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经名:上清明堂元真经诀。撰人不详,约出朴南北朝。系纂集早期上清派修行经诀而成。有《太上明堂玄真经诀》、《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两篇。文体与《真诰》、《登真隐诀》近似。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西王母授说《明堂玄真经》曰:太上玄玄,二气洞明,玄真内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晖,长生神精,上补司命,监御万灵,六华充溢,彻见黄宁。此四十字即玄真之本经也,其后皆王母总真更演说行事之法耳,犹如九真中经,唯以龙为主耳。凡四十字,太上刻於凤台南轩也,非总真弟子而不教,非司命之挺而不传矣。玄挺录名,应得生司命录者,皆先受行此道,杨君为吴越神司,长史当封牧种邑,故并得受之,不必皆总真弟子,此当盖会事奖诱之言耳。 玄真法:玉女有太玄上玄之号而字玄真,故名为玄真,所谓内映者矣。又是真玄之上法,故东卿云此真玄之道,要而不烦也。存日月在口中,按此初服玉女津液,日月形来入於口中,芒霞来注,至后还明堂中,方使从口入而上升也,若不存此玉女事,宜用后单行诀者,初便存日月大如镮,在口中耳。白日存日,夜半存月,亦可存无昼夜以分别於日月也。亦可画夜互兼存之,凡诸日月之道,例皆不尔,自不及分为昏明两法也。此云白日存日,则通呼一昼,夜半存月,则通呼一夜,非谓正午子时矣,故后诀云画存日夜存月也。今若日夜止一过存者,当用日月初出之时,通随实书事后便存之,若欲数存者,日夜各三过为节,昼则向日,夜则向月,并平坐暝目接手为之,天阴止寝室,月不见时,亦向其所在。日色赤,月色黄,日有紫光九芒,月有白光十芒,使日月对口相去九尺,光芒向口,芒直如弦,以入於口也。初存日月在天上,犹如今所见之大光色,如法冉冉来下,其形渐小,去口九尺,正圆如丸,明耀洞彻,云紫光九芒,即九芒之紫光耳。芒芒皆有光色,各使如数,并从日月之边周围分布,直向我之前,假令向来存日,使日之东边及上下南北之芒皆屈来,并与西芒总如东弦入我口中,勿使四处并列分散左右也。又存日月中有女子,头建紫巾,朱锦帔裙,自称太玄上玄丹霞玉女,讳缠旋,字密真,向存日及光芒都毕,乃又存见日中有一女子,恭坐接手,隐章长三尺许,形色玉丽,头着紫华芙蓉巾,绛地锦帔,朱丹飞裙,绿素带,正向我口,跪自称曰:妾是太玄上玄丹霞玉女,讳缠旋,字密真,因开口吐出赤气也。口吐赤气,弥满日月光芒之间,合与芒霞并尽入注我口。按后祝云出日入月,即是服月时祝,而云口吐绛气,今服月时存玉女,亦应吐赤气也,并各与光芒纷纠合会,俱入我口中,比此云芒霞者,犹是先通冠芒外之赤光,所以号丹霞玉女也,虽月芒亦有之也。我主咽之,存女亦随吐,行之九十咽毕,存觉令日月之景亲薄我面上。存女一吐,我辄一咽,三种之气初令三十咽下命门宫,次三十咽下绛官,后三十咽上泥丸宫,合光流贯四体,洞彻五藏,於是日月之形渐渐而近,光每一咽辄行一寸,至今九十数毕,乃薄在口上,上至鼻端,下至颐下,光辉洞朗,殊觉炎热,玉女之形亦随日小也。令玉女之口歠我口上,使气液来下入於口中。玉女常在日月中,令头口正与我口相注,赤气丹液流入唇齿,未可吞之,至祝竟乃更咽耳。我乃微祝曰: 太霄紫真,明堂阴神,日月生精,玉女缠旋,先自虚诞,厥字密真,首巾紫华,芙蓉灵冠,身披锦帔,朱丹飞裙,出日入月,天光幽芬,口吐绛气,灌我三元,面说天井,柔魄制魂,玄液流行,胎精长全,五藏生华,开童反颜,监御万灵,司命飞仙。十一句内,服日时,恐应改韵,云出月入日也。 毕,存玉女之口津液,令注我口中,犹是向者流注不绝,须祝讫更使随吐随咽耳。我又嗽液而随咽之,又九十过止。此所吐津犹存赤色,一吐一咽,三宫次第,犹如前法,至乎数讫,玉女举形,各随日月入口,含之良久,乃上还明堂中,日时在右黄门之裹,凝思注念於是都毕也。静心思感,行之务多,不复有限也。如此则日夜无事,便可为之,不必止三过也,但此明数既多,兼行余业,思或相稽耳。