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修行经诀
经名:上清修行经诀。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期或隋唐。文字与《上清修身要事经》大致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上清修行经诀 拘三魂法一 出上经《灵书紫文》中 道士当先检制魂魄,消灭尸鬼,常以月晦朔之日,及庚申、甲寅之日,当清斋入室,沐浴尘埃,正席而坐,得不眠者益佳,当以真朱笔点左目眦下,以雄黄笔点右鼻孔下,令小半入谷裹。点毕,叩齿三通,祝曰: 二景飞缠,朱黄散烟,气摄虚邪,尸秽沉泯,和魂炼魄,合形大神,令我不死,万寿永全,聪明彻视,长亨利贞。毕,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并以右手第二指捻左目眦下,又以左手第二指捻右鼻孔下,各七过,当阴按之勿举手,於是都毕。按此二处,是七魄游尸之门户,妖精贼邪之津梁矣,故受朱黄之精,塞尸鬼之路,二景之熏灭淫乱之气。此太极上法,常能行之,则魂魄安和,尸秽散绝,长生神仙,通灵彻视,行之三年,色念都泯也。此日名曰尸鬼竞争之日,男女不得同席而坐,慎之。 凡研味至道,诵读神经,十言二十言,辄三过舐唇咽液;百言五十言,辄两三过叩齿,招神会灵,安和血气,使灵津凝满,帝一欣宅,所谓冲气不劳,昏而不泄。 凡道士不可泣泪及液泄,此为损液漏津,使喉脑大竭,是以真人道士常以吐纳咽味,以和六液。 凡道士常当存思识己之形容,极使仿髴对在我前,使面上常有日月之光,洞照一形,使日在左,月在右,去面前令九寸。存毕,啄齿三通,祝曰: 元始上真,双景二玄,右拘七魄,左拘三魂,令我神明,与形常存。毕,又叩齿三七通,咽液七过,此名为帝君存形拘魂制魄之道,使人聪明神仙,长生不死。若不得祝者,亦可单存之耳。 凡月三日、月十三日夕,是此时也,三魂不定,爽灵浮游,胎光放形,幽精扰唤。其爽灵、胎光、幽精三君,是三魂之神名也,其夕皆弃身游遨,飙逝本室,或为他魂外鬼所见留制,或为魅物所得收录,或不得还反,离形放质,或犯於外魂,二气共战,皆躁竞赤子,使为他念,去来无形,心悲意闷也。学生者皆当拘而留之,使无游逸矣。拘留之法,当安眠向上,下枕伸足,交手心上,冥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存心有赤气如鸡子,从内仰上,出於目中,从目中出外赤气转大,覆身下流身体,上至头项,变而成火,因以烧身,使匝一身,令内外洞彻,有如然炭之状。都毕,其时当觉体中小热,乃大叩齿三通毕,存呼三魂名:爽灵、胎光、幽精,三魂急住。因微祝曰: 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若欲飞行,唯得诣太极上清,若欲饥渴,唯得饮回水玉精。都毕也。 制七魄法二 亦出《紫文经》中 月朔、月望、月晦夕,是此时也,七魄流荡,游走秽浊,或交通血食,往鬼来魅,或与死尸共相关入,或淫赤子,聚奸伐宅,或言人之罪,诣三官河伯,或变为魍魉,使人厌魅,或将鬼入身,呼邪杀质。诸残病生人,皆魄之罪,乐人之死,皆魄之性,欲人之败,皆魄之疾。道士当制而厉之,炼而变之,抑而止之,摄而威之。