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经名: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言落三尸解五苦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一名解形遁变流景玉光 三恶门 第一门名色欲门,一名上尸道一名天徒界。 第二门名爱欲门,一名中尸道一名人徒界。 第三门名食欲门,一名下尸道一名地徒界。 此三恶之门,一名三尸之道,一名三徒之界,常居人身中,塞人三关之口,断人三命之根,遏人学仙之路,抑人飞腾之魂。为学之本,而不落尸於三道之上,去欲於三界之门,真何由降,道何由成?夫学上法,宜遣诸欲,灭落尸根,道自然降,仙自然成,克得飞腾,上升三清。 五道门 第一门名色累苦心门,一名太山地狱苦道。 第二门名爱累苦神门,一名风刀苦道。 第三门名贪累苦形门,一名担山负石苦道。 第四门名华竞苦精门,一名作江河苦道。 第五门名身累众苦门,一名吞火食炭镬汤苦道。 此五苦五道之门,常居於人身,系人命根,遏人招真之路,断人修仙之门。为学之本,而不解形於五道之上,灭迹於五苦之下,众累不断,沉沦罪门,何由得脱,腾身遁变,流景玉光也?夫欲上学,当先断诸累,绝灭苦道,真自然降,神仙自成,克得变形,游宴诸天。 落上尸之道,当青书上元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着头上。当於色欲之门,北向衔刀,请一杯清水,面临水上,师於弟子后,叩齿九通,咒曰: 上尸青欲,自号彭琚,变化九种,鸟头蛇躯,混沌无心,或沉或浮,贪欲滋美,华色自居,走作人魂魄,潜司过咎,断人命根,炁散神游,放浪三宫,小虫无劬。真人甲乙,佩箓带符,色欲已断,死路已除,元始有命,请斩尸头,三台监形,速出无留,灭根绝种,勿使遗余。甲乙练真,三宫清虚,五帝临映,太一定书,北元沐浴,冠带行畴,飞度无界,流景玉舆,遁变上清,乘空遨游。 毕,取所衔刀,师以绕弟子头结九过,下所卷玉符,埋於色欲门下,以杯水灌上。行此之道,上尸即灭,色欲自除,身过天徒之界,形魂无复苦恼之患。太真上道,慎勿轻传。 以次进中门,而落中尸。落中尸,当黄书中元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着心前,於爱欲中门,向王捉刀向腹,请一杯清水着前,师於后,叩齿十二通,咒曰: 中尸彭质,号曰中黄,爱欲自居,依腹逃藏,沉浮变化,形无常方,执人魂魄,走作三宫,赤子驰竞,使人发狂,欲性丧神,罪由小虫。真人甲乙,上帝已征,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图,三欲已亡,元始符命,斩灭尸形,断根绝种,勿得飞扬。甲乙受练,五符休粮,真仙安镇,藏内生光,五帝监映,太一列行,中元沐浴,冠带衣裳,解形遁变,流景玉光,飞升上清,食息太空,长保自然,天地无穷。 毕,以次进下门而落下尸。落下尸,当白书下元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着两脚上於下爱欲门,向南横刀於两足上,一杯清水着足下,师於后,叩齿三通,而咒曰: 下尸彭矫,贪欲自荣,白色混沌,体无常形,依人两足,讯动人情,言白得失,走作魂灵,三宫扰乱,赤子不宁,贪欲小虫,贾备幽冥。真人甲乙,三练已清,欲门断塞,不受邪精,元始急令,三台临庭,速出无隐,及汝弟兄,九种子孙,一时斩形,五帝度真,太一记名,下元沐浴,冠带羽青,玄度三界,上饮元精,解形遁变,流景上清,飞玄步虚,三景齐明。毕,三界既度,便度五苦之道。 解形遁变飞度五道之法,当作新衣一通,巾履并新,於第一色累苦心门上,黑书解形遁变灭度地狱流景玉符,置两足下,北向平立,师叩齿五通,咒曰: 解形遁变,落尸五难,三欲已清,神津内灌,脱故练新,体香气兰,玉符灭迹,地无拘挛,身度天界,超凌云端,魔王保真,炁合自然,七祖同升,飞步天门,五帝监映,万神咸闻。毕,脱巾解结,埋符於两足下,脱履而去。 次进爱欲苦神门。於爱欲苦神门上,白书解形遁变灭度风刀流景玉符,置两足下,西向平立,师叩齿七通,咒曰: 云行飞步,遁变玉光,解形脱迹,散发遨翔,人界无拘,乘虚空行,天魔已保,五道开通,越度风刀,形升上宫。毕,埋符两足之下,以次进贪欲苦形门。(已下原阙文) 出九天门谒刺法 用银木,长一尺二寸,广二寸四分,读刺毕,埋所属门下。 