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经名: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 第一解诸天中大梵 第一科诸天中者,三十二天,各有八字,在诸天中之八方。大梵者,元始大梵之炁,合离以成音也。天真皇人昔书其文,敷译洞章,申以解说,凡有四事。一者以梵音名此物,二者还以梵音标梵名,三者以一神为两神,四者以两事为一事也。梵音名此物者,如天楼音,非是名楼观之楼音,而今随地上楼观音,用以名玄都之楼观也。梵音标梵名者,如梵音名天中王为易邈,而今此犹谓王为易邈也。一神为两神者,如吁员本是一神,而今解为吁员、员音,二号也。两事为一事者,如梵行、大梵本是两事,而今合为一大梵也。其余以例推之。 问曰:西域天竺之音,多与梵音同,而中国音异,何也。答曰:音故是真文之音耳,道以音化彼,以文化此故也。又问:音者,言也。文者,书也。书不尽言,文则为劣。答曰:不然。书不尽言,是世间之文耳。真文为三才之本,言教在布化之末,本胜末也。 第二解隐语 第二科隐语二字者,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而有用与不用,故隐显之事生也。隐者,隐秘不显於外也。此中亦有隐显。今但言隐语者,有二种事。一者书是梵书,音是梵音,而随地上之用。地上之音显其外,大梵之音隐其中,以此物覆梵音,梵音蕴不用,隐在於内,故言隐语,以明应变之事也。二者今以一字之中,含众多事义,若直就一字而求事义,不可见,自非解诀,其旨不显,故言隐语,以明玄奥之理也。隐语之中有四,一者隐名,二者隐讳,三者隐事,四者隐义也。不言名讳事义,而言隐语者,何也。语者,悟也,其字吾言。以吾之言而示语,开悟人心,故以语为称也。 第三解无量音 第三科无量音者,有二义。一者变通无量,二者教化无量也。变通无量者,内音中天真皇人,虽止解为中国之正音,然此音之用,通无量国土,异方殊类,皆得名物,各得其解,音通元量,故曰无量也。第二教化无量者,既异方殊类,各名其物,皆成善语,普得妙义,无有限极,无有恶言,周化无量,声备五文,故曰无量音也。 道君撰元始灵书中篇解 上题之所出也,言此灵书中篇也。此书凡有二百五十六字,字方一丈,八角焕明。此中篇之用存三,一者分置三十二天,天各八字,以禳不祥,成济一切。二者又书玄都及诸天宫阙门户楼观,若修服其字明,则随人所习,乘炁各升其处。三者摄召制勒,总御十方也。 亶楼阿荟无和观音解义 此东方第一黄曾天音也。亶者,天元纲纪之貌。亶然广远,以维罗八极也。楼者,楼都也。楼都者,玄都天中心长楼之名。上乘玉京六梵炁周,则鸣此楼都之鼓,则十方上朝也。阿者,即玄都阿那之神,主六梵之炁,数周鸣鼓者也。此三字,书玄都长楼之上。苍者,苍秀是帝君之游台也。荟蔚华秀,故曰荟秀也。无者,无量也。无量之音在游台之上也。此二字书帝君游台之上。和者,和答,是日月门户之名也。观者,观觉也。主长夜之录音者,亦日月中无量洞章之音也。此三字书日月之门户。 须延明首法揽菩昙解义 此第二玉完天音也。须延者,玉完西北阙之号也。即此二字书此阙。明首,元始之都候也。开运之时,明首启道,梵行诸炁,倏忽而朗也。此二字书三界门玉扉上。法者,法轮也。揽者,揽觉也。法轮为罪福之场,揽觉则生死之端。