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元始上真众仙记
经名:元始上真众仙记。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前半篇为葛洪《枕中书》,复半篇为《真记》,所载仙真名号多见矜陶弘景《真诰》及《真灵位业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 元始上真众仙记 葛洪枕中书 洪历观天地之宝藏,上圣之宫第,至上之尊神仙图记,犹未知极妙之根。以去月乙丑夜半,静斋於罗浮山,忽惊风骇起,香馥乱芳,龙呜虎啸,踯躅空中。有顷之间,紫云覆林,忽见一真人,眼瞳正方,项负圆光,天颜绝世,乘白麟之车,建九旄之节,腰带琼文凤绣之锦旌,头戴六通之冠,年可二十许,侍者执夜光之火,玉羽卫可有千人,自号玄都太真王,问曰:子是葛洪乎?何为而希长存?洪稽首披陈,长跪执礼。神告余曰:子是籍九天之嘉庆,乘运挺英,复千年之后,太清有仙伯之名。今当远变去世,卜宅西乡,相携於太华之上,丹宫之中,且还时朝,以龙渊代身,密乎寂往,莫识今真。子穷玩坟典,聪秀逸群,解滞悟惑,可谓妙才矣。但未知真仙之宫第,上圣之所由耳。吾今行矣,相告计共事,不复为久也。洪因伏叩头,於是真神即令侍者执笔擘纸,口授妙言。既毕,左手授与洪,云:吾往方丈简仙官,致复相过,子勖之焉,吾去矣。见驾乘冉冉而高,乃失所在也。 《真书》曰: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溟涬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根,天地之外,辽属无端,玄玄太空,无响无声,元气浩浩,如水之形,下无山岳,上无列星,积气坚刚,大柔服结,天地浮其中,展转无方,若无此气,天地不生,天者如龙,旋回云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当此之时,二气絪缊,覆载气息,阴阳调和,无热无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并不复呼吸,宣气合会,柑成自然饱满,大道之兴,莫过於此。结积坚固,是以不朽。金玉珠者,天地之精也,服之与天地相毕。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圣真出见,受道天文,无为建初,混成天任,於今所传三皇天文,是此所宣,故能召请天上大圣,及地下神灵,无所不制。故天真皇人、三天真王,驾九龙之舆是也。次得八帝,大庭氏、庖羲、神农、祝融、五龙氏等,是其苗胤也,今治五岳。是故道隆上代,弊极三王。三王,夏禹、殷汤、周武也。是以淳风既浇,易变而礼兴,礼为乱首也。周末阳弱而阴强,国多寡妇,西戎金兵起,而异法兴焉。既而九州湮没,帝业荒芜,此言验也。后来方有此事。道隆之代,其人混沌,异法之盛,人民猾伪也。 洪曰:此事玄远,非凡学所知,吾以庸才,幸遭上圣眄目,论天地之奥藏,畅至妙之源本,辄条所诲,铭之于素,以为绝思矣。夫无心分之人,慎勿以此元始告之也。故置遗迹,示乎世之贤耳。 《真记》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周回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台,有上中下三宫,如一宫城,一面二百四十门。四方生八行宝林,绿叶朱实,五色芝英,上有万二千种芝,沼中莲花径度十丈。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中宫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下宫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玉京有八十一万天路,通八十一万山岳洞室。夫以得道大圣众,并赐其宫第居宅,皆七宝宫阙,或在五岳,或在名山,山岳草真所居,都有八十一万处。古今有言,九九八十一,是终天路玉京山也。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上真人也虽有亿万里,往还如一步耳,世人安知此哉。众仙或有日三朝扶桑公,或三朝西王母。玉京金阙,是太上真人月三朝元始天王、太上真人。元始之弟子,皆如帝王有司徒、丞相也。金阙老子,太上弟子也。扶桑大帝,元始阳之气,治东方。故世间帝王之子,应东宫也。 西汉九光夫人,始阴之气,治西方。故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气炼精,生育万物,调和阴阳,光明日月,莫不由之。精神长存,命则无终,抱一不离,故能长久。