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经名: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又名《太上玉经太极隐注宝经诀》。简称《太极隐注》。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夫太上玄微,三洞初元。至赜之辞,幽而难闻,落落冥冠,包匝群品。迢迢至德,巍巍高尊,至具所栖,众妙之门,神仙之宗,集而成文。讽诵升虚,策龙乘云,惟信惟尽,制情使专也。於是乎有志之士,乃遐寻斯经,尊奉法师,稽首德堂,寔问寔谘,请受宝经。莫犯莫疑,真信正道,神仙可期。吐故纳新,挹服英芝,虚无相招,飞仙有时。法轮定觉,洞观九垓,邈矣奇诀,中仙焉知。尔乃学真之子,若能孤思对景,趣合情丹,炼试色想,经饥涉寒,苦而不倦,日中则餐,谤来不戚,誉集弗欢,独德於内,外夷众颜,沐浴青芷,胎气无残,登斋入室,燔烟真檀。於是披帔冠巾,整肃法服,设礼下方,归命太真,三拜经前矣。乃开八色之蕴,陈无上之宝藏,而执读大洞洞玄,道德尊经,八素隐篇,金真玉光,消魔散灵,招仙步虚,飞行羽经,清音霄畅,万真降庭。太上命驾,同乘云軿,蓊蔼郁勃,遐合杳冥,三素齐景,项负圆明,身服罗帔,玉佩火铃,肃肃高真,飘飘远征,玉华扶翼,俱登上清。不问贵贱,决在至诚,三界献礼,魔王奉迎,长年无极,焉知劫龄,於兹逍遥,永我利贞。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道德经法。师北向,经於案上,弟子伏左,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三十六下,心存三宫,泥丸、丹田、绛宫,三一出,千乘万骑,营卫经师,因而祝曰: 飘飘大虚岭,流景在上玄。经始无终劫,长保天地人。世主学致尧,道士诵得仙。贤者今奉受,依法以相传。时无至德子,保秘不妄宣。宗之升太清,弃之堕九泉。我说无为道,清静德自然。毕,弟子三拜受经。若女弟子伏右。凡经皆同尔。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大洞真经法。师北向,经於案上,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三十六下,心存太上玉皇,令日月之光,映照经师徒之身,而祝曰: 太微何眇邈,真人结虚生。空津自然道,集为大洞经。真贤奉法信,乘运历黄庭。太上削死籍,司命书仙名。保秘年劫积,泄慢地狱婴。灾考及七祖,风刀解汝形。毕,弟子三拜,受经。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太上灵宝洞玄经法。师北向,经於案上,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三十六下,心存五藏之色,令备具,合成宝盖之云,罗覆经师徒,而祝曰: 天书简不烦,道德自备足。修之必神仙,当复何所欲。文耀太无间,焕然而玄郁。传授悉依法,泄慢堕地狱。毕,弟子三拜,受经竟,又方一拜十方,从北始,东回而周也。想见太上十方真形,如今像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太上三皇天文。师北向,经於案上,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二十四下,心存三宫,各一真人,如婴儿之状,不着衣,口吐紫气,以熏经师徒,而祝曰: 太上之天文,传说天地初。皇人宣玄旨,是为至真书。贤者令奉受,志愿升太虚。毕,弟子再拜,受经。 太上玉经隐注曰:传授上清品经符,皆北向。中品之书,有为之外文,师东向。仙圣苗裔箓,传经者南向,男弟子伏左,女弟子伏右,法信祝誓,如法师之法。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道德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初法,而祝曰: 玄玄至道宗,上德体洪元。天真虽远妙,近缘泥丸君。