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经名: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元人华阳复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 九天生神玉章经注序 生神玉章,上帝所以宣示好生之德也。故凡宝炼混合登晨之道,靡不毕备。然旨趣超迈,非世常辞,苟无传注,不易明也。尝闻衡岳道士薛幽栖、太清供奉李少微、西华法师成玄英所传,皆通玄究微,惜未之见。后之注者虽多,惟王隐贤、萧真佑、浮山真率三家,发明颇详尽。然其所见乎有异同,观者不能会其一,而反致疑者有之。若甲申运度,事难考核,而乃深求隐僻,惊世骇俗,以此传。神者气之灵,乘阴阳,擅变化,周流上下四方,而无间者也。天行四时,生百物,神人大浸稽天而不溺,土山焦而不热,乘云御风,物莫能伤,皆此神也。凡人神聚则生,散则死。九章以生神为名,其义远矣。旧注亡虑数十家,高者入於渺茫, 下者泥於流俗,每以为叹。客有自昊来者,示余以华阳复所注。观其大意,会粹诸说之长,混而为一,引《灵宝》、《黄庭》,发挥丹道,简而易见。若浮云净尽,皎月当空,令人瞭然。噫,是注也,学道之指南也。言辞云乎哉,必有上士,勤而行之,如吾老子所言者矣。至顺壬申重午后五日,体玄妙应太和真人,武当太清微妙化宫开山张守清序。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 华阳复注 洞,虚也。玄,幽远也。惟虚能函众妙,惟幽远其义深长。灵宝者,外言圣化妙重,内言神降为灵,炁聚为宝。经中三宝,独称灵宝者,纪出书度人之时也。自然者,其始三炁,应时出见,凝结太空,凤篆龙章,有形无迹,自然成文,非圣人有心造设也。九天,郁单无量至无结无爱天,共九也。生神,乃发育变化之方。经者,载道之书,修真之径路也。 三宝大有金书 三宝,天宝、灵宝、神宝也。大有,天宝宫名。《度人经》云:大有妙庭,言天宫丰盛,无以加也。此书尝秘藏於是宫。金至贵且不坏,故以为右。其文叔九章源流。 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王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 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炁凝结。至高曰天,上有主宰谓之帝。道居帝之先,故为元始。在人身,为太乙帝君,即元神也。大洞者,教法之权舆。丈人,尊严之称,贵而无位,化生天宝君,名始立矣。混洞太无元者,鸿蒙未剖之时玉虚天形也。九数应乎乾阳。《开化图》云:一曰龙汉,二曰延康,三曰赤明,四曰上皇,五曰开皇,皆天上过去年劫名。龙言灵,汉言天也。出书,即《度人经》五文开廓,普殖神灵也。玉清宫,天宝君玄座之所。祖炁即道,道即天宝君。推其所以,妙本自成,上无复祖,以虚无为主,自然为本,长而不宰,无形无名,圣人将立教,不可不尊其原,故强名以为道之宗。 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无元玄上紫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炁黑。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紫虚,从赵氏本。 灵宝君,上清天尊也。自一生二,为元一之炁。灵者,妙不可测。洞玄经法与灵宝,皆自大洞中出。按《藏经·众篇序义》云:洞玄是本,灵宝是迹。夫大洞之炁,本生於空,流为洞真,次为洞玄,又次为洞神。前章不曰洞真而曰大洞者,言其本也。赤混太无元者,太无中光象巳萌,将发见也。自龙汉开图,微示其迹,至赤明出书,人文始宣朗矣。赤明紫虚,洞阳文彩貌。度人者,传流经教,皆拯拔生死之道。紫微官,灵宝君演教藏经之所。其炁较之玉虚,亏九亿万数,则知道降劫迁,散为万有,不复如太古混然矣。窃惟圣人出书之意,虑后世浇薄,从事於末,诈伪机巧,夭丧天年,流转苦海,欲令还淳返本,贵炁固根,以进仙道。故出神章,谆谆然以警悟之,德莫大焉。 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无上清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炁。后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宝君,经二劫至上皇元年。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清虚,从赵氏本。 神宝君,太清天尊也。由二生三,为始一之炁。神者,阴阳变化不测之名。洞神教法,乃太清演太平无为之道。其尊经十二部,外如紫虚箓、消灾禳灾、清静天童诸经,皆系之也。冥寂玄通元者,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旧本欠元字。王隐贤补入,以合三元。清虚谓轻清为天,其炁较赤混又亏九万,愈降愈薄。太极宫,即太清仙境。凡诸仙得道科教上章,皆於此朝谒,宫中官僚真人仙卿,济济有序。大洞法中有三元官,天尊尝命唐、葛、周三将军,镇肃官门,其神上合三炁,下主人身三部,在天辅赞北斗枢机,及主治符篆、灵文、盟券等书。若人修大洞功满,此三神导己飞升,上朝帝宫,即混合之道也。宋致和间,仁宗不豫,梦行荆棘中,周章失路,见神人被金甲,谓帝曰:天以陛下有仁心,锡一纪之寿。帝曰:吾何路可归。神人曰:以臣之车相送。帝登车,问神何人。对曰:臣葛将军也。帝寤即安,令检《道藏》,果有葛将军主天门事,因加其位,立庙京师。惜是时无人上奏此神,应自身神炁,以加保养之功。 些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号生三炁,三号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无光无象,无形无名,无色无绪,无音无声。 三号即三清之官。年即五劫开化之年。名虽不同,其实一理也。自玄一之炁化生天宝,后分元一、始一之炁,而为灵宝、神宝。三炁既足而生九炁,九炁散为万炁,以植生物之根。且九炁未出之时,沈光晦迹,混而为一,不可政:诘也。 导运御世,开辟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运推数极,三炁开光,炁清高澄,积阳成天,炁结凝滓,积滞成地。九炁列正,日月星宿,阴肠五行,人民品物, 并受生成。 自一分三为神宝君,运冥寂玄通元之炁,以导阴阳,成化功,总御世人生死。三色者,玄炁青、元炁黄、始炁白。其始三炁未分,乍有乍无,机椷已兆,将乘运数出矣。既分之后,天地由之而定位,人民品物因之以发生,於此见天地人同出於道也。 天地万化,自非三元所育,九炁所导,莫能生也。三炁为天地之尊,九炁为万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极也。 三元三炁为天地祖,故日尊。化生九炁,运阴阳,育万品,故日根。三合者,三炁凝合,变化无穷,生成之德遂焉。极之义,与太极相合,是阴阳五行根枢会总处。 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炁结形,故九月神布,炁满能声。声尚神具,九天称庆。太一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神地祇,三界备守。九天司马在庭,东向读九天生神宝章九过。