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经名: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上相青童君撰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卷上 青要帝君者,乃九阳元皇玉帝之弟子,以中皇元年岁在东维,天始告晖,君育於玄丘玉国无崖之天,琼林七宝之下,溟蒙九域之滨,法化应图,三日启晨,厥姓尧,讳字曰伯开。仍有九龙翼君侧,七色琼凤荫君身,神鳞含芝以玄哺,天女吐精以观真,玉童掷华以却秽,神妃散香以攘尘,含嗽以胎息。法秀自然,华冠二六,面发金容,体生灵符,言韵金章,七十二色,洞映玉清,三晨丽景,六炁齐軿,玄云紫盖生乎房,飞精流光照其庭,含真独操,熙颐灵嵎,容序顺化,随运沉浮,栖心明霞之境,敖浪玉国之墟,执抗元皇之策,落景九域之丘。逍遥流盻,遂经累劫,方还清斋云房之间,以紫云为屋,青霞为城,黄金为殿,白玉为床,五炁交结,高台连甍,玉陛文阶,凤阙四张,金童侍侧,玉华执巾,天仙罗卫,五千余人,备天之狩,羽骑如鳞,龙虎辟邪,偶偶双蹲,玄炁九会,灵风扬烟,芳香激天,虚生琼宫,流精玉光,洞映十天,萧条高畅,独演灵篇,餐精咽炁,咀嚼玄根,服饵还白玉酒,金液流精,玉林结华,日月皇泉,炼骨易髓,举体成真。元阳元皇玉帝君,时乘碧霞九凤飞舆,琼轮羽盖,从桑林千真,万乘亿骑,飞行侍仙三十六人,宴景霄庭,来降於君。与君共登九老仙都之京,九曲之房,命西台龟母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出紫书真诀玉篇,以授於君。君修行道备,位登玉清,太上大道君授君飞云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金神虎符,流金火铃青精玉玺,九色无缝之章,单青羽裙,飞行上清。於是纵景万变,回转五晨,策虚召月,摄日扬轮,洞化离合,与真同灵,解形遁变,鲦钦亿千,上登三元,朝谒玉宫,游览无崖,胤洛九天,出入洞门,携契玉仙,仰禀高上元始太真,应炁顺命,位掌帝晨,总统万道,无仙不关,下摄十天山灵河源、五岳四海,莫不上隶於君。自飞常图於紫虚,金名於青宫,紫书不可得而窥,金根不可得而闻也。 青要是紫清帝君之别号,受元皇玉帝紫书妙诀,皆众经之要,秘九天之上,书八会之隐文也。玉帝命高上值真总仙君,科集宝目,合为众经,以紫笔缮文,金兰为篇,皆出上皇玄古之道,高圣所撰集,集以成卷,传於青要帝君,帝君传上虚皇元灵道君,道君传太素高灵洞曜道君,道君传南极上元君,上元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太微天帝君,天帝君传后圣九玄帝君,九玄帝君传上相青童君,掌箓琼宫。夫有宿命,应见此文者,皆玄挺开会,必有神仙定箓也。玉帝宝秘,不传於世,妄说之者,则九天刺奸,奏於帝君,言子之罪,太上使五帝神兵罚子之身,死为下鬼,充塞河源,七祖父母,受拷水官,学者慎科,秘而奉焉。若有金骸玉骨,名书帝录,得见此文,当依九真玄科,修行法度,案盟赍信,金龙、玉鱼各一枚,紫缯百尺,青纹四十尺,诣经师攵授之。师与弟子对斋七百日,按科七百年有人,听得三传,不依科文,轻泄秘篇,身没鬼官,七祖充责,万不得仙。 凡修上真之道,披咏黄庭玉景万遍之根,通释三宫,开明幽关,乃得修行紫书玉诀,招真致灵白日升玄之法。 紫书诀言:凡修上真之道,当行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上法。常以本生上旬之日,沐浴清斋,盛洁法服,平旦入室,以内观开明玉符,清华之水,东向洗眼,并嗽荡口腹,令内外清虚,口无余味,腹无余熏,眼无余视,体无余尘,泊泊静默,唯道是身。然后还南向,平坐瞑目,内思紫炁出兆头顶之上,勃勃冲天,气冠己形,内外郁冥。便引紫炁,仰咽三十九通,觉热,随咽入兆口腹之中。咽讫,开眼,朗然豁除,便叩齿三通,仰咒曰: 上清流霞,晖真吉旦,紫云映灵,阳积交焕,内注金门,玉户受观,宝神和藏,魂魄无散,明皇九真,八道流羡,攀云招虚,灵降紫汉,洞彻幽元,三晨齐宴,游腾玉堂,上拜帝馆。毕,仰咽三过止。 此内观开明玉符,当以朱书白纸,投水中,东向叩齿三通,咒曰: 天无飞翳,地无游尘,玉符荡秽,洗除非真,洞明玄虚,招致灵仙。毕,以水洗目漱口,吩内外,余符水悉放之东流。 紫书诀,出上清玉霞紫映内观经中篇。修之八年,紫云覆兆身,目明彻视,洞观九天,体生奇光,纵景万变,飞行太空。此道至妙,传已成真人,不行於世。有金名玄图,绿字东华,得有此文,秘而奉修,真灵易感,招仙易成,道备炁盈,白日飞升。慎勿轻传,以泄灵篇。 本生上旬之日者,甲子旬生,当以甲寅日为上旬,他皆如之。 紫书诀言:修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之道,常以月生一日,取西流水三升,盛以金器,铜器亦佳,以真朱一两,内着水中,名曰金精石景水母玉胎之瑛,露於中庭。至月十五日正中,令日精流光玄映於石景水母,日象焕明水母之中。东向书流霞开明洞观玉符,投内石景水母中,转南向,叩齿十六通,仰呼:日魂珠景胎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飙像,凡十六字。