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明鉴要经
经名: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言作明镜法及服食仙药方。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明鉴要经 凡行持,先沐浴斋戒,解冷身体,衣被洗浣令新洁,以香熏之。 作明镜法经第一 照镜欲见形之法:当小开户,居暗向明,暂闭目,思想见面形。初时漠漠,殊无所见,中宿之后,渐渐洞远,自见面目巾帻,心中眼眼开明。平旦及日入,此时最好。若日盛明,当小闭户,在灼灼中窥镜,终无所见也。 火下照镜,当以火自远,勿得逼近火。欲开目照镜,自视形体,当在灼灼明中无苦。若欲闭目思见面形,当居暗向明,然后见耳。 照镜大要,当安卧,思想精诚。未卧之间,体条条,常须臾之顷,当有赤黄从额上出,照耀一室中。於是彷佛怳惚,如觉如卧,便自见面形在光中,对共相视如顷,即便消灭。卧觉之后,辄复照镜,欲卧便卧,思之如前法。当夕夕自见也。或卧觉两面相对,或见己形两人共并坐,或卧寐之间,见好神童玉女,年十五六,好衣服,头额正见,辄再拜。或耳边闻语声,天下吉凶万事、皆预知之。或在壁东见壁西,或暮卧梦照镜,或还光内视五藏。照镜当以甲始。 立规之法,以明镜九寸,无令面中有疵瑕,正令清明,左右各一,去人一尺五寸,与目齐。澡锌盛井华水,着下也。夜照镜,宜用麻油火也。自见其形分明,下地再拜长跪,言吾与子同体,令子分形万千,乞丐常与子相随,身形不衰,万年相随。受视中明镜,先视形见众物,听闻人语声。 修明镜,有三童九女侍之。三童长六尺,九女长五尺。青腰青衣,当间衣紫,内子衣黑,素女衣白,皇女衣黄,帐上衣缃,道女衣黄,女婴衣红,曾女衣绛。 明镜君官属将百二十人,治开阳宫,主人两目童子,精光相视见景,知吉凶。 真人道士摩镜经第二 昔有摩镜道士,游行民间,赁为百姓摩镜,镜无大小,财费六七钱耳。不以他物摩也,唯以药涂面拭之,而镜光明不常。有好事袁仲阳者,知其有道,乃要留使宿,为好设,主人乃拜而请问之。道士告仲阳曰:明镜之道,可以分形变化,以一为万,又能令人聪明,逆知方来之事,又能令人与天上诸神仙见,行其道得法,则天上诸神仙皆来至。道士自见己身,则长生不老,还成少童。又道士入山精思,山精老魅多来试之,或作人形。故道士在石室之中,常当悬明镜九寸於背后,以辟众恶。又百鬼老怪虽能变形,而不能使镜中影变也。见其形物镜中,则便消亡,退走不敢为害也。是以道士有摩镜之药,药方出於白子高。方用锡四两,烧釜猛下火,令釜正赤,与火同色,乃内锡。又末胡粉三两,合内其中。以生白杨刻作人,令长一尺,广二寸,厚一寸,其后柄长短在人耳。以此搅之,手无消息,尽此人七寸。又复内真丹四两、胡粉一两,复搅之,人余二寸。内摩镜锡四两,搅令相得。欲用时,末如胡豆,以唾和之,得膒脂为善。又以如米者,於前齿上嘘之,后以唾傅拂其上,以自拂之,即明如日月。欲作药,先斋戒七日,乃为之。作清净密处,勿令人见之也。其火欲猛。秘之,勿妄传非其人。 甲子旬十日向卯,甲戌旬十日向丑,甲申旬十日向亥,甲午旬十日向酉,甲辰旬十日向未,甲寅旬十日向巳。 夫欲致六丁玉女,法皆当向其旬便溺,周而复始,神女即至矣,万害皆除也。 老子百华散辟兵度世方第三 其方能辟三兵,却众邪,解厄难,延年命,得之者长生。 雄黄、丹砂、款冬花、远志。 四物各二分,异治,合以七月百草花,成末二升,搅和之。若凶年多疾疫,服半钱匕。先服之,禁熏菜及六畜肉,若有县官之急,兵贼见围,及船行遭风,以水一斗以和药一两,以洗面及浴身体。此一升可足周三人,当又以和少许,以备卒急。若不得洗浴,当服如小豆者二丸,厄即自度也。若他人弟子运命有厄者,以药与之,即可免脱矣。秘之金匮,勿妄传其非人也。 仙人神酒方第四 蜀椒半升、桂半升、甘草半升、附子五枚、好麴半升、乾姜半升、苦参半升、乾枣肥好者半升。 八物,合治下筛,好醇酒一斛渍之,出曝乾之,复渍之,如此期以尽酒成矣。