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经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南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家注解;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度人经集注序 右街道录真靖大师陈景元撰 夫空洞浮光,浑沦未判,大道之将化,故玄文发于中天;虚无之乍凝,乃妙黑结乎碧落。字方一丈之广,势垂八角之芒,粲粲煌煌,光华炜晔。是时,元始之降舍栢陵,五老之环侍云坐,遽命天真皇人,规模盘屈,仿像夺真,疏成诸天隐书,编作五方灵范。纪混元龙汉之载,藏郁罗紫微之宫,演为三十六部尊经,分为万二千图录。天章云篆,八会之书,莫不祖焉。昔在始青天中、宝珠之内,讲集灵宝之教,拯拔天人之伦。玉晨君□之,以序其首尾,秘于上馆,约四万劫一传,誓不轻泄于下世。於是龟台金母悯阳九、百六之灾,亲礼玉京,恳请流布。洎乎轩辕黄帝问道于峨媚之阴,稽首皇人,载传宝训。至吴有句曲葛玄,访道会稽郡,祈真上虞山,遇太极诰使之驾,降灵宝众经之帙,斯为上品,最先□焉。 厥后修诵之士,浃于寰区,隐韵秘音,世莫能究。齐之严东首为注解,仰推梵炁之旋箕,俯测酆都之泉曲,布诸方册,表裹焕然。若非洞阐幽微,曷由条达宗旨?遂使向风之客,抉塞启窾,随性发明。及有唐道士薛幽栖,挥绂青城,毓真衡岳,真解序说,明白存修。继有太清供奉李少微、西华法师成玄英,各撰注疏,援引内音而拾遗补阙,事理悉备。景元总角慕道,少探玉经,不揆蔽蒙,辄敢编缀。今於四家之说,删去重复,精选密义,纂成四卷。庶免多惑云尔。治平四年、岁次丁未、仲秋望日序。 夫道者,在於寂默虚无,心冥神契;经者,资於书写传授,诵咏弘畅。非寂默则莫能契道,非敷诵则无以弘经。虽宗辙有殊,而体贯齐一。张之则异域,混之则同归。因道所以立经,因经所以明道。道为经之本体,经即道之迹用,本迹相明,体用玄合,是以焕真文於空洞之上,开洪源於紫极之馆。则三品真目,析群方飞天之书;七部众经,播云篆光明之迹。於是元始天尊坐於玄都玉京紫微上宫,以三洞正经居前,三大副经居后;道德二篇为辅弼,玉清隐书为教主。且《洞玄灵宝》,则三洞中洞之一部,《无量度人》,则中洞一部之一卷。修习之法,则一部多门;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中拔祖宗,已身得道。斯则巍巍大范,独步三清者哉。此经义旨冥奥,音韵隐秘,皆申明大梵之理,非化诱常途之辞,故云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所以诵读者多焉,精达者鲜矣。今不揆蠛蠓之力,强举千钧之重,直以凡下裁断圣意,傥亲承玄师,必冀蒙询诲。时甲午岁、庚午月也。衡岳道士薛幽栖序。 #### 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一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幽栖曰:太者,至大之名;上者,尊崇之称。洞者,通达也;玄者,微妙也。灵即圣化也;宝即珍尚也。无量者,不可称数;度人者,从凡入圣。欲明此经,开度升仙,无限制约。且《洞玄灵宝》是品秩之名,《无量度人》即一卷之目。既品位高尊,复言上品;功用微妙,故言妙经也。○少微曰:太上,极道之境。洞玄,能通之智。皇皇元始,万帝之尊,渺渺大罗,三天之上。既至,大而无外,亦穷高而不测。故曰太上洞通也,玄妙也。探幽索明,钩深致远,通天下之至理,穷万物之妙数,故曰洞玄。变化无方,曰灵,钦崇贵爱曰宝。真文郁秀,五帝朝轩,玉字垂芒,诸天宗范。於是刻书金简,注解流通。宝爱灵文,故曰灵宝。元始天尊随劫应化,进行三界,出法度人,得道成真,有如雨雾,考历不知其算,故曰无量度人。三洞天书、灵歌要颂,凡厥功行,开度为先,作真位之阶梯,为种人之根本,故曰上品妙经也。 道言: 幽栖曰:即太上玉晨高圣大道君之言也。道君,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师也。居上清上元玉晨官,即上清之境,太清尊崇之位也。既受此经,因篇其序,故首题之始,是即标焉。○玄英日:按《本行经》云:道君是西那玉国人。盖紫晨以流芳,皇上之冑裔,能尊承灵宝元始,封为郁悦那林昌玉台天帝。位登高圣,治玄都。《玉京大洞经》云:上清高圣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治药珠玉阙七瑛紫房,受事虚皇。虚皇,即元始天尊也。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 幽栖曰:昔,往也。始青天,即东方九炁青天也。在圆罗之上,出东极之表。始者,五方建首之名;青者,东方九炁之色。故真文日东方九炁始皇青天。既天苍、炁青,则碧霞廓落,故云碧落。灵凤琼树、空中鼓歌,故云空歌。大浮黎土,即浮黎大国名。受者,道君言我昔於此天之国,受元始度人之文。○少微曰:始青天者,东北玉隆天也。此天碧霞罗络,灵奏神风,紫字鸣林,自成歌咏。此国土帝讳浮黎天尊,降临十方,共会度人之际,受得是经。《灵书》云:东极大浮黎国,地皆碧玉,常生碧霞。又有青林之树,树叶并有自然紫书。风吹树,声音皆作洞章璨烂,朗彻太空,故曰碧落空歌也。○玄英曰:大浮黎土者,大是广远之名,浮黎是其帝讳,土是国中之地。 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坐, 幽栖曰:元者,初也;始者,首也。言元始天尊建万化之初,为众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统大罗玄都之域。植天地之根,生万物之母。既欲传经说法,先召十方天真,方各一周,十方十过,非复同於十方周历十过。周召既毕,然后登坐。○少微曰:元始天尊是虚皇应号,从真起应,则曰:证修。妙思幽源,乃自性独有。故《洞神经》云:妙象无形,应感有体。真精之炁,化成姿容,于时十遍转经,十方萃止,无远不应方诣坐,端也。诣者,就也。 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 少微曰:鞅,止也。夫真圣尊神、部从洋溢,千乘万骑,诸天尽来,、以此格量,其数何止。 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 幽栖曰:鞅者,央也,古字少以鞅为央。央,尽也,已也。即无鞅数众,而复存思也。○少微曰:自元始洞玄以下曰经也。不可称量,皆荫羽盖而乘绿舆,飞云丹霄而捧琼毂,天真无不咸集,上圣一合齐至,流精曜於十方,玉光焕於空洞。流精者,即玉光之中有五色流精也。玉光者,即真人身光也。太空者,在太清之上。○少微曰:飞云丹霄,结成衣服;绿舆、琼轮,骖驾、龙凤。皆精光倏爚,彩色荧煌,天尊法服。科曰:自梵天以上,并飞云流霄自然妙炁结成衣服。○玄英曰:舆者,车中之厢也。既以流霄为衣,乘驾绿舆之辇,又以灵凤之羽为车舆之盖,参驾九色之龙凤,更相荫映,故云羽盖垂荫、光辉敻焕;故云流精玉光、车服赫奕;故云五色。五色充盛,谓之郁勃。亿乘万骑、浮空而来,遍满太虚之中,悉往浮黎听法,故云洞焕太空。 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时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炁朗清。 幽栖曰:凡言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诸天之中,各有日月,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璇玑、玉衡者,北斗七星也。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四象之炁也。夫真之传真,圣之授圣,故得三光息轮以驻照,山海纳炁而吞烟,风伯不敢鸣条,云将理无翳景。故得天地开朗,日月清明,七日七夜,法事将毕。既称停轮,那复有夜?即以常时准量,七日七夜之顷。○少微曰:此三者,天瑞也。《天文志》曰: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魁四星,为琁玑。杓三星,为玉衡。夫日月星辰天官宫室,时来听法,所以停轮也。 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作碧玉,无有异色。 幽栖曰:一国者,即浮黎之大国也。山有骞林琼木,川有神溪灵涧,且坦然泯平一等,理无高下相倾。既皆碧玉为地,宁有异色之杂。此即当时神变灵化,自然使日月停轮、山川自坦。○少微曰:此二者,地应也。山川土府,地只所居,感应虚无,化成碧玉也。 众真侍坐,元始天尊玄坐空浮五色师子之上。 幽栖曰:师子在空虚之中,玄坐置师子之上。师子是兽中之王,威伏众兽,一吼则邪魔皆伏。天尊神德,降伏众魔,复居师子之坐。天尊既登坐说经,众真则列侍而听○。少微曰:此一者,天尊道相也。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幽栖曰:初闻天尊之灵音,开阐至圣之妙理,故齐声称叹,善莫大焉。於是浮黎大国若男若女,闻之者聋病皆聪,此一遍之验也。○玄英曰:是时国中听法之男女,闻经一遍,耳闻心悟,名曰开聪。亦云国者,身也。闻法即悟,了入心宫,是开聪也。 说经二遍,盲者目明。 幽栖曰:初使耳闻妙义,次令目睹天尊,此二遍之验也。○玄英曰:二遍渐识文字,故云目明,若据注意而言,非形骸之病也。 说经三遍,喑者能言。 幽栖曰:既令目能睹圣容,即使口得言经,此三遍之验也。○玄英曰:三遍心识悟解,自能传说妙法,故曰能言也。 说经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行。 幽栖曰:既令口能言经,即使足能行道,此四遍之验也。○玄英曰:三遍虽能言说,由未了达真理,乃至四遍,即解寻师问义,故曰能行。积逮者,世传之疾,流引相及也。 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 幽栖曰:既令足能行道,即使举体俱修,此五遍之验也。○玄英曰:五遍即了悟在心,功滋福润,能令久病痼疾,尽得消除,一时复形,还如未病之时也。 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 幽栖曰:既举体俱修,故体蒙真效,此六遍之验也。○玄英曰:六遍功多福深,能令白发更黑,落齿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幽栖曰:初则从首示以灵效,次则通体沐浴圣恩,此七遍之验也。○玄英曰:七遍转经,老者皆成少,壮少者更益康强。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幽栖曰:既在生之者,则还童却老;未生之者,则得其生,此八遍之验也。○玄英曰:七遍功包七识,化被三才,八遍则通润四生,含灵有庆。胎生者不殰,卵生者不殈,俱蒙养育,故云皆得生成。 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幽栖曰:人既得性命之生,复感地藏开见,国人皆获金玉之重宝,此九遍之验也。○玄英日:前明通化四生,此则幽只感庆。发其地藏,露出金玉之形;遍满山川,人得足用,故云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幽栖曰:既获秘藏之珍宝,次即变臭腐为神奇,此十遍之验也。○玄英曰:九遍既通於地理,十遍则上感诸天,故得太一回骸灵符,起死积年枯骨,更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幽栖曰:当此之时,浮黎之国若男若女,无老无少,皆受圣恩,普得济度。生者不死,死者更生,故咸得长生也。○玄英曰:倾,尽也。天尊说经之时,浮黎一国男女皆在坐侧,闻说妙法,各自尽心谛听,故云莫不倾心也。一国之人受此度人妙法,故云皆受护度;度得成真之道,故云咸得长生。凡诸天人,病有轻重,修道之法,随功深浅,病轻则遍少而瘥;病重则功多而愈,故知诵经十遍,上达诸天,起死回骸,长生久视。○少微曰:夫龙虎啸而风云生,圣人作而三才应,此自然之数,必至之符,是以十遍说经,百痾立愈。非元始之大圣,孰能与於此乎?而旧学之法,以为心智之病非形骸之病,谬亦甚矣。或曰:按种人四天,断诸结习,人皆灵洞,不受胎生。今天尊说经於碧落,则种人第三天也。何因一国疾病同於天下凡夫?今所不取,以威制所行则称一国,若诸侯以境内为国,天子以四海为国,三十二帝各以三十二天为国;然则天尊道无不周,化无不及,则可以八圆世界,总为一国。若以此为国,则谁非天尊之国哉!男女有病,亦何怪也。《空洞灵章》云:风动八圆,回浮更朗幽辽。旧说云:八方,诸天,谓之八圆。玄都为中宫,八方各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亿重。如此众天,是元始一化之境域也。 道言:是时元始天尊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是时者,即明初说经之时也。初说一遍,即东方之众倾城而至。既尊卑升降,品位殊多,故云无极无量品。又如隙中细尘,不可胜数,故云无鞅之众也。皆乘虚驾浮自空而至。鞅者,央也,义已明上。此即初说一遍,聋病耳皆开聪之时也。○玄英曰:此章复述天尊周回说经,以召十方之事。前文通召十方,未显指其方所。此文重出,使学者深知天尊召集诸天非无次叔,故说经一遍,感得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浮空而至。鞅,犹止也。真圣心无止着,有感即应,故闻经一遍,浮空所召广远,故至於无极。真圣无限,故云数众俱来证法,传度天人。 说经二遍,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诸义十方,并同此初说二遍,盲者目明之时也。 说经三遍,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三遍,喑者能言之时也。 说经四遍,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行之时也。 说经五遍,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之时也。 说经六遍,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之时也。 说经七遍,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之时也。 说经八遍,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之时也。 说经九遍,上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之时也。 说经十遍,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幽栖曰:此初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之时也。 幽栖曰:说经一遍,召集一方,十遍既周,十方俱至,即三十二天与四维上下,谓之十方。○少微曰:此复序周回说经,以召十方之事也。且天尊至神,延保自在,说经十遍不顿召十方者,何哉?将以郑重殷勤,使人晓悟也。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连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幽栖曰:迮者,充塞也。重说国人归仰灵范,回心真化,来如细雨之飞空,集若密雾之四合。充塞既遍,致令伦陷,此是明其甚多之时耳。推理不应偏陷也,靡靡而顺风,复安可逆止,故圣人无心,方圆任物也。○少微曰:此国是浮黎大国也。迮国一半者,言聚会之处,占国半境。迮,占也。 於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 幽栖曰:宝珠者,喻道也。故悬於空玄之中,亦同玄珠之义。大如黍米者,即五谷之首米,即生人之本。言人得经,如命之资米。又欲得宝珠之内,传授灵宝之文,则宝中更宝,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道,於是引十方之众,纳一珠之中。更示以神化无方,非物理所测。去地五丈者,欲令人出五浊之世,脱五行之用。五浊既出,自无众患之□;五行不用,永离相刻之息。是故五行不相刻,万物悉可全,自然长生久视,得道成真也。 天人仰看,唯见勃勃从珠口中入。 玄英曰:勃勃者,无量众多,同於雨雾之状,入於珠口之中,亦明真智无穷也。 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 幽栖曰:天人,即始青天中人也。国人,即浮黎大国之人也。既非天真大神、上圣高尊,故不随入珠口之内。引例,复不与监度之盛事。所以於下仰观,唯见勃勃而入,入而不阂。珠之小,殊不防人之多。多少自容,小大相纳,故不知所在也。前云偏陷,此云欹陷者,偏倾。高者偏低,初塞半国,似如偏陷,及乎廓散,还似复平也。○少微曰:旧说以珠表清虚圆极之体,黍表馨香百谷之长。纳人入珠,明妙道包容也;处在空中,不累诸有也;去地五丈,离於五欲也。地还平正,示大道平夷;元复欹陷,明正性得复也。皆背文生义,妄作异端,骇其常情,谓无此事。尝试论之曰:夫元始开图,法教非一,或无为端寂,示物归根;或变化威灵,使人慑伏。而神通自在,真应无穷。珠纳天人,何容不可!且谪仙小术,犹隐现壶中,岂虚皇大圣碍行藏於珠内也。 元始即於宝珠之内,说经都竟。 玄英曰:竟,犹毕也,了也。悟道之者,已得升珠入妙,天尊说经既毕,乃於宝珠之内,传此真经於太上道君,谓下文也。 众真监度,以授於我。 玄英曰:此明道君得经之事也。众真者,监领度人真官之职也。元始说经已毕,勑此监度众真,令将此经传授道君,道君受得此经,故云以授於我。 当此之时,喜庆难言,法事粗悉,诸天复位。 玄英曰:道君自称,受得真经,略已悟解。其中法事既得悟解,故诸天众圣各归本位,复其常处。 倏欻之间,寂无遗响。 幽栖曰:我,即道君自称也。既於珠中传宝后,是以圣授真,千真共监,万圣齐度,众庆斯会,何可胜言1.法事既毕,天会将复,悦尔之顷,冥寂无闻。○少微曰:圣人无心,真应随机,遇感则兴,缘离便息。 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 玄英曰:既得闻此妙经,大众俱蒙济度,保其全福,故得终其本命之年也。 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 幽栖曰:当此之时,天人国人,若男若女,因兹闻经见法,莫不罄竭丹心,度灾难之流,无夭阏之患。三业既静,六根不生,众恶俱消,万善齐起。 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龋言无华绮,口无恶声。 幽栖曰:不杀不害者,谓除身业罪;不嫉不妒者,谓除心业罪;不淫不盗者,谓除身业罪;不贪不欲者,谓除心业罪;不憎不日撸谓复除心业罪也。华绮者,饰妄浮辞也。恶声,秽骂毒语也。此都遣十二之恶行,然后乃至大顺。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 玄英曰:人皆十恶不生,动合真常之理,故得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尧舜授禅,能令天下归心;况天尊说经,一国归仰,自然异骨成亲也。 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幽栖曰:齐同慈爱之如,一等万物之若,己保国民之丰盛,乐太平之永日也。○少微曰:断命曰杀,残伤为害。恶他胜己曰嫉;憎同俦曰妒;男女不以礼交为淫;窃人之物曰盗;无厌曰贪,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取J异杭葴纾玚t异骨成亲;万行玄同,则声无悖戾。自然疾疫不作,人无夭伤,年谷丰登而国太平也。○玄英曰:齐同慈爱,其国必安。无有中伤,人自饶足。五谷成熟,灾害不生。有此众善之功,故云忻乐太平也。 经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至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幽栖曰:於是元始天尊睹国人之信善,出真范以导之,若精诚修奉,必升仙度世也。○少微曰:言一方化而群方得,迩人顺而远人服也。 道言: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 玄英曰:谓说混洞赤文,及以元洞玉历,此谓《灵宝本章》也。 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 幽栖曰:经中所言者,即后二章所说三十二天隐名,三十二天帝之内讳。皆大梵之言,言非造次致诘,故云隐韵也。 亦是魔王内讳,百灵之隐名也,非世之常辞。 幽栖曰:魔王内讳,即五帝大魔之讳字也。百灵之隐名者,即无英、白元之名号。既皆隐名内讳,故非世之常辞也。 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少微曰:《字林》云:悉,详尽也。○幽栖曰:既内名隐韵,非世常辞,故真人之中,有通玄之才、究微之鉴者,乃能悟其旨耳。 诵之十过,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琁玑不行。 幽栖曰:言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者,诵之十过,则道契诸天。故同声而远唱;德齐万帝,故设礼而来宾。河海息飙浪之飞腾,山岳摄云烟而不起,三光驻景,七曜凝辉,天地贞明,昼夜烛也。 群魔束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幽栖曰:既正道坦行,即邪魔消匿,故使朽骸归再超之魄,白骨复重形之魂。既能使死者更生,固宜令生者不死,此真人之格者也。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祆灭爽,济度垂死,绝而得生。 幽栖曰:至学之士者,则心坚於铁石,操烈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不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已有若无。