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经名: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又名《灵宝真一五称经》。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原本一卷,后分作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参校本:敦煌P.2440号抄本。 ####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上 此乃太上宝之於紫微台,众真藏之於名山洞室,一曰秘於劳山之阴。 老君曰:混沌之初,微妙之源。开辟以前,如有灵宝自然真文,象帝之先,吾为灵宝大道之渊门,受其精妙,即为天地人之神,五符清浊气分,吾将去矣。符经秘於紫房,传告无穷。葛玄曰:道行无穷时也。 老君曰:太上灵宝,生乎天地万物之先,乘於无象空洞大道之常,运乎无极无为而混成自然。贵不可称,尊无有上,曰太上。大无不包,细无不经,理妙叵寻,天地人所由也。在天五星运气,日月耀光,在地五岳致镇,山高海渊,王侯中原,在人五体安全。夫天无灵宝,何以耀明。地无灵宝,何以表形。神无灵宝,何以入冥。人无灵宝,何以得生。故天地人三五合冥,同於一也。是故万物芸芸,以吾为根,以我为门。何以为根门,吾有灵宝文,诣蓬莱府,谒为真人。诸天中央入明堂,历璇玑,登无极紫宫,拜为道君。下治万物,来入中原,秘於劳山之阴。五帝代禅,不得妄传,妄传必有死殃。 老君曰:蛇得灵宝,化为神龙,禽鸟得之为凤凰,凡兽得之,改为麒麟,凡夫得之,号曰圣人。何谓圣人?子有通圣真文,能常服之,游戏五岳,逍遥太空,改易五内,变化形容,崇积精朴,执役鬼神,通彻十方,隐见无常,登高乘云,远游高清,诣蓬莱府,谒为真人,上朝紫宫,与大圣尊神合同功德。昔黄帝受之,上为太乙帝君,携五帝同时升天,上仙之道也。人能奉是经,一心供养之者,名入太上金阙,号曰仙真真人。 老君曰:国之将兴,修致此文。人欲富贵不老,能致灵宝。天子得之,凤凰来仪,五星合度,日月光辉,四方宾服,天下清安,祆恶不生,诸侯同归,寿与天地,万兆不衰。诸侯得之,列宿含光,利国宜家,位至升迁,长生久视,终保无殃。大夫得之,长延无穷,贵位重禄,升进侯王二千石。小吏至于庶民,仰看俯察,洞达神灵,心开内发,逆知未然,高官富贵,环佩锵锵,延年益寿,子孙盈堂。女人得之,妃后君王,玉童从出,青腰侍旁,既生贵子,颜如玉英,寿与日月,色流三光也。仙公曰:古者以来,至道皆授国王,道有仙名者,乃当值见1是经耳,崇奉必得神仙,白日升天,王侯供养,保全身命,益寿算,保宗庙,安国家,永享元吉。吾言至矣。 老君曰:灵者,道通也。能通大道至灵,使役万神。宝者,能与天地相保,故曰灵宝。太上,道之极尊。五谓天地人符命也。洞玄者,与空洞本真大也。五行之母,故曰五称自然符。上应五星,制致五斗合盟,下表五岳,五行同根,中宝五藏,五道之根,五音合沓。夫道士得之,五内易己,通天之灵,役使万神,坐致行厨,乘云驾龙,白日升天,能上能下,变化无常,恣意任情。道法不烦,秘之玉匮,慎勿轻传。此可经无数之劫,永无穷时。仙公曰:言天地有劫数期会,道无极时也。  老君曰:东方岁星大帝句芒灵宝东称符,字通明。东岳泰山官,属四千三百人,姓刘,字盖卿。直符青腰玉女,主之於肝。於体主两目、左手胁。王东方,其时春,其行木,其音角,其色青,其数九,法天少阳之气,其兽青龙,其日甲乙。诸道士欲求神仙,长生不老,役使万神,以青缯为地,朱笔为文,盛以青囊,著左肘,修德行道,其神自诣。诸百姓取青石朱刻符文,镇东方也。仙公曰:五帝各受太上灵宝自然真文一篇,经乃分为五篇。其本同其一篇也。其一篇是道之真文,弥纶天地万方也。 老君曰:诸百姓颜色忽变,口中青者,肝必有病,木伤於金。急行南称符著西方,北称符就东方,更作东称符服之,以安其神,以延其命,以救其病。三九二十七日,万病无不愈者。