此二字书紫微上馆也。菩者,菩提也。昙者,昙颐也。菩提是三上真,主於轮运,昙颐主驻劫。此二字书北元玄斗中。 稼那阿奕忽诃流吟解义 此第三何童天音也。稼那者,天中主图先生也,治金华宫。此二字即书其宫也。阿奕者,七宝林中树名也,树弥覆四方。此二字书玉京七宝玄台。忽者,忽觉也。是元始飞天神人,主大小劫会。诃者,诃摩也。是无名君之号,主开运及教化度人,即元始天尊之别号也。此二字书九灵之绾。流吟者,即是此飞天神人为此流吟,得闻此音,则主图先生削其罪录,注名南宫。此二字题北元玄阙之上。 华都曲丽鲜菩育臻解义 此第四平育天音也。华都者,天中太极宫青华门之别名也。曲者,曲爽灵风之炁,有洞章之曲也。丽者,丽婉也。是太和玉女於华都之门而和此曲也。此四字题太极上宫青华之门也。鲜者,鲜云,即庆云也。散八音之上。菩者,菩楼也。此二字题洞元之台也。育者,天帝育王隐名也。育王乘八景之轮,游观八极,至鬼神之家,随使升度也。此二字书洞灵上馆也。 答落大梵散烟庆云解义 此第五元明文举天音也。答者,答和阙以界三便门也。落者,宫阙罗落也。大梵者,大梵之炁,开龙汉之运也。此四字书三便之门。散烟者,真人散香烟於玉庭也。此二字书融生之台,是南极上元之游台也。主诸真人玉女五和之香,以散天中之文也。庆云,瑞云也。大运初开,庆云随风而回舞也。此二字书紫阳之馆。 飞洒玉都明魔上门解义 此第六上明七耀天音也。飞者,飞天神人之号。元始初开,飞天启光也。洒者,洒自然之露於元始之初,而真文焕落也。此二字书玄都玉阙之上。玉者,玉真也,主开长夜。都者,酆都也。尔时度八难也。皆龙汉时事。此二字题紫微台。明者,明道,即八字之号也。魔者,魔王也。尔时降伏也。此二字书北灵之绾。上者,上帝也。门者,门下也。上帝育养始生之神,门下韩君司命,度算南宫也。此二字书南极好生之门。 无行上首回跖流玄解义 此第七虚无越衡天音也。无者,元始之炁,开明无上之道也。行者,天元之纲纪,维罗八极也。此二字书元始玄台之上。上首者,北斗之罗宫也。运转天关,天数极则大劫交也。此二字书北上玄阙之门。回跖者,跖空而转,回转大运而五篇真文明也。此二字书天西北门。流者,流晨之光,制於长夜也。玄者,玄都之京也。有空峰之山,万圣所游,生死所归,学道得成,则升空峰之上,受号而腾空也。此二字题九夜之台。 阿陀龙罗四象吁员解义 此第八太极蒙翳天音也。阿者,天中九折之山,连阿相属。陀者,山上之楼,上通玉清之炁,以望三界之乡,帝君常升此而监罪福也。龙者,龙山也。与阿陀相去九亿万里而山势相交也。《龟山元箓》云:西龟之山,一曰龙山,乃九天之根纽,万炁之洞府也。罗者,罗映也。日月之名,罗映耀云,故曰罗映。此四字书龙山长楼之上。四者,四极之宫,中有四极真人,主人命籍。象者,象车也。真人常乘象轮之车,游行三界,校人生死罪录,开度学人也。此二字书北斗玄台。吁者,吁员,是长生宫中度命之君。员者,员童也,是日中之生童,主灌津於天人,度生契於四极也。此二字书南斗长生宫中。 南爓洞浮玉眸诜诜解义 此南方第一赤明和阳天音也。南爓者,和阳天中有流火之庭,爓光焕乎八方也。洞浮者,则洞阳之官,南极真人所治,学人受炼之处也。此四字书洞阳之馆。玉眸者,流火之膏也。炼人身体,则生玉光也。洗尘垢,轮转更生也。诜者,诜诜众多之貌也。言得此玉眸之膏,炼质成真,则与众多仙真为侣,诜诜然步三灵也。此四字书南极上宫。 