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於是而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禀天地中和之炁,其未生前,在杳冥昏默中,及因感化,入母胎以成人。自三元布炁为三田,以主一身。九天之炁,次第结聚魂魄,五藏百骸,而具体焉。逮至九月二百七十日,三九数足,然后与母分形,斯时声形神炁皆完,九天生神之功於是始备,安得不称庆乎。太一,按《玄镜》云:是长生大主,上清大洞之太一,执符以合百神也。帝君,乃万灵帝君,品命定其高下。司命,即中央丈人,名理明初,字玄度卿。定算,预定寿夭。五帝,五行之主,降五行真炁於身。圣母,九天圣母,至阴之主,喜於成物,故呵禁不祥。九天司马,尝典守玉章,东向诵经感生炁也。万神唱恭奉,如诗弄璋瓦,以别男女。若司马不下命章,则天命不赋予。万神不唱恭诺,则天理不流行。恶得而生哉。人之有生,岂曰易得,可不勉进善道,以保天之赋与我者乎。浮山真率,谓人生为善,阳神相庆曰:今日欣庆,吾与斯人合乎天矣。若为恶,则神相吊曰:吾与斯人失前察赋,叉同坠幽阴矣。东坡与陈履常《戒杀诗》云:不见王武子,未死神已泣。正同此意。命章者,天之所赋为命,即《书》所谓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中庸》天命之谓性。天虽不言,而寄造化之功於玉章,故曰命章。 夫人得还生於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胜。天真地神,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所以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炁,固其根,终不死坏,而得神仙。骨肉同飞,上登三清,是与三炁合德,九炁齐并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炁,贵其形,宝其命,爱其神,自取死坏,离其本真耳。 人有死生,性无死生。出生死之外者,其闻道乎,其见性乎。常人结习未除,为业所牵,留滞幽阴,或相报对,业报既尽,善性不灭,还生人道者,必当濯形太阳,然后投胎。盖日之上馆,一名洞阳宫,流火之池,中有黄华真水,彼间神人亦以此水灌濯其身,长生简诰文,黄华荡形,即此之谓。自得为人,经许多节次,惊天骇地,岂为轻陋,若能炼养元神,返本还淳,与三炁九炁吻合,皆有骨肉同飞,上登三清之理。而不自勉,致於死坏,哀哉。昔欧阳文忠公,平生不事黄老之学,晚年守亳社,忽有悟。一日,问道於石唐隐者。隐者答曰:公屋舍已坏,难复语此,但能明了前境,犹庶几焉。公文章事业冠当世,岂无受道之资,但失之不蚤耳。虽然造道之功在於悟性,须当培养命基为本,若不能尊炁贵形,保命爱神,坐致衰老,汞枯铅耗,命基既削,真性亦昏,而於此时修炼,所谓渴而凿井,不亦晚乎。 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飞玄之炁三合成音,结成灵文,混合百神,隐韵内名,生炁结形,自然之章。 飞玄者,元始之炁飞翔太空,合三洞而成文,音谐金石,萃天地生生之意。中有百神内名,诵之,神闻呼名,则聚而通灵。《玉枢经》云:身中九灵,何不召之,召之则吉。身中三精,何不呼之,呼之则庆。 天宝诵之,以开天地之光。灵宝诵之,以开九幽长夜之魂。神宝诵之,以制万灵。太一诵之,以具身神。帝君诵之,以结形。九天诵之,以生人。学士诵之,以升天。 三宝君诵玉章者,宣道妙也。太一者,太一元君也。帝君者,太一帝君也。玉章虽一,诵之者不同,各随道德力量,开化感召有浅深等殊也。 鬼灵闻之,以升迁。凡夫闻之,以长存。幽魂闻之,以开度。枯朽闻之,以发烟。婴孩闻之,以能言。死骸闻之,以还人。 鬼灵,鬼官也。《飞仙宝剑经》载:萧邈有才望,为善爽之鬼,四百年方得为地下主。今闻经不待限期,有升迁之望矣。凡夫者,六欲俱全,因经而清静,则在世可以长存。幽魂乃地狱幽囚之鬼,闻经有开度之幸,张丽华乞神章荐拔是也。枯朽者,腐木死草。发烟,元炁复生。回仙在岳阳城南,以丹度老树是也。婴孩能言,孔窍开聪,死骸还人。徐甲既为枯骨,老君以太玄生符起之,即此理也。 三宝神奥,万品生根。故非鬼神所知,凡夫所闻也。 玉章乃三宾君之所贵重,其功用为品汇生成根本,原其奥理,虽鬼神有灵,亦莫得而闻,况凡夫乎。 夫学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灭度转轮,终归仙道,形与神同,不相远离,俱入道真。而无此文,则胞胎结滞,死炁固根,真景不守,生炁无津,九户阂塞,体不生神,徒受一形,若寄炁而行。学得此法,可坐致自然。 上真之道七,太上之道三,中真之道六,下真之道八。此章与《大洞经三十九章》义同,学仙之人力量蹇浅,未出三界,止得尸解。虽未免灭度转轮,然是人终归於仙道。盖能爱形保神,则近於道也。《真诰》载人死如生,足不青,皮不皱,目光如生,皆尸解也。无此文者谓不得玉章大洞要法,不能斩伐胞胎结滞,则恐死炁固其命根,真景不能长守。真景者,神光也。此言虽得尸解,亦徒受一形,若寄炁於身,枯木暂春,津液不滋,不能久存也。得此法者,谓混合百神之诀也。大抵人之一身,皆三炁所生,既受此熙,与元始为一,皆可混合凡炁之所在,神即随之。初以三炁生三神,分化三部八景二十四神。若能混合变化,三五真人以成正一,可以呼阳召阴,出入无方。阳炁化为龙鸾,阴炁化为玉女,驾飙轮於八极之表,坐致自然,岂欺我哉。 三宝尊重,九天至真,秘之大有,九重金格紫阳玉台。自非天地一开,其文不出。元始禁书,非鬼神所闻。窃之者风刀万劫,魂死无生。依科尊奉,形神同仙。 按《七变伤天经》载:上清宝经三百卷,玉诀七千篇,符箓七千章,及自然之章,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此其一也。九重金格紫阳玉台,皆藏经之所。九重犹言什袭也。格乃书架之类。《道宝经》有玉格、金格之说,秘固既严,鬼神何敢窃视。迨乎天地开朗,玄风流行,真文宝符,以时下降,尊奉之久,必得悟解,宜其形神同仙也。 三元宫中,宿有金名,紫字刻书,来生应为三清神仙之人,当得此文。有其缘会,当资金宝,奉师效心,依科盟受,闭心奉行,慎勿轻泄,风刀考身。 三元考校,不独死魂,凡得道与未得道者,皆在焉。惟金名紫字,以旌别学仙之人。藏经中载三元考校地狱之品,谓之墨簶,即黑簿也。与金名紫字者,霄壤之异也。昔李珏,江阳小民,功行久在仙籍,虽未升举,而姓名仙官已用金书于华阳洞天矣。不特仙家有此,如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尝录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以三等笔书之,忠孝者用金管,德行者用银管,文章美者用斑竹管,亦有分别也。此言夙有仙缘之士,名纪仙籍者,方得受持玉章,斋金宝奉师效心,不轻传也。闭心奉行者,息心屏虑,静定以行经教也。泄慢之者,自贻谴殃。 修行之法,千日长斋,不关人事,诸尘漏尽。夷心默念,清香执戒,入室东向,叩齿九通,调声正炁,诵咏宝章。 斋者,一志虚心也。修行之法,期三年有成也。未斋之时,此心与物交斗,风驰火炽,无时暂息。既斋则齐其思虑,以至湛然常寂,与太虚为一也。道书载八漏,目泪肝漏,鼻涕肺漏,口唾肾漏,外汗心漏,夜盗汗小肠漏,寝而涎脑漏,梦与鬼交神漏,淫欲身漏,已上诸漏,心君定则止矣。夷者,平也。默念,存想至真也。昔葛仙翁长斋於天台山,曾未一年,感通上圣曲盻幽房,此长斋之应也。入室东向,迎合生炁。叩齿,左为天锺,伐鬼灵也,右为天磬,集百神也,中为天鼓,朝真圣也。叩齿焚香,调声正炁,皆诵经之要法。 诵之一过,声闻九天。诵之二过,天地设恭。诵之三过,三界礼房。诵之四过,天王降仙。诵之五过,五帝朝真。诵之六过,魔王束身。诵之七过,星宿停关。诵之八过,幽夜光明。