宫室皆七宝,窗牖自然分。清静常致真,驾景乘紫云。日月左右照,升仙长年全。七祖上生天,世为道德门。於是可读经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洞真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法,而祝曰: 微微玄宗门,焕朗彻空洞。至道由静默,当见三素宫。大道於此成,骖景乘云龙。左右侍经仙,玉女及玉童。身济不死津,解罗顺灵风。七祖反胎生,世为神仙宗。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洞玄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法,而祝曰: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死,欲生因莲花。超凌三界涂,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三皇天文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上法,而祝曰: 太上定神符,勒命天地慧。闻名不俟驾,万仙倏忽萃。招灵无小大,岂况於滓秽。清斋绝人事,眇然与神对。上升玉清宫,遨宴九遐外。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读道德经时,叩齿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过,先心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足下八卦、神龟三十六,狮子伏在前,头巾七星,五藏生五气,罗文覆身上,三一侍经,各从千乘万骑,天地各有万八千玉女玉童卫之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读洞真经,叩齿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过,先存回风混合帝一百神万真,然后咏洞经。 太上玉经隐注日:读洞玄经,叩豁落、一齿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过,存五藏五色之气,上注五星之精,而读经。 太上玉经隐注曰:诵太上洞玄步虚经时,先叩齿三下,咽掖三过,心存日月在己面上,从鼻孔入洞房金华宫,光明出项后,焕然作九色圆象,薄入玉枕,彻照於十方,随我远经,旋回而行矣。日从鼻左入,月从鼻右入,毕,又叩齿如初法。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读升仙之经,先叩齿十二下,咽液十二过,咏一篇,三通叩齿也,经卷亦各有法,不载法者,可依此诀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夫道经不师受,则神不行矣。若世无法师,又无箓传者,当以法信投靖治,或可密室启玄师老君,北向三拜,然后以物布施於饥乏之人,平等一心,而用经也。世有师,不须按此法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转经,坐小床上,高五尺,广长悉等,但巾帔,不须着褐也。太上真人读经法服,披离罗九光锦帔,丹罗宝曜之巾,足下狮子文履。今道士读经,勤苦於法事,粗其帔服,后得道之日,天帝授子离罗九光之帔,天宝缨路飞仙法服,以酬往德也。兆勿慕世之冠冕,舍於道士陋服也。世服虽目下荣耀,不免於死,道士粗衣法服而升仙,被服天衣矣。天衣着身,令人能飞仙乘虚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读经之法,法中夏之音,此是九天之正音也。第六十四大梵赞经,讽诵制声,亦是正音。读经之音,当法此正音。仙公曰:老子西化胡,教外国读经时,多是大梵天音也。适道士所好者耳。 太上玉经隐注曰:读经五百言,则叩齿三通,以舌舐上下唇,咽液三过,令人不极,久而声清。不知此法,损气劳神也。