梵形落空九灵推前解义 此第二元明恭华天音也。梵形者,元始在龙汉之号也。落空者,元始空中而出,既有天地日月三光,而知空中真炁罗落虚空也。此四字书玉京玄台之上。九灵者,九华真人,治南上宫中,主九幽之魂,分别功过。推者,推校天元也。前者,前死之魂也。天中有散华之台,四斗真人所治。九灵推校天元,检算前死之功过,四斗真人书迎延之符,授而拔度之也。此四字书南极上元宫中。 凙洛菩台绿罗大千解义 此第三耀明宗飘天音也。凙者,天中也。名其山上众龙所掘,山有黄房之室,一名玉客之堂也。洛者,洛觉,真晨道君之内名也。治於黄房之室。《九天录》云:玉虚元灵黄房。菩者,菩提,飞天真人之号也。有元数之众。台者,玉台也。处於玉山之阳,三万日月明其左右。大劫既交,诸天日月会於玉台也。此四字书天西南黄房之室。绿者,绿帔青衣,皆天真所服也。罗者,罗英,月中夫人内名也。此二字书於日月上馆。大千者,世界之分也。《右玄经》云:三千国土为大千,二千国土为中千,一千国土为小千也。言天地改易,则大千同一而存立也。此二字书天中心玄阙之上。陆先生解一千、十千、百千国土为小千;一千千、十千千、百千千、千千千为中千;一千千千、十千千千、百千千千为大千。总此三数,为三千大千,。 渺莽九丑韶谣缘遭解义 此第四竺落皇笳天音也。渺者,元始沦於延康,天书玉字翳而不彰,渺渺然也。莽者,龙汉开运,其文莽莽然,世过道真,皆寿三万六千岁也。此二字书紫微上官。九丑者,龙汉经一小劫,九炁各生一兽,以害恶民。其劫既开而九兽号为九丑之鬼,北帝上真主生死图录,故立九丑以辅三官,数极九九八十一万度,天炁之交,九丑当得转为九都使者也。此二字书北帝寒灵之窗。韶者,神霄王之内名,是魔王之主。谣者,从歌也。魔王互作谣歌,以乱学人之心。心固者则保举出三界也。此二字书三便之门。缘遭,南北二斗君之内讳。人有善功则列言南斗,上生名,若有罪则列言北斗,北斗即告下魔王而灭之,魂付九幽之下也。此二字书南北二斗之门。 云上九都飞生自骞解义 此第五虚明堂耀天音也。云上者,飞天神人内讳也。主天书,立天根。九者,九层台也。都者,玄都也。飞天人主立此九层台,及玄都为天地之根也。此四字书玉京九层台。飞生者,南上更生之神也。主开不死之路,流长生之炁。自者,从也。骞者,骞林也。长生之炁下炼魂神,受炼八景存备,共举人身,从此上升九层之台,游骞林之中也。此四字书浮洞伤上馆。 那育郁馥摩罗法轮解义 此第六观明端静天音也。那者,天王侍郎之内名,主四时之炁,正天分度。此一字书天阙之上。育者,天关之空轮也。郁馥者,中斗灵童之名也。常运育轮於太元,回十转以召仙,天关十转则十方大圣上朝玉宫,万神齐真,郁馥唱礼也。此三字书北斗玄关之上。摩罗者,天中大魔之内讳,灵文开化,则魔王束身,此二字书金阙北壁法轮之门,以度下世学者之身。学者知四时之炁,十转之关,则入法轮之门。此二字书三便之门。 雾持无镜揽资运容解义 此第七玄明恭庆天音也。霐者,天上都监神内名也,主领万神。此一字书紫微宫北壁。持者,龙厩之名。众龙盘乎其中,常御婴而运东井之华,以灌诸天真人。华者,月中黄华之精,沃注东井中流津无穷之源也。此一字书东华宫。无镜者,飞天神王游於大罗,总生死之籍,开度学人也。揽资是三界之门,人知之则神王度之於三界之门也。此四字书三便之门。运容者,玄和玉女也。人度三界则玉女导以朱灵之炁,灌以太和之津,此二字书南极宫中。 