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撰人不详,约出于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参校本:敦煌P.2461、P・2358、S・5746、S・6290、P・3793号抄本。 元始天尊以开皇元年七月一日午时,于西那玉国郁察2之山浮罗之岳,长桑林中,授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3法文。是其时也,道君受戒起,北向首体投地,回心十方,还向东而伏。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当宣通法音,开悟羣生,为诸男女解灾却患,请福度命,拔诸苦根。使生者见道,身脱八难,死者欢乐,饮食天堂,早生人中,转轮圣王。修斋求道,皆当一心请奉十戒,谛受勿忘,专心默念,洞思自然,勿得4杂想,挠乱形神,能如是者,便当静听。 天尊告曰: 第一戒者,心不恶妬,无生阴贼,械口慎过,想念在法。 第二戒者,守仁不杀,愍济羣生,慈爱广救,润及一切。 第三戒者,守贞推让5,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己济物。 第四戒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贞洁守慎,行无玷污。 第五戒者,口无恶言,言不华绮,内外中直,不犯口过。 第六戒者,减酒6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无犯众恶。 第七戒者,不得嫉人胜己,争竞功名,每事逊让,退身度人。 第八戒者,不得评论经教,«毁圣文,躬心承法,恒如对神。 第九戒者,不得斗乱口舌,评论7四辈,天人咎恨,伤损神无。 第十戒者,举动施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 天尊言:修奉诸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一切,普度厄世,谦谦尊教,不得中怠。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于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恶,诸天所护,万神所敬,长斋奉戒,自得度世。太上道君不胜喜惧,稽首奉命。 天尊言:夫为8学者,修斋行道,开度天人,作诸善功,当行十二可从,而得度世者,尔宜从之,自得正真,终入无为所愿皆成。 第一者,见真经岀法开度一切,便发道意,心愿后世得登大圣。 第二者,常行慈心,愿念一切普得见闻,开度广远,无有障翳。 第三者,好乐经教,深远览达,意志坚明,开化愚闇。 第四者,尊受师训,广开劝化,令入法墙,远离盲道。 第五者,信向玄妙,尊奉经诀,晨夕诵习,无有怠倦。 第六者,不务荣华,断俗因缘,专心定志,所营在法。 第七者,勤诵大经,愿念一切,广开桥梁,为来生作缘。 第八者,恒9生善心,不邪不伪,无嫉无害,无恶无妬。 第九者,在所托生,常值圣世,与灵宝法教,相值不絶。 第十者,洁身持戒,修斋建功,广救羣生,咸得度脱。 第十一者,学业广览,宣通洞法,预以天人,普令开度。 第十二者,常与明师,世世相值,受教宣化,度人无量,一切善心,皆得真道。 天尊言:学士修行之法,当行十二可从之戒。能以一心行此善念,世世得见圣文,与道结缘。诸天友11识,独超12三界,无所星碍,长离三恶五道八难。万神敬护,地祇拥卫,门户清肃,万灾不干,可谓端坐而得道也。勤为习诵,广宣同学,皆使一心,齐入法门。 天尊言:道尊法妙,人身亦贵。故道开法,遗戒经文,以度人身,人身既度,上与道同。宜为精行,持斋奉戒,夷心静默,志念分明,一意归向,专想不二,涤荡六府,过中不味,内外清虚,每合自然。是其斋日,捻香启愿,应心上彻,四天司逻、十部威神,即下履行,观听至音,鉴映尔心。如戒行道,皆列功诸天,祸福立彰。道不负人,勤行谛受,勿使魔言。 天尊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发自然道意,来入法门,受我十戒,行十二可从,则为大道清信弟子,皆与勇猛飞天齐功。飞天,未得道者也,是大道十转弟子,飞天虚空,为诸天策驾。