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元始天尊时於大福堂国长乐舍中,与诸天大圣众、飞天神王俱坐七色宝云。是时元始告太上道君曰:颇闻大福堂国十方边土,有悲泣之声不?道君稽首上白天尊曰:入是境七百五十万劫,不闻此土有悲叹之声,不审是何故?天尊又问道君:颇闻弦歌欢乐之音不乎?道君稽首答曰:此土男女自眼所照以来七百五十万劫,不觉国人形有衰老,是男是女,皆同一貌,如是受生,居在福中,恒无忧戚,唯乐是欣。於是元始天尊含笑放五色光明,从口中出照一国地土,灵宝真文於光中焕明文彩,洞耀映朗五方。道君长跪,稽首瞻仰,愿闻其要。 元始天尊答曰:汝见真文在光中不?此文以龙汉之年出於此土。时与高上大圣玉帝撰十部妙经,出法度人,因名此土为大福堂国长乐之舍,灵音震响,泽被十方。是故此土男女长寿,无有中夭,不历诸苦,不履忧恼,不堕三涂,不经八难门,无悲泣之声,唯有欢乐之音。生值此世,与经道相遇,真为亿劫宿世因缘,无患之命,岂不乐哉!吾向所以无故笑者,笑此土人不知欢乐从何而来,不知他土复有忧戚。吾过去后,真文隐藏,运度当促,五浊躁竞,万恶并至。感念来生,生在其中,甘心履罪,展转五道,长苦八难,更相残害,忧恼切身,不见经法,不遭圣文,任命生死,甚可哀伤。深愍此辈,不知宿命殃对相寻,所从而来。今当为诸来生说十部妙经,以度天人。汝可勤为用心,正意谛受,忽忘是言。 於是,太上大道君即出班稽首,伏受命旨。是时众圣莫不欣庆。元始天尊於长乐舍中说灵宝真文,出法度人,始於此国。是时十方无极世界至真大圣、飞天神王、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一时同会。国土皆以镕金灌地,四边阶道并是碧玉瑠璃宝饰,四匝严整,光明映彻。道法开张,度人无量。是故此国名为大福堂国,生落此地,命无残伤,心无苦恼,体无忧患,适心所行,命过即得度入朱陵。是时男女预以有心,皆得度世。是时大福堂国国土成就,道行东极碧落空歌大浮黎国土。 元始天尊於碧落空歌大浮黎国土,坐碧霞之上。是时东方无极大圣众、飞天神王、至真大神、安宝华林青灵始老、苍帝九炁天君、太上真王、青腰玉女、东乡诸灵官,无鞅数众一时同会。国土地形,一时缅平,无有高低。地皆是碧玉,四边阶道,皆金银宝饰严整,光明弈弈。 於是,元始天尊告苍帝君曰:此一国土,学仙不乎?有何奇方,颇知宿命因缘不乎?苍帝君稽首上白天尊:自入此境九百九十万劫,初无学仙之人,皆自然不死。是国皆有种种奇妙,有青林之树,树叶并生自然紫书。风吹树动,其树声音皆作洞章,灵音灿烂,朗彻太空。其上恒有九色凤鸟,其鸟鸣时,一国男女皆稽首礼音。鸟落一羽,有得其羽,皆即飞行。是国男女无有衰老,无有哀忧,不履苦毒,不经愁恼,唯乐为生,不知因缘所从而来。生值今世,真为宿因。 元始天尊告苍帝君曰:昔龙汉之年,灵宝真文於此国土出法度人,高上大圣时撰出妙经,以紫笔书於空青之林,故风吹此树,其声成音。九色之鸟恒食树叶,身生文章,故人得其羽,即能飞行。当是其时,皆得道真。吾过去后,运度当促,兵灾交行,天人涂炭,甘心履罪,展转五道八难之中,不遇今生,不见经教,痛毒可言。今故说是经,令此土男女知不死之年所从缘来,为来生人开度之根。汝等勤为用心,谛识吾言。苍帝君稽首伏受命旨,一座众圣莫不欢喜。是时碧落空歌大浮黎国,国土成就,道行南极。南极挥黎世界赤明国土、南圃丹霍之阿三元洞室。 元始天尊於禅黎世界赤明国土,坐绛云之上。南方无极大圣众、飞天神王、至真大神、梵宝昌阳丹灵真老、赤帝三炁天君、三炁丈人、朱宫太丹玉女、南乡诸灵官,无鞅数众,一时同会丹霍之阿三元洞室。其国土色皆如丹脂,恒生赤炁,有如绛云。四边阶道,并是瑠璃珍玩宝饰,光明焕赫,洞映一国。 