以油囊盛之,急绞其口,无令泄也。若欲作酒时,以斗水,以方寸匕药投水中,搅之即成酒矣。亦可以蜜丸之饵。冬天以暖水渍之。仙人行万里,而不乏酒者,正以此也。 神仙除百病枕药方第五 太山下老翁者,失其名字。汉武东巡,见老翁锄於道背上,有白光高数尺,帝怪而间之:有何道术?老翁对曰:臣昔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者,教臣服枣,饮水绝谷,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其三十二物以当二十四气,其八毒以应八风。臣行之转少,黑发更生,坠齿复出,日#1行三百里。臣今百八十矣,不能弃世入山,顾恋孙子,复还食谷已二十余年,犹得神枕之力,住不复老。武帝视老翁颜状,当如五十许人,验问其邻比,皆云信然。帝乃从受其方,作其枕,而不能随其绝谷饮水也。 方用五月五日、若七月七日,取山林□木板以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以□心赤者为盖,厚四分,善致之令密,又当使可开闭也。又钻盖上为三行,行四十孔,凡一百二十孔,孔令容粟米也。其药用: 芎穷、当归、白芷、辛夷、杜衡、白术、稿本、木兰、蜀椒、桂、乾姜、防风、人参、桔梗、飞康、□实、白蘅、秦椒、荆实、一书云壮荆实、肉苁蓉、薏苡子、款冬花、帘芜。凡二十四物,以应二十四气。加毒者:乌头、附子、藜卢、皂荚、莽草、矾石、半夏、细辛。凡三十二物,书云各一两。 皆□咀,以毒药上安之,满枕中布囊,以衣枕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体中所疾及有风疾,一皆愈瘥,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更生,耳目聪明。方神验秘,不传非其人也。蒿本,是老芎藭母也。 武帝以问,东方朔答:昔女廉以此方传玉青,青以传广成子,广成子以传黄帝。近者谷城道士淳于公,枕此药枕,年百余岁而头发不白。夫百病之来,皆从人阳脉起,今枕此药枕,风邪不得侵人矣。又虽以布囊衣枕,犹当复以韦囊重苞之,须欲卧枕时,乃脱去之耳。 诏赐老翁疋帛,老翁不受,曰:臣之於君,犹子之於父也。子知道,以上之於父,义不受赏。又臣非卖道者,以陛下好善信道,故上此耳。帝止而更赐以诸药也。 道士九节杖法: 一节名太阴星,二节名荧惑星,三节名角星,四节名衡星,五节名张星,六节名营室星,七节名镇星,八节名东井星,九节名拘星。 老子枕中符及药方第六 若居不安,衰耗多病者,但以家长佩之,则一门安乐。若他人有卒死而身体未冷者,以此药如大豆二丸吞之,即活也。若人或困不能复吞,以棒校其口令开,与药得咽,便活也。若恶岁时多疫及疠,远行在他方国不便水土,当以月旦清朝服之一丸如大豆,并佩之如法。当合药之时,及佩药,皆当先沐浴斋戒,然后佩之。佩之令人辟万病,却百鬼,消五兵,宜仕官,保子孙,不逢祸害,无不利。佩药之后,体上所着故衣,皆不得复以借异人着之也。此药及符甚秘之,不传非其人。方用: 胡桃、天雄、桃胶、雄黄、巴豆、蜀椒、真珠、犬胆、虎掌、虎牙、女青、白石英、茵蔯蒿。 右十三物,各一两半,合符为十四物也。捣下细筛,以生姜二斤细切,绞取汁,以和药,乃捣六百杵。若姜汁少者,可以白蜜益之。讫,乃雀卵三丸,以三寸绛为幐囊,白绢为里。当以朱书绢作第一符,然后乃合绛为幐囊也。系之男左女右。又捣药之时,当西北向阴咒之曰: 五行相推,天地正舒,足蹑文昌,心托太清,阴阳气和,与我合并,奎娄胃昴,西北向阴,南斗主生,身佩日月,往造天庭,所在听过,急急如道令。 若有恶异梦寤,以三丸着枕中也。 老子玉匣中种芝经神仙秘事第七 石室中文 老子曰:咨尔兆人,皆知生之为乐,死之为恶,而莫知所以自生也。千术万药入兆身,正可得老寿,千岁已还,数百年以上耳,终不能使兆飞行登仙,上朝天皇也。木药之善者,松脂也。此木生茯苓,有脂肥故也。其叶实皆可服也。草之善者,荣华、黄精、天门冬、山蓟也。