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房内经注
经名:太上洞房内经注。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假托上清真人周紫阳撰序。内官存思人首洞房官三元君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太上洞房内经注序 周真人撰 道可学也,思微实难。仙可求也,精至为难。真人可见也,养志性为难。玉女可使也,修清洁寂为难。是以八素以真思为上首,秘言以九真为内经,神法以精思为至深,反童以彻真为灵得,大洞以高上为元始,大丹以雌一三素为内精,老君以自然为尊,太上以无英为清,黄老以志性为道,白元以洁寂为贞,真人以志合相求,仙要以精感乃道成。此皆道之贵者,子其思而行之。思不感则道不往,精不微则去真远。勿以死伤生,勿以色不贞,忽以醉念道,忽以邪求生,勿以荣禄进,勿以鬼为灵,忽以财为宝,忽以美饰盈,勿以俗为乐,勿以耳移声,勿以污浊洁,勿使体不精,人之所勿为亦多矣。存洞房,慎吾所忌言。人生自然知道者寡,修而行之,学而精之。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信哉言也。大洞所以为真经者,真精之至也。所以思微为难者,谓存洞房之难也。能微能玄,精思感至,存见无英,则真人之道毕矣。老子外景曰:长生要妙,房中之要也。子在洞房,右见白元君,则仙道成;中央见黄老君,则寿万年;左见无英君,真之至精。三君见矣,白日升天,佩流铃虎符,游行上清,人之世德其行,有录名,无此德,无冀於仙。 第一生有金格玉名,第二太玄宫有素箓,第三左手有大字,第四背青志,象如河魁,第五身有七星志,第六顶中有紫光,自照见其体,第七鹤行龙趋,身体络文,第八心中九孔,肺下青穴,第九头生五气,上接重云,第十玉声金响,口生紫气。若生有此者,不须学道,期必仙也。其次生无死地,其次青骨,其次行过古人,其次德齐上贤,其次笃志至道,注心玄微,阴德流行,行不违道。其次志行清淑,性质和善,柔厚温仁,所存必感。以此学道,可致仙也。其次先人布恩,七世修德,有功三官,无违人神,己身勤道,可复仙也。其次先人有仙名,而求仙已有大功於三官,有三百善事,可致仙也。过此已下,虽才质渊朗,英奇迈世,无此上事,苦自劳尔,无仙冀也。大要生有骨录,必有仙志。 今以吾所受道授子,慎传非其人也。昔苏子玄者,外国人也,善行三一,为中岳仙人。吾昔好道,已来见诸,赐我神芝,教我仙道,以老君黄庭外经真诀内字见授。吾奉而行之,上作真人。子今学道,书以授子,按而行之。 存洞房白元君,常以日出之时,玄景初生,正立东向,再拜,冥目内视,闭气咽液百二十过毕,乃存玉房内绛宫大神象,见白元君。朝夕行之,常以为法。每至甲子之日,夜半生气之时,被发傅粉,接手两膝,服气咽液百四十过毕,呼玉房神名,呼之耳象闻如人应声,或有诵经音,则其应也。当以两手摩目二七过,乃止。行此之要,务欲精衣物被服,慎使阴气近之,欲得幽房静室,使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存,体静神和,尔乃行之。若近人间,为人所视,及见悲哀惊恐,则神忌也,存必不感,作亦不成。吾乃再拜,奉而行之,存洞房五年,果见房内右有白元君,龙衣虎带,正处房右。吾私心独笑,知道必成。乃以游行天下五岳名山,遇诸仙人口授道诀,凡五百七十余事,当渐以授汝,秘而修之,慎传非其人。 吾昔登中岳嵩高山,发洞庭,入洞门,遇黄老君,乃顿首再拜自陈:兆以污世肉人,染浊秽尘,年七十以来,私怀一心,窃慕大道,志愿神仙。真道玄邈,灵妙深远,虽周游五岳,超迈名山,时遇仙人禀受玄诀,然顽秽难移,未缘腾迩。今重玄舒景,蒙光回日,亲见真颜,御接灵晖。於是兆叩首启乞,为生年至愿,愿见哀怜,赐其神诀。黄老君曰:子存洞房,见白元君乎。兆进,长跪答曰:实见白元君。黄老君曰:子未足,且复游行,受诸真诀,当以上真道经授子。兆又叩头自搏,重从请乞,乞为游走之使,侍接龙车。黄老君曰:子有金格玉名,当为真人,何所忧哉。子见白元,仙事足矣,欲为真人,当存无英,若见无英,真道成矣,子便存之,不试子也。兆复自陈,乞洞房经诀,大君内篇。黄老君日:洞房之内至精中有大神,不可名,非子即所应受,退斋更来,当以授汝。兆乃再拜,敬受教矣。退斋少室三月,乃上登太室,复入洞门,复见黄老君。黄老君曰:今以洞房内经授子,子存此神,常以夜半,冥目静念,思读此经,奄见大神,则无英君也。兆再拜受教,奉而行之,积二十七年,乃见无英君,并复存见黄老君,黄老君以《大洞真经》见授。遂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其经甚秘,今以授子,慎传非其人。 太上洞房内经注 黄老君曰: 黄老君,中央道君也。