以此,太极已上有真名者,诵之十过,则五帝翼侍於左右,三界稽首而致敬,邪魔丧其睛目,垂死自然而得生。五帝,则五方之天帝。三界,则三界之魔王也。○少微曰:上圣大道,威能制天,至学力微,唯能御地。制天能使三景停轮,白骨复命,御地能令三界稽首,垂死却生。大小之涯,不可相越也。 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 少微曰:天政,谓日月五星,天文七政也。 德可伏御地只,束缚魔灵,但却死而已,不能更生。 幽栖曰:尔者,然也。夫至学之士,名行既登於真格,功用则蔑於世人。 所以然者,为骨体未真,秽气仍在,则十方未可召制,诸天未得振威。止可摄御邪魔,却垂死之死,不能令朽骸枯骨复形更生,此至士之格也。○少微曰:学士即上至学之士也。神力不弘,功未圆备,不能威制天象,只可伏御地祇。力能临死却死,未能回骸起朽也。 轻诵此章,身则被殃。 少微曰:五帝威神侍卫《灵宝》,司察轻慢,良为险巇。 供奉尊礼,门户兴隆,世世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 幽栖曰:轻诵者,谓不整洁形服,不依按科仪;或行立坐卧,聊耳妄诵。岂但己身受考,抑亦上累祖宗。若唯敬礼尊崇,则致门户兴盛,一身受福,昌系子孙,恶根不生,常与善会。 既千神来护,何万灾能干?以此而言,诵而不味者,未若不诵而敬。诸持经之士,宜审详焉。 斯经尊妙,独步玉京。 少微曰:言独用此妙道,可以飞步玉京。《本相经》云:大罗天上,有玉京之山,无根而生,据空而停,其中有紫微上宫,辟方三十万里。金楼玉台,七宝光饰。玉室上有三十六所,方圆八千里,真文大字,满在其中。 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范,德难可胜。 少微曰:《尔雅》云:范,法也。○幽栖曰:既诸天所崇,不传下世,处紫微之秘藏,在玄都之特用;为度人之最,标众道之首。巍巍圣范,殆昆仑之冠霄;德量难胜,以溟海之莫测。斯之妙道也。 道言: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 幽栖曰:此言凡诵者,则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诵持十过者。则诸天众圣,降集於房庙,播祖祢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下离北府,上入南宫。朱宫者,即南宫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 幽栖曰: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也。谓法三火之数,即三三如九。朱宫是南方,属火。以火炼形,故云三火。九年受其炼化,然后更生贵族。生即便修此经,昔熏习之仍在,万遍之功既满,三千之德复圆,遂超然升度,径得神仙;登金阙而朝圣君,游玉京而谒元始,此十遍之格也。○少微曰:此明能度先祖也。按《三元品戒》,朱陵度人之格,凡有三等。九年者,中福之格,大福则乃三年,小福则二十四年。皆更生下界,得为贵人。藉其先缘而能好学,不经生死,便得神仙。 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 幽栖曰:上学之士者,则闻道勤行,见法必学,始终不替。寒暑无亏,此太清九宫已下有仙名者。既修诵此经,使身得道,飞升仙域,受炼南宫。夫魂魄升仙,则火炼鬼质;生身得道,则火炼垢秽。初故皆入南宫,然后登其本位,此上士之格也。 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反形,游行太空。 幽栖曰:世人者,即常途之人也,非出群之士。既以祖因福浅,身业功微,故生前则享寿遐龄,没后则解形暂灭。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艰,期限数登,则神归形复。既改形容於三官之馆,易童颜於九炼之尸,故不入南上之宫,便历太空之境。太空在太清已上三域,此世人之格也。从真至此凡有五等,则阶级差殊也。○少微曰:又明世人诵之,亦能自度也。世人德薄,功行未圆,虽不能骨肉同飞,亦能尸解而度。《本相经》云:前功不立,后则骨肉不仙,是故尸解而得道也。按上经,尸解有四种: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托形於狱;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质於履,长房解形於竹;三者水火炼,若冯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树;四者大阴炼质,视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皱、目光不毁,屈伸从人,亦尸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真语》:裴君曰:尸解仙者,不得御华盖、乘飞龙、登太极、游九宫,但不死而已。以弓剑曰兵解,竹杖曰文解,兼水火、太阴,为四种解也。 此经微妙,普度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量之福,生死蒙惠。 幽栖曰:此经功力致用,眇邈难思,十转则万炁齐仙,五级则度人无量。天人沐解脱之庆,生死,赖拔度之恩也。 上天所宝,不传下世。 少微曰:天尊说经之时,不传下世;王母所请许保甲申之灾,因此流通,人间始有也。宋君曰:此经度人,凡有四种。一者白日升天,即身而度;二者尸解变易而度;三者死而不朽,后更起生;四者魂神暂灭,即升南宫受化。业有轻重,故报有差殊,兼度曾祖,故曰生死蒙惠。 至士赍金宝效心,盟天而传。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幽栖曰:既称秘於玄都,固宜不传下世。今因太上流布,方复降授人间。故令至士赍金宝以效心约轻,宣之重誓,违盟则九祖获考,宝秘则亿曾齐功。○少微曰:夫灵文秘重,授受良难,岂得率尔轻传,殃延九祖。 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护受经者身。 幽栖曰:此言五帝玉童玉女者,是五帝之玉童玉女来侍,非五帝与玉童、玉女俱侍此。五帝即五老帝君,非五方之帝也。童之与女,都四十八人,既常营卫神经之文,亦兼保护诵经之者。则叉荐举精诚之功,司察泄慢之过,受诵之子,宜慎之焉。若出入游行,必宜携执,则使持文而护身,免灾而无虑矣。 道言: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度上南宫。 幽栖曰:正月,上元大庆之月也。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断鬼神连逮之役,受仙官拔度之庆。夫言斋者,谓身无杂务,心不外想,内外清虚,抱元守一,终乎此月。故言长斋。 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蔍白简,削死上生。 幽栖曰:七月即中元大庆之月也。故中及己身,诸天上生;名於白简,酆岱落死;籍於黑簿,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黄箓、白简者,以黄金为书,以白玉为简也。此独不言十月下元者,为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及己身,下元下逮子息。今既皆明至学为首,则至学上有祖考而下无子息,故十月下元,略而不言。经中亦不说下元功过。至学之士,详而审之。○少微曰:天官考时,宜度先祖;地官校月,可度己身。此先后之差,尊卑之序。黄箓、白简,记仙之籍也。《录字回年经》曰:名书帝箓,盖有宿缘,皆由勤慕,非自然也。○玄英曰:按《三元品械》,正月三阳炁生,位在上元诸天校定之时,宜度先祖。七月是中元校定之月,地官考校之辰,宜度己身。亦是先后之差、尊卑顺序之仪也。谓修道之法,普度无穷,通济死生,动植咸润;上为皇家宗庙,下为五苦幽魂,岂独先超七祖。此乃使人追孝之心,故云为上世亡魂。 十月长斋,诵咏是经,为帝王国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绝,长为人君,安镇其方,人称太平。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 幽栖曰:谓四立、二分、二至,为八节日也。皆诸天大庆吉会之日,检勾学者功过之辰。若於其日能斋而诵之,则得为九宫真人也。所以尔者,其九宫除中央之尊位,周回八宫,以应八节。既与其日相符,故诵之得登此境。○少微曰:一元有三宫,三元有九宫也。又解:夫八节之日,皆有八史神下伺人善恶,所以八节必须修诵。何故八节之日为九宫真人?明八节是八卦,左三右七等并,以中宫首足合於九宫,故曰九宫真人也。 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 幽栖曰:本命即年辰之日,唯检勾一身之功罪,故令其日斋诵之。且人以炁为根,以神为本。炁存则神正,本固则根深。内神炁以相符,外光明而自轸。如此则万忧不生,苦恼奚入?既以我本命之日修诵,故能存我之神炁。圣人作则,皆有由然,以此推之,则修真之理自明矣。○少微曰:夫神和而炁畅,故闻灵音而澄正,感虚白而光明也。○疏曰:本命日则有司命君下察人善恶,所以亦须修此经。人若为恶,则邪炁入身;若其为善,则正炁归己。而永保长存,不经苦恼也。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幽栖曰:三界侍卫者,即三界魔王左右侍卫也。五帝司迎者,即五方天帝出入迎送也。於是坐朝众灵,名书帝箓,万遍功备,千行德圆,即白日升天、飞登上清也。○少微曰:陆先生云:上清,中都也。按《龙蹻经》:四梵以上,次有三清。太清十二天,九仙所居;次上清十二天,九真所居;玉清十二天,九圣所居。今三十六天,并不坏之境。《洞神经》云:三清天,自然化也。凭空而立,七宝宫殿,不生不灭,百灵侍卫矣。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洗浴,斋戒入室东向。 幽栖曰:行道之日,即持诵此经之日也。恐人不得此长持,故云行道之日,亦是前所说吉日也。每皆以香汤洗浴,然后入别室斋心洁己,清净无为。若山居寡力者,亦可於所寝之室,常护令整洁,先被服盥漱,置经於桉,然后又於经堂焚香,礼请跪启。今修诵之旨,即取经於室中,东向正坐。焚香披读,注心历目,微声吟咏。若直尔念诵,文多错误,则却,上三十字读,勿使忽速,苟贪遍数,翻为失功,误人不小。调声诵咏,令神和魂畅,常令香炁绵绵不绝於室。至此章,则依法存叩之也。 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 少微曰:《真语》云:叩齿以集神,咽津以和真。《易》曰:帝出于震。震,长生之方,诸天之尊也,故东向也。先想皇曾天而拜之,以次天帝,每一想一拜,而取遍也。 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炁之中。 少微曰:玄炁,青也。元炁,黄也。始炁,白也。想此三炁也。 内外蓊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师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咒曰: 幽栖曰:更焚香临目。临目者,半开也。接手者,两手杳於膝上,即叩齿三十二通。每叩一通,令响应一天。讫,存我起拜三十二天帝,从东方北首而始。以次周回四方,每一拜存一帝;而拜之讫,闭目存我。坐下自然有青、黄、白三色云炁,须臾满一室之中,郁郁蔼蔼,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师子左右各两行,行有其八,对坐相望。白鹤与师子同也。日在前,月在后,明照室内,项生光象,照彻十方。如此存讫,更重览所存者,分明如睹也。密咒者,即口动而无声也。 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关启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臣及甲乙转经受生,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少微曰:元始上帝,天尊之别号也。 毕。引炁三十二过, 少微曰:引炁者,以口吸引之也,非引出也。仍想三十二天本天中炁色,依次第而吸之,从皇曾天为始。 东向诵经。 幽栖曰:既发垆之祝,不假悉注;略言要用者耳。直日香官,即三十二天各一官也。下来监察,而复上奏。今日吉庆者,即三元八节之吉日也。每皆云:今某日吉庆,既屡言长斋,即不得不斋也。臣及甲乙者,后日月、天地、星辰、国主、兆民等之所称也。若平常之时,即言臣及祖考也。元始上帝者,即非元始天尊也。夫上帝高尊亦位齐元始,故得称焉。是知元始之号,非一尊之称。祝毕,即以鼻吸三色云炁,入口而咽之。三十二过毕,洞彻一形之内,良久诵经。上香诵经。初一遍,从序诵,因便存思;其后遍,直从元始洞玄题去,每令一存,周得十过为佳。若有急事,暂起亦得;若经时稍久,即须却依前,新从序续,而复存思也。○少微曰:自元始洞玄以下曰经也。 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一竟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二 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注,宋陈景元集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幽栖曰:前题兼称太上洞玄灵宝,此题直云元始无量度人;序题太上,欲明太上所序经。前则都总部秩之名,后则单指一经之目。上品妙经,义同首注。○少微曰:前是道君序经,故以道言标首,此是天尊自说,故书元始为题。又自然已前,亦是道君小序;混沌已后,方是天尊本章也。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 东曰:元者,先也。先天而生,故曰先也;亦曰大也,大无不包,故曰大也。亦曰炁也,细无不入,故曰炁也。亦曰无也,无形无影,故曰无也。亦曰灵也,能变能化,故曰灵也。亦曰道也,经曰:道可道,非常道也。明常道无形,不可得而名,故略云其状。始结也,无炁始结,故言结也。亦初也,玉字初开,故曰初也。亦化也,化生天地,故曰化也。亦端也,为万物之首,故曰端也。亦终也,终乎无终,故曰终也。经曰:无名天地始;又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又曰:始制有名,故曰:始生一。一,天也。天从始而生,明始亦元也。会归於元。元生之时,无天无地,无神无鬼,溟涬蒙鸿,无所分别,元炁始结,而成玉字。 玉者,自然之精。精出而发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元始尊神者,明其有灵也,所以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养万物也。所以天地万物生后,而有号者,明元始造化也。所以号元始者,示人知始终之归趣也。洞,明也。洞照无极,故曰明也。亦通也,通达无穷,故曰通也。玄,空也。杳然空洞,故曰空也。无炁始结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达照乎四方,显乎龙汉,隐乎延康,先乎赤明,耀乎开皇,逮至上皇也。灵者,众圣之通称也。宝者,众圣之所珍也;章者,文章也。玉字始出,本形如印,八角垂芒,文彩焕耀,洞应无穷。在天曰灵,在地曰宝;空玄为灵,入藏为宝,故曰灵宝。太上道君说其所由也。○少微曰:元始微言,通同玄妙,灵文宝贵,音韵成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 东曰:上品者,元炁始凝结青、黄、白三炁,置上元三宫。其第一宫名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始阳之炁,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其官皆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万重。青阳之炁,其中官寮亦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万众,皆结自然青阳之炁而为人也,衣则青羽飞衣。宫中有延生符,八方之炁,欻然而到,便成人也。毁符焚身,即随烟而化还为炁也。太玄上府紫微宫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宫,太阳火官考;右府主死宫,太阴水官考;中府主生死罪录,风刀之考。三府各领官寮九千万众,总统生死罪福一十二曹。其左宫,名太玄都元黄太极左宫。则元黄之炁总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生命录籍。其宫有招灵之符。右宫名太玄都洞白太极右宫,则天元洞白之炁,总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灭度仙录,及罪簿死籍。宫中有明真之府,其中官寮品格,具如紫微宫之仪也。上元品天官凡有三宫,宫有三府,宫统十二曹,三宫合三十六曹,并治元阳之上、太空之中,自然之号,普统上真已得道。三元日,集校阴阳、水、火、风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青黑二簿,列奏紫微、太微左、右、中三宫。其事自具出《三元品戒》中。今略举一隅。昔龙汉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众真列位,元始出法度人。说经十遍,周回十方,度人无量之数。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经,以紫笔书着空青之林,众圣所崇,为经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也。○幽栖曰:此演经之时,故亦都叙题目之旨趣也。明诵之十过,即能度人,故元始说之十过,以召十方。每以十过为法。所以前序言:凡诵是经十过,亿曾万祖皆即受度,亦是回法轮十转之义也。○少微曰:即此章句,言约事弘,是谓上品真经,妙道之首;十回轮转,广度天人也。○玄英曰:上品者,群经品秩之中,此品最为第一也。妙首者,此经有度人之法,为众妙之宗,故称妙首也。十回度人者,天尊诵经度人,皆有遍数,十遍为一过,百遍为十过也。 百魔隐韵,离合自然。 东曰:百魔,神霄王等。隐,玉字也;韵,调也。魔王与诸炁俱生,参於洞章,隐其韵调,合於自然之书,以为经也。○幽栖曰:即诸魔王隐名及三界秘章,隐显离合,同符自然也。○少微曰:于时天人鬼神莫不服化,故三界大魔率其群魔,隐括声韵,来朝元始。离飞玄之炁,合自然之音,鼓以灵风,皆成歌咏;太上贵重,列於经文也。○玄英曰:此明天尊诵经,感得三界群魔飞行空中,歌隐韵之音,俱来朝会。隐韵者,明此灵章皆是诸天上圣自然隐秘之音。非世所知,谓之隐韵。属对成文曰韵,五声相和为音,合而言之,谓之隐韵。自然者,言此灵文皆诸天妙炁,灵风鼓奏,自成歌咏之音,非关造作而成,故云自然也。离合者,谓三界魔王各自歌其天中自然妙炁,以为歌咏之曲,谓之为离。其音与洞章相参,理合自然之妙,故云合。参,犹杂也。音辞虽杂,理合自然,故云离合自然也。又解云:离者,天尊所说,魔王亦说,各各自说,谓之为离;说音不同,理合真妙,谓之离合自然也。 混洞赤文,无无上真。 东曰:混,大也;洞,通也。赤文赤书,大洞之经,通明龙汉,沦於延康。元始开运於洞阳之宫,火炼玉字,洞阳炁赤,故号赤文。出法度人,玉清治炼真中之真,故曰无无上真也。○幽栖曰: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阳之炁。赤文者,赤书真文也。言赤书真文,齐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郁结太无之中。太无之无,亦无其无,既无其无,是谓无无。故云无无上真也。元始炼之以洞阳之炁,治之於流火之庭,洞阳炁赤,故曰赤书也。○少微曰:混洞是高上玉皇九亿万炁也。言玉皇之炁,混沌通同,成其赤书真文,乃於无无未有之时,分布五方。元始用之度人,皆登上真之位也。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 东曰:祖,先也。元始,未受号之先,已化生天地,但龙汉久远,劫运始开,天地亦分,自此已前不可记识,是故观古可以知今,则古今无异。○幽栖曰:言赤书真文,开运祖始之劫,化生三十二天。祖劫者,赤明之劫也。○少微曰;祖,始也。玄元始炁於始劫之初,欻然而造化,能生五亿诸天,按天地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言始劫者是世界初生,未经成败也。 开明三景,是为天根。 东曰:三景,三光也。三光既明,天地乃分,万物乃生,神灵得治,长为天根也。又能光明日月,朗耀众星。○少微曰:二仪分形,三光垂耀,皆禀始炁,故为天根。○玄英曰:景,光也。此明诸天位成,即有三光列耀,通照宇宙,谓之开明。俱禀妙炁而成,故为天之根本也。 上无复祖,唯道为身。 东曰:祖,宗也。上无所宗,唯道炁结精而后成其身也。○幽栖曰:既齐混沌之物,复在天地之先,故云上无复祖也。真文之质即道真之体为文,故云唯道为身也。○玄英曰:此举真文之体,为诸天之根本,禀元始妙炁之自然,而化成大道之法身。妙炁自成,不复更有先祖也。《西升经》云: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今云上无复祖者,道以虚无为宗,以自然为本,以道为身。然此三者,悉无形相,寻考其理,乃是真空。真中有精,本无名称,圣人将立,教迹不可无宗,故举虚无为道之祖,其实三体俱会一真,形相都无,能通众妙,故云:上无复祖。复犹别也。别无先祖也。 五文开廓,普植神灵。 幽栖曰:五文者,即真文五篇也。以应五方五老之所偿录者。既开朗三光,亦开廓五篇玉字真文,各植神灵者也。○少微曰:妙本自成,无复先祖,括囊无外,尽是道身,五篇真文开廓形状,普生天地,安置神灵也。 无文不光,无文不明。 东曰:光,三光也。明,分明也。玉字不出,则日月无光,天地不分明也。 无文不立,无文不成, 东曰:立,形也。成,生也。玉文不出,天地无以形,万物无以生也。 无文不度,无文不生, 东曰:度,升也。生,化也。真文不出,魂神无以升,万物无以化也。