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经名: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简称《本行因缘经》或《众圣难经》。撰人不详,约出于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原本一卷。有敦煌本及《正统道藏》两本,文字颇有不同,今并存之。底本出处:敦煌P.2454号抄本。 口口口口口口年2,岁在庚申,正月一日壬子,口口口口3,静斋念道。 是日中时,有地仙道士卅三人,诣坐烧香,礼经旋行。都毕,各还先处,安住如也。仙人于是避席请问曰:下官等学道弥龄,积稔于今九百岁矣。而故婆娑为地仙,又无职任,散于山林间耶。天尊始举道,而昔被锡为太极左仙公,便应登太上玉京,入金阙,礼无上虚皇乎。不审前世有何功德,遵受奚经,致此巍巍三界,北酆所宗仰,愿为说宿命所由,因缘根本也。 仙公俄而答曰:子之所问,远乎要焉。复坐,吾将告尒曹矣。夫二仪既分,便有精粗,罪福寿天,富贵贫贱,盛衰万事兆形,人参三材,贤愚才讷,盖由人本行所尚,志愿立德。子辈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功薄,志愿浅狭,惟欲度身,不念度人,自学不念教人,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戒,不遵三洞法师,好乐小乘法。故得地仙尸解之道,然亦出处由意,去来自在,长生不死,但未得超陵三界,游乎十方,仰瞻太上玉京金阙耳。子欲速升,飞行上清诸天者,当更立功,救度国王民人灾厄疾苦,大功德满,太上锡迎子矣。是以彭祖八百岁,安期生千年,白石生三千龄,故游散民间,皆坐其前世学法小功德薄故也。乃有万余岁在山洞中,犹未升天,子但数百载,何足为久耶。夫仙人密于山林,行阴德而升仙,及尸解托形减度者,多显迹于世,国人所称,名书经传者少矣。 时仙人有姓纪,字法成,仙公指之曰:彼即我前世弟子也,其未见宿命之根耳。吾能令汝达前世时事也。法成曰:唯唯天尊。须臾乃悟,叉手作礼:弟子塞,未识本行,愿垂愍矣。 仙公曰:昔帝尧之世。汝随我入嵩高山学道,汝志小望速,每讥吾虚诞,所期辽远,所行难行,复叹许由、巢甫绝尚箕山,能辞尧禅,交奢之悔,亦所未安。常劝汝学上清道,其于不从。虽饮海不得满腹,徒叩石不获玉。巢许早升太极宫,吾今又方登左仙公之任,而汝独为地仙,但不死而已,其德交几阶,子岂不悒悒乎。于今乃知我言之有征,信而不欺矣。法成惭愧,忆此未久,心中了然。昔不奉教,此叹何深,愿见拔擢,侍给云车执御,亲对天颜,故是弟子宿缘之会矣。 仙公曰:汝超卓高举,裁可升天而已,那得随我之太极宫,朝太上玉京金阙乎,吾无所惜矣。 仙人又请问仙公:宿世本行,为尽是耶,未竟者,愿为说之。 仙公曰:我先世经历,施行罪福,轮转化形,终天说之,亦当不尽。子欲知之,为可略举一隅耳。吾昔曾生为贵人,而凌贫贱,挟强抑弱,死入地狱,后生为小人,贫穷陋疾,孤寒萦然。时乃发念:我宿命何行,而致此辛苦,彼宿命何德,而享其富贵。思念作善,然心不自解,忧毒难言。死升福堂,后生富家,珍宝内足,无有所乏,而苦酷奴婢,死入地狱徒考。三官罪竟,后生为下使,视人气息,伏事自效,动得鞭笞,懃苦荼炭,靡所不履。时乃发念:先世何辜,当作此下使耶。而以私产供给贫人,敬仰道士,上香奉油,唯愿生贵家,死升福堂,衣食自然。后生为贵人,乃复煞害众生,鱼獦为事,死入地狱,经履刀山剑树,汤煮吞火,五苦备至,罪竟后生为猪羊,以报昔怨。后受形为下贱人,臭恶可憎之极,欺取人财而不还,死人地狱。后生为牛,以力偿人,以肉饴人。后更形作中人,珍宝近足,是时乃念作功德,常供养道士,奉经承戒,谦谦下人,布施厄困,每事从道,闻善欲从,年八十乃死,径升福舍,衣食天厨。后生贵家,乃习好武勇,煞伐为事,然故敬顺道士,信向至法,死入地狱,当经考毒。时太上有教:此人虽犯煞伐,而已经入地狱,在世信法 敬道,布施厄困,今原其考罚,可令升福堂,给以天厨。后生为贵人,怨对将至,是时发愿念道,敬受经教,施行阴德,拯济厄急,政事以道,慈心于物,供养道士,奉君以忠,使臣以礼,恒念辞荣弃禄,乃免怨家,寿终升天堂,后生复为贵人,敬信尤精,而才乏,时乃发念烧香,愿我后生智慧精明,玄解妙义,得作道士,死升福堂。