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经名:太上灵宝芝草品。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灵宝经目着录未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太上灵宝芝草品 窃以延命之术,本因饵药长生。鸿宝宛秘之书论云:仙人使鬼。是以广成子居崆峒山上,示道治而授轩辕。赤松子升昆仑宫,服水玉而教炎帝。仍随风雨上下,究察机祥,游历名山,顾观草木,阐验幽昧。芝英一作精形品万端,实难辨别,故画图记,着状贴传,请挝寻求,得臻仙路耶。 青玉芝,生於扬州山。其味甘酸,服之十二万岁。王子乔食,仙矣。苍虎守之。依图取服,有四重,第二重有二枝,盖茎并皆青也。 赤玉芝,一作子食芝。生於郁州山,状如此,其味苦。赤松子食之,得仙。赤虎、赤鱼守之。依图取服,茎盖赤,有二重,下重有二小芝,上重二小芝,并有盖。 黄玉芝,生於蓬莱山,其色黄,辛。东王父食之,寿九万岁,仙矣。黄虎、黄鱼守之。三重,下重有三枝,一有生九盖。盖茎并黄也。 白玉芝,生於方丈山中,其味辛白,盖四重,下一重上,有二枚生,并有三枚生上重,或生大石之上、黄沙之中、腐木之根、高树之下、名山之阴。得而食之,仙矣。白虎守之。 黑玉芝,生於龟山之中,其味甘酸。鲜于子食之,得仙矣。傍有黑虎守之,其状如此。上有二小枝重生,其色黑,有四重,茎盖并赤。 五帝玉芝,生於嵩高名山中,有五色及五变五行,四时有味,以四时取服之,为万年仙矣。有三重,下二重二枝相对。 青帝玉芝,生於名山之中大树之下,黄云覆之,青盖、赤里,其茎白,其味酸。春甲乙日取食之,令人不老仙矣。 赤帝玉芝,生於名山之阳,赤盖、黄裹、白茎。上有赤云,其味甘苦。夏采食之,令人得四千年仙矣。 黄帝玉芝,生於名山之上,上有五色云。黄盖、白茎其味甘苦,食之令人不惊恐,长生三万年,得仙矣。 白帝玉芝,生於名山之阳重石之间,白盖、青茎、里黑,其味甘。食之令人得三千年仙矣。 黑帝玉芝,生於名山之阴大谷之中,黑云覆之。黑盖、青里、黄茎,其味甘酸。冬间采食之,今人不老,得仙矣。 东方芝,生於名山之阳大谷中,青赤里,二重白盖,青茎,其味酸。食之延年,十万岁仙矣。 南方芝,生於名山之阳,赤色、赤盖,赤茎,有三枝,其味苦。用竹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如钱,得三万岁仙矣。 中央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盖,黄茎,里黑,枝如一茎盖,二枝要半,上屈头,垂如悬盖。傍有黄羊捍守之。用木刀采食之,仙矣。 西方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盖、黑里、青茎,有三枝俱生,其味甘辛,食之万年仙矣。 北方芝,生於名山之阴,黑盖,茎三枝并生。其味甘美,食之仙矣。入水不溺,不老,得八万年。有黑牛守之。 石臼芝,生於少室山上,有赤云,两边黄虎守之。盖赤、黑茎,与石玉芝相对生。取之当斋戒沐浴三十日,雄鸡过转鸣,自称天斋将军,使者彩衣,冠带玄服。往取食之一合,六十万岁。一作十六。生大石之间,其味甘酸,下根四方,高三尺。 木神芝,生於嵩高山之阴,黄盖,黑里,上有赤云及朱雀守之。以六月戊己辰日,采而食之,得九千岁,令人仙矣。状如四方石,有一坦者。 