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清真人络命诀
经名: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存守身神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太清真人络命诀 黄老曰:魂者非谓魂也,自吾鬼也,鬼者人之先也,有气乃有魂。魂之为鬼也,为守我魂#1。魄者是我形,人者是我魄也。人死魂去,魄独在形,魄归土中,魂上天去。故言魄为内国,魂为外国。为道者当知内外相应,乃通神明,不知内外者即败,不明外国之人,徘徊五脏六腑,昼夜不休息。魂魄者,日月也,何以言之? 黄老曰:天有日月,天魂魄也。行道如是,为当何行也?在天为日月,在人为魂魄。志欲为之,今何得道真,与天相举,当何从内国也?外国者魂也,内国者魄也。夜守外国,故言守魂。昼守内国,故言守魄。圣人言:一阴一阳,是为夫妇,名为道。昼守阳,何以言之?平旦之时日出,魂治於己,当以魂守魄。日入魂去於己,即以魄守魂。二人相得相从,喜阴阳合治,何当得他。故言一阴一阳,明合於形容。日昼行,月夜行,日为人,何以言之?日月魂魄,为天地独神,而不自知,与天地相应,同一致耳。谓肾是月,心是日,肝为魂,肺为魄,非如是。天照见日月星宿,明见之人有死生,月亦有死生。日者州也,月者二也,形者三也。故老君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不自知也,即不得道,即不得生万物。月来为白虎,日来为青龙,行道如是,其人慎勿忽也。 黄老曰:魂制魄形与日月通光,精神存而不自知五脏六腑,第一在何许,非谓度世也。但可以形壮盛,鬼之非鬼,谓之人魂也。魄谓我形也。 神仙图曰:吾者,道也。分为阴阳三神,在於泥丸,兆而存思,可为天宝。昔道问神曰:天故使子下与人居,存守身形,使精神不失,五脏安平,魂魄常在。离於游行,不肯辅灵,远去不归,或遂上天,躯死命绝,日闻哭声,血脉腐败,骸骨入泉,各当知治病所向愈,坐起致行厨。譬如大宫府,千里不持粮,人皆侍左右,淳师遗大恩,可尽力矣。 师曰:夫欲事道之法,当先首服罪过,当启白赦除,悔过自正,改恶从善,乃可拜谒者天吏,位秩万石,禄食天仓,尊乎上帝,贵乎王侯,岂可复为恶乎。第一先存五兽。五兽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是也。第二历藏,从头至足,存其神,养其根,行其炁,呼其名也。第三守地一,名为丹田,皓白如雪,五色玄黄,道母所居,弱水胞中。第四守人一,名为绛宫,太一南极,赤子小童,左右日月,魂魄合并。第五守天一,为紫宫,大如鸡子,五色混黄,双斗治之,星历纪纲。六食丹田,治生三五七九,及以月半甲午为吉。七食金液,玄水之精,当用十五时加夜半。八食累五色金黄,朝食、晡时、日中、夜半。九食太极紫云,褊天外,隆上下,混沌无形。子欲专三部一也,当知有形,还守无形。子欲存上部一黄如橘,还存中部一赤如血,守下部一白如雪。其中神人,衣赤衣,长九寸,冠九德之冠,着绿珰之帻,名曰呴呴。常想视之,令人耳目聪明,益目精光,去流泯,除盲乏。如多思虑,君久睹文书,目不明,心迷惑,亦责之於此。 肝者木也,在左胁下,色正青,如雄骛冠,其六叶胆悬中,色如结囊之盛血。其肝中神人,衣青衣,长八寸,名曰蓝蓝。胆中有神人,长三寸,衣白衣,名护护。常想视之,令人不惊,恐怒喜之。心如有惊,即胆神损,想视肝胆状以复之。病然若自喜怒,杀行畏怖,亦责之於此也。脾在右胁下,带胃上正端直,色如黄金,中有神人,衣黄衣,长六寸,名曰裨裨。常想视之,令人欢喜无伤,男子亦审,女子安详。若悲思,即脾神损,想视脾状以复之,即有悲痛,亦念之以还神也。胸中肝下三寸,名曰胃,其色黄,主盈五味。其中有神人,衣赤衣,长五寸,名曰旦旦。食之饮胀大,先正腹卧,伸手足,极胀腹,以口长出炁,呼其神名,以手二寸下抚抑之,有顷辄愈矣,言其神驱出食炁也。肾在腰上夹脊居,状如伏鼠,络以黄白脂,往往见如大豆,正黑上如漆者。肾中有白人,长四寸,名曰漂漂。常想之,令人阴阳和调,耳不聋。如久有所听,即肾神损,常想肾状以复之。耳无所闻,亦责之於此也。 传告后学者,致努力,子在危世,当修吾道。光在赤行中,视裹有九九,五玉明中府,守一可长久。学道无早晚,但当修行耳。得道浩浩荡荡,真若腹有藏,於金积上下,思三府坐起,念无忘独,久存矣。学道要住车语耳。不贤如圣,各自当为己,己含和自然,无不可蹉跌,尊卑各相事,慎无妬忌神明,辄记之罪过,乃在后失之以毫厘间,差以数万里。三尸司人过月晦,都自汝夫妻,务在子情心不仁。 神曰:吾与於人,常未可乎。