○少微曰:若无真文开廓,则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成,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玄英曰:谓三涂、八难、五苦幽魂若不得此真文,则不得超度三界;亦明修学之人无此真文,则不得成真入道。 是为大梵,天中之天, 东曰:大梵者,则风泽大梵之炁结而成天,在空虚之中,抗举澄清,高而洞浮,悬而不落,在众天之上,故谓天中之天也。○幽栖曰:既生成之功浩汗,造化之用弥纶,故云是为大梵。梵者,道中之道也。道即玄文,故云道中之道、玄中之玄。天者,玄也。○少微曰:范,法也。所能开明三景,安置五文,皆元始天尊运行大法,在诸天之上,故曰天中之天也。 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东曰:郁,盛也。罗,大罗也。大罗之天上有玉京之山,山有七宝玄台,台在七宝城,城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乎其中也。○幽栖曰:言玉清之上有九层之台,穷於高际,参於太无,故映郁大罗之上,萧然九层之台。太无,即大罗也。以玉为山,故云玉山。山上有京,故云上京;亦有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以得名也。此即通谓玄都玉京也。○少微曰:自此十句,皆说玄都境中宫殿壮丽。玉京山在诸境之上,故曰上京。山有玉城,城中有台号曰萧台。城阙山林郁然罗布,皆高上玉皇所理之处也。○玄英曰:郁罗者,谓萧台四面城阙山林,郁茂光华,罗落其处,故云郁罗。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 东曰:大罗之天,在众天之上;紫微之宫,处乎玉清之上,焕乎紫虚之中。明道既彰,大罗之天则郁然澄清,七宝之树各生一方,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天,包罗众天,故曰大罗也。○幽栖曰:言玉京之上极乎无极,穷乎无穷,唯大罗之玉清耳。大罗,即虚景;玉清,即宫阙者也。○少微曰:大罗玉清境穷高极远,更无一物在其上、能包罗众天,故曰:大罗其上,无尘豁然,太空无为之道场也。○玄英曰:《本相经》曰:大罗之上,无色无尘,是无上也。 眇眇劫刃,若亡若存。 东曰:眇眇者,高远也。一劫者,如有巨石,方圆四百里;又如空城,方圆四百里。上下齐等,满中芥子,天人每百年一度,取一芥子。又罗衣拂巨石,石消芥子尽,名为一劫。七尺日刃,存有亡无也。七宝玄台,台高芥子无数之仞,步虚云、仰观劫仞台,此之谓也。七宝之台,非地仙所见,而况凡人乎!睹之则言有,不见则言无,故言若亡若存也。○幽栖曰:刃者,仞也。古之字少以刃为仞。天真以劫计仞,世人以尺计仞,即玉清九层之台,复谓之劫仞台也。既高远眇邈,隐化无方,故云若亡若存,非定相也。亦虽有形而无其体,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少微曰:按《真一自然经》云:玉山一名劫仞台,言以仞量之,如彼劫数,故曰劫仞。形而不碍,若存若亡也。 三华离便,大有妙庭。 东曰:三华者,即太极宫青华门名也。离布三便之殿,则三界门名也。三华在三界之上,上有梵天神人飞游太极之上,玄歌无量洞章,曲爽灵风之炁,拂扬洞章之曲,太和玉女於华都之门而和神人之歌,庆大有於元始,欣众真於妙庭,不离三界,故曰离便也。○幽栖曰:夫入宴三清之宫,则必远离三便之门,即三界门也。三华宫即玉清三元宫也。上元玉华、中元金华、下元九华,皆三元上皇道君居之。大有者,大道也,义同大块,理齐有物。言三华之宫既天尊大道君居之,故云大有妙庭耳。 金阙玉房,森罗净霐。 东曰:天中有金阙玉房,以界三便之门。森,长也;罗,大罗也。上有骞林之树,覆荫东华之宫,骞林之叶,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净霐者,都监之神内名也,治紫微宫。曲房之内,下有扶桑之树,上有骞林之丛,碧鸡呜其盖,青霞翠其峰,神风流反香之草,以鼓桑林百籁之音。神风一鼓,空生洞章之音也。○幽栖曰:言玉清之境,以黄金为城阙,以白玉为宫室。黄金之阙则森然焕邈,以周罗白玉之房,则精洁严凝,以霐莹也。○少微曰:言绕三便之殿,循大有之宫,皆金阙、玉房、骞林、紫树、森耸罗列,净洁霐澄也。○玄英曰:阙者,门也。此明玉京城内华饰妙丽,积金为阙,累玉为房,周绕大有之宫、三便之殿。又植骞林、紫树罗列森耸,清净霐澄,安居其上,胜妙殊绝,故云净霐也。 大行梵炁,周回十方。 东曰:大行者,天元纲纪也。维罗八极,总大梵之炁,通明龙汉之阙。龙汉推数而自开,赤明待运而敷辰。赤明既开,三十二天并有神灵,置中元二品地官。元洞混灵之炁,凝黄之精,置中元三官,其第一宫名洞灵清虚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地上神仙已得道。一号明晨武成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耐犯明晨府,主生官、太阳火官考;右府号纣绝阴天府,主死官,太阴水官考;中府号七非恬照府,主生死罪录、风刀之考。三府各领官寮五千万人,统生死罪福一十四曹,并治山洞空虚之中,系大梵之炁也。○幽栖曰: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於诸天之境也。○少微曰:总五亿之诸天,混八圆之经纬,下穷九垒,上际大罗,皆是梵炁流行,周回不息,故得亿千世界高而洞浮,悬而不落,其状似风非风,似水非水,维而持之,若有情信。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 东曰:度人更生之神也。名飞生学士,能诵洞章。诸天称庆,飞生即为开不死之门,流长生之炁,下炼三魂。三魂之神被炼,八景存焉。八景备守,共举人身,上飞九层之台,游於骞林之中,上升玄都之宫也。○幽栖曰:谓诸天十方有此之神,主司度世不死之事,非言神不死者也。 中有南极长生之君, 东曰:南极者,南极真人也。中元二品,左宫名洞阳宫,一号宗天宫,总主地上九土土皇,四维八极诸灵官。混黄之炁,其中土府、地上官察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众,皆是死者有功之魂,受度而补其局。其宫置左、右、中三府,其左府号谅事府,右府号宗灵府,中府号灵如神府。三府考官如上法,主生死一十四曹。中元二品,右宫名北酆宫,一号阴天宫,总主地上诸灵官,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连宛泉曲府,右府号泰杀九幽府,中府号罪气咸池府。主生死,中元二品。地上三官左、右、中各三府,统一十四曹,并治山洞空玄之中,皆自然之号。地上五岳、四维、八极、神仙、真人以八节日下诣清灵洞阳北酆三宫,集校诸地,上生死功过罪福。众官齐到,三宫九府四十二曹,考召官属,各操生死;青黑二簿,列言三宫。南极真人治洞阳宫中,下有流火之庭。学人得道者,皆诣流火之庭,受炼而成真,然后进入洞阳宫中长生者。宫中有度命之君,字吁员,得入南宫吁员即为炼度朽骸也。○幽栖曰:南方主生,故复有南极主司长生之名简者也。○少微曰:流火之庭广八十万里。 中有度世司马大神, 东曰:南宫中有度世司马大神者,十方飞天神王并治宫中也。○幽栖曰:司马大神主司度世之录籍。司马,官位也。○少微曰:南宫又有度世司马,亦有度世大神,并治宫中,长生不死也。 中有好生韩君丈人, 东曰:好生君讳猷,治南上宫中也。韩君司命、司录也。治九幽酆都。人有善功者,大圣开玄夜之户,酆都度八难之场,七祖於是而还幽魂於是,而光上帝育养始生之神,司录则度算於南宫也。○幽栖曰:复有韩君丈人监长生籍,与南极事同。神中之尊,谓之丈人。韩君,官司之号也。○少微曰:韩君是上帝阙下司录仙籍度人南宫也。○玄英曰:丈人,长老之称也。好,乐也。明其南宫之中复有乐人长生不死之君,录人善功,出三界之苦。 中有南上司命司录, 东曰:南上宫,名也。九华真人治在其中,主九幽之中宿对死魂。司命主寿算之神,司录主簿录之神,并南上帝君司官也,常校学仙之名。上言玄都之官,有知八字之音应得度者,至灾劫交之时则司命使鸟母迎以凤车,上登昆仑之墟也。○玄英曰:南上者,洞阳宫之别名也。 延寿益算, 东曰:延,申也。算,纪也。九灵之母治东海扶桑汤谷之渊,常总地机转轮,元炁上应天关。天关转地机动周天一度,水则涌三千三百度,九海溟合,坤母出东海之上,以召鸟母,使申劫会於帝君,延寿益其算纪,度学仙之人也。 度厄尊神, 东曰:南上宫中有益寿延年,度厄尊神,上帝君也。讳育常,乘象轮之车,游行九玄之门,转九机之度以应劫会之期,天运之终而日童停光,拔度学仙之人,灌以水母之精,导以太和之炁,度其灾厄,炼长夜之尸。○幽栖曰:复有南方司命、司录二尊神,司命尊神主延寿益算,司录尊神主过灾度厄也。 回骸起死,无量度人。 东曰:无量则大众之始神也,总统飞天之众,既乐天中有无量品众大圣,众皆受其品量而得升度死骸,受炁而更生为人也。○幽栖曰:夫延寿益算、过度灾厄及回死骸之形、已死之尸者,皆由乎司命、司录之二君也,故云无量度人也。○少微曰:总彼真官各司其职,并能回骸复命、起死成生,劫运频交,度人无量也。○玄英曰:此二句通结上文,从中有度人至此诸司真官皆能回骸起死,度脱生灵回骸者。骨为骸;骸,形也。能令死骸白骨更起成人也。起死者,谓新死之人,更令得活也。无量度人者,凡於劫劫之中度人成道,非可算数,故云无量度人。此明元始垂慈,死生通济,置立金官玉殿,总彼真官照临三界之中,弘度九天之内,人则存亡获庆,万物则动植衔恩,劫劫之中,长生久视。 今日校录,诸天临轩。 东曰:校录,校生死之录也。临轩,宴会也。玉帝在南昌之宫中,校度生死录籍,普得开赦。○幽栖曰:今日校录,谓校量持诵之人建功立行之名简,应合升度之录籍,故诸天十方无量神真乘舆御笔,上诣帝前。○少微曰:今日者,赤明开图日也。校录者,校死生录籍也。凡校录之日,皆可借言今日耳。是时元始天尊校死生录籍,诸天圣众。并临轩字而朝也。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太上说玄都玉京山八方诸天,有三千大千世界,东方无极诸天安太堂乡大千纳善之世界也。○幽栖曰:即前序云:说经一遍,东方大神浮空而至也。 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南方无极诸天,宛梨城境大千弃贤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二遍,南方大神浮空而至也。 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西方无极诸天,福堂洲大千咸行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三遍,西方大神浮空而至也。 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北方无极诸天,郁檀野大千清冷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四遍,北方大神浮空而至也。 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日:东北方无极诸天,福集都大千长安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五遍,东北大神浮空而至也。 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东南方无极诸天,元福田大千用贤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六遍,东南大神浮空而至也。 西 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西南方无极诸天,延福乡大千仁静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七遍,西南大神浮空而至也。 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西北方无极诸天,福德野大千延贤世界也。○幽栖曰:此说经八遍,西北大神浮空而至也。 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上方无极无巅玄都玉府紫微之中,无鞅之众飞天神王也。○幽栖曰:此说经九遍,上方大神浮空而至也。 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曰:下方无极五岳五帝,洞阳清灵北酆都诸官府之中也。○幽栖曰:此说经十遍,下方大神浮空而至也。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大神, 东曰:十方大罗之天,有玉京山,山有八方,上下合为十方,各有无极无穷飞天神王、长生度世君、无量大神、无鞅之众、并到帝前也。○幽栖曰:此十方真神,并主司监得道成真、长生度世之事,故云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沦, 东曰:飞云者三,素云也,丹赤也,绿碧也。羽,旄也;盖,覆也;琼,玉也。十方大圣、飞天神王各乘丹霞之舆,碧霞之辇,朱雀、凤凰,以为舆辇之盖,七宝轮毂也。○玄英曰:丹是赤色之霞,绿是碧霄之炁,此明十方大圣来朝元始之时,皆结太上三素飞云、丹霞碧霄为其车乘,故云丹舆绿辇。 参驾朱凤,五色玄龙, 东曰:参,杂也。杂驾朱雀、凤凰、五色之龙、白虎、玄武也。○幽栖曰:羽盖荫舆辇之上,飞云骋轮毂之下,朱凤则参辇,玄龙则驾舆,於是凤辇、云舆、云炁双迈。羽盖者,仙禽灵鸟之羽为盖也。琼轮者,以珪璧琬琰之宝为轮。○玄英曰:龙有五色而言玄者,玄犹天也,谓天龙也。又云玄是众色之主,故特举以明之。 建九色之节,十绝灵旛。 东曰:节,盖也。旛,华旛也。九色者,青、赤、白、黄、黑、绿、红、紫、绀也。上真执九色之旄节,玉女把十绝之灵旛。○幽栖曰:夫上真皆建三七九色节,紫旄节、灵旛节,以十色间错,色各一绝,故云十绝。节在旛前,皆左右持,执以导前。○少微曰:十方大圣并乘三素飞云丹霄之辇,凤凰羽盖、琼玉之轮。参,杂也。又杂驾以朱凤、玄龙,文耀五色,玉女建九光之节,真人持十绝之旛,文物威仪,异方同轨。○玄英曰:十绝灵旛者,以十色之素横幅剪断谓之为绝,又分间其色,接而缝之;其幅通者,十接谓之十绝。击於竿首,谓之为旛。旛者以转为名,令人转祸为福也。执节使刑罚有度,罪无滥刑,持旛使悔过修真,化恶为善。大圣所建,晓示愚迷,使真人执旛,玉女持节,其旌节贵贱随法,高低如上清真人建紫毛之节,其余等级具列科仪,此不兼哉。 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 东曰:雄曰凤,雌曰凰,赤色五彩曰鸾。前导九部之凤,后从八部之鸾,侍晨一啸,九凤齐唱,西灵真人吹九凤之箫,则八鸾同鸣也。○幽栖曰:前有啸歌,凤与之齐唱,后吹管钥,则八鸾与之同呜。○玄英曰:八九者,前部属阳,阳数奇,故九也。后部属阴,阴数偶,故八也。 师子白鹤,啸歌邕邕, 东曰:邕邕,和鸣也。凤唱鸾呜,众音并作也。○幽栖曰:师子作虎啸,白鹤为凤歌,和呜谐合,二音邕穆也。○少微曰:此天钧乐也。前部啸歌则九凤齐唱,后部流吹则八鸾同鸣。《洞神经》曰:天一左宫有天钧乐器,子日玉女能吹笙竽,丑日玉女能啸歌,寅日玉女能鼓瑟,卯日玉女能击筑,辰日玉女能鼓琴,巳日玉女能撞钟击磬,午日玉女能吹箫,未日玉女能吹笳,申日玉女能为九音之歌,酉日玉女能为六变之歌,戌日玉女能作百兽呜,亥日玉女能为天下新声之曲。天钧,乐器名也。名与世同,音与俗异,俗音凄思以促命,天音和畅以延生。○玄英曰:此明师子、白鹤从驾而行,天乐一张则百兽率舞,故得齐声唱和,啸歌邕邕。 五老启涂,群仙翼辕, 东曰:五老,五帝也。启,开也。涂,道也。翼,侍也。辕舆,辇辕也。 十方飞天无极大神临轩於始青天中,五帝开道,群仙侍引也。○幽栖曰:五老启涂以前引,群仙则侍辕之左右。五老即五老帝君,掌领五篇真文也。○少微曰:五老,五帝也。十方大圣道位尊高,乃感五帝,前驱群仙,骖胜乘五符。《本行经》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青帝,姓合,讳开,字灵威仰,服色尚青,驾苍龙,建翠旗,从群神九十万人,和春气、生万物。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服色尚赤,驾赤龙,建朱旗,从群神三十万人,和夏气、长万物。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服色尚黄,驾黄龙,建黄旗,从群神十二万人,和土气、上载九天。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耀魄宝,服色尚白,驾白龙,建素旗,从群神七十万人,和秋气,成万物。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号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服色尚黑,驾黑龙,建玄旗,从群神五十万人,和冬气,藏万物。五老帝君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后学而成,真者自受符命,各治一方,大劫交周,其位仍易也。 亿乘万骑,浮空而来。 东曰:万万曰亿也。乘凤车也,骑龙麟也,飞仙并乘龙驾无鞅之众,凤车羽盖浮空而到也。○幽栖曰:亿乘万骑,明其多也。浮空而来,非履地也。 倾光回驾,监真度生。 东曰:倾,盖也。光,日也。度生,真人也,字扶羲,常主教九幽之录,善恶之因。善者则受其开度,恶者则极其对根。尔时十方大圣,盖天而来,下障翳日光,回驾於诸天之境,倾光於上帝之前,监诸修诵成真之至士,度祖考应生之魂魄者也。○玄英曰:倾,动也。光者,车舆章服辉耀也。回驾者,众圣临轩,既受天尊符命讫,遂乃倾动光仪,回其车驾,各归本国,监领群真,度脱得仙之人,故云监真度生也。 诸天丞相,南昌上宫。 东日:丞相,大罗天之神公也。上宫,朱陵宫也。丞相为受度更生之宾,定命籍於朱宫,削罪根於三官也。○幽栖曰:九宫有上相二真之位,辅弼诸天之事,故居於南昌上宫,即九宫之南,赤明和阳天中者也。 韩司主录, 东曰:韩司,司命也。应得度者,司命即执主录算度於南宫,而得受炼度者也。 监生大神。 东曰:监生大神主领长夜之宫,校学道簿录,度九幽之魂。大神者,十方飞天神王也。常在飞玄之上,而诵洞玄之经,以自然之炁,拔度学道之人也。○幽栖曰:韩司,即前韩君之司也。主录,即主监长生之录,故云监生大神也。 执录把籍,齐到帝前。 东曰:十方大神,各领司录执持录籍以到玉帝之前。玉帝讳廓奕,治玉京玄台之中,与元始同生,为玄元之范,开灭度之门,教学仙之人也。○幽栖曰:十方至真,与诸天丞相及监生大神并抱执算度之录籍,俱会帝前以迁举也。○少微曰:韩司主录门下司录也,主人录籍,故曰主录。监生大神,更生真人也。字扶羲,领长夜之府,度九幽之魂。是时诸天帝主各领丞相,齐到陛下校度死生。帝者,天尊自谓也。天尊一号玉帝。按《龙蹻经》元始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三曰大道,四曰至真,五曰太上,六曰老君,七曰高皇,八曰天尊,九曰玉帝,十曰陛下。 随所应度,严校诸天。 东曰:学士若能明八字之音,则神公开长明之户,十方幽魂并得度入更生之门,上登玉京之台,欢乐紫极之宫。中有神婴之童,一歌无量之章,立得反形於三炼之房,身受自然之炁,欢乐无极之龄。○幽栖曰:随所在修诵之人应合得度者,校勘诸天之名簿籍,句会功满之录也。○少微曰:皆随功轻重,应事开度,严校诸天,罔有遗失。 普告三界,无极神乡。 东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无极者,十方无极世界也。普告十方,无极无穷之神,普令知闻也。○幽栖曰:告勑三界、五帝之魔王,逮及无极无穷之神域,有司必告无幽不闻也。○少微曰:玉帝告也;三界者,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诸神之乡无有限极,故曰无极神乡。 泉曲之府,北都罗酆。 东曰:北都,玉都也。罗酆,山名也。罗酆之山在天地之北,北海之外,山高二千六百里,内外皆七宝宫室,天地鬼神之所处,三界六天、北帝大魔王治乎其中。凡六宫皆六天鬼神之治,洞中有六宫,亦相像如一。下元三品水官结风泽之炁,凝晨浩之精,置下元三官。第一名汤谷洞泉宫,一号清华方诸宫;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诸真人、水中诸大神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有功之魂,受度而升。其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号青元灵渊府,右号九冰寒夜府,中号朔单青灵府。簿录并封九河洞室。其下元左宫名清泠宫,一号南水会宫,总主水中万精、蛟龙、鲸鲵,入会水母龙门各五亿,万重风泽金刚之炁。其宫置左、右、中三府,中号灵宝劫刃府,左号龄劫府,右号长夜寒庭府,主水中万灵。下元右宫名北酆都宫,一名罗酆宫,总主水中积夜死魂谪役之劫;其左府号开度劫量府,右府号泉曲鬼神府,中府号通灵大劫府。下元三品,水官三宫,宫统一十四曹,三宫合四十二曹,并治九江洞室,皆自然之号,并统三河四海九江水府一切神灵、已得道及未得道并地上五岳真仙、玉女。常以太岁甲子庚申之日,下诣汤谷、清泠、北酆都三官,校集九府生死簿录。昔天地改运,沦於延康,冥冥无开,飞天启光,於是散晖诸天,受炁洒灵,玄都故云玉都,亦大圣之号。北帝上真治乎玄灵之宫,下有寒冰夜庭,又有八难之场,故曰泉曲府也。○幽栖曰:泉曲府即九幽长夜之鬼府,北都罗酆即酆都,北帝之鬼都。罗酆是北海九幽之山,名鬼都,即在罗酆幽山之上者也。○少微曰:此下元右宫也。按《真诰》云北酆在天地之北外癸地,一名酆都泉曲府,酆都右府也。罗酆是北都上山名也,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下有洞天,周回万五千里。内外皆有七宝宫室,有上、中、下三官,各八狱,合二十四狱,皆天地鬼神所处也。 三官九署,十二河源。 东曰:三官者,天、地、水三官也。上元天官,有三官。官统一十二曹,合三十六曹。中元地官,亦有三官,·官统一十四曹,合四十二曹。下元水官,亦有三宫,官统一十四曹,合四十二曹。三官都合一百二十曹,主领鬼、神、人。天、地、水三官,合为九署。及九海、三河、十二川源之中生死图籍,无渊无底,无极神仙、一切神灵,普皆宣告也。○幽栖曰:三官即酆都三官。酆都有六宫,二宫立一官,六宫故立三官也。一官有三署,三官有九署。左为火官,右为水官,中为女官,并随事源,主司考掠,如世上之六曹。十二河源即水府也。事与三官九署相符。