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1。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系节録三种古《灵宝经》改编而成。原本一卷,《正统道藏》未收。底本出处:敦煌S・6659号残抄本。参校本:敦煌P・2386、京都253号抄本。 (前缺)2 年不老,华容伟貌,精釆光明。十九者,鸟狩六畜,怀胎含孕,已生未生,得皆生育,无有折伤。廿者,妇女怀任,普天生男。廿一者,地藏发泄,金玉露形,散满道路,无有幽隐。廿二者,天振地裂,枯骨更生,沉尸飞魂,普起成人,天下歌唱,欣国太平。廿三者,地生莲华,天人称庆,莫不昕昕。廿四者五岳开洞,符经并出,教导天人,是时学者,莫不飞仙。其廿四应,上赞元始之灵囿,欣五老之开明,灵文既振,道乃行焉。天地开张,正法兴隆,神风遐着,万燕扬津,五帝辅翼,駆策天仙,役御神官,运导阴阳,固三景于玄根,保天地以长存,镇五岳于灵馆,制劫运于三关,建国祚以应图,导五炁以育民,敷弘天元,普教十方,威灵恢廓,无幽不闲3,神奇堂堂,难可称焉。是时上圣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并乘五色琼轮琅舆碧辇,九色玄龙,十絶羽盖,三素流云。诸天大圣,妙行真人,皆乘碧霞九灵流景飞云玉举。庆霄四会,三晨吐芳,飞香八奏,流电扬烽,华精灌日,三景合明,神霞焕烂,流盼太无。从五帝神仙,桑林千真,师子白鹄,虎豹龙麟,灵妃散华,金童扬烟,五道开涂,三界通津,徘徊云路,啸命十天。上诣上清太玄玉都寒灵丹殿紫微上宫,建天宝羽服,诣元始天尊金阙之下,请受《元始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于是天尊命引众真,入太空金台玉宝之殿九光华房。灵童玉女,侍卫左右,九千万人。飞龙毒兽,备守八门,奔她击剑,长牙叩钟,神虎仰号,师子府鸣,麟仪凤唱,啸歌邕邕。天钧奏其旌盖,玉音激乎云庭。上圣五老太上大道君,稽首而言:伏闻元始革运,玄像开图,灵文郁秀,神表五方。天地乘之以分判,三光从之以开明。此大宗之业,可得暂披于灵蕴乎。臣过承未天之先,于大劫之中,殖真于九灵之府,禀液于五瑛之关,受生玄孕之胞,覩阳于冥感之魂,拔领太虚,高步长津,朗秀三会,濯澜上玄,流景冥华之都,抗志于八圆之中,叨受开明之司,过蒙玄师之宗。抚念羣生,悼运流迁,皇道既畅,真亦宜行。私心实欲使云厅八遐,风洒兰林,寒条仰希华阳之繁,朽骸蒙受灵关之津。不审灵宝五篇玉文,可得见授下教于未闻者乎。 元始天尊方凝真遐想,俯机高抗,命召五帝,论定阴阳,推数傲会,移校河源,检録天度,选择种人,指拈太无,啸朗九玄,永无开听于陈辞,乃闭阖于求真之路。太上大道君启向不已,元始良久乃垂盼W之容,慨尔叹曰:微乎深哉,子今所叩,岂不远乎。此元始之玄根,空洞自然之文,保劫运于天机,镇五灵以立真。今三天整运,六天道行,杂法开化,当有一万六千种道,以择来者之心。此法运讫,三龙之后,庚子之年,杂黒普消,吾真道乃行。今且可相付,偿録于上馆,未得行于下世,教始学之人。玄科有禁,不得便传。君自可诣灵都紫微上宫,视天音于金格,取俯仰于神王也。然后当使得备天文,以总御元始之天也。于是太上大道君、众真同时退斋三月,诣灵都紫微宫,受俯仰之格。乃知天真贵重,难可即闻,还乃更诣元始天尊,咨以禁戒之仪,逊谢不逮。天颜愍喻,灵关开廓,登命五老上真,披九光八色之蕴,云锦之囊,出元始赤书五篇真文灵宝上经,以付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诸天大圣、妙行真人。使依玄科,六天炁消,案法以传。 三元品戒经道君问难罪福第二 道君稽首敢问天尊:功德轻重,拔度阶级,高下次第,何者为先。先4世负重,为责止一身,为流及乎子孙。己身行恶,为身自受对,为上误先亡。如今所见百姓子男女人,见世生身充受徒炭,百苦备婴,不能自解。又见死者形魂忧恼,流曳三徒五苦之中,长河寒庭,风刀万微,不得解脱。