其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辈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阴名也,身中之浊鬼也。制检之法,交手於项中,闭息七过,叩齿七通,存鼻端有白气如小豆,须臾渐大,以罩身九重,下至两足,上至头上。既毕,於是白气忽又变成天兽,使两青龙在两目中,两白虎在两鼻孔中,皆向外,朱雀在心上,向人口,苍龟在左足下,灵蛇在右足下,两耳中有玉女,着玄锦衣,当耳门,两手各把火光。良久都毕,又咽液七过,叩齿七通,呼七魄名。毕乃微祝曰: 素气九回,制魄邪凶,天兽守门,娇女执关,炼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原,若汝饥渴,听饮月黄日丹。都毕也。於是七魄内闭,相守受制,若常行之,则魄浊下消,反善舍形,上和三官,与元合灵也。 辟恶梦法三 出上经《雌一五老经》 若数遇恶梦者,一曰白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厌消之方,若梦觉,以左手捻人中二七过,啄齿二七通,而微祝曰: 大洞真玄,张炼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阙神师,紫户将军,把铁握铃,溃灭恶精,反凶成吉,生死无缘。毕。若又卧,必获善应,而向造为恶梦之气,则受闭於天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乃有梦也,梦皆知见,见将来之明审也,无复恶占不祥之想矣。若夜遇善梦者吉应,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遍,叩齿二七通,而微祝曰: 太上高精,三帝丹灵,绛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守魄,天皇授经,所向皆合,飞仙上清,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大洞秘法,以传於始涉津流者矣。 得吉梦法四 亦出《五老经》 凡学士梦想有妇女人,衣紫罗衣,持案食来,受而食之,勿畏恶之也,此食尽是东海珍彩之属,或是嵩高五岳中真草甚少之药,食之可致寿延也。 凡道士白日眠卧,先以两手按目四眦三七遍,叩齿三七通,乃卧也。 凡道士暮卧,当以左手按鼻两孔三七遍,叩齿三七通,乃卧也。 安眠祝法五 出上经《黄素四十四方经》 道士临眠,手抚心三过,闭目祝曰: 太灵九宫,太一守房,百神参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毕而寝。 制祝鬼魅法六 出《玉清消魔经》 凡道士行来独宿有魔精恶鬼之地,当叩左齿三十六通,闭气微祝曰: 太帝阳元,四罗幽关,千妖万毒,敢当吾前,巨兽重吻,刳腹屠肝,神公使者,守卫营番,黄衣师兵,斩伐妖魂,馘灭千魔,摧落凶奸,绝种灭类,取令枭残,玉帝上命,清荡三元。毕,又叩齿三十六通,名为太帝挥神内祝塞灭万魔之法。 斋见不祥之物法七 亦出《四十四方经》 道士斋入室,有不祥之物者,当行北帝祝鬼#1方,先叩左齿三十六通,祝曰: 二象迥倾,玄一之精,七灵护命,上诣三清,双皇驱除,吓伯罗兵,三十万人,侍卫神营,巨兽百丈,吐威摄精,挥剑逐邪,馘落魔灵,神伯所祝,千妖灭形。毕,又叩齿三十六通。 