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经名: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简称《灵书紫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五老上真仙都君受,圣君命授青童君,青童君以传王远游,使下教骨相玄名有仙籍之人,应得此文者。 方诸东宫东海青童大君,清斋於灵榭丹阙黄房之内三年,时乘碧霞三灵流景云舆,建带飞青翠羽龙帔,从桑林千真,上诣上清金阙,请受灵书紫文上经。金阙中有四帝君,其后圣君处其左,居太空琼台丹玕之殿,侍女众真三万人,毒龙雷虎玃天之兽,备门抱关,蛟蛇千寻,卫於墙析,飞马奔雀大翅之乌,叩啄奋爪,陈于广庭,天威焕赫,流光八朗,风鼓玄旌,回舞旄盖,玉树激音,琳草作籁,众吹云歌,凤呜青泰,神妃合唱,鹏舞鸾迈。青童既到,匍匐而前,捧首北面而言曰:小臣梵湄,敢献言於圣帝明皇几前,在昔统拔太虚,领宰飞真,察五灵之广肆,司玄师之逸观,腾濯清阳,呜铃素町,朗秀三观,庵蔼妙觉,廓落灵囿,濯澜青谷,是以逡巡长罗,高步玄老,齐九鸾於阆崿之墟,放流光於冥华之上,浪达双玄,穷标灵观,冲漠静於龙空,藏毫芒於丹室,启神扉而委化,随形迁而散累。是其时也,缠梏披越,神气微夷,萧脱五神,流练空洞,鳞跃碧津,慷慨条畅,虽自足於八观,实无阑於霄映矣。顾念真才未启,灵璞寝磨,欲使风洒兰林,奏籁云涯,发拔七爽,剖凝喻幽,不审灵书紫文,可得而下教乎。于时后圣君方拥机外化,高拂遐想,方注笔於大洞玄经,以教授诸上真左卿,及灵童玉女数百人也。既不耳青童之陈辞,又未暂缀咏於视矣。於是青童君重启,伏膝进行,固请不已。尔乃圣君良久推机偃处,忽尔长叹曰:苦辞玄达,精诚来悟,子甩心之至矣。於是指点虚域,有愍焉之容也。爰乃引云钧之琴,抚而弹之,清灵响粲,激落百音,琼振九虚,彻朗太霄,而歌大洞神州之章,凝魂之曲,玄诗灵藻,天韵希微,领照仲气,频音清徽,其辞曰: 玄虚上清气,三素凌华蒙。渊向启灵扉,七门扇羽童。豁落丹霄观,清寥冥运彰。有觉悟玄会,涯栖飞太空。肠台太洞野,幽逸英芝光,遗界翳虚轮,绝宅自冥通。高会玄辰阙,寒首朝玉皇。神映朱灵音,虚鼓响琼钟。九辔纵云軿,逍遥紫霞峰。丹陵启碧室,绿庭披五房。金阙焕嵯峨,蔼沬木盖切上清宫。味此日月华,盼彼无形方。玄致三灵觉,萧条劫仞中。何为当涂坐,五难乘子胸。何不御赤婴,乘我泥丸公。不死亦不生,不始亦不终。 於是圣君吟歌毕,顾引青童使坐,设流霞之浆,环刚之果,赤树白子,绛木青实。乃命五老上真仙都左公,开紫蕊玉笈云锦之囊,出灵书紫文上经,以付青童君,下授有玄宫玉名,当为真人者。青童君退席,稽首拜而受之,以还方诸东宫。 《灵书紫文上经》,是后圣李君自少学道,所受修行要文者也。乃太微天帝、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二天帝口传之诀,为真之法,上皇大度要事,皆料拔撰集施行祝说,先后相比条例,相次为一卷,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於是龟母案笔,真童拂筵,天妃侍香,玉童结编,名之曰灵书紫文上经,以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藏於紫蕊玉笈,盛以云锦之囊。侍文者命玉女十人,在文之左右,侍圣君列纪者,命玉童十人,并司察有书之道士,言功纠罪,上闻上清玄中先师。大过被考於三官,小过夺纪以促年,大罪祸及於三祖,小罪止身以受殃,轻慢则神去,污秽则文藏也。学仙者开视灵文,皆当起拜,盥手烧香也。天灵司察,可不慎敬矣。诸非传授,皆不得妄说篇目,说则犯泄漏天文之科。 上清金阙灵书紫文,采饮飞根吞日气之法,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之经也。当常见日初出之时,乃对日东向,叩齿九通毕,心中阴咒,呼日魂之名,日中五帝之字曰:日魂朱景照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飙像。 凡心祝呼此十六字毕,仍瞑目握固,存见日中五色流霞,皆来接一身,下至两足。又存令五色上至头顶,於是日光流霞五色,俱来入口中。