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十二种》
《百字碑注》
《百字碑注》
《参同直指》
张紫阳真人读参同契文
参同契直指序
《参同契》经文直指(上篇叙以御政)
《参同契》经文直指(中篇引内养性)
《参同契》经文直指(下篇配以伏食)
《参同契笺注》
《参同契笺注》上篇
《参同契笺注》中篇
《参同契笺注》下篇
《参同契直指三相类》
《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上篇
《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下篇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卷上
象言說
順逆說
药物说
火候说
象言破疑卷下
破疑诗 七言绝句五十首
元牝真窍说
修真要诀
《悟真直指》
悟真篇原序
悟真篇后序
《悟真》直指卷一
《悟真》直指卷二
《悟真》直指卷三
《悟真》性宗直指卷四
《通关文》
色欲关
恩爱关
荣贵关
财利关
穷困关
色身关
傲气关
嫉妒关
暴燥关
口舌关
嗔恨关
人我关
冷热关
懒惰关
才智关
任性关
患难关
诡诈关
猜议关
悬虚关
妄想关
生死关
自满关
畏难关
轻慢关
懦弱关
不久关
暴弃关
累债关
高大关
妆饰关
假知关
阴恶关
贪酒关
怕苦关
不信关
无主关
速效关
粗心关
虚度关
退志关
夸扬关
幻景关
耻辱关
因果关
书魔关
着空关
执相关
闺丹关
炉火关
绝言歌
-
+
首页
暴燥关
《易》曰:君子以惩忿窒欲。《阴符经》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曾子曰:心有所愤嚏,则不得其正。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了道歌》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此皆言其暴气燥性,有害于道,必须用心除去也。夫真正学道之士,行动如处子,养气若婴儿。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以饶人让人为要着。昔释迦牟尼五百劫为忍辱仙人,终得成佛。太上老君,呼我以牛,应之以牛;呼我以马,应之以马,终为道祖。长春真君曾尝人之粪,故能大成。三丰真人受尽傍人骂,故了大事。特以心慕于道,性命事大,而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而无识无知也。世间胡涂学人,自不思出家为何事,道巾道衣是甚人,昏昏迷迷,胡涂过日。喜人奉承,好人抬奖。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水火刀兵而不顾,坑井崖河而不怕,甚至以力争胜,彼此两伤,入于死地,自丧性命者有之。不仅此也,暴气燥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于人,已伤其己,暴燥之为害岂小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暴燥关口打通。作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如愚如讷,如聋如哑。人骂也如此,人打也如此,人憎嫌也如此,人毁谤也如此。心似冷灰,性如冻冰。无一些热气藏内,方是跳出暴燥关口。倘有些儿热气在内,虽外不现其形,而内实栽其根。如遇不顺之境,不平之事,未有不大发者。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盖以能下于人者,方能上于人;能弱于人者,方能强于人。否则,暴燥不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知用强,不知用弱。任性而行,随心而作。妄想明道,难矣。
管理员
2023年5月16日 22:11
2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