诵之九过,诸天下临,一切神灵,莫不卫轩。 此章合天人一贯之妙,天与人无二理。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炁即天地之炁。既秉一诚,此感则彼应。一过者,披诵过一章也,声闻九天。昔宋景公一言,荧惑退舍。汤以六事自责,大雨数千里。其感应若是,况诵咏祖炁之音乎。盖祖炁之化,大而天地普而三界星宿五行,外而魔王,下而幽爽,一切神灵,莫不由此分流布化,随其所在,因有善恶高下之殊宜乎。二过,天神地只闻之而设恭敬。三过,三界神明下礼诵经之房。四过,天王降仙。道家天神有法王、天王之号,感召下降,如葛仙翁精思斋法,致徐真人下降传经是也。五过,五帝五炁之主,见真经所在而礼敬焉。六过,阴数魔王乃六天大魔,同元始布化。斋醮有命魔之法,以驱逐之,令闻经束身,不敢干犯。七过,星宿停关,即《度人经》璇玑停轮,神光大定也。八过,幽夜显光,以阳破阴也。九过,诸天下临,神灵卫轩。如李顺与诵《大洞经》三年,一夕忽有飞仙千数,集於空中,神光照室,遂得道。功德所感,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不期然而然也。 一过彻天,胞原宣通。 前言外应,此言内功,以明还丹大洞之方。一过胞原宣通者,天一生水也。人之受生,始自胞原,凝胚黄演之炁,流布升降,不失其度,则生意渐滋。若胞原不通,必有天阏之患。修真之士,内丹初下功夫,念想炁息皆定,精神始聚,命门下关,自此开通。 二过响地,胎结解根。 地二生火,二月成胎。尚恐死炁故根,为之结固,必假真炁熏蒸解散,方遂长养。《上清洞玄经》有太一帝君解三关十二结符,朱书青竹膜中,祝以解之。 三过神礼,魂门炼仙。 天三生木,在人为魂。三月阴阳始分,魂具质成。魂门在左,属阳。丹功三转,阳炁乃足。其法凝神入息以养之,由是神智自生,青帝护魂,木公书简。 四过天王降仙,魄户闭关。 地四生金,在人为魄。四月生魄,魄户在右,属阴。炼丹四转,以阳养阴,令魄与魂相载。其法鼻为天窍,通肺。肺主魄,湛然不动,绝去来之息,谓之闭关。自然华池水满,下沃心络,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丁壬配合,以同内丹。若不闭关,则魂散荡,随梦出入,魂不能制,任其用事,终入鬼群矣。 五过五帝朝真,脏腑清冻。 天五生土,人生五月,五行炁足,生五脏六府。五脏:心、肝、脾、肺、肾。六府: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清凉者,安静而不烦扰也。修真之士,绝欲则肾不漏精,静默则心不失神,定息则肺能安魄,简视则肝能育魂,凝思则脾能安意。黄中通理,保合太和,精神魂魄,意聚而为一,是谓攒簇五行,其炁上朝泥丸,是谓朝真。然后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炁,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六过魔王伏诺,胃管生津。 魔王以内言六欲是也。诺,顺也。制以玉章,故顺伏焉。胃与脾为表裹,贮水谷以养五脏。《难经》谓五脏之炁,皆会于胃。且津之润燥系於思。一为六欲所诱,思不得其正,则见食为涎,逢哀为泪,媿生汗,怒涌血,往而不返。内失滋养,精炁与神从而散泄,但余枯骸,是为死之徒。若六魔伏诺,思得其正,有主于内,则津生胃脘,灌溉四肢,流润丹鼎,精炁与神因之凝合,生之徒也。 七过星宿朗明,孔窍开聪。 天有七曜,人有七窍,至七月俱开,以司视听,食息出纳。或谓聪明本出心,七应火数。上智之人,心有七孔,故聪明。愚者鲜开,或少,故昏浊。丹功七转,重关豁滞,上下明彻。《心印经》云: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八过幽夜显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 烟萝子云:八月神具。三部,上中下三部也。《中盟箓》载:上部八景,发神、脑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齿神。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肾神、右肾神、胆神、喉神也。下有八景,胃神、大肠神、小肠神、胴神、胸膈神、两胁神、左阴左阳神、右阴右阳神也。合为二十四,以应二十四炁。上部之神以脑神为宗,平旦存之。中部神以心神为主,日中存之。下部之神以肾神为主,夜半存之。八过功夫将满,自然身有光明,照彻幽显。三部八景之神,悉皆整具而无怠情。《度人经》云: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九过诸天下临,三关五脏,六腑九官,金楼玉室,十二重门,紫户玉合,三万六千关节,根原本始,一时生神。 《黄庭》以口为天关,手为人关,足为地关。又脑下为上关,夹春为中关,内肾相对为下关。脏腑见前注。《九宫洞真经》云:两眉间入三分为双丹宫,却入一寸为明堂宫,三寸为丹田宫,亦名泥丸宫,四寸名流珠宫,五寸为帝宫,明堂上一寸名天庭宫,洞房上一寸名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金楼即喉咙,一名重楼,中有十二亭长,持玉戟以守之,主通上下炁。《黄庭经》曰:重中楼合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室,脑宫之别名。《黄庭》为之琼室。紫户,《素灵中篇》云:两眉之上其裹有紫户洞房,外有万灵帝君,名逢凌梵,守之。玉合者,玉堂也,即下元丹田。阳神一万八千,阴神一万八千,合为三万六千。此言人在胎中,形炁变化,至九月满足,身中万神一时同生。修真九转,圣胎具足,万炁齐仙,亦复如是。 九过为一徧。一徧周竟,三界举名,五帝友别,称为真人。十徧通炁,制御万灵,魔王保举,列上诸天。百徧通神,坐致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千徧通灵,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东西。万徧道备,驰骋龙驾,白日登晨。 三界举名,天人交赞其德。五帝者,五方五炁之主。友别者,录其善功,视之如友,别於常人也。炼身成炁,谓之真人。十徧通炁者,道炁周流,鬼神摄伏也。魔王保举,初学道则魔王试之,试而不退,则保举之,登名天籍,方成道也。通神者,变化无方,坐致自然,不假思为,如能致六甲行厨之类是也。太一度符。太一乃百神之主,符喻身中灵炁。《度人经》云:执箓把籍,保命生根。元君,女仙之号,人身炁之母也。《道德经》云: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于母。千遍通灵,功夫纯熟,妙用难测,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东西者,守三一之法也。《上清明堂玄丹真经》云:若道士行太上召三一守形之法,得与真人相见,通灵彻视,坐在立亡,役使六丁,上帝给童女各十二人,以侍左右。至於万遍,此心与经混然为一,可以乘云驾龙,游宴太清。登晨者,升举乘旦炁之清,存太一混合,多用此时。《黄庭经》曰: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登晨霞。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竟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中 华阳复注 元始天尊,时静处闲居,偃息云宫黄房之内,七宝帏中,熙夷养素,空碧炼真,耽咀洞惠,俯研生神,理微太混,啸朗九天。 