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经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元人薛季昭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进经表 小兆臣薛季昭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上言。臣闻黍珠造化,因元始以泄玄;灵宝本章,赖道君而演化。天不爱道,世得见经,诚为混沌赤文,名曰上品妙首。元纲流演,则三十二帝,神文营卫,则二十四人。上消天灾,下禳毒害。故轻泄漏慢者,身经地狱;而供养尊礼者,位登仙公。然世人诵咏虽多,于经旨通明者少。先贤非无笺注,多入幽玄;末学未易通融益滋疑惑。心如昧昧,音W琅琅。臣季昭等是凡夫,好参玄窍,师传心印,帅显雷坛。愧无寸功可消三恶,助六经之句解,参诸老之玄谈,集成一家,广开众目。不敢施于上道,祇接引于下根•,随字发明,逐章剖析,但欲焕圣言于日月,焉能免罪咎于丘山,祈帝之恩,恕臣之僭。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恭惟无上大罗三境金阙玉皇上帝玉陛下,开明三景,化生诸天。玄座说经,同时称善。生死受赖,为福难胜。玄奥可详,度人无量。伏望悯臣未消秽气,念臣好学至经,通玄究微,粗悉其章;焚香诵经,愿成此志。仰蒙帝佑,获就良因,了积年未了之心,开夙世罔开之眼。利施六天之下,是男是女,咸得长生。庶几一日之间,无智无愚,皆可入道。彼此俱无妄想,祖宗但愿升迁。仍请护持,相传久远。昔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今一国倾心归仰,喜庆难言。臣下情无任瞻天望圣,昧死俯伏,谢罪祈恩之至。谨言。 大德七年甲辰上元日,小兆臣薛季昭上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上 九江冰湖埜人薛季昭显翁批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太上者,即玉晨高上大道君也。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师,居上清上元玉宸宫。既授以经,因正题首标之洞者。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也。玄者,妙也;散则为经,敛则为道。灵宝者即三宝之中一章O按《生神章经》云: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道君所居之天也。此《度人经》是太上道君灵宝天尊所集,故曰灵宝。无量者,不可限量,言其多也。度人者开度众生也。上品者上上度人之极品也。妙经者,妙即玄也,经即径也。此经乃度人玄妙之快捷方式。 道言:昔于始青天中, 此经,元始授之道君。凡道言者,即道君编述之言也。道君言我于往昔无量劫,在始青天中时,此天即北方八天中,说碧落浮黎空歌保珍之一天。《道藏》云:欲界六天,自东方第一太皇天至第六上明天为欲界,此夭劫到大火焚炖。色界十八天,自东方第七虚无天至西方第八无极天为色界,此天劫到大水流荡。无色界四天,自北方第一皓庭夭至第四太素天,已上为无色界,此夭劫到大风吹散。又自北方第五天至第八天乃四种民天也。虽总曰无色界,然此夭劫劫长存,水、火、风皆不能到也。三界劫坏,此天圣人又开化人种,始青天乃四种民之一天。如在上宰制劫运,化生诸夭也。 碧落空歌大浮黎土, 说始青天中,青碧梵气,豁落无边,其中天人空洞之歌,交相响答。浮黎者,始青天王国王隐名。 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 道君说我于始青天中,受得此上上经品。此道君序天尊说经之初。 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 道君说天尊当初说经,周回十次,普召十方,然后就座。过者,徧也。十方者,东、南、西、北四方,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维,上、下方数。始于一,终于十。十徧则始终周徧矣。 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 此指得道修证成真之人,皆来听天尊说经。无鞅者,无数之义。乘空者,驭炁乘虚来至说经之所。 飞云丹霄,緑舆琼轮,羽盖垂荫。此言一时听法而来仪饰如此。 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 此言诸仙精炼成真,内养五脏,光华发外则成五色,朗照虚空久而不散。郁勃者,茂盛之义;洞焕者,光彻之义。诸天昼夜,不比人间也。道君显诸天真皆来听法。 诸天日月星宿,璇矶玉衡:时停轮。 天天皆有三光,为听经故,暂停轮转。璇矶者,斗府也;玉衡者,斗柄也。 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添朗清。 万缘絶静,一尘不留也。 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 指大浮黎土之中,一样平等,无有高低也。 土皆作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坐。 无异色者,土与碧玉一般样也。经曰:说法之所,宫殿皆成七宝。道君显天尊道力化现。 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师子之上。 天尊悬虚而升座,驭黒而浮空,皆不着于有相无相。师子乃百兽之王,表天尊御此之上,高出诸天。五色者,法相光明也。 说经一徧,诸天大圣同时称善。 一徧纔周,诸天中人随根器而各有悟入,皆称其好。 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徧,盲者目明;说经三徧,喑者能言;说经四徧,跛痼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徧,久病痼疾,一时复形;说经六徧,发白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徧,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徧,妇人怀姙,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徧,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说经一徧,召东方时聋者听。说经二徧,召南方时目盲者见。说经三徧,召西方时口哑者声。说经四徧,召北方时足跛者行。说经五徧,召东北方时久病废病体完。说经六徧,召东南方髪白反黑、齿落重生。说经七徧,召西南方衰老者健,少弱者勇。说经八徧,召西北方凡已生未生者皆得成形。说经九徧,召上方时地下伏藏皆现光彩。说经十徧,召下方时枯骸朽骨起死回生。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说经之时,不拣男女,皆沾福力。已生天者因经护度,未度世者因经长生。此道君序天尊说经之效也。 道言:是时元始天尊说经一徧,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二徧,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三徧,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四徧,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五徧,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六徧,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七徧,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八徧,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九徧,上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十徧,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道藏》云:东方安太堂乡纳善世界,南方宛黎城境弃贤世界,西方福堂洲咸行世界,北方郁单野清浄世界,东北福集乡长安世界,东南元福田用贤世界,西南延福乡仁静世界,西北福德乡延贤世界。上方三十二天、玄都玉京紫微之中,诸天真众,下方五岳九垒、洞渊水府、北都罗郑三十六宫地下诸真神众也。 十徧周竟,十方无极夭真大神,一时同至。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连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十方皆来,不约而同。细雨密雾者,言其多也。迤者,倾反似地狭隘,不相容者。此道君序天尊周回说经,而十方皈向也。 于是元始悬一宝珠, 于是天尊示宝珠像,方便开度,显圣别凡。 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黍米,至微之物,珠之小者如之。天尊现此珠,虚空中地之相去有五丈远,此等妙理,非笔可谈。元始黍珠,人人性分具足,特为五欲障碍,充拓不去,所以与其悬远。苟于五欲中能离去之,则一点灵光照天照地,与元始黍珠何异哉。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 天尊慈悲悬珠示人,先登珠内,引示众真。道君显天尊示珠方便。 