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智意本愿大戒上品经。又名:《太上消魔保身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参校本:敦煌P.2468、S.6394、P.2400号抄本。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1 太极仙公请问太极法师 仙公於天台山静斋念道,稽首礼拜,请问灵宝玄师太极太虚真人#2曰:弟子有幸,得侍对天尊,自以微言,弥纶万劫,洞观道源,过泰之欢,莫有谕也。顾玄少好神仙白日飞腾之道,心想上圣,恒以仿佛,大经微远,妙赜难通,将禀口诀,释我冥津,洞畅虚漠,有无都尽矣。近而未究人生宿世因缘本行之由,今愿天尊觉所未悟。 是时太上高玄真人啸咏步虚洞章,欢然容豫#3,耀金颜而含笑言曰:此子累劫念道,致太极玉名,寄慧人中,将独步玉京,超逸三界,巍巍乎太上仙公之任矣。故慈心於天人,念度於后学也。常以外身而济物,有德而弗名,玄都所铨,谅不虚矣。而谓太极真人曰:卿受太上虚皇道君之命,为其师保,亦必尽教以高上大洞之渊赜也,岂俟彼多陈乎。吾受任忝为都教之法师耳#4,至於执卷由子矣。 太极真人答曰:此童真之人,名刊金简,才质清远,景秀太上,玄微洞虚,故当为仙公之任,弘道大度者也。吾忝受教化,愧#5不足为彼宗匠,太上有命。何敢不倾韫#6哉。众妙之统,仰赖於法师矣。 太极真人曰:夫道,无也。弥络无穷,子欲寻之,近在我身,乃复有也。因有以入无,积念以得妙。万物芸芸,譬於幻耳,皆当归空。人身亦然,身死神逝。喻#7之如屋,屋坏则人不立,身败则神弗居,当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宝炁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近为真身也。此实由宿世本行,积念累感,功济一切,德荫万物,因缘轮转,罪福相对,生死相灭,贵贱相使,贤愚相倾,贫富相欺,善恶相显,其苦无量,皆人行愿所得也。非道非天,非地非人,非万物所为矣,正由心耳。此对既锺,亦难脱也。弱丧之徒,信道者少,宿命者多,不积善定念,修德其身,而欲忽德忘身,强求外物,其可得哉,既已不克,莫不伤身矣。故有道之士,取诸我身,无求乎人,经云#8:修之身,其德乃真,斯之谓也。夫学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愿上品大戒,无缘上仙也。子有宿命,是以见此经。其文隐秘,立信效心,然后而传,不可妄示不信。既其不信,必发异念,异念既生,彼此获罪,是故藏之於无,待有应为仙王者乃告焉。是时云龙踊跃,诸天散华,飞香奏烟,山海静波,触类窜默,鬼魅#9消亡,神魔降伏,五苦咸解,长离地狱,恶者反善,信顺受福。尔乃命太极侍经,仙人刘文静披云报而授经也。 智慧本愿大戒上品 太极真人曰:宿世礼奉经师,口诵身行,布施厄困,愿乐三宝,君亲忠孝,远慕山水,栖憩贤儒,虚心有道,烧香散华,护度一切,修德补过,信顺宿命,静思忍情,其行也,上可升仙度世,下可轮转富贵,生为人尊,容貌伟秀,才智清远,为人之道,莫不具足。夫居世富贵,笑於贫贱,今报以贫贱;居世好杀,今报以夭伤;居世绝秀#10笑於丑陋,今报以丑陋;居世聪明,不教於人,今报以顽塞;居世常康,笑於困病,今报以滞疾;居世不信道,笑於经教,今报以下愚,长与道隔;居世夺人夫婿,今报以少寡;居世诱人妇女,今报以鳏独;居世发心为夫妻,而后不得俱生人道,死为下鬼,今#11报以本念,成於邪病也。自非大法,莫有解其宿缠而消此邪病矣。