正宜长服,不得一日有废也。可得五百年以还耳,其不能与天地相毕。后世方士,增加其说,以误学者,吾深愍之。八石丸丹,云母玉浆,服之当断房内,血食污辱荤菜,卧名山石室之中一年,乃可得与鬼神相见,不死而已,亦不能使兆飞行,轻举乘云也。兆闻仙人服芝英不耶?此岂空言也。夫名山之阴阳,精泉水之上,古木之下,亦生芝,而其所禀,皆山水土木之精,不能立使人仙也,踰於凡草耳。其积丹砂之上,积黄金之上,积曾青之上,积雄黄之上,皆生芝。此芝非至德感神者,逢而不见,而不得食也。此芝所以能使人立仙者,受此四物之至精,含天地阴阳之和气,蒸熏之津液,以得生成,其味乃神於此四物之本体也。今但取此四物,捣治服之为益,若加之以感应,会纳之於炉釜之中,其精上飞,扫而服之,则百倍於草药,不徒尔服之也。要得天地之淳气,下接引此四物之精液,而令其上更成生物,不亦当复百倍於其上着土釜者耶?余将去矣,顾念亿兆将成灰土,哀哉。今撰天文芝,其有骨命者,当得吾此文。其先人有罪,其身不得应长生,亦不得吾书。藏之名山石函九重之下,无妄传,慎之哉,慎之哉。 当以立春之日,掘家东寅地,宅内外无在也,要欲得善土非灰壤者。掘为坑,令深三尺,方三尺。以曾青一斤,治为屑,裹以羊附来,沃以青葙一升,复其土,筑其上。七日当有青云来覆其上,七十日生青气,连其上青云也。百日上生芝,其状如图。以寅卯之日,从日下以青缯三尺执骨刀,禹步而刺取之,慎无以顾也。归,阴乾百日,治为屑。服一刀圭,以井花水,日服三。芝尽,即能轻举,当有神来迎之,白日升天,与天地无穷矣。 当以立夏之日,於南山之阳掘地为坑,深八尺,方八尺。以丹砂二斤,治为屑,裹以雄黄赤色者,碎研去其夹石,以丹屑纳其中,沃以玄参二升,复上土,筑其上。八日当有赤云常覆之,八十日上生赤气如烟,与赤云连。百日上生赤芝,如图状。以巳午之日,从日下禹步,以绛组缇缯八尺,以木刀采之,再拜而去,勿复顾也。还阴乾百日,治服方寸匕,日一,皆以清旦日始出未一丈时,以井花水送之。尽则三尸九虫七疾、野犬肺瘕积聚百病,皆化为浊血,从鼻口中出,以井花水洗之,即能步行水上,焰火不灼,绝谷不食。去世者勿入房室,绝血食,即有龙车众仙来迎之。欲止民间,慎勿种此芝也。 当以立秋之日,於西山之阴掘地为坑,深六尺,方六尺。以黄金一斤,火洋之,投坑中,灌以灵山鹤膝草一升,清酒一斛,浮萍一斛,覆其上土,筑之。六日上有白云来覆之,六十日上生黄气如蒸,上连白云。百日上生黄芝,如图状。以申酉日、申酉时,从日下以白素六尺,禹步以金刀采之,再拜而去,无复顾。还阴乾百日,治服三指摄。芝尽,老者更少,少者华色生,头白皆黑,齿落更生。 当以立冬之日,於北山之阴掘地为坑,深入五尺,方五尺。埋雄黄三斤,治之,以熟铜器盛之,灌以麻油二升,覆以雄黄粉一斤,复土筑之。五日上有黑云来覆之,五十日上生紫气,与黑云连。百日上生紫芝,如图状,其夜则光照一里之内,天阴见毫毛也。以壬癸日,从日下以角刀禹步,以黑缯五尺采之,再拜去,勿后顾也。阴乾百日,以子亥日治末,服五分匕,日一,以夜半时北向服之也。芝尽,则老化为童子。女人亦可服此芝者,司命太一遣仙官下迎之,寿与天同,斫刺不入,火烧不燥,溺水不湿,五毒远之,邪鬼避之,不知饥渴。 服此四芝,皆长生无死期,所在致天官行厨,亦可不食,行辄所在山泽供给龙虎之乘,鬼神朝拜受使。秘之。 论者曰:以此言之,天地阴阳之数,能变生万物,不可云无。譬如阳燧之取火,阴燧之取水,而截竹生火,何谓之不感乎。其有丹砂之釜,变成水银,感动太阳之精,何物之不可化,化何物而不成?假托物类,变化而生,藏之金匮,慎勿漏泄。道有骨命之者,乃逢汝形,勤加修善,司命除其死籍,天地俱并,游於九天之上,展转六合之中,神通洞达,永享无穷。青青图青青,则如翠羽,百日不改色也。 上清明鉴要经竟 #1『日』字原本误作『臣』。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10:02
25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