所谓临危得济,死而复生者也。 老君曰:诸百姓凡欲得钱财,索妇女,结言之定要誓,规图善事,愿成济,上章求贵人,通词讼,理冤枉,青腰玉女主之。诸欲得此福愿者,先行东称符五九四十五日,次行北称符就之。 老君曰:诸百姓治生不利,钱聚复散,兴造校计,所图不成,为人所疾,数见加诬,怨无所告,穷无所诉。欲消此灾,解此罪者,先行东称符九十日,次行北称符五十日。  老君曰:南方荧惑赤帝太皓2灵宝南称符,字通阳。南岳衡山官,属九百九十人,姓黄,一姓陈,字幼林。直符赤3圭玉女,主之於心。於体,主口、唇、舌、胸。王南方,其时夏,其行火,其音徵,其色赤,其数三,法三光太阳之气,其兽朱雀,其日丙丁。诸道士欲求神仙,长生不老,役使神灵,以赤缯为地,黄笔为文,盛以赤囊,著心前,修德行道,其神自诣。诸百姓取赤石黄刻符文,镇南方也。仙公曰:南帝受一篇。 老君曰:诸百姓颜色忽变,口中赤者,心必有病,火伤於水。急行中称符著北方,东称符就南方,更作南称符服之,以安其神,以延其命,以救其病。六七四十二日,万病无不愈。所谓气绝复续,口噤复开也。 老君曰:诸百姓辟五兵,却虎狼,安己身,管护家门,保子宜孙,内外和睦,人见则喜,不见则悔,责宜从军,可远行止咎,他人谋议己不成,患祸己不生,杜奸邪之路,塞妖怪之门,咒咀还受其殃,厌蛊返得其罪,断县官之气,绝口舌之源,赤圭玉女主之。诸欲得此福愿者,行南称符三九二十七日,次行东称符就之。 老君曰:诸百姓患於疮痍,厄於畜生,身多疾病,数亡子孙,室家不和,内外斗争。或自相咒咀,呼天称怨,或自恚恨,或密相厌蛊,神卫散去,归天王相,不复营护,奸邪入其门,妖怪起其室,从军不归,远行不还,困於口舌,厄於县官。欲消此灾,解此罪者,先行南称符三十日,次行东称符九十日。  老君曰:西方太白星白帝少昊灵宝西称符,字通阴。西岳华山官,属千人,姓周,字元起。直符白素玉女,主之於肺。於体,主两耳、右手胁。王西方,其时秋,其行金,其音商,其色白,其数七,法七星少阴之气,其兽白虎,其日庚辛。诸道士欲求神仙,长生不老,役使万神,以白缯为地,黑笔为文,盛以白囊,著右肘,修德行道,其神自诣。诸百姓取白石黑刻符文,镇西方也。仙公曰:西帝受一篇也。 老君曰:诸百姓颜色忽变,口中白者,肺必有病,金伤於火。急行北称符著南方,中称符就西方,更作西称符服之,以安其神,以延其命,以救其病。五七三十五日,万病无不愈。所谓临绝复苏,死复得生、不烦医药者也。 老君曰;诸百姓凡欲奉君主,事师长,回其心,得其意,专宠奉,见敬爱4,学问5聪明,仕宦迁贵,波江海,入山泽、求得所愿,贾市索利,杜疾病之路,塞丧祸之门,白素玉女主之。诸欲得此福愿者,行西称符七七四十九日,以中称符就之。 老君曰:奉君主得罪见逐,尊师长有过见遣,举动进退无可,亡官失位,心意闭塞,经河粱则数陷溺,入山泽则厄恐惊惧,贾市折钱,疾病不休,死亡不绝。欲消此灾,解此罪者,先行西称符七十日,次行中称符十日。  老君曰:北方辰星黑帝颛顼灵宝北称符,字通神。北岳恒山官,属二千人,姓徐,字子雅。直符太玄玉女,主之於肾。於体,主腰、脐、阴、两足。王北方,其时冬,其行水,其音羽,其色黑,其数五,法太阴之气,其兽玄武,其日壬癸。诸道士欲求神仙,长生不老,役使万灵,以黑缯为地,青笔为文,盛以黑囊,著背上,令当心,修德行道,其神自诣。诸百姓取黑石青刻符文,镇北方也。仙公曰:北帝受一篇。 老君曰:诸百姓颜色忽变,口中黑者,肾必有病,水伤於土。急行东称符著中央,次行西称符就北方,更作北称符服之,以安其神,以延其命,以拔其病。五九四十五日,万病无不愈。所谓气绝复息,目昏复视,脉散身寒,然后复温,巫祝不施,针灸不设者也。 老君曰:诸百姓欲屈贤来归己,却凶谄逆人,倾神灵之心,得百姓之意,无丈夫女子莫不爱己,得心中所愿,得意中所欲,为人忧事救恶,莫不成济,为我所求,莫不见听,借贷请求,莫不知意,闭盗贼之门,塞亡失之户,太玄玉女主之。诸欲得此福愿者,行北称符五五二十五日,以西称符就之。 