夫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师保、朋友,皆前世#12所念,愿为因缘,展转#13相生也,莫不有对者哉,故曰倚伏难穷矣。唯学仙道士,当兼忘因缘,绝灭生死,同归乎玄,以入妙门。能如是者,始可与言学道之夫也。 若见居家妻子,当愿一切早出爱狱,摄意奉戒;若见饮酒,当愿一切制於命门,以远祸乱;若见采女,当愿一切守清忍志,慕在贤贞#14,若见淫人,当愿一切除弃邪念,翘心禁戒;若见妇人,当愿一切忍割浮华,乐道自娱;若见真人,当愿一切履信正化,日入法门;若见众人,当愿一切推仁无争,怀道安世;若见善人,当愿一切时刻存念,仰轨其道;若见恶人,当愿一切弃凶即吉,不犯王法;若见贫人,当愿一切损身施惠,后受大福;若见富人,当愿一切救济万物,世世受禄;若见贵人,当愿一切承其教旨,悉合#15典训;若见贱人,当愿一切勤修匪懈,各得所为;若见帝王,当愿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若见宰相,当愿一切受其教制,四方归仁;若见兵甲,当愿一切各念仁心,天下让贤;若见王子,当愿一切日歌太平,系国承家;若见贤人,当愿一切履行其德,道为世宗;若见法师#16,当愿一切明解法度,得道无为#17;若见栖山道士,当愿一切悉见法门,速得升仙;若见教化,当愿一切亲受圣教,皆为渊博;若见圣人,当愿一切尊礼侍见,诸国并瞻;若见仙人,当愿一切真道悉成,飞升天堂;若见城郭,当愿一切严整修饰,以道为基;若见大国,当愿一切归崇慕德,若水注海;若见小国,当愿一切知止虚冲,安其所居;若见市朝,当愿一切裙贤云萃,悉弘正道;若见静观#18当愿一切功德巍巍,天人得志;若见斋戒行香,当愿一切道德日新,庠序雅正;若见诵经,当愿一切尽入法门#19咸闻妙旨;若见经教,当愿一切各各受读礼习,普行#20教化;若见楼观,当愿一切洞观十方,无所亿藏;若见高山,当愿一切立德如彼,无复退转;若见大海,当愿一切智思无量,辅成家国;若见栖憩茂林,当愿一切安居自在,荫庇含识;若见好学,当愿一切得成师宗#21养徒敷教;若见净手,当愿一切常执经书,无时暂辍;若见善口,当愿一切耽咏洞经,日新不厌;若见动足,当愿一切超步三界,飞行上清;若见静止,当愿一切灭景停真,安闲空寂;若见饮食,当愿一切弃累入净,存得道味;若见大藏,当愿一切除其灾害,施为福田;若见疾病,当愿一切以道自安,免此苦厄;若见死丧,当愿一切学道常存,济度三涂;若见畋猎,当愿一切不为始终,免无间罪#22;若见夷狄,当愿一切得生#23中国,不生边境;若见少年,当愿一切及时学问,遂成学名#24;若见老病,当愿一切以道摄生,不更衰耄;若见三光,当愿一切普明灵曜,暗冥即消;若见云雨,当愿一切惠泽盈溢,无所不宜;若见素雪,当愿一切常居洁白,逍遥自在;若见灵风,当愿一切韫怀披散,德流遐迩;若见净水,当愿一切洗垢清虚,平等其心;若见名香,当愿一切受兹芳净#25,众秽萧然;若见好华,当愿一切乐敬诸圣,相好具足;若见车马,当愿一切得道无为,乘凤驾龙;若见弦歌,当愿一切骯经叹法#26,以道娱乐;若见福食,当愿一切无不饱满,世享天厨,德流生人,如水归海,宗庙胤长,常居贵盛,世与四辈,俱生王家;若见散施,当愿一切祸灭九阴,福起十方,德如山海,莫不兴隆,七祖生天,子孙贤忠,富贵巍巍,所欲皆从,学道飞仙,驾云乘龙。道士坐卧,常愿我等,四大合德,同体道真,长存玄都,师友自然,济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遥无为,洞观妙门。 礼经祝三首 真人口诀云;侍经仙童玉女闻此祝,皆欢悦而佑兆身也,是大经悉用此祝而礼拜矣。若冥心礼经者,亦心祝其文,乃上仙之秘祝也。 