清信弟子,见在世上,可得免于忧恼,度于众苦,身入光明,形内澄正,招鬼使神,制伏魔精,十转即得上为飞天。若在一转,而行精进,心不懈退,作诸功德,长斋苦行,晨夕不倦,即得飞天,于此而进,超陵三界,为上清真人。 天尊言:受我十戒,行十二可从,皆当稽首称:清信弟子,从今受戒,一心奉行,不敢不信,归命十方。能如是者,见世门户隆盛,咸得康强,地祇侍卫,三界司迎,七祖魂神,上升南宫,衣饭天厨,早得更生,还于人中国王之门,世世不絶,与道因缘。天尊言:建斋行道,四天帝王皆驾飞云緑耕,八景玉举,侍从真人玉女,手把华播,前导凤歌,后从天铉,白鹤狮子,啸歌雕雕,烧香散华,浮空而来,瞻礼行道,观听法音。天王下降,万灵朝焉,如是岂可e不尽其法也。当先受十戒,然后行道,庠序雅步,静心闭意,坐起卧息,不离仪格。天王欢悦,列名上清,可谓得道在方寸之间。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第一戒者,目无广瞻,乱诸华色,亡睛失瞳,光不明彻。 第二戒者,耳无乱听,混于五音,伤神败正,恶声啼吟。 第三戒者,鼻无广嗅,杂照臭腥,易有混浊,形不澄正。 第四戒者,口无贪味,脂熏之属,浊注五神,脏腑渍溃。 第五戒者,手无犯恶,不窃人物,贪利入己,祸不自觉。 第六戒者,心无爱欲,摇动五神,伤精丧黒,体发迷荒。 天尊言:其六戒者,身之大患。来生男女,虽受人形,而六情不纯,未见经教,不闻法音,形不自觉,沉迷罪门,致命短促,不竟天年,长处恶道,甚可哀怜。故说是诫,开度人天,善心信向,一意归命,尊奉圣教,闭诸恶门,则形入虚空,六通智慧。六通智慧者,洞视、洞听、洞空、洞虚、洞清、洞微,是为六通,无所不通也。六情恬夷,神自归也,一自生也,精自固也,寿命长远,终不死也。 智慧度生上品大戒 一者,见人穷急,度其死厄。见世明达,能制凶逆。年命长远,世享无极。 二者,见人穷乏,饥寒困急,损身布施,令人富贵。福报万倍,世世欢乐。 三者,含血之类,有急投人,能为开度,济其死厄。见世康强,不遭横恶。 四者,施惠鸟兽,有生之类,割口饲之,无所爱惜。世世饱满,常在福地。 五者,度诸蠢动,一切众生,咸使成就,无有夭伤。见世兴盛,不履众横。 六者,常行慈心,愍济一切,放生度厄,其功甚重。令人见世,居危得安,居疾得康,居贫得富,举向从心。天尊言:其六戒者,皆以心通智慧,能施其德,行合自然,庆福恒居其身,祸害常远其门。翫好不絶,世世因缘,一转受报,飞天齐功,超轮九转,渐入大道,十转弟子,名书诸天,七祖同升,上生天堂,衣食福德,即生人中,转轮神王,恒居福门。 智慧十善劝助上品大戒 一者,劝助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 二者,劝助治写经书,令人世世聪明,博闻妙义q恒值圣世,见诸经教,能诵章句。 三者,劝助建斋静舍e,令人世世门户高贵,身登天堂,饭食自然,常居无为。 四者,劝助香油众乏,令人世世芳盛,香洁光明,容眸瞩絶伟,天姿高秀。五者,劝助法师法服,令人世世长雅,逍遥中国,不堕边夷,男女端正,冠冕玉佩。 六者,劝助国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贤儒,不经诸苦。七者,劝助斋静读经,令人世世不堕地狱,即升天堂,礼见众圣,速得反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服备足,七祖同欢,善缘悉会,终始荣乐,法轮运至,将得仙道。 八者,劝助道士,众人经学,令人世世才智洞达,动静威仪,常为人师。九者,劝助一切,布施谏静,令人世世寿考富乐,常无怨恼。 十者,劝助一切人民,除嫉去欲,履行众善,令人世世安乐,祸乱不生,病者自愈,仕宦高迁,为众所仰,莫不吉佑,门户清贵,天人爱育,神魔敬护,常生福地。 天尊言:其十善劝戒,自非大道十转弟子,莫能行也。能行之者,与飞天齐功,心与六通智慧黎同,洞虚无也。身后皆得飞行云中,众圣策驾,游乎十方。从此不懈,亦得位及仙王,七祖即离幽夜,升入南宫,衣饭天厨,受福自然。其法高妙,度人无量,巍巍大化,难可胜焉。 天尊言:六通智慧者,天曰洞视,地曰洞听,东曰洞空,西曰洞虚,南曰洞清,北曰洞微。六通洞达,辽邈无端,不可得测,不可得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其有六觉之炁,常通六慧,人识六通,则六觉明焉。制御六情,使人自然弃诸恶根,生诸善念,心体六慧,自得神仙。 