天尊闲居偃息,养素炼真,静中自适,熙夷太和也。空碧,始青天炁也。云官黄房,七宝帏,天宫妆严也。咀研,玩味也。洞惠生神,道书旨义也。理微大混,至理幽微,不露端倪也。啸朗者,舒啸轩豁灵襟也。 是时飞天大圣无极神王、玉辅上宰、四协侍晨,清斋建节,侍在侧焉。凭琼颜而妙感,仰灵眸而开襟,窃神章而踊跃,餐天音而蒙生,敢乘机而悟会,冒灵盻而披心。 神王、上宰、侍晨,皆近臣。四协与四辅同,前疑后丞,左辅右弼也。清斋者,虚心以待问。建节者,神王手持,奉命用以征召万神。琼颜,玉洁也。灵眸灵盻,言无所不照。神王此时仰瞻天颜,闻天音而慕神章,豁然有悟,因乘机冒干灵盻,披陈夙心,有所请焉。 於是飞天大圣无极神王,前进作礼,稽首而言,上白天尊:贱臣幸会,得仰侍灵轩,不以短狭,叨濯冥津,重悟凝玄,位登神王,总御生死,领括天仙,赏监七觉,远览遐方,雍观上宰,对曰侍晨。 神王欲请玉章,先致词於天尊,自言不量短狭之才,叨濯心垢於冥海之津。重悟凝玄者,深造玄玄也。总御生死以下,皆神王之职分也。赏监七觉,承帝命锡宠於学道之人也。萧真佑谓七觉者,《灵宝定观经》云:学道之人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二者宿疾普消,身心轻爽。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四者长生久视,名日仙人。五者炼形为炁,名曰真人。六者炼炁成神,名曰神人。七曰炼神合道,名曰至人。雍和也,言职当雍和,仰观以事上宰,若侍晨与之对司也。 方当乘机应会,履九太阳,洞履阴符,抚掌兆民。大运将期,数终甲申,洪流荡秽,凶灾弥天,三官鼓笔,料别种人,考算功过,善恶当分。 机者,事之先。会,遇也。履,行也。九乃亢阳洞通也。符,籍也。言阳极阴生,通履阴籍。三官,天、地、水也。鼓动笔端,分别人之平生善恶,以降休咎。种人,萧真佑云:四梵天谓之四种民天,在二十八天之上,三灾之所不及也。神王愍当时有洪水之厄,故乘机请经,宣扬道力,以拯救之。 自赤明以来,至上皇元年,依元阳玉匮,受度者应二十四万人。 赤明,灵宝度人之时。上皇,神宝出书之时。元阳乃紫微之官。九幽玉匮有明真科条,纪人功过。受度者,皆为善之人。 开皇以后,数至甲申,诸天选序,仙曹空废,官僚不充,游散职司,皆应选人。 开皇、天上劫名,在上皇之后。定录君曰:昨东华集诸司命,土地灵神,典司之徒,检课简录,见天下之人为善者少,五十分中无一,况为神仙者乎。仙曹空废,无称职者,又游散诸司,亦皆怠情。考校有过者,上仙降为下仙,下仙黜为地下主者,俾其改悔勤修,仍复旧职。昔上元夫人位至元君,不勤帝局,亏替正事,降适过礼,朝宴失节,轻泄天宝,降授下真,削真皇之箓,退紫虚之任。以此见仙曹升黜,豪发无差。 依元阳玉历,当於三代,更料有心积善建功,为三界所举,五帝所保,名在上天者,取十万人以充其任,又当别举一十二万人,以充储官。 前云玉匮,校死魂也。此言玉历,纪仙曹之职也。三代,祖宗积善也,择其奕世有功者,充仙官之任,储者副贰之职。 如此之例,或以宿名玄图, 此选仙官之例,取名在上天者,如司马子微名在丹台绛阙之类。 或骨像合仙, 人禀天地之清炁,生而不俗,鹤颈龟腮,碧瞳双踝,飘飘然抱凌云之姿,所谓道林法器者,足膺此选。 或以灭度,因缘转轮, 修行道未成而终,日灭度,亦得迁转为仙官。昔郑仁安生於禅黎,三日能言,便知宿命。年十二,面有玉光,弃家游山林,后灭度於北戎之阿,获证果,号丹灵老君是也。 或笃好三宝,善功彻天, 三宝,道经师也。教法存焉。学者诵其言以明其道,又能转化未悟,皆笃好也。又《秘真藏经》曰:贪性寂灭,尘累无染,戒行不亏,名曰法宝。嗔性不起,不愤外尘,定无生转,是名师宝。痴性无取,无恼无患,惠通无碍,是名道宝。食嗔痴三毒消灭,则三宝自见,善功彻天矣。 或供养师宝,为三官所称, 师者,所以传道立教授经也。自古仙圣无师不度。至於常人,学业亦因师以传授,可不敬信而供养乎。服勤尽诚,确导教戒,宜为三官称举。 或修斋奉戒,功德积感, 斋者,齐其思虑,薄味全真。戒者,如灵宝九戒、正一十戒之类。奉持久久不怠,以积功德。李昌龄曰:日用之谓功,日新之谓德。天仙一千三百善,日行一善,只在四年。地仙三百善,行之只在一年。但人多中道而废,不闻穿石礼树之说乎。紫虚元君曰:昔傅先生自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忽遇太极真人授以木钻,使之穿一盘石。戒曰:石透,吾当度汝。石厚五尺,傅穿之不怠,积四十七年,石忽透,真人果来度之。南岳夫人曰:昔有人励志於道,然不知求道之方。唯日夕礼一枯树,如是二十八年,树忽生花,有汁如蜜,其人取花及汁吞服,遂得长生。噫,木石无情,尚能感通,况修斋奉戒,积功德以格高灵者乎。 或施散财宝,建立道堂, 凡殖货财,贵能施赈,否则为大盗积耳,徒贻达者之笑。建立道堂,乃兴创琳宇,安奉尊像,演说经教,使人生善心。《妙法本相经》云:太玄紫虚真人,悟前生造招贤集仙道馆,写经万巷,常以斋食衣服,供养不辍,得为真人。事载琅函,诚不虚也。 或救恤穷乏,载度天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何忍见穷乏而不救乎,宜随力量而恤之。昔周息化好布施,虽穷困辛苦不倦。智观真人化为丐者,以验其事,周果乐施,即日度为西华真人。宋圣历间,梓州大饥,佑圣真君化为一叟,卖蒸凫蕬,所活者众。建隆末,河北路饥,真君又化为商,运粟麦十五万斛入城,商忽不见,官取赈济,傍及邻郡。真君位登高真,犹如此者,一念好生之仁,如天不息也。又如黄兼济杂粟,不增元价,紫俯真君敬礼,令坐太守张乖崖之上。王士良耀米,令耀者自量,一言而降甘雨,功行昭然。吉人为善,可不勉哉。载度者,若地之载物,舟之度人也。 或为三师,建功充足,天官有名。 三师,经籍度三师也。立科范以济度死生,学者遵其遗法,扬道化以立功行,若积累充足,天官书名矣。 考算簿录,三官相应,皆逆注种名,上下有别,毫分无遗。 三官分九宫,总十十七府,百二十曹。左阳生宫,右阴死宫。左府青簿书功,右府黑簿书过。其有罪中涉福,福中涉罪,不专於一曹也。或三年,或九年,或二十四年,皆考算之期。若三官文籍相同,方注种名之数,逆注者善未足,亦注入。 又九幽之府,被东华青宫九龙符命,使拔九幽玉匮男女死魂、宿名有善,功德满足,应受开度者,取三十二万人,以充甲申驱除之后,开大有之民。 九幽之府,九地九阴,治死魂处。东华青宫,按《黄炁阳精经》云:扶桑,洞阳也。主领生籍,以九龙符命下九幽府,选择男女死魂,尝有善功者,以受开度。大有者,蕃盛也。 当此之时,生死交会,善恶分判,得过者真为乐哉。 分判,别白善恶也。为恶不免於殃,作善召祥而无害,岂不乐哉。 然三官相切,文墨纷纭,龙门受会,鸟母督仙。万圣显驾,尽夜无闲。功过平等,使生死无偏。此之昏闹,亦臣之忧矣。大期既切,触事阙替,恒恐一旦受罹公门。 切,磨也。文墨纷纭,簿书繁冗。龙门,在河东水会之处。浮山真率,谓鸟母水神也,尝於过去劫,奉坤母之召,於龙门制会河源,仍以大凤车,於水中载学仙之人,升于昆仑,所谓督仙也。万圣千真,察人善恶,使生死皆当於公道,神王不胜事烦,恐有遣阙,未免於忧。 伏闻天尊造大慈之化,垂怜苍生,开九天之奥,以济兆民。明科有禁戒,非贱臣所可参闻。然大数有期,甲申垂终,运度促急,大法宜行。 玉清修行四法,以慈为先,老氏三宝,以慈为首。圣人扩而充之,无一物不被其泽。明真科戒,传经限期有定,令神王请非其时者,急於度人也。 使有心者得於考算之中,闻於法音,开示於视听,劝化於未悟者也。缘兹上陈,惧触天颜,愿见哀悯,赐所未闻。 请经,欲使有心学道而未悟者,得沾玄化,进修善行,免获戾於三官也。 於是天尊俯几高抗,凝神遐想,仰诵洞章,啸咏琳琅。良久,忽然叹曰:上范虚漠,理微太幽,道达重玄,炁冠神霄,至极难言,妙亦难超。 俯几,有接下之容。高抗,仰之弥高也。