老君曰:诸百姓为众贤所弃,神灵所损,喜怒无常,忽然若狂,百姓离心,子女不附,顽痴转更为错,意愿欲求所愿,转得更不成,为人忧事,发觉得罪,因人结忿,更益忧患,盗贼数来,亡遗不绝。欲消此灾、解此罪者,先行北称符五十日,次行西称符七十日。  老君曰:中央镇星黄帝文昌灵宝中称符,字万福。中岳嵩高山官,属九百人,姓武,字太仓。直符黄素玉女,主之於脾。於体,主腹。王中央,治四季,其行土,其音宫,其色黄,其数一。法地中和之气,其兽螣蛇,其日戊己。诸道士欲求神仙,长生不老,役使万神,以黄缯为地,白笔为文,盛以黄囊,著衣领中,令缘领,亦可头上,修德行道,其神自诣。诸百姓取黄石白刻符文,镇中央也。仙公曰:中央帝受一篇也。 老君曰:诸百姓颜色忽变、口中黄者,脾必有病,土伤於木。急行西称符著东方,南称符就中央,更作中称符服之,以安其神,以延其命,以救其病。三七二十一日,万病无不愈。所谓魂往复来,魄去复还,不须上问,解除祸祟者也。 老君曰:诸百姓欲田种大得,六畜滋蕃,奴婢安家,不敢逃亡,疾病得愈,县官至解,斗争得胜,百事吉利6。憎我者则心痛口干,爱我者则得福无患,道我善者则营护日至,说我恶者则连逢县官。杜衰绝之户,开福佑之门,黄素玉女主之。诸欲得此愿者,行中称符三九二十七日,以南称符就之。 老君曰:诸百姓田种不收,虫蝗萎枯,桑蚕疆死,六畜不滋,奴婢逃亡,身多隐疾,治之加剧不胜,为人所憎,争讼小事,逆致县官,祸多福少,虚耗日臻。欲消此灾,解此罪者,先行中称符十日,次行南称符三十日。 老君曰:太上灵宝五称自然符,先天而生,与道气同化,吾道之真也。所从出生天地,天地万神皆归於灵宝也。子欲清静7精室,山居致神灵,禳灾却害,与道合真。应得灵宝真文,道之本也。十方仙人天地万神,莫不来谒也,山精地灵皆来朝拜也。子欲服灵宝大道之渊门,身佩五符,万神区区来归己也。子有骨命,宿名仙箓上清宫者,当得灵宝经,斋洁服符,长生不死不老。当知所处静室山居,家在何岳,分野所应之星。假令居家属东岳之部,先从东称通明符始8。当以立春时,若甲乙王相日,入斋堂服符如法。暝目握固,心召东方青帝乘青龙来迎己,共之东岳泰山之上。心存岳神来卫己身,青腰玉女常侍己左,平颜9正视,欣欣如见神。存肝正青,如鸡子,从腹出口中。次存东方岁星正青,有青道如丝,从星下来注口中,与肝会同。咽如吞之。三九二十七日,东方直史神日原、太玄,甲寅、甲辰神,东岳官属,青腰玉女皆至,东方无极之仙亦至。次以丙丁王相日,若立夏时,行南称通阳符,心召南方赤帝乘赤龙来迎己,共之南岳衡山之上。心存岳神来卫己身,赤圭玉女恒侍10己前。存心正赤,如鸡子,从腹出口中。次存南方荧惑星正赤,有赤道如丝,从星下来注口中,与心会同,咽如吞之。三八二十四日,南方直史神临刚、柱史,甲午神,南岳官属,赤圭玉女皆至,南方无极之仙亦至。次以庚辛王相日,若立秋时,行西称通阴符。心召西方白帝乘白龙来迎己,共之西岳华山之上。存岳神来卫己身,白素玉女常侍己右。存肺正白,如鸡子,从腹出口中。次存西方太白星正白,有白道如丝,从星下来注口中,与肺会同。咽如吞之。三七二十一日,西方直史神建刚、玄精,甲申、甲戌神,西岳官属,白素玉女皆至,西方无极之仙亦至。次以壬癸王相日,若立冬时,行北称通神符,心召北方黑帝乘黑龙来迎己,共之北岳恒山之上。存岳神来卫己身,太玄玉女常在己后。存肾正黑,如鸡子,从腹出口中。次存北方辰星正黑,有黑道如丝,从星下来注口中,与肾会同,咽如吞之。三五十五日,北方直史神天建、月精,甲子神,北岳官属,太玄玉女皆至,北方无极之仙亦至。次以戊己王相日,若四季之时,行中称万福符,心召中央黄帝乘黄龙来迎已,共之中岳嵩高山之上。存岳神来卫己身,黄素玉女常在其侧。次存脾正黄,如鸡子,从腹出口中。次存中央镇星正黄,有黄道如丝,从星下来注口中,与脾会同,咽如吞之。三六十八日,无极大道神皆至,诸十方八史、六甲父母、六阴六阳诸玉女、天官列宿、四时五行皆至,上下四隅八极十方之仙亦至,山精地灵百万之官,无敢不到。自此之后,名已入仙,宿患百病皆自愈,身清目明、通彻四方。