真人曰:浓煮竹叶作饮,以读经而存思,益精通神,和气流行。 太上玉经隐注曰;太上大隐符九首,日正中以水顿服之,千日则出入无间,隐见在意,为仙人矣。佩灵宝五符於身,则乘龙驾气,经历水火,五帝扶翼,远游高翔,亦为仙也。佩五岳真形,佩三洞大符,不得近房室,交接阴秽,必死不疑,永无仙期,可不慎哉。 太上玉经隐注曰:道士入室斋,读太上步虚之玉章,及飞行羽书,则能驰骋九龙,云驾来迎,此两事宜秘之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常以读五千文万遍,太上云龙下迎。万遍毕未去者,一月三读之耳,须云驾至,便升仙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常读黄庭内景经,乃不死也。常服元气,亦不死之道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常存头正青如碧玉,两手如丹,两脚如雪。以此精思读经,行诸妙事,去仙近矣。常叩齿十二下,昼夜十二时,时一叩,亦不死身,神恒具卫。 太上玉经隐注曰:叩齿一名天鼓,召身神,招天真,会群仙也。左齿相叩,名鸣天锺,右齿相叩,名击天磬。道士意恐畏辟鬼贼,鸣锺磬各二十四通,则妖精不敢前,天魔护身,百福并至。 太上玉经隐注曰:老子道德经称:视之不见夷,听之不闻希,搏之不得微,即三元老君之位号矣。又言: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是三素合为元一君,是胎尊之玄父元母。读此经,三老君见子,子见之,仙道成矣。道尽於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理之赜者,莫尚乎斯文,通曰见之,无能知之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昆仑、蓬莱、锺山、嵩高、王屋,上清经亦备有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缘那罗卫之国,昆仑人鸟之山,元始天王所别治,七宝宫室,高台凌天。西王母初学道,亦登此山。其上三洞经悉具,书虚中作经,一字方一丈也。是山真形图至重,服佩便得三洞之玄真矣。山上百兽皆能飞行不死,何况人乎。诸奇物并出於此矣。其山众圣诵经,皆大梵天制音,不哀不伤,不迟不疾,弘雅要妙,闻者融然。昆仑山上诸仙多作中夏,九天诵咏,萧条远畅,清音泠朗,听者霄绝,使人忘情。时会众仙,歌咏洞玄,合读齐唱,新声激响,窈窕遐闻,扬藻空洞,虚弦鸣弹,而玉清感悦矣。故读经,上真之所重也。《高台铭》曰:子欲乘空凌虚,诵我步玄羽书。诸仙不解此语也。步玄、羽经,此之两书,太上玄经亦不传中仙矣。 太极真人曰:步虚经者,灵宝斋步玄诵也。羽经,洞真之咏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居家学道,当受五千文。月朔半,本命日,八节日,日中、夜半时,各一遍诵之耳。若兆不能读者,请师为读之,兆当亲侍香火,一心听受经旨,志以奉行经上妙事。托形太阴之日,天帝云车迎人身神,不经太山三官地狱考罚之中也。上生天堂天帝之前,下生人间侯王之家。相好具足,灵颜炜灿,观者心悦,但欲见闻,亦转女为男,结缘上清,仙道自克也。此经传通群品,无大无小,随意所求,无有拘碍,送死养生,罄无不宜也。亦能安国宁民,制伏边夷,莫不顺道者也。斯经妙矣,弗有尚焉。 太上玉经隐注曰:学士虽修善行,或婴前世之对,疾病灾厄,频烦委顿者,道士法师,当为持斋,转五千文,及消魔智慧玉清金真洞经,中品威神,营卫病人,所谓临困得济者也。救度一切之急,莫有及此之法轮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受三洞经,当绝人事而行之也。总三洞,名太上洞一,高上之经矣。受此语三人,则不得升仙也。慎之慎之。 太上玉经隐注曰:受经皆比字三校,误一字,灭寿一岁,过此计加之,增损一字,亦夺一岁。若妄破经书,后生受风刀解形之考。受经不敬师,修之亦无福,而后生弃疾及六畜之中也。天下之恶,莫过阴贼,若协此行道,必见世受考。