是时,元始天尊问於赤帝三炁天君曰:此土人命几何?三炁天君稽首答曰:自住是境,三百三十万劫,未闻是土有悲哀之声,但见不老之人。天尊又曰:有何奇方,致如是乎?三炁天君稽首答曰:此国有洞肠之庭,火炼之池。国人一年三诣火池,以火精自炼,莹饰其形,是故致有不老之人。上有南宫好生之君,保人命籍,致无哭尸之声。不知本始从何而来,惟愿天尊告所未闻。 元始天尊告曰:此土所以有洞阳一之庭,流火之池者,起於灵宝真文始开之时,文字未明,时与高上大圣玉帝同於此国,以火炼真文,莹发字形,文彩焕曜,洞映五方,因号此土为赤明之国。火精流澳为洞阳之,庭,故人於火庭身受火炼,致不衰老,于今庭人皆真文之功。其法妙重,上置南宫好生之君,掌人命籍,炼死度生,故此国土无有哭尸之声。生值斯世,真为乐哉!吾过去后,真经隐藏,天运促急,五浊争竞,毒流天人,男女涂炭,甘心履罪,展转五道八难之中,不见明教,不遇真经。今故为来生说是妙经,授尔真文,令此国土识有神仙长生不死所从而来,为复世男女开度因缘。勤为用心,勿忘吾言。於是赤帝三炁天君稽首伏受命旨。是时众圣作礼而去。是时禅黎世界赤明玉国,国土成就,道行西极。西极卫罗大福堂世界西那玉国。 元始天尊於大福堂世界西那玉国,郁察山浮罗之岳,坐七宝骞木之下。西方无极大圣众、飞天神王、至真大神、七宝金门皓灵皇老、白帝七气天君、明石七气丈人、太上白素玉女、西乡诸灵官,无鞅数众,一时同会浮罗之岳。其国土皆以白玉荐地,黄金为阶,四面珍宝,光明弈弈,洞朗一国。其国雅乐妙音集丽,种种奇异,林木鸟兽声有玉章,金池流精,度一国人。名此国土为极乐国。 元始天尊於是问白帝天君:何故名此为极乐国,国有何奇而无哀忧?白帝天君稽首答曰:自入是境七百万劫,唯闻雅乐百和之音,不闻国人有悲戚之声。一土男女,皆面有金容。林有七宝骞树,树生赤实白环,上有凤凰孔雀金翅之鸟,昼夜六时吐其雅音,狮子白鹿,啸歌邕邕。次有金精玉池冶炼之膏,飞天神人一年三下,沐浴其中。流精玄澳,普度无量,是故此国名曰极乐。不知本始所从而来,惟愿天尊告所未悟。 天尊言曰:我昔龙汉之年,与元始天王、高上玉帝,同於此土遇灵宝真文,出於浮罗空山之上。凤凰孔雀、金翅群鸟,飞翔其岭。须臾之顷,忽有五色光明,洞照一土,幽隐并见。我於空山之上,演出真文,撰十部妙经,始於此土出法度人,欲令法音流化后生,其法开张。是时人民鸟兽并受开度,是故群鸟恒吐非常雅音,预闻其音,皆发自然道意,生诸善心,行诸善念,一国男女,并得道真。得生此国,皆以前生七百劫来,宿有善名记於天土,致生是国。国有神鸟,昼夜六时吐其雅音,名曰极乐国。生值斯世,无量之福。吾过去后,真经隐藏,天运转促,国当破坏,来生涂炭,不遇经教,流曳五苦八难之中,男女夭命,痛毒可言。今故说是经,令此土人知有宿世因缘之根,为诸来生开度之津,明识吾言,勤为用心。七气天君稽首受命,一时众圣莫不欢喜。是时卫罗大福堂世界西那玉国,国土成就,道行北极。北极元福弃贤世界郁单之国。 元始天尊於元福弃贤世界郁单国土北垄玄丘,坐五色玄云之上。北方无极大圣众、飞天神王、至真大神、五气玄天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黑帝天君、玄滋五气天君、太上灵君、夜光玉女、北乡诸灵官,无鞅数众,一时同会北垄玄丘之上。国土皆凝水精,瑠璃灌地而行。国有塞池,纵广五百里。池有流精玉芝,中有自然洞灵之观。观高与云齐,方圆五十里,中皆金刻书字,题观四面。其处冥暗,四面无光,恒如暗夜,人不得见。一国男女饮食池水,面如玉脂,初无疾病,无有忧愁,寿三万岁,无有中夭。命终之后,骸骨不灰,万年亦无臭烂之日。国无礼乐,唯知直心。名此国土为无患之国。 天尊问黑帝天君曰:何故名此为无患之国,国有何等奇妙之方?