫亦不落子死名,开关之门亦不度子之身。是故离合之府,开关之门,开关之门为度生之官,离合之府为填死之源也。惟在精求,便得其真也。 帝君明灯内观求仙上法 南极上元君受 帝君常居朗玄之台,金房紫户之内,明玄灯以自映,通霞光於八窗,念太真於五形,披三愿於帝房,灵上降以紫盖,元皇给以金童,自然号我帝位,总掌於玄宫,太品生乎始妙,道在微芒,今以相告,子勤奉焉。 告南极上元君曰:子学神真之道,处灵官之上,琼房之内,而不知明灯以自映,通玄光於五藏之内,因得明 矣,形体之神,因得归也。子若能暮明灯於本命,朝明灯於行年,常明灯於太岁上,三处愿念,即体澄炁正,真光明照,万神朗清。元君奉受法度,施行三年,即致夜光童子二十四人,玄光自然而明,不须明灯而通光也。然此上真清之妙法,亦不传於下世,若有金名玉字玄格者,得吾此道,行之九年,身体光明,彻见万里,玄观自然,夜光童子降子之房,授子真书,白日登晨。 常明灯於所在静室本命之上,暮入室,向灯长跪,叩齿十二通,咒曰: 玄光映太阴,八达朗且明,澄神曲室裹,仰彻跃上清,五晖发玄台,玉芝自然生,洞照通太真,万神监我形,削灭九阴炁,记上东华名,保我无终休,长与日月并,拔度七玄难,南宫更受荣,明光启玉皇,上受内观经,天降飞霄辇,腾空御绿軿,得谒太帝馆,进拜玉皇庭。毕,再拜,向本命仰头,咽液七过止。 又常明灯於行年之上,朝向灯,叩齿十二通,咒曰: 明灯照行年,散光焕八方,婴婴色象澄,内观朗空同,披释朗神衿,子与玉真通,仰宗高上道,眇邈无形踪,思得玄云降,控辔御飞龙,却我百年期,还返婴儿容,赐我西华女,给我金晨童,侍香履年命,稽首玉皇房,神泰道亦畅,惧适香烟中,整心住太玄,精感洞虚无,室招神霄降,瞑目瞩仙公,拔过七祖难,度形还南宫。毕,再拜,向东咽炁二七过止。 常於太岁上明灯以通神,履愿以求真,三年玄光内瑛,神真下降,授子不死之方,当时自有感应也。当朝夕烧香,叩齿十二通,向灯咒曰: 灯火映太真,明光彻玄虚,披朗无上道,心注玉帝庐,洞达空洞内,神观形自舒,积感致灵降,心恬理潜居,朝礼太帝堂,夕诵念真书,逍遥玄都裹,万岁反婴孩,天冠紫霄霞,帝给六琼舆,浮游五岳巅,适意得所如,七祖免三涂,福庆有盈余。毕,再拜,咽掖二七过止。 若能常於三处明灯不灭,七玄九祖即得去离十苦,上升南极,一身神明澄正,目视万里,耳聪远听,心智逆知未然,神真来降,夜光童子当教子求仙之道。九年如此,灵光自明,通於表裹也。五离首过於五帝,存五晨以度生,事毕於此也。 帝君五愿求仙上法 帝君常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七月七日,此五愿十会之时也,上登太极琼台,高上玉殿金室之内,存五愿於琼宫,希玄真以自降,虚无启以玉章,金音畅於太空,召五帝以卫灵,庆万会於丹房。故有感而致真,真亦感发而降焉。是其日,常沐浴清斋,入室烧香,心拜四方,正东向平坐,东向者,是当阳始晖之方也。叩齿三十六通。第一上愿我生自然之炁,炁中结成我身,身与三光齐伦,长享无极之根;二愿我身常处太空之上,琼宫玉房之裹,朝与玉帝同宴,夕与玄母同止,渴嗡浪井洪泉玉芝,饥纳龙胎琼腴绛树赤子;三愿我身生万瑞七十二光,奇毛异骨,飞羽衣裳,乘虚驾空,出入帝宫,众庆来臻,万寿无量;四愿与无俱生,与无俱死,死而又生,生为真皇,封掌十天,总领群仙;五愿一切众生,已生未生,同保日月三光,有道之人七玄之祖,上升南宫,天下之福,靡有不当。