天人仰看, 浮黎天人尚有累在,止可仰观宝珠,不能从有入无。 惟见勃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诸天人但见众真群入珠口,无迹可见矣。 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 道既复隐,地复还元。 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授于我。 天尊既引众真升玄入妙,即于珠内传道说法。太上道君亲承其旨。都竟者,圆满也。监度者,监临开度也。 当此之时,喜庆难言,法事碍悉,诸天复位,B敛之间,寂无遗响。矗者,略也。悉者,详也。大道不须略通线路,即悟真玄,所以喜悦。复位者,各归元位。寂者,无声音之可闻也。道君显天人圣凡不同。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 当时浮黎国土,天人滞于有形,虽不得入宝珠之内,然得遇天尊,假此因缘,皆受济度,无有中路夭伤。天年者,惟解悟真常,则证入虚无妙道。倾土归仰,咸行善心。 尽一国土,莫不归向。修习下文十二善业。 不杀不害,不嫉不妬,不®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姻,言无华绮,口无恶声。此十二善业也。断一切命曰杀,陷一切物曰害,毁人成功曰嫉,忌人胜已曰妬,非色而染曰侄,取物不义曰盗,好夺无厌曰贪,妄起心意曰欲,妬嫌他人曰憎,欺人自能曰増,花言巧语谓之华绮,出口不逊谓之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 三业既除,六根清浄,一体同观,有甚亲疏。 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善缘纯熟,恶念消融。国安无事,民乐太平。若人于十二时中,心地清浄,齐物我、无怨恶,亦是自心太平也。 经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至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道君言:我当初受经于天尊,然后出经于一国,普教天人,宿有修证者,生希有相,崇重信向,由凡而修,可以入圣。度世者,超出凡世也。此道君劝人修十二善业之因缘也。已上道君序受经之始末。 道言: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亦是魔王内讳,百灵之隐名也,非世之常辞。 内名隐韵者,如帝郁继玉明至大择法门是也。魔王内讳者,如巴元丑伯至流铃八冲是也。百灵隐名者,如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以至桃康、合延是也。此皆非世俗寻常之句语也。此道君详说经由之所言。 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诵之十徧,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璇矶不行,群魔束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高天上圣皆从元始祖炁分真降神,故能通达玄妙,穷究精微,尽详其旨。体天尊周回十过而诵之,诸天远闻而唱咏,万帝亲近而拜礼;河海神为听经而寂静,山岳神为听经而藏云;七曜不行而停光,魔精束形而消灭,已死者可回尸,白骨者可成人。道君序上品之人诵经因果。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袄灭爽,济度垂死,絶而得生。 至心学道之士,亦如此诵经十过,五方五帝、三界万灵皆来拱护,尊敬其人,魔鬼可以消伏,死絶可以回生。道君序中品之人诵经因果。 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死而已,不能更生。尔者,近也。近来学者心虽不染于六尘,而秽气未尽于消灭;体虽未洞达于真玄,而十方已听于召役;威虽未可以制御天之七政,而德已可以制伏地之神祇。身虽未可超证而更生,其人亦可脱无常而却死。道君序下品人诵经因果。 轻诵此章,身则被殃,供养尊礼,门户兴隆。世世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 轻诵则受恶报,敬诵则受善报。身前则门户兴旺,身后则子孙众多。不特自己无灾,且有神明拱侍也。此道君开述敬慢者罪福。 斯经尊妙,独步玉京,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难可胜。 玉京者,玉山上京也。大梵者,大梵真泉也。此经梵黒八会,结成度人功德,何可胜言。所以独步玉京之上。道君总结此经功力,不可思议。 道言: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大凡诵经十方,诸天皆来作证,累劫宗亲悉得解脱,从炼度格入贵人品。朱宫者,南方世界中朱陵火府也。府有流火之庭, 大凡度世者,皆从朱宫浓炼秽质而成仙骨。格有三等,上者三年,中者九年,下者二十四年。指中等炼度格式也。道君序诵经者,死魂有超度格。 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 心之爱曰好,此言以灵宝修心者也。功行圆满,七祖同升。紫金阙白玉京,皆大罗玉清之境。道君序好者之功优于诵。 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 上等学人既诵咏之,又修行之,不拘南宫限格,径可超升。道君序修诵两全者,又优于好经者也。 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反形,游行太空。 世间男女受经于人而诵之者,在世决可长年,身后不由地府,即得反形而尸解;精神飞行于太虚。尸解者,谓形虽死而神不灭也。道君勉世人受诵有如此因果。 此经微妙,普度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量之福,生死蒙惠。 此度人经,功德无量,上而诸天,下而诸人,生者死者,莫不赖之。道君总结一切修诵受持,决可得福。 上天所宝,不传下世。至士赍金宝,效心盟天而传。 至心修道者,欲得此经,必将质信,重设盟誓,告天而传。表经之不可易得也。此道君述经之不可轻传也。 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轻忽泄渎,漏逗慢易,此不敬信者,累及九祖,落命之后,受役鬼官,如推沙走石,塞山填海,踏雷车,摇电火,受此等苦,无有出期,是曰长役鬼官也。道君述受经者不可轻慢。 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护受经者身。 纔开经卷,便有神卫。五方五帝,各勅玉童、玉女二十四人来卫护之。玉童、玉女者,修炼纯粹、无秽质也。各者总五,五数合,百二十者也。身,指受诵此经者之身也。此道君述开卷诵经,则有诸神便来卫护。 道言: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度上南宫。 正月上元天官赐福,此月斋诵,可以断除久远先亡受地府连逮之苦役。其魂神可超升赤明天宫,受南昌之炼度。 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无白简,削死上生。 七月,中元;地官赦罪。此月斋诵,可入仙阶。天真记名,简録之士,北斗削落死籍,南斗注上生名。 十月长斋,诵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絶,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称太平。 十月,下元;水官解厄。此月斋诵,可保劫运,君民蒙福。 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节也。《感应篇》云:此等日分,三官九署斜録罪福。八节斋诵,可增善果。命过之后,神生九天。九宫者,即生神九天宫也。 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本命日,即自身本命日辰也。此日,身中元辰飞奏罪福。学人若能斋诵,则生有善力,死无恶趣。坐则三界侍傍而翊卫,行则五帝伺动而前迎。人多感此,但观古人云:法行先天一炁,将用自己元辰,便可以意悟。此述三元、八节、本命吉日,修诵因果耳。道君序学士修诵之功用也。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 此道言以下,皆修诵之法。不用读诵,但依此存想。行道者,将演经也。沐发浴体,斋心持戒,盖欲交接天人真炁也。入浄室东向迎生炁而坐。叩齿,所以集一身之神,以召万灵。每叩一通,令响应一天,存我起拜三十二天帝。从皇曾天以次,一一密诵天名,须存见天宫、楼阁、帝君及左右,俨然随心跪拜,知身亲朝礼之状。 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炁之中。 收光内视,不杂妄想。三色云燕者,三境玄元始梵炁也。存我坐下有三色青、黄、白炁。 内外蓊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师子、白鹤罗列左右。 内彻五脏,外盈一室,蓊郁冥合,常绕经案。存青炁从肝自眼中出,化青龙,居于左。白从肺自鼻中出化白虎,居于右。赤炁从心自口中出,化朱雀,居于前。黑从肾自耳出,化玄武,居于后。次存师子盛猛之兽,白鹤鲜洁之禽,罗布左右。 日月照明,洞焕室内。 眉后两小穴为六合之府,存日月自中出。太阳自左亢出,紫赤色光、九芒太阴自右亢出。黄白色光十芒,一云左目为日,右目为月,一室之内,金紫光灿。 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存日月光芒灌我鼻中、入脑后四寸金华宫。