鬼菌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盖,状如甑,二鬼守之,见人即灭。以夜采之,阴乾百日,食如刀圭,所向尽服。织女服之,仙升天矣。 人威芝,生於嵩高少室太室之山。状如人,赤色、戴盖,乍黄乍赤,味甘。食之,令人不老,服之十万年仙矣。 金精芝,生於华山,白盖,茎上有白云,状如雀鸡。其味甘辛。十月壬日采之,阴乾百日,食之八千岁。韩众食之仙矣。 黄芝,生於黄土山,黄盖三重,其味甘。食之与天地等。一茎色白。 生金芝,生於名山之阳,白盖、赤里、赤茎。春夏采之,阴乾百日,食之一合,阴病除,增年也。 龟威芝,生於常山深渊之中,其色青黑,龟文盖,青白裹,茎黑,味酸苦。采而食之,为万岁仙矣。 龙威芝,生於太山之阴,青茎、紫盖、白里,其文似龙蛇,其味甘酸。春采食之,令人十六万年仙矣。 鸟威芝,生於南岳丘山之阴,赤盖、黑茎,其味酸。食之令人身轻,不老万岁仙矣。 火精芝,生於霍山之阴,赤盖、黄里、黄茎。上有赤云,似鸟鸡之形,其味甘。五月丙午日采之,九千年仙矣。 火锡芝,生於名山之阳大树之傍,色赤如火,青茎、赤盖,炎起五枝似火,其味甘苦。夏采而食之,延年得仙矣。 赤松子芝,生於垸山,有千岁松树者,生於其间,状似木人形。采之,阴乾百日,食之,与天地等仙矣。 木精芝,生於名山之中,冬即木本如纺车,捃拾采拣无时。其色白,其味甘苦。食之令人身轻仙矣。无盖似叉,茎赤。 木神芝,生於齐泰山,山名曰东岳,青盖、赤裹、赤茎,上有青云如鸡之状。以壬日采而贪之,千万岁仙矣。 天目芝,生於名山之阳,其色青,茎半有二枝,上如曲盖,赤,覆大盖上。竹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五万年仙矣,有黑云覆之。 天心芝,生於名山之阳夹石之上,青盖、赤茎,其味酸。以竹刀采之,阴乾百日,食如一爪甲,成三千年仙矣。上有赤云,下有白羊守之。 白英芝,生於太山之阳,青色、青,五茎枝相对。甘美,食之,万岁仙矣。 水神芝,生於恒山,黑盖,青茎,上有黑云如马形。采食之,六千岁仙矣。 土芝,生於名山之阳大泽之中,白盖,如瓷,味辛苦。食之不寒不热,夏采服之,仙矣。 望玉芝,生於名山之阴冈阙中,黄盖,赤茎,味甘。食之令人二千年仙矣。下有三茎并生,盖青,茎赤。上有二茎,黄盖,赤茎。 木文芝,生於名山之中,上青,下里黄,味甘酸。春采食之,七百年不老仙矣。 铜芝,生於名山之阴源泉深谷之中,反如甑,色青黄赤,味辛苦。食一合,长生仙矣。 天绛芝,生於陵谷,黑盖,赤裹,赤茎,味甘小辛。食之令人不寒不热,六千年仙矣。 茯苓芝,以冬至日生兔丝下,状似牛蹄,黑色,味甘。食之令人千里外见物,寿万年仙矣。 北方芝,生於土山。状如蛇,赤色、白里,味甘酸。食之令人不老二万年仙矣。 木菌芝,生於名山之阴谷中树木上,生木三节,色青,味甘辛。食之万年仙矣。 风精芝,生於名山之中。青盖,茎三枝并生,味甘。铜刀采食之,万年仙矣。 灵精芝,生於名山之阴。赤盖,二重紫茎。食之二万年仙矣。上有苍赭云守之。 鸟文芝,白盖,黑茎,里有文长六尺,厚四寸。味甘。食之四万岁矣。 玉菌芝,生於名山之阳。仲夏、季夏采之,阴乾百日,食之十万年仙矣。仿夜精芝样,面赤,下黄白,朱茎,赤盖,反上生。 昼精芝,秋生於名山之阳。赤色,二枝并生。以木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一合,令人三万岁。茎盖并赤。 夜精芝,生於名山之阴。