乐法以为妻,爱经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气停,萧然神静默。天魔并敬护,世世受大福。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天人同其#27愿,缥缈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轮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腾。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28。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此戒名智慧隐经道行本愿上戒宝真品,太上虚皇传太上大道君,道君传太微帝君,帝君传九微太真,太真传太极大法师,及传太极高仙王公,不告诸中仙矣。千年三传,若无太上金简仙名者,亦终不与此经戒相遇也。道士运会,脱有得之,当秘而奉焉。太上仙童十人随侍#29视戒,营护弟子之身。时有贤儒、信道男女,兆不得闭绝於圣文矣,若本命、甲子、庚申、八节日,斋而诵一徧也。 太极真人曰:学升仙之道,当立千二百善功,终不受报,立功三千,白日登天,皆济人应死之难也,施惠其人尤善矣。学道当令众行合法,广建福田,发大慈之心,动静常起道意,能如是也,吐纳服药,佩符,读经,精思,终身不倦者,岂有不得仙乎。人无此德,服药佩符,读经斋戒,故终命而不验矣,学士明思要言。 太极真人曰:立三百善功,可得长存地仙,若一功不全,则更从一始,而都失前功矣。常有其念在於心膂者,则是也。子导人作善,即为善功矣。 太极真人曰:常念啸咏#30,经行大慈,先人后身,扬善化恶,断绝众缘,灭念守虚,心如太玄,唯道是求,始谓能言神仙之道也。 太极真人曰:吾昔受太极智慧十善劝助功德戒於高上大道虚皇,世世宗奉,修行大法,度人甚易,此自然之福田也。太上以普教天人,今各得本愿,始入法门#31,长存无为,不更十苦八难,罪对罢散,地狱休息,三官宁闲,世世荣乐,咸脱罗网,后生安泰,天性恬然,所愿随行,其戒如上,以传贤信。 十善劝戒曰:劝助礼敬三宝,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 三宝者,谓道经师也。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名法师也。 戒曰:劝助治写经书,令人世世聪明,博闻妙迹,恒值圣世,见诸经教,能诵章句。 戒曰:劝助建斋静治#32,令人世世门户高贵,身登天堂,饮食自然,常居无为。 戒曰:劝助香油以济众乏,令人世世芳盛,香洁光明,容眸绝伟,天姿高秀。 戒曰:劝助法师法服,令人世世长雅,逍遥中国,不堕边夷,男女端正,冠冕玉佩。 戒曰:劝助国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贤儒,不更诸苦。 戒曰:劝助斋静读经,令人世世不堕地狱,即升天堂,礼见众圣,速得反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好#33备足,七祖同欢,善缘悉备,终始荣乐,法轮#34运至,将得仙道。 戒曰:劝助众人经学,令人世世才智洞达,动静威仪,常为人师。 戒曰:劝助一切布施谏诤,令人世世寿考富乐,常无怨恼。 戒曰:劝助一切民人除嫉去欲,履行众善,令人世世安乐,祸乱不生,病者自愈,仕宦高迁,为众所仰,莫不吉佑,门户清贵,天人爱育,神魔敬护,常生福地。 此戒名太上智慧劝进要戒上品,皆大智慧经上卷所言也,法传太极真人,以#35治道行矣。兆有宿福,值见此文,秘而奉焉。妄示不信,祸及见世,死为下鬼,闭於地狱,旋转五苦,后生失人道,毁经戒者亦然。 