黑帝天君稽首答曰:自入是境,五百万劫,一劫之周,便见洞灵之观,朗然而明,劫过便暗。观下寒池,一国男女并就饮食,面色如玉,无有老容,不知疾痛,寿得其年,死又不灰,是故名为无患之国。此土男女唯知受生,不知所从,得如此寿。惟愿天尊告所未悟。 天尊含笑,五色光明从口中出,照明一国,洞灵之观朗然而见,四面洞彻,如日中景,城池文彩焕赫,非可称视。一国之人,欢喜无量。天尊言曰:灵宝真文,往於此土出法度人,我封天文於此观中,故名之为洞灵之观。观下寒池,皆灵津所澳,故人饮其池水,年得无死。我过去后,此观经文当还郁单无量天中。天气当促万灾,夭命残伤天人,来生涂炭,不及经教,流曳五苦,非可忍见。今故说是经,令此土人知其因缘所从而来,为来生男女开度之津。有善心者,当授其文,令得生活,度诸苦於万灾之中。明识我言,谛受勤行,勿为怠纵,误诸来生。黑帝天君稽首受命,一国之中,无不欣喜。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五老帝君与灵宝因缘,生死亿劫,世世相值,教化不绝。真文既与五老帝君,各受一通真经妙诀,安镇五方。是其国土福德所充,致以男女寿命长远,无有夭伤,皆得年命,不见忧患,不遭诸苦,不履八难,形无衰老,国无悲声,唯有众妙雅乐之音。国之欢乐,劫劫相承。其他国异域四方,福德所不逮地,是男是女,不见经教,不知宿命,任运生死,自东自西,展转五道,无有还期。福之不普,甚可哀伤。今当重为广开法教,普度诸天,使是杂国边方男女,咸令归心,入我法门,拔度众苦八难之中,得见众善,莫不改心,七祖蒙其福庆,当得还生人中,福既普匝,天下欢心。 天尊成就五方国土,度一切人,皆受明教。各各自发好心善意,思念大法,不犯经戒,不履诸恶,不作非法,身无点污。普行慈心,敬顺神灵,尊老爱少,行合自然,致命长远,形无衰老。法音开张,诸天宗仰。预是杂国边土异域短命之地,福所不逮,闻道所在,皆得度世,寿命长远,莫不踊跃。是时男女,咸来归命。天尊时还长乐舍中,诸是杂国,无大无小,倾国来入,非可禁止。 天尊,尔时三日三夜,闭天光明,使光不照。聚柴高地二百丈许,天尊坐於柴上,以火自烧,火然光照四方,朗明诸国。男女遥见天尊坐在火上,无缘得往披陈其心。天尊欲观其心,因告来者:欲得长寿,当入火中,就我受法。其有致心好慕大法者,有七万二千四百五十人,投身赴火,皆至道前。天尊即於火中授其经法,随入随授,身并得度,隐形而去。余不入者,有四十万人,遥见入者身不得出,皆云烧死,於是便退,各还本土。预是入火受度之人,皆先已至家,其不入者,皆在后至。既还相见,方怀惋叹,悔之无及。受度之人,皆得长寿,身不痛苦,形不衰老,年皆三万岁,终讫而死。亦有善心,勤修经教,皆得度世。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龙汉之时,我为无形常存之君,出世教化。尔时有天有地,日月光明,三象备足。有男有女,有生有死,虽有阴阳,无有礼典,亦无五味衣被之具,混沌自生。我以道化喻,渐渐开悟,知行仁义,归心信向,是时年命皆得长远。不信法者,命皆短促。我过去后,天地破坏,其中眇眇,亿劫无光,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幽幽冥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混沌无期,号为延康。逮至赤明开光,天地复位,始有阴阳,人民备足,而有死生。我又出世,号无名之君,以灵宝教化,度诸天人。其时男女有至心好慕,承奉经戒,颇不怠倦,皆得道真,骨肉俱飞,空行自然。纵未得道,皆寿命长远,死上天堂,世世更生,转轮不灭,后皆得仙。吾过去后,一劫之周,天地又坏,复无光明。