经传或云先身行恶,殃流子孙。或云己身罪重,上误先亡。或云善恶各有缘对,生死罪福各有命根。如此报应善恶缘对,则各归一身,不应复有延误之言。又云自非功德拔度先世谪魂,则无由解脱。功德既建,则生死开泰。若各有缘对,行恶之者,死则长沦万微,幽繁长夜,何缘复得建此大功,以自拔赎。若子孙建功,上为亡者,则与延误,理无复异。愚情浅夹5,所未能了。天尊既开大宥之化,生死普明,宜使幽显尽然有判,不令愚闇或于二论。既蒙饬擢,位任撼司,当宣正法,开示来生C欲使法音流演诸天,亿劫不絶,正一长存,生死蒙福,大宥明焉。缘慈上白,伏愿天尊直垂哀怜。 于是天尊惧喜答曰:善哉善哉。子之所问,要乎深矣。子虽洞灵墟,而幽源未尽,虽览大宥,而龙汉难明。炁不可极,数难可穷,死而复生,幽而复明。天地运转,如车之轮,人之不灭,如影随形,故难终也。燕燕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福祸,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则神也,形非我有也,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也。我受胎父母,亦非我始生父母也,真父母不在此也。父母爱重,尊高无上。今所生父母,是我寄备因缘,禀受育养之恩,故以礼报,而称为父母焉。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为屋宅,因之为营室,以舍我也。附之以为形,示之以有无。故得道者,无复有形也。及我无身,我有何患。所以有患者,为我有身氽。有身则百恶生,无身则入自然,立行合道,则身神一也。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无复患也,终不死也。纵使灭度,则神往而形不灰也。终身归其本,不相去也。身犯百恶,罪竟而死,名曰死也。死则灭坏,归于寄胎父母。罪缘未尽,不得归于真父母也。神充徒役,形成灰尘,灰尘飞化而成爽也。魂神解脱,则与爽混合,故魂爽变化,合成一也,而得更生。还为人也。形神相随,终不相去也。如此善恶,身各有对,岂可咎于先亡及后子孙乎。龙汉之前,逮至赤明,旧文生死各由一身,亦不上延,亦不下流,福罪止一,各以身当。赤明以后,逮及上皇,人心破坏,男女不纯,嫉害静竞,更相残伤,心不自固,上引祖父,下引子孙,以为证誓,质告神明,竟不自信,负违誓言,致三官结薄,身没鬼官,上误先亡,下流子孙,致有殃逮,大小相牵,终天无解,祸及一宗。此罪恶之人,自求大殃。至法明言,永不得同。达士积行,当取诸我身,无求乎人。明真旧典,岂虚言哉。 天尊重告太上道君曰:大慈之道,度人为先,非功不赏,非德不迁,非信不度,非行不仙也。夫建功德者,一为天地,一为三光,一为帝主,一为兆民,一为祖世,一为家门,一为众生,一为己身。经云:夫欲度身,当先度人。众人不得度,终不度我身。大慈广远,惠逮无穷,天人所仰,况在七祖父母乎。罪福可不相加,至于功德。故有因缘之恩,精诚自责,天为回度,一至之感,人神同开,况于寄胎禀炁,而生受其育养生成者哉。慈爱既浓,岂可不为重建功德,以相开度,施报穷魂乎。自龙汉以来,至于赤明,得道者及见在福中,门户清贵,善缘来生,莫非积功累德,勋感诸天,以致交报。及九幽长夜宿责之身,得解脱者,莫非功德拔赎开度,以还人中也。南陵朱宫九都上格,悉有其名,报应之理,豪分6无失也。年月相推,甚有分明。 道君作礼:今闻夭尊告诸缘对功德报应,诸疑顿尽,心惧意释,无复余滞。辄当勤心奉宣大法,普示诸夭无极世界百姓子男女人,咸令尊承,一切见明。 太上道君上白天尊:既垂开悟,诸疑并了,不审功德,何者为先。见明真科文,及智慧上品拔赎罪根,为尽如是,为复有余方,信誓拔赎,及教化瞳蒙,建立静舍7,供养师宝,市诸香油,燃灯照夜,心行善念,救度众生,慈爱忠孝,布散穷乏,饷饴百鸟,无有恪惜。其中功德,为有轻重,为同一等高下尊卑,愿垂告诲。 天尊告曰:凡建功德,无大无小,无高无下,其功等氽。轻重报应,由人心也。