太极真人曰:人行之恶,莫大於嫉杀贪奢骄淫也。若此一在心,必伐尔年命矣。挟之#36以学神仙者,不亦悲乎。 太极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之大也。是道也,故通乎天地人,万物从之以终始也。上士受诵为太上仙王,中士受诵为飞仙,下士受诵转轮#37圣王家,不经地狱,常生福国,命过之时,天帝云车迎其魂神,安处福堂也。此度人无量#38,不可具言也。 昔有妇人,受诵是经,夫恒愠怒之,终亦不退,妇遂白日升天,夫死入地狱,受考历岁,妇飞、行看之,令读道德经,今当见救。时天人飞下,太山府君即呼问之,其具答:常#39为妇人所教,礼於是经,妇人升仙,我故缘昔恩求救耳。府君曰:子本虽不学,要是常#40礼大道,敬信经法,令可送着福堂,给其厨食,千年汝当生人中,可受诵是经。男人曰:我若得生人道,必宗受是经,以求度世。却千年,生人中,年十三岁,始好五千文,从师受诵口诀,高才聪明,国王礼聘不就,乃白日升仙。其先敬经,贤妻相度,缘此宿恩也。 昔有贤明道士,斋於静室,不能得中食。时俗姓男女#41,敬乐大法,感此道士忍饥而诵经,日日为设中食,时往听经,道士哀其敬信,以经#42传男子女人,教以口诀,各诵之万徧。太上龙舆下迎,白日升天。此例甚多,非可悉记也。凡人虽不能学仙道,皆得受五千文礼敬,以致无为之道,在世保延性命,家门安乐,死径生天堂,不更三官地狱囚徒中也。其诀在信好,则此大福可坐得矣。大洞真经,太上洞玄隐书宝经,不可传凡人也,皆必是能学仙之士,所当修诵焉。若轻传於凡夫者,将与七祖父母同幽於地狱,更五毒之考矣,慎之慎之。 太极真人曰:世人之惑也,而远其先人,并竞事鬼神,及杀生以求生,去生不亦远哉。生时不修善治身,忍割可欲,死方厚葬#43其骸骨,不知魂魄已更五毒,幽囚地狱,苦恼三涂,轮转五道也。生世无几,而聚敛财宝,无有足时,为己重担,福尽罪至,身死名灭,财宝四散也,若疾风之扇尘矣。道士持斋烧香,清挣读经,天下之盛事也。而不欲见,见之如不见矣。闻巫师鬼语,皆倾产厚礼奉之也。持斋静漠而致福,巫师歌舞而招祸。祸之及也,彼我魂神俱致考罚,殃对无已,往返三恶之道,其苦难脱#44。罪竟后生,或堕六畜,失於人道,设使还人中,当为下贱矣,或六根不具,或形质丑陋,体炁臭秽,唯男唯女,顽痴可恶,为众所弃,流弊世间,至死饥寒。其人也,皆受先世罪对,而从六畜中来,始还人道故也。若於今世忍苦甘贫,悔往修来,趣求奉法,以自解脱者,亦见世渐报,来生将受大福,当生富贵侯王之家,相好具足,容貌端伟,光华灼烁,众见心欢,慈仁信好,高才宏略,欲男欲女,在我本愿也。念寻善友,为因缘知识,自当冥 会,皆来为兄弟子孙,所以世世贤孝,展转相生,乃无绝矣。故曰倚伏因缘,孰知其极也,又云子孙以祭祀不辍#45,此之谓也。 太极#46真人曰:玄素之道也,古人修之延年益命,以致长生矣,今人为之,消年损命,以招早死矣。可复怨术邪,罪自己也,不亦悲哉。 太极#47真人曰:夫学道之为#48人也,先孝於所亲,忠於所君,愍於所使,信於所友,言而可复,谏恶扬善,无彼无此,吾我之私,不违外教,能事人道也。次绝酒、声色、嫉妬、杀害、奢贪、骄怠也。次断五辛、肥生、滋味之肴也。次令想念兼冥,心亲清虚也。次服食休根,奉持大戒,坚质勤志,导引胎息,吐纳和液,修建功德,忍人不能忍,割人不能割#49,行人不能行,居人不能居,衣人不能衣,食人不能食,守人不能守,学人不能学#50也。道行如此,乃可镇以灵药,餐於云芽,尸虫沉落,秽漏消灭,三宫涤荡#51,五脏安闲矣。将长斋久思,静咏洞经,耽味众妙,兼以丹液也。能如是者,岂有不得升仙之道乎。 