五劫之中,幽幽冥冥,三气混沌,乘运而生。逮至开皇,灵宝真文开通三象,天地复位,五文焕明,日月星宿,於是朗曜,四时五行,阴阳而生。我於始青天中,号元始天尊,开张法教,成就诸天。始有人民,男女纯朴,结绳而行,无有礼典,亦无五味,亦无衣裳,亦无五彩,亦无文章;裸身露宿,鸟兽同群。以道开化,渐渐生心,知有仁义,礼乐转兴,蔽形食味,参以五行,於是宣化,流演法音,广施经典,劝戒愚蒙,归心信向,渐入法门。 是时,天尊出游西河之边,坐弱水之上,口吐五色之光,普照诸天,四方边土,普见光明。天尊分形百万,处处同时。是男是女,普见天尊在五色光中,如俱一地,随所在处,长幼男女,皆往稽首。天尊随其国土;口吐灵宝五篇真文,光彩焕烂,不可称视。说十部妙经,授以禁戒。宣示男女,若有欲得寿命长远者,当来送名,丹书铁券,啮臂歃血,誓信效心,受法而去。是时四方边境男女长幼,莫不归心,各赍金银锦帛,五彩纹缯,珠玉珍宝,无鞅亿数,来诣天尊。伏受法戒,尊承妙经。七日七夜,光明朗耀,四方复常。诸国宝信,满一国中。天尊一时布施穷困,穷者饱足,富者不乏,贫富齐等,人无怨心。上天校录,先有善功名书简籍者,皆得度世,飞行太空。始入法门,普皆长寿三万六千年。至上皇元年,诸天男女形改纯朴,心渐怠坏。恐至凋落,正教不全,是故我身国国之造,成就诸心。我过去后,半劫之中,来生男女,心当破坏,转相疑贰,不信经教,生诸嫉害,争竞胜已,更相攻伐,口是心非,自作一法,不敬天地,轻慢神明,杀生淫祀,祷求邪精。是男是女,互相祝诅,色欲放荡,窃盗无端,不愿宿命,自取残伤,身入恶道,履诸苦难,生寿无几,而忧恼自婴,展转三涂五道之中。自生自死,殃对相寻,骨肉分离,实为痛心。今说是经,为诸来生以度可度,善心之人,明受谛听,深忆我言。太上道君稽首受命。 天尊言:我历观诸天,从亿劫以来,至乎今日,上天得道高圣大神,及诸天真人,三清九宫五岳飞仙之人,莫不悉从灵宝受度,祇得为真仙者也。次观南陵朱宫之中及九灵福堂,天给宿福魂神自然厨食,亦莫非在世供养灵宝,行斋持戒,发自然之心,作诸功德,灭度而得升上福堂,受食天厨者也。斯经尊妙,度人无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沦,四海冥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凡是诸杂法,导引养生法术,变化经方,及散杂俗,并系六天之中、欲界之内,遇小劫一会,其法并灭,无复遗余。其是太清杂化符图,太平道经,杂道法术,诸小品经,并周旋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之内。至大劫之交,天地改度,其文仍没,无复遗余。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经、神真虎文、金书玉字、灵宝真经,并出元始,处於二十八天无色之上。大劫周时,其文并还无上大罗中玉京之山七宝玄台,灾所不及。大罗天是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天之上天也。故大洞真经,灵宝洞玄,洞虚洞无,自然之文,与运同灭,与运同生,包罗众经,诸天之宗。志士长修,致得神仙,长生度世,白日飞行,驰骋龙驾,洞入虚无。能奉之者,供养恭敬,七祖生天,转轮圣王,世世不绝,与善因缘。 诸天灵书度命品章 东方九气天中灵书度命品章,东华宫中诸真人玉女歌诵其曲,以和形魂,录气保命,留神致仙,元始自然之微辞也。 东华吐灵风,西宫和琅音。二气结空洞,太虚中生心。 灵书披长条,宝文翠碧林。凤歌通天响,六时应节吟。 上有度命童,拔夜朗长阴。万劫保形明,眇眇莫能寻。 长录不死年,与运同浮沉。