炼祝死尸法八 出上经《青要紫书金根经》 紫书诀言:凡修上清之道,兆身父母伯叔兄弟,於世上死亡,兆身未得绝迹,故在人中,身履死殗者,三日当取清水一盆,真珠一两投於水中,兆於中庭南向临水上,叩齿九通,祝曰: 气化成神,尸变入玄,三化五体,升入九天,九天之劫,更度甲身,甲身更化,得为真人。毕,男死思玉童三人,女死思玉女七人。盛瓮水以灌死人之尸,毕,取水自洗手面,仰天喷漱,毕,又阴祝曰: 天气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变更形,五苦三涂,断落死名,超度穷魂,还返南庭。止,如此亡人即更受化,生於九天之上,九年得升玉清之宫。其法妙於大洞度七祖之法,玉帝所秘,不传非真,有金名帝图,绿字紫文,得见此文,勿轻施用,妄告於人,七祖父母,长闭鬼官,三涂五苦,万劫不原。〔依〕#2四极明科,七百#3年有真人听传。 行道见他死尸法九 亦出《青要经》 紫书诀言:凡上学之士,游更世路,忽於道次遇见死尸秽,气干身,兆当行二十四步止,北向叩齿九通,男尸思玉童三人,女尸思玉女七人,来请兆王谷之中皇芝素水,以灌彼死尸之上,须臾存死尸化生成人,便阴祝曰: 已枯复荣,已灭复生,得生上天,更禀太灵,九天之劫,反覆胎婴,秽累荡灭,白尸反生。毕,以手拭目二七过止。如此秽气即解,死人即更受化,后为灵人。兆遇二十四过行炼祝,功满德加,名标上清,二十四年克乘灵轮,飞行九玄也。 占居山宅吉凶法十 出上经《外国放品经》 洞渊九地三十六音内铭,出《外国放品经》,占道士欲居山宅及居家宅舍吉凶法。洞渊九地三十六音内铭: 第一垒色润地正音、行音、游音、梵音各一 第二垒四音亦各一 第三垒音 第四垒音 第五垒音 第六垒音 第七垒音 第八垒音 第九垒音 欲登山住止,及安居宅,审地吉凶,当以戊己之日,黄书九地三十六音文白纸上,置所住中央,以盆覆之,三宿开看,若有黄色润纸,大吉,若有青色则下有死灵之尸,若有白色者凶,若有赤色者惊恐,若有黑色者则有财宝,若有紫色者得神仙,都不异则止,可三年安,过此必折伤。 施用神策法十一 出《灵宝真文经》下卷 元始太真,素灵高尊,太帝皓映,洞朗八门,五老告命,无幽不闻,上御九天,中制酆山,下领河海,十二水源,八威神咒,灵策玉文,召龙负水,收气聚灵,束魔送鬼,扫荡妖群,万精摧落,所诛无镯,日月五星,北斗七元,诸天诸地,诸水诸山,玉真所部,冥灵大神,仙王游宴,五帝仗幡,天丁前驱,金虎后奔,攫天猛兽,罗备四门,所呼立到,所召立前,赤书焕落,风火无间,有所摄录,金龙驿传。毕,叩齿九通,仰天三啸,引天气三咽,八威策文指所告之地,闭气九息而止。 施用神杖法十二 出《灵宝经玉诀》上卷 道士欲施用神杖法,当叩齿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焕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侍卫杖左右。微祝曰: 太阳之山,元始上精,开天张地,甘竹通灵,直符守吏,部卫神兵,五色流焕,朱衣金铭,辅翼上真,出幽入冥,招天天恭,摄地地迎,指鬼鬼灭,妖魔束形,灵符神杖,威制百方,与我俱灭,与我俱生,万劫之后,以代我形,景为五解,神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听。毕,引五方气二十咽止,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祇司迎,以杖指东北,万鬼束形。 