天尊告太极#52真人曰:若其不修人道,君亲不忠,耽酒好色,杀伐贪残,骄奢自恣,欺诱贤良,借贷不还,少已有如此之行矣,长不能革,使心夷然,而欲怀之,以斋戒学道,希肉飞之举,弗亦哀乎,弗亦哀乎。斯人也,将长处地狱,履於五毒,刀山剑树,汤火炎燎,煮渍五体,求死不得,饥则食铁,渴则饮火,出临寒冰,伤肌切骨,方付三官,谪役山海,担负土石,鞭笞考对,备经三徒五道,往返十苦八难之中,其苦无量,不可具言也。 太极#53真人曰:是人也,乃不如外学凡人#54,奉修仁义#55,敬信道德#56,唯善而从矣#57,任化来往,在时迁易,逍遥域内,清净自适,命过亦入福舍,不经囚徒,或为鬼神也。后生人道,不失本愿,转得信根,贤圣结缘,秽累日尽,终入仙道。 太极#58,真人曰:患人得全人道也,而不修德养性,以全於命矣;患闻经也,而不信矣;患信经也,贪财而不受矣;患受经也,而不讲诵矣;患讲诵也,而不修其事矣;患修其事也,而不恒其道矣;患奉师也,而不终其身矣;患服药也,而未应中息矣;患道行不备也,而夸求升腾矣;患静斋读经也,处幽山而不堪其忧矣。此十患在人之身也,若不戒之,身无济理。所以云:有大患者,为我有身#59,斯之谓矣,可不思与,可不思与。 太极真人传经说法演戒竟,歌三徒五道苦痛,叹其辞曰: 三才及万物,倚伏各有龄。终始待劫数,福尽天地倾。往返於五道,苦哉更死生。展转三徒中,去来与祸并。 大贤慎兹戒,忍性念割情。愚夫不信法,罪痛常自婴。吾念世无已,今故重告明。若欲度斯患,归命太上经。 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身。大贤故闭口,欲绝诸恶缘。灭念归兼忘,倚伏待长泯。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淫嫉为祸首,灭身之至患。含养如此辈#60,恐必致夭残。知恶而不革,岂是道所安。怀毒日斋直,令我发长叹。 宿命有信然,弱丧谓之无。皆欲眼前见,过目则言悠。大贤明道教,惨戚愍顽夫。依依念子苦,勤勤令我忧。 人命已消尽,亦犹膏中火。四大暂相遇,五物权时假。盛年当勤学,趣求存吾我。福尽身神散,冥冥地狱下。上圣畏是故,寻道度斯祸。 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虚夷正气居,仙圣自相寻。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 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就学恒苦晚,治身恨不早。比当披幽赜,倏忽年已老。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太极真人曰:吾昔学道时,受之於太上虚皇,奉而修之,遂成真人矣。道士若欲受吾大戒品文,师先读一过,以示其心也,其必是学仙之士者,当赍信诣师门,乃#61对斋三日,念道思戒,然伟传矣。此戒至重,各各有威神部护其人,慎哉,慎哉。 仙公曰:此大戒施於学仙道士也。好寻世间非常,万物皆当归空,尽是法,可缘之度三徒之苦,以得道也。遇之者,子宿愿也。受宜从之,勿不勤修。仙公以元正之日受戒,而作颂曰: 幽名山以静漠兮,眄峻石之岑岑。素雪翳乎前庭兮,劲风肃於东林。对天尊之容与兮,耽冥赜而散拎。愍世人之堕罪兮,悲念之不去心。背经戒以信邪魅#62兮,弃斋静而美酒音。轮五道与三徒兮,经地狱之幽沉。斯苦痛之可言兮,更死生而难任,唯道德之济物兮,岂#63待困而不寻。 仙公告弟子郑思远曰:吾少游诸名山,履於崄潱在禽兽之左右,辛苦备至,忍情遣念,损口惠施,后身成人,怀道安世,恒修慈爱,念道存真,无时敢替也。斋直一年而未竟,其冬至之日,天真眄降,见授大经上仙之道。天真令我大斋长静,按经施诵,次而学之,遂成真人矣。