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经名: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早期上清派修行经诀而成。有《服四极云牙上方》、《清灵真人说神宝经》、《太上明堂玄真经》、《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三元真一经诀》等篇。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 女弟子魏华存受清虚真人诀 真人抱五方元晨之晖,食九霞之精,所以神光内曜,朱华外陈,体生玉映,形与气明,行之十年,四极老人中央元君降下,於子一合乘云驾龙,白日登天。 昔太极真人西梁子文,奉受太上口诀,千岁五传,不得妄泄。四明科法,依隐书之制,先斋五日乃授,立约唼血,霂熃瓠h五双,以效天人誓信不宣之券,口诀五双环也。又用青丝五两,云是西梁真人法,南岳夫人说,云阙丝亦可,本经不及故也。 常以鸡鸣平旦之时,眠坐任意,叩齿九通,乃阴祝曰: 东方青牙,紫云流霞,三素徘徊,玄霜玉罗,服食晨晖,饮以朝华。祝毕,以舌舐接上唇之外,取津而咽液三十过。行十年,东极老人来至,授子丹青真箓,一合俱升。 次阴祝曰: 南方朱丹,霞曜太微,九道绛烟,散布景晖,服食灵晨,饮以丹池。祝毕,以舌舐接下唇之外,取津咽液三十过。行之十年,南极老人来至,授子丹景,一合上升。 次阴祝曰: 西方明石,飞霞金液,服食太明,素灵之精,饮以玉醴,神华启灵,使我登虚,上升高清。祝毕,以舌舐上唇之内,取津咽液三十过。行之十年,西极老人来至,授子素符威神之诀,一合俱升。 次又阴祝曰: 北方玄滋,庆云启胎,绿灵敷晨,紫盖苍旗,服食月华,饮以琼饴。祝毕,以舌舐下唇之内,取津咽液三十过。行之十年,北极老人来至,授子玄录宝盟,一合上升。 又阴咒曰: 戊己之元,黄素五云,四霞紫观,八景九晨,二明激晖,七曜灵尊,和精灌气,服食中元,琳华龙胎,饮以醴泉。祝毕,以舌漱满一口之中,玄膺内外及舌齿之间,上下表裹通匝,取津液随咽之三十过。行之十年,中央元君、上皇玄黄老君来降,授子黄气阳精藏天隐月遁景绿章青要虎书,俱与四老一合上升。 此玉经上诀,致五老之道,绝谷去尸,面华色童,寒暑不避,灾害无伤,神仙精明,延年进纪,益寿一万年限之期,当得九琳玉液八琼飞清,则合终二景,天地同符。 此五阴神祝,皆当叩齿九通,亦可常修行之,不必待鸡鸣平旦也。夜半寂体清神,闲静乃可案之。 守一之家,若闻此道,事速成也。云淡内守,充元咽液,可谓真一者也,自求多福也。致神以六液五气,气液己自修焉,故谓之为自求多福耳。 若修此道,可食气,若闻饥可食面物,以渐遣谷,不得一日顿弃也。所谓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矣。 此虚映之道,自然之功,所谓远取天地之精,近取诸身,此之谓也。云牙者,五老之精气,太极之霞烟,故采晖景之锋,以充六液之和,洞微冥感,万神来降,幽映相求,不唱而应。是以龙吟方渊,故景云落霄,虎啸灵岳,故冲风四振,阳燧昭明而朱火郁起,方诸罕阴而玄流湛溢,自然而然,不觉所测。况学者方柄心注玄,精研道根,秽累豁於胸中,真一存乎三宫,采五晨之散晖,服六醴之霞浆,祝九天之奇宝,吐妙灵之秘言,龙曜发跃,明光七焕,味三华於皓齿,取宝液於唇锋,内炼六府,开聪彻明,呼吸天元,魂魄炼形,朝玄使元,以至於灵修。修十年末,乃五神来降,将何足多称哉。