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灵宝经目着录未出。原本一卷,后分为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卷上 元始天尊言:赤明始开,混沌始分,元纲流演,高上所撰,龙汉冥蒙,赤字辉烂,自然天书,微妙难论。处於玄之又玄,号为海真,龙王丈人。海真之王,是海有真,位在其中,星气所盖,以号玄源。一百八十灵海,各有万余洪泉,泉通於水囊,冲造三十二小天。其时欲灭,山海一倾,八威吐毒,水火欲生,海游轮转,山岳激崩,龙王纵壑,蛟虬翻洋。龙王从官,三官诸君,分别有道,记诏泰玄。海真乱作诸海,闭塞洞门。灵宝天尊,元始高上真人,已召八威,制伏龙王。赤字玉诀,其中有文,可度生死,蠢飞众生,明可宝秘,灾眚以禳,千日用习。岁建日子午行道,烧香转经,呼召八威,龙王丈人,闻经欢悦,低头闭眼。有受召经,不遇灾眚。八节登岳,四时投渊,大小劫至,以符投津,龙王奉迎,鸟母引接,上造玉京,提拥玉皇。 元始天尊言:三十二天凡有一百八十海,又有岳海三十二水囊。龙王丈人游观海岳洞渊之中,见有可度,见有可仙,演造《八威召龙龙王却洪灭炎妙经》。常为行术,自得延年尸解,免脱十苦八难,拔度七祖,上登南官朱陵林中,自然饮食,死骸还神。 元始天尊以高上玄度真人八节日登山召诸海龙王丈人诵八契并召文及符 随节用,立春之日用青缯九寸,丹书州郡县乡里年纪,所封先生名,某甲佩三部八景,天仙地真常在身中。乞某今立春之节,奏名泰玄,削除死籍,断绝罪根。 立春日诵四方咏,用法召文如前。 嗟呼龙汉尊,勇猛高神王。洞渊诸灵宝,以召龙王君。魔王丈人主,元始元圣神。 制威住八毒,灭洪止炎烟。逍遥虚无散,身生水火光。大运会开度,弥劫为一龄。 春分日诵,并召文及符,用如上法。 渊通龙到尊,水母承飞云。诸虚灵岳没,荡荡无一存。赤镇绝缸岭,东井伏华津。 玄和诸玉女,灵妃六甲人。空洞不进贤,灵皇还九玄。勤敬高晨业,以度得道尊。 立夏日召文,用绛缯八寸,丹书如上法。 赤明玉字生,大微剧郁罗。正光佩云景,相好不为多。化游人中道,至真谁是家。 乞免五难中,制召诸天魔。龙王衔符出,诸海成尘沙。灵岳不崩陷,福地更炼胎。 夏至日召文,用绛缯八寸,书如上法。 虚皇承灵飞,太霄九玄上。风云隐宛微,讲诵五岳匠。福地在河涧,灵山有洞尚。 仙芝多妙药,炼服生光相。分布诸宝园,珠玉镇灵藏。砗磲精琉璃,琥珀金刚镜。 立秋日召文,用白素六寸,书如上法。 煌煌太白宿,苕苕峻嶒岭。龙王决天河,诸海一时并。三十二天真,各佩威龙经。 以过后龙汉,学者登玉清。观行吐毒狩,漱芬灌冠缨。浩浩无穷崖,幽辽远大灵。 秋分日召文,用白素六寸,书如上法。 劫运诸天交,大象不复生。十方灵宝尊,讫号真人形。三洞奉道元,真妙高上经。 佩者入空虚,诵咏都泰清。道为真中尊,以度不穷龄。至真归是无,学修飞上清。 立冬日召文,用皂缯五寸,书如上法。 灵鸟乱龙汉,凤虬不复降。福首三台宅,号位真悲忘。灵岳至学士,佩笈参师匠。 持以游诣乐,消魔诵明镜。三元元始宗,演造龙王召。八威毒气散,诸海无涌辽。 冬至日召文,用皂缯五寸,书如上法。 大明照十方,诸天各欲崩。灵业大乘宗,诸海发洪波。上造玉京基,下至渊洞乡。 