毕,闭眼存日中五色流霞,下冠兆身,洞焕一形,存见日中有一仙人,形长八寸,头戴朱阳赤冠,衣绛锦丹裙,下在兆身头顶之上,口引日中赤丹金精石景水母之映,灌溉兆形,便临所盛水中瑛日光;而微咒曰: 耀罗丹阳,元景敷陈,赤炉大明,九炁齐真,三五运精,二象交缠,玉胞石髓,炼故反新,流霞玄注,水母凝神,和魂柔魄,内外同烟,仰餐丹华,口啜日根,灵芝盈溢,面发金仙,与炁同躯,与日同存,乘景飞空,上造帝晨。毕,仰向日十六咽止。取石景水母之瑛,向日洗目,并沐浴形躯,余水放之西流。行此九年,面有金容,内外洞彻,与日同光,飞行玄虚,上造日门。此道高妙,不传下世,轻泄宝文,罚以鬼兵,身没鬼官,七祖获殃。 此流霞开明洞观玉符,东向朱书白纸上,叩齿十二通,咒曰: 太阳九道,八真齐明,三五回化,混合丹灵,石景玉胞,朱丹之精,采纳飞玄,来降我形,长与三晨,同死俱生。毕,以符投於石景水母之中。 右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上法,一名金精石景水母玉胞经,一名采服日根招霞之道。帝君常所宝秘,紫笔书文,紫金为简,封於太上九老仙都之房,琼宫玉室之内。依科七百年一出,有金名玄图,绿字上清,得见此文,帝遣太阳金童十二人,侍卫己身。修行九年,克得上仙,白日升天,游冥玉宫也。 紫书诀言:修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之道,白日升玄之法,常以月生三日,取东井皇华之精三升,井华水也。盛以金器之中,铜器亦佳,露着中庭。至月十六日夜半,令月精光玄映於皇华丹景洞明皇华之中,兆东向,书黄炁阳精洞明灵符,投着皇华器中。转西向,叩齿二十四通,仰呼曰:月魄暧箫芬艳翳寥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渟金清营炅容台标,凡二十四字。毕,闭眼存月中五色流精紫光,下冠兆身,洞匝一形,存月中有一真人,形长九寸,头戴紫冠,通身衣黄锦飞裙,下在兆头上,口引月中皇华,以灌激兆形,便临皇华器中映月光,而微咒曰: 灵舒耀华,三五洞清,紫黄交降,二炁混并,天元离合,运度亏盈,皇芝流溢,黄胎结精,景中真人,陶灌我形,月君夫人,固我黄宁,玉佩金铛,使我彻明,与月俱亏,与月俱生,长餐皇华,升入帝庭,浮游太空,匡御飞轮,上享无极,亿劫兆龄。毕,仰向月二十四咽止,取皇华向月洗目,及通身自盥洗。毕,余残悉放东流之水。行此九年,目睹空洞,彻见万里,逆究吉凶,炼容易体,面有玉精,体生紫光,乘空驾虚,飞行上清。此道高妙,不传下世,轻泄宝文,罚以神兵,身没幽泉,殃流万世,长充鬼官。 此黄炁阳精洞明灵符,东向,以黄笔书青纸上,叩齿十二通,咒曰: 阳藏阴生,二炁交周,天元混合,三五应符,服御皇华,灵降我躯,长享景炁,与神同休,落己九玄,参驾飞浮。毕,以符放皇华之中。 右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上法,一名藏天隐月玉胎之经,一名八素真经服月皇华。帝君常所宝秘,紫笔书文,紫金为简,封於太上九老仙都之房,琼宫玉室之内。依科七百年一出,有金名玄图,绿字上清,得见此文,帝遣西华玉女十二人,侍卫兆身。修行九年,克得上仙,白日升天,游造帝房也。凡行此道,未至三日,皆沐浴兰香,清斋别房,不交人事,静思真灵,对景霄晨,至日行事,如睹帝颜,积感仿髴,克日化仙。若天阴无日,亦可於室思而行之,道在精思,故感而致焉。 紫书诀言:修行上真之道,当以三月、九月、十二月三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年三月,月三过行之。此月是九天元父受化之月,日是游宴九天上宫值合之时也。每至其日,沐浴清斋於隐寂之地,不关人事,向东北之上,仰天思九天元父姓名身长九寸九分,着玄黄素灵之绶,头戴七称朱玉之帻,无极进贤之冠,居九天之上,太极琼宫玉宝之府,丹灵乡洞元里中。时乘碧霞飞舆,从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匡鹄侍轮,游於虚玄之上。存思分明,令如对颜,便九拜於元父,三过阴唤元父,甲今有言,乞与上升,奉侍帝灵。叩齿九通,仰咒曰: 高上帝尊,元始大神,合真胤炁,形秀紫天,乘云驾浮,落景八烟,回轮曲降,道荫我身,得乘霄景,奉侍灵辕,今日八会,上愿开陈,所乞所启,莫不如言,长享元吉,与帝同存。毕,仰咽九炁止。如此元父感悦,帝尊欣喜,即命领仙注子金名。九年精思,克遣琼舆,下迎子身,白日飞升,上造帝晨。此道高妙,非下世凡学所可参闻。自无金名玄图,绿字上清,莫得知见。若於机会,遇得宝篇,皆宿挺合仙,但当宝录,密而奉行。轻说非真,罪延七祖父母,长闭地狱,万劫不原,身没鬼官,万不得仙。 紫书诀言:凡修上真之道,当以二月、七月、十月,月五日、十六日、二十九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此月是九天玄母合化始生之月,日是天元合庆变雌天德之日也。是其日,沬浴清斋,别室寂处,不关人事,夜半露出中庭,西南向,仰天思九天玄母姓名,身长六寸六分,着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头戴紫元玄黄宝冠,居九炁无极之上,琼林七映之宫,玉宝洞元之府,九光乡上清里中。时乘紫云飞精羽盖,从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匡凤侍仙,游於太清之上,无崖之中。