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道迹灵仙记
经名:道迹灵仙记。原不题撰人,疑系南朝顾欢《道迹经》残卷。书中所载鬼神名录多见於陶弘景《真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道迹灵仙记 六宫名第一 罗酆山在北方之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复有六宫,一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山上为外宫,洞中为内宫,制度等耳。 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第二宫名为太杀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照罪气天宫,第五官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洞中六天宫,亦同名相像如一,号六天内外宫殿者也。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害。欲卧时先向北咒之三过,微其音也,神咒曰: 吾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所部,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门名,是故长生,敢有犯者,太上斩汝。第一宫名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从此以次讫六宫止。乃啄齿六下乃卧,辟诸鬼魔之炁。人初死皆先诣纣绝阴天宫中受事,或有先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不必便径先诣第一天也。要受事之日,罪考吉凶之目,当来诣此第一天宫耳。太杀天宫主杀鬼,是第二天也,卒死暴亡又经於此也。贤人圣人去世,先经明晨第三天宫受事,祸福吉凶宿命罪害由恬照第四天宫,鬼官北斗君治此中。鬼官之北斗,非天上之北斗也,鬼官别有北斗君以司生杀耳。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余四天宫,其四明公各在其中。治二天宫辄立一官,六天凡立为三官,三官如今之刑名之职,主诸考谪,常以上属真仙司命兼以总御之也,并统仙府,共司死生之任,大断制皆由仙官。 鬼官北斗君乃是道家七辰北斗之考官耳,此鬼一官又隶九星之精,上属北辰玉君。项梁成作《酆都颂》曰: 纣绝标帝晨,谅事遘重阿。炎如霄中烟,勃若景耀华。武城带神峰,恬照吞青河。阊阖临丹井,云门郁嵯峨。七非通奇盖,连宛亦敷魔。六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 颂有二万言,今略道六天之宫铭钞出之耳。夜中亦可微读,亦云辟鬼邪。 酆都山上树木水泽俱如人间,但稻粒如石榴子大,味如菱,其余四谷故尔,但名稻名重思耳。杜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茂,翠矣重思。灵气交被,嘉谷应时。四节既享,祝人以祠。神禾郁于浩京,巨穗横我玄台,爰有明祥,帝者以熙。此之谓矣。 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异大,色味如菱,亦以上献仙官。 鬼神主第二 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 武王发今为鬼官北斗君。夏启为东明公,领斗君师。文王为西明公,领北帝师。召公奭为南明公。吴季札为北明公。四明公复有宾友四人。然此四公后并当受化形之道,升仙阶之下也。四明主领四方鬼,四明郎十六人,主天下房庙鬼之血食。 周颛为鬼官司命帅,今邓岳、程遐二人代,以其多事故也。 西明都禁郎贾谊,昔为治马融事不当,黜守泰山,泰山君近请为司马。 南门亭长今用周抚代郄鉴。一天门有二亭长,一亭长辄有四修门郎,一天门凡八修门郎也。