各按图经修德行法,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肉,四年易肌,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形体尽易,大道毕矣。万神来朝,灵宝皇张,与四时为盟,日月合明,上与天帝为宾,诣司11命去死籍,关守命门也。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上竟 1.值见:原作“但见”,据教煌本改。 2.太皓:原作“大临”,据敦煌本改。“皓”字亦可作“昊”。 3.赤圭:原作“直圭”,据敦煌本改。 4.敬爱:原作“敬受”,据敦煌本改。 5.学问:原作“学门”,据敦煌本改。 6.百事吉利:原作“可事皆利”。据敦煌本改。 7.清静:原作“清洁”,据敦煌本改。 8.“始”字据敦煌本补。 9.平颜:原作“平镇”,据敦煌本改。 10.侍:原作“在”,据教煌本改。 11.司命:原误“可命”,据教煌本改。 ####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下 老君曰:服灵宝五符,使八卦之精常在人堂枢前,上治太微华盖,中知人家吉凶。子欲求仙道,当先通八精。八精,道下之八神也,皆知天命也。灵宝常致,止八史。当於家分1为八方十二辰,辰上及门外左右,各种通神芝草,凡十四株。取奏画2八卦,作玄洞通灵符於八方,五称符著堂中中梁上。令人通神灵,一门之内,男女儿童同心,昭然如日月,坐知四方,长生不老,致神仙。清除堂中为斋室,方二丈四尺,分等为八方十二辰,取章拒十四人。先取直门者於堂枢外,禁百邪不得入于内。次取十二辰,从寅始,於堂前各刻为人,得阳者为男,阴者为女,各安著堂中。辰上凿地作埳,令平其头子当於中央。先以春分时五寅日,取兰艾作汤沐浴,至五3卯日,取水酿菊作浆於寅卯地。至后日,取章拒。当取之时,清除其傍,以小席为座,作十四藉处,烧香,各祭以酒脯,再拜咒曰: 章拒之生,体廉身贞,守宫十二,气通神灵,今当与子,俱合神卿,与子为友,同游某岳之阳,呼子当应,问子当唱,约不相欺,合契为盟。 三上酒毕,收祭。握其根刻为人,随成名之,别其男女。明旦,天值东井日,於户前长跪,自说:曾孙某甲,以今日沐浴毕,入室施安章拒。须至五称之日,各取其笔,以其日书符,随法著之五符,凡十日毕,即时烧香。至日,各祭章拒於辰上。先以其字呼之,咒曰:某君通神灵,今与君同字,十二辰六旬之后,当应人十二日。祭毕,后但自烧香,存念八史,识其姓字,并取白华,乾治,服方寸匕,於堂中以通身神,与史共为友。后得天值东井日,解符,辄出沐浴毕,还著之。至后日复出如法。凡五沐浴,令满一百二十四日,神皆已至,或已闻其声,或已见其形,如图状。明旦祭之堂枢下,神辄与子共语。诸神六甲玉女青腰承翼,皆已至,但不与人语。故八史先侍,子知人情,子当请问八史,求神仙长生之法。史即为人入天宿,省录籍,语人也。子若先无仙录生籍,去仙远矣。适可修奉使致富贵4,延命至三四百岁耳。徒服神丹金液药石,其与道错。若欲长生,役使八史变化,致行厨万物,当解置称符,盛以五彩囊,悬著所卧帐中,取朱笔书白素,作八卦玄洞通灵八威神符,著心前,以役5使之也。常使五符及章拒,致八史,使不得去。八符主威制使之耳,不能长全,致令停住也。收取章拒人,各一皮囊盛之。竹作一笼函,形状如壶,贮受十二人,以皮衣内外盖其上,名曰和菟通神秘奥室,著所卧帐中。旦再拜,咒之曰:通灵某君,常与曾孙共通神灵,愿6与今日史甲,同乘青龙,出入幽冥之乡,今日所道,闻语7辄听户下二人,追所通户安之。当出行之时,呼直户通神某君,不得令五恶邪魅进于玉房,当进神仙道明玉女8,六甲诸神,以今日人著衣中,念符存史出行9,史随人所止也。若欲隐形变身,以人著左肘10存史,即隐行人中,人不见也。欲为瑞应怪异11咒行人,随口教令所施为,留著处所,人自语12作声响,史为其变化,无所不为也。此道既成13,万物可藏录,对见14鬼神,坐见八荒,能令日月,一暗15一光,能令五色,乱其青黄,能令星辰,纬度16改常,能令五岳,回转纵横,能令四时,交易阴阳17。