三官九署亦十二也,且属北方,与北俱是阴位,故取二六之数,以置十二官也。此亦举主宰耳,其余小位,不复言也。○少微曰:三官者,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主九署,九府署司也。十二河源者,月为太阴之精,诸水之母。井,是天河之源,众水之泉。一月一周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皆过於东井,沃黄水之华,濯天人之容。若先祖未生,皆蒙炼度,以成仙真。事见《三五顺行经》。按《三元品戒经》说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炁,置上元三官。玄炁为中宫,始炁为左宫,元炁为右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微宫,结青元始阳之炁,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其官皆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万重,其中神仙官寮亦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万众,皆结自然青元之炁而为人也。衣则青羽飞衣。紫微宫中有延生之符,出符以置八方,则八方之炁效然响应,皆即成人,藏符则复化为炁。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官,太阳火官考;右府主死官,太阴水官考;中府主生死,罪福风刀之考。考者,核实其事,大福三年考,中福九年考,小福二十四年考。三府各领官寮九千万众,总统生死罪福一十二曹。其左宫名太玄都元黄太极左宫,即玉清左相宫也。结元黄之炁而成,总主千真已得道及男女生命箓籍,宫数、官寮不异中宫,亦结自然元黄之炁而为人,衣则黄羽飞衣。太极左宫有招灵之符,用之亦如延生符也。左宫亦置三府,主考罪福,一同中宫也。右宫亦名太玄都洞白太极,右宫是清微宫也。结天元洞白之炁而成,总主上真已得道、未得道百姓男女仙录罪籍,宫数、官寮亦不异中宫。其人亦结自然洞白之炁而成,衣则白羽飞衣。宫中有明真之符,用之亦同延生招灵也。左右中三府主考罪福,一同中宫。上元三宫,宫统三府,府统四曹,九府共三十六曹,并治元阳之上,太空之中有功德满足、应合仙者,言名紫微宫;有敬信宗奉大法者,言名太极左宫;应死者,言名右宫。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炁,凝极黄之精而成。其中宫名洞灵清虚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其宫皆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万重,其中神仙官寮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众,此皆死者有功德之魂,非自然之炁也。受度得神仙地官之任,各有年限,功满德进,升为天府仙官;功未满者,还生人中。中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号耐犯明晨府,右号纣绝阴天府,中号七非恬照府。主考罪福、阴阳、年数,不异上元也。左宫名南极洞阳宫,主地上九土土皇、八极诸灵官及生命录籍,宫数官寮不异清虚宫也。宫置三府,左号连宛曲泉府,右号大煞九幽府,中号罪气咸池府,主考罪福,年数不异左宫。中元三宫三府,共统一十四曹,九府合四十二曹,并治山洞空中,言奏善恶,不异上元也。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炁,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宫号汤谷洞泉宫,一曰青华方诸宫,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宫数官寮与中元同也。官寮亦是有功德之魂补之。宫置三府,左府号青元灵泉府,右号九泉寒夜府,中号朔单青灵府,主考年限罪福,不异中元。左宫名清灵宫,生水中万精、鲛龙鲸鲵,又会水母龙门,度数之期,及人命箓籍生死功过,炁是风泽金刚之炁,官寮宫数不异中宫。右宫置三府,左号灵劫府,右号长夜府,中号灵宝劫刃府,主考罪福,亦如中宫也。总主水中精魂百鬼万灵,无是风泽梵行之炁,宫数官寮亦同中元也。右名酆都宫,置三府,左号开度劫量府,中号通灵大劫府,右号泉曲鬼神府,主考罪福,亦同中元也。下元三宫,宫统三府;九府合四十二曹,三府共一十四曹,并治九室,总统八海四渎水帝神王、水中一切灵祇。三元总九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左主生事,右主死事,有功书左府青簿,有罪书右府黑簿,若罪中涉福,福中涉罪,则不专一曹也。得道奉中宫,有功奏左宫,有罪奏右宫,每到三元八节日,绝灭恶根也。○玄英曰:此明黄水月华炼度死魂之事。十二者,年中十二月也。河源者,河即天河也。天有二十八宿,东井星是天河之源,众水之泉,月为太阴之精,诸水之母。月行则每月一周天,皆经东井,吐水灌注,故云十二河源。若死魂受生,皆蒙黄水炼度,以成真仙,此文开度死魂,故举十二河源以明其事,且三元八节、劝在修行,学者若得轻升,亦能超度先祖,谓下文。 上解祖考,亿劫种亲。 幽栖曰:解脱累代祖考之幽魂,原宥亿劫之宗亲也。○少微曰:每三官校录,因子孙有大功,玉帝即为上解,亿劫祖考、一切种亲,度生诸天也。 疾除罪簿,落灭恶根。 东曰:疾,速也。簿,录也。速除罪录,绝灭恶根也。○幽栖曰:速除其罪谪之黑簿,急落其恶对之深根者也。 不得拘留,逼合鬼群。 东曰:拘,闭也。逼,强也。不得闭系魂爽,强聚鬼庭之中,遏塞正教也。○幽栖曰:既赖经功以技度,复沐道恩以解脱,岂更有拘系留滞之艰,混合群鬼之中。○少微曰:约勑三官有功德者,不得拘留魂爽,逼合鬼群也。 元始符命,时克升迁,北都寒池,部卫形魂。 东曰:元始天尊说经之时,命召十方无极世界地狱之中、一刻之时幽夜之中、寒冰夜庭三官九府,一时各部领鬼神侍卫,将从得出,长夜之府,并皆开度,得见光明也。○幽栖曰:元始降符,勑命昼时,克以升超。北帝告寒池受形之魂,部领出泉曲之府。寒池者,刑罚之池也。○少微曰:酆都下有寒池,诸鬼神有舒慢者,玉帝即用符命,一时一刻,寒冰夜庭,三官九府各部领幽魂移出长夜之府,并承开度,得见光明。 制魔保举,度品南宫。 东曰:三界魔王常作谣歌以乱学者之心。心固者,魔王保举径升黄笳天中,诣金华山,受太一之信,以制大魔之试;然后得度。当尔之时?符制魔王,使保度南宫也。○幽栖曰:既勑北帝出鬼魂於北府,即制魔王度仙品於南宫。 死魂受炼,仙化成人。 东曰:南宫者,长生之宫也。度命君治在其中,讳吁员,得入南宫之中。吁员即炼度朽骸,生童即灌其生津,着生契於四极,给自然之羽童。生童者,日中灵童也。○幽栖曰:死魂举度於南宫,则以流火之膏炼其鬼质,从兹改化,便得仙也。 生身受度,劫劫长存。 东曰:生身者,魂受炼度而还得迁人,值元始开化,身升长生之宫,亿劫长存者也。 随劫轮转,与天齐年。 东曰:轮转不灭,与天地等年也。○幽栖曰:若即此生,身便受升度,则与天齐久,与道同存;劫始劫终,从劫至劫,劫自成败而我独存者。天地世界一期运终,是名为一劫也。○玄英曰:随劫轮转者,劫有大小,若大劫交周,即是天地败壤、劫火起时是也。小劫是人之生死一期之尽,谓之为劫。随劫者谓度死魂受炼成人,不能无死,死后托化,更生为人,是随劫也。劫劫得生人道,故云与天齐年。 永度三徒、五苦八难。 东曰:永,长也。三徒者,三恶门名也。第一、名色欲门,一名上尸道,一名天徒界。第二、名爱欲门,一名中尸道一名人徒界。第三、名贪欲门,一名下尸道,一名地徒界。此为三恶门,一名三尸道,一名三徒界,常居人身中,塞人三关之口,断人三命之根,遏人学仙之路,抑人飞腾之魂。五苦者,一名五道门。第一名色累苦心门,一曰太山地狱苦道;第二名爱累苦神门,一曰风刀苦道;第三名贪累苦形门,一曰提石负山苦道;第四名华竞苦精门,一名填海作河苦道。第五名身累苦魂门,一名吞火食炭镬汤苦道。故经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五苦、五道常居人身,系人命根,遏人招真之路,断人修仙之门。三徒、五苦合为八难,为罪之本。而不解形於五道之上,灭迹於五苦之下,众累不断,沈沦罪田。夫学诸上道,当先断诸累,绝灭苦道,真炁自降,神仙自成,克得变形,游行三清,身入长生之府,无复八难之患也。 超凌三界,逍遥上清。 东曰:超,升也。凌,高也。飞升南宫,神王即勑羽林监简上生簿,受符而升仙,游行云宫之中,身着结云之衣,径入朱陵之宫,受福於天堂,与飞天合景,飞行云中。神王,妙成天王也,字育生,总统十方飞天之神。羽林监,字邈学,知天中之音,三界所称地只,奉迎洞明神鬼,坐知自然,飞行三界,游乎上清也。○幽栖曰:既与天齐年,复与道合形,永出三徒之役,长离五苦之谪;超八难於鬼都,登九天之真域。三徒者,一曰长夜徒,二曰寒池徒,三曰摙石徒。五苦者,一曰刀山苦,二曰剑树苦,三日镬汤苦,四日炉炭苦,五日考谪苦。八难者,三徒、五苦,共为八难也。○少微曰:三徒者,三官徒役也。一曰天官徒役,奔雷走电;二曰地官徒役,担山负石;三曰水官徒役,摙汲溟波。五苦者,登刀山、履剑树、入镬汤、抱铜柱、吞火食炭也。八难者,八门幽旷之难,道君所问,飞天对之也。 上清之天,天帝玉真,无色之景梵行。 东曰:上清之天,有天帝玉真,字陁与。五篇真文,结炁俱明,在云阿之岭,号曰妙成之天者是也。玉真在上清之天,不参色界,乘大梵之炁,游行入太黄皇曾之天也。○幽栖曰:上清之天,天帝即三十六天帝最尊极之位,道齐元始,位列玉清,故云玉真,此即上清。已下四境,境有九天,四九合三十六天,此不同三十二天也。无色天景则有景无色,故云梵行。此后即明后四方之天,方有八天,四八合三十二天,谓之四梵天也。景者,身也。色者,质也。言三十二天,上帝高尊形相,宛然有景无质,虽有真相,犹如虚空出入无间,不阂於物,故云梵行。梵者,道中之道也。此三清五境三十六天,谓之大罗四方。四梵三十二天内,种民四天,谓之中罗。其欲、色、无色三界,二十八天谓之小罗也。○少微曰:上清天帝名玉真,字陁与,号曰紫晨天帝君。不参色界,无有三景,故曰无色之景。唯有大梵之炁,流行混成,图云诸天,各有一日一月。上清至大罗,自生九色光明,不假日月,故谓无色之景梵行也。 太黄皇曾天,帝郁褴玉明。 东曰:东第一,属清微天,帝位元阳之黑。○少微曰:此天色黄,炁系西北方梵炁,帝讳观觉,主张生箓。天中人寿九百万岁,六根俱染,是名欲界。○玄英曰:凡言梵炁者,皆是四维之天。维是角也。其四方正面之天,名系二十八宿之炁;其四维之天,不属正宿,但得两边宿炁相假而成,故云梵炁。梵是泛杂之名,无系着之貌也。如皇曾一天,承奎壁二宿之炁,故云梵炁。已下三天仿此其三十二天之中,天人寿命从此天向上,每天皆一倍因之,数可知矣。又从皇曾已下三十二天经文之中,从天字向上皆是其天之称号,从帝字向下,即是天帝之号也。 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 东曰:东第二,属禹余天,帝位上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绿,炁系北方壁宿,帝讳揽觉,主度魂更生。天中人寿一千八百万岁,一欲根粗净,五欲根粗染。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 东曰:东第三,属大赤天,帝位太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黑,炁系北方室宿,帝讳大觉,主敷布政教,度脱天人。天中人寿三千六百万岁,二欲根粗净,四欲根粗染。 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 东曰:东第四,属元景天,帝位九天第一清阳无。○少微曰:此天色赤,炁系北方危宿,帝讳育王,主召魔举仙。天中人寿七千二百万岁,三欲根粗净,三欲根粗染。 元明文举天,帝丑法轮。 东曰:东第五,属无量寿天,帝位九天第二洞阳炁。○少微曰:此天色苍,炁系北方虚宿,帝讳梵云,主通行元炁。天中人寿一万四千四百万岁,四欲根粗净,二欲根粗染。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 东曰:东第六,属上监天,帝位通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黑,炁系北方须女宿,帝讳玉真,主开度幽难。天中人寿二万八千八百万岁,五欲根粗净,一欲根粗染。以上六天,谓之欲界。《太真科》曰:初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交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视为欲。今缘六欲感此六天,一根粗净,上进一天,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登色界。宗君曰:言有色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故为欲界也。 虚无越衡天,帝正定光。 东曰:东第七,属兜术天,帝位建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碧,炁系北方牵牛宿。帝讳无上,主明无上之道。天中人寿五万七千六百万岁,六色尘俱染,初出欲界,犹染色尘。 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 东曰:东第八,属不骄乐天,帝属东方极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紫,炁系北方斗宿,帝讳吁员,主炼度朽骸。天中人寿十一万五千二百万岁,一色尘粗净,五色尘粗染。 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 东曰:南第一,属化应声天,帝位始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白,炁系东北方梵炁,在箕斗之间。帝讳焕明,主炼仙成真。天中人寿二十三万四百万岁,二色尘粗净,四色尘粗染。 玄明恭华天,帝空谣丑音。 东曰:南第二,属梵宝天帝,位阳晖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黄,炁系东方箕宿,帝讳世元主,应化一切。天中人寿四十六万八百万岁,三色尘粗净,三色尘粗染。 耀明宗飘天,帝重光明。 东曰:南第三,属摩夷迦天,帝位洞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绿,炁系东方尾宿,帝讳落觉王,劫终纳学仙之人。天中人寿九十二万一千六百万岁,四色尘粗净,二色尘粗染。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 东曰:南第四,属答和悲皇天,帝位阳明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青,炁系东方心宿,帝讳韶,主魔试学仙之人。天中人寿一百八十四万三千二百万岁,五色尘粗净,一色尘粗染也。○玄英曰:此前六天是色尘之天,学者若修极此天,即色尘俱尽,超入细尘天中,谓下文也。细尘有六天。 虚明堂曜天,帝阿蓨沈。 东曰:南第五,属梵明天,帝位阳演之炁。○少微曰:此天色赤,炁系东方房宿,帝讳云上,主开度天地。天中人寿三百六十八万六千四百万岁,六色尘粗净,六细粗染。 观明端静天,帝郁密罗千。 东曰:南第六,属摩杂和天,帝位阳明之炁。○少微曰:此天色苍,炁系东方氐宿,帝讳净生,主度学者之身。天中人寿七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万岁,一细尘净,五细尘染。 玄明恭庆天,帝龙罗菩提。 东曰:南第七,属亿罗天,帝位阳浩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黑,炁系东方亢宿,帝讳镜主,度得道之人。天中人寿一千四百七十四万五千六百万岁,二细尘净,四细尘染。 太焕极瑶天,帝宛梨无延。 东曰:南第八,属那首明天,帝位阳极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碧,炁系东方角宿,帝讳廓奕,主教学仙之人。天中人寿二千九百四十九万一千二百万岁,三细尘净,三细尘染。 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 东曰:西第一,属染梨恭首天,帝位少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紫,炁系东南方梵炁,在轸角之间,帝讳猷,主炼度死魂更生。天中人寿五千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万岁,四细尘净,二细尘染。 太安皇崖天,帝婆娄阿贪。 东曰:西第二,属首来天,帝位太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白,炁系南方轸宿,帝讳宛,主开度善人。天中人寿一万一千七百九十六万四千八百万岁,五细尘净,一细尘染。○玄英曰:此前六天是细尘之天,学者修极此天,即细尘都尽,升入轻尘天中,谓下文也。轻尘有六天。 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 东曰:西第三,属首为稽那天,帝位浩阳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黄,无系南方翼宿,帝讳流,主度有善功之魂。天中人寿二万三千五百九十二万九千六百万岁,六细尘净,六轻尘染。 始黄孝芒天,帝萨罗娄王。 东曰:西第四,属阿那波逻迦天,帝位洞阴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绿,炁系南方张宿,帝讳易邈,主披夜开幽。天中人寿四万七千一百八十五万九千二百万岁,一轻尘净,五轻尘染。 太黄翕重浮容天,帝闵巴狂。 东曰:西第五,属波罗离和天,帝位开阴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青,无系南方星宿,帝讳阿滥,主召魔集真。天中人寿九万四千三百七十一万八千四百万岁,二轻尘净,四轻尘染。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东曰:西第六,属梵明元黄天,帝位玄阴之炁。○少微曰:此天色赤,炁系南方柳宿,帝讳阿丘,主开度善魂。天中人寿一十八万八千七百四十三万六千八百万岁,三轻尘净,三轻尘染。 上揲阮乐天,帝勃勃监。 东曰:西第七,属蔡泞元天,帝位昊阴之炁。○少微曰:此天色苍,炁系南方鬼宿,帝讳无量,主品类天人等级。天中人寿三十七万七千四百八十七万三千六百万岁,四轻尘净,二轻尘染。○玄英曰:等级者,贵贱贫富寿命也。 无极昙誓天,帝飘弩穹隆。 东曰:西第八,属天阿梨和天,帝位极阴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黑,炁系南方井宿,帝讳昙,主度一切仙人。天中人寿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四万七千二百万岁,五轻尘净,一轻尘染。以上十八天谓之色界。《太真科》曰:无色界之中,至真无情,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啖香炁,无复形质之患也。○玄英曰:然此前一十八天,通名色界。若从此天升上,即至无色界天,形色都无,亦得同彼天人寿命。前明色界天中,犹有轻尘为累,此明无色之界,形相都无,学者修至此天,唯存心识,以入炁观。 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 东曰:北第一,属阿答和天,帝位阴生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碧,炁系西南方梵炁,在参井之问,帝讳育,主拔度学人。天中人寿一百五十万九千九百四十九万四千四百万岁,色尘俱净,形相都如虚空也。唯存心识,以入炁观。炁观道成,即升入元洞天也。 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 东曰:北第二,属扇明民天,帝位阴化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紫,炁系西方参宿,帝讳上,主度学仙之人。天中人寿三百一万九千八百九十八万八千八百万岁,尚有心识劳动,便作舍识意修,得生妙成天也。○玄英曰:又以心识为息,若能舍除心识,以至无为,即得升入妙成天中也。 太文翰宠妙成天,帝那育丑瑛。 东曰:北第三,属梨那天,帝位阴明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白,炁系西方觜宿,帝讳陀,主统理神王。天中人寿六百三万九千七百九十七万七千六百万岁,前因都忘,心识即居此天。此天不使都忘,故应用即有,不为即无,若有若无,即升禁上天也。○玄英曰:此天不使兼忘,若令空有都无,即失真中之应。以其空中有真,真中有应,生成万象,皆出於空;万法在心,亦无形相,应用则有,有即非无。将令学者观心若有若无,即生禁上天也。 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 东曰:北第四,属明梵括大招天,帝位阴洞之炁。○少微日:此天色黄,炁系西方毕宿,帝讳隗,主领录魔王。天中人寿一千二百七万九千五百九十五万五千二百万岁,炁观转妙,结习都忘,若洞入自然,即升居种民天也。以上四天谓之无色界。《太真科》曰:无色界中,人身微妙,无复形色;或复形长数百丈而人不见,唯真人能见之。以其无形可见,故云无色。但三界之人,生死之根未断,阴阳之炁犹存,故有寿尽之数,或升入上境,或下生人中,随功厚薄,轮转无穷,得道乃已也。○玄英曰:此四天是无色界天,修学之者若至此天,更能进修即生四种民天也。 太虚无上常融天,帝总监鬼神。 东曰:北第五,属阿尼姤天,帝位阴灵之炁。○少微曰:此天色绿,炁系西方易宿,帝讳极,主校学者之功。天中人寿二千四百一十五万九千一百九十一万四百万岁,初出三界,清净无染,喜乐无为也。 太释玉隆腾胜天,帝眇眇行元。 东曰:北第六,属须达天,帝位阴魂之炁。○少微曰:此天色青,无系西方胃宿,帝讳浮黎,主召集仙圣。天中人寿四千八百三十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二万八百万岁。 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 东曰:北第七,属元梵须带太昏天,帝位阴结之炁。