圆象出项后,大如车轮,光照内外,一一分明,如亲目所见也。 密呪曰:依下文召出身中众神。 无上玄元太上大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出。 默存自身中出,各各装严,森列左右前后。 关启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 受法M者,即具位。如未受法镜者,即云:奉道弟子某,尽心所欲言;亦贵简当。若知夫三洞中盟之道,见行事则言修行至经。自非此人,即不言。但云清堂诵经,若为十方幽普,则言无量度人。若为一事而诵,则言为某事诵经。 臣及甲乙,转经受生,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臣及甲乙者,若为己为人,则言臣及某人。若自看诵,止称自己姓名。转经受生,若为他人,则言臣为某人,盖心不兼二也。贵在精诚,上达诸天上帝之前。 祝毕,引炁三十二过,东向诵经。 从皇曾天始,一一称扬名号,每存本天中真炁,一如玉霞之辉,下灌我身,以鼻引口吸,流入五脏之中。内外虚白,即向东迎生杰而持诵也。右正经之前序,已上道君示学士修诵之法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卷上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 九江冰湖埜人薛季昭显翁批注 此正经乃元始所说,故直曰元始无量度人,表元始以此经开度无量也。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 元始天尊说此经,以泄三洞玄妙之道也。道君受元始洞玄之旨,以为灵宝修真之本,演而成章。此言本经上下二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隐韵,离合自然。 二章乃上品众妙之首,当来元始十徧,说经之旨也。所言皆百魔秘旨,聚则为先M,散则为文,一离一合,皆自然也。此正经之小序。 混洞赤文,无无上真。此下皆言祖劫开化之手。 混沌之初,空洞之炁,累经劫火,炼成赤文。天尊于无无之中,以此赤文为诸上高真度人之本。元始祖劫,化生诸天。 龙汉、赤明、上皇、延康、开皇,皆劫名也。祖劫者,始劫也。化生诸天者,谓由龙汉始青祖炁而开化也。 开明三景,是为天根。 祖劫玉清一黒生二而为上清,二黒生三而为太清,三炁生九黒而生九天。九天之上,又别而为三十二天,每一天各有一日、月、星,是为三景。开者,豁也。明者,光也。天根者,元始祖炁为化生诸天之根本也。 上无复祖,惟道为身。 自元始以上,无复本祖,惟此道为身耳。言万法皆从元始本身起祖也。 五文开廓,普植神灵。 混洞赤文,经劫火成章之后,演为五天之炁,化为五炁之文。自无无中化生万有,三界神灵,普皆从此赤文而植立焉。 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所以天地万物无此赤文则不光显、不明亮、不建立、亦不成就;不开度、亦不生化。昔天真皇人云非混洞赤文,则不能摄化九阳明天,度而成天境也。 是为大梵天中之天。 已上并言祖劫之事,是为混洞大梵之患,融结赤文,开化诸天。此玉清一天,实诸天最尊也。 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此天之下有玉京山,与昆仑山相对,周回八百余里,上有郁罗萧台之境。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 此皆梵患结成,而为上上无极之最上,大罗玉清之境。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 玉清上境,高出诸天,微眇难见,经劫不坏。非仞尺可量,目力可穷,似有而似无者也。 三华离便,大有妙庭。 三华堂,离便宫,大有宫,妙庭宫,皆元始所治玄都中宴息之所。 金阙玉房,森罗浄霰,大行梵添,周回十方。 更有黄金阙〔白玉房、森罗上馆、浄1之池,其间广大流行,皆是玉清梵患周徧回转,运行十方,无有止息。此上并言玉清境界。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极长生之君。 玉清元始,劫劫之祖,每一劫终,出法度人。元始于此劫中,开赤明图。以此赤文,化开混洞;混洞化开弥罗,是以大丹天内有梵宝丹灵,赤帝君炼真阳精,开度众生无量。曰长生,曰不死,皆火府尊神之称。 中有度世司马大神,中有好生韩君丈人。 亦朱陵火府,炼真度仙之司,属度世君,主阳九百六之数。司马君,主灭邪却试之事。好生君,则青华之别名。韩君丈人,号可韩,统五帝也。 中有南上司命司録,延寿益算度厄尊神。 南上者,火府,南陵上宫。司命以下,皆分火府之治,职予夺功过,灾福于人。 回骸起死,无量度人。 如世人尸解者,身经太阴者,皆回骸起死之义。如此等人,其开度者无量。 今日校録,诸天临轩。 今天尊于赤明劫初,浮黎国内,开图校録,诸天乘天尊道力,皆来临轩陆陛之下。校者,比量罪福轻重;録者,记载功过浅深。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方神王讳总,南方讳飞,西方讳云,北方讳无镜,东北讳梵,东南讳那郁,西南讳度仙,西北讳镂无,上方讳瑛,下方讳落。此即十方救苦天尊化现也。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度世无量大神。 昔十方天尊,自赤明劫来浮黎国内,开校图録之日,奉元始勅命,掌十方三界,校量功德,开度无量。 并乘飞云丹舆緑辇,羽盖琼轮,骤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絶灵播。 十方国土听法而来,所乘御者,轮辇舆盖;所导引者,龙凤渖节。 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师子白鹤,啸歌邕邕。 所吹唱歌啸者,凤鸾师鹤。邕邕者,和鸣也。 五老启途,群仙翼辕。 开启前途,则有始真皇玄元之五老;辅翼车辕,则有十方诸仙众真。 亿乘万骑,浮空而来。 十千为万,十万为亿,仙真骑乘,浮空驭黒,来至道前。 倾光回驾,监真度生。 倾注圆象,回环法驾,监临众真,开度众生。 诸天丞相,南昌上宫。 三十二天,各有丞相,南昌即丹天世界,上宫即南陵火府。学人仙化,必经此宫炼形。 韩司主録,监生大神。 韩司者,即宫中丈人,主録炼度文籍。监生者,主生魂铸魄,更生之别名也。 执录把籍,齐到帝前。 十方至真大神,并抱执算度之录籍,俱会帝前,以迁举也。 随所应度,严校诸天。 随学人功德,应合度者,委诸天严行而校量之。以上并宫考校学人功过及世人罪福也。 普告三界,无极神乡。 然后普行,告下天地水府三宫。无极者,尽三界诸神之乡,皆令知闻也。 泉曲之府,北都罗邓。 泉曲者,在北溟之最下。北都者,北阴郑都,阴气重浊,凝结成山,曰郑都山也。上参大罗下极风泉山高九亿九万九千九百。周回九万里,黑氧渗渗,停收罪魂,皆在此山之中也。 三官九署,十二河源。 山有三宫,上元宫去天稍近,天官主之。中元宫在山之左,地官主之O下元宫在山之右,去风垒近,水官主之。此三宫各有三府,府有百二十冥曹,尽郑都官吏考罪魂之所。九署即九州岛、九垒、土皇九令之司。十二河源者,即十二水神之府。水始出处曰源,一河源所在,即有一司分治。 上解祖考,亿劫种亲。 今天尊当劫运之终,告下三界,先将合受度学人,自元始元已来及至今日,历世宗亲,尽行超度,然后受炼。疾除罪簿,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 天尊告下,即令疾速除去罪籍,削絶恶业之根,不得拘执留滞,混入众鬼囚之中。 元始符命,时刻升迁。 方可应元始开光符命,而得一时一刻升神于上清矣。 北都寒池,部卫形魂。 朔单郁絶之都,乃郑都洞阴之境。其山寒患之极,下有寒冰之池北阴天帝主之。天尊勅下北都,令所部鬼神护,卫形魂之神,使不散坏。制魔保举,度品南宫。 制御所属之魔众,各令保举,学人依南昌受炼格,皆九年之品,升上南宫也。 死魂受炼,仙化成人。 已死之魂,鬼质未尽,必须南宫经受大炼,然后消去秽质,羽化而成仙人。 生身受度,劫劫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 生身者,由父母精血而成形也。其魂一经南宫之炼度,则非幻化色身,而得亿劫长存者也。劫终劫始,身随运转,可与诸天相齐年劫也。 永度三徒,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 三徒者,三恶门名也。一曰色欲门,上尸道天徒界。二曰爱欲门,中尸道水徒界。三曰贪欲门,下尸地道徒界。此为三恶门。一名三尸道,一名三徒界。在人身中喜为恶事,断人命根,遏人学仙之路,抑人飞腾之魂。五苦.者,一名五道门也。第一名色累苦心门,又曰:泰山地狱苦道。第二名爱累苦神门,又曰风刀苦道。第三名贪累苦形门,又曰提石负山苦道。第四名华竞苦精门,又名填海作河苦道。第五名身累苦魂门,又曰吞火食炭镂汤苦道。此五苦、五道,在人身中遏人招真之路,断人修仙之门。八难者,三徒五苦,合而为八难也。又曰三徒者,一曰长夜徒,二曰寒池徒,三曰挞石徒。五苦者,一曰刀山苦,二曰剑树苦,三曰镂汤苦,四曰炉炭苦,五曰考谪苦。又一曰三徒者,三官徒役也。一曰天官徒役,奔雷走电;二曰地官徒役,担山负石;三曰水官徒役,挞汲溟波。五苦者,登刀山、履剑树、入镂汤、抱铜柱、吞火食炭也。八难者,八门幽旷之难也。夫学诸上道之士,当先断除诸累,絶灭苦难,则真患自降,神仙自成,即得超登三界,遨游乎上清矣。此言学士祖考受炼,己身得度。 上清之天,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 上清之天,道君为化主,其中天人修炼成真,如玉之纯。无色之界,元始为化主,天中纯是梵患流行,学人升迁至此,则与道合真矣。 东方八天:诵自太皇以下,须存想各天帝相貌、服色、云添,仍默诵各帝名讳。 元始积九阳梵患而成天境。此八天自北始南行,帝服青冕、青服、青裳,青云九重,有九色玄龙导引于天帝前后。 太皇黄曾天,帝郁翻玉明。 