救助日蚀法十三 亦出《青要经》 紫书诀言:是日当露出中庭,以明镜向日,兆身操大刀一口,南向叩齿三十六通,仰祝曰: 日晖童子,阳光赤精,耀罗真人,影中玉灵,历运乘气,上下肃清,阴圆内谋,上侵日庭,天鉴操杖,帝臣辅兵,三五正位,阳光洞明,天地代蚀,何假敢生,各反其位,无使亏盈,玉帝告命,靡不敬停。便引炁二十四息止,如此则天地复位,三五齐光,童子感悦,日晖回灵,流光玄注,陶降兆身,列名紫简,纪篇玉清,九年之内,得乘绿耕,乘空驾虚,飞行上清也。 救助月蚀法十四 亦出《青要经》 紫书诀言:月蚀之日,是其夕当出中庭,取清水一盆,兆身操刀一口,临水向月叩齿十六通,仰祝曰: 天地离合,圆气乘亏,侵蚀月庐,上干黄辉,帝臣操杖,玉晨捕非,天兵罗成,神公放威,有何假生,附景乘微,速反初位,无使有违。三过向月祝如此,以刀右还盆水三过,上临水引气十六息毕,月蚀即解,天景肃清,三五齐辉,万宫安宁也。月中真人,夫人灵光,感悦意欢,回灵玄映,降子之情,即记北帝,落子死名,注上青宫玉篇,给子玉女十二人侍卫兆身。九年如此,得乘飞霞,上造月庭。其道至妙,不行於世,得者宝秘,慎勿轻传。 上经解残法十五 亦出《四十四方经》 凡道士见死尸血秽之物,当以朱一铢,散纳水中,以洗目漱口,洗手足毕,入室正寝,交手心上,叩齿二七通,心拜四方,祝曰: 三元上道,太一护形,司命公子,五神黄宁,血尸散灭,凶秽沉零,七液缠注,五藏华生,令我神仙,长亨利贞。祝毕,闭两目,屏气良久,身中小热为候。竟,又叩齿七下,咽液三过,此三元解秽内法也。 理发及沐头祝法十六 亦出《四十四方经》 凡道士理变将髻,及沐头将散发之时,先啄齿七通,乃祝曰: 太帝散华,玄归大神,今时吉日,理发沐尘,辟恶除患,长生神仙。毕,乃髻之,竟又叩齿七通,都毕。此名为太帝散华理发内法,令人终年不病,耳目聪明,头脑不痛。 浴身及洗手面法十七 亦出《四十四方经》 凡道士浴身及洗手面之时,先临水啄齿三通,乃祝曰: 四大开朗,天地为常,玄水澡秽,辟除不祥,双皇守门,七灵安房,云津炼灌,万气混康,内外利贞,保兹黄裳。祝毕,又叩齿三通,乃洗手面,此名为澡秽除凶七房祝法,常能行之者,使人神明血争,辟诸凶气。 斋食先祝法十八 亦出《四十四方经》 凡道士入室斋戒之时,临食常以左手持筋,采盘三通,乃祝曰: 二玄上道,四极清泠,太一帝君,百神黄宁,受粮三官,灌溉脾灵,上飨太和,餐味五馨,魂胎受命,七液流停,百关通和,五藏华明,双皇合景,飞行上清。食毕,又[盘二过,此名为魂胎受馨百神飨粮之道,常能行之,令人神明气和,魂魄安宁,辟恶除试,常保利津,未食祝之。 凡道士临於盛僎,皆正心存一,自想一先饮食,然后乃食之,食毕,心微祝曰: 百谷入胃,与神合气,镇补血液,尸邪亡坠,飞登天阙,长生天地,役使六丁,灵童奉卫。止,常如此者,则邪气远退,真气来前也,食竟祝之。 道士自按摩法十九 道士自按摩头面之法,求道要,先令目清耳聪,为事主也。且耳目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击之而立,存亡须知而辩也,大钞相示,可施用也。 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目下颧上,又以手旋耳行三十过,次以手逆乘额三九过,口傍咽液,多少无数也。如此常行,耳目清明。於人中密为之,勿语其状。