冬生草木,夏结冰霜,能令雷电,砰磕轰以,能令云雾,蓊郁飞扬。福扫既臻,除彼凶殃,子能修之,拜为仙王。变化既至,凡百并通,生者18可救,命短可长、济度无穷,哀护众生。不得轻陵19天下万民,妄为非道,百姓惧怖,祷祀天神20,天宿责人,道去甚远,慎之焉。若使史三年,无21犯违神灵,虽无生籍,史为人请命,得延年一千岁也。仙公曰:勤立善功,功满三百,即延命千岁矣。善功谓济危救命者也。不须22役使六甲矣。学仙务长生升度,度世为急23也。年寿有限;常不侍人,常与年竞,庶几免死矣。 老君曰:佩灵宝五称符入斋堂,致六甲阴阳之神,亦如法,但不与八史同。用百日之限,及通神草24各不同也。六甲斋法,以四时日佩符,一年25之中乃毕。六甲尊於天,五斗为六甲职吏耳26。一千二百四十日,应得六甲父母,六甲通灵图27、通灵符、宝录图,乃可致神,役使之耳。六甲28父母,得所处岳分属之山阳地者。凡山亦29有应知山精所属之岳,乃可用耳。此父母一名30鬼箭,一名鬼督邮,一名独摇。取其根,根有31十三魁,一大魁在其中央,名六甲父母,十二魁32各在四面十二辰上,处阳为六甲,阴上为六丁33。丙戊庚壬随甲,乙巳辛癸随丁,此阴阳相配34也。取其根,各刻为人,如图状。识其辰入室35,以中央字为魁刚圣主,六甲父母十二人,皆令36得本辰,各各为六甲。至甲日,各祭以酒脯37,前至三月三日,取虎头毛,种之中庭中央,以羊38乌血灌之。又生六甲父母,又有十三株,下亦有魁,其色正青,汁亦青。取其汁,书通灵符39。诸所应书,并用其汁。书毕,取其根,治为散,於40堂中,各以其日,服以井花水。日出服符,日中41服散,皆如图状。三年之后,五符著堂四壁,黄帝符42著中央梁上。道成之后,各盛以五彩囊43,秘室中也。仙公曰:学道得成,天地神灵、三界大魔王官属,皆来役使,何烦致之哉44,不必当醮六甲也。求仙者45以升腾云汉,驾龙为先也46。 老君曰:太上灵宝,常先天地而生,从本无鞅数劫47来。混沌自然,道真者也。在道为道本,在教为教先。十方之教,皆始於灵宝也。子服五符,众通真人48区区。灵宝在东方为香林馆49,其真人名入精进50,字敬首,治震卦,其神字建刚。灵宝在51南方为乐林馆,其真人名不舍精进,字觉首,治离卦,其神字月精。灵宝在西方为华林馆,其真人名习精进,字宝首,治兑卦,其神字太玄。灵宝在北方为首林馆,其真人名行精进,字惠首,治坎卦,其神字天建。灵宝在东北方为莲林馆,其真人名悲精进,字德首,治艮卦,其神字日原。灵宝在东南为金林馆,其真人名尽精进,字目首,治巽卦,其神字玄精。灵宝在西南为宝林馆,其真人名上精进,字明首,治坤卦,其神字柱史。灵宝在西北为金刚馆,其真人名一界精进,字法首,治乾卦52,其神字临刚。灵宝在上方为宝林宫,其真人名至精进,字贤首,治华盖,其神字八精。灵宝在下方为水精宫,其真人名梵精进,字智首,治五音水府,其神字八史。八史者,天地八精,常令人通神灵。 诸道士及学仙之士、百姓子,欲奉吾十方真道,求神仙长生不老,当服灵宝,先致八史,种通神芝草於精舍宫馆灵庙中,十二辰上,如法以四时日佩灵宝文。正月十五日,若七月七日,作灵宝五称符於精舍宫殿,下著四面中央。著严精舍中者,著四壁,中央符著中梁上,皆隐之,勿使非常凡人见之。烧香修法,存十方灵宝太上真教名,诵咏道经,愿念高仙飞行太极府八史,字清洁。至立春日,东北无极之众,悲精进真人德首,同来至大道真人艮神日原,俱启之,随子身光青黄金色,得如服之,寿万劫。春分之日,东方无极之众,入精进真人敬首,同来至真人震神建刚,俱启之,随子身光青如蓝,得如服之,寿二万劫。立夏之日,东南无极之众,尽精进真人目首,同来至真人巽神玄精,俱启之,随子身光青赤黄,得如服之,寿三万劫。夏至之日,南方无极之众,不舍精进真人觉首,同来至真人离神月精,俱启之,随子舍利赤如丹,得如服之,寿四万劫。立秋之日,西南无极之众,上精进真人明首,同来至真人坤神柱史,俱启之,随子舍利黄如金,得如服之,寿五万劫。秋分之日,西方无极之众,习精进真人宝首,同来至真人兑神太玄,俱启之,随子舍利白如银,得如服之,寿六万劫。