存思分明,朗然对前,便九拜於玄母,三过阴唤玄母,甲秽质贪真,仰慕上清,乞与盻接,得侍玉灵。叩齿九通,仰咒曰: 三合五离,混化二元,炁凝成神,神变合魂,胎养九天,保固生门,阴精玄降,淘灌形源,炼质染炁,受化自然,今日何日,玄母开陈,八愿九会,上获天真,景响参微,得启玉晨,骨腾肉飞,乘虚络烟,上造紫辕,长辅帝臣。毕,仰咽九过止。如此玄母含畅,帝妃憘欢,天真下降,得见灵颜,即命青宫注上玉名。九年精思,帝遣玉女乘云下迎,上升玉清,侍卫玄宫。此道高妙,非世所闻,若有金名标侍帝简,得见此文,皆宿挺合仙,克得飞升,游宴九天也。慎勿轻宣,身没三官,七祖被拷,长闭河源。凡行此道,皆当精心苦念,目瞻灵颜,仰希玄降,以要飞仙。不得污秽,上干太真,身被禁闭,万不得仙。若天阴无日,亦可於静室行事,但使心目相应,口响相和,神无不感,道无不降,学无不成,道降神附,飞行太空也。 紫书诀言:凡修上真之道,常以九月九日、七月七日、三月三日,此日是九天真女合庆玉安,游宴霄庭,敷陈纳灵之日。是其日,五香沐浴清斋,隐处别室,不交人事,夜半露出烧香,北向仰思九天真女讳字,身长七寸七分,着七色耀云罗□,明光九色紫锦飞裙,头戴玄黄七称进贤之冠,居上上紫琼宫玉景台七映府,金光乡无为里中。时乘紫霞飞盖绿軿丹舆,从上宫玉女三十六人,手把神芝五色华旛,御飞凤白鸾,游於九玄之上,青天之崖。思毕,心拜真女四拜,叩齿二十四通,仰咒曰: 天真回庆,游宴紫天,敷陈纳灵,合运无间,上御玉宫,下盻兆臣,八会开张,九愿同缠,思微立感,上亏神真,流精陶注,玉华降身,万庆无量,长种芝田。毕,仰引炁二十四咽止。如此真女感悦,神妃含欢,上列玉帝,奉兆玉名,记书东华,参篇玉清也。修之九年,面发金容,体映玉光,神妃交接,身对灵真,克乘飞盖,游宴紫庭也。此法高妙,世所不行,若有金名书字紫简,得见秘文,骨挺应仙,宝而密修,计日成仙。轻泄非真,罚以神兵,长役幽泉,七祖受累,万劫不原。 紫书诀言:日晖中玄之道,常当丙午、庚午之日,日中时,以九寸明镜一面,露却於中庭,令日精光映於镜中,兆以南向,面临镜上,叩齿二十四通,咒曰: 日精耀罗,流光映灵,华芒八朗,纬络天庭,历度应运,玉胞充盈,玄光童子,日晖赤精,回真曲映,停午洞明,金镜采霞,混合我形,二景同符,与日齐并,八十一息,胃藏华生,长保日月,天地相倾。仰天口注日光,引咽三十六息。毕,还以面临镜上,又引咽镜中日精四十五息。毕,还合八十一息也。此日晖中玄之道也,行之三年,目中童子有流紫玉光,彻见万里,洞鉴无穷,面如赤丹,体发金容,行及日影,如飞乘空。此玉帝上法,传於鲁女,女采精以登玉庭。其法宝秘,不得妄传,传非其人,殃及七祖,身役下鬼,万不得仙。 凡修日晖中玄之道,若天阴无日,亦可别室行事,但咽炁倍於日中也,当作百六十二息。镜每令精明,勿使尘垢,不得妄令他人临映,此至忌也。经三人临映,则日中童子、赤精二君,云又下降,令人失明神亡,可不慎之。 此法西王母常所修,授於青要帝君,青要帝君授於鲁女,鲁女传太阳女。太阳女常於世中行之,洞睹玄空,面生金光,年七百岁,上和之年,时人谓之年十七八。常乘飞凤游行天下,亦监察有道人,或降以真炁,有宿分者,或於景响中遇而悟之,得接真形,便能飞行。 紫书诀言:凡夫朔会之日,此以天地二炁交度,度周则阴炁勃荡,阳精亏降。当其日一时之中,天分操兵,万真临轩,五星移度,十天同振,修日晖中玄之道。是其日,当露出中庭,以明镜向日,兆身操大刀一口,南向叩齿三十六通,仰咒曰: 日晖童子,阳光赤精,耀罗真人,影中玉灵,历运乘炁,上下肃清,阴员内谋,上侵日庭,天临操仗,帝臣辅兵,三五正立,阳光洞明,天地代食,何贾敢生,各反其位,无使亏盈,玉帝告命,靡不敬停。〔毕〕,#1便引炁二十四息止。如此则天地复位,三五齐光,童子感悦,日晖回灵,流光玄注,陶降兆身,则列名紫简,记篇玉清,九年之内,得乘绿軿,乘空驾虚,飞行上清也。 紫书诀言:凡月蚀之日,其夕阴炁亏,阳炁盈,度分相加,二景相征,此皆天地有离合日月之别炁,乘有月亏之夕,便侵谋於正炁也。当此之时,皆五星宿帝晨部司,勒命太阴齐兵卫灵。是其夕,当出中庭,清水一瓮,兆身操刀一口,临水向月,叩齿十六通,咒曰: 天地离#2合,负气乘亏,侵蚀月庐,上干黄辉,帝臣操杖,玉晨捕非,天兵罗域,神公放威,有何贾生,附景乘微,速反初位,无使有违。毕,三过向月咒如此,以刀右回瓮水三过止,临水引炁十六咽。毕,月蚀即解,天景肃清,三五齐辉,万宫安宁也。月中真人夫人灵光,感悦意欢,回灵玄映,降子之情,即记北帝,落子死名,注上清宫玉篇,给子玉女十二人,侍卫兆身。九年如此,得乘飞霞,上造月庭。其道至妙,不行於世,得者宝秘,慎勿轻传。此帝君紫书上法,王灵子所修,项上常生紫光,洞照十里中,两目有流精,如星映照,面发金容,夜灼虚明,役使太阳金童、太阴玉女各十二人。其法至秘,不得轻传。若天阴不见日月者,亦於室内行,此日潜相谋犯,不可不救於正景也。 紫书诀言:凡修上清之道,未能腾景霄庭,宴驾紫虚,始欲涉学,虽托志幽阜,长斋穷林,犹不免於阳九之灾,承唐之年也。 元始天王度厄宝真玉符,将可以防度此灾。此符与九天俱生,日月俱存,涉洪泉而不沉,履猛火而不烧,经白刃而不伤,寿万岁而方翘。佩之九年,形变易容,体生奇光,乘空飞行,上升玉清。依四极明科,七百年有金名玉字,紫简青宫,听传三人。轻泄不真,身没鬼官,拷延七祖,长闭幽泉,万劫不原。 大劫度厄宝命长存符 右元始九玄之符#3,经太阳会,洪水滔天,当以青书白绢,佩之头上,浮翔清波之上,万灾不能伤,保身长命,久佩神仙。 