后生中土家,遂为法师道士,帔服法衣,持戒而行道。时经讲诵聪明,动为法师众人所敬,时乃发念云:此一生不能得道,而不如女人,愔寂无事,可致闲乐。命终即生为女人,姿容端正,才思玄拔,发言成章。时乃备斋读经,于是发念为男子,才略宏落,通玄敞虚,洞解希微,而愿为国王,与道士周旋。在意所愿,游遁山水,妓乐内足,常有经讲,命过升天堂,衣食自然。寻生国王家,为太子,纵容诸宫,承统王业,时延引道士,贤儒学人,行礼讲道,修肃静寂,肆意所尚,国安民丰,肃然无事。是时三侍臣同皆发愿:后生作道士,我为隐士。其道微、竺法开、郑思远、张泰,普皆愿为道士,普志升仙度世,断绝王 务,死径升天堂,衣食天厨。我后生为隐士,开微张郑等亦同为道士,俱入山学道求仙。吾后为诸人作师,志大乘行,常斋戒读经,并赍珍宝,诣大法师,受三洞大经,供养礼愿,斋戒行道,服食吐纳。因缘未尽,命过太阴,即生贤家,复为道士法师,还得同学,相为师徒,复受大经,斋戒行道。是故上圣盼目,亏真降教于我也。尔时开微张郑尽侍座,今日相随,是宿世因缘之本愿故尔,诸仙莫不释然,四座咨嗟,乃叹曰:天尊上人,求道积久,弥劫历稔,故以得仙公之位,谅有由矣。我等今尽见宿世所行功薄,禀受经少,那责求高仙乎。于此当念更受大洞经道,勤行慈心,度诸困厄,以冀升天之举矣。仙公曰:子不遵上道洞经,众妙无成理,各自念勤,大作功德,度诸苦厄,如是之志,何忧不速升天乎。但便欲登太上金阙,犹当未有日耳。仙公曰:我无所不履,非笔札所载,勤苦难说矣,始蒙今报也。仙人问曰:前与上人俱入洞庭,看天王别宫,初登茅山时,见有一辈仙人,求随上人看戏,尽何等仙人,乃多如此。答曰:彼仙人皆是诸名山洞室 仙人,其已不多。子不见昆仑、蓬莱、钟山、嵩高、华岳、灵鸟诸大山洞室,仙人无数矣。 仙人曰:不知洞庭通何处。答曰:乃通此上诸大山,及巨海、北酆、岱宗,五岳无所不通矣。有五仙人言归句曲山,彼上人乡里乎。答曰:句曲山乃吾举眼所见,亦江左之佳山,是九泉洞庭西掖门,其下洞台方卅里,宫室焕日,乃卅六小天之数也。不受秽气,道士行正可栖庇之耳。常有人,昔茅先生得道,今故在彼山洞宫山上虚中,名为空洞,立玄宫观,舍仙人也。 仙人请问:近登昆仑玄圃宫侍座,见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道陵降座,酆都司迎,三界稽首,诸天礼问,动静龙驾曜虚,项负圆明,身生天光,文章焕烂,先世何功德,故是得道其独如是乎。愿闻之。答曰:天师本行所历,亦弥劫勤苦,斋戒读经,弘道大度,高范玄真,耽味希微,转轮求道,尤过于吾。不可具说。其志大经,行大道,故得三天法师之任,太上正一真人之号矣。岂不大乎。时东华青童及众仙,尽嵩高洞中,静斋咏经。始学之者,闻仙公说诸本行,莫不思念大法,以自笃厉。 青童曰:仙公妙唱,辞远事要,信而可尊者也。众仙作礼而曰:请事斯语矣。青童曰:吾前与卿尽获报承 眷,至恒不暂忘。足下受太上锡,吾乃应先有修敬,情好相亲,未即展公,每为反侧,愿不孤此怀也。仙公曰:前辱卿尽慰眷殊过,深为踧踖,益用虚伫,情何已已乎。不以乏短忝上圣,显征书命赤弈,愧所不胜,相与道德,周旋三界,每念逍遥,同游玄虚,斯清可言,公家之敬。奚复及也。但寻登上任,违远日近,逆有恋恨,如何。 . 青童君答曰:衔顾至愿,数有恩慰耳。仙公曰:天师言月旦十五日,能斋于静室,读所受道经及诸仙道迹者,皆当为后圣之民,生值斯世,岂不乐乎。丁卯日礼东华青童于靖中,北向三拜,求所愿神仙之事。又本命日读经,不交人事,皆是求仙之要言也。道家此事亦多矣,适人所奉者矣。大归诀在情丹,行合玄教,有愿尤不克也。 太上洞玄灵宝妙经众圣难4 1按敦煌P.2454抄本卷首残损,首行题『口口口口口因缘众圣难经第十五』。缺『仙人请问本行』六字,今删去句末『第十五』二字,并据《斋坛安镇经目》拟定经名。 2敦煌本缺损句首六宇。据《道藏》本,此句当作『吴先主赤鸟三年』。 3敦煌本缺四字。据《道藏》本,当补『仙公登山』。 4原本尾题作『太上洞玄灵宝妙经卷第十五众圣难』。今删去『卷第十五』等字。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6:07
26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