门郎为天门亭长下官,此是北帝门也。北斗君天门亭长今是臧洪,臧洪代隗嚣,又一人是王波新补。 纪瞻本为抚河将军司马,今为北天修门郎,代田银瞻与虞谭,更直一日守天门。 魏钊领庐山侯。 顾和从辽东戍还,有事已散,北帝君当用为执盖郎,执盖郎范明迁补典柄侯。 殷浩侍帝晨,与何晏对。 温太真为监海开国伯,治东海,近取杜预为长史,位比大将军长史。 何次道始从北帝内禁御史,得还朱火宫受化,以其先多施惠之功故也。 魏武帝为北若太傅。其余多不能复一二。此盖鬼神之事,不足示於世也,荀公言也。 人卧法第三 人卧床当令高,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鬼气之侵人,常依地而逆上耳。 人卧室宇当令洁净,洁争则受灵气,不净则受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作不立。一身亦尔,当数洗沐澡洁,不尔无冀。 勿道学道,道学道,鬼犯人,事不立,使人病,是体未真故也。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经》一过,乃眠,使人魂魄自练制,但行此二十一年亦仙,是为合万过也。夕得三四过乃佳,北岳蒋夫人云:读此亦使人无病,是不死之道也。 夜行啄齿第四 夜行常啄齿,啄齿亦无限数也。杀鬼邪鬼常畏啄齿声,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之以漱液咒说益善。 昔鲍助者,济北人,都不学道,亦不知法术。年四十余忽得面风,口目不正,风气入口而两齿上下常相切拍,甚有声响,如此昼夜不止,得寿年百二十七岁。后乃遇寒过大水,堕长寿河中死耳。北帝中间亦比遣杀鬼及日游地殃使取之,而此数杀鬼终不敢近助,鬼官问其故,天杀答云:此人乃多方术以制於我,常行叩齿呜打天鼓以警身中神,神不得散,鬼炁不得入,是以无有缘起趣得杀之耳。以此论之,若助不行水渡河,亦或可出千岁寿不訾也。当是遇大寒冻,步行水上,口禁不能复叩齿,是故鬼因溺着河中耳。患风病而齿自叩动者,犹尚僻不死却杀鬼矣,何况道士真叩齿,呜天鼓具身神耶。仙方云:常吞液叩齿,使人反少。 太帝官隶第五 侍帝晨有八人,徐庶、庞得、爰榆、李广、王嘉、何晏、解结、殷浩等居之,并如世之侍中。 四明公及北斗君并有侍帝晨五人,其向者八人是北太帝官隶耳,其选用亦同。 又有中郎直事四人,如世之尚书也。戴渊、公孙度、刘封、郭嘉,此四人今见在职。封者,是玄德之养子,玄德今为北河侯,与韩遂对,统今属仙官。 又有大禁晨二人,如今尚书,今汉光武及孙文台二人居之。 又有中禁晨,如今之中书,令监有二人,颜怀、杨彪二人居之。怀字思季,彪字文先者也。 许长史父,今为南弹方侯,弹方侯有二人,各司南北。许长史父为南弹方侯,留赞为司马,鲍勋为北弹方侯,韦遵为司马,亦各主南北门钥。许领威南兵千人,鲍勋领威北兵千人,大都备门主收执而已,如今世上有羽林监。威南兵威北兵,如道家天丁力士甲卒之例也。 孙策为束明公宾友,汉高为南明公宾友,晋宣为西明公宾友,荀或为北明公宾友。其中宿运前生在世有阴德惠拯者,乃时有径补天官,或入南宫受化,不拘职位也。在世之罪福多少,乃为称量处分耳。大都行阴德多恤穷厄,例皆速入南宫,为仙化之道也。 庾元规为北太帝前中卫大将军,取郭长翔为长史,以华韶为司马,此所谓军公者也,领鬼兵数千人。 孔文举为后中卫大将军,以张绣为司马,唐固为长史。 陶侃为西河侯,亦领兵数千,近求滕含自代,犹未许侃,以徐宁为长史,坐收北阙叛将不擒免官,当以蔡谟代宁。 四镇皆领鬼兵万人,中官领兵不过数千。四镇有泰山君、卢龙公、东越大将军、南巴侯四官,各领一万人也。 何曾为南巴侯,曹仁为卢龙公,刘陶为东越大将军,荀类为泰山君。领兵一万镇处,亦有数百处也,领数千镇处,亦有数百处,更相统隶耳。皆有长史,司马颛取顾众为泰山将军,用曹洪为司马,桓范为长史。 王逸少有事击禁中已五年,云事已散。 蒋济为南山伯,领二千兵。 王庾为部鬼将军。此有职位者粗相识知姓字耳,其无位者不可一二尽知之也,如此散者无限数也。指记中国人,边方不可一二。 许肇今为东明公右帅晨,帅晨之任,如世间中书监。 邵奭为东明公,云行上补九宫右保公。 