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经名:紫庭内秘诀修行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摘抄《灵书紫文》、《真诰》、《抱朴子登涉篇》等书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凡修道欲求长生不死,存三元神及三元宫所在。其上元泥丸宫,在两眉间上却入三寸,即於第二寸中辟方一寸,为丹田宫者是也。存其神,名赤子,字光元先,一名帝卿,着朱衣。存想见在宫内,三遍呼其名字。中元绛房,心是也,当心中方一寸,即是绛宫也。存其神在宫内,亦着绛衣,名真人,字子丹光坚,三遍呼其名字。下元丹田宫,在脐下三寸,当脐却入三寸是也。存其神在宫内,着黄衣,面部白,如婴儿初生之貌,名元阳,字谷玄,三遍呼其名字。后咽气二十四过,呼生宫大君。命门脐也,玄阙是始生胞肠之通路也,其中有生宫,入脐一寸,宫内有大君,名桃康,字合精延,着朱衣,戴紫芙蓉冠,坐当命门,三魂神侍侧,立在左边。大君手执天皇象符文,依字以两手执之,以合注元气,补胎反胞。暮卧,先存三宫,次及坐,为之握固,临目内视。先闭气二十四息,仍存见大君向外坐,貌如婴儿,冠服执符,至令分明,乃心呼大君名三遍:玄阙生宫大君,名桃康,字合精延。咽液五十息,叩齿三通,微祝曰: 胎灵大神,皇纲天君,手执胞符,头巾紫冠,黄回赤转,上精命门,化神反生,六合相因,形体光泽,玉女栖身。 右咒常关讫,方为拘制法耳。若能常行此十八年,千乘万骑,白日升天。 太微帝天皇象符,如后: 右天皇象符,以付生宫大神桃康,字合精延,合元上气,理胞运精。朱书青纸,细书,月旦、月望夜半,北向服之。以右手执符,闭气,北向烧香书符毕,各剪以次重着执之,便临目闭气,存大君如前,乃心祝之曰: 天帝玄书,皇象灵符,以合元气,运精反胞,万年婴孩,飞仙天枢,生宫大神,披书建朱,头戴紫冠,与我同谋。 毕,起身再拜,以次一一卷符,作丸服之。存大君,左手中执符服,乃北向拜太微天君。经云:存大君符,服十八年,大君将能左激三田,右御三气,田化成飞舆,气化成玄龙,仰役二十四神,俯使魂灵,呼阳官六甲,召阴官六丁,千乘万骑,白日升天,皆桃君之感致也。道虽小,亦可观焉。生宫大神,慎经血秽,烧六畜毛、胡英等物。此皆伐乱胎气,自反伤婴神也。 夫三魂一月三度去离人身,初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神魂游荡,梦寐不真,邪气欲侵人。如到此时,仍须拘制。法当於临卧之时,仰卧,长伸两脚,以两手重抚心上,左手在上,叩齿三通,咽气三过,闭目存想,心中一道赤气晃晃,光如鸡子大,从心中仰上,分从两眼中出,渐大,同匝一身,下至两脚,上至头上,化为大火,焚炼一身,状似然炭。忽觉四体小热,又叩齿三通,存呼三魂名:爽灵、胎光、幽精,三神急住,爽灵在玄阙,侍大君之左,以右守魄;胎光在洞房宫,对黄老君赤子,守泥丸;幽精在心中,受心节度。各当其所在,存呼之,乃咒曰: 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若欲飞行,唯得太极上清,若欲饥渴,唯得回水玉精。都毕,忘身良久。先行诸卧存毕,乃行此事,因以息气便眠。 夫七魄一月三度去离人身,初七、十七、二十七夜去。凡魄去之时,皆令人睡梦颠倒。学道之子,切须拘制,莫令魄游荡。到此时,夜卧以两手定指,向脑后枕,长伸两足,即存鼻端有白气两条,先从肺出两鼻孔中,如小豆大,微微渐大,冠身九重周遍,下至两足,却上至头。白气忽化为天兽,先从内变,使两青龙在两目睛中;又存两白虎在鼻孔中,皆向外;朱雀在心上,向人口,低头引赀,令近於口;苍龙及龟在左足下,灵蛇在右足下,此共成玄武者,在足作履跷以蹈之。又存两耳中有两玉女,着玄锦衣,当命门,两手把两炬火,光芒至极,左名娇女,右名灵仪,并气之九重者各变。良久,都毕,又咽液七过,叩齿七通,呼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先存七魄〔在〕#1命门中,於大君右边行立,为第一魂爽灵所守,不得动,乃呼之毕,及微祝曰: 素气九回,制魄邪凶,天兽守门,娇女执关,魂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元,汝若饥渴,听饮月华日丹。都毕,忘身良久,因以取眠。 学道者当礼心,存真拜谢。至秋分日,存思念真斋戒,勿念邪恶,当愿飞仙。若长斋者,秋分日皆谢七祖父母,次存一身罪过,求自改之誓也。非正绝於世尘之士者,慎勿以秋分日谢罪。此日谓此谢,无不释,而不可重犯。自量或有必〔不〕#2可免之事,尚未去得,勿强言谢也。经云:子欲学道慎秋分,事无大小皆上闻。其日至中时,入室北向烧香,再拜长跪,脱巾於地,微祝曰: 某州县宫观小兆真人某,上启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太上道君,金阙太平玉晨玄元无上道君,金阙四辅二十四真人,司命神官。