蠕飞蠢动类,一切随路行。群魔更束带,受诫修宝经。轮转变自然,体有无等形。 右八节诵,各随节诵之。 四时召文法。 四时之日,春甲寅、夏甲午、秋甲申、冬甲子,投水简,用金龙一口,碧珠二枚。西水东向者,是灵海源也。正向北方,诵契三过,以龙珠相连,朱书青缯置水中。更重劝百八十灵海大真八威,不得放毒,龙王衔符,即尔响到。若不见形者,此水自有异声涌浪,即是灵。应修之三十二年,八威奉迎,龙王导引。 重敕法召文仪 太玄、太素、太微三元君,元始高真,上景先生,玄和玉女,灵妃夫人,某甲先封某海神王,以护渊通天洪漏水灾。今以某时之日,奏责金龙碧珠,以脆先君,乞上名帝籍,削除死根。 四时日投水简,赤书青纸,以北向诵四契梵天音 太玄太素太微君颂第一 太上洞玄文,三元灵宝真。元始吐玉诀,是为上古言。八威从毒气,诛灭妖俗尘。 正道有空洞,高妙元气尊。瞬目过六度,腾身参泰玄。百八十海沸,龙汉开洪门。 渊通诸汉首,人鸟灵岳根。虬兽蛟鲸勇,浩浩守洞文。观见学仙客,蹊路放炎烟。 催促郁仪纲,收录结璘晨。阳光不复朗,阴精不复明。百六阳九尽,大小劫更生。 三元君颂第二 八威龙王神,住世无姓生。从气吐八毒,不度无道人。愚类不荡除,俱会五苦庭。 横尸诸国土,白骨暴路间。灵岳多俗秽,尽是忧恼臣。存时不修经,闻法耳不餐。 勤竞灭蠢类,蠕飞诸众生。前身受是对,今乞免罪名。 元始高真颂第三 荡荡龙汉宅,朦胧灵岳冥。辽辽诸天府,混沌始气生。寂寂幽洞宫,峻嶒灵真庭。 飘飘高仙士,清诤本业铭。龙鳞处渊源,虎豹藏拢田。不见学至师,还闻苟且声。 饥咽餐元气,渴饮玄玉精。持养枯骨质,以度不穷龄。 上景先生颂第四 溟涬豁落宫,诵泄浩无崖。列宿一时倒,星辰化为逸。禁元根莽莽,丁皇无堪基。 沉浮任运转,焦枯各有时。荡旦无无遂,万劫复更来。人肌欻倏命,至法度我灾。 回迁虚皇路,亿岁是一时。身佩八威策,以消八素灾。 元始天尊从龙王丈人,龙汉诸真,八威牵引,龙鳞虎豹,狮子辟邪,虬蛟凤鹄,鸿鹭雍雍,而来俱会南阳洞台七宝宫中,上观洪崖。其时清虚澹泊天尊,演召八威龙经策文、符图赞诵,以授未悟,明案修秘受法,宝玉得传,秘之秘之,轻泄灭身。 八威策文,修灵宝斋,佩此策章,群真向引,魔王不干。 八威策文法。用真檀长八寸,广四寸,白地锦衣,长尺,广四寸,囊盛。斋时佩身,三部八神在左,策文在右。 策文里朱字,皆使方正。 上古上皇元始天尊、始生元君、元素太真、太素元一君、三素高神、灵宝元始君、元始丈人大帝、玉清神师景阳先生、泰清玉历太真大圣大仙君、五岳地仙、灵山道君,某甲本生某郡县乡里,属某天,被某宿,封某岳先生某官道士。伏闻八威神策,以召龙王,元始生养,特蒙高真,赐为封合,上名帝籍,削去死根,威神侍卫,群魔却行,周历诸海,任意纵横,如文律令。 策文外符。 百八十海精龙王丈人真形。 度大小劫盟文,元始演。 上古高上丈人、太上大道君、元灵老子、无量道尊、东府太上、南极丈人、西灵洞母、北玄真人、中宫太帝、黄老元君,同游会渊通宗飘竺落诸天龙汉间,清虚静默,记轮转运度劫数。众始遣玄和玉女、灵妃夫人各十二人,赉太上洞玄灵宝大小劫天地运度八威策文,以召龙王,变化空洞,以炼真神,导引生图,安镇二十四真神。其经高妙,授与白石空洞玄度真人,修学以付高上道君,传玉仙金母,金母传无上李夫人,夫人传北极老君,老君传上景先生,先生传太和王君。