小劫度厄宝命长存符 右九天太、真符,经小阳九之周,水火交横,万灾并兴,当以朱书白绢,佩之左肘,入渊不沉,入火不燃,万灾不能害,保身长命,与天同寿,久佩神仙。 大百六度厄宝命长存符 右上皇玉天符,经大百六之厄,朱书白绢,佩之头上,流灾暴厄所不能伤,保身长命,寿同三光,佩之九年,白日飞仙,上升太清。 小百六度厄宝命长存符 右高上紫虚玉符,经小百六之厄,黄书白绢,佩之左肘左,千妖万精,疫疠横流,灾所不能伤,保身长命,寿同天地,佩之九年,白日飞升。阴阳度厄宝命长,存符 右三天童子玉符,经天地改度,万疠交横,水火兵病,千灾并行,黑书白绢,佩之,与天同年,与日月光,九年飞行,上升太清。 右度厄宝命长存符,以元始天王传於九成公。九成公者,乃九天丈人,身长九尺,目圆口方,声如雷,顶有紫光,映照十天,洞彻太无,左右侍女二十四人,着九色斑文之裘,头戴紫晨之冠,座紫虚之上,空玄之中,时乘飞凤玄龙,游於白水沙州空山之上。自公受符,以经七千余劫,屡履阳激阴否,百六之周,浩翔洪波之上,而无厄会之忧。召水母以填源,命九河而止流,勑阴官而自迎,役六丁以自扶,制五岳为玄梁,导羽骑以泛舟,逍遥清虚,极意遨游,承天历数,法传后贤。若有玄图於帝简,绿字於上清,当得此文。得者位同灵仙,超度百六,白日升晨,帝给玉童、玉女各十二人,傍卫己身。惟当宝秘,慎勿轻传。 受符,师弟子对斋九日,或三日,赍#4白绢年一尺,紫纹三十二尺,以誓九天之信。建日夜半,露於中庭,北向,清酒一升,脯一勾,枣五十枚,九桮巾一,请符案上。师叩齿二十四通,奉请九天使者、鉴真大夫:今有真人男女某甲,好乐神仙,生值季世,万灾流行,谨受上符,度命长存,佩身之后,与真通灵,免遇厄难,得为上真,乘空驾虚,飞翔太清。以符授弟子,毕也。余馔随意所散。 紫书诀言:凡修上清之道,兆身父母、伯叔、兄弟,於世上死亡,兆身未得绝迹,故在人中,身履死秽者,三日当取清水一瓮,真朱一两,投於水中,兆於庭中南向,临水叩齿九通,咒曰: 气化成神,尸变入玄,三化五炼,升入九天之劫,更度甲身,甲身更化,得为真人。毕,男死思玉童三人,女死思玉女七人,请瓷水以灌死人之尸。毕,取水自洗手面,仰天吩嗽,毕,又阴咒曰: 天气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变受形,五苦三涂,断落死名,超度穷魂,还反南庭。止。如此,亡人即更受化生於九天之上,九年得升玉清之宫,其法妙於大洞度七祖之法。玉帝所秘,不传非人,〔非〕#5有金名帝图,绿字紫文,不得见此文。未经施用,轻告於人,七祖父母,长闭鬼官,三涂五苦,万劫不原。四极明科,七百年有真人听传。 紫书诀言:凡上学之士,游行世路,忽於道次遇见死尸,秽炁干身,兆当行二十四步止,正北向,叩齿九通。男尸思玉童三人,女尸思玉女七人,来请兆玉谷之中,皇芝素水以灌彼死尸之上,须臾,存死尸更生成人,便阴咒曰: 已枯复荣,已灭复生,得生上天,更禀太灵,九天之劫,反覆胎婴,积累荡灭,白尸反生。毕,手拭目二七过止。如此秽炁即解,死人即更受化,后为灵人也。兆遇二十四过行此炼咒,功满德加,名标上清,二十四年,克乘云轮,飞行九玄也。 紫书真诀,出自上皇,玄古之道,高圣所撰,元皇玉帝以传青要帝君此诀,标於妙用,集为金根众经。太帝以金晨玉童、西华玉女各二十四人,侍卫灵文,记功明善,有犯上科,奏罪於玉帝,告下五帝神兵,罚子之身,七祖被拷,长闭河源,奉者慎焉。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卷上竟 #1『毕』字原缺,据上下文补。 #2『离』字原本误作『罗』。 #3『符』字原本误作『精』。 #4『赍』字原本误作『资』。 #5『非』字原缺,据上下文补。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卷下 上相青童君撰 元始天王经 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逮,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炁清,二辉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虚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炼容洞彼之滨,独乘灵符之节,抗御玄降之章,内炁玄崖,僭想幽穷,忽焉逍遥,流盻忘旋,琼轮玉舆,碧辇玄龙,飞精流霭,耀电虚宫,东游碧水豪林之境,上憩青霞九曲之房,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金简玉札,使奏名东华方诸青宫,受命总统亿津,玄降玉华之女、金晨之童各三千人,飞龙毒兽,巨虬千寻,玃天奋爪,备卫玉关,天威焕赫,陈于广庭,飞青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神虎上符,流金火铃,结编元皇,位登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道备炁澄,仍赞灵篇三十九章,玉慧激词,演究无穷,妙音发於始天,玉响启於洞门,故号《能书#1大洞真经》。其道极尊,与元始俱生,高上妙化,量难可胜,流音亿兆而不休,经万劫而方新,自无金简玉名,不得参闻。