天尊言:为道之本,欲度十苦八难之中,当受大戒,修斋建德,立诸善功,为三界所称,诸天所观,身无不度,道无不成。不受大戒,徒为长斋,或断 谷休粮,隐遁山林,肉身求度,而无六通智慧之行,徒失尔功,无由成就。善男子善女人,有至心者,勤求谛受。今说是经,广加开度,咸使十方,普闻法音。 天尊言:天为洞视,则•天眼智高,慧洞无穷。自上自下,四面八方,无所不照,无所不明,虽曰一通智慧,而五色总焉。天洞自然,故无损伤,人则法天,目中朱童,亦有五色之光。人不持戒,六觉之黒,不通人孔窍,智慧未开,广视五色,则眼童飞扬,光睛昏翳,令人目盲。故说是戒,以度天人,咸使男女,得闻法音。欲得过度,年命长远,当奉是戒,勤行勿忘。慎多色想,放荡目神,每自制御,爱养眼童,思真静念,令通暂智慧,洞观虚空,持戒制己,则五色归身。五色自归,则无损伤,保尔年命,可得无穷。 天尊言:地为洞听,智慧远闻翁,故响应天上,下彻四方,无所不穷,无所不闻。虽曰一通智慧,而五音总焉。地洞自然,以生五音,朕而不动,故无损伤。人则像地,耳中则有五声之神。人不持戒,则智慧不过,不可乱听五音之声。五音使人五神飞扬,耳中空废,隆隆悲鸣。五神啼泣,致令耳9聋。故说是戒,以度天人,咸使男女普闻法音。欲得长生,当持大戒,以制耳神,勿为多听非法之音,静听妙经神真之章,令通智慧,洞响太空,持戒制己,则五音归身。五音自归,则耳无恶声,保尔年命,克得长远。 天尊言:东为洞空始阳之出于空,智明慧寥,故曰洞空。洞远无碍,不可得穷,始青之炁,虽曰一通智慧,而五杂总焉。空无不纳,故无损伤,人虽有形,形亦法空。鼻有黄宁,辟非之神。人未持戒,则智慧不通,未入智慧,不可杂食臭腥之物。臭腥之黒,使人鼻神壅塞,经源易有断絶,明梁不通,故说是戒,以度天人。咸使男女得闻法音。欲度诸苦八难之中,当受是戒,以制鼻神,勿多受臭,涤荡明梁,导引生梁,通明智慧,洞炁入空,持戒制己,则众炁归身。众梁自归,与炁混同,长保身命,终不毁伤。 天尊言:西为洞虚少阳之黒,无出于虚,智微慧朗,故曰洞虚。虚之无碍,洞远难穷,少阴之黒,虽曰一通智慧,而五味总焉。虚无不入,虚无不容,人虽法虚,身不持戒,则智慧不通。智慧未入,则五味为患,贪啖脂熏,则五神不安,致有倾讫,年命不长。故说是戒,以度天人,咸令男女,普闻法音。欲得长命,当持大戒,以制五神,慎勿贪五味,甘其街脂熏,涤荡五脏,每令清凉,身有智慧,则五味和香,内外恬建夷,年命不伤也。 天尊言:南为洞清太阳之黒,炁出于清智清慧,开关而洞清。故南有赤帝洞阳之庭,冶炼万物,受炼而明也。人不持戒,则智慧不通。智慧不通,则心神振动,生于爱欲,使人迷荒,丧神伤命,寿不得长。故说是戒,以度天人,咸使男女,普闻法音。欲得长寿,过度诸患,当受是戒,以制心神,除情遣欲,弃尘入清,通明智慧,六觉开津,身入洞清,与炁自然,保尔年命,得永长存。 天尊言:北曰洞微,生于玄,智远慧深,微而洞真,阴察罪福,主人生元,手法四时,上应天关,天关恒转,手亦动焉。手有大神,接生方盈,运人四大,观人败成。人不持戒,智慧不通,则摇动人心,众恶并生,手作不觉,贪窃自营,致有短命,不终天❿年。故说是戒,以度天人,欲得长寿,过度恶根,当奉是戒,以制手神,通明智慧,心自开明,手不贪窃,恶根不生,应天顺黒,身入自然,保尔寿命,永得长存。智慧功德报应上品戒戒曰:施散供养三宝神经。一钱已上,皆七十四万倍报,一万以上,报不可胜。名记诸天,身登太上十转弟子,七祖上升,为诸天宾友。 戒曰:施散法师法服,治写经书,建立静治。一钱以上,皆三十二万倍报。万钱以上,报不可胜。世世聪明,恒值明师,生于贵门,七祖皆为太上之宾。 戒曰:施散法师道士香油斋食,一钱以上,皆二十四万倍报,功多则报重。世世丰有,恒无穷乏,七祖欢泰,恒食天厨。 戒曰:施散山栖道士,一钱以上,皆一十二万倍报,功多则报重。世世恒值圣师,见道法教,七祖皆得五帝交游。 戒曰:施散清信弟子香烛斋食,一钱以上,皆三万二千倍报。世世欢乐,不见诸苦,七祖上升天堂,逍遥无为,恒居福中。 戒曰:施散财宝,营造观宇,一钱以上,皆二万四千倍报,功多报多,世世贤明,翫好不絶,七祖皆得入无患之国12。 戒曰:施散天人穷乏,一钱已上,皆一万二千倍报,功多报多。世世富贵,欢乐无极,七祖皆受四方天厨,衣食自然。 戒曰:施散众生,损己饷食。一钱已上,皆六千二百倍报。世世子孙昌炽,门户兴盛,七祖免离地狱,上升自然福中。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智慧上品功德之戒,天人男女,有发自然道意,损己布散,开张福田,功德甚重。