次以两手乘头四面,顺发就结,唯多也,於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都毕,以手按目四眦二九过,觉令见光分明,是检眼神之道,常为之,得见百灵。 道士传授先求感应法二十 出《四十四方经》 凡传授上法之时,有经之师当先求感应,然后传之。当入室烧香,密祷神明,乃心拜经前,微祝曰: 太上元君,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愿开陈,欲传上法,敢告灵元,未知可否,须应乃宣。祝毕便寝,必获灵应,子自知其善否之心,审可授之方也。 玉帝祝鬼卫灵上法二十一 出《四十四方经》 玉帝祝曰:九天有命,上奉玉清,促召千真,俱会帝庭,太一下观,双皇翼形,鉴察万邪,理气摄生,若有不祥,干试神明,青帝之道,饬整神兵,七神秉钺,天锋右征,挥剑前驱,焕掷火铃,檄命甲驺,武卒天丁,风火齐战,伐邪绞精,上威六天,下摄魔灵,既威既摄,万凶灭形,神戈电扫,奸妖无生,仙皇秉节,有令敢停,拒节违令,是诛是刑,各警各慎,保兹黄宁,九天告命,万神敬听。毕。 兆若夜行畏恐,心震意怯,或恶梦之时魔鬼试人,犯真干气,欲疾病害人者,急行玉帝祝鬼卫灵之法。兆当心存至道,求济於帝一,乃北向叩齿三十通,闭气审祝,祝毕,又叩齿如上,咽液十过,於是奸恶消摧,群魔伏减,七神缠绵,太一鉴摄,万灵卫真,外威凶气。亦可日日讽习,振响唱诵,坐卧随意,以塞百邪之来试,闭奸鬼之凶迹。当卧寝亦常可诵之,令人神安意明,辟梦除厌,消诸毒恶,使终身不恐。讽习之日,不复北向闭气也。以闭气密祝者,谓鬼魔已试其左右,妖精已干其神室,故勑灵命真以收其凶迹耳。而寝卧之祝,不复同之於此法也。 道士叩齿节度法二十二 凡上清叩齿咽液之法,皆各有方,先后有次,不得乱杂,使真灵混错也。夫叩齿以命神,咽气以和真,纳和气,咽六液,以运入制神,须呜鼓而整行列矣。 凡存修上法,礼祝之时,皆先啄齿,上下相叩,勿左右也。一呼一吸,令得咽诸气液耳。此名为呼神和真,以求升仙者也。其法叩齿,上下相叩名曰天鼓,左齿相叩名曰天钟,右齿相叩名曰天磬也。制鬼召魔,可叩钟磬,行道求真,叩天鼓也。 道士闻耳呜祝法二十三 出上经《大有妙经》 闻耳呜者,错手掩耳,而祝曰: 赤子在宫,九真在房,请听神命,亦察不祥,太一流火,以灭万凶。祝毕,以手掩耳门一七过,毕当闻面热,即佳候也。若闻头颈间XX寒者,恶气入也。当急卧临目,存玄丹宫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铃焕而掷之,令恶气即出耳外,火光亦随之在后,炯炯然以照一身,良久平复也。 审察耳呜吉效法二十四 亦出《大有妙经》 耳中忽闻濑水声,雷电及鼓呜者,是体中劳损,心藏极弊,不能味真注生,而淫放丧乱,使六府失摄,魂魄哀号,盖将结疾致死亡之兆矣。是以泥丸纵届,九宫失常,悲搔翻错,呜鼓乱行,将欲写其居馆,以弃一身也。闻之者当精念反迷,还专真心,若罪未深者,自听改也。所以耳聋者,耳神亡之故也。耳中忽闻金声玉音者,真气来入,道欲成也。忽闻弦乐之声者,六丁玉女来卫子道也。当隐静专修所行,勤至之心愈弥於往也。真人因是遂有形见之渐矣,自非尔师,且勿言於他人矣。 耳中闻箫角之音,吉象贵至也。闻叫唤号呼之声者,凶象败至也。闻臭气者,必有殗秽之事。急更沐浴烧香,扫除寝宇,此是帝君将戒劝於人者也。 若闻血气者,及无故见聚血者,兵凶也,急遁人间,存三元帝君,求救,自藏斋三月,祸亦止也。此皆帝君先告人吉凶,以令惧戒其祸福耳。