先谢七祖父母,次及一身,使辞诚恳切,稽颡叩搏,再拜。先戴巾,然后起再拜也。 若各善梦,卧觉,当摩目二七,急闭目,以两手掌从内向外摩之,叩齿二七通,微祝曰: 太上高精,三帝丹灵,绛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柔魂,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 数遇恶梦,便闭目闭气,以左手捻人中二七遍毕,以第二、第三指捻山源,阴捻数十过,更急按之,啄齿二七通,闭气如前,啄齿,微祝曰: 大洞真玄,张炼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节度。上启太上三元君,某甲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邪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各守体门,黄阙神师,紫户将军,把钺握铃,消灭恶精,反凶成吉,生死无缘。 又卧,必获吉应,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乃有梦也。 凡夜卧觉,当更急闭目,叩咽各九遍,次以手按鼻左右,上下数十过,乃微祝曰: 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天中之台,流气调平,娇女云仪,眼童英明,华聪明彻,百度眇清,保和上元,徘徊九城,五藏植根,耳目自生,天台郁素,柱梁不倾,七#3魄澡炼,三魂安宁,赤子携景,辄与我并,掩我耳目,太上当前,摧以流铃,万凶消灭,所愿必成,日月守门,心藏五星,真皇所祝,群响敬听,吉以玄应,祥瑞为明。 祝毕,又咽液九过,摩拭面目,令小热。以常卧觉按祝,勿失一卧也。令人耳目聪明,强识豁明,鼻中调平,不唾津液,面有童颜,制魂炼魄,却千邪,辟万魔。 理发欲向王方之所,禁於北向理发。其十一月,宜向辰亥。既栉之初,而祝曰: 太帝散灵,五老归真,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日隐,右为月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 毕,咽液三过。当数易栉取多,而不使痛,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服仙药,常向本命日服,乃勿与死丧凶恶,犯伤胎神,徒服无益也。 临食勿道死亡事,勿露食物,来众邪气也。 洗澡之时,常存六丁,令人所向如愿。寻常存六旬之内丁日,沐浴亦如常。沐浴数,每至甲子日,常当沐浴,不尔当几月旦,使人通灵。几谓奇也,即正月、五月是耳。宜取东流水,作香汤佳,而塔不患数。但不能耳,荡炼尸臭,而真气来也。慎勿坐浴解形,及坐在水中也。 若履殗秽及诸不今处,当洗澡浴,与解形以除之。其法用淡竹叶十两,桃皮四两,以清水一斛,煮之令沸,出适寒温,以沐浴之,即万殗消除。 北帝杀鬼之法,临目握固,闭气存见藏腑真神,谓五藏之神也。但见五藏,其感自神,亦可谓四灵及黄龙也。先叩齿三十六通,乃祝曰:天蓬天蓬云云。 世有下士强恶之鬼,多作妇人,以惑试人,亦能变作男子之形,非唯女子也。若见有此者,便闭气思天关之中衡辅星,存斗星,其辅弼之象在守寸中,以杓指前具身神,存守明堂三宫五藏二十四神,正颜定志意,熟视其规中珠子浊而不明者,则见鬼试也。亦可以镜密照之,知是鬼试,则思七星在面前,亦可在头上却之,谓存魁覆头上,以杓指也。又诵天蓬咒,仍存被天纲摧仆。亦可念杀鬼咒。若规中方而明者,仙道真人,虽不正方而明冷者、异人。火日照之而无影者,益验也。悟者便拜之,不悟为试不过。若遇邪鬼而谓之真人,亦是不过之例,子慎之。 抱朴子曰:入名山欲求芝草,以三月、九月,此山开,出神仙药之月。勿以山痕之日,必以天辅日,天辅时,三奇会尤佳。出《三奇告门》。到山须六阴日、明堂之时,带灵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盐一升,及开山符檄,着大石上,必得芝草。又采及服芝草,欲得王相柔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此芝草名山多有之,但凡庸之人道心不精,志行秽恶,德薄,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不知其状,亦终不能得。山无大小,皆有鬼神,不以芝草与人,则虽露之不可见也。 抱朴子曰:按《九天秘记》,及入山忌须取宜大。凡入山日,大月忌三日、十一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三十日;小月忌一日、五日、十三日、十六日、二十八日、二十六日。以此入山,既忌为山神所试,又所求不得,所作不成。不但道士,及凡人此日入山皆凶,与虎狼毒虫相遇也。入山不得其时日,必有其验,不可轻入山也。 