地下主者复有三等,鬼帅之号复有三等,并是世有功德积行所锺。或身求长生,涉道所及,或子弟善行,庸播祖弥,或讽明洞玄,化流昆祖。夫求之者非一,而获之者多途矣。要由世积阴行,然后阶此广生耳。鬼帅武解,主者文解,俱仙之始也,亦度名东华,简刊上帝,不隶酆官,不受制度三官之府矣。其一等地下主者散在外舍,闲停无业,不受九宫教制,不闻练化之业,虽俱在洞天,而是主者之下者也。比自按四明法,一百四十年依格得进耳,一进始得步仙阶,给仙人使令。其二等地下主者,便径得行仙阶,给仙人,四十年进补管禁位,管禁之位如世间散吏者也。此格即下主者之中条也,李东等今在一等中。其三等地下主者,即主者之高者也,便得出入仙人之堂寝,游行神州之乡,出馆易迁、童初二府,入宴东华上台,受学化形,擢景易气,十二年气摄神魂,十五年神来藏魄,三十年棺中骨还,附神神气,四十年平复更生,还游人间,五十年位补仙官,六十年得游广寒,百年得入昆瀛之宫,此即主者之上者,仙人之纵容矣。张姜子等先在第三等中,亦始得入易迁耳。鬼帅之位次亦如此矣。右七月二十四日夜保命君告。 灵人辛玄子自序拜诗第六 辛玄子字延期,陇西定谷人也。汉明帝时谏议大夫,上洛、云中、赵国三郡太守辛隐之子也。玄子少好学有道,尊奉法戒,至心苦行,日中菜食,炼形守精,不遘外物,州府辟聘一无降就,或游山林,弃世风尘,志愿逢子晋於维岑,旅浚阳以步玄,故改名为玄子,而自字为延期矣。不图先世多愆,殃流子孙,结青刊於帝简,运况逮於后昆,享年不永,遂没命於长梁之津。西王母见我苦行,酆都上帝愍我道心,告动司命,传檄三官,摄取形骸,还魂复真,使颐胎位为灵神,於今二百余年矣。近得度名南宫,定策朱陵,藏精待时,方列为仙。而太帝今且见差领东海侯,代庾生,又见选补禁中郎将,为吴越鬼神之司,主事靡滥,斯亦劳矣。若夫冠晨佩青,萧条羽袂,呜铃仙阶,转軿琼室者,虽实素心,而卒未有日也。恨未便得与玄真并罗,同宴昆阆之墉,察钧韶之遗音,攘琼芝乎幽峰,振翠衣於九霄,舞云翮於十方耳。方当摄御群鬼,领理是非,处众秽之中,闻声交於邪魔之纷纭,事与道德为阔,眼再盻真为疏,熟比熙寂於玄境,逍遥於太初哉。夫同声偕合,物亦类分,相闻邈矣,系景委积,是以名书上清,丹箓玄阶,有道之气,与灵合德,托体高晖,故来相从。今赠诗三篇,以叙推情之至也。其词曰: 畴昔入冥乡,顺驾应灵招。神随室无散,炁与庆云消。形非明玉质,玄匠安能雕。蹑足昤幽唱,仰手玩呜条。林室有逸欢,绝此轩外交。遗景附圆曜,嘉音何寥寥。 寂通寄兴感,玄炁摄动音。高轮虽参差,万仞故来寻。萧萧研道子,合神契灵衿。委顺浪世化,心标窈窕林。同期理外游,相与静东岑。 命驾广酆阿,逸边超冥乡。空中自有物,有中亦无常。悟言有无际,相与会濠梁。目击玄解子,鬼神理自忘。 玄子云:魏时辛毗字佐治,是其七世之孙也,汉建武二年从陇西徙居颖川阳翟县。毗仕魏世使持节大将军、司马宣王军帅卫尉侯。毗子名敞,为河内太守、太常卿。 玄子云:庾生者是晋庾太尉也,北帝往用为抚东将军,后又转为东海侯,今又用为酆台侍帝晨,如今世侍中。右禁监,如世右卫将军而甚重。左禁监是谢幼舆,以酆岳为司马。 郄南昌公,先为北帝南朱阳大门灵关侯,后又转为高明司直,昔坐与刘庆孙争免官,今始当复职也。高明司直,如世间尚书仆射。 何次道今在南宫承华台中,已得受书,行至南岳中。此人在世时施惠之功甚多,故早得反形也。 周伯仁近见用为西明公中都护,中都护如世太傅之官也,坐选邓攸不平,左降为中护,中护准少傅。右是辛玄子所言说,冥中事亦多矣,今粗书一隅耳,不复一二具记之也。 裴君说一年中得道人第七 霍山中有学道者邓伯元、王玄甫,受服青精石饭,吞日丹景之法,精思洞房以来积三十四年,乃内见五藏,冥中夜书,以今年五月五日太帝遣羽车见迎。伯元、玄甫以其日遂乘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北玄圃台,受书位为中真人。 华阳山中有学道者尹虔子、张石生、李方回,并晋武帝时人,受仙人管城子蒸丹饵木法,俱服得延年日健,中又受苏门周寿陵服丹霞之道,从来五十年精心内视,不复饮食,体骨轻便,色如童子,以今年二月十二日太一遣迎,以其日乘云升天,今在玄州受书为高仙人,石生为东源伯。 衡山有学道者张礼正、李明期二人,礼正以汉末在山中服黄精,颜色丁壮,常如年四十。