夫见凶象,当行阴德,营於惠救,为人所不能为,行人所不能行者,始免乎必死之候也。子其勖之,勿守常而已。 施安斋堂五方符法二十五 出《金真玉光经》 安斋堂五方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书符都毕,先北向叩齿三十六通,微祝曰: 九天有命,普告万灵,三代相推,五气交并,玉帝显驾,匡辔霄庭,施布正法,收魔束精,翦戮元妖,万道齐平,道流后学,帝君记名,招真洞幽,气交无形,变景炼道,升上三清,得迅飞舆,上造玉庭。毕,随位置符,真仙立降,身无祸殃。学无此道,鲜不丧身,可谓妙法,不学自仙也。 行道服气存思三真法二十六 上元宫泥丸中,其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中元宫绛房中,心是也,其神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坚;下元丹田宫,脐下三寸也,其神婴儿,字元阳子,一名谷玄。此三一之神矣。欲拘制魂魄时,皆先阴呼其名,存三神皆玉色金光,有婴孩之貌,中上二元皆衣赤,下元衣黄,头如婴儿始生之状,行道服气时亦存名字。 仙禁七伤法二十七 出上经《七圣玄纪》 凡学士玄记有名,身合仙相,则应自然合真,而有: 第一之伤,带真行伪,淫色丧神,魂液泄漏,精光枯乾,气散魄零,骨空形震,神泣穷府,上闻天关,真仙远游,则与九尘结因,土府同符,岂复得仙。 第二之伤,外形在道,皮好念真,而心抱阴贼,凶恶内臻,愿人否败,嫉能妬贤,口美心逆,面欢内瞋,形论得失,妄造罪原,毁谤同学,攻伐师根,三官所记,标为恶门,仙真高逝,邪魔攻身,走作形景,飞散体神,故令枉横,极其恶原,考满形灰,灭己九泉,纵有玄名,岂保自然。 第三之伤,饮酒沉醉,损气丧灵,五府攻溃,万神震惊,魂魄飞散,内外朽零,本室空索,赤子悲呜,真仙高逝,邪魔入形,如此之学,徒损精诚,虽有玄记,空室玉名,神升上宫,身灰幽冥,恍惚求延,年焉久停。 第四之伤,行不匡物,责人宗仰,心忿口形,骂晋无常,瞋喜失节,意性乖常,气激神散,内真飞扬,魄离魂游,九孔尘埃,五府奔丧,皆由性之不纯,行之不祥,真仙高逝,外痾入形,如此之学,将欲何蒙,虽有玄图,不兔斯殃,望仙日悠,地里日长。 第五之伤,或玄图表见,得受宝经,或运遇灵师,启授神文,而不依科盟,形泄天真,未经九年,投刺名山,使青宫有录,金阙结篇,便传於人,流散世间,轻真泄宝,考结己身,徒有玄名,反累七玄,仙道高逝,身死幽泉,长充鬼责,万劫不原。 第六之伤,身履殗秽,形景不香,内无清虚,外无兰芳,清灵失真,神不居房,气扰精混,灵元失光,五神飞散,赤子骞扬,邪魔来攻,内外交丧,如此之学,望成反伤,真仙高逝,空景独行,沦於混浊,仙乎何蒙。 第七之伤,啖食一切含生之肉,杀害足口之美,臭气充於藏府,伐生形於非己,真气扰於灵门,游神骇於赤子,魂魄逝於宫宅,浊滞缠於口齿,仙真高登於玉清,己身沉顿於地里,徒有玄名於帝简,亦不兔於必死。 高圣帝君曰:为学之本,当以七伤为急,既得瞻陌洞门,披睹玉篇,不犯七伤之禁,将坐待灵降,白日升晨。如外勤在学,内不遣於七伤者,将望仙而反败,期生而反亡,希吉而反凶,期飞而反沉,灵仙逝於高清,五神散於八荒,赤子号泣於中宅,游魂悲呜於玄空,故仙相有成败,上学有七伤,笃尚之士,孰清其真。 仙相十败法二十八 出上经《灵书紫文经》 第一败勿好淫,淫则魂液外漏,精光枯竭,神燋魄散,骨薄髓秽,魂号灵府,上闻天关,三宫权争,胎英悲错。