又按《玉铃经》云:入名山不可不知遁甲之秘术,而不为人委曲说其事。而灵宝文又言:入山当以保日,又义日,若专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又不一二道之也。余少有入山,情由此乃学遁甲书,乃有六十余卷,其事不可卒精,故集其要以为囊中立成,然不中以笔传。今论其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当访索知之者,亦不乏於世也。 《七元中经》曰:欲求道,以天内日、天内时。劾鬼魅,施符书,以天禽日、天禽时。入山,欲令百邪狼虎盗贼不敢近之者,出天藏,入地户佳也。凡六癸为天藏,六巳为地户。 又曰:乱世绝边入山,令无忧患,以上元丁卯日,阴德之日时,可以隐沦。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又曰:求仙学道入名山,以六癸日、六癸时,一名天心日,必得度世也。 又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物,折半置蓬星下,历明堂,入阴中,禹步而行,乃祝曰:诺鼻太阴将军,独开曾孙某甲,勿开外人,使人见甲者,以为束薪,不见甲者,以为非人。即折所持草木,置地户,左手取土以传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足着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闭气住,人鬼不见。凡六甲为青龙蓬星,六丙为明堂,六丁为阴中。又禹步法,正足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复前,又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为一步也。前左足,次复前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左足,以复前右足,从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乃禹步之法。凡作天下百怪,皆知禹步,不独此事也。 此成既济卦,初、二迹不在九迹之数,然相因仍一步七尺,合二丈一尺,顾视九迹禹步旱矣。 抱朴子曰:灵宝所谓保日者,谓支干上生下之日也。若用甲午、乙巳日是也。甲者木也,午者火也;乙亦木也,巳亦火也。火生於木。又所谓义日者,支干下生上之日也。若壬申、癸酉是也。壬者水也,申者金也;癸者亦水也,酉亦金也。水生於金故也。又所谓制日者,支干上克下之日也。若戊子、己亥之日是也。戊者土也,子者水也;己者土也,亥亦水也。五行之义,土克水也。所谓伐日者,支干下克上之日也。若甲申、乙酉日是也。甲者木也,申者金也;乙者木也,酉亦金也。金克木。效此引而长之,皆可知也。 抱朴子曰: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 抱朴子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此九字,常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右一法如此,大同小异。 右此是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符也。若欲入山林,以甲子寅日丹书白素,夜置案上,面北斗,祭以酒脯,自说姓名,再拜,取纳衣领中。辟山中百鬼万精,虎狼毒虫。道士避世入山林,亦如此法。 第一符 第二符 第三符 右三符,皆是老君居山符。以丹书桃板,大其文,令弥满板上,以着门户上四方四隅,及所在道侧要处。去所住五十步内,辟山精百鬼神验。 右此二符,老君入山符。户内梁柱上,皆可施。凡人家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可用此符,反覆两面,俱作如此文。 右此二符,反覆两面俱作此文。此是仙人陈安世所受,入山辟虎狼符。丹书绢,二符各异之,带着肘后,男左女右,亦可带佩之,可着所住之四方,各书板上。若移徙,当拔取符去。 右此二符,是老君所带辟百蛇及虎狼印。以枣木心长二寸刻之,再拜 而带之,其有神效。俗人信者,皆可带 之,大吉。 右此三符,兼可着牛马屋左右前后,及猪栏,辟虎狼 其紫庭内秘要,乃是黄老君修行之术也。其本不得妄传非人,殃流祖 考,切宜慎之。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竟 #1『在』字据前后文补。 #2『不』字据前后文补。 #3『七魄』,原本误作『耳魄』。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41
356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