吾与人居,思有益之,人自忽略,不爱其躯,推我损我,辱我伤我,遏我以妇,劳我以色,扰我弃我妄我,而不以道存我,我亦弃之。各自在人,岂在我哉。 道问神曰:夫人之生,无男无女,皆含阴阳王气,而如欲养性,保精神长久不死,览观世间,为之奈何?神对曰:夫人之居,受炁至尊,四肢五脏,各有其神,心赤肺白,相贯穿。逆之者死,顺之者生,综念之五脏,呼其名,下以除病,上以为仙。诚为悉道,后可得传也。 神曰:常念左目为绛宫,右目为玉堂,其中有赤人,令人目聪明,夜视有光如昼。目迎风行,目暴疾,暮行安卧,合目念之,内视自愈。夜可以照鱼,昼可以读书。 神曰:常念己头发颡上,有五寸之人,衣五彩之衣,时解念颡前去三寸,其色正黄,圆盘矣,令人发颡多精思,恶鬼不敢论也。 神曰:常念一人从鼻下出,二寸,衣黄色衣,正坐人皓皓廨舍中,令自知香臭,无复不通利之病也。 神曰:常念生子明,令人五脏安定,血脉和通,女子色好,男正强。 神曰:常念己之左有青光,右有白光,前有赤光,后有黑光,皆来着己,能见之光常不终,故曰常生子明。 神曰:常以鸡呜之时,念东方正青,意定念己身正青也;至辰止到巳,念南方正赤,意定念己身正赤也;至未止到申,念西方正白,意定念己身正白也;至戌止到亥,念北方正黑,意定念己身正黑也;戊己之时,念其正黄,意定念己身正黄也。四时不知忘,忽然自高。妇人念之者意定,生乳易出,月候时节,无阳之疾。 神曰:夫五脏者,常念肠中五脏之名,自盛也。五脏各自有所盛,肝色青,主盛魂,中有青人;肺色白,主盛魄,中有白人;心色赤,主盛神,中有赤人;肾色黑,主盛志,中有黑人;脾色黄,主盛意,中有黄人。故曰五脏。常念其中神,令人腹内无留血之疾,积聚之气,大肌膏肠,调利机关。如为请生人失精神,亦念於此,以复之也。 神曰:常念己之为五玉。五玉法,甲乙日念己为青玉,丙丁日念己为赤玉,戊己日念己为黄玉,庚辛日念己为白玉,壬癸日念己为黑玉。如是徧安居念之,合目内,唯勿摇手足四肢,散解有顷,忽然自谓无形矣。精神安定,不复远游,卧不恶梦邪鬼,言鬼畏五玉也。 神曰:欲安精神,念六龙。何谓六龙?肝为青龙,肺为白虎,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脾为黄龙,胆为螣蛇。经曰:龙蛇合精,固守无欲,游行意。 神曰:凡人面部、四肢、五脏、手足,皆有精神,其名也各自号所部着。假令鼻神也,名曰鼻;心神也,名曰心,天道使然。一日之间,当念存诸神,即骨节坚强,气力盛壮耳。不知名,魂魄不知出入。如欲灸刺,皆先以手拊曰:精神俱移,针火适方,追即避人。 神曰:喉咙从舌本而去,下至於心,长一尺,入心中节,自如累环玉,多少无限数,中间有赤服,左右有神两人,备守之。常想视,令人不知忘,无咳逆病,如喜忘,责之於此也。肝者,令色如白素执裹正青,而玉叶居前,覆心上半,三叶居后,抱裹心。其肺中有神人,正白,长七寸,持玉戟,舍止叶间,名曰炊。想视,令人无所患,不知逆吐,面类玉泽。如见死流血,臭鼠恶形,即其神损,常思肺神状以复之。恶形者,谓人心所非於常素矣。心者火,色赤泽,如华,大本小下,在膈上直於乳。 上一华盖下,中一在斗户,下一日月所游。三一在人,耿耿如明月珠,子勤守之复何求。欲存地一,在日月所游;欲存人一,在斗户;欲存天一,在华盖下。元气翩翩相引移,中有神龟正颇峨,子欲知一当问我,问我所在安在。不但有雄〔一〕#2,复有雌一,在无形,甚难知。子不知一万事失,大如弹丸黄如橘,离娄锜户珠玉室,出为两半入为一,流照天下赤如日,子而守之万事毕。 下部丹田在脐下二寸,广纵三寸,上白下黑,左青右黄,中央赤子如鸡子中黄。中部丹田,心也,上大下小,中央赤如火,中有太一君,长八寸,着赤帻。戊己之堂神,在心上际,红赤白。上部丹田在华盖下,是两眉间,左日右月各半,入一寸,唯中央为赤子黄老君,左右两肾玉童,侍老君巾绶。大如弹丸黄如橘,唯尔守之慎勿失,离娄绮户珠玉室,出为两半入为一,流照天下赤如日,子而知之慎勿失。辟存作星,华盖下三星,覆老君,头圆象天,发青黑长,二雄正方,眉如强弩,张耳四方,下乘珰,左目为日,右目为月。 出左肾为上灵将军,长七十二丈,着赤帻大冠,绛裳丹衣,右手持金符,将士三十万众,出衣赤衣,住在吾左。出右肾为偏将军,长七十一丈,着赤帻大冠,绛裳单衣,左手持玉戟,将士三十万众,出衣赤衣,住於吾右。出脾为己身将军,长八十一丈,着赤帻大冠,绛裳单衣,左手执节,将士三十万众,出皆赤衣,住在吾前#3。 太清真人络命诀竟 #1『守我魂』,疑当作『守我魄』。 #2『一』字据上下文补。 #3本篇中文字讹脱甚多,篇末亦当有缺文。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44
335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