王君等学,各经数龙汉,经还洞乡,隐不复出。学太上洞玄灵宝经者,百无一。上皇之时,高上老子演,置种仙使飞天人,赉太古元始天尊三十六部妙经,封置五岳灵山洞中。人间有至德者,自见其文也。至东晋成帝元年七月十一日甲子,十方灵宝天尊众真下降,开洞经演法度人,乃授成帝此经。上登十绝,遗文世间,化度一切明按秘也。成帝受大小劫诸经,盟信法物,黄金五两,金环一双,五方纹缯,金龙一口,玉鱼一口,碧珠二枚,博山香炉一口,地布一张,白银十两,上厨九人。亦七五三盟,法用此信,以脆元灵老子、始皇天尊。作坛在崖石上,使遥观灵泉,远世人。坛成,法师东向告盟:受者弟子某州界土秽气胎生蠢类,遭遇元始,加润和气,得盻妙文,今奉赍法仪,蒙以告盟,亿祖为誓。 弟子某郡县乡里,某号某甲,年若干岁,甲以下生秽质,被衔灵和,三元所载,三洞所养,未知宿命拔罪之根,明悟仙术。昔诣某法师某甲,奉受太上洞玄灵宝尊妙法经,出入难想,至道妙贵,非某甲下才腐骨臭肉所可佩诵。不自忖量,思效日新,在进无退。伏闻元始演教大小劫,八威召龙,变化空洞二十四真神,导引三光洞玄之根,宝玉之尊,洞一之真,上真要诀,实所希闻。甲投命束首,乞丐成就,恩惟明先生垂恩授度,不敢轻露,告盟之后,七祖为誓约,自闭塞宝玉。有宣轻泄,宣露甲身家口,谢天地水三官。万没之日,后不敢有怨。 某年月日,某郡县乡里,太一无极金刚毕券三洞三景弟子,左领神太上主者,三皇五岳大传北岳先生,某官道士,曾孙小兆真人某甲,稽首再拜,启盟上告。上启上上元始上古高上太上大道君、元灵老君、无量道尊、东府太上、南极元君丈人、西灵洞母、北玄一君、中宫老君、十方太真,小臣某甲上启元君,应化经法,赐宣令悟。今有某甲谨赍法信,求盻篇目。臣以去某岁某月日,谨诣某洞先生,五灵真人某宫道士,某郡县乡里,某对共告盟,宝质珠玉为信,启付三十六部目录,别告八景神真,大小劫运度,变化空洞,周流五岳,大宅灵山。今有某州郡先生祭酒某甲,奉赍法信,五方纹缯,金龙玉鱼,碧珠白银,地布香炉,求乞告盟,度授宝秘,安国救民,土地欢乐,无有忧患,以游行五岳。诸所经由江湖大泽,山川溪谷,群灵皆为伺迎,龙麟虎豹、狮子辟邪,常所持会,天真地仙,覆盖某身。法启度事竟,某甲案如修承,恩惟上古太上告下三十二天,削某甲死籍,断绝罪根。弟子更向东方百八十拜礼,三十二揖,向四方散发。臣某甲重启某山太真灵洞天尊,某甲求某告盟某经,某山太真当为保举,令某甲寿如灵岳,劫数不衰。 弟子读告盟颂: 浩浩无穷崖,龙麟来奉迎。水母西游外,炎火不复伤。身登玉京阙,飘然凌高翔。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卷上竟 ####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卷下 大道君曰:太上元君与上皇无极太帝君,游於昆仑玉京之山,又与妙行真人、太真君、太真丈人从五岳四渎诸仙真,各二千四百人俱下游。因上请天皇、地皇、人皇君,同降玄都山,众官围绕台阙,听讲敷演说法。尔时有龙渊丈人,号曰龙君者,复乘将群龙数万,来诣三皇太帝君,听说善法,及作功德之事。叹言无上道德,本自尊高虚无无上之上,大乘百六运度无极之化,劝善敷救生死,化导之勤。