○少微曰:此天色赤,炁系西方娄宿。帝讳恶奕,主进仙成圣。天中人寿九千六百六十三万六千七百六十四万一千六百万岁,随炁升降,无复结习。 太极平育贾奕天,帝大择法门。 东曰:北第八,属释婵自然天,帝位阴极之炁。○少微曰:此天色苍,炁系西方奎宿,帝讳精上,主度学者之身。天中人寿一万九千三百二十七万三千五百二十八万三千二百万岁。以上四天为四民天,亦谓之种民天。一云此四天人出二炁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净也。《本际经》云:结习已尽,超种民位。谓烦恼为结,学业为习。《太真科》曰:上升四天,洞入道境,随炁升降,灾所不及。以上三十二炁及系星宿、帝讳、主掌皆见《洞神经》,人寿岁数、根尘染净见《龙蹻经》。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 东曰:四八三十二天也,内名隐讳,皆多相类,梵语难解,别有诀解;凡有三十二天,各有一帝,合为三十二帝。 诸天隐讳,诸天隐名, 东曰:经中所说并是诸天内名隐讳者也。○幽栖曰:此四方之天,即东方九炁青天,南方三炁舟天,西方七炁素天,北方五炁玄天。一方八天,四八三十二天也。在三景之上,九宫之下。四极之方与四维上下,通为十方。其天名、帝号既称隐讳、隐名,不可注释。○少微曰:隐讳,帝讳;隐名,天名也。 天中空洞自然灵章。 东曰:空,玄也。洞,虚也。灵章,玉字也。玄虚之中有自然玉字,故云灵章也。○幽栖曰:言此经是太极空洞之真词,虚无自然之灵奥者也。○少微曰:空洞灵章即八会灵书,自然玉字也。本其所出,皆结空洞之炁,自然成章,非世上言词,是诸天音韵也。○玄英曰:空洞者,谓诸天太空虚无之中也。灵者,即八会灵文、自然玉字是也。章者,言词合会,荫映成文,谓之为章。八会者,八方之炁也。自然者,明此灵章之本迹,皆结空洞之中,八方真妙之炁,灵风鼓奏,自然成此言章,非因造作而成,故曰自然灵章也。 诸天隐韵,天中之音。 东曰:韵,调也。音,章也。诸天各有八字之章,隐其调韵,文旨玄奥,难可寻详,故曰隐韵也。○幽栖曰:亦是诸天隐微之韵,十方幽秘之音也。○玄英曰:音,荫也。单出为声,五声相荫而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 天中之尊,天中之神。 东曰:天中亦有至尊,又有大神也。○幽栖曰:尊者即三十二天之帝尊,神者即十方飞天之神王也。 天中大魔,天中之灵。 东曰:大魔者,即三界魔王也,灵即司命司录、监度诸灵官也。 九和十合,变化上清。 东曰:和,解也。合,会也。天王昔在龙汉之中,诸缘并尽,而得过度三界之庭,身入太虚之馆,受九仙炼度而得进大圣之号。赤明开运,元始锡为梵度天王,奕奕而升灵门,上登玉清之宫也。○幽栖曰:此明诸天神灵、大魔皆是举度之主,录籍之司。若九和十合,共相保举,立能应时变化,飞登上清也。○少微曰:尊是上圣高尊也,神是飞天神王也,大魔是三界魔王也,灵是五帝灵章也。玉字所出,是尊神魔灵,和九炁之精,合十方之音,变化上清之天,流布三十二境。《玉诀》云:五帝灵章、五帝真文、五老同生,统九天之炁也。○玄英曰:此明真文玉字之缘起,皆是诸天上'圣之高尊,及飞天大神,三界魔王、五方大帝等,和九炁之精,合十方之音,变化上清天中之妙,流布三十二天,成其灵章之文也。九炁者,九天之炁也。 无量之奥,深不可详。 东曰:奥,隐也。详,审也。无量之文,其义隐奥,难可详审也。○幽栖曰:此经既能变凡入圣,炼粗入妙,乃出离五浊,飞步三清,则幽奥难详,忘言理绝。 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东曰:敷,布也。落,置也。元始随运度人,布置神真,以立三十二天,安镇五岳,普度天人也。○幽栖曰:敷,张也。落,廓也。敷张开设之貌,廓落广大之旨,言此经神真仙化,敷张廓落,人间天上,普度无穷。○玄英曰:言天尊布落玉策真文,普度天人神鬼也。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诸天。 东曰:道君昔於始青天中,宝珠之内,受十部妙经。元始尔时引十方大圣,飞天神王、无鞅之众,俱入宝珠之中,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授道君。当尔之时,喜庆难言,三十二天.普遍关盟;十方国土并皆受度,恶对罪根,一时开赦也。○幽栖曰:既沐神真监举,则永赖升度之恩。上关三十二天,下告九幽之府,此时 欣庆,何可胜言也。 请灭三恶,斩绝地根, 东曰:三恶,三徒也。第一色欲,第二爱欲,第三贪欲,为三恶门也。地根,地狱也。请灭三恶之道,斩绝地狱之根也。 飞度五户,名列太玄, 东曰:五户,五道门也。前章已说,今重再解。一色累苦心,二爱累苦神,三贪累苦形,四华竞苦精,五身累苦魂。出门由户,故云户耳。太玄,太玄都也。人禀自然,阴阳淳和,无欲不履三恶、五欲,飞度五苦之门,径升玄都之宫也。○幽栖曰:五户者,五道之门户。五道者,以前三恶加以故炁、人道,共为五道。既斩绝三恶之趋,复超五道之门,则酆都落鬼录之名,太玄克仙籍之简。太玄即玄中九宫、上清之境。 魔王监举,无拘天门。 东曰:拘,碍也。人得魔王保举,径升三清,得经天门,无所拘碍,逍遥上清也。○少微曰:天尊赐升天之券,魔王保举而奉之,所到天门,无敢拘碍执问也。《洞神经升天券》出人皇文中第六十八字,以青素书带身。道士临升天之日,五岳不得此券,则拘入魂魄,不使同升;江河淮海不得此券,则留人血液,不使同升;地官不得此券,则拘人之形,不使升度;天官不得此券,则拘闭天门,不使升进。天门吏士诃禁求券得券,即前入太一紫府,见大道君,然后一切诸神不敢拘制也。 东斗主算,西斗记名, 东曰:东华天中有散华之台,四斗真人治在其中,主录算生死功德。有功者,西斗记其名也。○幽栖曰:东斗者,即斗之第一星,主增算寿。西斗者,即斗之第二星,主记录其功名也。 北斗落死,南斗上生, 东曰:南北二斗,主人生死。有善功者,三官列言,南斗即度三界之难,拔九幽之苦,宣告魔王,不使破败人之行恶。三官即列言北斗,即告下魔王,魔王即收人魂付九幽之役,万劫无期,长沦恶缘。当尔之时,无善无应,北斗除死籍,南斗上生名。○幽栖曰:北斗者,即斗之第六星,主落其死籍。南斗者即斗之第五星,主上其生录也。 中斗大魁,总监众灵。 东曰:魁,大也。灵,神也。斗中有灵童,字郁馥,常运育轮於太无,回十转以召真,总统十方天关。十转,十方大圣上朝玉宫,万神高真众灵同到,则郁馥唱焉。○幽栖曰:魁,首也。中斗者,斗之第七星,为四斗之首,总统一身众灵。此五方之斗是北斗五星,以主五方,既是斗星,故言云东斗、西斗,非方方各有斗也。○少微曰:此明五方斗宿,各受元始职司,东方七宿主人寿算,西方七宿记人罪名,北方七宿落人死籍,南方七宿上人生契,中方即今人所谓北斗也。《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以察妖祥。又张衡《灵宪》曰:一居中央,故知是斗。斗,中极也。以神州之人居极之南,自北而视,故谓北斗、北极也。论之寔同王命布於四方,则天心於是乎见矣。言中斗为炁之大帅,总监一切神灵、生死罪福也。○疏曰:《真一口诀》云:斗中自有五斗,阳明为东斗,阴精为西斗,丹元为南斗,北极为北斗,天关一星为中斗,恐非此也。今解东斗即是东方七宿,角、亢等少阳之职,主人生之算,今人上功名也。西斗即西方七宿,奎、娄等太阴之职,主记人善名也。北斗即北方七宿,斗、牛等太阴之职,又主死,故削落死名。南斗即南方七宿,井、鬼等太阳之职,又主生,故上生录也。中斗即魁、□等七宿,所谓中斗而总监四斗,一切众灵生死罪福之事也。 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炁,黑帝通血。 东曰:青帝君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常主人魂。白帝君姓上金,讳昌开,字耀魄宝,常主人魄。赤帝君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怒,主洞阳之炁,在於心府。黑帝君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主於血气,统於肾。上清真人云:青帝君姓常,讳精明;白帝君姓混,名草蓐收;赤帝君姓炎,讳洞丹;黑帝君姓玄,讳明萌。○幽栖曰:青帝位东,主木,管肝,魂藏於肝,故曰护魂。白帝位西,主金,管肺,魄藏於肺,故曰侍魄。赤帝位南,主火,管气,气从火生,故曰养气。黑帝位北,主水,管血,血归於水,故云通血也。 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东曰:黄帝君姓通班,讳元成,字含枢纽,主土气,镇於脾。上清真人云:姓麻,讳忠慎。○幽栖曰:黄笳天中金华之山,山上有五帝之攻。五帝神王治宫中,常生五色之云,日月侠乎左右,飞仙翼其轩。五帝在天,主领飞仙;在地,镇於五岳,主领鬼神,在人主五藏,主领五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气,肾藏血,脾处中宫,主於肌肉,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神有所归,故云无越错。三合以成其德也。○少微曰:此明五老帝君各受赤书符命,在天,是主领五方神仙;在地,则主领五岳神鬼;在人,则主领五藏精神。各有所主,故无错越,告命次第,具在真文也。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 东曰:青天魔王姓斌,讳齿成巴。青天魔王与元始同生,统御九天。丑伯亦三界之魔王也,主领三界之中。学人识其音则享福,不识其音则被殃,若得魔王保举者,身入三清也。○幽栖曰:事连青帝,上四言位号,中二言讳,下二言字。其余并同此义也。 赤天魔王,负天担石。 东曰:赤天魔王姓弗,讳由肃,势能揭天,力能倾山,飞空三界中,遏人功德,制伏众魔也。○幽栖曰:事连赤帝。 白帝魔王,反山六目。 东曰:白天魔王姓赤,讳张市,一头六目,能破山反石,总统六天鬼神,断人生生之路也。○幽栖曰:事连白帝。 黑天魔王,监丑朗馥。 东曰:黑天魔王姓徐,讳直事。为性凶丑而好杀害也。○幽栖曰:事连黑帝。 黄天魔王,横天担力。 东曰:黄天魔王姓天门,讳波狂大魔王。身衣玄文之衣,头戴横天之冠,腰佩龙头之剑;常乘羽轮之车,飞行云中;常作谣歌,有三千言,乱败后学。太上故书其曲在《消魔宝经》也。○幽栖曰:事连黄帝,其位号、名字并同青帝,主保护学人,驱除魔试者也。○少微曰:次明魔鬼,乱人受命,诛戮宗君。曰天魔身者,皆是前生持戒布施,勇猛精进;不免嫉妬胜己,故斯报也。 五帝大魔,万神之宗。 东曰:青帝魔王姓迫落,讳万刑;赤帝魔王姓赭,讳上栢;白帝魔王姓邓,讳吁儿;黑帝魔王姓枭,讳公孙;黄帝魔王姓宛躬,讳产生。各领官属三万八千人,与六天同生也。主领三界,功等诸天,为鬼神之宗也。○幽栖曰:此五方天帝,五天大魔,并统领五天五方一切神祇,故云宗也。 飞行鼓从,总领鬼兵。 玄英曰:此明五帝大魔,常部领鬼兵,飞行大虚之中,以音声鼓吹之从,故云飞行鼓从也。 麾幢鼓节,游观太空。 东曰:导从鬼神,麾幢曲盖,五色玄黄,飞行云中,游看十方,周游太空也。○幽栖曰:飞天灵魔乘虚驾浮,前导后从,统押鬼兵,持幢执节,鸣鼓把麾,出入真境,游历太空。○少微曰:《玉清隐书》云:五帝魔王各带虎头鞶囊,领官属三万八千人,与天同生,常恼乱学。人不欲成道,又自矜与诸天上帝齐其圣功,后因龙汉开图,乃服於元始之化。故《步虚颂》云: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诸天也。○玄英曰:夫大圣游行,皆列威仪服饰,麾者以指撝为义,注羽毛於竿首,状似旌旗之类也。王者执之以誓,众誓者宣勑约之词,如今之人君处分事是也。幢者,旗韣委之类也。鼓节者,击鼓流吹以为音乐节奏也。此明五天魔王,各自部领万众,建立麾幢鼓节,游观太虚之中,骑从骈阗,恣意所欲。 自号赫奕,诸天齐功。 东曰:导从赫奕,威仪具足,诸天敌势,故曰齐功。○玄英曰:既能备此威仪,又自称为赫奕,侍以尊贵。 上天度人,严摄北酆。 东曰:魔王在三界统乘玄都,常检校北酆鬼府宿对死魂。以上言玄都保应得度者。○幽栖曰:既前导后从,即麾幢鼓节,故自号赫奕也。复举学度者,以制摄精魔,故与诸天齐功也。赫奕者,贵盛貌也。○少微曰:天尊在始青天度人时,乃摄召北帝,使宣告魔王斩馘鬼神,勿行灾害,每劫度人,法令如此。 神公受命,普扫不祥。 东曰:神公者,大罗天丞相也,字廓奕,在始阳之台,主品人神得度大千世界,升无量之堂,不祥不善也。尔时受天尊符命,扫荡万魔之精、不善之鬼,拔三官之府,度更生之宾,定命籍於朱宫,削死根於九祖,受景福於真人,披幽夜於万劫,受更生於神公也。○幽栖曰:神公,即大罗之神公也。受命,即降五帝大魔之命也,使防卫学者,扫除不祥也。 八威吐毒,猛马四张。 东曰:八威者,龙麟、虎豹、师子、丹蛇、天马猛兽,吐毒四张也。○幽栖曰:八威者,八威之神龙也。猛马者,即天灵之陆马也。神龙吐毒以摄祆氛,陆马奔张以逐邪魅也。 天丁前驱,大帅仗旛。 东曰:天丁,五丁力士也。大帅,都督杀伐将军也。导从天兵节盖,仗旛威仪,侍从左右前后,诛除不祥,翦灭鬼祆也。○幽栖曰:天丁即天邹甲卒也,故导前以驱除。大帅,即大魔鬼帅,故仗旛以辟斥也。 掷火万里,流铃八冲。 东曰:左右流金火铃,一掷万里,流光焕烂,交错八冲,充满空虚之中,消魔灭鬼也。○幽栖曰:掷火流铃者,流金火铃也。掷之有声,闻乎太极,光振千里,故彻万里以交焕,达八方以冲击,则真人常持之以制御魔精。○少微曰:《洞真经》曰:火铃有光而无质,一掷万里也。 敢有干试,巨遏上真。 东曰:万魔藏形,百鬼岂敢当拒。 巨者,拒也。○幽栖曰:谓不遏上真也。持此经者,则为上真也。 金铁前戮,巨天后刑。 东曰:钺者,似斧也。巨天者,力士也。则金钺於前而斧戮,巨天於后以刀刑。金者,亦铁之总名;或云以金饰钺,故云金钺也。又云天丁力士前诛后斩,除灭鬼精者也。○少微曰:若有鬼神敢行干触,自纵凶害,塞我上真,则使彼天丁前诛后斩也。 屠割鬼爽,风火无停。 东曰:屠割,破裂也。爽,魂也。风火者,风刀火山也。破裂鬼魂於风刀火山也。○幽栖曰:屠鬼之爽,割魔之精,其急如风,其速如火,故云风火元停。 千千截首,万万翦形。 东曰:首,头也。形,身也。言其有罪鬼魂千千万万,斩其头首,解剔身形也。○幽栖曰:千千万万,言其多也,非即定数。或斩其首,或解其形。以尔者,夫有真则有邪,有善即有恶,故邪能遏真,恶能丧善也。 魔无干犯,鬼无妖精。 东曰:百魔伏形,万妖丧精,既屠精割爽,复截首前形,则何有能干,岂敢更犯也。○幽栖曰:用此威刑,翦除鬼贼,所以百魔伏匿,群妖丧精也。 三官北酆,明检鬼营。 东曰:三官,天、地、水三官也。北酆,北部刺奸也。酆都九府之中,有九部刺奸也。又有九都使者,本是龙汉后一劫、九炁各生一兽,以害恶民。其劫既开,九兽改号,为九丑之鬼。北帝上真在酆都之上,立九丑以辅三官,数极九九八十一万,度天炁,交九丑,转号为九都使者,常检校三官九府之中。善恶之魂,不得隐匿也。○幽栖曰:三官即六宫之三官也,六宫在北酆之上。三官统万鬼群,故令检守营域,不得干犯学仙者也。 不得容隐,金马驿呈。 东曰:金马,金龙也。检校善恶,驿马飞驰以呈其事也。○幽栖曰:有所容其隐匿,即金马驿来呈奏。金马者,言坚劲如金刚之马也,故言金马驿呈。○少微曰:惧其威武,明检鬼营,若有逃藏,不敢容隐,每驿龙关奏,急赴前呈者,如世间驿马有呈限也。 普告无穷,万神咸听。 东曰:普告天上、地下一切神灵,咸使听伏。○幽栖曰: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有告遐迩,莫不咸听也。 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东曰:神公受命之时,普告三界五帝神王、一切神灵,解遣地狱之中恶对死魂,并列言上清也。○幽栖曰:三界,即三界之魔王;五帝,即五帝与大魔并列言,举功保度学者,上登上清之阙朝,奏太上之前也。○少微曰:神公耿介,普告无穷,五帝万神,咸来听命。魔军已丧,列奏上清。○玄英曰:三界者,此前色欲等天之界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二竟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三 元洞玉历, 东曰:元,元始也;洞,通也。玉者,玉字也;历,记也。元始结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虚空,光照四方,二仪分判,日月星宿於是列明。众圣所珍,号为玉历,记天地之劫运,推历度数。真人书记其事,撰集成经,故曰玉历也。○少微曰:元洞者,元始天尊结元洞正真之炁为玉历,以纪功行,注其九品仙阶。自九品仙阶而迁九真,至于九圣,方出三界之外,逍遥上清,即与道合真,永无沦坠矣。 龙汉延康。 东曰:龙,神也;汉,大也。玉字始见,出法度人,示以神奇,因名为之大福堂国长乐之舍。荡荡大化,号曰龙汉也。延,长也;康,安宁也。龙汉运讫,天书玉字隐其精光,日月灭景,天地冥然,无所分别,长宁久远,故号延康也。○幽栖曰:元洞玉历,即天上空洞历纪之名。龙汉、延康,即杳杳冥冥亿劫之号。延康之劫,在龙汉之前,此并过去二劫也。○少微曰:此章论劫运成坏也。《龟山玄录》曰元洞上皇,炁也。天尊结元洞之炁,为玉历之书,其历以龙汉劫为初劫;开图日赤明劫,终日延康劫,循环无穷,终而复始。延,长也;康,安也。劫终之后,三界空壤,万物精爽,长安在太虚,故曰延康为坏劫之称,赤明是开图之名。二者交周,是谓大劫,故终际皆号延康。中间开图,例曰赤明。其余开皇、上皇,小劫名也。《灵章》云:龙汉承延康界开号,赤明开光,天地复位。此龙汉后延康、赤明也。○玄英曰:元者,根元本始也。洞者,虚无空洞也。玉是宝中之贵,历者以历迷为名。此明元始天尊将此真文纪录前代经历,劫劫运终之大数,以其真文可贵,历数可凭,宝而存之,谓之玉历。 眇眇亿劫,混沌之中, 东曰:眇眇,高远也。亿,万万为亿也。劫者,已解前章元始玉字沦於延康之中,一沦亿劫,可谓尘沙之数者也。混,合也。天地元分别,混沌为一也。○幽栖曰:言此二劫眇邈久远,莫知纪历之数,幽幽寥寥,在於溟涬之中。○少微曰:祖劫已来,尘沙莫纪,不可遍举,略以亿劫明言。见亿劫数终,皆成混沌,万物精爽在其中。《龙蹻经》云:三界劫坏,混沌无形,每劫重造,三炁为宗。 上无复色,下无复渊。 东曰:色,光青也;渊,深也。积空成青,积河成渊,故天高而青,水深而渊,人精而神,故天有三光以垂明,地有三河以纳川,人有三宫以舍神。人得理则天地平宁,仍值延康,天无复色,一时混然也。○幽栖曰:夫每一劫运终,则三光幽暝,天地世界混沌如初,道归本源,万物失一。则上有何色,下有何渊?○少微曰:每至劫终,上尽二十八天,无复光色,下终九垒三十六地,无复泉源也。 风泽洞虚,金刚乘天。 东曰:风泽者,元始梵风之炁也。洞,通也;虚,无也。金,真也;刚,强也。风泽之炁强於真金,故曰刚风。包於九垒,乃载九天,通达虚无,抗举澄汉之精,高而洞浮,悬而不落;金刚真炁以乘於天,政令空而悬立,地系於金刚炁也。○幽栖曰:风泽者,道之炁也。金刚者,精之炁也。道炁至柔,则洞洽於虚;精炁至刚,则运成於天。世劫自然,天境常在,但无光耳,故犹呼为天也。○少微曰:风泽,第八垒炁也。风泽之炁,坚刚如金,故曰金刚,亦曰刚风。劫尽之时,能洞满空虚,承天不坠。按《九地内音素灵丹经》:地下深亿万里,得润泽地,其炁黄;又二十亿万里,得色刚泽地,其炁紫;又二十亿万里,得大风泽地,其炁青;又下无穷无极、无边无际、洞渊纲维地,其炁绿;皆风梵纲维之故。能擎持地轮,悬而不落。九垒各有四皇,合三十六皇,上应三十六天。若学者不知天上内音,则天帝不领兆名;不知地下内音,则土皇不奏兆籍,终闭而不得仙也。 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 东曰:幽,远也;冥,近也。天上天下,无高无下,无远无近,不可区别,皆冥然也。形,天地也;影,三光也;极,尽也;穷,终也。天地无形,日月无光,极乎无尽,穷乎无终。○幽栖曰:在天之上,无幽无冥,不可测;在天之下,无影无形,不可观。既在上下,不知其穷,极唯混成自然而独立也。 溟涬大梵,寥廓无光。 东曰:溟涬,长远也。大梵,炁也。寥廓,空远也。元始沦於延康之中,溟涬久远,寥廓空虚,亿劫无光也。○幽栖曰:大梵者,大道也。言大道之炁玄冥而未分,故云溟涬虚无之境,汗漫而未朗,故云无光也。○少微曰:劫壤之时,其状如是。言三界之上、四民之下无有幽深冥远,空无形影,旷无穷极,唯有大梵之无,溟涬辽廓,三景元光。○玄英曰:溟涬者,空虚不测之状也。寥者,敻远无穷也。廓者,空无边际也。此明三界之中,无日月之光,唯有大梵之炁,溟涬寥敻,洞满太空之中。故云寥廓无光也。此上是前劫延康之际,今劫龙汉之初,二仪未有,区分混沌,空流梵炁,次至赤明开运,具例下文。 赤明开图,运度自然。 东曰:赤者,火也,元始九炼之炁也。开,启也;图,像也。元始在於延康之中,开启赤明之运,因禅黎世界与高上大圣玉帝以火炼真文,莹发光芒,玉精流澳,为洞阳之宫,万物立像,号为赤明也。○幽栖曰:是时赤书真文,开图箓之焕烂,运阴阳之分度。天因之以晖三光,地因之以生万物,故知天地有成败休废,非复此时草创开辟也。於是四时迁谢,万化亭育,不知所以,故云自然也。因此遂号赤明之劫。○少微曰:自后明劫运将成也。真文火炼,故号赤明;度运数行,自然之理也。○玄英曰:此明劫运初开,承龙汉之际,列植宇宙,政立三光。赤明者,即前玉历真文也。元始天尊以火炼之,真文明而色赤,因号赤明。用此真文,开列天地,运化乾坤,三光运度有常,各是自然之理,非关造作之功也。运度者,运行也;会,数也。《赤书》云:劫运昼夜圆周,三十日为一交,十二交为一度。三千三百度为小劫,九千九百度为大劫。又《生神章》云:一度一年也。 元始安镇,敷落五篇。 东曰:安,立也;镇,守也;敷,布也;落,置也。五篇真文,赤书玉字也。○幽栖曰:敷,施张也;落,广廓也。於是元始以赤书玉字,敷张真文,安天之根,镇地之源,敷落五方之色位,陶铸阴阳之器物,敷张元化,靡有不备。 赤书玉字,八威龙文。 东曰:真文既受火炼,号曰《赤书》也。《八威》即八威玉策也。《龙文》,召龙之文也。元始安立五岳,布置五篇,真文镇於五方,五帝镇守,制神召龙,以禳劫运之期也。○幽栖曰:《赤书》即五篇真文也。玉字即自然内音也。八威龙文,真符之类,传授於上真。 保制劫运,使天长存。 东曰:元始安镇五岳,建天地之根,以却众灾;制神召龙,以申劫运。天高而不倾,地重而不沦,始终安立,故得长存也。○幽栖曰:言此赤书真符龙文等,并能制御劫运,消劫否终,使天地长久而无倾覆。○少微曰:《赤书》,五篇真文也。《玉字》,八会灵书、八威玉策文也。驱役八种之威,因以为称。《龙文》,召龙文也。元始行道之初,以赤书安镇五方,玉字布三十六天,玉策以威制万神,龙文以召龙保劫,所以天得长存,不有倾覆也。 梵炁弥罗,万范开张。 东曰:梵者,大梵之炁也。弥罗者,包罗也。范,形也。元始抗大梵之炁,开赤明之运,天地万物,一时受形也。○幽栖曰:元始即安镇二像,敷落五篇,又以玉字龙文保制劫运,则布真梵之炁,於十方,开玄化之文於宇宙,故天下品类,触物齐兴。○少微曰:梵炁弥布,陶铸万形,曲直方圆,各有模范也。 元纲流演,三十二天, 东曰:元纲者,元炁之纲纪也。