治云庭宫云庭洞房神门中央,其神名伯桃,所谓大君之道也。 天有神宫,太玄丹灵, 太玄丹灵,天帝之宫,一名太微,一名紫宫,一名丹台,一名灵宫,皇天上帝之所居也。象人有洞房。论紫房内要,故先说紫宫丹灵。 天有太室,玉房云庭, 云庭,中央黄老君之所居,人在洞房中央。玉房,洞房也,一名紫房,一名绛宫,一名明堂,上有华盖,东西宫也,洞通左右黄庭之内也。 结洞昆仑,高而不倾, 昆仑,头也,紫房洞连於头,既高且深也。象昆仑玄圃黄室之南,南有洞庭房室,一名洞门。方论紫房,故先言头也。 神仙所止,金堂玉城。 洞房有金城玉房,四达灵宫,玄晖夹照,洞精云中,神仙三老之所止也。 方而直圆,三寸之间, 洞房方圆,金玉宫室,三寸间也。 黄阙紫户,至为玄精, 紫房内有黄阙,夹连黄庭,中央为紫户。紫户一名云庭,中即黄老君所居也。紫户之内,既玄且精至也。 左连青宫,右夹皓清, 左为青府,青童所居也。右为皓清府,白素玉女之所居也。广而存之,则青童可为九老君,微而精之,则白素玉女为西清母。此左右目中神别名,昼夜存之,可得仙也。 中有大真,至不可名。 谓洞房内有大神也。至真微矣,左为无英君,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右为白元君,一名洞阳君。此玉房内至大神也。子专精能存之,真道成也。 谁为父母,自然虚生, 此皇精元素大道君,无有父母,混然独存,乃先太虚生也。昼夜存之,勿懈怠也 华冠紫盖,佩流金铃, 无英君顶扶华冠,御紫神盖,佩流金铃,周游太玄,克定真书。存之法常以夜半后生气时,平坐,接手两膝上,闭气,冥目内视,祝日:三元英气,太玄紫宸,黄阙金室,中有大神,华冠紫盖,龙衣虎文,出丹入虚,呼阳召阴,天道有真,名曰无英,扶我生我,与道长存也。 龙衣虎带,读洞真经。 此白元君也,亦着龙文衣服,佩神虎之符。修存,常以平旦日出之时,正东向再拜,闭气,冥目内视,祝曰:太上神精,正当神门,龙衣虎带,黄晨华冠,把籍持书,是为白元,与我俱游,上到阳关,周旋九清,还安黄房。 出宴黄房,游戏丹田, 黄房,洞房也。无英、白元,出自黄房,与一俱游丹田裹。昼夜存之,必作真人也。 上通太微,时入洞玄, 神庐,洞玄也。太微皇天上帝宫也。若能存见无英,则得上真诀,《大洞真经》是也。此则真道也。见白元君,仙道毕矣。广而言之,无英君,元素真也;白元君,上仙道也。 同会六合,合景桃君, 桃君,大道君也。朱衣紫冠,正当命门。无英君、大道君,含形於六合中也。别有经诀。 时游七门,彻见黄宁, 黄宁,黄室神名也。在两乳中心上寸也。常以黄昏时,叩齿二七,祝曰:黄室中人,披服黄精,和真流气,周行我形,呼魂制魄,使我长生,左引右俱,黄灵隐身也。 呼阳召阴,役使六丁, 阳,太上三阳也。阴,阳中三阴也。六丁,神女。真人呼阳则三气来,召阴则三龙登,使六丁则神女见。呼阳之道,别自有经,老君经也。 混沌一景,反于元阳。 三一,亦大神也。元阳,一之别名也。白元君与一出入,合会丹田里也。三一,则别守诀经也。 三微妙矣,房为真京, 三微,为头中泥九、心有绛宫、脐下丹田也。三微皆真妙矣,其真之京,唯有玉房中最精,至微深哉。 深乎微哉,在元之先, 洞房至微,其中神至精至真,乃先虚元君,上元之气生也。 子能见之,白日登晨。 晨,太微中神。太微有五宫,晨为太极宫,其右真人之殿也。内名玉房,无英君处其左,白元君处其右。 精通神见,阳气成云, 呼阳三气,是为三素成云。彻洞六合,则三神来见。则三气化而为云,所谓三素之云也。 彻洞六合,引阴招龙, 阴阳中,三阴也。精通神见,三素成云,彻洞六合,则三阴招龙,乘云驾龙,真道备矣。 紫翠上造,游行仙宫。 紫翠,华盖也。仙宫,太极官也。精至神见,乘云驾龙,紫盖覆之,玉女郁媛,上诣帝君,游行仙宫,则仙道大成,上作真人也。 洞房毕矣,慎勿妄传。 中央黄老君说房中道毕矣,慎勿妄传非其人也。 常平旦、日中、日入后,存想五方云气。 东方青气,化为青龙,西方白气,化为白虎,南方赤气,化为朱雀,北方黑气,化为玄武,中央黄气,化为己身。 平旦颂曰: 微妙而博大兮,元气精光。巨丽而可乐兮,魂神之翱翔。藏我胸臆兮,中廓然虚如张。梁白如明月兮,通乎万方。芝草何英英兮,不忧无根。呼吸吐故纳新兮,以通神灵。 暮颂曰: 旷旷恢恢,与神无期,被服美好,饮食玄芝,招摇为马,玉衡为辎,上下无垠,出入无时,百病除愈,神气独持,司命着籍,玉简丹书,编以金缕,缠以素丝,千亿巨万,无所复疑,太一佑我,神灵扶持。 清净绝念,向王方诵之,亦向日辰诵之,佩箓吏与天地作约,以身悟道乐法者,皆诵之,不如法,罚算五百,主吏坐。 忌戊辰、戊戌日,不得颂此。颂出《正一玄都律》第九卷。 太上洞房内经注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7:23
30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