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太极四真人,请问太上大道君曰:受法传经,言闻之矣,修习阶渐,缘何始乎? 道君曰:初学之俦,奉经治写别室几案,晨夜香灯供养存神,朝夕礼拜所受。高上随缘行之,科法有异,各在经中,或应自口,在乎其人。受学不事朝礼,即犯毁辱屡至,功行不兴。必愿成真,勿忘朝礼。因缘有碍,日夕不恒。良晨不亏,自有感效。重为子言之,审付其人也。真人稽首,受命奉行。 凡习功业,精寻经诰,受持要戒,谙诵在心,心存意解,行之不疑,不懈不退,精进日新,随世教化,依时行藏。三洞诸经,更互出没,顺运济急,勿强违缘,应用高低,不可抑绝。缘宜上下,不可弃捐,当须得中,不可闭塞而强通。通而苟塞,上下及中,颠倒违逆,皆有灾考,不可不详。大运和时,品依次第,不和之日,各受少分,深浅多少,不得违阶,超越由缘,慎勿乖运,精心期真,严持戒耳。 斋法有十戒: 一者不得食含血之物,有生炁并薰卒之属,唯菜非向生之月得食之。 二者平旦啜粥,日中则食,自是之后,有甘肥美味,一切不得复飨。昼则烧香,夜则然灯,烧香不乏须臾,坐起卧息不离法则。 三者弃写因缘,唯道是务。 四者思经念诫,洗心精进。 五者慈孝一切,愍念悲穷,开示生道,以劝愚民。 六者悔谢罪过,求乞生活。 七者委舍荣华,所宝在道。 八者劳身苦体,为道驱使。 九者愿除众痛,十苦八难,免度厄世,为太平种民。 十者尊道贵德,心口相副,洗心精进,志求仙俦,承受经戒,不敢亏违,升度之日,与道合同。 高上科曰:监斋法师,从斋之官,诵经行道,上高座读经一千言,听得一饮,不在不诵之例。此一条出《四极明科》中篇。 高上科曰:夫受星宿正治,及奉受三宝经法,洞真玄经之法,拜署斋法之后,悉应受法难五戒,而不受此五戒者,不得参同斋官缤录之例。并受真契三一、真一以上,又不受法难五戒者,不得列名上宫,又不得表奏星宿大章。若未受而奏章,仙都无名,露章不被奏御。所以尔者,既无法轨,身不清廉,是故不为奏御。又且星宿之官,不受未戒不廉之师奏事。故有大小科戒之法,明各依承。凡斋有五种之格,如左: 第一救急治病,承用天师旨教法。入三元方谢,乞生丐活,自缚泥额,涂炭之法,并在旨教之中。 第二灵宝梵行,集贤观化,修身种福之法,其中又有生死谢罪,责己思愆之法。 第三上清仙隐,为七世先亡迁升之斋,亦随月修直,善行之法。 第四真一守寂,思神吞炁,导引之斋。 第五太一神丹,宜祭炉火金液之法,闭房经月之斋。其别隐静,养神续命,清咏长斋,不在五条之例。 又道士、祭酒、男女官,已参受真契,并受上清三洞之经,及星宿治法,为道欲得标名玄都,奏御旨闻,当受玄都法难五戒。其戒文如左: 第一之戒,不得不敬於天,不得谓天无神,呼地无鬼,不得轻慢地祇山川大泽,而穿凿无忌。是谓天地无灵,罪犯无畏。又不得教令人轻慢天地,谓无神鬼。 犯此一戒,夺天算三百。一犯此过,减寿七年,格事七年,责己思愆,立功补过。有殊於先,伏誓三通,然后启复先位,计功续命。道不负人。 第二戒,不得杀害众生,探巢破卵。又不得教令人杀害众生,探巢破卵。 犯此一戒,夺天算一百六十。一犯此过,减寿五年,格事五年,责已思愆,立功补过,清善至到。有殊於先,伏誓三通,然后启复先位,计功续命。道不负人。 第三戒:不得行欺巧窃盗,贪心恣恶,规图人物,夺人志愿。又不得教令人为巧窃,贪图人物,夺人所爱。 犯此一戒,夺天算一百二十。一犯减寿四年,格事四年,责己思愆,积功补德。有殊於先,然后伏誓三通,启复先位,计功续命。道不负人。 第四戒、不得饮酒,外淫略他妇女,淫通不道,因公行私。又不得教令人饮酒欢妻,略他子女,淫通不道,因公行私。 犯此一戒,夺天算一百二十。一犯此过,减寿四年,格事四年,思愆责己,立功补过。有殊於先,然后伏誓三通,启复先位,计功续命。道不负人。 第五戒,不得诅佞嫉毒,妬嫉无道,谗害善人,焚烧人舍。又不得教令人诅佞嫉毒,妬嫉无道,谗害善人,焚烧人舍,破人门户,以报怨仇。 