猥以女弱,备经上业,微音绝响,不可广告,聊叙其妙,以宣同志,苟修德之不逮者,庶不足以咎毁之矣。 右南岳魏夫人序出。 清灵真人说宝神经 夫注心道真,玄想灵人,冥冥者亦具监其意也。若外难未披,假咏兼存,实复未能回西榆之年,还发於玄童矣。苟耽玄笃志之懃也,纵令牙雕面皱,项生素华者,我道能变之为婴,在须臾之间耳。但问志之何如,亦老少之学无所在也,吾往即其人也。 太上玄真上经 东卿司命君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不修存,令日月还住面明堂中,日居於左,月居於右,令其二景与目瞳合气相通也。此道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乃上真之道也。其《太上玄真经》,先盟而后行,行之然后始可得闻玉佩金珰之道耳。 昔季伟思和长斋三年,诚竭单思,乃能得之於是神光映身,然后受书耳。此玄真之道,要而不烦,吾常宝秘,藏之囊肘,故以相示有慎密者也。明堂玄真自有经,经亦少少耳。大都口诀正如此而行之。季伟亦不得经,但按此而行,始乃得经耳。尔欲得,可就伟取经。玉佩隐书,非伟所见耳。 服仙药,当向本命,服毕,勿即道死丧凶事,犯伤胎神,徒服元益。夜行及冥卧,心中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须臾百邪自灭。山居常尔为佳。 道日,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拢耳行三十过,摩唯令数无时节也。毕,辄以手逆按乘额三九过,从眉中始,乃上行入发际中,口旁咽液多少无数也。如此常行,目日清明,一年可夜书。亦可於人中密为之,勿语其状。 眉后小穴中,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晖,和莹精光,长珠彻童,保炼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一名曰真人常居内经。真人喭曰:子欲夜书,当修常居矣。真人所以能傍观四达,使八遐照朗者,寔皇帝君之数明也。 目下颧上,是决明保室归婴至道,以手K耳行者,深明映之术也。於是理开血散,皱兆不生,目华玄照,和精神盈矣。夫人之将老,鲜不先始於耳目也。又老形兆,亦发始於目际之左右也。 以手乘额上,内赤子、日月双明,上元欢喜,三元始眉,数毕乃止。此所谓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两手乘之,顺发就结,唯令多也。於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都毕,以手按目四眦二九,觉令见光分明,是验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百灵。 求道之法,要令目清耳聪,为事主也。且耳目者,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系之而立,存亡须之而辩也。今抄经相示,亦可施而用之也。 服□饭者,百害不能伤,疾病不能干,去诸思念,绝灭三尸,耳目聪明,行步轻腾,十年之后,青精之神给以使令,坐在立亡,能隐化遁变,招致风云。凶年无谷,穷不能得者,单服南烛,和茯苓,或和蜜,南烛杂松柏叶。会日相参,非但须谷也,但当不得名作□饭。皆宜参以吐纳咽液,以和荣卫,常当如此。□饭须云芽之用,云芽不须□饭。