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明鉴真经
经名:太上明鉴真经。撰人不详,避渊字讳,当出於唐代。言明镜诀及服药思神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太上明鉴真经 老子曰:金水内景,以阴发阳,能为此道,分身散形,以一为万,立成六军,千亿里外,呼吸往还,乘云履水,出入无间,天神地祇,邪鬼老魅,隐蔽之类,皆可见也。审其精思,逆见方来,子能守之,为仙王也。 老子曰:欲行明镜,勿入丧家、产乳之中,精衣香熏,沐浴五香,并饮兰桂之液,无食熏辛之物,绝弃腥躁,无近妇人,於密靖之地,幽室之中,不闻车马之声、金鼓之音、鸟兽喧噪,乃可为之。此道之忌,莫甚於惊,一往不复反,一败不复成也。当其时,心不欲复有所存,耳不复欲有所听,注心正目,彷佛想念,至精不怠,乃复可成。 老子曰:当得明镜九寸,无令面有偏缺毁损疵瑕,务欲清明周正,不失人容色者善。昔我先师,以尺二寸镜,前后左右〔各〕#1一焉,名曰四规。行此道者,甚难速成易得,若惊则有大殃,少能者也。文子豪成,皆以一尺镜一枚,正置其前,亦以见神,而不能长生也。 老子曰:以九寸镜各一枚,侠其左右,名曰日月,亦以延年矣。若欲分身散形,坐在立亡,上升黄庭,长生不死,役使百灵,入水入火,入金入石,入木入土,飞行在意者,当用吾四规之道。若但欲逆知吉凶,日月足矣。 老子曰:立规之法,皆去己一尺五寸,令与眉齐,各垂紫青线,下有华水,务令平也。昼夜不闭目,以得为效。不可闭目者,恐当闭目之时,神明忽见而不即见之,或失神以去,或卒开目见之,而渐致惊惧而败也。 老子曰:四规之道,必见尊神,非上士至真,勿以此示之。吾道至密,世无其人,宁见道门。欲行四规者,皆令去己一尺五寸,高三尺。东规当见仙人二人,冠丹纚之冠,面貌狭小,耳高其头,身皆生黑毛,见之勿惊。西规当见西王母,玉女侍之。南规当见中和无极元君,一身十一头,冠自然之冠,衣色赤。北规当见天皇君十三头,衣冠之色如其时也。 陵阳子明得此法曰:或见二人,衣黄衣,冠黄冠,白须者即延寿君也,少者受命君也。或见二人,赤衣赤帻,年少者禀命君也,老者司命君也。或见二人,衣羽衣,黄色玄冠者,察行君也。或见三人,衣羽衣,赤色青冠者,听响君也。或见一人,大冠朱衣,执笔把札者,司过君也。或见一人,黄衣冠,掩面者,增年君也。或见二人,赤裳者,视形君也。或见玉女青衣者,名曰惠精玉女。或见玉女黑衣,名曰太玄玉女。或见玉女赤衣者,名曰赤圭玉女。或见玉女黄衣者,名曰常阳玉女。或见童子三人,青衣紫下俱来者,一名常在,一名绝洞,一名五德。或见九玉女,衣服五彩俱来者,一名上,一名虎,一名扶,一名灵阙,一名孔林,一名冯,一名住,一名多,一名□#2。或见一人,目下径三寸,黄衣青下者,同目君。或见婴儿长二三尺,向人笑者,是九都童子。或见童子长五六尺,立而笑,其上有自然盖者,日中童子也,上无自然盖者,月中童子也。或见人头鸟身,五色玄黄者,上上太一君道父也。或见九人,皆衣青衣而白首者,无极大元君也。或见一人,长六尺五寸,冠角,白衣赤领,或虎文凤章者,姓李名耳,字伯阳,见之常以平旦。或见一人,长六尺七寸,冠重华,白衣青彩,名李舕,字伯阳,见之常以日出。或见一人,长六尺九寸,冠重华,五色衣,名李□#3,字伯光,见之常以食时。或见一人,长七尺二寸,冠辟邪,衣罗(),形像龙蛇,名李石,字孟公,见之常在禺中。或见一人,长七尺三寸,冠飞龙,衣朱衣,名李重泉,字子文,见之常以日中。或见一人,长七尺五寸,三杰冠,朱玉衣,名李定,字无阳,见之常以日昳。或见一人,长八尺,冠皮毛,衣黑衣,名李元,字伯始,见之常以日晡。或见一人,长八尺五寸,冠自然,衣龙蛇,名李愿,字元生,见之常以日入。或见一人,长九尺五寸,冠自然,衣青紫,名李愿,字伯文,见之常以黄昏。 老子曰:上士为之七日,中士一旬,下士一月成也。 老子曰:紫青为里,合之九寸,规者尺二寸。 老子曰:上士为之,先见己形,次见宅中鬼神,次见天神。鬼神或有一身不皆见之,多不过六神、七神来也。但熟视规中,勿熟所见神也。亦勿语,亦勿拜,急自定,无惊恐。 老子曰:为此道者,春无伐木,夏无水灌灭火,四季之月无掘土,秋无铄金,冬无遏水杼井。 老子曰:为此道者,春无食肝,夏无食心,四季之月无食脾,秋无食肺,冬无食肾。五脏神怒,则令人不明不寿。 老子曰:为此道者,长不怠七日,得者七十日一施之,必如初日,此道可以还年却老也。陵阳子明曰:坦然已平。 老子曰:见神之后更施之,可问以长生之要,则具以告之。 老子曰:为此四规之道既成,可以握一规之道施之,不复用四。幽阙二重斋,着绿帻,上入北极,下入玄踪,以镜其事。