青益、青茎、味酸,盖反仰向外,有露,饮之令人三万岁。 白玉芝,生於太山谷中,叶青,下赤,每边三重赤茎。采而食之,八万岁矣。 朝精芝,夏生。白色、无盖,如方石,味苦。铜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万年仙矣。上有二人守之。 春精芝,青赤色,反盖,有角,上有二子下垂,味苦。铜刀采之,无间多少,食之三万岁。有五色云覆之。 土菌芝,五色,乍黄、乍青、乍赤、乍白、乍黑,上有三枝,有子。食之,延年仙矣。 木菌黄芝,生於大石中。叶广二寸,长一尺,青色,三叶并生,下如方石。冬夏生,味甘美,食之不老仙矣。 夏精芝,生於名山之中。赤色盖,二子如珠,盖中生,味甘。竹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四万年仙矣。 秋精芝,生於坎陷中,旁多有香草,黄盖,赤里,三枝并曲生,头垂下,青茎。食之,万岁。 白云芝,有五色圆如鼓,上有六子,赤色。茎亦赤色,味酸。食之万年仙矣。 左神芝,黑盖,反向天,白茎,有女人守之。饮中露,二千年。生於名山之中。 右神芝,生於名山。青盖,白茎,三枝。骨刀采之,阴乾百日,食如瓜甲许,寿万年。下有白鹿守之。 木禄芝,青色,有支文,生於名山,味甘。食之万岁。上有五茎,青盖。 石菌芝,生於名山。夜则有光。夏午日采取中央赤者食之,万年仙矣。白茎,头中似莲样。 赤圭芝,生於名山。白盖,里有纹,青茎,味辛。食之不老,二百神明从仙矣。 铁精芝,秋生。紫盖,黄里,五枝味甘。铜刀采之,食如木耳许,寿三千年仙矣。上有五色云覆之。 柯精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盖,白茎,木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如豆大,万岁仙矣。中央黄者可食。 土菌芝,生於名山。青盖,白茎,食之万年仙矣。 石芝,生於名山。白盖,白茎,食之令人六万岁仙矣。方寸七,以上日三服之。 石精芝,秋生。赤盖,白里,赤茎,味酸。食之为万年仙矣。上有赤鸟守之。 河闭芝,秋生。黄色,三枝并生。饮上露,九千年仙矣。反盖向上。 水菌芝,青盖,白里,青茎。食之日一合,去病为万岁仙矣。 兽菌芝,生於名山松栢树下。白盖,白茎。夏至日采之,日取一合食,三年变化仙矣。 海阙芝,秋生沙石上。四重,似盖,青色,赤茎,二枝并生。上有露,饮之万年仙矣。上有五色云覆之。 云瑶芝,精秋生。青茎,青叶,上有白鸟守之。饮上露,千年仙矣。 青菌芝,青盖二重,白里,白茎,味甘酸。日食一合,千年仙矣。 云芝,青盖,黄茎,味如蜜。食之千年得仙矣。上有五色云覆之。 昆仑芝,秋生。黄盖二重,黄茎,其味甘。上有露,饮之三千年仙矣。 人精芝,生於名山。头青,盖白,里赤,茎三枝并生,味甘。饮上露,为万年仙矣。 山英芝,生於名岳深崖阴近湿处。赤色,如四重浮图级。食之,千年仙矣。 紫芝,似人头,味辛。食之,令人心通,不死身轻耳。 冬如芝,秋生太山之阳。黄盖,三黄茎,别根同盖,味甘辛。阴乾百日,食之,二千年仙矣。 赤精芝,夏生。黄盖,青茎,白里,九二重。食之五千年仙矣。两边五色草。 紫石芝,味苦,赤盖,黄里,赤茎。食之令人不死仙矣。 紫盖芝,三茎共本,下圆上方二尺紫盖,味甘。食之三千年仙矣。 赤精芝,赤色炎起,味甘。铁刀采之,阴乾百日,食之二千年仙矣。二人守之似火炬样。茎炎俱赤。 迎山连芝,食之,日行千里,八千岁仙矣。三枝,中枝顶有盖,共根生,紫色,下二枝无盖。 