而行事若众,和用古秤者,日可服二合半耳。若服之不患多,唯患不可供足,故以二合半为限节耳。初就服药,不便断谷也。此上仙之名方,去食者之奇道也。 《大洞真经》,乃中央黄老君之宝书,非至名上真之道士者,得见其篇目章条者也。真仙之中,亦乃有不闻此书者矣。初限令一百年乃得一出,传可成之人而谨慎者。却后计数足三百年、五百年后,复敢再授一人,正复得三授而已。年限按盟制,得其人谓授耳。非年限轻传,泄违盟耄非其人及宣泄天文,皆罪入地狱。 《太上郁仪文结璘章》,乃太上玉帝君之灵秘宝篇也,藏之於九天之房丹瑶之室,非勤心好真,宿有飞玄天仙之骨录者,莫得而见闻也。其篇目皆不可妄言称及。妄言称及四犯考者,三官天地不赦也。初亦令三百年得传一人,却后七百年乃复得一人,一人正得再授耳。以年限按誓信,得其人谓是授耳。非年限轻传,泄违盟耄非其人乃为宣泄天文耳。凡发宣天书,皆死为下鬼,三祖受考,生遇酷刑,火烧兵戮。玄中之科,太上法誓,玉童司察验而速之。子其慎祸,祸及子先祖之父母。非年限足,虽遇仙人者,皆当闭口,闭口之人自得远也。《大洞真经》限计五百年,得授三人,不得复传。 《太上郁仪结璘文章》限计七百年,得授二人,过二人不得复传。非应所得人,不得妄言其人,不得妄说篇目。说则为泄。 《太上郁仪结璘文章》,以致於日月之精神,上奔日月,通天光,飞空之道也。皆乘云车羽盖,驾命群龙,而上升皇天紫庭也。 《大洞真经》,以致於朝灵之道,招神成真人之法也。乘云驾龙,腾跃玄虚,衣绣羽,佩金真玉光,逍遥太霞,上升於九霄矣。此之真书,天帝之秘要,微乎妙矣。 其太素真人,犹隐其篇目。但谩之二事者,是秘之也。何况世人,而令知其甲乙乎。有相遇而得之者,至诚好事,仍事为之。为之皆斋,别有事旨,故不一二。 《大洞真经》,有泄之者,玄中科即减一经,玉童玉女各减一人。三泄之,身死矣,不得复成仙人也。 《太上郁仪文结璘章》,若有泄之者,减玉童玉女各十人,文即中失而还上天也。若再泄者,身死,不得复学道,终不成仙人也。若泄言妄说篇目,皆受考於三官,师当因缘去世之日,或归反阴除尸绝迹藏变之时。要当有所授,若元其人,乃自随耳。 若有受者,皆以青金、丹丝之耄瑸槭奶斓匦剐之盟约,乃得出之。师随事上闻,而有奏日月也。不从科条,皆为泄妄传。峨眉山北洞中石室户枢,刻石书字曰:郁仪引日精,结璘致月神,得道为上宫,位称大夫真人。凡二十字。下仙读此刻书,甚自不解,其意义是何等事也。如此仙人自有不见其篇目者多矣。 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 用事目如左 灵书紫文采吞日气之法一; 灵书紫文太微服日气开明灵符二; 灵书紫文采服月精之法三; 灵书紫文服太玄阴生符四; 灵书紫文拘三魂之法五; 灵书紫文制七魄之法六; 灵书紫文服天皇象符七。 右七事,朱墨二色书,并是真经言,一无增损。 灵书紫文采吞日气之法一 上清金阙灵书紫文采服飞根吞日气之法,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之经也。当常思见日初出之时,乃对日东向叩齿九通毕,心中阴祝,呼日魂之名、日中五帝之字曰:日魂珠景照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飙像。凡心祝呼此十六字毕,仍瞑目握固,存见日中五色流霞,皆来接一身,下至两足。又存令五气上至头顶,於是日光流霞五色,俱来入口中。又日光霞之中,自复有紫气大如瞳者数十,辉焕在五光之中,名之曰飞根水母也。