凝神遐想,有所思也。仰诵洞章,啸咏琳琅,清响振激也。上范虚漠,理微太幽,道达重玄,炁冠神霄者。经之妙范至理,虚旷幽远,其道则通贯众妙,其炁则肇自神霄。神霄者,九霄之一也。领率诸天。此言玉章有不可名言之妙,诸经未有出其右者也。 子既司帝位,受任神王,飞天翼於琼阙,四宰辅於明轮,遐盼极览,领综无穷,雍和万化,抚料苍生。 神王司位则为帝,受任则为王。《三十九章注诀》谓:琼阙太微之馆,实天帝玉字也。又云:人间日月为明轮,皆须神王翼赞而宰辅也。此外雍和万物生化,遐昤极览四方,领综事务,非止一端。 今大运启期,三五告辰,百六应机,阳九激扬,洪泉鼓波,万灾厉天,四宫选举,以充种民,三代昏乱,善恶宜分。子当劳心兆庶,疲於三官,兴废之际,事须开能,今以相委,其勉之焉。 此天尊昔勉神王,救民於洪水之中。 宝书妙重,九天灵音,施於上圣,非鬼神所闻。明真有格,四万劫一传。今冒禁相付,子秘之矣,慎勿轻传。 传授灵章,丁宁告戒,如是之切,可不谨与。 登命九天司马、侍仙玉郎,开紫阳玉笈,云锦之囊,出九天生神玉章。四辅列位,五老监真,太一命辰,玉帝唱盟,一依俯仰明真具典,南向长跪,以付飞天无极神王。法事既毕,诸天复位。 登命,不移时也。侍仙玉郎,典经之官。紫阳,藏经之所。玉笈云锦,贮经之囊。四辅与四协同。五老,玉清昊极元老、虚皇灵光始老、玄华宝天真老、露眇太极祖老、娑郁洪京仙老。太一,中黄太一。命辰,择良辰也。玉帝,高上玉帝也。监真唱盟,俯仰长跪,皆明真传经之式。 天尊重告飞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飞玄之炁,三会成音,结成真文,混合百神,隐韵内名。故大一戒观,摄生十方,领会洞虚,启誓丹青。 混合隐韵,见前注。王隐贤谓戒字当作试。言尝令太一之神试观学道人,若心不退,方许启誓丹青。《传授立成诀》云:昔受神经,人有试吾者,无故以杖槌吾手血出,吾犹倾心信向之。经法有试投之约,未受之前,无故举火烧其衣,衣尽而犹不言,方为不退转。《金玄羽书经》载:传授之法,皆五老启途,太一试观十方。则试字误作戒,审矣。六洞之中,以洞虚属西,然元始天尊令太一摄生十方,主摄生炁,又兼死籍,故云领会洞虚也。丹青者,歃血为丹,斋缯为青,用以效信立盟。 自无亿劫因缘,宿名帝图,不得参见,得盻篇目,九祖同仙。当采择其人应为仙者,七百年中,清斋千日,赍金缯誓心,依盟以传。慎之则享祚,漏之则祸臻。享祚则福延九祖,德重山海。招祸则考流亿劫,痛於毒汤,风刀相刑,可不慎之焉。 亿劫因缘,积累非一世也。如许真君上升时,上帝诏云:卿自多劫之前积修至道,勤苦备悉,经纬逾深,万法千门,罔不斯历。今当升举,即命左大力天丁与流金火铃照辟中黄,无或散慢,仍封远祖许由为玉虚仆射,曾祖先祖父爵,皆有等差,然则宿名仙籍,旌阳有焉。得盻篇目,九祖皆仙,况诵咏是经者乎。今下士闻道则笑之,惟其不信,故不得闻,非道弃绝於彼,乃彼自绝於道耳,无他焉。宿恶深重,障隔善心故也。《五帝内真经》云:得道之人自无仙骨,刻名玉书,来生不得盻其篇目,有得其文则为五岳宗师。《大洞经》云:几修道者,先解冥结,故云九祖同仙。七百年,出经之时也。清斋千日,传经之期也。今缯宝帛,受经质信也。玉章秘於上天,传之不易,受持者当严尊奉,以明蕴奥,庶不负神王请经之初意也。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中竟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 华阳复注 郁单无量天生神章第一 天炁苍色 《三元真经》曰:人之炁魂得之於天,体魄得之於地。无形无象,自空中来,从无至有,住胎中十月,其实九月。每一月得一天之炁以生神,九月炁满神具,出胎成人。《西山记》曰:善养生者,由无而有,不善养生者,以有还无。人当炁血方刚,以所得神炁付之情欲,血炁既衰,以所有魂魄复归天地,身为枯木矣。惟修真之士,知精神魂魄,皆天暂假於我,故宝爱凝炼,久假不归,皆为我有矣。 《金书秘字》云:此天乃天魂精开阳之炁。 帝真胞命元元一黄演之炁 帝讳泯鼾纭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紫霄黄演君,位居紫霄太皇大梵天官。天中之帝,以真炁为胞命元之始。王隐贤曰:九章各有帝真命元四字,乃黄庭元王在命门之下,主生育之炁,以宰制谓之帝,以太一不耦谓之真,九天列正,皆从帝真之命,命一定而不易也。元者,炁始生之名。《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当其元炁自下而萌,初胞状如垂囊附於脾,脾属土,物所由生。中黄太一为人已命,其炁流演不穷,故云元一黄演。 混合空洞炁,飞爽浮幽寥。延康无期劫,眇眇离本条。苦魂沉九夜,乘晨希阳翘。 道君曰:元炁本於眇莽幽冥之外,生乎空洞之问,合而散,散而合也。人未受生,魂爽浮游於幽寥之地,渺然无依,自天上往昔延康劫到今,不知凡几度生死出没,如花果之离本条,飘落散漫不入于土。九夜者,九地也。鬼属阴,常居黑暗,从其类也。沉沦既久,皆欲翘首迎望太阳晨光,以希开度。 大有通玄户,郁单降神霄。黄云凝灵府,阴阳炁象交。胞元结长命,恶根应化消。 此修真下手工夫也。大有玉清宫,名人身泥丸是也。一阳初动,吸大有宫之炁,直下制伏阳精,以通玄户,即脐后密户也。又得郁单无量天,条天晨金霄帝一雌雄之神於身中,天晨为雌,金霄为雄。《阳精经》云:回阳精於浮黎,采黄炁於郁单。雌一雄一,即心液肾炁为婴儿妮女也。火上水下,何以能交,若能存守中黄,端凝灵府,即心也。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则水火阴阳自然交合。阴阳既交,五行颠倒,灵芽自生,胞元结就,为先天至精生生化化之基,赋命一新,向来恶根宿愆皆湔涤,不复为累。浮山真率载闵仲先生之师曰:寂然不动,土之性也。是为真土,盖根尘已绝,万虑俱泯,一真纯全,冥然寂然,此鸿蒙混沌时也。云宫,黄房处也。冲和之粹氤氲有象,故曰黄云。至此则日月合璧,神炁混融,玄珠将成象,太一渐归真。 桃康合精延,二帝秀玉飘。灌溉胞命门,精炼神不雕。 桃康,命门之神,字合精延,为大洞之尊神,守人脐。二帝,灵帝、尊帝也。《隐书》云:灵帝无太一,则玄虚不回炁无,尊帝无太一,则三一不居。二帝之力,并行不相悖也。秀玉飘,洁白貌。一身生生之理,从此发源。十二时中,太一之神运灵津灌溉命门,以固胞元,所谓精炼神不雕。《黄庭经》云:溉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 九天命灵章,生神神自超。元君遏死户,司马诵洞谣。一唱万真和,九遍诸天朝。稽首恭劫年,庆此荣旧苗。 九天帝君降灵章之功,召集真熙以生神。神生可以超几入圣。人身生门三十九,死户三十九,既得生则恐死户复开,命元君炁毋遏闭,不令故炁侵也。《黄庭经》曰:须得至真乃顾盻,至忌死炁诸秽贱是也。长生司马,歌洞章以赞生成之功,司马一唱,万真交和,悦而相应也。九遍功满,诸天之炁皆来朝合喜,历劫至今,遇此机会,向者已离本条,今复茁苗如旧,岂不欣庆耶。默希子云:学道全真在此生,迷人待死更求生,有生不可无生理,纵得生知何处生。详味此诗,可为生神鼓吹也。 上上禅善无量寿天生神章第二 天炁赤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阳明之炁。 帝真胎命元洞冥紫户之炁 帝讳潺泯瘛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太霄洞冥君,此天之帝以真炁为胎命元之始。 西岳宝真人云:凡人二月为胎,一身本根,从兹肇生,故曰胎命元。真人结胎,神居紫户,根系命门,绵绵若存,无少间断,谓之胎息。《南华经》云:真人之息以踵,静而炁深也。众人之息以喉,躁而炁浅也。浅则胎元易散,真炁易耗,命门在北,谓之洞冥。