明期以魏末入山,服泽泻梧实丸,乃共同止岩中,后俱受西城君虹景神丹方,从来服此丹已四十三年。中患丹沙之难,得俱出广州为游客,是滕含为刺史时也。遂内外洞彻,眼明身轻,一日行五百里,又兼守一,亦已三十年。以三月一日东华遣迎,以其日乘云升天,今在方诸飙室为上仙。 卢江潜山中有学道者郑景世、张重华,并以晋初受仙人孟德然口诀,以入山行守五藏含日法,兼服胡麻,又服玄丹,久久不复食饮,而身体轻强,反易故形,以今年四月十九日,北玄老太一迎以云軿,白日升天,今在玄州。 括苍山有学道者平仲节,河东人,以大胡乱中国时来渡江入括苍山,师宋君存心镜之道,具百神,行洞房事,如此积四十五年,中精思身形更少,体有真炁,今年五月一日中央黄老遣迎,即日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今在沧浪云台。 剡小白山中有学道者赵广信,阳城人,魏末渡江入此山,受李法成服炁法,又师左君守玄中之道,内见五藏彻视法,如此十八年,周旋郡国,或卖药出入,人莫知也,多来郡下市丹砂作九华丹,丹成一服。太一道君以今年六月十七日遣迎,停三日,与山中同志别去,遂乘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东华海中。 狼伍山中有学道者虞翁生,会稽人,昔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以吴时来隐此山,兼行云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形体更少如童子,今年七月二十三日,东华太帝遣迎,即日乘云升天,今在汤谷山中。 赤水山中有学道者朱孺子,吴末入此山,服菊华及木饵,后遇西归子,从乞度世,西归子授以要言,入室存泥丸法,三十年遂能致云雨於洞房中,今年八月五日西王母遣迎,即日乘五色云车登天,今在积石室。 名山五岳中学道者数百万人,今年有得道而升天者人名如别,年年月月皆有去者,如此不可悉纪,今为疏一年之得道人耳。有不乐上升而长在五岳名山者,亦不可胜数,或为仙官使封掌名山者,亦复有数千。右九月二十日夜清灵疏出。 东卿道季主等第八 司马季主后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宫中,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法於西灵子都。西灵子都者,太玄仙女也。其同时今在大有室中者,广育鲍叔阳、太原王养伯,颖川刘伟惠,代郡段季正,俱受师西灵子都之道也。季主临去之际,托形枕席为戊己之像。墓在蜀郡成都升盘山之南,诸葛武侯昔建碑铭季主墓前,碑赞曰: 玄漠大寂,混合阴阳。天地交浮,万品滋彰。先生理着,分别柔刚。鬼神以观,六度显明。 广育鲍叔阳者,汉高帝时赵王张耳、张敖之大夫也,少好养生服桂屑,而卒於语笑间,今墓在辽蓟城之北山。 太原王养伯者,汉高吕后摄政时中常侍,中郎王采者,少服泽泻,与留侯张良俱采药於终南山,而养伯不返,师事季主。 颖川刘伟惠,汉景帝时公车司马刘讽者也,后事季主,晚服日月气,为入室弟子,道成。晚归乡里,托形杖履,身死桑树之下,今墓在汝南安城县西山。 代郡段季正,本隐士者也,不见有所服御,晚乃从季主学道,行度秦川,俱得尸解,而遂葬於川边,今南郑秦川是也,此人亦季主入室弟子。 季主一男一女俱得道,男名法育,女名济华,今皆在委羽山中。济华今日正读《三十九章》,犹未过竟。 季主读玉经,服明丹之华,挹扶晨之晖,今颜色如二十女子,须长三尺,黑如墨也。昨日东卿君道,如此所疏,真奇事也,不知此云何耳。季主托形隐景,潜迹委羽,《紫阳传》具载其事。昨夜东卿至,聊试请问季主本末,东卿见答,今疏如别,为以上呈,愿不怪之,省讫付火。是后圣李君纪也,大都与前者略同,然东卿复兼有注解近万余言,大奇作也。昨来多论神化之事,聊及季主耳。去月又见授《神虎经解注》,非世所闻,亦自不赏其旨也,若更闻如季主之比者,自当密白。 道迹灵仙记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10:11
289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