一名浄天,其色黄,宿次奎璧。世人修十善者升此天。尚有欲根,故曰欲界。帝讳观觉。郁继者,天帝内名;玉明者,魔王隐音也。元始以金书玉字秘于天之紫微宫。 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 一名胜妙天,其色緑,宿次璧。世人修二十善升此天。须阿即天王内名,那田即天王隐音。元始以玉简金书秘于天之紫房宫。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 一名光天,其色黑,宿次室。世人修四十善,三根浄者,升此天。元育即天王隐讳,齐京即真人内文。元始以紫简金书秘于天之九晨宫。 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 一名梵天,其色赤,宿次危。世人修六十善、四根净者,升此天。刘度内鲜,即帝君隐讳。无始以金简玉书秘于天之元景宫。 元明文举天,帝丑法轮。 此天色苍,宿次虚。世人修八十善,五根浄者,升此天。丑即天君内文,法轮即帝之异号。元始以金书玉字秘于天之广寒宫。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憎延。 一名自在天,其色黑,宿次女。世人修一百善J八根浄者,升此天。恬侩即天帝内音,延即天王隐号。元始以玉简金书秘于天之太阴宫。已上属欲界六天。此天去凡世五百二十亿万里,乃风霄之界。天中人寿不等,其快乐最胜诸天也。但初出凡界,色相未断,或手接,或眼视,或身或言,皆欲也。若天人斩次修习梵行,则升于第二色界。 虚无越行天,帝正定光。 一名初梵天,其色碧,宿次牛。天人欲根虽浄,尚有色尘。正定光三字,天君内文也。元始以紫册金书秘于天之太玄宫。 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 一名二梵天,其色紫,宿次斗。天人一色尘>浄,乃升此天。曲育即天之隐号,九昌即帝之隐文。元始以薬简琅书秘于天之玄都宫也。 南方八天:此八天并前虚无太极二天,属色界。 元始积三阳梵炁而成天境,此八天自东始西行,帝服青冕、赤旎、朱衣、黄裳、绛云三重,有朱雀、凤凰导引前后。 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 一名上光天,其色白,宿次箕斗。天人二色尘庞浄,乃升此天。理禁上真四字,即天王隐号也。元始以玉简琼书秘于天之长明宫也。 玄明恭华天,帝空謡丑音。 此天色黄,宿次箕。天人三色尘矗浄,乃升此天。空謡丑音四字,即天君总号。元始以宝册金书秘于天之东华宫。 耀明宗飘天,帝重光明。 此天色緑,宿次尾。天人四色尘庞浄者,乃升此天。重光明三字即天君总号。元始以玉册金书秘于天之浩元宫。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 一名初浄天,其色青,宿次心。天人五色尘矗浄,乃升此天。摩夷即天帝隐讳,妙辩即帝之内名。元始以紫册金书秘于天之清玄宫。 虚明堂耀天,帝阿娜娄生。 一名严浄天,其色赤,宿次房。天人六色尘矗浄,乃升此天。尚有细尘,阿焖即天王隐音,娄生即帝之梵号。元始以玉字金书秘于天重华宫。 观明端靖天,帝郁密罗千。 此天其色苍,宿次氐。天人一细尘浄,乃升此天。郁密即天帝隐文,罗千即天君内号。元始以薬简金书秘于天之光华宫。 玄明恭庆天,帝龙罗菩提。 此天其色黑,宿次亢。天人二细尘浄,升此天。龙罗,飞天内音;菩提即帝之隐号。元始以金简琼书秘于天之闾阖宫。 太焕极瑶天,帝宛黎无延。 此天其色碧,宿次角。天人三细尘浄,升此天。宛黎无延四字,即天王内音。元始以琅篇素书秘于天之帝康宫。 西方八天:此八天并前十天,属第二色界。 元始积七阳梵乘而成天境,此八天自南始北行,帝服青冕、青旎、白衣、黄裳、绯禊,素云七重,有白虎、师子导引前后。 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 此天其色紫,宿次轸角。天人四细尘浄,乃升此天。开即天帝内音,真定光即天王隐讳。元始以玉册金书秘于天之延命宫。 太安皇崖天,帝婆娄阿贪。 一名极乐天,其色白,宿次轸。天人五细尘浄,乃升此天。婆娄即天帝内音;阿贪,帝魔内名。元始以金书玉刻秘于天之开明宫。 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 一名广乐天,其色黄,宿次翼。天人六细尘虽浄,六轻尘染。招真童三字,即天君秘号。元始以琼笈素字秘于天之大赤宫。 始皇孝芒天,帝萨罗娄王。 此天色缘,宿次张。天人一轻尘浄,乃.此天。萨罗娄王,即玉真内文。元始以紫册琅篇秘于天之大丹宫。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闵巴狂。 此天色青,宿次星。天人二轻尘浄,乃升此天。闵巴狂三字,即帝君内文。元始以玉册金书秘于天之华盖宫。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此天色赤,宿次柳,天人三轻尘浄,乃升此天。明梵光三字,即天帝内号。元始以宝篆云章秘于天之太玄宫。 上摞阮乐天,帝勃勃监。 一名自在天,其色苍,宿次鬼。天人四轻尘净,乃升此天。勃勃即天君内文,监即帝之内号。元始以琅书玉字秘于运灵宫。 无极昙誓天,帝飘弩穹隆。 此天色黑,宿次井。天人五轻尘浄,乃升此天也。天人到此,不复下堕。飘弩即天魔内文,穹隆即天君隐讳。元始以锦囊玉字秘于天之中元宫。已上并属色界。此天去欲界三十万里,乃丹霞之景,天人虽无情欲,尚有形色可见,若渐次修习,尘染顿尽,则升于无色界也。 北方八天:四天为无色界,四天为四种民天,总属玉清照。 元始积五阳梵杰而成天境,此八天自西始东行,帝服青冕、白旎、阜服、朱裳、黑云五重,有玄龟羽盖导引前后。 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 一名空无天,其色碧,宿次参井。天人轻染虽浄,尚余染习。慧觉昏三字,即帝君内音。元始以金书玉字秘于天之琼瑶宫。 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 一名识无边处,其色紫,宿次参。天人色尘都忘,但有心识,渐入黒观。梵行即天王内音,观生即帝之隐讳。元始以碧简玉书秘于天之真元宫。 太文翰宠妙成天,帝那育丑瑛。 一名无所有处,其色白,宿次t。天人心识两忘,黒观转妙。那育丑瑛即魔王内文也。元始以玉书金字秘于天之幽灵宫。 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 一名非想非非想天,其色黄,宿次毕。天人无想可忘,炁观转妙。龙罗即天王内讳也,觉长乃帝之隐文。元始以琼书玉字秘于天之仙灵宫。此四天属无色界。此天去色界三十六万里,乃碧霞之景。天人身形微妙,无复色象。修学之者,若至此天,更能进修,即升上四种民天也。 太虚无上常融天,帝总监鬼神。 此天色緑,宿次昴,天人初出三界,结习顿忘,清浄无染,喜乐无为,炁入神观。总监鬼神四字,乃帝君都讳,摄魔内音。元始以玉刻玉字秘于天之万福宫。 太释玉隆腾胜天,帝眇眇行元。 此天色青,宿次胃。天人喜乐顿除,神观转妙。眇眇行元四字,即天帝之隐号。元始以金书金字秘于天之白盖宫。 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 此天色赤,宿次娄。天人无染,证不空果,飞行自在。运上即天王内文,玄玄即玉真内音也。元始以金书玉刻秘于天之灵宝宫。 太极平育贾奕天,帝大择法门。 此天色苍,宿次奎。天人出二炁之外,无年寿之限,到此究竟转入三境也。大择法门四字,即天王之总文。 元始以玉书紫字秘于天之天宝宫。已上四天乃四种民天也。此天在大罗之下,去无色界一百三十五万八千里,乃太虚之境。天人既升此天者,则诸尘漏尽,飞行元患,上朝三境。如劫运将终,此天不坏,天中圣人降凡,开化为民之种。《生神章》云以充种民是也。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 九天之上无阴,九地之下无阳。三天处于玄极无色界、四种民天之上,元始天尊居无上大罗之絶顶。《道藏》云:第一天玉清为金宫,元始居之;第二天上清为火宫;灵宝居之;第三天太清为土宫,老君居之。每一宫分三宫,三清行数九宫,故曰九清三十二天,俱在九清之下。 诸天隐讳,诸天隐名。 每一天各有一帝,每一帝各有其内名隐讳也。 天中空洞,自然灵章。 皆是元始空洞之炁,自然结成灵异之章。 诸天隐韵,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灵。 诸天之中,各有隐蔽声韵,空洞妙音。所以上圣高真,尊而无上,神而莫测也。大魔者,即三界魔王也。灵即监度诸灵官也。 九和十合,变化上清。 九为阳天数也,十为阴地数也。阳为律,阴为吕,此空洞灵章,自然和合阴阳律吕之妙,诸天皆依凭之变化飞空,游行上清也。 无量之奥,深不可详。 灵章开化,实为无量奥,妙渊深不可详测。 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皆元始当来开化,以此灵章敷布流落,秘于诸天,使诸神真执持天燕,开度天人。普度者,普皆受其开度也。此言天中名讳皆空洞之黑自然结成之妙。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诸天。 人得受度,则非凡夫,自然喜庆。历关者,是天尊勅下,以所受度之人,编历关告,使诸天皆知今日某人当受度也。 请灭三恶,斩絶地根。 请为灭去某人三恶之道,斩絶当来地狱根种子也。 飞度五户,名列太玄。 当得飞升、度出五苦之门,则名姓列之于太玄丹籍也。 魔王监举,无拘天门。 勅摄魔王监临保举,各令超入三界之上,更无拘滞于天门也。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 东斗五星主生炁,号主算君。西斗四星主成物,号记名君。北斗七星号落死君,故于注死薄上,黜落死名。南斗六星,号上生君,故于长生M上,添上生名。中斗三星,乃斗中大魁,故总摄监视受度之人。一曰中斗为炁之大帅,总监一切神灵,生死罪福之事也。天尊首勅五斗之君,保举受度学人也。 