以其炁上升於紫户,故曰紫户之炁。紫户在两眉间高一寸,却入骨三分。 无量结紫户,炁尊天中王。开度飞玄爽,凝化轮空洞。故根离昔爱,缘本思旧宗。幽夜沦遐劫,对尽大运通。 无量寿天降注灵炁,结於紫户,在九天中为炁尊帝也。飞玄爽者,谓死魂初为人时,亦禀三洞飞玄之炁也。天帝凝伫碧落,转轮化端於空洞中,以开度之,顿令脱故根昔爱之障,获依缘大道为本,明悟旧日性宗。且昔者因贪爱受苦,沉沦幽夜,动经遐劫,今报对已尽,当大运启期,可以更生矣。 帝真始明精,号曰字元阳。婴儿史伯华,结胎守黄房。斩根断死户,熙颐养婴童。 人受先天之炁而生,有生之后,一点元灵复归两肾中间,即帝真也。始名精,字元阳,乃命门下一黄庭元王之名,主此帝真。婴儿史伯华,乃泥丸天帝君上赤子,名玄凝天,共秉真炁,结胎黄房之中。黄房,中宫也。胎炁既成,有神守之。恶根死户,谓在心结习恶机欲根,即须断绝,稍有干犯,则铅飞汞走。常令中和,颐养圣胎成婴童也。 禅善导灵炁,玄哺飞天芳。华景秀玉质,精炼自成容。务玄育尚生,罗列备明堂。 天帝导引灵炁,前既结胎,此当养胎也。始自紫户下三关,复由泥丸降华池,含漱芳香,故曰玄哺。灌溉周流,婴儿真炁充足,自然体质如玉精,炼之久,容貌自成也。《黄庭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嗽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王隐贤谓:华景,采服日月光华,以养胎解结,自然容质玉润。胎中有二神,一 曰白炁君,名务玄子,字育尚生。一曰玄归子,字盛昌。其神与胎命同生,偕诸神罗列明堂中。萧氏云:人身三田,皆有明堂洞房之室。 太虚感灵会,命我生神章。一唱动九玄,二诵天地通。混合自相和,九遍成人功。大圣庆元吉一散花礼太空。诸天并欢悦,一切稽首恭。 帝命玉章生神太虚中,感百灵交会,正《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动九玄者,一过声闻九天也。天地通者,二过天地设恭也。阴阳和合,九遍数足,人物皆被生成之功。元者,善之长,吉则无不利。诸天悦者、天道贵生也。 梵监须延天生神章第三 天炁青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始阳之炁帝真魂命元长灵明仙之炁 帝讳妪纩纭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青霄明仙君,以真炁为魂,命元之始。 西岳窦真人云:受胎三月,三炁周,三魂降而神灵长。赵玉蟾谓:魂是阳炁,阳炁明,故曰明仙。长灵,即《黄庭经》云:黄炁郁勃清且长。 须延总三灵,玄元始炁分。落落大梵布,华景翠王尊。 须延天帝总摄三魂长灵明仙之炁,实自玄元始分,化落落广汉之象。大梵者,诸天之炁布满十方。魂藏於肝,属木,应春,其色青,故曰华景翠玉尊。 明梵飞玄景,开度长夜魂。游爽赴期归,炁炁返故根。 人之受生,叉本於梵炁,中有受生之神,名日明梵。救苦总咒有六炁咸遵,明梵演招,盖指此也。玄景,龙名。言明梵之神,乘龙飞空,开度死魂於长夜阴境。游爽,谓魂爽游荡,今得受生,若久游赴归期也。炁炁返故根者,昔年一身已散之炁,皆还元也。 太帝号阳堂,字曰八灵君。九开回录道,胎炁生上元。陵梵度命籍,太一辅精延。泥丸敷帝席,三部八景分。魂生摄游炁,九转自成仙。 太帝精魂,名阳堂玉,字八灵。九开天帝魂,名回录道,字绝冥川。《太素玉录》云:三月为魂,其炁本自胎而生。又太和皇成老子,主胎元之炁,出入於紫微,正在昆仑太一所居之处,即泥丸上宫也,故云胎炁生上元。陵梵乃万灵帝君,又名神丈人,字履昌灵,守人两眉间紫户内宫,司人年命寿夭。精延,乃命门桃康君字,守脐中阙,主握一点元阳之炁,亦合会于泥九上宫。太一尊神务犹收,在玉枕下泥丸后户,辅而翼之,与之混合,还敷正其席,於是三部八景之神亦各分布整具。严肃修真之士,养阳聚魂则八景合光,洞照泥丸,收摄万灵,晨登天老之室,聚精会神,伐灭胞根,上升仙都。《大洞经》云:太帝上元炁,日中司命童。焕然成光明,披霞乘帝墉。列坐震灵席,混合五日同。八景照泥丸,朗然洞房中。 琅琅九天音,玉章生万神。三遍列正位,炁参八辰门。玄关遏死户,灵镇津液源。应会感灵数,明道潜回轮。庆此婴儿蜕,稽首赞洞文。 九天玉章,音韵琅然,下生万神,三转一身,神炁各正,厥位八辰门。《迁神经注》云:人顶骨有八片,上应天之八门。《紫虚道君洞房上经》云:上紫门,望八辰,引丹宫,具明神是也。天之八门,东名青华元阳门,南洞阳太光,西通阴金阙,北阴生广灵,东北灵通禁上,东南始阳生炁,西南玄黄高晨,西北九化梵行门也。或谓身中八景之炁,上参此八辰之门。玄关,谓下丹田。《真诀》云:守闭玄关,内引九真,三炁运液,灌溉丹田。脐下三寸,即生门也。生门若关,死户自关,如此则灵炁镇静,津液源源而生,以滋百骸。学仙之人善缘风契,外能宣明道化,内能潜回一身阴阳之机,专炁致柔,功成九转,身外有身,婴兄蜕矣。 寂然兜术天生神章第四 天炁绿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太阳之炁。 帝真魄命元砀尸冥演由之炁 帝讳椠蟒酢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碧霄演由君,故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魄,命元之始。魄为物,魂为神,魂炁主升,魄体主降,魂轻清,魄重浊,故云砀尸。砀者,如石之固也。冥演由者,自由好逐之义,以魄属阴,好游荡,故日冥演由。 寂然无色宗,兜术抗大罗。灵化四景分,万条翠朱霞。 上章言玄元始炁分,即三炁分化,此言四景,乃三炁之下梵炁所化之天也。抗,蔽也。居大罗之下,若藩蔽然。翠朱霞,梵炁流布之景。 游魄不顾返,一逝洞群魔。神公摄游炁,飘飘炼素华。荣秀椿劫期,乘运应灵图。 魄者,阴灵之聚,好游荡,欲人死逝,去逐於六洞阴魔,以为得朋。仙经有制魄之方,闭炁七息,叩齿七通,心存鼻端白炁,须臾渐大,贯一身。然后咽液七口,急呼魄名尸狗、伏矢、雀阴、蜚毒、天贼、除秽、臭肺。呼毕,静定则魄自宁。神公王氏谓:玉清上相曾受命制伏北酆,掌讨罚之师,故号神公。伏其威武,摄回游魄。又肝神无英公子,名玄元叔,字神公子,主魂。修炼之士必使魂常附魄,如日光之载月质,魄常检魂,如月质之受日光。则魂不驰,魄不去,遂能登仙。若魄不受魂,魂不载魄,则魂游魄降而人死矣。今游魄既回,炼之结成素华而延寿,可同大椿之年。乘运应灵图者,美学仙有宿缘也。 空洞生神章,琼音逸九霞。一唱万真会,骞爽合成家。九转景灵备,郁郁耀玉葩。兜术开大有,一庆享祚多。上圣回帝驾,婴儿欻以歌。不胜良辰会,一切稽首和。 空洞生神章,琼音逸九霞者。玉章之音,合三洞飞玄之炁而成九场之精也。一唱咏间,天地万神交会,况我身阴阳魂魄精爽,安得不合成一家乎。王氏云:魄以魂为家,魂魄既合,理无骞违。九转景灵备者,功满神炁备具。景灵,身中虚明神灵之炁也。玉葩,光彩貌。於此见兜术天帝度人之功大有矣。一庆享祚多者,长生久视无灾害也。上圣回驾,度人功成。婴儿歌者,法身已见,宜乎万神悦而同应也。 波罗尼密不轿乐天生神章第五 天炁黄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上阳之炁。 帝真藏府命元五仙中灵之炁 帝讳棹睨椤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绛霄五仙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藏府命元。天以阴阳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炁,成人之形,内列肝、心、脾、肺、肾,以藏魂、神、意、魄、精。