并俱与五气来入口中,向日吞霞,作四十五咽气。咽气毕,又咽液九过毕,又叩齿九通,微祝曰: 赤炉丹气,员天育精,刚以受柔,炎水阴英,日辰元景,号曰太明,八九阳化,二烟俱生,凝魂和魄,五气之精,中生五帝,乘光御形,采飞以虚,掇根得盈,首巾龙华,披朱带青,辔乌流玄,霞映上清,赐书玉简,虚阁刻名,服食朝华,与真合灵,谒仙太微,上得紫庭。祝毕,向日再拜。 真仙中万人以上,无有一人知日魂之名者矣。此道玄妙,非血食臭骸可得听闻者也。天阴无日,可於室中所卧洁盛处,存而为之。清修道士,精通上感者,都可不得见日而修之。若道士休粮山林,长斋五岳,绝尘人间,远思清真者,得日日服日根之霞,吞太阳之精,则立觉体生玉泽,面有流光也。如其外累人事,未获静形,浮游世路,心拘禁约者,要以月朔、月三日、月五日、月七日、月九日、月十三日、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五日,按而为之。如上法,一月之中十过也。此日是日魂下接,飞根盈满,水母群梦之时也。行之十八年,上清当炼以金真,莹以玉光,位为真仙,飞行太空,乘华三素,以行天下。 灵书紫文太微服日气开明灵符二 (原缺符) 右月晦夜半朱书青纸上,东向吞之,以先告日魂也。临服符时,闭气,左手执符,心祝曰: 太微丹书,名曰开明,致日上魂,来化我形,平日严装,发自圆庭,飞华水母,日根金精,紫映流光,号为五灵。祝毕,乃服符。 灵书紫文采服月精之法三 上清金阙灵书紫文采服阴华吞月精之法,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一名黄气阳精藏天隐月之经也。当思见月初出之时,乃对月西向叩齿十通毕,心中隐祝,呼月魂之名、月中五夫人之字曰:月魂暧萧芬艳翳寥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渟金清营炅容台标。凡心祝呼此二十四字毕,仍瞑目握固,存见月中五色流精,皆来接一身,下至两足。又存令五气上至头顶,於是月光流精五色,俱来入口中。又月光精之中,自复有黄气大如目瞳者,累重数十,相随在月精光五色之中,名曰飞黄月华之精也。并俱与五气来入口中,向月吞精作五十咽。咽炁毕,又咽液十过毕,又叩齿十通,微祝曰: 黄清玄晖,元阴上气,散蔚寒飙,条云敛胃,虚彼兰颖,挺濯渟器,月精夜景,玄宫上贵,五君夫人,名保母位,赤子飞入,婴儿续至,回阴三合,光玄万方,和魂制魄,五胎流通,乘霞飞精,逸虚於东,首结灵云,景华招风,左佩龙符,右要虎章,凤羽朱帔,玉佩金珰,骞树结阿,号曰木王,神蟇控根,有充明精,内映玄水,吐梁赐书,玉札刻名,云房服食,日月精华,与真合同,飞仙紫微,上朝太皇。祝毕,向月再拜。存日月,坐立任所便耳。 仙官之中,无有一人知月魂之名者矣。其真人当时有知之者耳。天阴无月,可於室中为之,施行要诀如服日光法。夕夕服之,则立觉体生光照,目有飞精也。要法月二日、四日、六日、八日、十日、十六日、十八日、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一月之中十过,亦足成仙也。此日之夕,阴精飞合,三气盈溢,月水结华,黄神下接之时也。行之十八年,上清当炼魂易魄,映以玉光,乘玄辔景,飞行太空。 灵书紫文服太玄阴生符四(原缺符) 右月晦夜半黄书青纸上,东向服之,先以告月魂也。是时当先服开明符也。临服月符,闭气,右手执符,心祝曰: 紫微黄书,名曰太玄,致月华水,养魄和魂,方中严事,发自玄关,藏天隐月,五灵夫人,飞光九道,映朗泥丸。