敷演三十二天中也。○幽栖曰:元者,星也;纲者,星纲也。既二仪开朗,三景齐明,故星罗流转,上照三十二天;日月递明,下朗百亿世界。○少微曰:元,大也。演,布也。梵炁为万物大纲,流布三十二境。 轮转无色,周过十方。 东曰:无色者,无形也。十方者,八方并上下,合为十方也。大梵之炁,无所不布也。○幽栖曰:轮光於三界,周照於十方,则无幽不明,是物皆烛。无色者,即三界之上界者也。 旋斗历箕, 玄英曰:旋斗者,旋是回转之名,斗、箕是二十八宿之中星名也。斗星在北方东上。历箕者,历,犹履也。箕星在东方北上,故注云:箕、斗二星,夹东北角也。此明大梵之炁流行,起自东北角扶摇台,其炁羊角而上,从东左行向南,先历箕星中过,故云历箕。从南向西,从西向北,经於贾奕、皇曾二天中过,又却东回,经於斗星中过,入扶摇台中,是梵炁周天一匝,生长万物,成一岁之功,故云旋斗历箕。注云:贾奕天,在角左者,角星位在东方,贾奕天在西方,梵炁左行从东向西入贾奕。贾奕是三十二天之极位,故曰在角之左也。皇曾处其右者,皇曾是三十二天之初位,在箕星之右,故为始箕之分野。始箕者,梵炁始於箕星而行,故云始箕。旋斗历箕,义略如是。 回度五常。 东曰:斗,北斗也。箕,箕宿也。回度,运导也。五常,五行也。以自然之炁运导五行也。○幽栖曰:转七辰於北方,随日时以杓建,周历箕、毕之运,经纬五常之度。五常者,五星也。箕、毕,二十八宿之数也。○玄英曰:明此梵炁流行,缭绕三十二天,回运五常之炁,故得四时顺序,变化生成。五常者,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若历而言之,则木属东方,火南方,土位在中宫,金西方,水位北方也。此五行者,生成万物皆因梵炁之功,为天地常行之道,故云回度五常也。 三十五分,总炁上元。 东曰: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也。分者,分野也;总,统也。炁者,元始之炁也。上元者,元始开明无上之道,总统群仙,包罗天地,剖判阴阳,运导五行,诸天授位,三象既分,九层之台,焕然而明。处乎玉京之山,焕乎玄都之上,飞天常散百和之香,流五云之华,以灌飞天真人,台上有太真玉郎,一日三回,十绝之旛,一周则诸天上朝,绕台三匝,诵咏洞章。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罗其上,大罗之上,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上,其色青苍,号日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凡有三十五天,各有分野,并总系元始之炁,无上之道也。故曰总炁上元也。论三十五者,三十五星也。○幽栖曰:三十五分者,即都明前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共为三十五分。且二十八宿,宿有数星,日月二曜,又非星类,则不可呼为三十五星,故谓之三十五分耳。分者,位也,俱总受上元之炁。上元即披禀之元也。○少微曰:箕斗二星,夹东北角,贾奕天在角左,为周斗之分野。皇曾天处角右,为始箕之分野。梵炁先起於东北扶摇台,羊角而上,左回向右,历箕而度,旋斗而终。缭绕三十二天,回运五常之炁,然后四时变化,品物流形。《太极亿诀》云:香烟自然生,玄阶兴扶摇。言梵炁出扶摇之台,如香烟之状也。○玄英曰: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分界也。三界有二十八天,兼北斗七星,星主一天,是为三十五天也。北斗以阳明、阴精、丹元、北极此四星主种民四天,以玄冥、真人、天关此三星主最上三天,总为三十五天也。最上三天日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一云以三台三星主上三天,并前三十二天,是为三十五天之分也。总炁上元者,上元即太上玉清玄都也。明梵炁流行,旋斗历箕,遍满三十五天也。其炁升上上清天中,总入玄都之境,故云总炁上元也。 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东曰:八景,八色也。冥合者,洞体道炁也。玄玄者,深奥也。太上道君乘八景之玉舆,策三素之飞云,升玄都之上、六合之台,开元始之玄奥,演大法以度人。至炁玄妙,体道自然。○幽栖曰:总而言之呼为八景,谓二十八宿列於四方,方有七星,则四方之宿与日月、五星、北斗合为八景光炁,自然冥合。冥合光炁,俱入玄玄。此之玄玄,即上元之玄。既先禀上元之炁,还复炁入玄,玄则上下之炁相注,故光津之曜不息也。○少微曰:若人得道,则三部八景之神冥然混合,共举兆身,入重天之上。玄玄者,天天也。○玄英曰:八景者,景光也。上元总炁为一景,七曜合为八景。七曜者,日月五星是也。冥合者,明此八物,光景冥然相合,通照万天,故云冥合。又解八景者,八天光景之色。炁入玄玄者,即前大梵之炁,周回旋轮,升入太上天中,故云炁入玄玄也。玄玄者,高上无穷无极之貌也。若世人得道,则八景之神共举兆身,入重天之上。重天者,诸天上界之天,即上清玄都之境也。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 东曰:太皇号易邈,从龙汉而来,至赤明而出。在始开之中、空虚之内,游乎辽辽之境,处乎寂寂之庭。神景玉秀,为万道之标也。○幽栖曰:前云玄玄,即玄中之上玄也。此云玄中,即二空三境之域也。二空即太空、空洞也。三境者,即玉清、上清、太极也。太皇在玉清,上帝在上清,高真在太极也。凡称皇者,即天尊之号,与元始之齐位,即上皇高皇、虚皇、玉皇之例是也。上帝,太微帝君,三十六天帝最尊者。高真即中央黄老太极最尊之称也。 泛景太霞,啸咏洞章。 东曰:泛景者,游翔也。太霞,炁也。飞玄之炁而诵咏空洞之经,以和自然之炁,拔度学道之人也。○幽栖曰:泛者,浮也。景者,身也。言此三尊所行,纵身於云中,泛景於霄汉,发口则吟洞章之句,咏高上之篇。洞章即大洞之章,高上篇亦洞章之篇名也。○少微曰:太皇,虚皇道君也。上帝,金阙上帝也。高真,第三品真人。上清天有虚无景之山,山有太霞之炁。虚皇上帝与此高真泛八景玉舆;飞太霞之上,啸诛空洞以接学人也。 金真朗郁,流响云营。 东曰:金真者,自然之章。梵天神人飞游太极之上,玄歌无量之音,激爽灵风之炁,拂扬洞章之曲。太和玉女於华都之门而和神人之歌,流响庆云之宫,故曰云营也。○幽栖曰:金真者,即金真玉光也。此是天尊之身光耳。郁者,光耀也。营者,凝聚也。既泛景大霞之中,故金真焕烂,吟咏洞章之句、云合烟凝者也。○少微曰:金真,金简真文也。昔真文始现结於玄空,莹发光芒,刻书金简,故明朗郁郁然也。云营,云宫也。百玉容堂在玄都龙山之上,言上帝高吟金简,清音响亮,流入云宫。○玄英曰:金真者,刻金纪录真文。朗者,真文书字明朗也。郁者,明盛之貌也。云营者,玄都之内百玉置立容堂之名也。其堂在龙丘山之上。流响者,将明众圣啸咏,响彻云营宫中,故云流响云营也。 玉音摄炁,灵风聚烟。 东曰:玉音者,玉光之章也。飞天神人常乘碧霞之笔,飞游玉隆之天。一日三时,引天中大圣,上朝七宝之宫,天王称庆,鸣玉扣钟,侍晨一啸而灵风聚烟。灵风既鼓,音成洞章也。○幽栖曰:玉音即太皇高真啸咏之音也。言太皇啸咏,则玉音冠霄以摄炁,灵风生虚以聚烟者也。 紫虚郁秀,辅翼万仙。 东曰:紫虚者,紫微宫也。郁,勃也。秀,出也。紫微之馆郁勃出乎玉清之上,中有沙兰之宫,宫有新得度者,受灵宝之人,巨亿万众。功德未备,停散其中。劫运一交,陁丘之众计功之重,而得升度朱陵之宫,受福而升仙,然后成至真也。○幽栖曰:玉清中元号为紫清,故亦呼为紫虚。言此三尊虽各为一景之宗源,并是玉清之品位。但预是道君,皆位入玉清,且紫虚之宫,自然郁秀,加以万仙之晔翼,故增众圣之曦晖也。○少微曰:紫虚,紫微宫,别名沙兰宫。宫馆壮丽,郁然秀茂。宫中有陁丘之众,巨亿万人,皆新度者。时运未举,且停散其中。须运交则三部八景二十四真,辅佐翼助,升度南宫而受其仙者也。 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东曰:和,解也;合,聚也。真人积学已来,经无数劫,解形易体,舍身受身,随运轮转,经粗入妙,玉眸沃炼,然后成真也。○幽栖曰:言修诵之人若千真和神,万道合炁,真与神混,体道与炁合形,自然而成真也。○少微曰:夫升度者,皆立三千善功,万行圆备,然后三官校录,升度南宫,太和哺饴,玉膏冶炼,经历和合,然后成真也。 真中有神,长生大君。 东曰:长生宫中有长生之君也。○幽栖曰:既与真合体,既体中有真,即真中有神,即此大君及后诸神是也。大君居脐下命门宫,亦号为明堂之宫也。○少微曰:此说度人本神也。真中,南真宫中也。长生大君,即度命君也。字曰吁员,主镇朽骸也。 无英公子,白元尊神。 东曰:左无英,讳公子。右白元,讳洞阳。号曰专神。○幽栖曰:无英、白元,二神名也。共居洞房宫。宫在眉间,直入二寸。无英亦时在肝,一名公子。白元亦时在肺。尊神即重指白元,非别号也。 太一司命,桃康合延。 东曰:太一,讳务犹收。司命,上帝司命也,讳理明初。桃康,命门中神也。○幽栖曰:太一,亦大君也。大君为身中百灵之尊,万气之主,故称太一,亦名大君也。司命者,主生命也,复谓司命。桃康、合延二神,讳字与大君同,共望其二君讳字,乃交互而言,非的正也。○少微曰:太一讳务猷收,司命字玄度卿,桃君讳回孩,康君讳精延。○玄英曰:太一总领群司,为众神之主。司命等真官,皆南上度人职司之位也。 执符把箓,保命生根。 东曰:公子执符,司命把录,太一制魔,以洞章举度於长生之宫也。○幽栖曰:大君常执八符以保人命,生人根也。○玄英曰:此明度人成道之时,令公子执元始度人之符,司命之宫把度人名之籍,太一主制约群魔,共举学人,保命生根。 上游上清,出入华房。 东曰:上清,紫微宫也。紫微在玉清之上。华房者,太极宫,宫有青华门,里有曲房也。○幽栖曰:此诸神本是上清太微宫中之神也。分释降炁,下入人身之中,故时复上进上清,出入华房,即太微房也。 八冥之内,细微之中。 东曰:八冥,八极也。细微,毫芥也。进於八极之外,毫芥之内者也。○幽栖曰:八冥,八极之表,冥昧不测,故云八冥也。言此诸神则大无不处,细无不入,或舒布於八冥之中,或贯穿於一毫之末。在人为道,在物为生,道性之炁也。 下镇人身,泥丸绛宫。 东曰:泥丸,脑也。绛宫,心也。天尊在上清宫中,号曰太一君,下在人身,为泥丸君。《开经蕴咒》日:天尊虽远妙,近缘泥丸君。此之谓也。○幽栖曰:明下镇人身之中,或在泥丸或处绛宫。泥丸从眉间却入三寸,绛宫即心也。 中理五气,混合百神。 东曰:五气者,五藏气也。百神者,百关也。混,和也,调理百关,和合神气也。○少微曰:华房,玉清三华房也。八冥,八极也。细微,毫芒也。泥丸,脑也。绛宫,心也。此等真神以太一为主,则游行三清,出入三华之房,周於八极之内,遍於毫芒之中。下镇人身,则太一在脑,总众神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在肝,制三魂也;白元在肺,拘七魄也;桃君住脐,保精根也;延康居肾,守命门也。中在空洞,则理於气,和合百神,表瑞灵文,随劫度人。《易》曰:神无方,易无体,阴阳不测之谓神也。然则神无不在,所在皆无,不可以识智知,不可以有无定。或以为人身之内,各有此神,爰披众经,其理非一也。按《天老秘谶》曰:神有尊卑,太一为贵。上镇三清,下游九官。《洞神经》曰:太一名务猷收,字归会昌,主诸天地,其神最尊。形黑上而赤下,头戴通天之冠,纵目视也。久久存之,长生不死。《大洞玉经》曰:司命奉帝书,号为玄度卿,其形白上而青下,面圆正等。《洞神三元记》曰:三元君者,太素三元君也。一女子耳首有颓云三角髻,余发散垂至腰,着扶晨冠服,紫浮云锦被腰,九色龙锦羽裙,带流金火铃虎符书。坐中膝下,出丹绿青三炁。三元君生三素元君,长女紫素元君生无英,中女黄素元君生黄老,小女白素元君生白元。黄老、白元、无英,号三元帝君。帝君母号三素元君,即三元君也。朝礼精苦积年,三元降房,三素玉女先来降矣。学道不识三元,修行无效。此三元,皆是自然之神,与元始同出。万人共感真炁,遂各有其神也。 十转回灵,万炁齐仙。 东曰:万炁者,万神也。泥丸君说经十遍,万神俱仙,三官六府一切神灵各率所部亿乘万骑,郁然变化,导从威仪,乘云骑龙,共举人身,百寮宰官、一切神明,同得升仙也。○幽栖曰:十转者,天关十转也。言一人得道,天关为之十转,则回百灵以成性,变万炁以俱仙。○少微曰:总彼七神,慈怜兆庶,十方轮转,回度生灵,欲使万炁流行,齐成仙道也。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东曰:无量者,大圣众像之尊神也。天中有无量大圣众,皆统十方飞天,并受其品量而得升迁也。度人者,飞天神也。常以鸡鸣之始,上登玉台之上、仙堂之中,探五方云芽之精,而仰咽日月三辰之光。常简学仙之人生死录籍,开度九幽之魂,升入法轮之门。学者知此法,能策神风以迅烟,上升骞林之业,七祖出长夜之府,而上登更生之宫也。○少微曰:仙道所贵,唯在於生,故无量度人,不可胜算也。 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诚,宿命因缘。 东曰:八门者,天开八方法轮之门也。中有罪福之场也。太上道君开於八门,以度学者生死之魂也。故曰法轮。○幽栖曰:既得生度,即魔王上开八方法轮之门以度,学者则自然升举,故得无拘於天门也。○少微曰:八方罪福之门,飞天人所司,故曰飞天法轮。道君八门问罪福,飞天人对宿命,说因缘事迹根由,具在《法轮经》中也。 普受开度,死魂生身。 东曰:法轮之门,罪福之场,各有禁戒,罪福所由,具在《法轮经》中。太上道君开大慈之化,拔地狱宿对之魂,责其罪目,然后原赦,得入法轮之门;驾乘八景之舆,升乎玉清之中,上朝紫微之宫,位及圣众之宾,谓死魂生身也。○幽栖曰:七祖生我一身,兴此五业。今既一身受度,五业自然而亡,七祖则炼化更生,五业则无根自落。故云普受开度,仰荷解脱之恩也。 身得受生,上闻诸天。 东曰:闻,开也。身得受生,上开诸天也。 诸天之上,各有生门。 东曰:八门之中,各有受生之门也。○幽栖曰:既生身受度,复死魂受生,则三界五帝,上奉诸天。诸天之上,亦着生录。故云各有生门也。○少微曰:死魂受生,皆奏诸天。诸天之上,各有受生之门。然后三官校录,配入生处。 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东曰:空洞者,三界也,三界皆空。魔王,魔罗也,常在三界之中,谣歌杂曲,辞参灵篇,惑乱人心。灵童转八门之关,众真上朝,郁馥一唱,魔王束身。人能诵灵音,则名书於紫微宫法轮,列籍於司命,揽觉,度魂於更生之宫也。○幽栖曰:魔王既保举诸天之上,故有谣歌於诸天之中,辞列高真,理契空洞,诵之仙举,故曰灵篇也。○少微曰:三界之中,空洞之上,魔王伏化,奏唱谣歌,灵篇善辞,参合真圣也。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东曰:欲界自黄曾天,至上明七曜摩夷六天,欲界之分也。中有魔王,字郁默,作飞空之歌。○幽栖曰:第一欲界者,下界也。谓居此世之上,故云第一。欲者,染着也。界者,境界也。欲界有六天,言此天之人,有形有欲,触物染着,故云欲界。魔王於此界空玄之中,谣歌此章,故云飞空之音也。○少微曰:道教经曰:凡人口业净,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 东曰:眇眇,群碎也;莽莽,暗昧也。人道在群小之中,难可成也。仙道莽莽昧昧,难可晓了,非可见也。故云莽莽也。○幽栖曰:目少曰眇,远而可见;混漫曰莽,杳然莫测。言人道非远力之而可政,仙道冥昧不动而易沮。 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东曰:乐者,欢乐也。生门者,三界命门也。鬼道在三界之内,导从鬼兵,遏人生命,枉暴杀人,以为欢乐。○幽栖曰:夫鬼道者,纵心逐欲,适性随世,故云乐也。此即动之死地,日丧其生,生死门对,故曰当人生门也。○少微曰:鬼道以杀害为乐,群行凶暴,常遏人生门。生门,三界受生之门也。 天道贵生,鬼道贵终。 东曰:贵,好也。天道好生,鬼道好杀也。○幽栖曰:神仙之道,在於长生久视,湛然长存。邪鬼之道,务欲人归太阴,悉在终灭也。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东曰:好生者吉,好杀者凶。○幽栖曰:仙道既生,故吉祥自兆;鬼道既死,故凶祸自应。○少微曰:人道,三界以下也。仙道,三清以上也。鬼道,酆都六天也。 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东曰:高上者,天王也。名阿滥,常乘景霄之轮,游观九层之阿,处玉楼之上,明洞章以召魔,上为仙真之馆,下为鬼神之家,诵咏灵章,悲歌朗彻,响应太空也。○幽栖曰:虽复高真上圣,爽炁清灵,犹如哀愍悲歌,朗彻空洞,即五苦之颂是也。○玄英曰:前明劝人成道,此明赞美悲歌,普度无穷。发此言也明高上玉皇愍伤三界,常於三清之上,咏此悲歌,歌声朗彻太空,慈怜兆庶,故曰悲歌朗太空。灵爽者,是玉皇精灵爽利之炁也。 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 东曰:天王上云楼之上,吟咏无量之章,看见下世学士不得度三界之难,故诵之以制魔灵。神魔即应响而束身,群鬼则诣座而伏形,以度学者之身,成其至真之道。○幽栖曰:穷,极也。人道之穷极,贵者也。若仙道既成,则众妙期会,五浊之苦自灭,三清之乐未央。若人道虽极,当时之荣,万乐期须,一苦永蔽。○少微曰:高上玉皇清明灵爽,悲歌朗彻,声满太空,唯愿仙道早成,不欲人之穷苦。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 东曰:北都之山是六天神魔所治,中有泉曲之府,万鬼群众在其中。六天鬼者,并是百魔凶暴丑恶之鬼,常欲杀人也。○幽栖曰:北都者,在北方溟海之中,北玄太帝之都也。中有泉曲之府,即九幽长夜之府也。既是鬼之大都,故有万鬼群也。总言其万,岂唯万哉!但知据人,便知鬼也。 但欲遏人算,断截人命门。 东曰:六天魔鬼常欲遏截命算,断人生门,欲人死也。○幽栖曰:夫鬼之为理,常刻人算寿,欲人早终,截人生根,断人命门,故上云鬼道贵终,当人生门也。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 东曰:阿人者,魔王自共语也。诵咏咏洞章,以召北酆之魔鬼,不得妄为杀害,有犯即斩,以佐天治也。○幽栖曰:阿者,何也,何人能歌此空洞之章,摄御罗酆之鬼,则无遏算之虑,自远夭伤之息。罗酆,北都之山名也。 束送妖魔精,斩馘六鬼峰。 东曰:束,缚也。馘,灭六天群魔也。峰者,魔之总名也。故祝六天魔鬼云:天蓬、天蓬,九元杀童,此之谓也。魔王歌此曲,扫灭众魔精也。○幽栖曰:束者,拘录也。送者,斥逐也。斩者,截首也。馘者,割耳也。若能歌诵此章,则妖魔可以拘录,可以斥逐,可以截首割耳矣。六鬼峰者,即酆山有六峰,峰各一宫,既有六宫,故云六鬼峰。一宫周回千里也。○少微曰:阿人,魔王自称也。断首日斩,截耳日馘。六鬼者,六天鬼贼也。锋言其先。锋者,锋锐也。魔王言我受符命,常歌洞章,制摄酆都,束送魔鬼,有为祆害则刑戮绝之也。○玄英曰:诚谓截其左耳也。杀鬼众多,每於一身,但割取其左耳,献上魔王,明其杀数多少。左耳属阳,故取之也。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东曰:荡荡清明也。兴隆者,魔王谣歌飞空之中,荡除鬼炁,以成其功,故曰日兴隆也。○幽栖曰:既束勒妖魔之精,斩馘六峰之鬼,故得诸天真炁坦荡,而我道正化兴弘也。○少微曰:持此威刑,斩馘魔鬼,则六天邪炁荡除,三天正法兴盛也。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东曰:色界自虚无越衡天,至太安皇崖天,合十二天,是色界之分也。魔王讳摩,字罗也。○幽栖曰:第二色界者,中界也。谓欲界之上,故云第二也。色者,形质也;界者,境域也。色界有十八天。言此天之人,有形无欲,故云色界。魔王既统管此界,故因立此章也。○少微曰:自虚无越衡天至无极昙誓天,凡一十八天,为色界。道教经曰:身业净冷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魔王讳摩罗。 落落高张,明炁四骞 东曰:落落,高远也。明炁者,清明也。天炁高远,清而明也,故曰四骞也。○幽栖曰:落落者,廓落也。骞者,开也。言十方诸天,则廓落而高张,明光之熙而四骞也。○少微曰:骞,回上也。落落我界,高远开张,梵炁光明,四方回上。○ 梵行诸天,周回十方。 东曰:梵者,大梵之炁也。十方者,十方飞天神人也。乘大梵之炁,飞空三界之中,游乎十方也。○少微曰:大梵之炁,行匝诸天,则十方神仙周回十过,故日周回十方。如此神仙,其数无量,由我保度,得成大仙。故曰,皆由我身也。我有洞章。万遍成仙,即此歌曲也。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东曰:无量者,十方无量大神也。魔王与诸天俱生学得道者,皆由魔王保举而得成真人也。故曰皆由我身也。○幽栖曰:梵行者,至真之行也。我者,魔王自称也。言三十二天梵行真人至于十方无量大神,莫不皆由我之保举,而得居于此天也。 我有洞章,万遍成仙。 东曰:洞章者,魔王歌曲也。学士若能诵之万遍,魔王即保举径升上仙。 仙道贵度,鬼道相连。 东曰:仙道欲令人升度,鬼道欲令人死亡,更相连逮,共入恶道也。○幽栖曰:言我有此空洞之章,诵咏万遍,皆得升仙。夫仙道贵形神俱度,鬼道贵生死相连;升度则祖考亦度,相连则子孙亦连也。 天地眇莽,秽气氛氛。 东曰:眇莽者,暗昧也。秽,恶也。氛,乱也。天地高远,无所不容,真者处上,浊者处下,魔精恶气,满於空中也。○幽栖曰:天高无涯,地广无际,常秽气氛合,弥贯太虚也。 三界乐兮,过之长存。 东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此非至乐,若得过三界之上,乃得仙道,与劫轮转,更不生死,故得长存也。○幽栖曰:言三界之人,若迷乐住乐,则乐尽而沦堕;若悟乐之非乐,则超出而长存也。 身度我界,体入自然。 幽栖曰:若悟乐之非乐,则不住乐而修进,故得身度三界之难,体入自然之境。○少微曰:三界虽乐,福尽则倾。寿等尘沙,终当死坏也。 此时乐兮,薄由我恩。 东曰:得入无色界之中,至此欢乐。我恩者,魔王自称我也。尔皆由我保举而得入仙品也。故言薄由我恩也。○幽栖曰:若入自然之境,则自然之乐,长存真乐;三界之乐轮转妄乐。此之一乐,则名同理殊,人乖境异。皆由魔王保举而致此真乐之域。故云薄由我恩。○少微曰:过得三界,始可为乐,故曰此时乐兮,由我恩。保度得入三清,故曰:薄由我恩也。 龙汉荡荡,何能别(缺)。 东曰:龙汉之年,玉字始出大福堂国,日月始明。元始撰集玉文,出法度人。其国风雅,非可称名;人民始治,礼乐亦兴,人寿三万六千岁。荡荡大化,劫运既终,经於延康,一沦亿劫,眇莽久远,的而不虚,自非通玄究微,莫能识也。○幽栖曰:既炼质成仙,修凡得圣,出苦入乐,去死登生,故知道之灵化,妙用致此。当龙汉之际,混沌未分,天既未立,空虚荡荡,复何分别其真?○少微曰:龙汉初劫,人人淳朴,同焉自得,不知所求。虽荡荡而平夷,无能别得真伪,我界多有试难,故真伪可得而分也。 