日月照灵魂,璇玑回束南。 九星落形影,宝华生五心。自有不凋神,与我契丹金。 赤书检精炁,玉诀妙自深。朱宫有录籍,魔神莫能侵。 其章出自元始东华青宫,青童大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卫以青腰玉女九人。诵之者则和形魂,安命留神,八景镇卫,使身长存,七祖同欢,俱在福门。 南方三气丹天灵书度命玉章,朱陵上宫诸真人玉女恒所歌诵,以固泥丸,安脑营神,保命留气,自然之章。 绛云翠玉虚,灵风拂太微。辽辽六气除,眇眇吐灵晖。 乘我日中影,振辔顺天回。朱童拔灵夜,洞阳炼落辉。 玉章度促年,灵歌五神开。长魂无绝景,一念入九围。 亿劫赴遐期,华命不凋衰。飞天披重关,南宫朗幽机。 朱陵定降籍,神备使形飞。七祖上生天,福德高巍巍。 输转空洞魂,出我九玄扉。夜景披朝阳,飘飘乘运归。 其章出自元始朱陵上宫,南极上元君封之赤玉宝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气之章,卫以赤圭玉女三人。长诵之者,则营神不亡,泥丸安镇,万气长存,度命留年,致得神仙。七祖同飞,道得自然。 西方七气天中灵书度命玉章,太素上宫诸真人玉女恒所歌诵,以检魄灵,安神留气,度命长存,至真玉音自然之章。 昆台生琅音,玉气逸九冥。宝章洞太虚,蹑真入无形。 锦云翠朱日,囿华逐月生。混合自然气,辽辽九遐清。 六慧纯梵行,五神招高灵。绛宅曜朱童,万劫不凋零。 长存好生君,太一合黄宁。保命度符籍,炼魂金华庭。 自归不死炁,飘飘乘运生。七玄入南宫,朽骸更鲜荣。 长歌乐云浮,窈窕戏绿軿。逍遥大罗外,三界莫能轻。 其章出自元始西华宫中,西王金母封之白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素七气之章,卫以白素玉女七人。恒诵之者,则魂神不散,万气安备,精爽澄正,度命却短,长存不倾,七祖上升,南宫受生也。 北方五气天中灵书度命玉章,北上宫中诸真人玉女恒所歌诵,以和五宫之气,安神度命自然之玉章。 飞步入北清,把真招上元。乘景望玄台,四宫生锦云。 中有采生童,太一上帝君。十圣回轻盖,羽衣何纷纷。 长执九命籍,金录赤书文。十绝绕革庭,飘飘度命幡。 绿盖乘风回,丹霄拂灵轩。为我造上宫,拔录九夜门。 度命朱陵阙,长保亿劫桩。留神营绛府,赤子明三关。 形受不死气,自然生宝魂。七祖度南宫,世生福庆门。 其章出自元始北上宫中,玉晨君封之玄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玄五气之章,卫以太玄玉女五人。能恒诵之,则万气常存,安镇五宫,不离身形,度命不终克得上仙。 天尊言:此四章是四天帝王度命之妙品,四天上圣真人玉女常所歌诵,留神安气,调和形魂,雅音妙绝,慧洞虚空。故四方正士褊得法音,自然道真,寿命长远,命过之日,径上天堂,世世不绝,转轮圣王。其道高妙,众经之尊,养生护死,大乘法门。来生男女心与运迥,不如今生纯朴信真。常怀疑贰,榷蕜偌海瑺幐偣γ,更相攻害,自伤年命,不言其身所行恶逆,皆言经教无有神明。吾过去后,经道当还三界之上大罗天中。遥观其心,其中故当有可度之人。汝勤为宣化,令有心者,得闻法者,度诸苦根忧恼之中,身见光明,与善因缘。其不信向,自取涂炭,生死流曳,展转五道,无得解时。我何其勤勤,故重丁宁,不忍见来生顽痴可哀,故遗明戒,勤行勿怠。太上道君,十方大圣,至真尊神,一时稽首,受命而去。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4:44
32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