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青帝治肝,而护三魂;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能使人三魂通灵也。白帝治肺,而侍魄;帝姓上金,讳昌开,字耀魄宝,能令七魄不乱也。赤帝治心而养气;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嫖弩;主火,能生养元气也。黑帝治肾而通血,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局;即大元水帝也。水在人身中为血,能周流于一身也。黄帝主土气,镇于脾;帝姓通班,讳元成,字含枢纽;乃黄庭之中神意所在,管摄一身之神,无令差越也。此乃天尊勅制五帝保护学人魂魄气血神意,令其与道合真矣。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 青天魔王姓斌,讳齿成巴;主领天魔,每耗人肝气,令人喜怒不常。赤天魔王姓弗,名由肃;主领地魔,势能揭天,力能倾山,每耗人心气,令人狂暴。白天魔王姓赤,名张市;一头六目,主领金石山川之魔,能破山反石,每耗人肺气,令人贪爱。黑天魔王姓徐,讳直事;主领四海、九江、川泽之魔,为姓凶丑而好杀害,每耗人肾气,令人多欲。黄天魔王姓天门,讳波狂;主领四方魔精,每耗人脾气,令人好贪饮食,多生疾病也。天尊勅制五天魔王保护学人,驱除魔试,令得仙道。 五帝大魔,万神之宗。 青帝魔王姓迫落,讳万刑;赤帝魔王姓赭,讳上柏;白帝魔王姓邓,讳吁儿;黑帝魔王姓枭,讳公孙;黄帝魔王姓宛躬,讳产生;其职主领三界,功等诸天,为鬼神之宗也。一曰、五帝,各有御魔总真灵符,分卫五方。青帝符吏名启华,赤帝符吏名明真,白帝符吏名茂成,黑帝符吏名守元,黄帝符吏名叔真,各领神兵,守卫灵文,以御魔也。 飞行鼓从,总领鬼兵。 此明五帝大魔常部领鬼兵,飞行太虚之中,以音声鼓吹之从,故曰飞行鼓从也。 麾幢鼓节,游观太空。 此明大圣出入游行仪饰。麾者,旗属。注羽毛于竿首,似旌旗之状。幢者,亦渖幢也。鼓节者,击鼓流吹,以为音乐节奏也。五帝大魔,各自部领万众,建立麾幢鼓节,游观太虚之中。 自号赫奕,诸天齐功。 帝魔与元始同生,故自号为赫奕之神,扫荡袄魔,保举学人,与诸天功勋相为齐并。 上天度人,严摄北郑。 诸上天真以度人故,严行统摄,令下北郑,使诸魔不令恼害学人也。北都罗郑之山有六洞鬼魔,好絶人善事,不严摄之,则恼害初真得度者。神公受命,普扫不祥。 神公,即大罗神公也。讳廓奕,号马龙氏;受天尊符命,扫除不祥也。 八威吐毒,猛马四张,天丁前驱,大帅仗旛。 八威神吐火摄毒,猛马神四面张威,天丁神为之前引,大帅神与之持旛。 掷火万里,流铃八冲。 掷火神飞光万里之远,流铃神振响八方之冲也。 敢有干试,拒遏上真。 敢有邪魔干试,拒遏于学上道修真之人也。 金钺前戮,巨天后刑。 钺者,斧属;以金饰之,故名金钺。巨夭者,力士也。若有邪魔敢行干触、塞遏上真者,则金钺于前而斧戮,巨天掠后以刀刑。又云,天丁力士前诛后斩,除灭鬼精也。屠割鬼爽,风火无停,千千截首,万万剪形。 凡此等魔鬼,速须屠割而杀之,急若风火,毋得停止也。千千万万者,言其多也。或斩截其首,或剪灭其形也。 魔无干犯,鬼无袄精。 既屠割剪截之后则邪魔更无干犯鬼魅永絶袄精。 三官北翳,明检鬼营。 三官行下北都罗郑之中,明白检察鬼群之众,不得干犯学仙者也。 不得容隐,金马驿呈。 又复告诫罗郑部属,不得容匿鬼党,即驰金马走驿来呈也。 普告无穷,万神咸听。 普告天上天下、无极神乡一切神灵,咸使听伏。 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之魔王也。五帝即五帝大魔也。并皆列言举功,保度学者上登上清之境也。天尊勅制魔王保举学人,灭除魔试。右正经,上章前段。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 昔元始肇形,五劫开化,乃命天真皇人以玉历纪劫运流传之本。元洞者,以明祖照也。玉历者,以纪天元也。劫运五周,复归于一,自一乘化分三,因成九。若龙若蜒,蟠曲九道,以总九阳祖乘之元。此龙汉劫中,元始帝尊出法度人之事也。龙汉劫乃始青之照,开九阳之梵华;延康劫乃素灵之乘,开七阳之梵英。 眇眇亿劫,混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 眇眇者,不可纪极,犹如混沌之中。太凡一劫运终,则三光幽暗,天地混沌如初,道归本源,万物失,则上有何色,下有何渊? 风泽洞虚,金刚乘天。 风泽之炁,虚而空洞,下依乎地;金刚之乘,精而不杂,上乘乎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滓大梵,寥廓无光。 天上地下,幽隐冥暗,不可区别。无色象之可睹,无穷极之可度,惟一自然大梵之乘,溟滓寥廓,而无光明也。此引龙汉祖劫之事,以启赤明第二劫开图之旨。 赤明开图,运度自然。 天地再造,至赤明元年,劫运始开,重生海岳。元始以自然火炼赤文,开图度人。所谓运度者,六十年一甲子,一百年一中期,一千年为小劫,三小劫为一大劫。运度之数,皆混沌自然之乘而生之。 元始安镇,敷落五篇。 天地既立,尚拘劫运。元始乃睹火炼之真文,因云篆之结成,敷散分落,安镇诸天。五篇者,其一太上太清九真安化上爱玉符,其二太上交神生明玉化符,其三太上真皇混册肃玄符,其四八威禁龙制虎飞英太白玉化符,其五明纲玄兆大明九化符。 赤书玉字,八威龙文。 书经火炼,故曰赤书;字经玉刻,故曰玉字;文如龙飞之状,故曰龙文。八威者,龙飞走八方之威势也。 保制劫运,使天长存。 此言赤书、真符、龙文,并能制御劫运,消劫否终,使天地长久而无倾覆也。 梵燕弥罗,万范开张。 大梵、祖炁,天地之根。元始乘此虚梵之炁,弥罗诸天。范者,法也。万法皆从此而开布分张也。 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 祖炁乃天元之纲纪,流行于三十二天之中也。如轮而运,自无色界始,然后周徧于十方也。 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天罡左旋,诸星右转,始于斗宿,终于箕宿,历二十八宿而一周天。回旋五星之常度,而成人间一岁之乘运也。 三十五分,总炁上元。 二十八宿及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而成三十五周天之分野,皆总受高上天一兀之乘也。此结集第二劫赤文,再立天地之功。 八景冥合,添入玄玄。 八景者,指神霄玉清下统八天梵乘也。始青天则太霄乘,太青天则青霄乘,始丹天则碧霄杰,太丹天则绛霄乘,始素天则景霄杰,太素天则玉霄杰,始玄天则琅霄黒,太玄天则素霄乘。冥合者,诸天八景之先2皆与神霄玉清真王祖患冥冥参合,而变化无穷也。玄之又玄,何可名状。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 玄中者紫微天宫玄都中宫也。太皇者,明皇道君。上帝高真,皆玄都中灵真至真。 泛景太霞,啸咏洞章。 此上众真常浮泛八景之黒,于太霞之上啸咏空洞灵章,开化人天。 金真朗郁,流响云营。 金真梵患,朗郁成文;啸歌流演,飞声云营,道之动也。 玉音摄梁,灵风聚烟。 玉音寂然收摄梵乘,灵风静默,聚合凝烟,道之静也。 紫虚郁秀,辅翼万仙。 此皆紫皇虚无梵乘,郁然秀发,辅翼学人,修真成仙也。 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薛幽栖注曰:言修诵之人,若千真和其神,万道合其患。真与神混体,道与合形,自然而成真也。 真中有神,长生大君。 学道修真之士,当知身中皆有诸神,上应于天长生大君斗中尊星,在人则居脐下命门也。 无英公子,白元尊神。 无英在人身则居肝,号公子。白元在人身则居肺,号尊神。亦斗中二神也。 太乙司命,桃康合延。 四神名,皆斗中真人也。在人则太乙在脑,司命在心,桃康在脐左,合延在肾右。 执符把苏,保命生根。 此上诸斗、真,降在人则为身之神,在天则执符把<,保人形命,受生之根使之长生。 上游上清,出入华房。 其神上则游行上清之境,出入丹华之房。华房者,即丹天太微之房也。 八冥之内,细微之中。 八冥,即八极也。细微,即毫末也。言此诸神则大无不处,细无不入,或舒布于八冥之中,或贯穿于一毫之末。 下镇人身,泥丸绛宫。 其神下则安镇人身之中,或在泥丸,或居绛宫。泥丸在脑,从眉间却入三寸。绛宫者,即心也。 中理五黒,混合百神。 人居天地之间,调理五行之杰,则九窍百神,与道合真矣。 十转回灵,万黒齐仙。 人能如此颠倒五行十转而回旋之,修炼灵光,阳神出现,仙不难齐矣。十者,阴阳之成数也。如干九、坎一坤六、离四,巽二、兑八,艮三、震七;皆合而成十。此言学士修炼成真之由。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仙道所贵,唯在于生。故无量度人,不可胜算也。 上开八门,飞天法轮。 八天之上八帝,各开一长生之门,登引仙真。天中又有飞天神王,转动无上法轮,使之解脱。 罪福禁戒,宿命因缘。 作罪作福,各有禁戒;宿世命根,善悪因缘;转此法轮,则彼脱苦轮矣。 普受开度,死魂生身。 由是普皆得受太上开度之恩,已死之魂亦可更生,如身经太阴而返形阳仙也。 身得受生,上闻诸天。 身既受度,则有度世大神为之具列名姓,告闻于诸天矣。 诸天之上,各有生门。 天天各有长生之门,升进学人,校録有差等也。此言受报既终,当得受度者也。右正经一章下段。此下謡歌,乃正经下章。 中有空洞,謡歌之章。 诸天各有空洞謡歌皆劝勉学人之章也。 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此章是魔王所述,至神至灵。辞意皆参合于高真也。此魔王歌章之序引。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欲界自皇曾天至摩夷天,此六天为欲界之分。此夭最居下位,中有魔王,字郁默。此天中人,有形有欲,触物染着,故曰欲界也。魔王于此界中,謡歌此音,变化飞空,故曰飞空之音也。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 人道甚微眇而易失,仙道甚莽大而难证。 