馥朗廓奕神缨自宫解义 此第八太焕极瑶天音也。馥朗是天中玉京之别号。廓奕是天中神公之内名,与元始同生,为玄之范,开度学人。此四字书玉京七宝台上。神缨者,紫微宫中灵童也。歌无量之章,以度学人。自者,自然也。宫者,紫微宫也。言神缨度人,则欢乐在自然紫微之宫。此四字书紫微宫中。 刀利禅猷婆泥咎通解义 此西方第一元载孔升天音也。刀利者,南方无极世界之号。禅是刀利之国,亦曰禅黎。上有洞阳之宫。此国本是苦界,灵文既明,刀利之国改为福德之堂。猷者,南上好生君内名也。此四字并书南极玄窗之上。此西方八字而事是南方者,太明玉完天位是东方,而系北方壁宿,以此而推,阳生於阴,则东方系北方宿,南方系东方宿,西方系南方宿,北方系西方宿。改空洞灵章,诸天诵咏,皆相推如此也,他皆效之。婆泥者,炼池之灵童也。此二字书洞阳之馆。咎通者,刀利世界之魔神,常遏人生路,若诣灵童,受炼魔神,即奉之。此二字书南上北窗。 宛薮涤色太渺之堂解义 此第二太安皇崖天音也。宛薮者,天中帝王监也,主开大汉八字之文。此字书金阙之南。涤色者,元色界上飞天真人也,主除秽炁,开度善人,此二字书大罗通真之房。太渺者,空洞自然之章,坦明上界以度万生也。之者,之历也。堂也,化生之堂也。学人得度则乘景云之车,之历飞天之所,升入化生之堂也。此四字书南宫福堂之上。 流罗梵萌景蔚萧嵎解义 此第三显定极风天音也。流者,天王之内名。罗者,月女之讳也,主天王游宴之仪。二字书月宫之阴。梵者,飞天神人名也。萌者,元始大神,主回天关。此二字书玄都紫房。景者,景皇四上真人也。蔚者,蔚秀也,亦是景霄仙人萧蔚也。并治玉京,主料生死开度也。萧者,萧刃也,是白素元君之宫。嵎者,萧刃之嵎,对宾之所也。此四字并书玉京玄台。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解义 此第四始黄孝芒天音也。易邈者,天中大王号也。无者,虚无也。寂者,寂寂之庭也。言此天王赤明时,出虚无之内,处寂寂之庭也。此四字题朱陵之阙。宛首者,太上道君之号。少都者,日中灵童名也。此四字书日之上馆。 阿@郁竺华莫延由解义 此第五太黄翁重天音也。阿褴者,天王之隐名也。此二字书三便之门。郁者,郁默也。天中魔王之隐名。竺者,竺硕,是魔王之郁伯也。此二字书三便之门。华者,华界也。莫者,莫莫也。言华界多欲门,莫莫不可寻理也。延者,延演也,是束鬼之庭。由者,禁鬼之房也。天王登云楼诵章则天魔束身,群鬼诣由而伏形也。此四字书北灵上馆。 九开自辩阿那品首解义 此第六无思江由天音也。九开者,大演之数。天地未开,有九分之关,转轮三炁,九度明九五列位,开定阴阳也。自辩者,自从灵运之会而辩明万物,大化得通也。此四字书九天玉关之上。阿者,阿丘也,是天王之内名。那者,那耶也,是飞天神人之隐讳。品者,品度天人。首者,首化天人死骸还童也。此四字书明真之台。 无量扶盖浮罗合神解义 此第七上揲阮乐天音也。无量者,无量品。大众之始神,总领飞天之人,皆受其品量而得迁升也。此二字书紫微北轩之上。扶者,扶羲也,是更生真人之内名,主善恶之对。盖者,玄中福堂大号也。浮者,幽夜之魂,受真人开度,谓之浮。此五字书南阳之台。罗者,大罗。合者,合庆。神者,神公也。是大罗天丞相能知八字之音,则与神公合庆,受度为更生之宾,故曰合神也。此三字书大罗始阳之台。 玉诞长桑栢空度仙解义 此第八无极昙誓天音也。