又有九千六百亿正真之道,并累功积德不可称数,并以道化教导生法,执权方便,普为拔度诸恶一切死根。人行四慈之心,济度伤害横灾,天地枯槁,人民嗷嗷。龙君仍化,擭将西河沙漠之外,无极虞渊地中群龙数千万,负水乘云,弥布天下,普蒙洪注洒润。五岳四渎之神,普兴云罗,荫天覆地,济度天下枯渴。累日之中,水陆普被流润,川谷盈满,浩浩荡荡。尔时又有上天遣彩女二十四万人,导从太上太上无极太帝君,盖天来下,偈歌作伎,周行四海之内,庆观天民受庆之乐。国祚太平,天下人人,莫不喜踊,各复音声相和。其时大道君、道德君、太帝君,三尊至真神人、高圣妙行真人、天帝太皇、万万亿亿亿万众来躬奉。金童玉女大亿千万众,擎持香华,盖天来下,奉迎三尊四真,无上无极无先元君、太帝太尊君大神、金童玉女、香华玉女,啸歌邕邕,与天下地上亿千万神,并与数千万彩女,俱进太帝三尊几前,长跪肃然。 尔时,龙君又将数千万龙,来伏太帝前。良久,龙君上白太帝:三君自承三皇造化,开辟以来,未遭阳九百六之运。今洪水枯后,九千九百岁,枯阳蔽渊,水母逃匿。故使枯阳藏景於九泉之下,炎障扬於八极之内。万民枯竭,嗷诉上天,辞诉云云。枯死之人,天下三分过半,焦煎欲尽。三年之后,恶逆悉尽。又召龙君命虞渊令龙君,御群龙数千万众,来施天罗,负水洒泽。旬月之中,枯死者皆得生苏。国土之中,十分人民才余一分为种,见而考之,问其何缘独得伦存,枯而不灭也。种人曰:夫予所以被枯酷而不绝,正受三官劾校,先亡有积善功德,世勋相及。且一己修身,少不履非,积勤累德,为天官所保,地神所长。以此学者应在偏仙之列,逆被甄别。当驱除火炼之初,天地水三官,考雠先世积功,相覆己身,勋勤功着,南宫遗名,后代当灾之时,三奏被@。南岳君炎障使者,悉见济度之恩,并请天帝火珠使者,流火飞炼金真虎符、太一金刚赫奕宝章,引景神真凤文真符拥护,洒而拂之,遂得炎飞。仙贤与金口大鸟兼来济度,得於灾中免脱成生见戒,积善之行所致,善佑之感也。可不勤修斋直也。龙君日:积善之功,悉从道来。夫欲建功积德者,当依太上灵真三宝之斋,累年积月,修习不倦者,司命表奏善功於上天,天帝曹下@三官记列功绩,三灾五难克得度脱,斋功尤重,可不勤之哉。生生之根定矣。今撰出为太上八威召龙经,施请祝龙於上篇,记根原说於下卷也。 太上大道君说运屯泰,因枯而得荣唱,乃说颂曰: 荡荡龙君,受天至灵。遭时阳九,百六之倾。万姓煎枯,渴死渊庭。仰天呼嗟,求愍灾樱。 叩诉悲唤,烦烛天真。上天感应,呼召龙王。群龙逃身,匿景潜形。藏闭虞渊,崖石之硎。 八威严敕,命召交并。如有龙君,胁带五星。指叩虞渊,群龙飞呜。匡御千万,承受功名。 收摄雨师,云罗上京。三日三夜,洒渊清静。禾稼丰茂,万民受生。四时和调,咸亨泰宁。 大道君曰:赠赞龙君之大功,其德巍巍乎。说者有习,明有五戒文,如左: 训导多慈心,天道为开冥。爱护释忧患,功德流后生。道不负人功,患人不能营。 奈何来运雕,善士心伶俜。勤勤劝修善,过度愍灾攫。龙威功德大,惠泽荷天灵。 济活天下人,莫不受福荣。阳九既得免,百六亦夷平。枯邪被洒泽,烦浊见澄清。 八威制命策,宝章及帝琼。悉是制毒章,威减狩魔兵。龙王投河侧,群龙出骇鸣。 积善万福降,长斋赞音声。莫不从善来,威致於上灵。福降如天雷,聋痾悉得听。 盲者并开见,跛者得起行。善者神所助,恶者鬼贼刑。道以善为本,德以信为明。 