天失阴阳,水旱不节,人失阴阳,神根命竭。世人不能保一守三,修生反死,固其宜矣,可后怨耶。吾复千年之间,当招子登太上金阙,朝宴玉京也。此电顷未足为久,今且可浮游五岳,采灵芝,寻隐仙之友,逍遥无为,吾言信可望哉。 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碧玉城万里,多生林木,叶似桑。又有椹树,长数千丈,二十围,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名为扶桑,宫第象玉京也。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去会稽岸六万里,太清仙伯太上丈人所治。蓬莱山对东大海之东北岸,山周回五千里,瞑海中涛浪冲天,九气丈人所治。 昆仑玄圃,金为塘城,四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琼华之屋,紫翠丹房,七宝金玉积之连天,巨兽万寻,灵香亿千,西王母九光所治,群仙无量也。 广成丈人,今为锺山真人,九天仙王。汉时四皓仙人、安期、彭祖,今并在此辅焉。 务成子、力墨子,为岷山真人。今玄子、玉子,为岷山侯。 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 右五氏为五帝。 尧治熊耳山,舜治积石山,禹治盖竹山,汤治玄极山,青乌治长山,及冯修山长。 右五人为五帝佐相,领五帝事,五帝一劫迁佐者代焉。 许由、巢父,今为九天侍中,箕山公。夏启、周发,受书为四极明公。.或住罗酆,或在洞天。三周大者为绛陵真人,二人并在金华山。汉高祖、光武,并为四明宾友。周灵王今为太虚侍郎,治波龙山。乐子长阖家得仙,未升天任,并住方丈之室,神洲受太玄生箓,五芝为粮也。郭景纯为都录司命,治虚台也。左元放今为天柱真人,监仙侯。葛玄受金阙君命,为太极左仙公,治盖竹山,又在女几山,常驾乘虎骑也。许映始为霍林仙人。许穆在华阳洞天立宅,为真人。许玉斧在童初之北,位为真人,未有掌领。鲍靓为地下主者,带潜山真人,复五百年,当为昆兵侍郎。郑思远住南霍,常乘虎豹、白鹿,未有职事。蔡郁垒为东方鬼帝,治桃丘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杜子仁为南方鬼帝,治罗浮山,领羌蛮鬼。周乞、嵇康为中央鬼帝,治抱犊山。赵文和、王真人为西方鬼帝,治嶓冢山。 夫地仙游五岳,朝朝西王母,夕憩锺山岳,虽未升天,此欢乐亦难言也。及童初之府,易迁之宫,唯有此乐也。名山之中,年年有仙去者,世人不见,不信神仙,可哀叹也。夫学不顾躯命,心志清白者,吾未见虚往也。或修之不勤,勤而不除贪欲之乐,三业十恶未改,犹抱石而赴长津矣。 吴越及梁益,风气清贞,故多仙人。是以成都之境,丹阳之域,会稽之东南,天路所冲,善宜修尚也。凡此众仙,及命过受书者巨众,不可具记,在小岳之中者,亦略举之也。 鬼谷先生为太玄师,治青城山。王子乔为金阙侍中,治桐□山。赤松为昆林仙伯,治南岳山。王子登为小有天王,治王屋山。孤竹、伯夷、叔齐等,并为九天仆射,治天台山。孔丘为大极上真公,治九疑山。颜回受书,初为明泉侍郎,后为三天司真。七十二人,受名玄洲,门徒三千,不经北酆之门。项仪山为蓬莱司马。周公旦为北帝师,治劲革山。庄周为太玄博士,治在荆山。孙权受任,治亦在荆山。张道陵为三天法师,统御六虚,数侍金阙,太上之股肱,治在庐山,三师同宅。王方平今为上相,治月支国人乌山。墨翟为太极仙卿,治马迹山。徐来勒为太极真人,治括苍山,小宫在天台山。陈安世治小台山。严君平今治在峨媚山。屈原为海伯,统领八海。王弼为北海监。郭声子为阆风真人。魏夫人治南岳山。裴清灵治四明山。马明生今在锺山。阴长生为地肺真人。 孙登为闻丘真人。九华真妃治夏盖山,或在龙山。王长、赵升二人,受书为庐山中正一三天都护。韩众今为霍林真人。琅琊于吉,为太虚左掾侍史。 三茅为保命定录司非监,在华阳洞府治北居,栖憩包山有数千,小山亦不减百,皆是神山。今略证仙人之数,足以令子心坚仰慕矣,秘之勿宣。若高贤心驰岭外,子去世之际,可缄以示之。苟行业不建,德务不仁者,终天无令见也。凡青嶂之裹,千岭之际,仙人无量,与世人比肩而不知。凡人有因缘者,或在探山迷误,入仙家使,为仙洞玉女所留,请先功厚也。初学道不必入山,闭门勤修,不杂人物,长斋执志,或清香洒扫,亦能降真矣。魏夫人、许氏之徒,皆其流也。要当裙拾方术真书良久,传影响粗应,便当绝迹耳。若出入人间,暂舍山谷,事缘衣服饮食,不须与世交,当有异矣。外和光同尘,内守其真一,斯言之妙也。 元始上真众仙记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10:12
34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