玉诞者,昙誓天中都名也。上有骞林应覆东华之宫,骞林之叶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下有扶桑之树,碧鸡呜其盖,青霞翠其峰,神风流反香之草,以鼓桑林栢籁之音,神风一鼓,空生洞章也。长桑,即扶桑也。栢者,栢陵也。空者,即空洞之章也。此六字并书东华宫青林之树。度仙者,天中飞天神人也,常简学人生死录籍。二字书玄都玉台之上。此是西方七气之分,而皆言东方之事者,明一切世界分域相待,皆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三清之宫也。此世界之西则为彼世界之东,故所以天回地旋,不专一向,正在此也。余者皆以此推之。 玃无自育九日道乾解义 此北方第一皓庭霄度天音也。玃无者,龙汉之飞天神人也。无始始开之际,乘运而出,立此天也。二字书玄都长楼之上。自者,此天自抗不终之劫,不倾坏也。此假言以引导人耳,所言终是三清事也。他皆效之。育者,天王之内名。九者,九玄之门也。日者,日童也。育王乘象轮车游行九玄之门,转九机之度,以应劫会之期、天运之终,而日童停光,拔度学人,灌水母之精也。此四字并书神楼之上。道者,日童导以太和之炁。乾者,天门也。得道受太和炼质,上升天门也。此二字书天门之扉。 坤母东覆形摄上玄解义 此第二渊通元洞天音也。坤母者,太阴都候九灵之母,治在东海扶桑旸谷之渊,常总地机转轮元炁,上应天关。天关转,地机动,周天一度,水则涌三千三百度,九海涌溢,水则弥天。劫之欲交,则坤母出东阿之上,摄召鸟母,申劫会以度学仙之人也。此二字书扶桑司灵之馆。东者,东井长源,覆者,覆水神也,治於须弥之山,以填固於巨海,遏断东井长源则地机不沦也。谓须弥山不在东正,以总其纲纪,以关机制御之耳。此二字书东井华林之堂。形摄者,坤母形自出东阿之上,摄召鸟母也。上者,上选也。是上帝司命。玄者,玄都也。水之欲出,司命料校学仙人名,言上玄都也。此四字书太极宫中。 陀罗育邈渺炁合云解义 此第三翰宠妙成天音也。陀者,天帝之内讳。罗者,月始生之名。陀在云岭之上,抱月而明也。此二字书月之上馆。育者,天中神王,字育生。总十方飞天神也。邈是天中神王,羽林监神王,恒使匡御三界之上,简人生死之籍。此二字书三便之门。渺者,渺渺也。炁者,结灵炁以为衣。合者,与飞天合景也。云者,飞在云上也。玄学者,受羽监符渺渺行云霄之中,羽林结云炁以成衣,入朱陵之宫,与飞天王合景云上而飞也。此四字书紫微云宫。 飞天大丑总监上天解义 此第四秀乐禁上天音也。飞天音是十方飞天神王也。此二字书玉台之上。大者,大陈也。是三界之都录,主生死图籍。丑者,丑伯也,是三界之魔王,常受事於大陈。此二字书三便之门。总是飞天都统之官,常摄八会之炁,以促天地之运。监者,天王之监领长夜之官。上者,上南官也。天者,天宾也。学知此音,则天王监列言大院,上升南宫,与天同宾也。此四字书紫微长楼。 沙陀劫量龙汉瑛鲜解义 此第五元上常融天音也。沙者,沙兰宫也。是紫微之别馆,在玉清之上,焕乎紫虚之中。陀者,陀丘之众也,沙兰宫中有陀丘之众,巨亿万人。陀丘者,是新得度受灵之人也。功德未备,故停散其中,劫运一交,则陀丘之众,计功之重而得升度朱陵之宫,受福而仙也。劫量者,此阿丘之众运劫之交,则受品量而仙也。此四字书紫微上宫,通阳之馆。龙汉者,龙汉之劫也。