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灵宝经目著录未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道言:太上灵宝,先天地而生,然后有天地。数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极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积阳气。道阴形列布崑崙,為地柱。气上通崑崙者,地之中地。崑崙直东一亿万六千五百里,崑崙直西一亿万六千五百里,崑崙直南一亿万六千五百里,崑崙直北一亿万六千七百五十里,地周游四匝,四亿二万六千二百五十里焉。 道言:夫日月径上千里,周三千里,运行八十一域,更迭朦朦瞑瞑。北斗九星,二星阴不见,相去九万里,以沈润八十一州、八百一十域。北斗当崑崙上,抱崑崙,气运注天下,春夏為零露,秋冬為霜雪。人与天地同也。天地八方之外,万物受性,皆怀忧苦,常伤人民,含血蠕动,不得自在,与天地争命,皆当归死。骸骨消入於地,精神飞翔,辗转五道。為善上天,為恶入渊。凡人生时所為善恶,精神魂魄随其罪福。唯学道求生,达运度极,致可以长存,复阳九之运。 道言:人生涉胞胎,当经十月日,死如大风,卒起无期,死至无时。当与心争,為善勿疑。故以经道劝励学士,目所不见,耳所不闻,㻕琦珍物,亦何益於身。诸為道者,当信经诫,守善以死,不犯恶而生。道不可失,德不可违,违道失德,如儿生无母,如鱼脱渊。若志学,轮转死生,如蚕在茧中,混混沌沌。故一旦变形易数,道成於微,长斋诵经,為德之根,自然玄解运度,足于神方之外,得礼太上玉京之尊。乃作颂曰: 我唯年衰时,百病皆当经。冰消而火起,灾衝解其形。百骸生分离,大劫要当倾。吾故畏是痛,求道愿长生。去此尘中累,会彼至寂贞。高行期大乘,自然学道成。轮转无上德,忘我故不名。静惠度八难,逍遥竟何营。 道言:夫生,惟人為贵。既有其生,宜奖而成之。而贪财恡惜,不肯施散。奉事师宝以求昇度,孰自思惟。今身非我身所有,财宝亦非我有,官爵俸禄,為身重累,将何益於己身。老病死者皆不能為我却之。不能自拔為道,厚自文饰,谓生已足。譬如陆鸟爱其尾,终為射夫之所得。為学者当勤心上契,知是皆不随人魂神去,空為困苦。当思拔度之根,绝三恶之道,令入三善道。一者不老,二者不病,三者不死。长生度世去厄会,遇运得太上之宾。乃作颂曰: 自念老病尽,三界之大患。福讫命将终,气绝入棺槨。冥冥成灰土,魂魄无暂安。吾故畏是故,学道无夭残。摄意存正真,淑心谅可观。躭成三宝囿,自能伏魔官。故我损身施,志超生死岸。混然既无待,永保亿龄欢。 道言:夫修长生,志在昇度,求无為之道,身超於尘垢,绝跡于群方者。当先知天地运度大期之数,阳九百六之灾,去厄即安之。宜如其不尔,虽自求道终年,而希昇腾,将复费其功,夫卒為徒劳也。今开示尔劫运之期,盈缩之分,保躬求生,以招长命,岂但在一躯而已哉,亦将七祖反胎也。仙公曰:夫学道精研,能明运度阳九百六之会,亦必得度世无危倾也。要在长斋久思,远去人事,想累兼忘,然后可期肉飞之举。如其一毫不尽,不可谓永,求太极真人诵法言十首: 赤书土出治,金玉复為夫。青龙甲申会,奄至谁能知。虽著天水文,宝候王子期。辰中色当变,先时睹胡儿。崑元最其充,积石次不治。萧萧上学士,后天奉天时。福非一朝过,七叶积善基。太平契孟津,乐哉何熙怡。 玄运金马末,古月侵神州。陆上既无子,兄弟亦迭游。河洛子空尽,燕赵成洪流。荆阳柳其次,巳刻中岳符。芒子尽十载,东海桑中游。宜先入福地,八石以鍊躯。柳城即生地,伏龙不為悠。玉笥近世间,桐栢甚易求。 丁亥不云远,八公同会俱。玄生浮紫云,诲以九灵子。令未负灾充,雷电不可止。出在申酉岁,弥漫留十纪。至于水龙时,仙君乃方起。弓口十八子,高吟相营理。百官森列序,穆穆皆首士。勤心慕松乔,劫尽已度己。平日解带游,寸毫写衿里。 方平记大鸟,当来东南翔。下愚不见事,贤者披神方。郊境没夏首,太白失度常。云雾皆变化,鱼鱉游汪洋。一时沦东海,无复起子商。壬午之南岳,即阴以為阳。扬州可度世,时诵生神章。 张氏著鵠鸣,识纬金马末。反白相中伤,娄衿不解带。官兵悉窜走,贼疆日凶大。九重虽衣裳,宫墻时了坏。荆棘当庭生,王侯没虏贼。妻妇亡异域,使役无时泰。衒卖谅可哀,千载岂复会。末若早学道,宅志霄雾际。 修学诸祭酒,治法当令勤。不谨百八十,至时如火煎。近在金氏世,念此当可言。兵刀四衝至,一日不可延。然后洪灾会,浩哉与天连。行尸无所覩,圣人知信然。先学悟玄京,方寸会名山。敛衽之胜地,至道固灵祖。 平都述翰墨,福地谅可往。庚辰羌胡动,壬午有奇赏。先当之福乡,高咏以自养。万里望无烟,壬辰未消殃。既平仙君治,八方息罗网。如吾玉斧惠,永谢尘中壤。华禄岂足贪,於玄绝冥想。 孔生遗明藏,木对若有因。甑山可游处,九夷拂轻尘。陋庐守空寂,玄默湛冥缘。泉涌不继本,卯金无伤人。刀曲不觉痛,今世伤尔身。 太和山可诣,鴈门其明真。鹿堂信可贵,和民至壬辰。十八既出治,子来合明真。吴地偏多仙,荆湘最困贫。 柳谷安可亲,三倍放勋世。尔乃知苦辛,圣帝既出治。其在壬辰始,明星焕水母。申后留十纪,大鸟东南聚。生血城门里,群鼠缘高木。众多不可止,女子入宫府。云龙无比拟,愚者谓不然,贤者自方峙。 道言:灵宝自然运度,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阳九、大百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至金氏之后甲申之岁,是天地运度否泰所经,阳九将会,至时道德方明,凶丑顿除,圣君受任於壬辰之年也。此太极真人法言十篇,神趣妙畅,微旨朗空,期运之数,去就之要,可谓详矣,可谓尽矣。 道言:若能常讽诵冥韵,则得度洪灾於阳九,受位任於丁亥。约当先长斋静咏,默绝嚣累,然后求释解之微旨,发清音於唇吻。则七祖反胎,己身长存,经运周而无害,受仙而登焉。妙哉微矣,非言所宣。子若遇之,则得上游玉京,為圣帝牧民理治。 道言:传受之科,如吾称旧典,清斋二十四日,别齎上金五两,丹地锦百尺,以為盟誓。受者奉而行之,若不依科而妄传,则风刀考罚矣。受者辛勤详慎之哉。 太上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竟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09:49
350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