紫山芝,赤紫色,四重,赤盖。食之三千年仙矣。 紫芝,白盖,黄里,似月,白茎。食之有光明仙矣。 木芝,食之千年仙矣。 水芝,食之千年仙矣。似王字样 重紫芝,黄盖,赤茎,二枝并生相连。食之,仙矣。 六柱紫芝,赤盖,赤茎,黄裹。食之得仙矣。顶有盖,下三重无盖。 紫科芝,赤色,白里,似蛇,味苦。除寒热邪气,日食一合,仙矣。秋取之。 紫芝,味甘,白盖,三枝,茎上黄下赤。食之仙矣,骨体满实,肠化为筋。上有盖,下一重无盖。 重紫芝,状如此。味甘苦。食之仙矣。白盖如起,黄茎,赤根,三枝,顶上有盖,下一重二枝无盖。 紫芝,赤盖、白里、赤茎、味甘。食之延年仙矣。 科芝,赤表,白裹,味甘。冬服之令人不老而仙,似蛇尾。 紫芝,赤盖、白里、黑茎,味甘。秋采食之,仙矣。 火芝,赤盖、白里、黑茎、味苦。冬夏采食之,仙矣。上有五色云覆之。两枝交叉分生。 科芝,三重,赤色、盖白、味甘辛。食之延年得仙矣。 水芝,赤盖、白里、白茎。三枝,通上出盖,食之,延年仙矣。 宫芝,食之延年不老仙矣。总有十一段也。朱盖,赤茎。 阙芝,夏秋采服方寸七,与天地等毕。紫盖,紫茎,七段。当中一枝长,两盖似珠轮。 上禄芝,食之仙矣。乘虚行也。青盖、朱茎。十一段,上六,中二,下三。 玉精芝,大海中生。味甘。服之二千年仙也。朱盖,玉茎,朱色。 代侯芝,上圆下方。春一作五月。采食之,寿万年也。似桶朱色。 昙芝,食之六年,上有红云守之。朱盖,朱茎,朱叶,有六叶。 不死芝,食之万年。上有红云,紫盖,紫茎,四枝无盖。 朱芝,食之令人千岁仙矣。朱盖,朱茎。 天威芝,青色,四时采食之,千万年。有云赤色覆之。青盖,青茎。 辟精芝,生海中。青色,食之千年矣。其状似人形。 天寒芝,黄色如人形。食之千岁仙矣。 赤英芝,味辛。四时采食之,寿三千年也。二枝交叉,一枝无盖,一枝头朱,一头似花未开。 天芝,四时采,阴乾百日,服方寸七以仙矣。朱盖,紫茎。 天陆芝,铜刀采食之,为三千年仙矣。两茎并生,朱色,似莲药未开。 天阙芝,食之万年仙矣。二茎并生,朱盖,白裹。 地精芝,二羊守之。服上露者,六千年仙矣。三茎并生,朱盖青茎。 日精芝,味甘。竹刀采,阴乾百日,服方寸七,五千年仙矣。朱色,三枝,无盖,共一枝。 月精芝,竹刀四时采之,食如豆,五千年仙矣。一人守之,黄盖,黄茎。 四时精芝,服上露,二万年。二青龙守之,赤色,上有五色云覆之。二重,朱盖,朱茎。 黑精芝,味甘酸。骨刀采食之,二千年仙矣。阴乾百日,下有羊守之。紫盖,紫茎,有两叶。 木精芝,味甘。食之二千年仙矣。阴乾百日,上有三马。骨刀采之。盖紫色,反向上。 水精芝,味苦。夏采食如爪甲,五千年仙矣。青盖,四茎穿出盖上,无盖,白茎。 金精芝,味甘。木刀采食之,千岁仙矣。阴乾百日,食之五段,似火焰起。朱色,一朱盖,朱茎。一盖如初生,茎青色。 水芝,生於众水旁,味苦。夏采食如爪甲,十万年仙矣。盖紫色,顶有三角,茎青色,通出无盖。 雨精芝,夏生。味甘,食无拘多少,六千年仙矣。其盖青,紫茎,有四苗生。 水精芝,生山水旁。青黑色,四枝并生,盖仰,味小苦。饮上露,十万年仙矣。 云精芝,生於华山,味酸。竹刀采之,食无多少,九千年仙矣。盖紫色,茎白。 虎精芝,生於华山之阴。黄色,如虎皮,味甘,食之令人不老,聪明仙矣。茎朱色。 太上灵宝芝草品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5:12
277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