四方五愿,并会玉堂。 次上愿九玄扶养我身,魂魄真神常居我宫,上通天仙,下逮洞渊,愿天、愿地、愿风、愿神、愿仙,五愿一合,定籍长生,天降紫烟,地卫五灵,乘云驾虚,飞辇绿軿,上造金阙,进登玉清,庆及七祖,更受胎生,五愿五合,长享利贞。 中愿亦五,得道本根,愿阴、愿阳、愿太空、愿太无、愿太玄,上宴玉房,与帝因缘,游盼生关,披浪九天,元父定籍,玄母记年,桃康结精,保固丹田,身腾金阙,名书玉篇,七祖解脱,福庆来臻。 下愿亦五,愿太虚、愿太有、愿太上、愿太真、愿神仙,运身於五岳之岭,飘飖九霄之际,出入开关之裹,移脱死户之外,愿天地为我父母,三光卫我万年,神守九源之孔,灵降自然之炁,八方五愿,与响而会。五愿毕,叩齿二七通,咒曰: 太帝上元,帝一玄经,五云散景,郁郁三清,玉童玉女,烧香侍灵,上愿开陈,与我合形,使我神仙,上升帝庭,北帝落死,南斗注生,东华金阁,得上我名,无穷之愿,与我齐并。 咒毕,又叩齿三七过,仰咽炁五通止。 此帝君开陈上愿,与灵合形之道也。常能尔者,则玉华侍卫,玉童散香,上彻九天,感应帝皇,五年如此,道自降矣。天下十方有道之愿,道无不降子之情。口愿之际,当令心意在一,不得他念外想,真神散越,则愿不降也。履淹冒秽,真亦远也。帝君上愿五会之道,毕於此也。每至其日,若能精心愿念如法,帝遣玉童卫子之身,招致五方之愿,神仙之道来降尔形。如此五年,克乘飞云,上升九天,列名东华,七祖父母亦荷福庆,得去三涂,受仙南宫也。 南极上元君曰:世人之学,唯知朝求而暮获,一念而希降,吐咒而望应,而不知登栖岐之岭,起於山迹,千丈之木,出於毫末,道高而真妙,岂可发足而望登於云梯耶。帝君受炁而掌真,犹尚明灯以自通,五愿以希庆,岂不能包於自然也。夫求仙之道,皆当先愿而后求,愿感而致灵尔。五愿之大也,愿亦无所不包,福亦无所不覆,庆亦无所不流,可谓触愿善矣。若能精心在愿,愿亦无不响应,后来有情者,为复访而意焉。 上相青童君曰:吾往学经历七百年,涉峻登巅,越东跨西,殊南经北,逍遥中原,经师三十二人,凡受三百余事,未得上登金阙,诣圣君受灵书紫文,服日月黄华拘魂制魄之道,结璘郁仪,九真八道解形遁变,紫度炎光流金火铃,吐纳飞霞腾空步云,蹑行七元宝经。圣君以七星移度,太帝所宝,告盟见授,使断落六宫死名,填塞东北鬼户,上开天关移度我身,然后可得上登三元奉行,遂得上相之司,总领群仙,七星焕落於天,回转九元之精,上乘三元之炁,下统六天之名,生死离合,莫不由於七星。故人为斗所加则死,斗所移则生,故七星为天之相,开关为度生之府。夫学不知断死户於东北,度生目於南关,生可不保乎。上帝以此经秘於六合之房,命西华玉女、金晨玉童三百人,侍卫灵文,后传众真,乃出於名山。 西城王君,后於王屋石室之内,见有此文。王君方退斋三月,赍信诣山,奉授披省,是七星移度,修行其道,得成真人。自无玉名成仙之人,莫得闻见此道。有经之子,酆都之六宫便记子之名,移度南关,况复修行之耶。王君云:此本有三卷,天关、天图二卷,不行於世。南岳夫人所受,正得此一卷七星移度尔。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卷下
管理员
2023年5月9日 17:29
25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