我界难度,故作洞文。 东曰:魔王言我从龙汉已来,功德至重而未得仙。末学道浅,求度我界,实亦是难。故歌此曲以劝学者,令识真也。○幽栖曰:言此界之难超,非洞章之莫度。故魔王津济而立此文,既荷举保之恩,复赖引援之德也。○少微曰:我界群魔,多诸幻惑,为此难度,故作洞文。 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东曰:魔王在空虚之中,飞行谣歌,以试末学之心正与不正也。○幽栖曰:犹恐趣道之不笃,秉操之不坚,故作变试於空中观,履水火而无惑。○少微曰:飞行变化,骋现神通,试尔身心,令失正道。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 东曰:学士犹豫之心不固,一至到者少,不别真伪,群邪所惑,致生懈怠。至得度者,万无有一也。○幽栖曰:既履水火之难,则有成败之流。超然独济者寡,渝变退落者众,度无一人。 笑尔不度,故为歌音。 东曰:尔,汝也。笑汝徒有希道之心而无得道之实。虽复亿劫轮转不灭,心不冥一,终不得度也。○幽栖曰:其成败退者,复嗟哂愍之,故制此歌章,欲使普令超度也。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曰: 东曰:从显定极风天,至秀乐禁上天十天,为无色界分也。从无上常融天,至太极平育贾奕天四天,无色界上也。○幽栖曰:第三无色界者,谓在色界之上,故云第三。无色者,无形质也。界者,域也。无色界有四天,言此天之人,形欲俱空,故云无色。魔王歌者,即此界魔王之谣歌也。○少微曰:道教经曰:心业净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四天,此界魔王讳韶也。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 东曰:眇眇音,高远也。大罗者,大罗之天也,在三界之上也。○幽栖曰:言三界之上,即圆罗之外,虽即未至太无,亦通是大罗之域也。○少微曰:眇眇,高远也。三界之上犹有四梵三清,然后至於大罗。今言三界之上有大罗者,魔王作歌从省文也。 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东曰:层者,重迭也。峨峨者,高峻也。大罗之天不参色界,在众天之上,结云气而成山。上有九层云楼,高而峨峨也。○幽栖曰:此大罗之中,都有五境。上无踬阂之色,下无固着之根,皆妙气之化成,若景云之杳焕。此乃无状之状,恍惚难名,故云若存若亡也。○少微曰:大罗之境,结云成山,层台九重,峨峨高峻,琼林空峙,无根而生。○玄英曰:此明大罗天上真空境界,山林城宇,宫殿台榭,皆结自然妙炁而为之,非因造作,肉眼不见,谓之无色。浮空而立,谓之无根。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东曰:元始者,天尊也。浩劫者,浩浩无数也。元始之道,经无数之劫,常居大罗之天也。○幽栖曰:此五境之宫阙,皆元始之所居。元始则元始无终,既湛然常存,故云浩劫之家也。非五境之中,尽皆元始,谓每境之主,以元始为尊。○少微曰:元始天尊,家住其境,浩浩荡荡,劫数难知。 部制我界,统承玄都。 东曰:部制者,言大罗之天,天尊所治,并大圣在其上,上有玄都之山,七宝之台。台有《三宝神经》,大圣一日三时上朝七宝之台,旋行诵咏,以制万魔也。○幽栖曰:元始非唯一境之道主,亦制三界之魔王。又总玄都,敷弘万化。玄都,玉京大罗之天者也。 有过我界,身入玉虚。 东曰:我界,无色界也。即体入玉虚之境。无色既为上界,即与玉虚邻次。玉虚者,玉虚之炁也。得度无色之上,身入紫极之宫,玉虚上帝治在其中也。紫极者,太极之别名也。○幽栖曰:玉虚即玄都玉京也。○少微曰:元始部制我界,统承玄都紫微。有过我界,身入玉虚,得过我无色界也。既过色界四天,即入玉虚。万炁上元,三部八景,皆结玉虚之炁为人也。 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东曰:上王,魔王之主也,字韶。自言我位上王,制御众魔,故日上王也。○幽栖曰:王者,即众魔之上王也。故言匡御众魔。匡,正也;御,制也。○少微曰:此界魔王最居上位,下统三界,制理群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 东曰:纷乱也;葩,华也。三界并空,天魔鬼神变化纷乱华丽,幻惑学者之心,故曰纷葩也。○幽栖曰:空中万变,谓试学者,故云变化飞空,以试尔身。纷葩者,亦氛氛也。言世间俗境常秽气氛氛,冲隘空虚,填塞宇宙也。 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东曰:保,固也;迷惑,邪乱也。固真者少,邪乱者多。○幽栖曰:痛乎世人保守真者鲜矣,迷惑不悟者多,况乎天下皆迷也。 仙道难固,鬼道易邪。 东曰:仙道无形,故难守;鬼道多欲,故易邪也。经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此之谓也。○幽栖曰:学仙之道,则正性难固;鬼道不学,俗心已邪。随风顺流,靡靡而去,故云鬼道易邪也。 人道者心,谅不由他。 东曰:人道废,本於心。谅己度情,而不由傍人也。○幽栖曰:夫人道之理,在於方寸;或悟道修真,或迷邪入鬼,皆由自己之心肺,信不由於他人。谅,信也。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 东曰:仙道应於自然,去浮华,取至实,人道贵荣华,与仙道反也。○幽栖曰:夫修仙之道,道贵於真实;行人之道,道贵於浮华。故经曰:居其实,不居其华。 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 东曰:尔,汝也。汝不专一,那得度三界也。○幽栖曰:言汝世人若不学仙道,飞登五境,即三界之难,无由得过,言出越其界,非过止其所也。 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东曰:五道者,五苦之场也。奈何,悲痛之辞也。魔王在三界而见学者身,不得度,为邪精所败,不能正见,沦於恶道,丧失前功;方复经於五道之中,诸恶备受,甚可悲伤。故深发此叹者也。○幽栖曰:若不超越三界,则自然流转五道。既自尔之身所致,而我争奈尔之何?故云人道者,心谅不由他,五道之义,以明於上也。○少微曰:不乐三天轮转五道,贵华弃实,吾奈之何也。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 东曰:谓三界之上,魔王於空中赞诵灵文,还在三界之内参杂,故云音参洞章也。○幽栖曰:言魔王常在三界之上,虚空之中,而歌此章,伤嗟世人,痛叹之甚。其音意参合,乃远符大洞。魔王者,是魔之王,非王是魔。故身为至灵,辞参大洞也。 诵之百遍,名度南宫;诵之千遍,魔王保迎;万遍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 界,位登仙公。 幽栖曰:言诵之百遍者,乃专是此魔王之章,非全经也。百遍即名籍升度南上朱宫;千遍即魔王保护,出入送迎;万遍之道既备,即驾龙升乎太清,飞登太极,游行太空,即身超三界之难,位登仙公之格。今人所有读诵万遍,而不得依此旨者,或善恶齐行,功过相半;或口诵心驰,乖仪失法,此乃更招堕坠,何有望於升腾!若心与经通,行与经合,唯善为一,杜绝诸缘,此即逮至数千,便有仿髴;亦奚必俟於万遍之后,升於太空也。○玄英曰:仙公者,太上高真之位也。若得飞度三界,先到种人四天;其上次有三清,乃是仙公之位。今言飞度三界,位登仙公者,文中略也。 有闻灵音,魔王敬形。 玄英曰:有闻灵音者,谓闻灵宝本章也。道君叹美,三界魔王自作洞玄之歌,人能诵持,尚得成真入道;况有闻我灵宝本章之人,若能诵持,悉得三界魔王敬其形体,故云魔王敬形也。 勑制地祇, 少微曰:太上勑之也。《博物志》曰:地祇位在昆仑山下也。 侍卫送迎。 幽栖曰:傥有闻此灵章之音句,即魔王勑勒土地祇灵,居家则侍卫,出入则送迎。 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 幽栖曰:拔七祖之升仙,超八难之鬼谪,永出玄夜之河,长辞北府之官。三涂、五苦,共为八难,已注於前也。 魂度朱陵,受炼更生,是谓无量普度无穷。 幽栖曰:七祖既得升迁,皆入南宫受炼,炼化既毕,遂得更生。可谓普度无边,广济无量。朱陵,即南上朱陵宫也。 有秘上天文,诸天共所崇。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幽栖曰:若有能宝秘尊重此文,则诸天帝、众圣尊神,共所钦敬。若轻漏泄慢,则身谢三官,殃及七祖。经既终毕,故重有戒言,此二章也。 道言: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至灵魔王隐神秘之音, 东曰:道言者,道君自序也。二章者,一是元始洞玄章,二是元洞玉历章,名为二章也。诸天大神、上帝魔王名讳隐奥,故云隐秘之旨也。○幽栖曰:复此后每章皆称道言者,亦是道君之言也。与前序同。此二章本经即元始所说。前序后述,复太上所加。前章有三十二天帝之隐讳,后章有三界魔王之秘音。 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 幽栖曰:既元始所说,太上所敷,皆诸天秘章,灵魔隐韵;固宜是大梵之至理,岂世上寻常之辞也。 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寻详。 幽栖曰:既非世上常辞,故无韵丽。天中奥旨,故无华宛。自非真人通玄究微,莫能详察也。言者,辞说;曲者,章句也。○少微曰:玄,深也;奥,隐也。此二张天名帝讳及魔王名称,皆言无音韵美丽,曲无华艳宛约。有此深隐,所以难祥。 上天所宝,秘於玄都紫微上宫。 幽栖曰:既诸天上圣共所崇重,故秘於言都玉京之上。太极、玉清、上清三境,各有紫微之宫也。 依玄科,四万劫一传。 东曰:上天者,即是上境诸天也。明此经乃是上境诸天圣人所宝重,秘在玄都紫微宫中;依玄科,四万劫一传也。玄者,天也。此是上天之期限,人间则四十年一传,故称玄科也。又云学道受经,四十年得传一人,延寿者四百年,得地仙四千年,得天仙四万年,得无上至真之道全言,四万劫。○幽栖曰:既云万劫及如昨夜,此是上天道之期也。千春如今朝,则四万劫一传,亦非久远。此乃天真之格,故云依玄科,却不说至人传授之期限也。 若有至人赍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东曰:前云上天有期限,其中有至信之人,心耽大法,能用金宝之信,以质其心。来欲请受者,然后冒禁,告盟十天,方可传付也。○幽栖曰:前序及此,俱云赍金宝,复不言多少之量。既此质心,则至人之心一假多也。随其丰俭以告十方,誓盟诸天;金宝虽微,盟约复重。既前序已说,今经后复盟,恐人忽略冥科,故此再三晓谕也。 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 东曰:运度者,有四也,一生人,二死人,三禳灾,四功德利益,又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运是劫运,度是度数。阳九百六,皆是度数之休否,故天地虽大,犹有倾废之期,即其义也。○幽栖曰:天屯为阳九之灾,地否为百六之祸,故云天地运度,亦有否终也。○少微曰:小则百六阳九,大则三界消亡。○玄英曰:否终者,否谓阳九百六,终谓三界消亡。阳九百六者,按《周易》大演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部,二十部为一统,三统为一元,一元四千六百二十年。其中通有五十四年水旱。阳九者,阳数奇极於九,灾应之时,大则九年之旱,其次则七年、五年、三年、一年之火也。阴数偶极於八,灾应之时,则八年、六年、四年、二年之水也。百六者,初入元一百六十年,阳数奇,有小旱之灾,故云百六之灾也。通论阳九百六之会者,初入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大则大旱九年,大水八年。《汉书》云: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数尽三元,为大劫之终,天地消亡也。三元合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一年,初入元一百六十年为一小灾,故云百六,否终之义,略举如前也。 日月五星,亦有亏盈。 东曰: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星宿停关不转,亦是天道之期,皆自然理数也。○幽栖曰:日月有薄蚀亏盈,五星有经纬错度也。 至圣神人,亦有休否。 东曰:至圣未是大圣,赤犹文王囚於羑里,孔子厄於陈蔡,皆是休否之辰。○幽栖曰:唯圣与神,犹有休盛否泰,况乎凡俗,何可胜言! 末学之夫,亦有疾伤。 东曰:天地圣人,尚有休否。末学之类,宁无疾伤!○幽栖曰:至於微生末学,理宜疾病灾伤,傥有遭遇,甘之勿怨。 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 少微曰:同炁,同法也。同禀妙炁之法,故日同炁。 六时行香,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度无穷。 幽栖曰:若有此灾,则召同学同志,齐心齐力,修斋礼忏,六时行道,转诵此经。令周十遍,福德之报立应,不祥之祸自消。故知灵文功用弘普,广济天下者也。 道言: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克,运应灭度,身经太阴。 东曰:云死者,皆过太阴之官,如此之人皆为转经行道。○幽栖曰:末学者,或宿运功微,今缘德薄,遂使趣道之心不笃,堕业之障易侵;仙品之格莫登,鬼录之编已着。於是玄运所引,应当奄终,魂归太阴,尸偃后土也。○少微曰:鬼道为太阴也。 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遍,以度尸形如法。 幽栖曰:同盟同学,至人至友,能为精心修斋,诵经十遍;临终之际,共度尸形,则存者获济拔之功,亡者得度魂之福。言如法者,咸依五炼生尸之法也。 魂神径上南宫, 东曰:明灭度之人,临将命过,同学者复为行香诵经,以度尸形,魂神即升南宫,受自然之福也。 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东曰:功满三千,即白日升天。○幽栖曰:既作度尸之法,则魂神上升於朱陵之宫,受炼於流火之庭。随其处修学功业之深浅,准其年岁日月之多少,时限既毕,则神归复形,便得更生。外虽终殁,经时积稔,有如睡顷,不觉稽久。从兹已往,便得神仙。此亦得尸解之道者也。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东曰:以禳灾运也。○幽栖曰:天地屯否,运数将终,即当修斋礼忏,读诵此经以镇禳也。 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东曰:以保安宁也。○幽栖曰:五星经纬错度,日月薄蚀失昏,即当修斋礼忏,读诵此经,以整复也。 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东曰:以理阴阳也。○幽栖曰:春夏秋冬,寒暑不迁,阴阳律吕,气候乖错,即当修斋礼忏,读诵此经以调理也。 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东曰:以保卫护也。○幽栖曰:国有灾运,兵戈四起,即当修斋礼忏,读诵此经,以消其灾运也。 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东曰:以用消伏也。○幽栖曰:疫疠之毒,时行疾病,死伤万民,即当修斋礼忏,读诵此经,以除其灾也。○玄英曰: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十亿为兆,举其多也。即明国主有灾,故知伤害兆民也。 师友命过,亦当修斋,行香诵经。 东曰:师徒朋友,命过之时,行香诵经十过,以济度魂灵也。○幽栖曰:师主道友,临终之时,依前章法修斋以度尸形,令得神仙也。 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 幽栖曰:夫修斋持戒,行香诵经,功德既深,福报亦重。上可以消灭天灾,保镇帝王之祚,下可以禳除毒害,普度苍生之厄。○少微曰:每岁十二月大陵积尸星,其气下地下丘墓朽骸,其气上属,鬼乘之,因行寒热之病,谓之疫毒。诵经可以消荡不死藉乡人之像也。 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幽栖曰:生赖者,即身得道,白日升天也。死赖者,魂度朱陵,受炼仙化也。天人登坐三清之乐,世人立超八难之苦,广济之功既大,普度之德尤深。○少微曰:诸言斋者,谓黄箓等斋,皆用五文镇谢,非常俗之斋也。三时启奏,所以感天动地,降福禳灾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三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四 道言: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 幽栖曰:记名者,记其善名也。若人能受持此经,依按前条,一一发心,修斋自效,则上消天地之灾,中益帝主之福,下救兆民之苦。则诸天记名於黄箓白简,万神侍卫於行住坐卧也。 右别至人,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 东曰:右别者,亦如文牒右件分别也。○幽栖曰:若有玄解体真之士,能依经格,按而修行,必得辅佐圣君,列侍金阙。金阙者,即圣君所居也。○少微曰:圣君者,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君也。讳弘,来劫下为人主,故预称后圣君也。尹氏《玄中记》日:太上老君常居紫微宫,一号天皇大帝,一号太乙天尊,一号金阙圣君。天地万物,莫不由其造化焉。若能精诚斋戒,诵咏灵文,克得飞升紫微,为其臣佐也。《玉录》云:不存二十四神,不知三八景名字者,不得为金阙圣君之臣也。 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 幽栖曰:诸天司察报对,区分记录人之善恶,纠举学者之功过也。既毫分无失,亦纤芥无遗。 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当洞明至言也。 东曰:其五天、三界至灵魔王,当保尔身,必举尔功。有骨相挺分之子,应得道成真之人,乃当洞鉴经言,深体真旨也。○少微曰:凡人但当勤修斋戒,得道之日,自明至言。将虑凡人未通深义,中道懈怠退志,故发此言也。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道君撰 东曰:隐者,有四也。一隐名、二隐讳、三隐事、四隐语也。○幽栖曰:此是题目也。梵者,道也。言此篇乃是三十二天中大道隐讳语,不可测量也。○少微曰:大梵者,元始大梵之炁,离合以成音也。梵之言泛,六合无处不同。隐语者,谓隐秘天中,世人不解也。无量音者,言殊方异类,普闻妙义,无有限极也。凡二百五十六字,分置三十二天,天各八字,又书玄都宫阙及诸天楼观。若能服其字,则随人所习,乘炁各归其处也。○玄英曰:学者能服其字,则随人所习,功满之日,乘炁各归其处。其法在内音玉诀。 元始灵书中篇 东曰:此篇之文,有二百五十六言,字方一丈,八角垂芒也。一者分置三十二天,天有八字以消不祥,成济一切。二者将书玄都及天宫门户楼观之上,若有修服其字,则升其处,摄召十方众仙也。此道君自标於题目之下也。元始灵书者,即元始天尊灵书八会之音也。在三十二天之中,既事理关涉,故编撰此。○少微曰:今所注者,一依天真皇人内音训释,或删繁取要,或加字益明。回互经文,不依轮次者,务使人速见其意也。 亶娄阿苍,无和观音。 少微曰:此八字,黄曾天内音也。亶者,坦然广远貌。娄者,玉京山下长楼之名也。上承玄都宫,亦谓之楼都,言山楼互耸,亶然广远。阿者,玄都中阿那之神名也。掌楼之监,主大梵之炁,炁数交周,阿那之神则呜楼都之鼓,以集众真,上朝元始。日三周而一鸣,以为常节。苍者,帝君游台之名,苍蔚华秀,故曰荟。无者,太无;言太无之中,自然能生真圣。《太霄琅书》曰:无形生真,真从无中生也。和者,日月门户之名,言天中日月会於和门。观者,观觉也。是天中帝君之讳,主长夜之录。音者,八字之音也,能诵八字之音,则真人乘金轮以开冥,玉女扬华旛以披钮。观觉主长夜之录,四冥拔九幽之府,七祖披朗,朽骸还生。○玄英日:天真皇人曰此八字并飞玄自然之书,字方一丈,文彩焕耀,洞明八方。元始下教,使我撰其字,解其音,合成皇曾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以付道君,使教皇曾天中宿有仙名者,应得道之人。其章以皇曾天中合五方飞玄之炁,以和八字自然之音,名曰无量洞章,已下诸天,义同此说。 须延明首,法揽菩昙。 少微曰:此八字,玉完天内音也。须延者,王完西北阙名也。大劫数交,须延而开,玉真上圣於是而回明首者,元始之都候也。元始开运,则都侯启道,梵行诸炁,倏忽自朗。法者,法轮罪福之场。揽,觉也。是天中帝君之讳,主度魂更生。菩者,菩提也。执九色之麾。昙者,昙颐也。把十绝之旛,并上元真人也。人能常诵洞章,则法轮引籍於司命,揽觉度魂於更生,菩提转九色以轮运,昙颐旋十绝以停椿,天地得之以不倾,万物得之以长存也。 稼那阿奕,忽诃流吟。 少微曰:此八字,何童天内音也。稼那者,天中主图,先生之号也。领人生死图录,总主神仙,治金华之宫,金华与龙山连宇,炜烨玉清之上,郁勃洞虚之中。阿奕者,七宝林中树名也。弥覆四方,实上圣之游圃,乃真人之戏园也。忽者,觉也,飞天神人名也,主大小劫会。诃者,诃摩也。天中呼元始天尊为诃摩。流吟者,流布歌吟也。劫运既终,诃摩则开化教法,普度天人。天人欢乐,万道流行。於时天度炁促,人道转丧,将来劫坏,真经隐藏。天尊已知,故预为歌吟也。人能常诵洞章,主图先生则削罪录於长夜,注生名於南宫也。 华都曲丽,鲜菩育臻。 少微曰:此八字,平育天内音也。华都者,天中太极宫青华门之别名也。曲者,天中有梵天神人飞行太极之上,爽灵风之炁,歌洞章之曲也。丽是太和玉女之名。鲜者,鲜云,即庆云也。菩者,菩楼也,天中楼名也。玉女於华都之门,咏神人之歌,则庆云应时以敷舒,散菩楼之上。育者,天中帝君之隐名。臻,至也。育帝常乘八景之轮,游观八极之外,至於鬼神之家,回十绝之旛,以召天魔,举度天人。人能常诵洞章,飞天遥唱,三界司迎,七祖出离长夜,上升南宫也。 答落大梵,散烟庆云。 少微曰:此八字,文举天内音也。答者,天中玉阙名也。是三界便门也。落者,宫阙落落然也。大者,大宥也。天尊开运之初,皆放大赦,谓之大宥,使三恶道空,九幽罢对,与之更始也。梵者,梵行之炁,能闭龙汉之劫,运赤明之辰也。