若存日则不存月,若存月则不存日也,此为不得一时俱存日月也。要当均存之耳。此谓不得偏行一法,当使日月昼夜所存之数相均等耳,昼则一存日,夜则一存月,昼三存日,夜三存月。若不得服时,当存二景还明堂中,日左月右,令日月光辉与目瞳合照,四映二气使相通注也。此为非存服之时,亦当俱思日月在明堂中,赤黄二景、紫白光芒与两瞳相通,共照彻身面,光耀九宫,端坐之时常思如此,此一时日月俱合,不复分别昼夜各存之也,所以须非服时存此也,若乃服时,则日月不得同处矣。亦可常存日月在明堂中,不待常所服日月之二景,而兼用之也。此谓非如是向存玉女所居之日月,明堂中常自有分精者耳,坐卧常思,仿髴如见。行之五年,太玄玉女将下降於子,与之寝息,太玄玉女亦能分形,为数十玉女,任子之驱使也。此积感结精,化生象见,精之至也,感之妙应矣。此太玄之号是日月所居之境,玉女者亦日月夫人之女也,其感化之形,可共寝宴游处耳,非为偶对之接也。前歠口注液之时,若颇有怀於中胸,则必无降陌之由矣,外内夷坦,乃当髻实,其后分躯散景,虽可役使,而真质故难得以附焉。太元真人初在常山学道,梦见太玄玉女把玉札而携之,令往西城,即是此女,后果得受行玄真,明诚感之,深已致先兆也。 太上真官用日霞之道,挹二景之法,使人通灵致真,体生玉映,役命万神,上升帝房矣。太上真官,谓诸司命之例者也。昔锺山真人教夏禹之道,是此玄真法耳,但钞略而已,无缠旋之事也。按剑经序云,夏禹服灵宝行九真,又五符所载,锺山真人教禹服日月五星之法,并与今说不同。此云无缠旋之事者,即应是后东卿所授者,初授二弟亦单法耳。此传所载,於玄真之事其理已尽,唯有阴阳二景内真符在金书经中,未行於世也。昔司命受玄真於王母,及总真诀,教行之三年,色如女子,日有流光,面生玉泽,司命后以经存之法授二弟,竭诚精思,三年之中,神光乃见尔,乃更受缠旋之事,故得为定录保命之位矣。 东卿司命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镮,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不修存之时,令日月还住面明堂中,日居左,月居右,令二景与目瞳合气相通也。此道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上真道也。太上玄真经,先盟而后行,行之后可闻玉佩金珰之道耳。季伟昔长斋三年,诚竭单思,乃能得之,於是神光映身,然后受书耳。此玄真之道;要而不烦,吾常宝秘,藏之囊肘,故以相示,可慎密者也。此即应是夏禹所受之法也,司命今先授此省易之诀於杨君者,欲令长史行之,于时长史灵池未澄,故且隐玉女之事,后方便示传记耳,所谓次行玄真者。明堂玄真自有经,经亦少少耳,大都口诀,正如此而行之。伟昔亦不得经,但按此而行,始乃得经耳。 尔欲得,可就伟取,玉佩隐书非伟所见耳。经即传上所载者是也,云尔欲得者,谓扬君可求省之耳,玉佩金珰,东卿所秘,既与玄真同类,俱行日月之道,但又恐杨君就二君请之,故及此育也。夜行及冥卧,心中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须臾百邪自灭,常尔为佳。此即与不存服时所存同也,山居幽处,思有犯试,故宜常存以却之,此诀《真诰》别授,非传上所载,既是玄真家事,故取以相从,今能行玉女之道者,则不复修此,是以不复注释。 右茅传诀。本四事,今止取一事。 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 女弟子魏华存受清虚真人方,十二字本注。 真人抱五方元晨之晖,食九霞之精,所以神光内曜,朱华外陈,体生玉映,形与气明,行之十年,四极老人中央元君降下,於子一合,乘云驾龙,白日登天。五方老人盖谓五方自然之精神,非世学之所为也。十年之妙,何速如之,实虚谈之奇道,吐纳之秘法也。 昔太极真人西梁子奉受太上口诀,千岁五传,不得妄泄,四明科法,依隐书之制,斋五日乃授,立约委歠霂熃痂G五方,以效天人誓信不宣之券。五日之斋,五方之耄盖谓在世之人耳,王君昔在华阴,则一日顿奉明知,山林则是长斋,胧膭t是实心也。