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鬼道喜耽欲乐,阻当学人长生之门也。 天道贵生,鬼道贵终。 天道尚升,故贵乎生;鬼道尚坠,故贵乎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升入仙道,则多吉庆;沦坠鬼道,则多凶害。 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诸上高真钟灵秀之炁者,每悲哀此界天人易入鬼趣,故于空中朗然形之歌咏,以劝勉之。 惟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 但欲此界天人证成仙果,不欲穷而坠下流入鬼趣也。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 若此界天人不知修证,报尽轮回,必沦坠于北都,拘入鬼党之中矣。 但欲遏人算,断絶人命门。 命门即生门也。北郑鬼众专好遏絶人长生之门也。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邓。 此界内最尊者,故称阿人。洞章,即此飞空之音。魔王歌此章,警戒天人,摄伏魔鬼。 束送袄魔精,斩诚六鬼锋。 欲魔袭人,甚于锋刃着体。束送、斩M者,皆断絶之义。六鬼者,即六情所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欲也。 诸天黒荡荡,我道日兴隆。 欲界中诸天正气荡荡然而流行,无复魔障,我升仙之道日渐兴旺矣。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色界自虚无越衡天至昙誓天,此十八天皆色界之分。居于欲界之上,故曰第二也。中有魔王,讳摩罗,此中天人有形无欲,故曰色界。魔王统管此界,故歌此章以劝勉学人也。 落落高张,明梁四蹇。 色界十八天落落然,高出于欲界六天之上。张者,列也。梵黒光明,朗照四方。寤者,远也。开也。 梵行诸天,周回十方。 梵炁流行于诸天,周旋回环于十方也。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万徧成仙。 此中无量大神,皆我魔身化现也。洞章,即此歌也。天人读之万徧,立证仙真矣。 仙道贵度,鬼道相连。 仙尚超度,鬼尚坠落。仙道鬼道常相连属。进则仙,退则鬼,学仙道者宜谨之。 天地眇莽秽气纷纷。 眇莽者,言天地广大,眇茫莽荡也。秽气者,色尘也。纷纷者,杂也。此界天人尚染色尘,未能离色,不免失坠。 三界乐兮,过之常存。 能于三界之中,乐然离色忘尘,则可径得超过色界,升上无色之界,可以长存矣。 身度我界,体入自然。 有能修证,离色忘尘,度出我界,身入自然,与道合真矣。 此时乐兮,薄由我恩。 到此时节,寂灭为乐,皆由我章劝勉之恩,保度得入三清之境。薄者,魔王自谦之辞。 龙汉荡荡,何能别真。 龙汉劫中梵炁荡荡,乃玉清境。天人稍有尘累,未可证入。如引入黍珠,但只仰看而已,真伪可知。我界难度,故作洞文。 我界群魔多诸幻惑,为此难度,故作洞章,以劝学者勉力而修进也。 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魔王自言,我形神变化现,飞空以试尔等诸天人身修证如何。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 其间天人十成九败,懈怠退步,能修证者几人也哉。 笑尔不度,故为歌音。 魔王自言,我嗤笑尔等,不求自度,故作此歌章以勉之。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曰: 自霄度天至禁上天,此四天为无色界也。在色界之上,故曰第三。此天之人,形欲倶空,故名无色。魔王讳韶,作此謡歌之音。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 无色界虽超出欲、色二界之上,其视大罗尚眇眇而难见也。 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大罗天上无有色根。色根者,犹言六根也。色根既无,色尘亦无,但见云杰层层而高积尔。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唯有元始居此大罗之上,劫终劫始,开化度人。元始乃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统承玄都。 我界中天人皆属元始部制,承受玄都之统率。玄都者,紫微上宫也。 有过我界,身入玉虚。 有超过我无色界者,其身便证入乎玉虚真境也。 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魔王自言,我居此天最上王位,而匡伏于众魔也。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 飞空之中,千变万化,升度学人,使之证真。而尘秽之黒,常纷华天人耳目。 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天人虽离染忘色,未能遣忘,犹以心识为患,故保者少而迷者多。 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谅不由他。 仙道难守,心识一惑,流入鬼邪。凡欲证真人者,只忘心自遣而已,谅想不在乎他。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 夫修仙之道,道贵于真实;行人之道,道贵于浮华。 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 尔等天人不好乐仙道真实,或于心识,决不能遣有入妙,如何得超出三界矣。 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尔等不能遣有,毕竟迷惑,何由离转五苦之道。故魔王自言如此,我却不奈尔何也。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 言此歌虽出于魔王之口,其音却参合乎大洞之章。 诵之百徧,名度南宫,诵之千徧,魔王保迎,万徧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界,位登仙公,有闻灵音,魔王敬形,勅制地祇,侍卫送迎。 按薛幽栖曰:言诵此魔王之章,百徧即名籍升度南上朱宫,千徧即魔王保护,出入送迎。•万徧之道既备,则驾龙升乎太清,游行太空;即身超三界,位登仙公矣。有闻灵音者,谓闻灵宝本章也。道君叹辞。有闻我灵宝本章之人,若能持诵修炼,即得三界魔王敬其形体,复勅勒土地祇灵侍卫送迎之也。 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魂度朱陵,受炼更生,是谓无量,普度无穷。 拔七祖之升迁,超八难之鬼谪,永出玄夜之河,长辞北府之官。七祖既得升迁,皆入南宫受炼,炼化既毕,遂得更生。可谓普度无边,广济无量。朱陵者,即南上朱陵宫也。有秘上天文,诸天共所崇。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若有能宝秘尊重此文,则诸天上帝、众圣尊神共所钦敬;若轻漏泄慢,则身谢三官,殃及七祖。经既终毕,故重有戒,言此二章也。此已上道君结集魔王三章之旨,再开述闻者诵者之功德,及显示敬者慢者之罪福也。 右正经下章。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卷中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下 九江冰湖埜人 薛季昭显翁批注 道言: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至灵魔王隐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寻详。 道言者,道君自序也。此二章者,指正经上、下二章也。皆诸天秘章,灵魔隐韵;尽大梵之至理,非尘世之常辞。言无音韵美丽,曲无华艳宛约,自非真人通玄究微,莫能详察也。 上天所宝秘于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有至人赍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上天秘之,科禁甚严。斋金求传,且复告盟十方诸天,然后付度。今之学者,得经诵咏,可不心目相应,依按科式;如或苟贪徧数,行立坐卧,聊尔妄诵,岂不招因果,可不畏哉。此后序第一段,详述经文玄妙,上天宝爱。诵持之士可依科禁。 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末学之夫,亦有疾伤。凡有此灾同添,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十徧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度无穷。 天地圣贤,且莫逃乎数,况学者道心之未固乎。同炁之人,倘能依科戒修禳,亦可转祸为福。此所谓无量之文,普度无穷也。此后序第二段,再述诵经十徧之功,可以消诸不祥也。 道言: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径上南宫,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下末学道,工夫日浅,仙籍无名。大限到来,不免归尽形识。虽然当坏却,以修真之故,身经太阴,阴精修炼,方证阳仙。此时得同学之士为之修诵炼度,则随其平日之功行,亦可计刻日辰而更生反形,证入仙真之道也。