立冬之日,西北无极之众,一界精进真人法首,同来至真人乾神临刚,俱启之,随子舍利苍黄金,得如服之,寿七万劫。冬至之日,北方无极之众,行精进真人惠首,同来至真人坎神天建,俱启之,随子舍利水苍色,得如服之,寿八万劫。四季之时戊己之日,上下无极之众,至精进、梵精进真人贤首、智首,同来至真人八精、八史,俱启之,随子身光青赤白黑黄,得如服之,与大道洞合,永无极也。服符一年,十方无极之众,及十方诸已得道真人,无不尽至者,八史启之前,随子身光,与真相见,仙道长生,成於此矣。道士、百姓子,不能修法行道,但家有此符经,刻石安镇,施种章拒,身光自至,令人长生,心开内发,甚若日月,百病皆愈,魍魉邪魔,凶恶灾害消亡,宜官重禄,钱财如云,男贤女贞,子孙盈堂,惠及众生,福德巍巍。 老君曰:诸百姓自天子以下,至乎庶民,本非道士,当有宿恩,得吾灵宝经,命皆自得延。即欲行符,取大石五枚,各令色纯,重百斤以还,七十斤以上。一枚正青,朱刻东称符;一枚正赤,黄刻南称符;一枚正白,黑刻西称符;一枚正黑,青刻北称符;一枚正黄,白刻中称符。各安其文,以镇宅五方。五行相生,无相克害,百病自愈,五邪六害53,灾祸非常,各自消亡,居官重禄,五兵54不当,富贵日臻,钱财如云,传世延命,子孙元元。 画八卦玄洞通灵八威神符於八方,种通神长生草於十二辰上,令人心开,通彻四方,逆知未然,昭昭若日月。若游居船车,行贾市,渡江湖,入河海,辟风波水精毒疫,保身利财兼十倍,不遇凶害,恒与吉会。取一瓶形状如壶,取五色奏55,五色笔,画灵符,内瓶中,朱画瓶外,作八卦通灵56八威神符。祭毕,以黄缯衣瓶,令掩其口,取黄材作签其上,黄丝绳封之,题签五星通灵保镇符,印文五星通灵之印,以著船车中。行远近五岳四渎、五湖三河,神精皆来奉迎侍卫,所在土地、山精地灵、禽兽虎狼,皆来朝拜。还家,以瓶著中梁上。诸欲禳灾,行五石镇宅,皆如上法。 以其日烧香,并取白华,乾治,服方寸匕,令人通神致福。白华者,二十四名。一名章拒十四人57,一名章明,一名章生,一名章草,一名章陆,一名通神明,一名通精,一名通灵,一名玉女,一名家仙,一名家宝,一名家芝,一名延命,一名长生草,一名守宫,一名守宅十二神,一名夜呼,一名夜唱,一名致精,一名阳明,一名阴明,一名赤䓪,一名白华,一名当陆。凡二十四名,象吾二十四号,上应天地二十四气,道家之灵宝用也。符者,天人命也。子有宿命,得吾五符,与白华共致神精,慎勿轻泄与世人。子妄泄示,违负天气,殃致灭身,上及七世父母,下及七世子孙。若神灵告子应与有骨命者,五八年一出,传付五人。皆令五音合其宫商徵羽角,天值东井日,沐浴入室,按五方之数烧香,左三右七,前九后一,中央四。二十四日,应天二十四气。吾在中央五星,下临五斗,五岳神灵,同致帝座,五帝授符,受者长生。座长二丈,中央圆,皆重缯为席。 甲乙王相日,以金钱三千至东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丙丁王相日,以金钱九千至南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庚辛王相日,以金钱七千至西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壬癸王相日,以金钱一千至北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戊己王相日,以金钱四千於中方,若都市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并使尽合用金钱二万四千,皆己自斋具。烧香不得调求五音。天宿东井日,沐浴兰汤,清洁身体,斋忌入室烧香。先始东方,二十四日毕。天气纳和,传付五音。子若惜钱财,妄有分损,不如天气,或未应传如擅传,天气不和,五星不照,五帝不授,五岳不开58,五藏伤疾,殃致灭身。仙公曰:乡县道士多贫,今59以金铜钱准之60,可传经也。弟子自具信直,皆以恭斋法事,及救困穷,不得私用。