散烟者,真人散香於玉阙也。庆云者,五色备也。谓之扬熏以拂上真,庆云接乎紫馆,飞天舞乎空轮者也。 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少微曰:此八字,摩夷天内音也。飞者,飞天神人之号也。天地改运,沦於延康,冥冥炁开,飞天启光,於是散晖,诸天受炁也。洒者,龙汉一会,倏忽而回也。玉者,玉真主开长夜之圣号。都者,九幽之酆都。人有善功则玉真开长夜之户,酆都度八难之场,七祖於是而还生,幽魂於是而扬光也。明者,解八字之义。魔者,魔王。上者,上帝。门者,门下也。人能明识八字之义,则魔王敬伏,上帝育养於始生之神门,门下有韩君司命,司录度算於南宫,庆流九族,生死蒙恩也。 无行上首,回跖流玄。 少微曰:此八字,越衡天内音也。无者,上道也。言元始之炁,开明元上之道也。行者,天元之纲纪,维罗八极,梵炁弥布,流行不息也。上首者,北斗之罪官也。转运天关,推会度数,数极则大劫交也。回,转也。跖,履也。劫运之初,元始则履空而轮转,布化於十方。流者,流晨之光也。又使流晨之光,照长夜之府。玄者,空也。越衡天上玄都之景,有空峰之山,乃万圣之所游,生死之所归。道未足备,身应灭度,魂升空峰,受炼而度南宫也。 阿陁龙罗,四象吁员。 少微曰:此八字,蒙翳天内音也。阿者,天中有九折之山,连阿相属。陁者,山上之楼,上通玉清之炁,以望三界之乡。帝君常乘三素之云,驾九龙之舆,上游阿丘之岭,下监万生之罪。龙者,龙山;与阿陀相去九亿万里。罗者,日月之名也。《玉纬》曰:上清九天真人呼日为濯曜。罗,言山势相交,日月明於峰上。四者,四极之宫,谓东华、南极、西灵、北真也。四极真人主生死命籍。象者,象轮之车也。真人常乘象笔游行三界,校人生死罪录,开度学道之人。吁者,育也。是天帝之讳,为南宫度命君,主炼度朽魂。员者,童也。是日中生童,主灌津於天人。人能诵咏洞章,则玉名入於帝录,生死度於南宫,四极给自然之羽车,七祖欢游於福堂也。右东方,九炁青天,自然玉字。○玄英曰:天有八字,合成六十四音,亦名六十四篇。按内音玉字,东方八天密咒曰:灵音八书六十四篇是也。修学之人,随所服佩,天中之音,假如修学皇曾天,即服佩其天八字。按《内音玉字诀》第一云:皇曾天中,第一、第二、第三三字,皆仰书玄都长楼之上,其文以正天之度数,主召十方众真天神。其次第四、第五二字,则书帝君游台南轩之上,主空无之中,能生自然神真。其次第六、第七、第八,此三字书日月之门,主通幽之光,开长夜之府。其字皆方一丈,八角焕明於皇曾天中。天真皇人曰:修飞仙之道,当以月十斋日,朱书皇曾天中第一、第二、第三三字,向壬服之,咒如法,百日,万神朝身。以月十五日、三十日朱书第四、第五二字,向东服之,咒如法,服之二十四年,神真并生,生死皆得上升帝君游台之上。以月上下弦望之日,朱书第六、第七、第八三字,向月服之,八年,身内有光,面作金色,生死皆得上升日月之馆,受炼而成仙。佩其文,三官无复恶对之录,名书皇曾天中,随运生死,亿劫无穷。其法妙重,飞天齐功。○右略举一天以明其理,已下服佩诸天,一依《内音玉诀》也。 南焖洞浮,玉眸诜诜。 少微曰:此八字,和阳天内音也。南焖者,南方有流火之庭,广七万里,飞焰焕乎八方也。洞浮者,洞阳之宫,流火之炁,炎而浮流也。玉眸者,流火之膏也。炼身体则生玉光,明如眸子,故曰玉眸。南极真人理於宫内诸学人始得道者,皆诣流火之庭。南极真人则以火膏洗炼,荡除尘垢,得与真人为侣。诜诜然,众多也。 梵形落空,九灵推前。 少微曰:此八字,恭华天内音也。梵形者,元始天尊在龙汉时号也。至赤明世号无名君,上皇开运,号元始丈人。梵炁化形,随劫化生,以一神而见,不受胎生,故曰梵形。落空者,元始自空中而生,故曰落空。九灵者,九华真人也。理於南上宫中,主九幽之下宿对死魂。推前者,九华真人主命录,推算死魂前生功德;天中有散花之台,四斗真人所处焉。有善功者,四斗真人书延生之符,授之则得拔度九幽也。 泽洛菩台,绿罗大千。 少微曰:此八字,宗飘天内音也。凙者,天中山名也。其山上有众龙之窟,中有黄房之室,一名玉容之堂也。洛者,真晨道君之内名也。理於黄房之内,混大劫而不终,经龙汉而更明,故幽中有悦焉。菩者,飞天真人之隐号,有无数之众。台者,玉台也。处於泽山之阳。绿罗者,月中夫人,字罗英,容色如玉,着绿帔青衣,故曰绿罗。理在日月之宫,上乘大罗之天梵行之炁,运度之门,以应天地之数,终於大劫。既受交日月,则会於玉台之上也。大千者,世界之数。陆先生云:以千数至千,即千千,为小千。小千数至千,为中千。中千数至千,为大千。千中之大,故曰大千。人能诵咏洞章,则得驾羽轮之车,升黄房之室,游玉台之上,览大千之境也。 眇莽九丑,韶谣缘邅。 少微曰:此八字,皇笳天内音也。眇者,眇眇然也。元始昔沦於延康之中,天书玉字,翳而不彰,眇眇然也。莽者,龙汉开运其文,复明莽莽然也。遇其道,男女并皆寿三万六千岁。其运之极,又经一劫,九炁各生一兽,以害恶民。其劫既开,而九兽号为九丑之鬼,北帝上真,主生死图箓,故立九丑以辅三官。数极九九八十一万,度天炁之交,九丑当得辅,号为九都使者。韶者,皇笳天神霄王之内名。神霄王是魔王之神,主常试学道之人正与不正。魔王恒作谣歌,以乱人心。心固者,王即保举,径升皇笳天中。缘邅者,南、北二斗君之内讳也。人有善功列言於南斗,南斗即度三界之难,拔九幽之苦,告下魔王,不敢败害之也。人行恶,则三宫列罪於北斗,北斗即告下魔王,灭魂付九幽之下,充长夜之役,万劫无期。皇笳天上有金华之山,山有五帝之宫,常生五色之云,日月侠於左右,飞仙翼其华轩。学成得道,皆诣金华之山,受太一之信,以制神霄之王,灭大魔之试。然后得乘景轮之车,游宴八方。九炁者,按《三天正法经》始炁生三炁,一曰赤洞,二曰白章,三曰清浩。元炁生三炁,一曰绿炳,二曰黄景,三曰苍混。又曰:白遁玄炁生三炁,一曰紫融、二曰碧炎、三曰黑演,谓之九炁也。 云上九都,飞生自骞。 少微曰:此八字,堂曜天内音也。云上者,飞天神王内讳也。开龙汉之劫,启赤明之运,敷自然之书,立天地之根也。九都者,三象既分而有九层之台,处乎玉京之山,焕乎空玄之上。飞天神人常散百和之香,流五云之华,以观飞天真人。台上有太真玉郎,一日三回十绝之旛,回旛一周,则诸天上帝三朝玄台;绕台三匝,诵咏洞章也。飞生者,南上更生之神名也。学士能诵洞章,声参上宫,诸天称庆,飞生即为开不死之路,流长生之炁,下炼五魂。五魂既炼,则八景存焉。自,从也。骞者,骞林也。既共举人身上升九层玄台,游於骞林之下,身佩天书,口诵洞章,二十四年,即得上朝玄都之宫也。 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少微曰:此八字,端靖天内音也。那者,天王侍郎之内名也。主天四时之炁,梵行虚无之纲,以正端靖天中分度也。育者,天关空轮之名。郁馥者,斗中灵童之名。常运育轮於太无之中,回十转以召真天,关十转则十方大圣上朝玉帝,万神齐到而郁馥唱礼焉。摩罗者,天中大魔之内讳。郁馥一唱,魔王束形。学者知四时之炁,十转之关,则入法轮之门,乘八景之舆,升乎玉清之中,上朝紫微之台也。 霐持无镜,揽姿运容。 少微曰:此八字,恭庆天内音也。霐者,天中都监神内名也。持者,龙渊之名,众龙蟠乎其中,常御金罂而运东井之华,以灌天真也。华者,日中黄华之精,沃注东井之流,津无穷之源也。无镜者,飞天神王讳也。游乎大罗之上,出无色之光,总生死之籍,开度学道之人。揽姿者,三界之门名也。人知此号神王,则开长夜之府,拔九幽之魂,以度三界之门也。运容者,玄和玉女之名也。人得度三界之门,运容则以朱灵之炁导之于形,太和之津灌之于神,上升福德之堂,保劫运而无穷矣。 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少微曰:此八字,极瑶天内音也。馥朗者,天中玉京玄台之别号。西灵真人常诵洞章,以游其上。廓奕是天中神公之内名,与元始同生,为玄炁之范,教学仙之人。能明八字之音,则神公为开长冥之户,升入更生之门,上登玉京之台。神缨者,紫微宫灵童也。主灭度之尸,若得神缨歌无量之章,则反形於三炼之房,受自然之炁,欢享无穷之龄也。右南方三黑丹天自然玉字。 刀利禅猷,婆泥咎通。 少微曰:此八字,孔升天内音也。刀利者,南方无极世界之号。禅是刀利之国,亦曰禅黎。其国上有洞阳之宫,浮焖为流火之庭,灵文始於流火受炼,莹饰光芒。既明之后,刀利之国改为福德之堂,苦魂皆得度入洞阳之宫。猷者,南上好生君之内名。婆泥,则火炼池之灵童也。咎通,是刀利世界魔神,常遏人生路,若人知好生君名,得度洞阳之宫,乃诣火池受炼,即更生福德之国,则魔神奉焉。人能诵八字之音,则刀利世界无极灵官侍卫其身,径造南宫,仙人司迎,三年必能策丹霄之轮,上升三炁之天也。 宛薮涤色,太渺之堂。 少微曰:此八字,皇崖天内音也。宛薮者,皇崖天帝之内名也。主开太漠之经,以明八字之文,明道既彰,大罗之上,郁然澄清也。涤色者,是色界上飞天真人名也。常乘景云之车,驾九色之龙,游乎色界之上,出入玉清之中,荡除秽气,开度善根之人。太渺之堂者,化生堂也。空洞之化,结自然之章,坦然广大,开度万生之历也。学人通八字之音,则飞天真人降景云之车,载兆上升化生之堂也。 流罗梵萌,景蔚萧嵎。 少微曰:此八字,极风天内音也。流者,天王之内名也。处乎紫霄之上,游观玉京之山。罗者,月女之讳,主王游宴之仪,流晖极风之天,洞照九玄之真也。梵者,飞天真人名也,主回九天之关。萌者,元始天神也,固极风之根。景者,景皇是四极上真人也。蔚者,郁秀景霄仙人也。并理玉京台,常乘三色之云,历校长夜之中,开度善根之魂。萧者,萧仞也,是白素元君之宫。嵎者,萧仞之嵎对宾之所也。人能常诵洞章,乃得驾九色之云,上升景黄之台矣。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 少微曰:此八字,孝芒天内音也。易邈者,孝芒天中天王之号。无者,虚无;寂者,寂寂;是虚无寂寂之庭。言此天王从龙汉而来,至赤明而出,居乎虚无之内,处乎寂寂之庭也。宛首者,太上道君之内号。道君常驾八景玉舆,策三素飞云,开元始玄奥,演大法以度人。少都者,日中灵童名也。常散日精以灌真流,飞华以拂尘。学人知八字之音,则天王飞景云之舆,降三素之軿,度身三界之上,进入寂寂之庭也。 阿褴郁竺,华漠延由。 少微曰:此八字,翁重天内音也。阿褴者,天帝讳也。常乘景霄之轮,游观九层之台,处玉楼之上,唱洞章以伏魔王。郁者,郁默天中魔王隐名。竺者,欲也。是魔王都伯恒在欲界之上,诵咏空谣之歌。华者,言色界光华也。漠者,言欲界渺漠不可寻也。延者,束鬼之庭;由者,禁鬼之房。天王登云楼之上,咏无量之章,则天魔应响而束身,群鬼诣由而伏形。奉之者,九祖开泰;修之者,灰骸更生也。 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少微曰:此八字,江由天内音也。九开者,大演之初,天地未判,轮转三炁,开为九分。九度既明,九位乃列,阴阳万品於是而生,自然明辫也。阿者,阿丘天皇之古名也。常乘九色之龙,驾三素之軿,上登龙山之岭,游观九玄之中。那者,那邪飞天神人之隐名也。飞行三界之上,历校长夜之中,拔度善人之魂也。有知八字之音,则天王品度兆身,入飞天之众,首化桔骨,成童子之颜矣。 无量扶盖,浮罗合神。 少微曰:此八字,阮乐天内音也。无量者,天中无量大圣之始神也。总统飞天神人,皆受其品量,而得升迁也。扶者,更生真人之内名,常校幽夜之录,简善恶之根。盖者,玄中福堂之号也。浮者,幽夜之魂,受真人开度,谓之浮也。乘运而归,上升福堂也。罗者,大罗也。开大千世界,召更生之宾,诣大罗之天,定籍诸宫,削死三官。合者,合庆也。神者,神公也。是大罗丞相,人能知八字之音,与神公合庆,受度为更生之宾,故曰合神也。 玉诞长桑,栢空度仙。 少微曰:此八字,昙誓天内音也。玉诞者,昙誓天中玉都名也。长桑者,天中骞林,亦名桑林骞木,覆荫东华之宫,叶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下有扶桑之树,上森骞木之丛,碧鸡鸣其盖,青霞翠其峰,神风流反香之草,鼓桑林百籁之音,神风一鼓,洞章成音,故曰栢空也。度仙者,飞天神人也。常以鸡鸣之始,登玉台之上,来取五方云牙,仰咽三辰之光,简学仙之人生死录籍,开度九幽之魂,升入法轮之门也。右西方七炁素天自然玉字。 玃无自育,九日导乾。 少微曰:此八字,霄度天内音也。玃无者,龙汉时飞天之神也。元始始开之炁,溟涬无色之中,玃无乘运而出,凝炁而立霄度;既立,自抗不终之劫。育者,霄度天王之内名也。九者,育王乘象轮之车,进九玄之门,转九机之度,应劫会之期。日者,天中日童。导者,导引和炁。天运之终,日童停光,拔度学者,灌以水母之精,导以太和之炁,洗炼五神,进入朱宫,故曰导乾。 坤母东覆,形摄上玄。 少微曰:此八字,元洞天内音也。坤母者,太阴之都候九灵之母也。理东海扶桑,汤谷之渊,常总地机,转轮元炁,上应天关。天关转,地轴动,周天一度,水则涌溢三千三百度。天地炁交,九海冥一,水则弥天。东者,东海受会,制期河源也。覆者,水神也。理於昆仑之山,填固巨海,遏断东井,则地机不沦,保劫长存。形摄者,灾交之时,坤母形出东河之上,摄召鸟母以凤车迎学仙之人,上昆仑之墟。鸟母乃水之候神。上者,坤母上诣帝君,申劫会之期,度学仙之人,言名於玄都之宫也。或云上玄者,帝司命也。水之欲出司命,料校学仙之人,名言上宫也。 陁罗育邈,眇炁合云。 少微曰:此八字,妙成天内音也。陁者,天帝内名也。与妙成俱生在云阿之岭。罗是月始生之名,陁在云岭之上,抱月而明。育者,妙成天神王名。育,生也。总统十方飞天之神也。邈者,天中羽林监神名也。神王常使匡御三界,简人生死之籍,令魔王保度得道之人。眇者,眇眇高远也。人得保度,诣羽林受符而升天,眇眇行於云宫也。炁者,云炁也。合者,合景也。既入羽林,结云炁以成衣,飞升朱宫,受福天堂,遂与诸天合景而上升也。 飞天大丑,总监上天。 少微曰:此八字,禁上天内音也。飞天者,十方飞天神王也。天上有飞玄之炁,结成大洞之经,十方神王常在空霄之上,而诵此经,以和自然之炁,接引学道之人。大者,三界之都录,主生死图录。丑者,伯也。是三界之魔王,受事於大丑;学士识其音,则魔王保真而身腾三清也。总是飞天都统之官,常摄八会之炁,以促天地之运,监领长夜之官,开度九幽之魂。学士知天中之音,则天魔列言,大丑勒录仙部而上升天中也。 沙陁劫量,龙汉瑛鲜。 少微曰:此八字,常融天内音也。沙者,天中有沙兰之宫,是紫微之别馆,处乎玉清之上,焕乎紫虚之中。陁者,陁丘也。陁丘之众有巨亿万人,皆是新得道受度者也。功德未备,停散其中。劫量者,每至劫运一交,此陁丘之众,计功之量,得升朱陵之宫,受福而仙也。龙汉者,初劫之名,是时大道淳朴,徒有其化,难可为杂也。瑛者,龙汉时飞天神名也。常开度九幽之魂,升兰宫之中。鲜者,南宫之童,学人得度而鲜童炼其形容,度於朱陵之上也。 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少微曰:此八字,玉隆天内音也。碧者,玉隆天中常生碧霞之炁,以荫玉隆之天。落者,空中飞天神名,常乘碧霞之辇,游玉隆之天。一日三时,引天中众圣,上朝七宝之宫。浮黎者,天王内名也。众圣上朝而天王称庆也。空者,天中侍晨之名。歌者,洞章之曲,侍晨一啸,灵风既奏,音成洞章,故曰空歌。保珍者,学人知八字之音,则上升南宫,为飞天之宾,保此不终之劫。珍其自然之文,故曰保珍。按此义与章首不同者,若得道无形,则与云炁混合,空有之妙,恶能辩之?故洞章云:腾胜碧重云,罗落耀上玄。又《灵书》云:灵书灿烂,朗彻太虚,故知落之与空歌,不独人名也。 恶奕无品,洞妙自真。 少微曰:此八字,梵度天内音也。 恶奕者,天王之内名也。昔於龙汉之中,诸缘并尽,而过度三界之庭,升入太虚之馆,受九仙之箓,登大圣之号。赤明开运,元始锡为梵度天王。无者,太无真人,受天王之符,度长夜之魂。品者,品量幽魂之罪福,洞者,洞明宿对也。妙者,妙化之堂也。宿对既解,乃入妙化之堂。自者,与也;真者,天真也。太无真人度九幽之魂,洞识宿命,恶缘并尽,度入妙化之堂,与飞天而合真也。 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少微曰:此八字,贾奕天内音也。元梵者,元始大梵风泽之炁,抗举澄汉之精,高而洞浮,悬而不落也。恢漠者,远而无碍,有而若无,微而不可名,妙而不可寻也。幽寂者,幽兮寂兮,不可闻见,其中有真,真中有精,冥度天人也。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玉字者,皆结飞玄之熙,合五方之音,生於元始之上,挺於空洞之中。其文宛奥,难可寻详。天尊奖劝而勑令解义,夫玄科有制,不敢违命,按笔之日,神冲太霄,精之与粗,极乎心虑。皇道既明,诸天称庆。宝之者真降,修之者形迁,威灵恢廓,难可名焉。 右北方五熙玄天自然玉字。 道言: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 幽栖曰:三十二天,各有八字,合成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故云诸天内音。此飞玄自然真文,生於元始之上,出於空洞之中,匠成天地,应运劫数,天真皇人亦粗解其旨。 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东曰:道言,太上之言;诸天,三十二天也。大梵隐语者,是天帝之名,皆隐而不显。无量之音者,其洞章自然响彻诸天,故曰无量之音,旧文是也。本文八角之字,广长一丈者,四面共方一丈,为万善之长。天真皇人者,是上古高真也。昔以龙汉之劫,书写此文以为诸天之善长者也。○幽栖曰:本文旧字,各方一丈,八角垂芒,文采光焕,洞朗八方。元始天尊遂命天真皇人使撰其字,解释其义,以付道君,使教诸天应得道成真、有仙名录籍者,皇人即考校焉。大帝使领峨眉洞者。○少微曰:按《内音经》,元始天尊於赤明世界栢陵舍座,是时云雾郁勃,三日三夜,玄阴不解。五老上白天尊曰:今日侍座,所未曾见,天尊演教,则河海静默,山岳藏烟;今白日昼阴,天人惶惧,不审何故?天尊告曰:今日诸天发瑞,灵应自然,玉字焕烂,障蔽天光。咸令四座暝目伏听。俄须天炁顿启,冥愔豁消,五色光明,洞照十方。忽有灵书字方一丈,见於空玄之上,文彩焕烂,八角垂芒,精光乱目,不可得看。天尊普告曰:此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可注笔解之,於是天真皇人受天尊明命,注解其音,分其分度,三十二天,天各八字,并飞玄自然之书,合五方飞玄之炁,以和八字之音,名曰大梵隐语,此即无量之音是也。《真一五牙经》曰:皇人者,不知其得道之始也。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尺余。黄帝时,在峨眉山绝阴之下,以苍玉为屋,黄金为座,张华罗之旛,然千和之香。侍者,仙童玉女;座宾三人,皆称太清仙王。黄帝再拜问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云。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 幽栖曰:有知大梵隐秘之音,能洁身斋心、持诵之者,即三十二天帝召命十方无极飞天神王,下诣房室,观其身心,列书功勤,闻於诸天也。 万神朝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东曰:金门者,在太霞九宫之中,中有骞林之树,上有金翅之鸟,冶炼之池。金翅鸟以毛羽结为仙衣,上登九宫也。○幽栖曰:既得万神朝礼,地祇侍门,以卫护三界五帝之大魔,共相保举以仙度,遂得名书帝简,位列真编。及至万遍道备,千功行圆,必乘云车以上造金阙之帝前也。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 东曰:辟除鬼贼,禳却不祥,济度穷魂,成就万物,皆真文秘音之力也。○幽栖曰:言此无量之音,能辟逐一切精邪,消禳一切灾害,度脱一切生死,成就一切天人,故谓之天真灵书,自然玉字之内音也。 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祆束首,鬼精自亡。 幽栖曰:若能诵之者,则致十方神王下观,三十二天帝遥唱,万神众灵以礼敬,三界魔王以翼辕,群邪自然束首,诸鬼爽固宜消亡也。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少微曰:天书玉字,故曰琳琅。诵咏枢吟,是谓振响。 河海静默,山岳吞烟。 东曰:并此经之神力。 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少微曰:於是琼林振天籁之响,十方晏三景之明,河海风浪,而澄静山岳,吞纳乎云烟,伏万灵而震慑,招群仙而诣室。 天无氛秽,地无祆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东曰:冥者,冥灵也。慧者,智慧也。洞者,通洞也。清者,清澄也。大量者,平等也。兼济度人,大无不包,度一切物。玄玄者,深远也。明此无量经,功德深远,故云玄玄也。○幽栖曰:当此之时,天无氛秽之炁,地无祆尘之灾,若更混智冥慧,以天光之凝,寂空洞之明莹,则妙中之妙,玄中又玄,隐秘莫测,故云大量玄玄也。○少微曰:冥修慧命,远洞三清。大量,至深至妙也。○玄英曰:此明诸天内音,冥通慧照之力。冥者,幽深不测;慧者,通照无穷。慧能照空,故云冥慧。高而不极谓之为洞焕,耀三清之上谓之洞清。洞者,空也;清者,净也。无边无际,谓之大量。大量之内,唯有真空。真中有精,其中有信,能生真圣,非有非无,常住湛然,微妙莫测,究竟其理,不可寻详。玄中更玄,故云大量玄玄也。上圣慈怜,下界降此真经,列以玄科,开人度物,诵咏之者,上感诸天,服佩灵文,即随炁所至,功圆行满,升为金阙之臣。是知积学成真,通真入圣,生天生地,应用无穷,能知玉字之音,骨肉同飞有日。上学之士,勤而勉之。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四竟 经说 此经太上道君受之於元始天尊,传教於世。道君为前序、后序、中序,凡有三序焉。前序自道言昔於始青天中,至东向诵经是也。中序自三界之歌章之后,此二章并是至洞明至言也是也。后序自此诸天中,至大量玄玄也是也。经有二章,自元始洞玄至列言上清,且后章自元洞玉历讫祸及七祖翁是也。其大梵隐语,非二章之数,或以经为一章,隐语为二章,此亦误矣。中序云诵经万遍、乃能得道,洞明至言。此则隐语玄奥,不在经文二章之列,可知矣。读经之士,当恭信无疑,功满道备,自当洞晓人天同福,存殁受荫,可不志哉!可不勉哉!《玄门灵验记》《道门集验记》,持此经得验记,皆有传载;通真之士,勤敬诵之。 释音 浮黎土音杜。妙行于孟切。无鞅音央。荫於禁切。喑音阴。跛博我切。痾音阿。痼音固。妊汝鸩,切。地藏自浪切。迮音责。勃勃音拂。纫糇裕瑠佉病解音贾,谓托形隐化,内身成仙。断地徒短切。三华平。离便方便之便。梵行下孟切。郁褴音蓝。懀乌外切。皇笳音加。阿梢羟选^橐綦骸憔芬魩[。勃勃音沛。秀乐音洛。溟音茗。涬胡顶切。泥丸音完。馘古栢切。不乐五孝切。得过音戈。亶丹上声。和音和,去声。观音贯。总监音鉴。下观音官。嘿音墨。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0:45
296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