后学之徒,懃志高尚,弃累忘尘,寂心长阜,对景霄晨,精斋苦念,倦不敢眠,奏金简玉札,记名玉清,然后得受《大洞真经口诀》,三元立到,发音骇动九天。有得此章,上真之根次,有金简奏札,玉郎名参东华,便为真人,室招虚生之晖,堂降百和之烟,玉华侍侧,金晨卫形,洞鉴极天之崖,协三光以通真,运五晨以骋驾,策飞龙以御轮,上登三素之宫,拜谒太帝之前。高上元皇之所禀,太上大道之极真,微乎元始灵化秘文,以付上相青童君,掌录东华,使传后圣应为真人者。其道宝秘,不传下世,轻泄神文,身役幽源,殃及七玄,长充下鬼,万不得仙。 上相青童君曰: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札,结金为简,书以朱文,编以紫绳,常以玄云紫盖荫其房,百和之香散其庭,使西华玉女、金晨之童各三百人,典卫灵文。元始天王受於太,上大道君,其真、科七百年三传。凡是学者,虽未得此文,其名皆已逆参青宫,但无金简玉字尔。领仙侍郎、典录玉司,常以阴察精粗,其有勤尚苦志,皆令玄授此文,使奏名玉皇三元东华,太上当遣真人授其真经。后圣众真,莫不先奏简於东华,投玉札於上清,然后得受《大洞真经》,精斋苦行,上为真人。末学之徒,青宫无有金简之录,玉格无有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而授,彼天魔亦不可得而收,真灵终亦不降,玉女亦不卫子之身。今故禀上皇之科,抄集品次,以为后学开津之径。有心者宜加清斋,督志懃尚,注念玄真,感彻玉皇,奏简青宫,便得诵咏神经,通释幽玄,太上克遣丹舆飞軿,来迎兆身上登玉清。然此经禁戒尤重,非真不传。 封金简玉札五岳上法#2 太上常以正月一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一年三遣玉晨元皇、太极真人、领仙玉郎,诣东华青宫,校定真仙簿录。其有金简玉名者,即言奏三元,随学深浅,玉童玉女防卫其身。若有漏泄,轻真慢法,为玉童所奏,虽有金简,即被除移名鬼官,身被风刀之拷,七玄之祖运蒙山之石,填积夜之河。 凡积学之士,每以其日,当夷心寂室,清斋静念,散香左右,朱书金简八通,紫绳结篇,以奏高上玉皇、东华青宫;玉札八枚,以奏三元。先於室内东向叩齿九通,读简札一过,毕,口祝上启: 太上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真,甲受生末世,久染嚣尘,感荷先庆福德所钟,得观真文,今奏金简,言名玉清,封付灵岳,长为天臣,乞白高上记名三元,赐给玉童玉女卫身,得乘飞霞,上升帝宫。毕,起再拜。奏高上玉皇金简上篇:某岳先生王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某月朔日子,奏金简紫录玉籍宝文,上诣太上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高真,金简紫辉玉景琼宫。 右书紫文上,一尺连金简头。 系高上虚皇玉清东华青宫真人,王甲稽首再拜, 右书一简上。 奏言 右书一简上。 高上虚皇、玉晨太上大道君、二十四玉皇、三十九帝尊,甲季世小臣,忝染余庆,福祚所充,得参上真,谨依玄格,正月一日上奏金简,记名东华,乞赐编录,降下真灵,得乘飞霞,上升帝晨,身登金阙,朝谒玉皇。谨奏。 右三简上令足。 某郡某县乡里,某岳道士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右书一简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属某岳某帝某里。 右书一简上。 太岁某子正月某子一日某子,於某郡县乡中,封某岳奏。 右书一简上。 合用金简八枚,紫绳编之,北向读简一过,毕,起执简再拜。奏三元君玉札上篇: 某甲先生王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正月朔一日某子,奏金简玉札仙簿录籍符,上诣白素元君、黄素元君、紫素元君,三元紫盖金辉洞房宫。 右书一尺白文上,连玉简头。 系三元君玉清,始学真人王甲,稽首再拜, 右书一札上。 奏上 右书一札上。 太素三元君,甲昔有因缘,福庆所钟,得受神经,未敢披看。谨依东华玄格,奉奏玉札,记名青宫,上言三元,乞赐编录,降下真灵,得升帝晨,上朝玉真。谨奏。 右书三札上。 某郡某县乡里,某岳始学真人王甲,年如干,字某甲, 右书一札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属某岳某帝,某甲 右书一札上。 太岁某子正月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县里中,封某岳奏。 右书一札上。 合用玉札八枚,以紫绳编之,西向读玉札一过,毕,口祝上启: 太素元君、黄素元君、紫素元君,甲昔蒙真师,盟授真经,今奏玉札,记名三清,乞赐给玉女,真灵降身,得乘紫霞,上登帝宫。毕,起再拜。奏东华青宫上相金简一篇: 某岳先生王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正月某朔一日某子,奏金简青录仙籍文,上诣玉宝王金阙上相高晨师东海青童君,东华方诸青宫。 右书青文一尺上,连简头。 系高上玉清青童上相,始学真人王甲,稽首再拜, 右书一简上。 奏言 右书一简上。 