祝毕,乃服符。 太微灵书紫文拘三魂之法五 月三日、月十三日、月二十三日夕,是此时也,三魂不定,〔爽灵〕#1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其爽灵、胎光、幽精三君,是三魂之神名也。其夕皆奔身游遨,飘逝本室,或为他魂外鬼所见留制,或为魅物所得收录,或不得还反,离形放质,或犯於外魂,二气共战,皆躁竞赤子,使为他念,去来无形,心悲意闷也。道士皆当拘而制之,使无游逸矣。 拘留之法,当安眠正卧,去枕伸足,交手心上,瞑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存心中有赤气如鸡子,从内仰上出於目中,出外赤气转大,烧身,使匝一身,令其内外洞彻,有如然炭之状,都毕矣。其时当觉身中小热,乃叩齿三通毕,即存三魂名字:胎光、爽灵、幽精,三神急住。因微祝曰: 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若欲飞行,唯得诣太极上清,若欲饥渴,唯得饮徊水玉精。 太微灵书紫文制七魄之法六 月朔、月望、月晦之夕,是此时也,七魄流荡,游走秽浊,或交通血食,往鬼来魅;或与死尸相关入;或淫赤子,聚奸伐宅;或言人之罪,诣三官河伯,或变为魍魉,使人厌魅;或将鬼入〔身〕,呼邪杀质。诸残病生人,皆魄之罪,乐人之死,皆魄之性,欲人之败,皆魄之疾。道士当制而厉之,陈而变之,御而正之,摄而威之。 其第一魄名尸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 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浊鬼也。制检之法,当正卧,去枕伸足,两手掌心掩两耳,指端相接交项中,闭息七通,存鼻端有白气如小豆,须央渐大,以冠身九重,下至两足,上至头上。头上既毕,於是白气忽又变成天兽,使两青龙在两目中,两白虎在两鼻孔中,皆向外,在心上向人口,苍龟在左足下,灵蛇在右足下。两耳中有玉女,着玄锦衣,当耳门,两手各把火光。良久都毕,又咽液七过,叩齿七通,呼七魄名毕,乃祝曰: 素气九回,制魄除凶,天兽守门,娇女执关,炼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源,若汝饥渴,听饮月黄日丹。 於是七魄内闭,相守受制。若常行之,则魄浊下消,反善合形,上和三宫,与元合灵。一人一身有三元宫神,命门有玄阙太君,及三魂之神,合有七神,皆在形中,欲令人长生,仁慈大吉之君也。其七魄亦受生於一身,而与身为攻伐之贼,故当制之。道士徒知求仙之方,而不知制魄之道,亦不免於徒劳。 其三元宫所在:其上元宫,泥丸中也,其神赤子,〔字〕#2三元先,一名帝卿;其中元宫,绛房中心是也,其神真人,字子南丹,一名中光坚;其下元丹田宫,脐下三寸是也,其神婴儿,字元阳子,一名谷下玄。此三一之神矣。欲拘制魂魄之时,皆先阴呼其名,存三神皆玉色金光,有婴儿之貌,上中二元皆赤衣,下元黄衣,头如婴儿始生之状也。若行道服气之时,亦当存呼名字。 命门,脐也。玄阙,是始生胞肠之通路也。其中有生宫,宫内有大君,名桃孩,字合延,着朱巾紫容冠,坐当命门,其三魂神侍侧焉。大君常手执天皇象符,以合注元气,补胎反胞。暮卧,先闭气二十四息,乃心祝大神名三通,咽液五十过,三叩齿,祝曰: 胎灵大神,皇象天君,手执胞符,首巾紫冠,黄回赤转,上精命门,化神反生,六合相因,形骸光泽,玉女栖身。 