在天为五星,为五帝,在人为五常,於用为视、言、思、貌、听。修真之士,使五炁居中,以结命元,故曰五仙中灵。 翻翻五帝驾,飘飘玄上门。游步黄华野,回灵骄乐端。采集飞空景,旧爽多不存。 翻翻飘飘,皆飞扬貌。五帝者,不骄乐天帝也,尝命驾出游。玄上门者,玄都门也。黄华,即太虚冲和之际。回灵者,徘徊灵驾於天端,下观世界,歌采集飞散之魂,使之还生,奈岁月幽远,旧爽消磨,所存无几矣。前达云:一失人身,万劫无良,可痛哉。 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旛。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 前言旧爽多不存,虑消散於刚风,或沉溺於诸趣,於是命太微中小童,名景精,常在帝前回转中黄之旗,以集游爽。又命无英公子主肝魂之神,执命灵幡以召魂炁,使之受炼,更生太微。按《度人经青玄注》云:南极长生大君,即朱陵大帝,治太微垣,司火炼事。幽魂久居沉滞,当入火炼,以破阴浊,以复阳光。俾心源一净,业垢皆空,因虚化神,复还人道。 公子辅黄宁,总录具形神。玉章洞幽灵,五转天地分。炁炼元藏府,紫户自生仙。 公子无英,魂神。黄宁乃精血三真,名元生君。魂与精血相辅,总录为一,则形神整具。洞幽者,微显阐幽也。修真之士,使梵炁回旋,帝真在定,金光朗彻,流云徘徊,自然虎啸风生,龙吟云聚,大宝成矣。或曰:天一生水,以定性也。地二生火,以定心也。天三生木,以定形也。地四生金,以定炁也。天五生土,以定中官。是谓攒簇五行。《度人经》十转回灵图谓:乾九坎一成十,坤六离四成十,巽二兑八成十,艮三震七成十,为十转回灵,尽周天之极数,万炁还元之道。乃知天三木与地二火,同居而成一五,地四金与天一水,同居而成二五,戊己自以五数居中和,合四象而生婴儿,是谓三五归一。又按《河图》,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乃水火木金土在天之生数也。一得五成六,盖水见土则止。二得五成七,火以土而养。三得五成八,木因土而植。四得五成九,金籍土而生。五转天地分者,四象本自然,虽属乎天,皆有名无形,得土和合,始成有象,属乎地也。自此五转之后,五炁五精五神凝结,升於紫户,丹功成矣。 数周众真会,启阳应感繁。玉女灌五香,圣母庆万生。三界并欢悦,稽首礼天尊。 数周,九转也。修真火侯内丹成,须用功九转,如人怀妊九月也。启阳应感繁,谓阳神既成,身中造化感通,吉兆甚多,人能勤苦修为到这境界,自见效验。灌五香者,黄华玉女引五方真炁,灌沃其身也。又云:丹熟生香,透骨覆顶。圣母即乾元圣母,前降生时,曾卫房保形,今见道成,岂不欣庆。天神地祇,向曾备守至此,亦为之悦。然则生成大德,当归诸天,故日稽首礼天尊。 洞玄化应声天生神章第六 天炁白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元阳之炁。 帝真灵府命元高真冲融之炁。 帝讳臁酢鲛#1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景霄冲融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灵府命元之始。西岳窦真人《修真指南》曰:人生六月,六津定六府,用滋灵也。修真之士魂魄五脏皆已炼成,阳神上感应声天之炁,以滋其灵。灵即炁也。冲融者,神炁和悦。至此,阴浊已尽,阳明洞焕,暖然如春。 应声无色界,霄映冠十方。回化轮无影,冥期趣道场。灵驾不待辔,朗然生神章。 应声无色界者,明为无色界天也。霄映冠十方,谓光明映诸天,为十方之冠,回化轮无影,与造化相友,而不见形迹。冥期趣道场,暗合於大道之域。《度人经青玄注》云:无色界天人,尘染俱净,洞入自然,身形微妙,或大或小,无复色象,人不能见,故云无色界,颂云:渐入无为至道宗,一尘不染意圆通,回眸下视三千界,万法都来一个空。玉章上五章言命宗,下四章言性宗,使人保命以长存,明性以超脱也。灵驾者,《南华经》谓:御六炁之辩以游无穷,又何待辔乎。至此地位,始知生神章之妙,朗然不诬矣。丹诀云:修炼至五转,真阳全魂化为神。六转真阴全魄化为炁。魂魄内全,日中游行无影,与日纯阳为一。自兹鬼神不可见,阴阳不可测矣。 空洞谅无崖,玄爽亦为强。炼胎反本初,长乘飞玄梁。蕲畜丧天真,散思候履常。斩伐胞树滞,心游超上京。 空洞太虚,岂有崖际。玄爽亦为强者,言鬼魂始为人时,与圣贤无异,安得为弱,因历劫生死,所受天真为情欲凋丧,遂不强矣。《玄梁庆真羽章》云:翻翮振九霄,悲呜吹玄梁。知为天中禽,名乖不同也。谓炼胎返本之功,正欲收敛安静,不可同玄梁轻飞也。蕲,愿也。《南华经》云: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譬雉在外饮食虽艰,终不愿畜养笼中,不得自由。如人受羁绊,郁结以丧天真,但欲散逸情思,履践常道,然后斩伐胞胎,树滞死炁,了无挂碍,可以心游玉京矣。 愿会既玄玄,悟我理兼忘。介福九天端,交礼地辰良。 愿会者,悟玄玄之道,方契素愿也。既解悟,则是非人我皆忘之矣。至此福不期而介,辰不择而良,何迪非吉。 混化归元一,高结元始王。稽首俦灵运,长谢嚣尘张。 混合造化三元之炁,复归于一上应元始,下主一身。所谓天尊虽远妙,近缘泥丸君是也。学仙道成之日,又应良辰。谢,绝也。嚣,喧也。张,飞扬也。言自此永绝喧嚣,尘埃飞扬之境。 灵化梵辅天生神章第七 天炁紫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正阳之炁。 帝真元府命元高仙洞笈之炁。 帝讳雾云蟆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玉霄洞笈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元府,命元之始。 西岳窦真人云:人生七月,七精开,七窍通光明。外耳、目、口、鼻,内心孔,皆明朗,自然知觉。修真当此七转,已造七觉之地,冥慧洞清,根尘断绝,有无皆空,万法除灭。凡先劫后劫,三界十方,他我根源,过去未来,七通八达,上下贯彻,万理具焉。故曰:高仙洞笈。 玄会统无崖,混炁归梵辅。务犹运灵化,潜推无寒暑。乘数构贞条,振袂拂轻羽。琼房有妙韵,泛登高神所。 玄会者,万道之宗。统摄三界,妙用安可限量。混炁者,混合飞玄之炁,归於梵辅之天,以复太初也。务犹,乃太一尊神,号务犹收,守人泥丸后户,在天潜运造化,寒暑无间。乘数构贞条者,乘此七过之数,阳光凝合,百骸贞固,如树之条枝也。振袂拂轻羽,将欲飞腾。於是忽闻泥丸琼房九宫之中,自成宫商,喜炁冲跃,火龙玄鹤交舞身中,万神尽登高上神宫,与天帝君上一赤子合而为一,此之谓琼房有妙韵,泛登高神所。 圆轮无停映,真仙森列序。上上霄衢邈,洞元深万巨。秀叶翳翠霞,停荫清泠渚。 按《灵宝毕法》,此超脱法也。神光洞照,透出躯壳,上升太虚,与真仙同列。至於云衢遐邈,旁观洞空,洞虚太玄,无边之际,下有巨万之深,而我独露堂堂,在清静性海之中,浮秀叶翠霞之羽盖,下叹清泠之渚,湛然常寂矣。《八素阳歌》云:我超腾羽盖,徘徊清泠渚。 遨玩怡五神,繁想啸明侣。五难缘理去,冲心自怡处。 论超脱在一跃之顷,虑五炁之神出而未熟,则时出时入,遨玩而习熟之,或动杂想,则啸咏以散之,则百神皆和。明侣,身中神也。五难,诸说未定,恐五帝之魔尚相试难,可以理遣,俾性天清洁,无一毫人欲之私,方合至道。盖修炼至超脱为极功,一时变化,最防魔试,故丁宁焉。 爽魂随本根,亹亹空中伫。七诵重关开,豁滞非神武。运通由中发,高唱稽首举。 性者,命之灵也。心者,炁之主也。心既无累,性天朗明,自己爽魂,伫於太空,亹亹无怠,而不离於本根。本根者,元炁也。七过关窍,豁开法身,独见烦恼,死生不能为累,非玉章有神武之功,安能如是敏速耶。运通由中发者,有诸内,必形诸外也。高唱稽首举者,朗吟而升举也。 