郁单无量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禅善无量寿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梵监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兜术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不骄乐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化应声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梵宝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波梨答和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梵摩迦夷天玉郎门下,某帝先生王甲再拜谒。 右九刺,以次安之。 第一清微皇曾天帝位,元阳之炁。 第二禹余泰明玉完天帝位,上阳之炁。 第三太赤清明何童天帝位,太阳之炁。 第四无量玄胎平育天帝位,清阳之炁。 第五无量寿元明文举天帝位,通阳之炁。 第六梵监上明七曜天帝位,通阳之炁。 第七兜术虚无越衡天帝位,建阳之炁。 第八不骄乐太极蒙翳天帝位,极阳之炁。 右八天东方元阳之榜,以次左行,榜下安一灯火,合八灯。 第一化应声赤明和阳天帝位,阳始之炁。 第二梵宝玄明恭华天帝位,阳晖之炁。 第三魔迦夷耀明宗飘天帝位,阳洞之炁。 第四答和竺落皇笳天帝位,阳明之炁。 第五褥明虚明堂曜天帝位,阳演之炁。 第六摩褥和观明端静天帝位,阳明之炁。 第七忆罗玄明恭庆天帝位,阳浩之炁。 第八那首太焕极瑶天帝位,阳极之炁。 右八天南方阳始之榜,次左行,榜下安一灯火,合八灯。 第一波梨荼首元载孔升天帝位,少阴之炁。 第二首来太安皇崖天帝位,太阴之炁。 第三首稽那显定极风天帝位,浩阴之炁。 第四阿那波罗迦始皇孝芒天帝位,洞阴之炁。 第五波罗离和太黄翁重天帝位,玄阴之炁。 第六梵明无思江由天帝位,玄阴之炁。 第七奈泞元上揲阮乐天帝位,旻阴之炁。 第八阿梨和元极昙誓天帝位,极阴之炁。 右八天西方少阴之膀,以次左行,膀下安一灯火,合八灯。 第一阿奈@皓庭霄度天帝位,阴生之炁。 第二扇明民渊通元洞天帝位,化阴之炁。 第三梨那太文翰宠天帝位,阴明之炁。 第四明梵耐太素禁上天帝位,洞阴之炁。 第五阿尼姤太虚常融天帝位,阴灵之炁。 第六项达泰释腾胜天帝位,阴灵之炁。 第七大梵项带大昏龙变天帝位,阴浩之炁。 第八禅蝉自然太极贾奕天帝位,阴极之炁。 右八天北方阴生之榜,以次左行,榜下安一灯火,合八灯。四方三十二天榜,榜下一灯火,以照三十二天。受事毕,便从东面起一榜,便再拜,称名王甲,今以生口代形易名,过度三恶五道之门,不胜形魂,受天恩毕,以次南三十二榜,而受之。 落上尸之道,青书白素,着头上,上元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 落中尸道,黄书白素,着心前,中元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 落下尸道,白书白素,着两足上下元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 右三符,书安如法。毕,埋着三恶之门,水灌上而去。 解形遁变灭度地狱流景玉符,黑书白素,置两足下,以断色累苦心根。毕,埋门下以解形。 解形遁变灭度风刀流景玉符,白书素上,置两足下,以断爱欲苦神根。毕,埋门下以解形。 解形遁变灭度摙石流景玉符,赤书白素,置两足下,以断贪欲苦形根。毕,埋门下以解形。 解形遁变灭度作江河流景玉符,青书素上,置两足下,以断诤竞苦精根。毕,埋门下以解形。 解形遁变灭度吞火食炭流景玉符,黄书素上,置两足下,以断身累众苦根。毕,埋门下以解形。 右五符,书如法,毕,埋五苦道之门。 受大法解形落尸流景玉光,过度三恶五道之中,无人代形,则三官九府皆不听人度三界,故以人自代,开明上天三官讫,受五帝领名,身即得离三恶之门,五苦之中,地司不拘,形魂升仙。代形之人,后亦得补三官都书史主者之任,依格二百四十年一转有功,亦得上真之任。所以代形,不得辄以凡丑恶之人,贵以应用而已,皆须细骨美色,柔和小心之人,则彼此合法,克得成仙。 右石镜水母玉精符,黄书员青缯之上,置於水中。受法者以水自洗濯,沐浴玉池,身体生光,内外受真。常能书以浣洗,则神明洞达,九年自仙也。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10:10
251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