犯此一戒,夺天算一百二十。一犯此过,减寿三年,格事三年,责己思愆,立功自补。功德有殊於先,然后伏誓三通,启复先位,计功续命。道不负人。 其为道士、祭酒,不受法戒,不慎道行,犯诸法禁,拜表上章既自不闻,至於救解往往无验。皆是为道无有法轨,沦逮酒肉之考,不慎之至。自从三圣升化之后,真科沉隐,累遭天地鄙烈;法科零落,旧章不存,纵使祭酒未受法戒,录籍之上已为总忌,自顷常慎上章,先后云云纷互,天曹不觉验效者甚多。百中误有一效,皆是善民告乞,感彻丹善之至,天帝直为拥护,开许所奏,全在性命示,功不在奏章祭酒。而愚痴师辈,或因承吉善之民感彻之心,旁此一效,以为己功,便恐动百姓,求欲非一,不知吞藏之咎,已被纠奏,削其生名,减其寿命,不久奄而至。以小愆目下未即考病,便谓天地寥廓,无校小漏。或中有小功,申延其考愆,目转多延,不加小考者,并其脏漏罪大,在驱除之例尔,必灭之后,方付刀山剑树之楚,故不数加小考。愚人不知,谓为罪不即被考病,谓天地许之纵恣。又云上天漫漫,不简小愆,故无考咎。大以专愚推之通日愆咎,转谓天地无神,有戒之者,专虚妄示,不知已在驱除之例,奄至不期也。天之昭昭,其可欺也。愚人无知,谓道为轻,吾念之痛心,明各详慎为善,勿为贪浊,罪坐不轻也。 高上科曰:道士、祭酒男女,受真至法,并受上法宝经,星宿正治,位次真一以上,并伏法受真好向之贤,亦不可不参受法难五戒,及因缘大戒。既受至法,不受此五戒,名故不上仙都丹简,墨箓玉历无名,三官白籍鬼名不除,灭度之后故为下鬼,魂不得仙,考对无已,殃及子孙。其道民别有精诚否泰之验,不在此条中,纪在墨箓上篇后也。 高上科曰:夫学道宜精勤,立功补过,以赎先亡七祖罪请,并又为家门及一身进上仙名,去离十苦八难之中。当受法难五戒,立功建德,求上名仙都玉历,削除三官白簿死籍。汝等为道徒,受大法内外真契,积历年载,而用行不合自然,又不受法难五戒,身犯酒肉贪秽,道行无法,故犯愆恶,亡算减命,死为下鬼,不免刀山剑树之楚,涂酷之心,为之痛心痛心。汝曹为道,明依法戒,奉行三年不倦,克获延年,天算加益。天曹一年三考墨箓,计功益算纪,司命奏上,分别善恶,即度功德着左契,犯恶非度着右契,事有炳然。道不负人,但人信真者少,罪法犯戒者多,故罹罪坐愆尔。明各慎之,慎之为善。 凡为道士、祭酒、男女官,受真法,请求仙度,延续生命,并行戒法,立功补过,医治百姓,表章旨御者,当由修练斋直,奉受法戒,不违科制,举向从愿,计功升度,禄寿不訾也。 高上科曰:其有出自贵分,虽不受此戒之文,用行已合自然,不须复受科戒。自古及今多有此人,然今时百中获有一耳,不可准以为例。要标其德行合科戒者,自非抗志绝尚之人,故须科戒成生道业,如此不可不宣告戒制也。 高上科曰:凡欲学道求真,於世立功建德,纪名上天,升度仙官者,当受法难五戒,依法戒行道三年,功立真名,然后表上仙都,纪在丹简,上讳玉历,仙籍名立,司命宣勑五岳,告下三官,纪知真人,削灭三官死籍白簿,除去鬼名,然后正可得为修学道士、祭酒尔。如此真名勤在仙都,所奏无不彻闻。既不受戒,又不精苦,仙都无有功名,表章启奏悉备停奏,是为道行无闻,徒损民人敬向纸笔、香油之费,更受吞藏酒肉之考,魂神常被讼对,凡向不利。或有冒法未被考坐,或是卷首三官未有死籍,常见好事,恶事未至者;或是宿有冤对,考官故迷其心,罪并重论,故不被小考,近使脏满,并入驱除夭终之也。岂不痛哉痛哉。始学道士、祭酒、男女官,汝曹欲修命,清苦求真,并制鬼治病,立有验效,为百姓所崇,当受法难五戒。既受戒,仙都便以纪名,修勤三年,不犯法目,司命列奉,上白天帝,纪名玉历,便受真人之散号,能制鬼治病,无不明效。如此之善,可不修乎。 道士、祭酒、男女官,欲修学制鬼治病,当受太上中台成生五戒。既受此戒,仙都正位,丹简有录,功勤三年,标名上勒玉历,天帝曹即考校功勤,勒山川五岳四渎三官录纪,知汝曹精进积感之功,名标玄都天神、玄都地祇所钦,百鬼所伏,救治表奏上达,汝曹徒受中外大事,真一之妙,不受法难,不慎五戒,则仙都无位,玉历无名,身受祭酒藏秽之罪,五岳四渎三官鬼神所不敬畏,章奏寝㯓不被呈御。