慈孝天所爱,勤道命不倾。 道君曰:龙君之功重矣大矣,可谓善哉善哉者,其乃宿勋天心,莫不感焉。况神真太真说科戒之美矣。道君语龙君曰:汝承宿世,功德已显,乃为众恩。及近劳勤,三宝之中,功之表也。汝谛听吾戒,思惟吾言,当复广说大道元始之法。其言至要,应所修行无限之善法。 龙君言曰:大善之行云何,愿闻思听,辄当更受戒言,宣布十方,劝进善心,令不倦也。於是太上大道君答龙君曰:又有一法,行善道士者,其人相好备具,得诸道真人宝经。三皇洞真人有太真大科丹简墨箓,并三皇玉清隐书三皇文字,泰清丹经飞石隐形,灵妙童丹之秘术,亦其真也。道之妙真,天地元谱所记,其言明矣。飞仙之要,至矣重矣,可不勤之。善修念也。至道之言,夫行至信之信本也。大善巍巍,制御小乘之法,宜禁之限也。宜有节也。节之有所止,其威也,大乘之行,观乎一切,一切众生三宝之功,使其有渐也。谓龙君有宿功积德之行,别有三十三戒法,承三十二天之仪。戒法皆劝善之始也。复有十六事进增智慧,显布弘惠之勤。何谓十六进增智邪。施善行众,齐具如真,戒言无缺,忍不应谓忍,果上精进致定,诸行已具,智慧情信,行悉已足,供事如道,游静乐门,闲备六贤法,最有十善。饰身口意德具操行,知足乐静之身,三自劝进,修内外之善,劝诸德行,并修十六行法之事。应受祥福,演大智心显,赏功於大道之世。施弘布慧,流化於后代也。又复龙君有善智慧之心二十二事,亦令除径之意,存大乘之志,高且清也。夫太清去浊事,抑诸俗,不言杂事,不行非法,弃去邪恶,执诸智慧,修行善法者,其道通焉,其道大焉。龙君之威已制,已入大乘,况於太上者乎。龙君复行二十二事,能进智踊,能信顺心,不可当诸魔官属并邪俗外道,降而却之,何谓踊过於常人之心。我心志猛定志,言所防必固,强行不堕,心不懈息也。踊时正如天地威神威鬼,威俗威伪,威毒威狩,威非威物,八威之策,故有所像也。威者,如大金刚坚固之行是谓。道言:龙君真人有二十二踊法,能有威,罔致有踊刚之行,致普智慧之心。一切众魔及诸魔外邪外道,不得敢亡当龙君之踊制也。道不虚行,故有轨仪。 道曰:夫河海扬波,太阳枯焦,洪彼四合,兴云造雨。静风止注,役龙命真,威振之时,群龙惊飞,云停雾聚,开荡宇内,加润旱桔,五香敷庭,正大道大明也。大善之行,可谓善哉。 大道君曰:龙君真人亦既施威录召群龙,时当先祭劳大龙王,醮河神风伯雨师,又祝龙咏河伯水神虞渊使者,三过祝愿,身斋三日,临河川流而颂咏此上篇盟文也。祭醮盟誓求命龙之时,常亦奉敬恭恪河伯五岳四渎诸神也。可谓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洪流之注,要须阴阳合德,二仪相感,四时顺焉。五岳操躬,四海冥合,河神操龙,虞渊洞溢,八门开通也,其道成焉,功之大也。 大元真人龙君曰:已受四时洒泽命龙之法,有未见五明之化,何谓五明。一曰上洞无欲之明,二曰彼我心志之明,三曰五达九合之明,四曰智慧应机之明,五曰远瞻十方朗无碍违之明,是为五明洞焉。五明之照,上承三皇五星之精,次承五岳四渎之灵,又承五香芝英之明。五香之明,绝海异邦,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一间五节,五五相当,故仙贤名之。五香之木,烧之十日,上彻九皇之天,有大慈之心,德化之圣也。 