太清玉宝金阙上相高晨师东海青童君,甲沉染下俗,庆运所充,福祚下流,得生人道,参真系炁,志在绝迹,栖身长阜,托荫灵岳,谨案玄科,奉奏金简,记名上宫,乞赐上编玉清,降下神真,得离下世,上升金阙,进朝玉皇。谨奏。 右书三简上。 某郡县乡里某岳始学真人王甲,年如干,字某甲, 右书一简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属某岳某帝某星。 右书一简上。 太岁某子正月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县乡里中,封付某岳奏。 右书一简上。 合用金简八枚,以紫绳结之,东向读简一过,毕,口祝上启: 太清玉宝金阙上相高晨师东海青童君,甲宿缘福庆,充流后代,蒙真师成就,得受上经,谨奏金简,记名青宫,乞赐编录,掌付玉郎,普告诸天诸地、洞清洞渊洞源五岳众仙,咸见右别,降以真灵,得乘飞霞,上升三清。毕,起再拜。 三面奏简都毕,还东向,叩齿九通,咒曰: 元纲玄邈,天真幽冥,蒙受先庆,福加来生,昔缘真师,诚授宝经,敢告三元,上奏玉清,金书东华,录籍记名,长为帝臣,希降真灵,赐给玉童,玉女卫形,得乘飞霄,上升金阙,拜竭玉庭。毕,仰咽液九过止。 都毕,以简札埋於所属岳,令玉皇篇在北,三元篇在西,青宫篇在东,入土三尺,坚筑其上。埋毕,北向伏地,叩齿九通,又咒曰: 名奏玉格,录字上清,金简玉札,结篇皇庭,高上玄遐,三元幽冥,真官来降,谨关有灵,封简神岳,录奏三清,列上东华,着我玉名,得乘玄舆,飞霞绿軿,上造三元,腾身帝晨。讫,起再拜。 元始天王所受太上投简求仙上法,三奏简札,九年之内,玉皇克降丹精玉芝龙玺凤章,太极真人来降子房,三元克遣玉童玉女三十六人,上相青童克告五岳,给以仙官飞霞玄盖,迎子之身上升金阙之宫。太上宝秘此文,不传於世,故付上相青童掌录,以校真仙簿籍,传付应为真人者。若有骨炁相宜,或精求苦念,感彻上清,得见上文,其名便以逆注青宫,依科奏简,便成真人。太上以西华玉女三十六人,侍卫灵篇,记功明善。子有此文,常当烧香礼念,如奉君父,神明自当降见於寝房也。违科泄慢,则身没鬼官,长闭地狱,万不得仙,明慎之焉。 诸学仙之家,无有此文,不得妄动三十九章玉清宝经。凡咏玉经,皆骇动九天,诸天王悉礼伏听音,所彻高远,所制不小。咏诵之日,东华领仙玉晨,即校玉名,有奏金简者,即普告诸天诸地三界,悉使诣界稽首。无有金名玉札,而咏三十九章,则遥动高上,即下执司右别。妄叩神经之者,皆忘神失精,意性错异,怒喜无常也。学者亿万,至於合真无一,懃苦求寻,而鲜不中败,或自颓懈,或兴愤忿,作性骂詈,诛击神鬼,或毁谤神文,疑惑不真,或泄漏宝诀,形露世间,此皆由东华无有金名,不为三界称善,而为众魔所乘,万试所败,死之征也。故三十九章,不可得而妄动。有得此经,宜加礼拜,清斋修奉,不妄咏讽,久久自然当得金简玉篇也。 谒青宫投金简上格 凡学道,道成应真人,皆先诣东华方诸青宫,投简谒青童君也。东华有六门,门内周回三千里。 东门名青华门,门郎姓丘,名伯渊,主学仙簿录所经。 南门名神华玉门,门郎姓玉,名祖思,主真人神仙出入所经。 西门名玉洞门,门郎姓庾,名尚节,主高上众真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玉真、西龟王母所出入。 北门名玉阴门,门郎姓史,名少华,主真仙及始学者,犯纠退降所经。 东南门名天关,门郎姓名,名五车,主人宿命因缘簿录,得仙所由。 东北门名寒水门,门郎姓童,名林都,主鬼爽转叙所经。 右六门,治天东垄山,门有师子、巨狩各三百头,卫门侍门各三千守士。学道之人,宜先知门名次第,有知者则为不死,名便得奏青宫。然当入室烧香,常存念门名,及门郎姓字,九年,克得乘云升门也。此道秘在玉宝宫内,有得知者,白日升天。轻泄传付非真,长闭夜狱,终不得轻於东华青宫也。 门内有三宫: 第一宫名方诸青宫。 第二宫名玉宝青官。 第三宫名玉华青宫。 宫内有玉树数百株,上有鹍鹞、凤皇,九色之鸟,下有芝草、玉井,自生之泉,饮之寿同三光,师子、天兽附墙。上相青童君,治在方诸青宫之内,金殿琼房之裹,众真侍女三千人侍卫左右,玄晖自映,神烛自明,青霞荫其上,紫霄绕其房。宫内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玉格,格上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深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典之,有知者白日升天。玉宝王上相大司马高晨师,治王宝青紫宫,云绕其房,虚烟生其堂,自明神烛照其内,众仙玉女三千人侍卫左右。宫内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金章凤玺玉札,丹青羽盖,升仙法服,以给成真之人。又有学仙品目进叙及退降簿录,侍仙玉晨典之,有知者白日升天。东海青华小童,治在玉华青宫,紫云盖其上,日月夹其宇,众仙玉女三千人侍卫左右。宫内东殿玉格上,有宝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主学仙簿箓,应为真人者授之,玉晨监仙侍郎典〔之,有知〕#3者,白日升天。 东华青宫俯仰之格 青童君曰:凡学道求仙,宜知俯仰之格,有知者,其名便以逆注青宫。当懃心苦念,入室烧香,存想六门三室之内,使分明罗列,便叩齿三通,仰咒曰: 上清玄晨,三宫六门,典我玉名,降我神真,龙裙羽章,以给我身,上升玉清,东华投篇,名刻金格,长为帝宾。