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师友命过,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经者,径也。乃修行之快捷方式。自利利他,乃修行第一法。普度天人,方为道备。太上设此一章,欲修真之士常运慈心,普及一切,悉为解厄禳灾,阴修善功可也。 道言: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至人,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当洞明至言也。 此经功德甚大,诵者其福亦大。但当体元始说经、周回十徧之数。道君所以于前序及此处申言之。右别者,亦如今文牒指挥右件分别也,谓此等人决为保举,作太上后圣、金阙帝君之侍臣也。 右道君正经之后序。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 道君撰此灵书中篇之序元始灵书中篇 灵书即八角垂芒之字,为灵书八会之音。天各八字,字各八音,道君命天真皇人所撰之字,演成灵书之篇也。谨按,经云••是时元始天尊于赤明世界、栢陵宝座,三日三夜,忽然云雾郁勃,玄阴不解。五老上白天尊曰:今日侍座,所未曾见。天尊演教,则河海静默,山岳藏云。今白日昼阴,天人惶惧,不审何缘?天尊告曰:今日诸天庆瑞,灵应自然,玉字焕烂,障蔽天光。咸令四座暝目伏听,俄然天炁顿启,冥暗豁消,五色光明,洞照十方。忽有灵书,字皆一丈,见于虚皇之上,八角垂芒。天尊告曰:此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于是授之于天真皇人,批注其音,分其分度云云。切详灵书无量音,所以得闻于天人。得传于下世,皆天真皇人之力也。今愚所释八天字义,并按天真训释,略有敷演,欲使初真诵者易晓耳。 东方八天 亶娄阿荟,无想祸观贯音。 八字,皇曾天隐语。亶娄者,天中玉京山下有楼,亶然高远。阿者,阿那,掌楼,神也。玄都每经三日夜,鸣鼓集真。荟,台名。无恕者,太无虚空,中有想门。天中日月,每会于恕门。观者,观觉天帝名。音者,灵音也。以超度长夜之魂,诵此章,即帝歌灵音,七祖出幽。 须延明首,法揽菩昙。 八字,玉完天隐语。须延,阙名,亦天真讳也。明首者,元始之都候。元始开运即都候启道。法者,法轮;揽者,帝讳。菩昙者,二真人讳也。主超度死魂,人诵此章,即帝揽 度魂,死得更生。 稼那阿奕,忽诃流吟。 八字,何童天隐语。稼那天中主图先生之号也。阿奕乃天中真人戏园也。忽,飞天神人之名也。诃者,诃摩天中人呼元始为诃摩。流者,流布。吟者,吟咏。谓诃摩当劫运之终,开布教法,流行诸天而吟咏也。人诵此章,即诃摩开度,注名南宫。 华都曲丽,鲜菩育臻。 八字,平育天隐语。华都者,即太极青华之都也。曲者,洞章。丽者,玉女名也。鲜者,鲜云。菩者,楼名。育者,帝讳。臻者,至也。言育帝常乘之八景之轮,游观诸天也。人诵此章,则天帝乘轮,召魔保举。 答落大梵,散烟庆云。 八字,文举天隐语。答落者,天中宫阙名也。大梵者,言天尊开运,大道流行,普度天人也。散烟者,是天中天人散香烟于答落之庭。庆云者,庆元始开,化香成云瑞。人诵此章,即魂度南宫,天人共庆。 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八字,摩夷天隐语。飞者,飞天神王。洒者,洒落。玉者,玉真。都者,郑都。言玉真开长夜之户,度人出郑都也。明者,了悟八字之义。魔者,魔王。上门者,上帝门下也。言魔王遵依上帝门下,勅命升度学人。人诵此章,即魔遵勅命,度人于南宫也。右六天为欲界。 无行上首,回踱流玄。 八字,越衡天隐语。无行者,虚无梵炁流行。上首者,北斗宫名。回者,转也。a者,履也。言元始履空,轮转布化十方。流者,流晨玉光。玄者,玄都也。言其光照长夜,魂度南宫而升玄都也。人能诵此章,即得神魂受炼,出长夜苦,而升朱宫也。 阿陀龙罗,四象吁员。 八字,蒙翳天隐语。阿陀者,阿丘天中山名。龙者,龙山也。此山与阿陀相去九亿万里。罗者,天中呼日月为濯曜罗,交于阿丘之上。四者,四极真人宫也。象者,真人所乘象车也。吁者,南昌帝讳。员者,日中仙童名也。人诵此章,即四极列员童接引。 右东方九炁青天自然玉宇。 南方八天 南烂洞浮,玉眸読読。 八字,和阳隐语。南悯者,南方丹天世界有流火之庭。烂者,火势也。洞浮者,洞阳宫火炎浮上。玉眸者,言得道升真,皆诣流火之庭。南极真人以火炼身,光如眸子。読読者,受炼之人,読読然之多也。人诵此章,则与真人为侣。 梵形落空,九灵推前。 八字,恭华天隐语。梵形是元始在龙汉时号也。落空者,谓元始不由胎化,梵异结形,从空而落。九灵者,玉都九华真人也。推前者,乃天中之台名,亦真人推算死魂,前生功德,拔度之所。人诵此章,即真人书善,九幽得度。 泽洛菩台,緑罗大千。 八字,宗飘天隐语。泽者,天中山名。洛者,真晨道君内名。菩者,飞天神王之名。台者,玉台也。在山泽之阳。緑罗者,月中夫人,字罗英,衣緑衣。大千者,大千世界也。人诵此章,即得神游玉台之中,徧览大千之境。 眇莽九丑,韶遥缘遭。 八字,皇笳天隐语。眇莽者,混沌之前,玉字在延康劫中,眇眇然难见;龙汉劫后,莽莽然大明也。九丑者,大力鬼兽,劫运既开,九兽号为九丑之鬼,辅三官为使者而考罪。福韶者,天王之内名。謡者,謡歌也。魔王每歌此以乱人之心,心坚固者,王即保举之。缘擅者,南北二斗君之内讳也。人有善功则列名南斗,告下魔王,不敢害之。人有恶业则列名北斗,告下魔王得以灭魂。人诵此章,即善注南籍,死不受系。 云上九都,飞生自蹇。 八字,堂曜天隐语。云上者,神王讳也。九都者,九玄之都,有九层之台。飞生者,南斗神名。自者,从也。蓦者,林也。人诵此章,则魔王开导生路,魂游*林也。 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八字,端靖天隐语。那者,天中侍郎内名也。育者,天关空轮之名。郁馥者,紫微宫灵童之名。常运育轮十回以召真,而万神齐到。摩罗者,天魔内讳。言郁馥一唱,则魔王束形,入法轮之门。人诵此章,即魂度金门而上朝紫微之台也。 霰持无镜,揽姿运容。 八字,恭庆天隐语。®者,天中都监神内名也。持者,龙渊之名也。众龙蟠乎其中,常运东井之华,以灌天真。无镜者,飞天神王也。总主生死之籍,闭度学道之人。揽姿者,三界天门名也。人有功行,即度出三界之门。运容者,玄和玉女名也。人诵此章,则得度三界之门,玉女以朱灵之杰、太和之津灌于形,神上升福德之堂矣。 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八字,极瑶天隐语。馥朗者,天中台名。廓奕者,神公内名。与元始同生,每教学仙之人,有明八字之音,则神公保举,升入更生之门,上登玉京之台。神缨者,紫微宫灵童也。自宫者,谓人得此神缨,歌无量之章则受自然之炁,而欢无穷之龄也。人诵此章即自然反形受炼南宫也。 右南方三杰丹天自然玉字。 西方八天 刀利禅猷,婆泥咎高通。 八字,孔升天隐语。刀利者,西方世界之号。禅者,刀利国名。猷者,南上君内名。婆泥者,洞阳宫灵童之名。咎通者,忻利世界魔神也。常遏人生路。人诵此章,即火池受炼,上生刀利。 宛薮涤色,太眇之堂。 八字,皇崖天隐语。宛薮者,天帝内名。涤色者,是色界飞天真人名也。太眇之堂者,化生堂也。开度万生之历。人诵此章,即真人降景云之车,载兆上升太眇化生之堂也。 流罗梵萌,景郁萧蜩。 八字,极风天隐语。流者,天帝内名也。罗者,月中夫人名也。梵者,飞天真人之名。萌者,元始天神内讳。景者,景皇,即四极真人。郁者,蔚秀,即景霄仙人。此等诸神,并礼玉京之台,开度生魂,超出萧嶋。萧嶋者,白素元君,萧宫之嶋。人诵此章,即升景皇台,见白素元君。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 八字,孝芒天隐语。易邈者,天帝内号。无寂者,天中庭名。宛首者,道君内号。开元始之玄奥,演大法以度人。少都者日中灵童名也常散日精以灌人形。人能诵此章,则度出死生也。 阿网郁竺,华邈延由。 八字,翁重天隐语。阿缠者,天帝讳也。郁者,郁默魔王隐名。竺者,魔王都伯,常在欲界,诵空歌之洞章也。华者,言色界光华。邈者,言欲界溟漠。延者,束鬼之庭。由者,禁鬼之房。天王咏章,则天魔应声而束身,群鬼诣由而伏形。人诵此章,则魔王保举而魂度南宫也。 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八字,江由天隐语。九开者,言玄元始三炁分开,为天之九炁。自辩者,言万品自三炁而生,明明可分辩也。阿者,阿丘,又天王内名也。那者,那邪神人隐。名品首者,是此神于人品中拔为善之首而超度之。人诵此章,即天帝品度,迁魂九天。 无量扶盖,浮罗合神。 八字,阮乐天隐语。无量者,天中无量大圣之始神也。总统飞天之人,皆受其品量而得升迁也。扶者,更生真人之名。盖者,玄中福堂之名。浮罗者,谓幽魂受度而不沉沦,径上浮升入大罗之宫,合者庆合也。神者,神公也。谓神公庆合此受度之人也。人诵此章,即上乘大罗神公庆合。 玉诞长桑,柏空度仙。 八字,昙誓天隐语。玉诞者,天中玉都也。长桑者,天中蓦林也,亦名桑林。蓦木叶上有大洞之章,紫字玉书,焕乎上清,下有扶桑之树,上森蓦木之丛。灵鸡鸣其上,青霞萃其峰;神风流反香之草,桑林鼓百籁之音;神风一鼓,洞章成音,故曰柏空。度仙者,飞天神人也。人诵此章,则神王为开度九幽之魂,使升入法轮之门也。已上十八天为色界 右西方七炁素夭自然玉字。 北方八天 获无自育,九日导干。 八字,霄度天隐语。获无者,飞天神王之名。自者,从也。谓此神从龙汉凝炁开劫,而自抗不终之劫运。育者,天帝内名。九者,天帝乘象轮之车,游九玄之门。日者,日中灵童。导干者,此童导引干精九阳之炁,炼形化质,升上朱宫。人诵此章,即天帝导患,日童炼形也。 坤母东覆,形摄上玄。 八字,元洞天隐语。坤母者,九灵之母,太阴之都候。东者,东海。覆者,水神。此神见形昆仑,遏断东井,保劫长存。形摄者,言坤母形出东海之上,摄召鸟母,以凤辇迎学仙之人。上玄者,谓上升玄都也。人此章,即得凤辇来迎,鸟母交庆。 陀罗育邈,眇添合云。 八字,妙成天隐语。陀者,天帝内名。罗者,月夫人名。育者,神王名。邈者,羽林监神名也。神王常匡御三界,保举学人。眇炁者,受度后则上升云乘之眇眇也。合云者,言游神大罗之上,与诸天而参合。人诵诵此章,即上升云气,飞神步虚。 飞天大丑,总监上天。 