心行不怠,苦而不退,此功难称,德亦难名。徒有至心,行之不专,政可得免罪而已。无心而浮好,徒施而无获也。富室之家,爱惜财宝,弗肯施散,拔赎罪根,徒推心求,希望大报,此将徒劳而无益也。天道何其责人财宝,强使作功德,故观其悭心,质求其意,有而弗散,将何求哉。穷而发心,意志坚明,慰苦师门,劳不为惮,道已鉴之。如此之辈,则功感诸天。故施财以对心,推心以对财,其功等氽。古人求心,末世求财,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财不度。所以氽者,末世贵财而不贵道也。以黄金万斤,仙经一部,施于穷山,末世乃当贪取此金,岂贪仙经也。黄金克为身患,仙经克得命长,亦公知如此,只自不能免于悭贪。既自不能免于悭贪,安得为咎8道耶。故非道弘人,此之谓也。明真科法,智慧上品,拔度罪根,施于生死,其法甚重。至于学士,身未入定,处于嚣尘,能无愆失,举动施为,罪福并行,故三官九府百廿曹,左右阴阳水火考官,司人得失,善功者列言左宫,行恶者列言右宫,各随年月日数远近,以考促之,轻重报应,如涛水之会9,必至之期,万无一失也。但以轻重远近言之尔。今故相告,勤为宣示,咸令众生男女善人,普知天地有不欺之响应10,实之言也。今以三元谢罪之法相付。元始上道旧文,秘藏于三元宫中,万価一行,不传下世。有盼其篇目,宿根自拔,结缚自解够,宝而行之,必招大福,轻而泄之,祸至灭族。言丹心尽,深慎科法。道君惧喜,稽首作礼。是时诸天同时购称善。 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下第三 元始天尊,时与五老上帝、十方大圣众、无极至真诸君丈人,同于赤明世界栢陵舍,座香园之中长桑之下。天尊回驾,诸天降席。是时云雾郁勃,四景冥合,三日三夜,玄阴不解,天地无光,有如龙汉之前,幽幽冥冥。五老上帝前进作礼,上白天尊:今日侍座,所未尝经。天尊出游,则诸天倾驾。上帝高真,神仙玉女,日月星宿,斑环玉衡,三界官属,五岳神山,河海水帝,一切神灵,莫不振肃,侍卫天真。当氽之日,天朗熙清,风不摇条,地无飞尘,河海静嘿,山岳藏烟,时和熙定,使生死同惧。而闭天光明,白日昼阴,天人惶怖,四座不宁。不审何故,所缘如是,愿垂告诲,令众见明,饶益一切,普得安全。 天尊告曰:今日同座,惧乐难遇,诸天发瑞,灵应自然,玉宇焕烂,彰弊天光,未通之始,致如昼冥,日庆时合,希所尝有。今当普为四众开天妙瑞,度一切人,咸令四座闭眼伏地。于是大圣众同时闭眼,伏地听命。俄顷之间,天黒朗除,冥闇豁消,五色光明,洞彻五方。忽有天书,字方一丈,自然而见空玄之上五色光中。文釆焕烂,八角垂芒,精光乱眼,不可得看。天尊普问四座大众: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天既降应,妙道宜明,便可注笔,解其正音,使皇道既畅,泽被十方。 天真皇人稽首作礼,上白天尊:自随运生死,辗转亿劫,屡经侍座,未有今日遭值圣道,开诸法门,得见天书,自然至真。斯八会之梁,合五和之音,非愚情短思所能洞明。今既厕座次,仰覩玄妙,被命狼狈,不敢藏情,逆用振惶,若无神守,辄竭所见,解注其音,冀万有一合,开示来生不及之体,惟蒙曲愍。于是晏笔,太真拂筵,玉女执巾,金童扬香,月宫散华,日精观津,五老监试,三界卫真,分其分❿度。卅二天,天有八字。其太黄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东方九熬青天。其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❿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摇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南方三黒丹天。其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摞阮乐天、无极昙誓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西方七熬素天。