坐其好走里巷,贪浊毁辱,不知改忤,违科犯忌,司命随事纠奏,减夺寿算。既为人师,冒法小事,不足数考,蒙其知悔,故并之重论。今人愚痴,谓为愆目下未病,便言天地不知其罪,又云无神,不知阴考已奏。既有冤对小事,故不数奏者,欲积其脏满,并在驱除之例尔。如此死名已定,不复小考,奄被大除,夭折当世,不终三寿,罪目兼重,复加刀山火霍之楚,死为下鬼,长被痛毒,当可言乎。汝辈受真,外欲立功救治,欲练气三元,养神续命,当访求明师,奉行法戒,勿贪酒肉,沉湎相逐不轨之事,过无大小,悉受纠奏。唯晨夕斋直,积功补过,仰希玄泽,停年住考尔。如此延续性命,还其年算,与之更始,功过相补,细而不漏。汝曹明各慎之,慎之修练,保得长在不朽。 高上科曰:道士、祭酒、男女官,汝欲修炼太清神丹,并练三元牝牡之术,冥身山泽,思仙养志者,先受成生五戒。又经七试九炼,摧性忍弱,被人凌辱,不以怨耻者;又不以外想邪心,静神专一者;又当忍受饥寒,委辱不恚不坠者;又当积勤立功广大,济度厄急,拔度死命,受更生之始者;又当箪食精苦,阴德广著,天未报功,不敢希望者;勋义感彻,积勤之大,身婴困弊,远近无问,不敢自悼者;弘惠流布,更被曲辱,不以为害,皆此智德大矣。其德有五,自非冥心笃好,不能立此行也。是故有五德之号,其至甚重大矣哉。 学道积年,乃经十折九辱,秽恶横加,犹怀慊恪忍弱之仁,此为一智。 强行广博,好尚内外,导养三元,五神不伤,迈而不衰,容色不悴,是为有恒,其为二智。 尚修不退,周流八方,一清一沉,一浊一浮,勤功世间,不纪不名,积德不已,敢以为劳,其为三智。 阴结药气,含德养性,展转九年,中至二十四年,上至三十二年,积苦效勤,而横被曲折,愍念不计,恬靖自居,恒无功可纪,更怀忧切,其智四矣。 为道既无世功相及,少修师教,伏勤师门,而中遭祸构,散荡弊真,经十折万忍,犹怀颐颐,不硎於口,其智五也。 高上科曰:凡人学道,守心贞一,施行善笃,终未感悟,又经历七试九折,心无恚退,奉行五戒,合於五智,不违法戒,不亏经教,幽静恬和,行及无为,久染风尘,曲辱不计,遭逢凶横,叩搏乞过,累遭轗轲,不以为恚,殊更施惠自幸,布乞於人,恒惧失先功勤,恐宿缘深重,收致不利,有此巍巍之德,勋著旷大,不名为劳,清净丹苦,殊更坚恪,惧坠渊谷,不朝则夕,如此之智,真为厚大。德行如此,正可以立道行,行之五年,恬然无欲,可得投身林隐,托命岩薮。汝等求道修命,延寿人间,当先处曲室,和神养志,导练三元,积勤专到,上感灵真,身被灾咎,不求申论,曲辱不利,欢心颐颐,不以为否。行此五戒,成生五智,道行清洁,克功巍巍之重,未敢希报、反更勇猛精进,常所未能相及。其功既积,何求不得,何愿不合,何叩不闻,何志不成耶。 高上科曰:仙有九品,术有三十六门,又有百二十禁法,皆延生之原要。未有依科求志,苦到而不获者乎。但患人修学无勤,思道不专,执无恒,无有同心志契者,道安可修乎。但闻朝施暮望,轻忽正教,谓无灵感,多有悭贪媾辱,沦逐酒肉之座,无志精苦於玄元,施为混错,罪盘於天府,魂思闭击,考楚於地狱,未蒙判析,故宜深思自改,勤施德专,以求真明之效。有智之人,闻而行之,奉慎五戒,不亦妙乎。 小斋法,主人供一贤德,一日一人长钱一百,米菜茶果蜜姜之属。 中斋,千食供,一人一日长钱二百,米菜香花灯烛茶果蜜姜之属。 右二件,计人请斋官,人率增之。 又一条,其困病祈请斋,菜食如小斋之法。 灵宝延年斋,千食随主人供,唯不得杀生犯科尔。 上清转经清寂山林长斋,米菜服食菜食为恒,不在钱数之料。 右五等如品格。 太一闭房舍丹药百日大斋法,不在钱限之例。古者盟誓金彩之属,今以丹青四十尺,金环一双代之也。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管理员
2023年5月9日 17:15
26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