又日光流霞之中,自复有紫气,大如目童者,累重数十,炫焕在五光之中,名之曰飞根水母也。并俱与五气来入口中,向日吞霞,作四十五咽气。咽气毕,又咽液九过,毕,又叩齿九通,微咒曰: 赤庐丹气,圆天育精,刚以受柔,炎火阴英,日辰元景,号曰大明,九阳齐化,二烟俱生,凝魂和魄,五气之精,中生五帝,乘光御形,采飞以虚,辍根得盈,首巾龙华,披朱带青,辔乌流玄,霞映上清,赐书玉简,金阁刻名,饮食朝华,与真合灵,飞仙太微,上升紫庭。 毕,向日再拜。真仙之中,万人已上,无有一人知日魂之名者矣。此道玄妙,非血食臭骸可得听闻者也。天阴无日,可於室中所卧洁处,存而为之。清修道士,精通上感者,都可不待见日而修之也。若道士休粮山林,长斋五岳,绝尘人间,远思清真者,得日日饮日根之霞,吞太阳之精,则立觉体生玉泽,面有流光也。如其外累人事,未获静形,浮游世路,心拘荣网者,要以月朔、月三日、月五日、月七日、月九日、月十三日、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五日,案而为之如上法,一月之中十过也。此日是日魂下接,飞根盈满,水母辟梦之时也。行之十八年,上清当炼以金真,莹以玉光,位为玉皇,飞行太空,乘华三素,以映天下。 太微饮日气开明灵符 若不能常以月晦夜半书符者,要不可失奇月晦也。 右月晦夜半,朱书青纸上,东向吞之,以先告日魂也。临饮符时,闭气,左手执符,心祝曰: 太微丹量阙,名曰开明,致日上魂,来化某形,平旦严装,发自圆庭,飞华水母,日根金精,紫映流光,号为五灵。祝毕,乃饮符。 上清金阙灵书紫文、采饮阴华吞月精之法,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一名黄气阳精藏天隐月之经也。当思见月初出之时也,乃对月西向,叩齿十通,毕,心中阴祝,呼月魄之名,月中五夫人之字曰:月魄暧萧芬艳翳寥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淳金清荧艮容台标。 凡心祝呼此二十四字毕,乃瞑目握固,存见月中五色流精,皆来接一身,下至两足。又存令五气上至头顶,於是月光流精五色,俱来入口中。又月光精之中,自复有黄气,大如目童者,累重数十,相随在月精光五色之中,名曰飞黄月华之精也。并俱与五气来入口中,向月吞精,作五十咽毕,咽液十过毕,又叩齿十通,微祝曰: 黄情玄晖,元阴上气,散蔚寒飙,条灵敛胃,虚波澜颖,挺濯淳器,月精夜景,玄宫上贵,五君夫人,各保母位,赤子飞入,婴儿续至,回阴三合,光玄万方,和魂制魄,五胎流通,乘霞飞精,逸虚於东,首结灵云,景华招风,左带龙符,右佩虎章,凤羽朱帔,玉佩金珰,骞树结阿,号曰木王,神基控根,有亏有充,明精内映,玄水吐梁,赐书玉札,刻名云房,饮食月华,与真合同,飞仙紫微,上朝太皇。 祝毕,向月再拜。存日月,坐立任所便耳。仙官之中,无有一人知月魄之名者矣。其真人当时有知之者,若天阴无月,可於室中为之。施行要诀,如饮日光法。夕夕为之,则立觉体生光照,目有飞精也。要法月二日、四日、六日、八日、十日、十四日、十六日、十八日、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一月之中十一过,亦足成仙也。此日之夕、是阴阳之合,三炁盈溢,月水结华,黄神下接之时也。行之.一十八年,上清当炼魂易魄,映以玉光,乘玄辔景,飞行太空。 紫微饮月精太玄阴生符 若不能常以月晦夜半书符者,要不可失偶月晦也。正月为奇,二月为偶。 右月晦夜半,黄书青纸上,东向饮之,先以告月魄也。是时当先饮开明灵符也。饮月符,闭炁,右手执符,心祝曰: 紫微黄书,名曰太玄,致月华水,养魄和魂,方中严事,发自玄关,藏天隐月,五灵夫人,飞光九道,映朗泥丸。祝毕,乃饮符。 太微灵书紫文拘三魂之法 月三日、月十三日、月二十三日夕,是此时也,一二魂不定,爽灵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其爽灵、胎光、幽精,三君是三魂之神名也。其夕皆弃身游遨,飚逝本室,或为他魂外鬼'所见留制,或为魅物所得收录,或不得还及,离形放质,或犯於外魂,二气共战、皆躁竞赤子,使为他念,去来无形,心悲意闷也。道士皆当拘而留之,使无游逸矣。