高虚清明天生神章第八 天炁碧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通阳之炁。 帝真华府命元真灵化凝之炁 帝讳螂旌V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琅霄化凝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华府命元之始。 西岳窦真人云:人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真灵既降,五脏亦生华。大洞有十华观门紫户。天一精通太元丹华,地二炁通凝玄青华,天三神通万生素华,地四梵通十方黄华,天五始通太清琼华,地六始通冥阴金华,天七始通太玄绿华,地八元通上清碧华,天九元通玉虚瑶华,地十玄通玉清,混洞太无,十华接空,此真灵化凝之炁也。 清明重霄上,合期庆云际。玉章散冲心,孤景要灵会。 清明天帝在重霄之上,必无色界以上之天也。与诸天期於庆云之际,诵玉章以发翛,散冲逸之心。庆云非烟非云,太和妙炁也。司马真人曰:孤景华府之字,乃要灵府之君,尝会于此。 焕落景霞布,神衿靡不迈。玉条流逸响,从容虚妙话。 此皆纪天上景物之辞。景霞者,霞彩明焕错落也。衿与襟同,言胸次无不超迈,玉条逸响,其天风动骞林之声乎。《大洞》辞有玄歌散冲襟,玉条流逸响。正谓此妙话会真仙,共谈玄理也。 灵音振空洞,九玄离幽裔。感爽无凝滞,去留如解带。明识生神章,高游无终败。 学仙既度自己,当推神章之功,上报九玄,下资幽爽,皆令闻经顿悟,出入自在,不复为宿障凝滞,去留生死,如解衣带。然前辈有语云:来如着棍,去如脱袴。言无可恋也。果能明识玉章奥妙,成超脱之功,则真性长存,历劫不坏。 玄景耀云衢,迹超神方外。应感无方圆,聊以运四大。研心稽首诵,众圣共 称快。 玄景,龙名。真人乘龙上天,光耀云衢,踪迹超乎神方之外,以其变化法身,故能随机应感。运四大者,运行於无色界四天也。共称快者,翎圣真君有言曰:今日明日,可惜可惜,大限到来,有何功力。使不得口头言,用不得纸上黑,十方诸圣点头时,此是学人真个得。 无想无结无爱天生神章第九 天炁黑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萌阳之炁。 帝真岳府命元,自然玄照之炁。 帝讳灵れV。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神霄玄照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岳府命元之始。浮山真率曰:无色界上种民天也。人之本性,湛然虚明,譬如太虚,不容一物,妄想诸爱,如空中花,生死轮回,如结空果。人能返本还元,一念不生,万缘顿息,乃生此天,始为不坏。修真之士,始於克念,至於无念,诸阴消尽,真性圆明,决超三界,此即不坏真空,无上法身也。 左侍真人曰:岳府,人之脑骨也。始生形既具,则必有灵以主之。有灵故有元,有元故有华,有华而后生。岳乃诸神出入之门,必待全具,方合脑骨以固之。今小儿有瞄T,是其处也。为其炁回滋本根,诸神所居,谓之灵。盖以其灵能返照于下,故日照。 无结固无情,玄玄虚中澄。轮化无方序,数来亦叵乘。 至人澹泊,心无结固,性无情动,清静而有定,不随运化次序轮转,亦不乘阴阳变迁也。 谁云无色平,峨峨多丘陵。冥心纵一往,高期清神征。良遇非年岁,劫数安可称。 无色,即无色界,上清之境也。谁谓此地平坦,亦有炁化,高丘大陵,如玉山上京峨峨,然可以登览。学仙者若欲冥心纵游,期须三清征召,方得至彼,实千载之良遇也。 浮爽缘故条,反胎自有恒。灵感动太虚,飞步霄上冰。津趣鼓万流,潜凝真神登。无爱故无忧,高观稽首升。 浮爽返胎,即《大洞经》亿曾万祖,历劫种亲,游爽散滞,俱得更生。盖子孙祖考,同此一炁,我身既度,祖宗亦得返胎成仙,自然之常理,又何疑焉。况身中之灵,本太微三一之神,洞合太虚,可以飞腾於霄汉高寒之上矣。津趣鼓万流者,问津自天河也。紫微夫人云:玄波振沧涛,洪津鼓万流,驾景盻六虚,思与佳人游是也。虽曰进登天仙,亦须潜神凝真,爱缘净尽,始遂逍遥。乃知爱者,忧之本也。无爱则无忧矣。尝谓人之性天,本来清静,澹然如水,不受一尘干污,则历劫长存。一为爱染,则痴云蔽天,业风荡水,不复清静矣。其始因爱生贪,因贪生烦恼,妄想丛杂,扰扰劳劳,诸苦所萃,流转生死,出没於欲海波涛之间,曾无了期,业识滋焉,地狱生焉。且七情六欲,皆能害性,何独於爱。殊不知爱乃业缘之萌蘗,情欲之梯媒,以其甘柔有毒,使人惑而不知,渐渍日深,盘结愈固。自非智慧勇猛、有定力,了悟真常之士,孰能斩绝。九章之功,自修炼结胎,至于上升,能事毕矣。而犹以爱为言者,恐人玩习为常,而不知为永劫忧息之本,分毫洗涤不尽,不能超脱。故圣人於末章抽关启钥,其义远矣。若夫高观天衢,稽首上升,切有俟於来者焉。 太极真人颂 太极神澄大帝。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 《道德经》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然则道本无名,又安得有心哉。惟求道者,不可不用情。 伫驾空洞中,回盻翳沧流。净明三界外,萧萧玉京游。 真人伫灵驾於空中,回观沧海,渺若尘翳。如坡仙谓渺沧海之一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身心出三界之外,净明无碍,可以游宴玉京。 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趣。落落天汉澄,俯仰即虚柔。 自非天生挺特,应运之才,孰能悟此幽默之旨,俯仰天地间,至乐存焉。虚者,天之形。柔者,地之性。 七玄散幽夜,返胎顺沉浮。 七玄,七魄也。返生胎息,顺阴阳而沉浮也。 冥期苟潜凝,阳九无娱忧。 生死之期,阳九之灾,冥默有定,苟能潜光凝神,不足为惧。《南华经》谓: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睹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会良俦。 真人观人生死去来之速,谓未死之间,得以淹留,当勉於修省,能无容心於内外,则全其真矣。《道德经》云:外其身而身存。斯人也,其真仙之良俦乎。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汉波。代谢若循环,椿木不改柯。 玄玄之趣,如清汉之水不绝也。代谢生死,苦於轮回无定,惟得道者特立,如大椿,不随众木开落,星霜屡阅,而柯叶不改。《南华经》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静心念至真,随运顺离罗。感应理常通,神适逮自徂。 静心念至真,志於道也。罗,纲也。随阴阳之炁运行,离诸疑网,有感必应。徂,往也。言无所往而不通。 淡游初无际,繁想动九遐。飞根散玄叶,理返非有他。 游心於淡,合炁於汉,此乐何极。繁想若动,一念飘荡九遐,喻如树之根业飞散,培养之则深根固蒂。人之想念繁杂,静定之则神还炁聚,皆自致也,非由外也。 能诵玉章,玄音彻霄霞。甲申洪灾至,控翮王母家。 常诵味道之腴,吻合造化,飞神瑶池之上,又何息乎洪灾。《南华经》云:大浸稽天而不溺。 永享无终纪,岂知年劫多。 以道为身,不生不灭,太虚中长存也。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竟 #!原本字迹不明。可参阅《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0:12
59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