大道君又告龙君曰:宣化善方,若有好乐修斋求道之人,有情信,可修要道者,乃可普加授之,以明法化之神,则后贤有通明不绝之善义也。於是龙君受命,乃乘龙飞集虞渊龙池,引将群龙来降到诸国,普使天下须水旱者,悉使依上篇经告誓醮水官河神之属,然后龙渊丈人当开池云,升负水来洒注也。 大道君曰:命真人龙君以时使之非时所须,依常自供,给天仙飞仙官属,自各各常所给天官之羽仪,非请时求雨水之事,欲斋转龙王经上下二篇。使之音气悲切,向河水流之中咏之,各七遍。次法师赞梵唱善,咸使河神感动,群龙悲切者,翳然赤身降见形於东西之方。三日感至,即白日扬光而夜明,以通晴之感应也。 大道君又命龙君真人曰:若当欲斋,值天大旱,遍地扬尘,积月累日,亢阳不泽者,又应命召龙君告求雨施也。依上篇盟文诵咏下篇七遍,哀而美者,天真龙君奄为之乘龙降矣。依如上篇,当咏诵之上篇下篇,立一日一夕,各得七遍。祭醮河神龙君求遣群龙飞入四海江河之中,飞降升上负水,游演弥布天中,洪注滂沱三日,雨洒三夕。先罗香灯绩夜昼,则雨施吹呼立至,正真所加,无量枝条,累柯堂堂。圣王德行,大善升登,变通非常所尽,命召甚难。事竟速遣,此龙君神化清静洒泽之感,非至精国主,何便能致此降哉。缅缅夷平,非笃不矜。 道真无上言,并有四等行善功德之大者,何为四行,道曰:如其修清静,为之一行也。申志道心者,二行也。善化物得成为三行也,建功方便济度众生之命为四行也。夫修四功等者,何也哉。且龙君真人曰:乃有八直之行,如行八威制召之命者,皆从正道之心等焉。如非法之事,故不使已善之贤见非法之科也。入当明宣之,宣善不普,各由梵主不告诸弟子师之咎也。师之责也。 真人龙君曰:亦闻道有三界。何为三界?进勤修德,於虚无应行者,於无色界,已悉清净,得净我性命,亦能过法界。法界净,故则数界净,数界净,故则无数界净,无数界挣,故得三界净。三界净,故眼识界净,眼识界净,故意识界净,意识界净,故得空界净,空界净,故诸法界净。因是净故,则诸法等净,如空空等净,故得众生净以诸净,故得众生守以诸净,故便无其二,亦不着二无二净,故则道清净,以斯言之清净之上道矣。 真人龙君又言:道说亦无,众念亦不念道,诸念悉净,若如登上妙寂於彼,永无是谓无门。念应无所念,无念道者,亦无识念,其道都无,入乎冥冥。行此无念,无念道之至真矣。若龙君真人欲行斯道清净意者,当明晓净行,亦使其身口意清净行生受气也。於无中而玄禀有也,谓之生道,道之根焉。 真人龙君曰:何谓身行至。道言曰:身行去来生法,来无尽法,现在景法,终无尽法。其无尽者,是谓身行。又复身法因缘合会,其因缘老则空无想,淡然无念,如此之眇眇,龙君今欲像之模法,观身如斯之道,不可不汲勤之焉,得真道矣。 大道君曰:龙君真人,若乘是净心,生於有欲之界,而在色界与诸天俱处众梵之中,安静进止无躁动者,是龙君真人能与诸天神人化导以权。或生色界而欲界现而有象。又与诸天念众生周旋,坐起不觉,有劳拂之慢,众生贤德亦无自轻。彼以斯行清净诸定,正心受之,於上道莫不飞行於玄虚也。 大道君日:夫真人已悉合自然之行,桓有清净之体,行者斯其真大矣。自执身已定,复不随止以定所生者,故有进退之心,非受真之谓。之譬如无上真人教化之始,亦有善权方便。若道士志学晓解清净,飞行变化无方,可谓勤修,道不负人。 