具五合香烧之61,以效至心也。 老君曰:灵宝为道之先,神灵常所凭,诸天诸地诸圣之所共宗。玄洞通灵神真符,三皇天文大字,洞真经本,同於灵宝。故先撰为五称符,余者入天气,故曰天文字,及为皇符也。并可以施召,役使天地之灵,皆先佩服灵宝,施文乃得神,得神至,辄凭己,不为人62祸殃也。子无灵宝文,何以畜天真。慎於所施,召神不常凭己,反为人殃,害及子孙。既有灵宝符,当得灵宝图,图有二十四首,天之真气也。吾之法号也,大道之真法也。子欲求道法,先沐浴去臭秽,当得东井图。子欲定五帝,役山精,当得五岳图。子欲通神灵法,先决八精,当得八史真形图。子欲通五行,致行厨,当得六甲通灵图。子欲存五牙,致天神,当得九宫紫房图。子欲奉道法,当得泰清图。子欲奉顺道,当得混成图。子欲得通道机,当得西升保录图。子欲通道变化,当得灵化图。子欲蹑63天道,当得九天图。子欲脱身形,当得九变图。子欲隐存守身神,当得常存图。子欲定身守神宝,当得含影图。子欲恬泊守一以存身,当得养身图。子欲寂嘿养其志,当得精诚守志图。子欲清静洁白致芝英,当得芝英玉女图。子欲娉六丁,当得六阴玉女图。子欲致仙录,当得九九导仙图。子欲食道气,当得导引图。子欲治道术,当得洞中洪宝图。子欲为变化,当得隐测图。子欲临炉定九丹金液,当得太一图。子欲登五岳求神仙芝药,当得开山芝药图。子欲保身形,别邪精魔魅,当得明镜图。子既有明镜图,应得含镜图。凡二十四真图,吾之灵宝也。洞中黄录章,中黄九都文,各有秘要经,即吾之别号也。皆得灵宝自然符为宗元,相须而成真人。子能得之,必能长生,萧萧高仙,飞步太清,亿劫犹日顷也。 黄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气,故授兆灵宝五称符经。请按东井谶,清洁吉日沐浴斋静,受灵宝符也。正月十日人定时,二月八日黄昏时,三月六日日入时,四月四日下晡时,五月一日上晡时,二十九日日晡时,六月二十七日日中时,七月二十五日禺中时,八月二十二日日出时,九月二十日鸡三鸣时,十月十八日鸡初鸣时,十一月十五日过夜半时,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时。此皆天气月宿东井时,与神仙合香,此日时64沐浴,神降己也。沐浴兰汤,言道士欲通神人也,谓诸百姓不须此沐浴也。又上法行五石镇宅,按《开明经》:家有灵宝,万岁不老。君有五称八威,众宝不衰。谓不复须镇也。必以治民,无此文者施耳。又《玉札记》云:五符,五方之称者,道之真一也。故不以此经符宝文尊书以入神房静室中,与众书会也。使常在帐中,又通灵八符威制八方之神,皇符难服,故别祭如受之以威使八神也。 太上太极真人曰:学道者受此经后,四十年传一人。已延寿者,四百年传一人。得地仙者,四千年传一人。得天仙者,四万年传一人。得无上洞寂太上至真者,四万劫传一人。太上灵宝大法传授之科备矣。此经言高仙浚虚之道具矣。太上弘普之教陈矣,渊远之辞彰矣,玄真之真,希微之旨,不可思而议矣。仙公曰:故历代凡贤,有绝思之谣也。 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之至赜,宣道之意,正真之教尽也。焕乎奇文65矣。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太上四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於七祖矣。 仙公曰:五千文经之伟矣,其妙赜难为辞者也。学人心不尽於荣华之想,常存於内外,以读此经而望天真,未可睹矣。才若君子之辈,便使世咸知斯文之不虚诞也。能弘希微之辞者,犹火中生莲华乎。夫体道至真,六通巳备,不生不死,德合自然,飞行洞听,身出水火,而能以道度人。恐海水入毛孔,火中生莲,未言其无也。案经戒至道难成,起一遗之功,时修修乎,如人千里行始一步,要须历劫积善,乃可自然而会焉66。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下竟 1.