吾昔所受经道,太上所贵也,非中仙之所学矣。历劫以来,常传上仙,仙公仙王仙卿,不但我也。吾先世与子同发此愿,施行善功,勤积不怠,致玄都有仙名,今相为师友,是以相授耳。吾去世也,将有乐道慈心居士,来生吾门者,子当以今道业,事事一通付之,法应世世录传也,皆是我前世与彼有宿恩,因缘使然也。子以一通依科传付弟子佳者也。若无其人,一通封付五岳名山矣。此太极真人口诀,子秘之,慎之慎之,时思之。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竟 #1案敦煌P.2468抄本(以下简称敦本),此经题名作「太上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此名与宋文明灵宝经目、灵宝中盟经目、斋坛安镇经目之着录相近。 #2灵宝玄师太极太虚真人:敦本作「太极法师真人徐来勒」 #3容豫:敦本作「容与」。 #4「耳」字据敦本补。 #5「愧」字原作「故」,据敦本改。 #6韫:敦本作「蕴」。后文中「韫」字,敦本亦皆作「蕴」。不复出校记。 #7喻:原作「谕」,据敦本改。 #8经云:敦本作「道言」。 #9鬼魅:敦本作「鬼魁」。 #10绝秀:敦本作「绝易」。易,言貌美也。 #11今:原作「或」,据敦本改。上文「下鬼」,敦本作「鬼神」。 #12前世:敦本作「先身」。 #13展转:敦本作「辗转」。后文皆同此。 #14守清忍志慕在贤贞:敦本作「守情忍色,志慕在贤」。近是。 #15合:原作「令」,据敦本改。 #16法师:敦本作「沙门尼」。当系佛徒所改。 #17得道无为:敦本作「得道如佛」。 #18静观:敦本作「静寺」。 #19尽入法门:敦本作「尽上高座」。 #20普行:敦本作「普见」。近是。 #21师宗:敦本作「儒宗」。 #22不为始终免无闲罪:敦本作「不为罪始,终入无为」。上文「畋猎」,敦本作「鱼猎」。 #23得生:敦本作「宾王」,近是。下文「边境」,敦本作「边地」。 #24学名:敦本作「盛令」。 #25受兹芳诤:敦本作「受姿芳盛」。 #26叹法:敦本作「敬说」。 #27其:敦本作「期」,近是。 #28契:敦本作「启」,近是。 #29随侍:敦本作「随传」。 #30常念哺咏:敦本作「常念斋笑咏。」 #31始入法门:敦本作「妙入道门」。 #32静治:敦本作「静寺」。 #33玩好:敦本作「玩服」。 #34法轮:敦本作「转轮」。 #35「以」字原作「及」,据敦本改。 #36挟之:敦本作「协之」。 #37「转轮」二字上原衍一「生」字,据敦本删。 #38无量:原作「无数量」,据敦本删「数」字。 #39#40常:敦本作「尝」。上文「具答」,敦本作「具言」。 #41时俗姓男女:敦本作「时族姓男子」。案「俗」字当作「族」为是。 #42「经」字据敦本补。 #43厚葬:原作「殡葬」,据敦本改。 #44难脱:敦本作「难说」。 #45不辗:敦本作「不让」。 #46#47#48#49敦本无「太极」二字。 #50「为」字据敦本补。 #51割人不能割:五字据敦本补。 #52学人不能学:五字据敦本补。 #53三宫涤荡:敦本作「三官调畅」,近是。 #54敦本无「天尊告太极」五字。 #55凡人:敦本作「凡贤」。 #56仁义:敦本作「人道」。 #57道德:敦本作「道经」,近是。 #58「矣」字据敦本补。 #59为我有身:敦本作「及我身也」。 #60辈:敦本作「害」。 #61乃:原作「及」,据敦本改。 #62邪魅:原作「邪魅」,据敦本改。 #63「岂」字上原衍「更」字,据敦本删。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6:06
248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