常能行之一十八年,大君将能左激三田,右御三气,田化成飞舆,气化成玄龙,仰役二十四神,俯使魂灵,呼阳官六甲,召阴官六丁,千乘万骑,白日升天。此皆桃君之感致也。其道虽小,亦有可观。 灵紫文服天玄象符七(原缺符) 右天皇象符,以付生官大神桃孩合延,合元上气,理胞运精。朱书青纸,月旦、月望夜半,北向服之。以左手执符,闭气,心祝曰: 天帝玄书,皇象灵符,以合元气,运精反胞,万年婴孩,飞倦天枢,生宫大神,披丹建朱,首戴紫冠,与我同谋。祝毕,乃服符,又起再拜。服符之时,於所寝床上也。 若道士有行还精之道,回黄转赤,朝精灌命,注津溉液,使男女共丹,面生玉泽者,宜知大君之名,要服天皇象符,以至不老矣。若徒行事而不知神名,还精而不知服符,不见其祝说,不测其宫府所住者,虽获千岁之寿,故自归尸於太阴,徒积历纪之生,故应还骨於三官也。 道士若卧及暮,存思大君,为祝说之法,朔望服符,以运胎精之益者,如此亦成仙人,可不烦男女还补之术也。然御女以要飞腾,徊气以求天仙,崄戏甚於水火,杀伐速於斧釿,自非灰心抱一之人,殆不以此取丧失者也。若中才而欲行之,所谓吞剑而欲使喉咽不伤者,岂可得邪。 生宫大神君,忌人食生血,忌烧六畜毛,忌烧胡蒜皮叶,及诸荤菜之辈,皆伐乱胎气,臭伤婴神,慎之。 三元真经诀(原缺符) 右太极宝章,正旦青书,北向再拜服之,乃念三元之真。 三元真符,八节旦始服,一十六日止。向王存三宫神,执符,祝曰: 赤子凝天,填我泥丸,真人神珠,守藏卫身,婴兄始精,通利生津。今日上元中元下元,服符命真。服竟,再拜。 真一经口诀 八节各十六日服符。正月旦,青书服宝章符。 两眉间下高一寸,却入骨三分,左为绛台青房,右为黄阙紫户。又入七分为明堂宫,三神皆坐向外,着绿锦衣。又入方寸,为绛房宫,己魂神,皆赤绣衣。又入方寸,为泥丸宫。心中央方寸,为绛宫。脐中央下去二寸五分,即在下寸入皮三寸,即在里寸方寸,为丹田宫。 右头中台阙、明堂、洞房、泥丸宫,及心、脐下丹田处所。 道士坐卧行步饮食,忧乐瞩目,皆当存一也。存神并如始生婴儿之形,皆令仿髴在於宫中也。存法仿髴台阙各有一神,衣服法於台阙之中也。次存明堂三神,洞房己魂形。次存泥丸、心中绛宫、脐下丹田宫,宫中皆有紫青绛三气杳烟也。存泥丸宫紫气中,有北斗七星覆斗,以杓指前,斗下青绛二气中,左为赤子,右为帝卿,皆绣华衣。又存心中三气烟中,左神珠,右辅皇,皆朱锦华衣。又存脐下丹田三气中,左为婴儿,右为弼卿,皆黄绣罗衣。又常以夜半时,随月建存之毕,仍又存泥丸宫紫气,从眉间出,如筋大,直上冲天,光映九万里,心存有九万耳,皆数此。次存心中朱烟,从心前凹中出,如筋大,直上冲天,光映三万里气,令在向紫气之内。次存脐下丹田白气,从脐中出,如筋大,直上冲天,光映七万里气,又令在朱烟内,光杂朱紫白三气映。存朱紫白三五弥漫,合映分明。毕,乃祝曰: 紫户青房,有二大神,平静法王,正心切方,手把流铃,身生风云,侠卫真道,不听外前,使我思感,通利灵关,出入竟利,上登九门,即见九真,太上之尊。〔毕〕#3,仍怳焉忘身而卧,闭目存神也。如此三月,即神气来降,见形於子,子当求飞仙矣。 存真守一之法,衣履不得假人,又不得与同寝也。若存一之时,皆须升历,常知天上斗之所指也。 立春日夜半时,东向坐,闭气九息,咽液三十五过,存天上北斗七星冉冉来下,比至我头顶,斗星大小任意怳怳,魁斗盖我顶上,杓指前,光明焕焕。乃按常存宫神分明竟,唯不见气冲天。乃祝紫户青房如常法。良久,三宫各一帝神,忽变出,入我顶上斗中;须臾,三宫中各一卿神,又变出,入顶上。斗魁中六神,依次序各相扶雁行,随面前星纲,行至前天关星上,俱转向我口。