耳聋目盲、心鼻烦塞,胃津不通,身生虫病,死堕地狱,经诸苦恼,刀山剑树,汤煮吞火,孔窍溃烂,求死不得,竟生猪犬之中,方被屠割,所谓三恶之者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中品经以下,东向叩齿十二通,祝曰:肃肃上真德,灭迹停虚闲。晖景升太素,去来无梁津。有心则自应,不专道则绵。展转以相授,将结冥中缘。法师及弟子,无服而成亲。奉经行众善,恒如临深渊。外以救灾病,内以护度身。毕,拜受经传。仙人本业,亦用此咒法。 太上玉经隐注曰:大洞真经,或曰太真道经,或曰太清上道观天内经上品,凡有十卷。上清金丹之经七卷。其高上大妙大丹消魔智慧大洞真经,三十九章。 太上玉经隐注曰:上清之高旨,极真之微辞,飞仙之妙经也。灵宝经,或曰洞玄,或云太上升玄经,皆高仙之上品,虚无之至真,大道之幽宝也。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此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 太上玉经隐注曰:宝诀,众经之祖也。太上命传太极诸仙公仙王、仙伯仙卿。未得此任,不传之矣。道士有见斯书,皆应为仙公之人也,玄录宿名将定焉。传之法信,以金五两,白缯九十尺,长度经纸三百幅,呈道师君,然后知求道精诚之丹尽,乃可告此宝诀也。师与弟子先对清斋九日,或七日、五日、三日斋竟,日中时受经也。当传经时,师北向,於静室内,左手请经,执此经,弟子右手擎受道誓信,约不妄泄流俗。列墨辞:以七祖为证,将奉行仁孝大慈之心,惟愿飞仙升虚,七祖离苦毒,俱生天中。师读辞竟,口祝於弟子曰: 大朴本无质,圣圣谓之玄,二仪由始终,万物之至渊,道化弥亿劫,运周若圆环,赜理归无忘,冥想应宿缘,大觉无上慧,莫尚此法轮。志道效法信,诚尽师当宣。世无贤达士,封之於名山,顺以苟合授,抱石济九泉,兆为太极公,上尊令我传,三界以奏启,玄都一时闻。毕,六拜,双取之。取此法物,师当营经法斋戒,施散世间穷厄之者,一等之心,不得偏意也。是经常有玉女玉童各三十人侍之,并察道士之德行,关奏於太上矣。可不慎之,可不慎之。度经之时,心存三元君在泥丸宫也。师叩齿三十六下,乃祝之耳。 隐注道经毕矣。 太极真人曰:诸真人由来多随所修,别受其口诀,不顿受之也。所以仙人各各有得传此一事矣。分传者,法信用金一两,纸一百幅,不须素缯也,存祝如上法。 太极真人曰:仙人本业传,谓之道迹经也。法皆应师受之,当西向,用众经之祝信,以丹绛十尺,效精诚之至矣。上仙道迩经,存玉女玉童各十人,中仙五人,下仙三人,常随侍传,烧香拥护受读弟子之身,卫其家口也。恒当忠孝,尊仰师父,行四等心,忍辱精进,布施容非,不争虚诞,其意守志,念道常愿,凌翮大清,飞行上玄,提携高仙,学道之要津矣。若能受太上隐注诀言,习行大洞之经,便号为太上大法师。夫已受三洞经,称太上玄经大法师,法师自得传诸仙道迹经也。夫人不从师受此道迹经,玉女不肯护人,行道无益於身也。有疾苦妖怪时,可斋诵道迹经於静处也,百鬼魍魉殃咎,皆应声散灭矣。玉女玉童为唱赞,音闻九玄,此仙人欢然,救度於子也。 太极真人曰:劫始以来,赤松子、王乔、羡门、轩辕、尹子,并受五千文隐注秘诀,勤行大道,上为真人之长者,寔要注之妙矣。逮至汉孝文皇帝,好乐道德,精诚虚尽,太上真人降乎河上,以化文帝。真人时自诵经,帝未弘道义幽赜之理,既心之所渴,闻有异人踊跃,即亲驾稽首,礼问动静,谘请道真。真人为其章句,略其一隅,通其所滞也。夫此经之赜难究矣,故曰不可思而议也。然自足令文帝托刊霄冥,保景乘云,散辔飞龙,径登天堂金华宫中,及诸天人讲诵为事矣,亦仙道之次者也,乐乎哉。文帝行道德之经,致是巍巍矣。武帝徒勤苦於神仙,而性刚,亦得预天人之次耳。学道柔信为本也。夫读河上真人一章,则彻太上玉京,诸天仙人叉手称善,传声三界,魔王礼於堂中,酆都执敬,稽首於法师矣。河上真人,则道德经之法师也,所以尊其章句焉。治身秘道,不可示俗人,俗人常笑此经虚诞,谓之不能升仙度世,此各有宿缘,弗可强训也。教之不行,彼此获罪,故宜深而秘之也。 太极真人曰:礼此经时,心注太上老君,三拜,次念尹先生、河上真人为玄中法师,亦复三拜,并向经也。常三万六千仙童玉女侍经,烧香散花,通致众仙,为兆请不死之命,求白日升天之道也。 