施一之功,数万之报。报应之理,明如日月,或在见世,或在来生,但福报差移,不必同至。其中或有计功补过,或以德赎罪,或为祖世拔诸刑责,是致报应,不即明显。三官九府,记人功过,毫分不失。或先罪已除,身不犯过,后功未明,与凡不异。此由己身受生日克,应诸天解度,然后福报。虽尔推移,七祖魂神,已升天堂,福会于后,万无差错。明告男女,令知报应,天道不虚,善心信向,勤行勿懈,克得开度,受福无穷也。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诸天上圣、至真大神、诸天帝王,及已过去尘沙之辈,得道之者,莫不由施散布德,作诸善功,功满德足,以致善报,轮转不絶。皆得道真,超陵三界,逍遥上清大罗之天,玉京玄台七宝林中。此时皆知施功不失,欢乐自然,世世无量,所施盖微,福庆无极。末世伪薄,人情悭贪,唯知聚积,为己重担,莫能发心,作此功德。功既无积,罪秽日生,长远福堂,沉沦罪门,展转五道八难之中。-失的福世,无有还期,男女相牵,莫识宿命所从而来,见其魂神,甚可痛伤。今为诸天,说是禁戒,咸令男女,普闻法音,开度羣生,使入福中。 天尊言:我历观诸天地狱之中,男女责作幽牢穷魂,莫非先身不见明戒,见而不行,或行而不遵,回生悔心,还入罪门,或生而犯恶,不遇善缘,或不知施散,发心建功,广作福田,以拔宿根。唯知作罪,流曳三涂八难之中。念其愚痴,甚可哀伤。故说是戒,开度天人,咸使男女,普闻法音,知发道心,建立善功,以拔诸苦,与道为缘,咸得欢泰,逍遥自然。 太上道君受戒于元始天尊,开度诸天,四方边土,功德成就,以传诸天13天王、十方大圣、太微帝君、四极真人、东华宫中方诸大神、玉女羣仙,普使宣通,济度来生,令闻法音。是时诸天莫不欣喜,善哉善哉。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竟 1按此经名,《道藏》本原误作“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今据敦煌本改题“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敦煌本“戒”字下又有“第四”二字,删去。 2郁察:原作“郁刹”,据敦煌本改。 3戒:原作“诫“据敦煌本改。按《道藏》原本中“诫”字,敦煌本多作“戒”。后文均据敦煌本改,不复出校记。 4.勿得:原作“母生”,据敦煌本改。 5推让:敦煌本作“让义”。 6减酒:敦煌本作“断酒”。 7评论:敦煌本作“评详”。 8“为”字据敦煌本补。 9恒:原作“敬”,据敦煌本改。 10托生:敦煌本作“堕生”。 11友:原作“女”,据敦煌本改。 12独超:敦煌本作“独步”。 13万神:敦煌本作“神明”。 14端坐:原作“端正”,据敦煌本改。 15宜:原误作“冥”,据敦煌本改。 16、19归向:原作“皈向”,据敦煌本改。 17飞天:敦煌本作“飞仙”。 18“行”字据敦煌本补。 20敦煌本无“隆盛”二字。 21助“可”字据敦煌本补。 22亡睛失瞳:敦煌本作“忘精失童”。 23働渍溃:敦煌本作“愤溃”。 24洞:原作“同”,据敦煌本改。 25施惠:原作“施慧”,据敦煌本改。 26饲:原作“饴J,据敦煌本改。 27神王:敦煌本作“圣王”。 28妙义:敦煌本作“妙赎”。 29静舍:敦煌本作“静观”。 30容猝:敦煌本作“容眸”。 31不懈:敦煌本作“十戒”。 32敦煌本此二句作:“生诸善心,体洞六慧”。道本原作 33“生诸善念,心体六惠”。今改“惠”字为“慧”。 34令通:敦煌本作“六通J。 35智慧远闻:原作“智远慧闻”,据敦煌本改。 36飞扬:原作“飞歌”,据敦煌本改。 37“耳”字据敦煌本补。 38甘其:敦煌本作“和甘”,近是。 39和香:原作“知香”,据敦煌本改。 40恬夷:原作“怡夷”,据敦煌本改。 41“天”字据敦煌本补。 42按“戒曰”以下四十二字,据敦煌本补。 43六千:原作“七祖”,据敦煌本改。 44七祖:原作“六千”,据敦煌本改。 45智慧:原作“智惠”,据敦煌本改。 46“报”字据敦煌本补。 47无积:敦煌本作“无誉”。 48失:敦煌本作“跌”。 49诸天:敦煌本作“文始”。 50敦煌本“中”字下有“十”字。 51尾题据敦煌本改。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0:31
385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