大道君曰:又闻龙君真人教化之始,以不习以求道习。不习无习以想道习者,故可以知道之行。亦不习於望道之习,亦本不求习了解者。或自骨法已洞此元由也,不习所生,冀向道习不习之行,灭度亦无解死生之道。习不习,执念恒在道,不亦明哉,道将明哉。 至道言曰:夫转虚真三洞法轮,无量龙经者,亦草龙欢踊。龙君又言: 真道不远,三五复反。清晴见候,求雨召龙。龙君一降,啸歌嗈嗈。洒沾旱苗,所请非衡。虞渊河官,五岳高峰。说法教化,唯善为忠。孝慈蒸蒸,天下无双。节法所造,或悟以龙。龙君一降,莫不倾匡。制策召真,并得魔王。万鬼灭景,蓬神曲躬。断绝五道,升举高嵩。并出斋文,教导童蒙。流水金符,赫奕宝章。左带六甲,右佩印章。唯念三实,执在心胸。志道勤斋,何问飞空。飞空道长,长训从容。 道若非习得,何忽与习想。求道归空无,时须立形像。患人志不坚,是故出随景。不乐求道习,荡除诸秽坏。真道都无习,清净却魍魉。若有起习者,精诚奇可常。道云无我念,我念绝无影。绝念从虚来,虚来有实生。子能修善化,善化致真灵。谁知真道贵,金丹在子形。养育玄邕下,寿命延且长。何为营短命,不肯脱元精。元精甚易知,安存玄妙城。间开日月下,鸣锺会吏兵。谁能解悟然,在想三元庭。不解求吾道,反为灾所刑。身灭刀山峰,毁辱败道名。何不修斋直,万岁免飘零。但患功不积,不患积不成。大道不虚言,恐子罗罪撄。故开三洞宝,劝尔养长宁。过度五难苦,仙飞之皇庭。吾我自相知,谁知真可聆。 龙君真人曰:吾受太上太帝之道,躬禀无上正真之法,以勤营斋直,损己布施。尔欲度身,必先度人。尔欲成身,必先成人。尔欲自贵,必先贵人。尔欲自敬,必先敬人。尔欲自立,必先立人。尔欲自躬,必先躬人。尔欲自师,必先师人。尔欲自营,必先营人。尔欲自济,必先济人。尔欲自达,必先达人。尔欲自通,必先通人。尔欲自乐,必先乐人。尔欲自饱,必先饱人。尔欲自饶,必先饶人。尔欲自先,必须先人。尔欲自政,必先政人。尔欲自定,必先定人。尔欲自慈,必先慈人。尔欲自孝,必先孝人。谦躬勤身和颜,晨夕礼侍我尊,见他尊老人,敬如我老尊,心存口念道,恒愿躬礼勤,易味使甘进,不离於晨昏,寒冰不先衣,当先衣老人,行此十八善,应彻於上天。有财不藏蓄,开仓惠穷人,年出数千斛,悉以救困贫。龙君少行此,感悟於上天,上天须忠孝,命尽得申延,延益十倍算,命过龙来迎。积善孝所致,慈心多惠穷,龙骄实难领,拜之为龙君。升降遍其意,游咏任所之。兼化别见形,变景靡不通。亦为众说法,戒悟后学童,为行多慈念。见贤靡不恭,上圣补真人,方始化世间。功成游四海,五岳遍周旋,得仙道遗名,行积於后代,化悟於后贤。世末多灾横,勤斋以度身。若能养三命,道炼於三元。端坐思吾道,游宴於昆仑。未能升玄虚,且乐游地仙。不羡人间乐,遨游五岳巅。然后炼金液,飞升造皇乾。何不勤修斋,沦逮世俗间。百鬼所攻伐,恐亏天命年。念念善相续,施惠救穷人。天道不虚戒,劝子作善缘。为善患不久,积德福命延。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卷下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0:27
28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