毕,咽炁九过止。如此九年,克得真灵下降,玉女见形,玄云绿軿来迎子身。 凡修此道,不得履淹入秽,常当清斋念真,真无不降。其法秘要,不得妄传,传非其人,殃及七玄,身被风刀之拷。 真人投简正仪 凡学道道成,皆先诣东华青宫投金简,更受仙号。当至神华玉门,未至门,夹门有两玉阙,当伏阙左投简,须臾当报,便起进门下,又伏门左,须臾,当有四真人出引前,便起直进方诸青宫,伏於阶下。临时自当有侍者唱赞,听唱便起再拜,真人引上殿上,当从南阶左行上,伏於殿前,须臾,当有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校定玉名,名参紫簿,即授玉札,更署真仙之号,上升玉清。羽童丹青飞裙,金真玉光流金火铃,玉童玉女各三十六人,仙官三十六人。受署毕,便起再拜,退还阶下,又再拜,至门止,又再拜,皆向宫也。至时,自当有所主统,所治住止,游於五岳之仪格也。此青宫旧格,未成真人者。 诣东华方诸青宫,上相青童君几前:某岳先生王甲,年如干岁,一名某,字甲,某月生。 右金简仪,书一简上。 此学道道成,上诣青官投金简,受署真仙上格。上相藏於玉宝之宫,不传下世,若有得者,便是骨相合仙,名应玉格,自然亦得上升青宫也。此法尤重,不得妄宣,有犯被拷三官,深宜慎之。 上清金阙宫俯仰之格 上清金阙宫在三元宫之北,相去五万里,高上所处之东,去玄羽野西垄山九千里,处玉清之西,与天关连台。外有四门,门有两阙,一阙金,一阙玉,皆夹门左右。门有羽衣守士各三百人,师子巨兽各三百首,内有清精玉芝流霞之泉。 东门名玉景金融门,门有二玉晨王,执九节之麾,各镇一半,高上玉清虚皇太真之宾,出入之所经。 南门名洞宝琼云门,主真人飞仙游宴八极,周行五岳,出入之所经。 西门名玄京玉宝门,主学仙受署真人,进叙录簿所由经也。 北门名朔阴极云门,主真人犯非退降偏皇之任,学素简所经由也。 凡有四门,门有两阙,金阙在左,玉阙在右,并高九千丈。金阙以金为柱,紫云为盖,刻金题阙众真飞仙之号。玉阙以青玉为柱,绿云为盖,刻玉题阙上皇太真之号。八阙悉如是。阙下则有青龙白虎,处在左右,天兽巨虬备卫玉阙,玉童玉女各三百人,散香其间。阙上有九层金台,虚上玉晨领仙君所住。门内周回七千里,金阙宫处在中央,中有金辉紫殿琼房玉室,后圣金阙帝君所住。紫云荫其上,绿霞绕房,日月夹照,神烛自明,金真玉女,散香虚庭,流光八玄,风鼓玄旌,回舞旄盖,玉树激音,琳枝自籁,百响互生,此金阙之上馆,众真之所经。其有四极真人,主领学仙传录,进叙退降,及始学仪则,皆由四极真人也。 真人奉玉札仪格 夫学道道成,皆诣东华青宫,校定金名,退更清斋三月,书玉札一枚,诣金阙谒金阙帝君。仪法当於洞宝琼云门外,投玉札,伏地须臾,待报便起,再拜四极真人,当引入进金阙下。又在金阙左、玉阙右伏地须臾,真人引进紫殿。当从左行,绕玉景金融门,过东南行,上登殿下伏阶。左领仙玉郎,以紫凤丹章、飞行玉情飞青羽盖、丹锦飞裙十绝龙幡,使登三元宫,流金火铃玉札金章,令召千灵流云玄霞九龙玉舆,受号真仙,飞行太空,侍唱仪则。事毕,便起再拜,揖谢三过。此受号而已,未得便见帝君。毕,当直行,诣朔阴极云门金阙下,东向伏地称:游学先生王甲,今受帝君真仙之号,不胜喜庆,谨诣阙谢闻,乞丐虚上玉晨领仙君,记名玉阙,系在真仙之次。起再拜,次诣玄京玉宝门金阙下,南向伏称如上法。次诣洞宝琼云门金阙下,西向伏称如上法。次诣玉景金融门金阙下,东向伏称如上法。诣四门八阙毕,还从玉景金融门外,更再拜伏地,四极真人当赍金札玉章授其身,时自当有五岳仙官云车来迎也。其时自当有所之方面,掌统灵岳之任也。 诣玉清金阙宫后圣帝君几前: 某岳先生臣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右金简文,书一简上。 真人谒金阙投简受号上法,此学道道成,上诣金阙,谒金阙帝君,更受真仙之号。拜谢仪则,帝君常所宝秘,以授成真人之者,不传下世。有得金阙宫名,及金简仪则,此名逆注金格,亦自然得登金阙也。 金阙宫门名,此皆九天之隐名,於地上之音异。故高上虚皇道君经易有,九天之上西北门,名易有,去玄京宝门三千五百里,然运明梁之炁,二门相通也。众真之所游,叙次之所关,既登易有之门、便上升帝堂,得谒玄景玉宝,便得进朝三元。学者未登此门,宜知门名。徒苦涉山林,绝志人间,而不知门户之所由,天真之仪格,何由得登金阙之宫。夫存思之道,不知神名所在,神固不降。欲登金阙上诣东华,不知其名格,宫因何登。此乃出九天之上,秘於金阙之裹,知之者不死,得者飞仙,学者成真人。世间不学之士,有知金阙宫名,天下三界称善,万神礼形,千妖丧目,而况於积学之家耶。其道宝贵,不得轻传,非其人,殃及七祖,己身受考,无复仙冀矣。 真人披天关飞仙上法 天关者,是九天之生门也。治在九天东南角,一名天图,一名天关,故为三关也。众真之所经,神仙之所历,学者之由也。其去金阙五千里,玉清上宫七千里。得披三关,便得上登金阙,游宴玉清也。 第一天关,上有九层玉台,去地一千二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夺牡门端。太虚玉晨监,字虚上明,处在玉台之上,飞云流霞,夹映其房,日月玄照,光洞玉清,侍者真仙三百人,主上真出刘入开关所由。 第二天图,上有六层玉台,高九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夹门两端。