太极真人曰:道士当作金丹之时也,一昼一夜诵之,太一欢悦,来临子之室矣。辟鬼试不祥之变也,所作则必成焉。 太极真人曰:夫学道以斋戒为本也,诵经必斋,校经必斋,书经必斋,书符必斋,合药必斋,作金丹必斋,精思必斋,诣师请问必斋,礼拜必斋,受经必斋,救疾消灾必斋,致真人必斋。斋者,太上所敬重,老君所营护,诸圣所倚赖,斋法甚多,在兆所修受也。 太极真人曰:我昔学道,闻此训於太上真人,奉而行焉,今以相传也。子秘而修之,密教后世有宿命之人,应上仙者,可乎。 太极真人曰:夫人得生仙圣之门,而好道乐经,柔性慈心者,皆宿缘愿会於今日矣。将去仙近也,宜当勤於法事,必上仙者乎。 太极真人曰:夫人有仙真相好,其要在慈心触物,以辅相好,然后得仙矣。不能忍性容非,仙相败也。斯语信焉。子其慎哉,子其思之,子其奉之,言之至矣。 太极真人曰:予有九天黄素隐诀,传诸人也。或曰洞真威仪,或曰法轮元纲经太上隐诀,或曰太上玉清内教,或曰太上三洞威仪经,或曰太上玉经太极隐注诀。传诸宿命应为太上玉京玄都太无太极仙公仙王、仙伯仙卿之人矣。不告始学之道士也。若世有遇此经师者,皆玄都已有金名之简焉。 太极真人曰:夫奉上经,道士使心口相应?视人如己,敬师如父,思经如渴,念济厄困,谏诤劝善,和柔容非,爱於有道,远好山水,常行慈心,仁爱经营。道士居贵不骄,处疾苦之撼轲,而执志不移,此可与言於道者也。宜告之以隐注。若雅饰相倾,心口各用,当秘於宝诀,永幽之矣。受经后三年,其行亦可观,断可知也。是故此经上仙可秘,中仙希有见者。学道前世功不足弘大法,太上玄都玉京无具名也,亦终不与此经师相值矣。受诀妄示一人,则不得升仙,死为下鬼,苦毒於三官地狱,后生六疾之中,轮转受对,其罪至重,是以秘之,故曰隐注焉。 太极真人曰:夫人清斋久静,精思耽玄,诵经悔罪,烧香礼拜,将见飞天人矣。仙童玉女降於子室矣。或闻室中为称善,或光景照身,或闻金玉之响八音之声,皆子道欲成也。勤之勤之,太上不负子矣。所以患子不固,不尽至经,是以仙道之难耳。常念此语矣。 太极真人曰:吾昔始得仙时,受太上大道君大智慧经愒七遍,叩齿三下,咽液三过,存三素元君在金华宫,如婴儿之状,而咏此文也。智慧本经有三万一千言,上圣抄宣是章,应为太上玉京太极仙公道士矣。今当相告,子岂不愿闻之乎。 太上智慧经赞 太上玄虚宗,弘道尊其经。俯仰已得仙,历劫无数龄。巍巍太真德,寂寂因无生。霄景结空构,乘虚自然征。日月为炳灼,安和乐未央。 学仙绝华念,念念相因积。去来乱我神,神躁靡不历。灭念停虚闲,萧萧入空寂。请经若饥渴,持志犹金石。保子飞玄路,五灵度符籍。 济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罗。清斋礼太素,吐纳养云牙。逍遥金阙内,玉京为余家。自然生七宝,人人坐莲花。仰嚼玄都奈,俯含空洞瓜。容颜曜十日,奚计年劫多。法鼓会天仙,鸣钟征大魔。 灵风扇香华,璨烂开繁衿。太真抚云璈,众仙弹灵琴。雅歌三天上,散慧玉华林。七祖升福堂,由此步玄音。前世德未足,斯经邈难寻。信道情不尽,图飞乃反沈。太上无为道,弘之在兆心。 学道由丹信,奉师如至亲。抑景偶清虚,孜孜随日新。众人未得度,终不度我身。大愿有重报,玄德必信然。阴恶罪至深,对来若转轮。 学道甚亦苦,晨夕建福田。种德犹植树,根深果亦繁。子能耽玄尚,飘尔升清天。修是无为道,当与善结缘。太上弘至道,书名智慧篇。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真。灵姿世所奇,烨若渊中莲。 人行各有本,皆由宿世功。立德务及时,发愿莫不从。善恶俱待对,倚伏理难穷。贤士奉法言,道德在兼忘。解是大智慧,上为太极公。宝盖连玉舆,命驾御九龙。金华擎洞经,捧香悉仙童。啸歌彻玄都,鸣玉叩琼锺。 竦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保无持法纲,游玄极逍遥。万劫犹昨夜,千春如晨朝。巍峨荫云华,手郁宝林条。香烟自然生,玄阶兴扶摇。灵旛顺风散,繁想应时消。灭智弘大混,无为为清谣。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5:14
255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