此一败仙相。 第二败勿为阴贼凶恶,凶恶则黄庭竞乱,三尸好杀,魂神窥奸,魄鬼干室,目光亡散,口生伤气。此二败仙相。 第三败勿醉酒,醉酒则形质沦坏,神真交错,魂忘本室,魄游邪宅,赤子飞呜,喉脑火灼。此三败仙相。 第四败勿秽慢不净,秽慢不净则清灵失真,精魂不居,三宫生虫,赤子浮游,血浊髓臭,神光失卢,魄走邪门,求我死书。此四败仙相。 第五败勿食一切含生之肉,食则元形丧始,根本亡度,胎神号泣,绛君叫慕,三魂惨毒,魄索丘墓,此肉入口,命坠长夜。此五败仙相。 第六败勿食一切水中有生之肉,食则形神犯真,泥丸灭落,三宫闭门,婴儿交错,魂爽飞遁,魄求棺椁。此六败仙相。 第七败勿食飞乌肉食,则气形声臭,精灵浊滞,脑黄齿枯,脾育死气,魂不受真,魄生邪勃,身沉长渊,骨随土没。此七败仙相。 第八败勿食五辛之菜,食则五藏恶臭,三华溃乱,神不上达,精胎下沦,魂魄生离,赤子烦顿,飞灵失守,眼光流遁。此八败仙相。 第九败勿杀昆虫以上,杀则兵对万物,束骸血怨,形暴魄凶,魂气交战,胎灵傍偟,真儿逃散,泥丸奸狂,赤子弃叛,尸形汤擭,水煮火烂。此九败仙相。 第十败勿北向便曲,仰视三光,勿北向理发,解脱衣裳,勿北向唾骂,犯破毁王,破谓岁下辰也,王谓王气之所在也。 勿怒日月星辰,勿以八节日行威刑,勿以月朔日怒恚,勿以六甲日伤龟龙鳞甲之物,勿以丙午日伤雉,勿以丙子日伤黑兽,勿以庚申日别有他念,当存思念真,勿以乙卯日饮酒食肉,当斋洁静心。 勿以正月杀生,勿以二月九日食肉,勿以三月三日食诸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杀草伐树,勿以五月五日见血,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七月七日思存恶事,勿以八月四日市获履屐诸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床席,勿以十月五日罚责人物,勿以十一月十一日不沐浴,勿以十二月晦内三日不斋烧香念真也。 诸如此忌,天人大禁,三官告察,以是为重罪矣。或令人三魂相疾,七魄流竞,或胎神所憎,三官受恶之时也。是以恶梦交於丹心,妖魅乘其朱阙,精液触犯,神真恍惚,流变多禁,莫识忌术,子能奉修则为仙才,不奉天禁则为伤败者也。 上清法服二十九 出《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法服,紫青作帔,紫於外,青於内,帔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表裹一法,表当令二十四条,裹令一十五条,以应三十九帝真之位,尔者身佩帝星之服故也。无此服不得妄动宝经,此法服给玉童十二人,不得妄借异人,并犯殗秽,轻慢神服。女子紫纱之褐,令用二丈四尺,身袖长短就令取足,当使两袖作十六条,身中二十三条,合三十九条,又作青纱之裙,令用四十五尺作八幅,幅长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条,此则飞青之裙也。无此服不得咏於上清宝经,此法服给玉女十二人,不得妄借异人,并犯殗秽,轻慢神服。 道士游行山泽祝法三十 出《消魔经》 道士游行五岳,履涉川泽,当行三天正一之祝,威试召灵致仙之法。