为此道,常当上朱鸟高三尺,下玄武高五尺,左青龙高九尺,右白虎高七尺,又当履日月。 老子曰:不唯己也,又当令朱乌衔九寸镜,玄武背负尺二镜,青龙衔日,白虎衔月,己形象龙蛇。须能分形,坐见四海之外乃止。止者真物来,夜则以灯烛、麻油为火,大善。欲治病人,及入大山恐山神及百鬼试人者,以一规着户上,一器华水着下,拔刀剑横水上,以刃外向,百鬼不前,有老魅至入户者,亦不得过水即死,血在水中。秘之,勿示俗人。 老子曰:欲辟五兵百邪者,以三寸规一枚,铸圆天符,着其怀,阴日右,阳日左,入大众所为胜,人人皆畏之。吾道秘矣。 某年某月某日,某州某郡某县某乡里,道士某以老子四规明镜要诀,授学者某州某郡某县某乡某里某,以白绢四十尺、米一斗、薪一束、盐五升为盟,丙不得不告要言,某不奉身入黄泉,一同先师,玄君张白羽偶成,金师某丙,共画一为信,三年有效乃得传,不得传非其人,身谢天地水三官,得仙不得背本之言。 老子曰:回天符,一名圆天符,一名盖天符,左元放所秘之。朱书。 (原缺符) 老子曰:圆天符,辟灾殃,可得长生久视,与天相保。虎狼摧牙折齿,百兵不敢向,见之则伏不敢起。某甲服此符,谁能知者,左社右稷,当得天福,千秋万岁,长生无极。急急如律令。 昔黄庭真人道士,稽首敢问:天地五行之气,人为贵,或寿不寿,何乃故? 老子曰:人受天地之气,皆寿百二十岁,但喜怒贪色嗜美,甘肥快口,不能止谷,空处不乐,日居俗间,不能思道,皆邪鬼伴,故令不寿。 道士曰:若设能止谷,不乐甘肥快口好色,可以自度不老? 老子曰:子能好道,善慎身心,奉守一身,可得不老。人头圆法天,足方法地,五藏法五行,四肢法四时,九宫法九州,目法日月,发象星辰,子应天基,故万物之中人最为贵。 天有神药,名曰就衡,布列天下,乃生湿濡之地。其叶光泽如长雄,生道壮盛。秋八月,雄雌俱合根结,枝叶交错,龙蛇得之,衔用藏匿。阳春三月,雷鸣便出,人得食之,藏之石室为宝也#4。尧遭洪水,民饥渴,令民采之,皆用告活。审而服之,可得神仙,圣人服之,闭口不言。今以告子,可得度身。候以雾采之,以盛秋雌雄合会,甚为良也。悬之舍北,阴乾,捣千杵,盛以大盘,蜜和丸如梧子,日服三丸。日数有三七二十一日,其道毕矣。服之一日,上游泥丸,下还昆仑。服之二日,游止玉堂。服之三日,历玉户。服之四日,排华盖,止绛宫。服之五日,缘华山,大佳,诸神相将登玉天,上玉堂。服之满二十一日,男女中壮小各得其所。可不勉哉。传之与贤。 衔草图曰:二月生於道傍,其色青,可九节,下第三节有十二叶,第四节有十二叶,第六节复有十二叶,凡三十六叶。下根如坐人,长三寸许,中正白,皮黄。其味甘辛。 七十六神丹经合药符,四方各别作四符,合药有神。 北方天合同符西方大将军符南方赤句王女符东方青牙童符 以黑书之置北方 收日作 以白书之置西方 建日作 以朱书之置南方 满日作 以青书之置东方 成日作 黄童玉女主药精,可以合药日造符四方,不畏诸耗。 老子曰:下形中尸若虫,道士服之,即虫下时气,须臾目明。下此煞尸,但视有明破日,荡除形身,即饮洁清。诸不留满七破,伏尸虫下不过七破,七破老人更少,当静退也。又二符者,同出老子三十九真符第八符,本受书二卷,符出不同,故重书。破伏尸亦两符。凡下尸,不得预语人,克日三尸虽无耳目,预知人但密知耳。合药须静处,入山所宜时节:正月一日、二月二十五日、三月二十四日、四月十六日、五月十一日、六月六日、七月二日、八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六日。此是天仓开日,可以名山行来吉利。正月子、二月丑、三月寅、四月卯、五月辰、六月巳、七月午、八月未、九月申、十月酉、十一月戌、十二月亥,此日是天地开日,入山最吉,可久居,令人安稳无患。 老子曰:入山符,丹书白素带之,横行天下。 老子曰:无名之名,盖我之宅,有名之名,丧我之橐。无货之货,全我之德,有货之货,丧我之贼。罪莫大於淫,祸莫大於贪,咎莫大於欲,有此三祸,名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残家。虽然斋心,念三神焉:一名灵朱君,二名灵明君,三名灵黄君。常思念之,行住坐卧日三称其名,可度厄年也。秘之莫传。 右第一神衣绛服黄裙,第二神衣黄服黄裙,第三神衣绛服黄裙。 太上明鉴真经竟 #1『各』字据上下文补。 #2#3原本此处缺文。 #4『藏之石室为实也』,此句原本错插入『人头圆法天』句前。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10:03
35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