拘留之法,当安眠向上,下枕伸足,交手心上,暝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存心有赤气如鸡子,从内仰上出於目中,从目中出外,赤气转大覆身,下流身体,上至头顶,变而成火,因以绕身,使匝一身,令内外洞彻,有如然炭之状。都毕。其时当觉体中小热,乃又叩齿三通,毕,存呼三魂名,爽灵、胎光、幽精,三神急住,因微祝曰: 太微玄官,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若欲飞行,唯得诣太极上清,若欲饥渴,唯得饮徊水玉精。 太微灵书紫文制七魄之法 月朔、月望、月晦夕,是此时也,七魄流荡,游走秽浊,或交通血食,往鬼来魅,或与死尸共相关入,或淫惑赤子,聚奸伐宅,或言人之罪,诣三官河伯,或变为魍魉,使人厌魅,或将鬼入身,呼邪杀质。诸残病生人,皆魄之罪,乐人之死,皆魄之性,欲人之败,皆魄之疾。道士当制而励之,炼而变之,御而正之,摄而威之。其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阴名也,身中之浊鬼也。制检之法,当正卧,去枕伸足,两手掌心掩两耳,令指端相接,交於项中,闭息七过,叩齿七通,存鼻端有白气如小豆,须臾渐大,以冠身九重,下至两足,上至头上。既毕,於是白气忽又变成天兽,使两青龙在两目中,两白虎在两鼻孔中,皆向外,朱雀在心上,向人口,苍龟在左足下,灵蛇在右足下,两耳中有玉女,着玄锦衣,当耳门,两手各把火光。良久,都毕。又咽液七过,叩齿七通,呼七魄名毕,乃微祝曰: 素气九回,制魄邪凶,天兽守门,娇女执关,炼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源,若汝饥渴,听饮月黄日丹。 右祝诵都毕,於是七魄内闭,相守受制。若常行之,则魄浊下消,反善合形,上和三宫,与元合灵。 人一身有三元宫神,命门有玄关大君,及三魂之神,合七神,皆在形中,欲令人长生,仁慈大吉之君也。其七魄亦受生於一身,而与身为攻伐之贼,故当制之。道士徒知求仙之方,而不知制魄之道,亦不免於徒劳。 三元宫所在,其上元宫,泥丸中也,其神赤子,字三元先,一名帝卿;中元宫,绛房中心是也,其神真人,字子南丹,一名中光坚;下元丹田宫,脐下三寸也,其神婴儿,字元阳昌,一名谷下玄。此三一之神矣。欲拘制魂魄时,皆先阴呼其名,存三神皆玉色金光,有婴孩之貌,中上二元皆衣赤,下元衣黄,头如婴儿始生之状也。行道服气时,亦存呼名字。 命门,脐也,玄关是始生胞肠之通路也。其中有生宫,宫内有大君,名桃康,字合延,着朱衣,巾紫蓉冠,坐当命门,其三魂神侍侧焉。大君常手执天皇象符,以合注元气,补胎反胞。暮卧,先闭气二十四息,乃心祝大君名三通,因咽液五十过,又三叩齿,微祝曰: 胎灵大神,皇纲天君,手执胞符,首冠紫冠,黄回赤转,上精命门,化神反生,六合相因,形骸光泽,玉女栖身。 毕。能常行之十八年,大君将能左激三田,右御三气,田化成飞举,气 化成玄龙,仰役二十四神,俯使魂灵,呼阳官六甲,召阴官六丁,千乘万骑,白日升天,皆桃君之感致也。 太微天帝君天皇象符 一名帝君九迥元五通八间符。若礼祝於别室,当先书此符,盛以锦囊,佩之,然后乃得行之。 右天皇象符,以付生宫大君桃康合延,合元上气,理胞运精。朱书青纸,月旦、月望夜半,北向服之,以左手执符,闭气,心祝曰: 天帝玄书,皇象灵符,以合元气,运精反胞,万年婴孩,飞仙天枢,生宫大君,披丹建朱,首戴紫蓉,与我同谋。 毕,乃服,服毕,起再拜。服符时,於所寝状上也。 若道士有行还精之道,回黄转赤,朝精灌命,注津溉液,使男女共丹,面生玉泽者,宜知大君之名要,服象符以不老矣。若徒行事,而不知神名,还精而不知服此符,不见其祝说,不测其宫府所住者,虽获千岁之寿,故自归尸於太阴,徒积历纪之生,故应还骨於三官也。道士暮卧,常存大君,为祝说之法,朔望服符,以运胎精之益者,如此亦成仙人,可不烦男女还补之术也。然御女以要飞腾,回气以求天仙,崄巇甚於水火,杀伐速於斧釿,自非灰心抱一之性,殆不可以此取丧失者也。中才行之,所谓吞剑而欲喉咽不伤,当可得耶。生宫大神君,忌人食生血,忌烧六畜毛,忌烧葫蒜皮叶,及诸荤菜辈,皆伐乱胎气,臭伤婴神,慎之焉。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管理员
2023年5月9日 17:22
27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