登山之初,当先於山外叩齿九通,闭眼思五色之云勃勃,四会奄冠一山,及我身在云气之中,良久,见五狱仙官及山林草木、川泽禽兽、万物悉来朝己,仰祝曰: 上帝出游,日吉时良,玉华覆盖,太一扶将,左翼白元,右辅无英,八帝九真,陵梵履昌,导我送我,与我同光,履行五岳,群仙奉迎,出入河海,万道开张,役御六丁,足蹑五行,三天有命,荡除万凶,豁落扫秽,流金灭殃,正法清通,严如威霜,华精奕奕,龙舆昂昂,流青翠羽,飞锦罗裳,所向所之,靡不吉昌,万真来朝,齐升玉京。毕,引炁三十六咽止。行此千日,得五岳真仙降云车羽盖,飞行太空。 凡道士入山,良月吉日禁忌之法: 道士欲入山,以三月七月吉。又法,春不东山及西山,夏不南山北山,秋不西山东山,冬不北山南山。入山良日,保、义、专日吉,制、伐日并凶。 甲子、丙寅、丁卯、己巳、辛未、壬申、癸酉、乙亥、庚辰、辛丑、庚戌、戊午,此是保日,吉。 丁丑、丙戌、甲午、庚子、壬寅、癸卯、乙巳、丁未、戊申、己酉、辛亥、丙辰,此是义日,吉。 戊辰、己丑、戊戌、丙午、壬子、甲寅、乙卯、丁巳、己未、庚申、辛酉、癸亥,此是专日,吉。 乙丑、甲戌、壬午、戊子、癸巳、甲辰、庚寅、辛卯、乙未、丙申、丁酉、己亥、此是制日,凶。 庚午、丙子、戊寅、己卯、辛巳、癸未、甲申、乙酉、丁亥、壬辰、癸丑、壬戌,此是伐日,凶。 道士若卒,遇凶恶不祥,当叩天钟三十六通,叩左齿也。 道士若经山,辟邪威神大祝,当叩天磬三十六通,叩右齿也。 若存思念道,致真招灵,当呜天鼓三十六通,叩上下齿也。 凡道士独宿山林,而多为山精恶鬼所犯试者,当叩齿二十七通,闭气祝曰: 吾昨被帝召,摄领真元,令我封掌此岳,摧割酆山,万灵受事,俱会帝前,七神启别,三元司真,若有小妖,即时枭残,山精泽尉,速来奉迎,神师奉命,上闻三清,一如大洞之法,不得稽停。祝毕,又叩齿二七下,此为帝君补神祝伐山精百鬼之法,诸山神地祇、房祠主正之神,闻此之祝,皆执鞭奉迎,神兵侍卫,若与万人同宿矣。 凡受三品上道,或未得上登三清,受号仙王者,多为天魔所试,万灵所干也,宜咏拂魔之祝,上动上天之灵音,下召三界之威神,束万精於天钟,斩妖魔於洞章。行此之法,常当北向,先思项生圆象如日,左有朱凤,右有玄龙,紫霞覆盖,光映身形,仙童玉女,执五色之节,从三界万神,前啸九凤,后吹八鸾,白虬启道,太极参轩。毕,叩左齿三十六通,次叩右齿二十四通,次叩上下齿十二通,而祝曰: 罗天毒兽,备巨四门,吞沉割胆,山丑万群,张喉玃天,猛马高奔,毒龙奋爪,金头横吞,威兵巨万,受符校仙,六天不拘,合凶成群,妖魔鼓洋,秽炁纷纷,谣歌空洞,乱音郭云,小鬼现形,当人生门,神王所告,无幽不闻,上摄六气,下检河源,五岳四渎,善恶速分,万万千千,来对我前,五帝校录,有功者原,凶魔干真,真形帝君,敢不从命,所诛无蠲,屠肝刳腹,斩首灭根,北镬渍汤,南陵火愤,金真录气,流铃捕魂,妖爽无遗,极尽形源,身佩天书,道行正文,涤荡九炁,清明三元,玄虚举真,上合自然,莫有干试,改动上闻。毕,引气十二咽止。 右智慧拂魔之祝。 凡是学士游行名山,在百鬼之间独宿震怖,及婴抱疾病,群鬼守门,诵之一过,将以镬汤之消冰,炎上之洋金也,魂神澄正,气安体强,自非禀命之应,终求死不可得矣。 上清修行经诀竟 #1『鬼』字原本误作『毕』。 #2『依』字据上下文义补。 #3『百』字原误作『伯』。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43
456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