八字,禁上天隐语。飞天者,十方飞天神王也。大者,都録之司。丑者,大伯,乃都司宗伯也。三界魔王,每受命于大伯。总者,飞天都统之官。监者,监长夜之官。上天者,开度学人之魂,上升于天中也。人诵此章,即监领学人,开度上升。已上四天为无色界。 沙陶劫量,龙汉瑛鲜。 八字,常融天隐语。沙者,天中沙兰宫。陶者,陀丘乃紫微之别馆,新得道者居之。每至劫运一交,量度学人功德,随缘开度,谓之劫量。龙汉者,初劫之名。瑛者,初劫时飞天神名也O鲜者南宫日童名也。学人得度皆由此童。炼度之人诵此章,即得炼形于朱陵之宫也。 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八字,玉隆天隐语。碧者,碧霞表。落者,飞天神名。浮黎者,天王隐名。空者,天中侍晨之名。歌者,洞章之曲。侍晨一啸,音成洞章,故曰空歌也。保珍者,言学仙之徒,知此空歌,可升为飞天之宾,永保劫运,珍此玉章。人诵此章,即乘碧霞之辇,而游玉隆之天也。 恶奕无品,洞妙自真。 八字,梵度天隐语。恶奕者,天王内名。无者,太无真人,受天王之符,度长夜之魂。品者,品量幽魂之罪福。洞者,洞明宿对。妙者,妙化之堂也。言人宿对既解,乃升入妙化之堂。自真者,自然与大道而合真矣。人诵此章,则宿对开明,升入妙化。 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八字,贾奕天隐语。元梵者,元始大梵之炁。恢漠者,广而难度,冥而难见,幽兮寂兮,不可名状。度人者,此灵音普度天人也。人诵此章,即超出三界,宰制诸天。已上四天为种民天。 右北方五乘玄天自然玉字。 道言: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元始覩梵患流注之余,合而成之,字皆周回一丈。每八字为一天黒之根,凡诸天劫运成毁亦由字之散合,虽高圣、亦莫晓其字,乃命皇人书为正音,然后天仙乃得识其文也。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朝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此音乃梵炁所结秘隐之文,上以保镇天度,下以拔济苦爽,诚为无量正音。斋诵之则神王下观俟有功勋则感魔王保举,及道全备,则证入仙品。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 道君再称述正音功德,可以辟邪禳灾,度世成真,皆此天真灵音自然而然者。 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袄束首,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袄尘。道君以十四事赞正音。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拔度幽冥,增长智能,了达三洞,逍遥上清,皆由此经。则知经之度人,其功玄而又玄也。 右灵书中篇后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批注卷下 收经 臣诵经已竟,向来所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请还金房玉室,无令差互,后召复到,一如故事。精思诸神各还宫讫,然后徐徐出室。 度人经批注后序 昔元始于始青天宝珠内演说灵宝大法,普度天人,命天真皇人释大梵玉字付之道君,秘于上馆,约四万劫一传。后因龟台金母即王母悯阳九百六之变,亲礼玉京,请留下世。及西汉元封年中七月七日,王母下降,随顺汉字,译此天篆,授之武帝,已为第七授。然此纔一品耳。在天卷秩甚多,及至晋时,左宫仙翁于会稽上虞山感太极徐真人来勒所授,即有灵书下篇,及太极真人后序。其后兵火,经品散落。厥后小仙翁葛洪真人于郑真人思远处得所受之文,止于大量玄玄也。其后真真付度,灵文层出,然皆未有天真皇人之演义。前辈皆不敢强为之辞,此直解之作,所以亦止于大量玄玄也。九江冰湖埜人薛季昭再述。 冰湖薛显翁参注释经,接引初机。邦士蔡翔夫怜其苦志,与之続梓。大德乙巳,经板告成,乃涓子月初四日丙午,缮装经帙,洒扫东坛,徧行进奏天帝御前。告旨颁下十方三界星垣雷府、地水泉曲、岳渎城隍、九州岛社令,凡属神祇及掌经教真司去处,咸使知闻,以阐空玄。越五日庚戌,因游西市,偕冰湖谒先天济生雷坛,忽蒙九天神威天枢豁落王元帅善,题押证盟现报四十四言曰:汝奉道敬真,何在疑心,解经之功,无不妙要,行道法何在拟议未决,凡在一心,无不验也。汝作之功,皆非虚无,只此。见者皆为之惊异,乃知冰湖解经之诚,已达之帝闇矣。功诟可量哉!五日前,冰湖洁东坛,有请于天帝。五日后,予同谒西坛,得报于天将。天将者,乃天帝之指使也。冰湖无心于天将,而天将有心于冰湖,得非天将奉天帝之命,以示人乎。予覩其事,咸应速如样鼓,愿受经者,至心持诵,不可视为常典。庶乎一诵一礼,必获异验,是亦予拳拳之望。是年是月初十日,壬子雷降日,庐山羽褐李月阳谨题。 至大改元岁在戊申九月一日,予宿于先天坛。夜梦普济一黒真人老祖师雷默庵曰:先生之名,在神霄玉府,阐化之功,与老夫相亚。今为青灵开教宗师,迁充集仙府,使兼大光明殿掌籍仙官。天君即日有《虚玄篇》赠汝。言毕遂觉。季昭继后于重九日,乃紫皇飞升之日。予因出南关,过谷神庵鲍明甫学真坛内,忽见香炉中有光感天君,于光中果现此篇,赐通玄阐妙青灵开教宗师薛季昭。 天与之形道与貌,法夭法地取成效。正己正人谁毁誉,事君事父以忠孝。晦迹韬光喜顺时,孰知君子有变豹。一身万事备三才,探碛索隐明三教。会诵老子道德言,解以孔子之道较。推源释子寂灭门,如露如电如幻泡。时乎出有或入无,时乎飞超或腾赶。皎皎灵台絶点尘,事应物名匪机巧。入息出作合夭心,不目逃兮不肤挠。逍遥作个地行仙,蜕却尘嚣无关闹。显翁之名仁之称,山水之间心所乐。驰神物外何茫然,或入黍珠惊梦觉。他时丹凤响丹诏,召归紫府,俾诸同学之士,是则是效。 此《虚玄篇》,可刊名印所解《度人经》前,以阐诸人。铁笔辛忠义稽首。 予末学道浅,曾将《度人上品》、《生神九章》、《救苦妙经》,妄意详释者,不过欲启发初真入道之门耳。初未尝萌一毫希覩想。自锾梓印施之后,惴惴度日,每以妄为强作,获谴于雷霆者为虑。岂意天君恕其僭而矜容之,褒嘉奖励,靡所不至。此《虚玄篇》硒天君赠予之章也。令予刊名印所解《度人经》前,以阐诸人。自得此篇,予早夜以思,两难明处。若行刊印,似乎衔名,以起或者之议;若不刊印,似乎泯没,又违天君之命。予再三绎思:浮言之议,尚可逃也;违夭之命,则吾岂敢。予虽不获己,以所赠之篇,刊于卷末,然亦终匪予心之所乐,识者鉴之。九江冰湖埜人薛季昭书。 劝诵郁罗萧台元始宝诰 无上元始黍米珠中,郁罗萧台上,有宝诰九十六字,云篆垂芒。虽已按笔于皇人,然未得闻于下世。龙汉延康开劫之后,天不爱道,晋司马朝假梦马泳,游神玉清郁罗萧台,金版玉字,现出宝诰。勉之朝礼亿万天真,十二万拜,所愿皆成。听信而行,卒如所欲。然则世人诵《度人经》,亦当悬想大罗玉清,称扬宝诰一十二声,心朝元始一十二拜,然后诵经,共结大罗一段好因果。时延佑第三春上元日,九江庐山上清大洞宝苏青灵演教通玄阐妙法师、九天金阙太宰玉府少卿、大光明殿掌籍仙官、提点三界炼度鬼神公事,小兆臣薛季昭显翁坦然子,焚香书于雪海心镜之经坛。 诰曰: 三界之上,梵黒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浄霰。玄元一无,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 度人经批注后序 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梵,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郁罗萧台宝皓纪元 谨按《道藏》教典云••宝诰出于《无上元始度人经》中。晋司马都于建康时,有马泳者,功名不遂,一夕暴卒。遇一神人,引至天上,令仰面一观,见宝台现虚空中,光彩四出。有黄衣道者指示泳曰••此郁罗萧台也。但礼亿万天真,十二万拜,所愿皆成。汝虽道心坚固,奈宿业太重,父祖未超,若礼台数足,天真加护,见世决可致身宰辅,身中定入仙品班中。泳举首一观,乃见玉版金字,书元始宝诰。泳诵之三四,默记不忘,梦觉之后,即施金造台,礼拜宝诰一十二万。数完,果致荣显,泽及子孙。又按《神霄録纂要》云:宋徽宗政和三年十月间,有旨启建祝圣罗天大醮。时金门羽客宣和凝神两殿侍宸林灵素,邀驾来日观天瑞像。次夜,仙鹤盈空,天香满席,月明如昼。上亲见宝台九层,金牌玉篆郁罗萧台四字在上。台前玉女捧香,金童持节,天丁环绕。帝指示众仰观,皆无所覩。惟帝与虚靖天师张真人继先,金门羽客两殿侍宸林真人灵素、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王真人文卿、左右街道録东海徐真人知常等数人,得覩嘉祥。余皆弗见。是夜醮散,天色如旧。天下州郡捧表称贺。勅降宝台图本,付各宫观。时王侍宸真人慨众目之无覩,乃慈悲而说与众听:汝可洗心投诚忏悔,至诚皈向,称扬宝诰,上可祈晴祷雨,下可保国宁家,为己为人增福延寿,禳灾度厄。积日累功,朝礼数完,展转开化,无不如愿。众皆听信,受持跪礼以谢。 小兆臣薛季昭顿首上言:臣恭闻太上有言,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过。因思耳目聪明男子身,乾坤赋予不为贫,可自暴自弃哉!故自明经取紫之愿不酬,而知白守黑之志弥笃。致蒙双桥雷真人,梦授不言之旨,玉枢辛天君,光降虚玄之篇,乃不自揣昭,以使昭集注《灵宝度人经》之妙义,开述《度人经》中三界修进指掌图说,并诸经诰道法,分章音注。及解释《金刚》、《华严》诸佛经义,以劝读诵。无非体古之君子与人为善之心。心犹未已,再为拈出晋马泳礼郁罗一段《元始宝诰》公案,与道俗持诵《度人经》者,交互劝勉。是亦拔树寻根、源流推源。大哉元始,可自昧乎!小兆臣薛季昭谨言。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4:41
103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