西梁真人既传青精之方,仍复授此法,以其理日相资,虚实兼会矣。五双为五方者,谓准五方之用耳,亦或真人呼双为方,故复口诀显之也,口诀五双镮也。又用青丝五两;云是西梁真人法,此本注书口诀者是矣,夫人所宣王君辞也。此本朱注书者,是杨君所书,夫人口授也。 东向叩齿九通,乃阴祝曰: 东方青牙,紫云流霞,三素徘徊,玄霜玉罗,服食晨晖,饮以朝华。三韵。祝毕,以舌舐接上唇之外,取津而咽液三十过。一舐接得津辄一咽,存液青色,使入肝中。行之十年,东极老人来至,授子青真,一合俱升。青真,经名也。 次南向,先叩齿九通,又阴祝曰: 南方朱丹,霞曜太微,九道绛烟,散布景辉,服食灵晨,饮以丹池。三韵。祝毕,以舌舐接下唇之外,取津咽液三十过。存液赤色,使入心中,此两方并舐膺外之液,故皆有接字也。行之十年,南极老人来全,授子丹景,一合上升。丹景,经名也。 次西向,先叩齿九通,又阴祝曰: 西方明石,飞霞金液,服食太明,素灵之精,饮以玉浆,神华启灵,使我登虚,上升高清。四韵。神或恐是晨矣。祝毕,以舌舐上唇之内,取津咽液三十过。存液白色,入肺中。行之十年,西极老人来至,授子素灵威神,一合俱升。素灵威神,六符名也。 次北向,先叩齿九通又阴祝曰: 北方玄滋,庆云启胎,绿霞敷晨,紫盖苍旗,服食月华,饮以琼饴。三韵。祝毕,以舌舐下唇之内,取津咽液三十过。存液玄色,入两肾中。行之十年,北极老人来至,授子玄录宝明,一合上升。玄镰宝明,经名也。 次向南坐仰面,先叩齿九通,又阴祝曰: 戊己之元,黄素五云,四霞紫观,八景九晨,二明激晖,七曜灵尊,和精灌气,服食中元,琳华龙胎,饮以醴泉。五韵。祝毕,以舌漱满一口之中,玄膺内外,齿舌之间,表裹通匝,取津液随咽之四十过。此亦是漱满一徧辄一咽之,存液黄色,使入脾中。此四十字,真本作三十,后益丁书,笔边犹似是真,此当是中央总四方也,犹镇星门锋之义耳。行之十年,中央元君上玄黄老君来降,授子黄气阳精藏天隐月遁景录章青要虎书,俱与四老一合上升。此中兼有经符章三编之书也。 此玉经上诀,致五老之道,绝谷去尸,面华色童,寒暑不避,灾害无伤,神仙精明,延年进纪,益寿一万,万限之期,当得九琳玉液,八琼飞精,则合终二景,天地同符。此盖专说云牙之分耳。 五阴祝皆当叩齿九通,可常修行,不必鸡呜平旦也,夜半平坐寂室,体清神闲,乃可按之。前叩齿唯冠东方,今重明方悉尔也,五岳名笋,亦方方闭气。守一之家,若闻此道,事速成也,虚淡内充,守元咽液,所谓真一者也,自求多福者矣,致神以六液五气,气已自备焉,故谓自求多福耳。修此道极勿食脯肉,若闻饥,当食面物,以渐遣谷,不得一日顿弃也,所谓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矣。能行此断谷,又贤乎青精矣,却粒之上道也。然至须静淡无事,专修积年,以取益耳。若兼之以杂业,恐非气力所堪,自不及食锤相资,表裹交益矣,亦视人四体虚实强赢,老少之殊,不得一盘更尽用也。夫人昔虽受此法,叙说褒美,而竟不用之,乃可是挺业高绝,要亦宜准傍遥踪矣。此虚映之道,自然之法,所谓远取天地之精,近取诸身,此之谓也。 云牙者,五老之精气,太极之霞烟,故采晖景之锋,以充於六液之和,洞彻冥感,万神来降,幽映相求,不唱而应。是以龙吟万渊,故景云落霄,虎啸灵丘,故冲风四振,阳燧招明而朱火郁起,方诸罕阴而玄流湛溢,自然而然,不觉所测。况学者方栖心注玄,精研道根,秽累豁於中胸,真正存乎三宫,采五晨之散晖,服六醴之霞浆,祝九天之奇宝,吐玄妙之秘言,龙跃发晖,明光七焕,味三华於皓齿,取饱液於唇锋,内炼六府,开聪彻明,呼吸天元,魂魄炼形,朝玄使无,以至於灵,悠悠十年,末乃五神来降,将何足多称哉。猥以女弱,备经上业,微音绝响,不可广告,聊叙其妙,以宣同志,苟修德之不逮者,庶不足以咎毁之矣。南岳夫人叙也。 右王传诀事。其注非修用之急者,悉略不备写。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39
33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