瑛者,尔时飞天神人也。鲜者,南宫之童也,皆主开运炼魂度仙之事。此四字书天北元玄斗之中。 碧落浮黎空歌保珍解义 此第六腾胜玉隆天音也。碧者,碧霞之云也。落者,云中飞天之神,乘碧霞朝七宝宫也。浮黎,天王之内名也。此四字书玉清云官。此北方而言东方之事者,一天各有八方,八字各明其方,则为天中之东方也。空者,天中侍晨也。一肃灵风聚烟,灵风既鼓音成洞章。歌,洞章也。保者,保不终劫也。珍者,珍自然之篇,以度人也。此四字书紫阳上馆。 恶奕无品洞妙自真解义 此第七龙变梵度天音也。恶奕,天王之内名也。龙汉受九仙之炼而得进大圣之号,主升度之人。此二字书紫微太虚之绾。元者,大元真人,主长夜魂功德之录。品者,真人品量幽魂之罪福也。洞者,洞明宿对也。妙者,妙化之堂也。自者,入也。真者,合真也。言学人洞明宿对,得入妙化之堂,自入惧乐之舍,而与天合真也。此六字书南阳上宫紫台之轩。 元梵恢漠幽寂度人解义 此第八太极平育贾奕天音也。元梵者,元始梵风泽之炁,抗举澄汉之精,高而洞浮,悬而不落也。澄汉,一本作登汉,皆出内音。恢漠者,远而无碍,有而且无,微妙不可名之称也。此四字书玉清上宫太极之阳台。幽寂者,幽寂中有真也。度人者,受度之人为灵文所度也。人修六龙梵之行,即得化形出於三界之上也。此四字书北阙玄牝之户。 后序一科 此科道君重序经也。此明隐语之始末,功果之所致也。方一丈者,十尺,周十方也。用丈者,长也,万善之长者也。正者,音中国之音也。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者,以梵音名地上物,仍以为中国之正音也。论其音在天上,则为天上之正音,名太上之妙物,在他方国土亦得通用。名边国之异物,无所偏滞,此同是正音,但名物异耳。犹如外国亦用五音四声,中华亦用五音四声,物名不同而出声者同也。一切万物皆然。天真皇人今日所解,止为中国之正音,不及边方异域也。正音之中,有同有异。同者,如上天曰阿那,此问亦曰阿那,无异外国,呼钵为钵,苏劳为苏劳,而此间仍以为名也。异者,天上呼菩提曰道,此间呼为上真,如外国名文为儒,此间直言为文,此则音虽为异而皆成好语,不成恶言,所以独为真妙无量之音也。今用菩提为上真,则道音隐,文为文,则儒音没,故通曰隐语也。诸天者,诸天中有灵宝大道皇帝众圣也。勋者,功勋转大,大则魔王保举也。上仙道备者,功行周也。游行三界者,不住三界也。金门者,太霞九宫金门也。在西关之分,太素之天,幽玄之上,门内有骞树,上有金翅之鸟,下有冶炼池,池有石景金髓玉膏,诸学成仙者,升天及尸化,皆经金门受炼,金翅鸟以毛羽结为仙服,以登上宫云。 此音无不辟至玄玄也 此是元始灵书中篇经中旧序,总结前隐语之盛德也。琳琅者,珠玉之有声者也。言玉音既发,如琳琅之振响也。一说洞章奏则琳琅向应也。冥,寂也。慧者,智慧也。洞者,相通也。清者,澄彻也。无量者,平等兼济,度人无量也。玄玄者,义极玄玄,玄於经术之玄也。此六事总结之功德也。无量一本作大量。言大无不包,量度一切也。此本出内音,题云大梵隐语元量音。经文云是谓无量,普度无穷,非大量也。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0:44
39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