良久,我乃噏一气,上元二神从气来入口,还泥丸宫中;我又噏一气,中元二神来入口,还下丹田宫。存毕,祝曰: 五方命斗,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灵,六神徘徊,三官丹城,玄通太帝,下洞黄宁,天真保卫,召引六丁,神仙同符,乘烟三清,四体坚炼,五藏自生。毕,怳焉忘身而卧。 始自立春八日夜为之。立夏日夜半时南向坐存,立秋日夜半时西向坐存,立冬日夜半时北向坐存。 右三元四立守一,各八日夜,存思法皆效立春存思也。 春分日夜半时,东向坐,闭气九息,咽液三十过,存天上北斗阳明星中,有紫气如弦,直下注灌我身,乃按常存思竟,次祝紫户青房法。次存见洞房宫中有己魂服色,次存泥丸宫中有覆北斗,斗下二神及心脐二宫,合六神,及己魂覆斗,皆怳焉变出於我前。三帝在前,己魂处中央,三卿在后,合七神,共乘泥丸覆斗,以七星各对一神顶指上,从阳明下紫气中,浮斗登入天上阳明星中,怳惚存在紫宫之中,七神相次而坐,各吞紫气三十过,己魂兼咽之,良久,七神共乘覆斗,缘紫气下,恍焉各还宫中,分明乃祝曰: 三尊上真,太玄高神,阳明主春,万童开门,丹元主夏,朱紫合烟,阴精主秋,天威六陈,北极主冬,斩邪塞奸,五土秉壬,戊己天关,所摧皆灭,所向莫干,炼我七魄,和我三魂,生我五藏,使我得真,登飞上清,浮景七元,长生慎往,啸命千神。毕,当恍焉寝息,存念之也。 夏至日夜半,南向存丹元星紫气下注我身,存七神乘斗,登入北极星也。 右四节及土王,为五斗三一,各八日夜存思。思神祝说,并效春分之日也。唯精心注念矣。 月取上建日,平旦向月建,按常存毕,三宫六神,忽变出於我前,心三拜之,祝曰: 天尊三帝,守某命门,出游灵中,六气玄分,养我五神,正我三魂,五脏自生,长生飞仙。毕,存神恍还三宫中,咽液三十过。 月取一除日,夜仰观北斗辅星,临目存见三宫六神,从辅星中出直下,入我三宫中,仍还卧存念之,祝曰: 太上天转,五帝所游,三卿扶卫,与真合俱,下入我身,安寂坐无,吐精灌形,魂魄和濡,使我飞仙,云车行浮。〔毕〕#4,咽液三十七过。 月取一开日,夜半时,东向散发梳,梳竟结之,祝曰: 上元三真,真中婴儿,散发开烟,上通天台,泥丸坚凝,与天同时,使我飞仙,交行洞台。〔毕〕#5,咽液十九过,恍焉而卧,存三宫六神、洞房中己魂,各嘘气三十过,令满宫中也。 每临食馔之时,皆当临目叩齿三通,又存三宫六神忽焉而出。先饮食毕,又存还三宫中。祝曰: 百谷入胃,与神合气,气填血液,尸邪亡坠,飞登金阙,长生天地,役使六丁,灵童奉卫。毕,乃自食也。 每梳头之时,皆当向王,结发竟,叩齿三通,祝曰: 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毕〕#6,咽液三过,更以栉反覆左右数梳结,前后数十过。 几月旦,皆当沐浴,令数乘真气也。俗用桃白皮八两,竹叶二十两。 右用水一斛二斗煮,适寒温以浴,不以沐也。真人降於世间,反於天上,亦常#7用此以浴也。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竟 #1『爽灵』二字据前后文义补。 #2『字』字据前后文义补。 #3#4#5#6『毕』字据前后文义补。 #7『常』字原误作『尚』,据《西王母宝神起居经》改。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38
345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