“分”字据教煌本补。 2.奏画:原作“春书”,据教煌本改。奏,表纸也。 3.“五”字据教煌本补。 4.使致富贵:原作“史至富贵”,据敦煌本改。 5.役:原作“后”,据教煌本改。 6.“愿”字据教煌本补。 7.闻语:原作“闻诸”,据敦煌本改。 8.玉女:原作“玉亦”,据敦煌本改。 9.出行:原作“出一”。 10.左肘:原作“左有”,据敦煌本改。 11.怪异:原作“怪魁”,据敦煌本改。 12.自语:原作“自六”,据敦煌本改。 13.既成:原作“既相”,据敦煌本改。 14.“见”字据敦煌本补。 15.一暗:原作“室腌”,据敦煌本改。 16.纬度:原作“违皆”,据敦煌本改。 17.阴阳:原作“脯阳”,据敦煌本改。 18.生者:原作“生符”,据敦煌本改。 19.轻陵:原作“於凌”,据敦煌本改。 20.天神:原作“天中”,据敦煌本改。 21.无:原作“黄”,据敦煌本改。 22.不须:原作“致须”,据敦煌本改。 23.急:原作“仙”,据敦煌本改。 24.通神草:原误“众神草”。据敦煌本改。 25.一年:原作“名年”,据敦煌本改。 26.职吏耳:原作“职在耳”。敦煌本作“职史身”。 27.通灵图:原作“止灵图”,据敦煌本改。 28.六甲:原作“得中”,据敦煌本改。 29.亦:原作“女”,据敦煌本改。 30.一名:原作“行名”,据敦煌本改。 31.有:原作“肘”,据敦煌本改。 32.魁:原作“异”,据敦煌本改。 33.六丁:原作“语丁”,据敦煌本改。 34.相配:原作“成配”,据敦煌本改。 35.入室:原作“入一”,据敦煌本改。 36.皆令:原作“度令”,据敦煌本改。 37.酒脯:原作“酒阴”,据敦煌本改。 38.以羊:原作“硠手”,据敦煌本改。 39.书通灵符:原作“书通灵者”。敦煌本作“书通符灵”。 40.於:原作“轻”,据敦煌本改。 41.日中:原作“日神”,据敦煌本改。 42.状:原作“法”,据敦煌本改。 43.黄帝符:原作“无帝符”,据敦煌本改。 44.五彩囊:原作“五彩一”,据敦煌本改。 44.何烦致之哉:原作“例烦不之我”,据敦煌本改。 45.求仙者:原作“求急者”,据敦煌本改。 46.也:原作“死”,据敦煌本改。 47.无鞅数劫:原作“无鞅老劫”,据敦煌本改。 48.众真人:原作“通真人”。敦煌本作“众佛”。 49.香林馆:敦煌本作“香林剎”。按后文乐林馆、华林馆、首(敦煌本作道)林馆、莲林馆、金林馆、宝林馆、金刚馆、宝(敦煌本作欲)林宫、水精宫等九条,敦煌本均以“馆”字或“宫”字作“剎”。疑系僧人抄写所致也。 50.其真人名入精进:原本“名入”作“一文”,据敦煌本改。按敦煌本此句作“其佛名入精进菩萨”。后文中“其真人名不舍精进”、“其真人名习精进”等九条,敦煌本皆以“真人”二字作“佛”,句末加“菩萨”二字。疑系僧人改抄。 51.在:原本作“吏”,据敦煌本改。 52.乾卦:原本作“境卦”,据敦煌本改。 53.六害:原作“六畜”,据敦煌本改。 54.五兵:原作“五岳”,据敦煌本改。 55.五色奏:原本缺,据敦煌本补。奏,表纸也。 56.“灵”字据敦煌本补。 57.“十四人”三字据敦煌本补。 58.不开:原作“不关”,据敦煌本改。 59.“今”字据敦煌本补。 60.准之:原作“倍之”,据敦煌本改。 61.“弟子自具信直”至“具五合香烧之”,此段文字原本作“弟子自具五合香”七字。据敦煌本补。 62.“人”字据补本补。 63.蹑天道:原作“跚天道”,据敦煌本改。 64.“时”字据敦煌本补。 65.奇文:原作“其文”,据敦煌本改。 66.案“夫体道至真”以下注文,原本缺,据敦煌本补。凡八十三字。又案较煌本与道藏本之异文尚不止以上所记。其无关经旨者不录,以免烦杂。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0:16
346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