太上监真玉郎,字玄上伯,镇在玉台之上,丹云紫盖郁房,玄光偶月映其间,侍者真仙三百人,主卧众真游宴之所经。 第三天关,上有三层玉台,高六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领,夹卫两端。太帝监真玉司郎,字无常生,领生玉台之上,玄云盖其上,虚烟馥其庭,自明之光焕其形,侍者真仙三百人,主上天众真、地下众真,簿录简籍所关由之。 凡受投金简玉名之道,当修披天关之法。常当朝夕入室烧香,叩齿十二通,东向心拜四方,存思见九天之端,三关之下,历然分明。都尽,次存七星在天之上,随运而转,我身在天关星上,七星运我身,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名太虚玉晨监自通,见玉晨监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天图之下。 次存我身还七星之上,七星运我至天图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上上直真玉郎前自通,见直真玉郎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在天关之下。 次存我身还七星之上,七星运我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太帝监真玉司郎前自通,见断真玉司郎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金关之下玉清之宫。 次存失去七星,身在空玄之上,溟涬之中,无所倚见。须臾,觉在金阙玉景金融门之上,投金札一枚,见四极真人以玉案承札,入奏金阙帝君前。四极真人报,与我俱登玉清之上。 次存玉清之上,四极溟然无崖,唯见青炁郁郁,仰亦无天,仰亦无地,唯见中央有金门四达,内有琼宫玉树,金枝夹生两边,巨龙走兽游戏其巅。存我周游其间,良久,觉如睡眠,己远寝床,身中觉怳怳惚惚,如体蹈空。存游洞都毕,便叩齿三十六通,仰天咒曰: 三华宝曜,玉都开明,玄晖敷陈,映监无形,金简绿字,克奏玉名,朗睹九天,上戏三清,天关三图,回登紫庭,金阙受号,东华记生,得乘八景,参御飞軿。毕,咽炁九过止。 凡学之人,而不知披天之关,奏简记名之道,万亦无成也。三关总统诸天诸地上真飞仙,及始学簿录,莫不经於三关者也。凡积学之徒,能使九天三关有玉名,三关玉晨奏於太上大帝之宫,帝君自当遣玉童玉女各十二人,营卫子身。此太帝之上篇,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传上相青童君,使教后学应为真人者。依玄科,七百年内听得三出。上元君以西华玉女九十人,卫在南极紫房之内。 青童君曰:有骨相应玄,得见此道,知有投简之法,便成真人。但其科尤重、不得轻泄。夫学者积亿,遇真者几人。故中央黄老君云:得见《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而有修之者,积年无成,便谓经之不真。此皆坐由,东华无有金简之目,金阙无有玉札之名,真不为其降,而为天魔所乘,故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经,万亦不成矣。向使先奏金简於青宫,奉玉札於帝皇,得给金晨玉童、西华玉女,侍卫灵文,普下诸天诸地,三界称善,咏章万遍,岂不有致琼舆紫軿之感耶。 披三关投玉札升仙上文: 诣天关玉台太虚玉晨监几下。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诣天图玉台太上直真玉郎几下,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诣天关玉台太帝监真玉司几下,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右书三玉札上,令长一尺六寸。 披金阙投玉札升仙上文: 诣金阙宫玉阙帝君几前,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某月生。 右书玉札上,令长一尺六寸。 青童君云:无有金简者,银木亦可当,无有玉札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直理无关节耳。 青童君曰:存披天关天图天关,上登青宫金阙玉清之道,当书玉札,先入室叩齿十二通,东向读札毕,仍备修存念之道毕,取札秘於云锦之囊,常烧香左右,不得轻露。此上真之至号,玉郎之灵篇也。 若有金名玉字逆注青宫,得见此道,当依太真之科,赍金简、玉札各一枚,长一尺六寸,广二寸四分,金龙、玉鱼各一枚,紫缯百尺,青纹四十尺,以为太真之盟,奉有经之师。师东向,受者北向,告北帝为盟,告七祖为誓,约不宣泄之信。当依玄科,七百年内三传,传非其人,七玄之祖长充鬼役,身没九泉,万不得仙。笃志之士,希仙之夫,当案科而奉真,依文而修焉。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卷下竟 #1『能书』二字上原缺三字。 #2此行原本错简,今移至此。 #3『之有知』三字原漏,据文义补。
管理员
2023年5月9日 17:23
26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