其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无上常融天、大释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平育贾奕天,八天合六十四字,位属北方五炁玄天。四八卅二天,合二百五十六字,皆卅二天大梵隐语,无量之音。天有飞玄自然之黒,合和五音,以成天中无量洞章。上演诸天之玄澳,赞大有之开明,中理自然之炁,普度学仙之人,下度生死之命,拔出长夜之魂。元始妙法,亿劫长存,其音既朗,其道行焉。大法开明,诸天称庆,无极大圣众,至真诸君丈人,五老上帝,十方尊神,神仙玉女,一时行香,旋行三匝,而作诵曰: 天尊回玉驾,降席香园中。至真大圣众,无极天中王。神仙导日月,郁郁披云宫。五帝翼华辕,三界备十方。日庆众真座,欢乐难为双。妙会自然感,灵瑞发空洞。焕烂启幽期,郓蔽日月光。玄阴不解夜,四众并恭恭。灵运自应图,修敛朗太空。灵书八会字,五音合成章。天真解妙韵,琅琅大有通。玉音难为辟,普成天地功。上植诸天根,落落神仙宗。中演玄洞府,坦明八幽房。开度生死命,拔出长夜公。地狱五苦解,刀山不生峰。五道无对魂,亿劫并少童。堂堂大乘化,一切不偏功。无极大圣众®,是为王中王。不胜情惧乐,飞步诵灵章。天尊开大有,落落诸天明。妙哉龙汉道,八会结成形。焕烂飞空内,流光三界庭。神图启灵会,玉书应景生。天真通妙趣,五和合成经。琅琅玉音响,飘飘翠上清。开度无终劫,九幽受光明。嵬嵬大法门,教导一切生。斯功不可胜,惧乐庆万龄。 是时惠泽普流,恩被十方,信向不死,皆得长年,老者还少,病者即康,枯骨生柔,死魂还人,五苦咸解,地狱宁闲,预以有心,皆得神仙。 天尊告四众至真:今日同座,一劫之中,开天灵奥,自然玉书,度一切人,其福弘普,广益众生。大法既陶,恩无不匝,无极世界,皆受光明,九幽开宥,长夜赦魂,生者惧乐,死者蒙还。诸天人民,宿对种亲,是男是女,善恶命根,元始而来,至于今座。生死辗转,殃对相牵,天地成败,功过难明。今一依大宥,普告诸天,日月星宿,斑矶玉衡,南斗北斗,司命司炁,韩君主録,南昌上宫,诸地诸水,五岳灵山,三官九署,十二河源,长夜之府九幽之中,四司五帝一切神灵,采笄録籍,推校本原,无善无恶,轻重之根,生死右别,条名列言,一切削除,断絶因缘,普同一庆,以今为新,令此一劫,咸得道真,大福所普,勿使有偏。 天尊有命,诸天敬从。于是四众同起作礼,举手指上,俛手指下,无上无下,无极无穷,无深无远,无幽无隐,无大无小,无数无终,一切普度,同更光明,挥指告众,一切咸闻。是时四众同时抗手,仰天弹指,卅二天,日月星宿,一时俱明,地下九幽,无极之底,光景洞彻,无复闇冥,幽隐普见,地藏露形,山川溪涧,一等缅平,冬华结实,枯树发荣,庆加一切,功载众生,鱼龙踊跃,鸟兽欣鸣,灵歌交会,路无悲声,天静地嘿,三官潜宁,简对休息,五道不生,人神惧泰,圣道太平。 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玉字,皆诸天之中大梵隐语,结飞玄之柔,合和五方之音,生于元始之上,出空洞之中,随运开度,普成天地之功。斯文尊妙,不辟于常,是故开有之始,而闭天光明,以宝其道而尊其文。其字宛奥,非天书之无形,植财贵其妙象,而隐其至真,妙感应图,其法运行。天尊不以我之才呐,而见命勅,使解其义,通其玉音。玄科有制,不敢违命,晏笔之日,形魂顿丧,率我所见,聊注其文,是之与非,极我乃心。皇道既明,诸天称庆,一切获载,生死并惧,大福普匝,我情自欣,惟愿四众,咸见体明。 于是四众至真尊神,一时称善。天上天下,地上地下,无穷无极弥罗世界,一切神灵,莫不范德,尊崇大圣,欣道开明。惟愿大法广度无终,福流亿劫,世世长存,庆加愿会,普得道真,不胜罔极。四众同时俱起,作礼稽首受命。 天真皇人稽首上白天尊:自受日月,随运流迁,去来轮转,一光一冥,一灭一度,一死一生,身受破坏,一败一成,经履天地,改易光明,幽幽妙邈,非可思议。自龙汉以来,已九万九千九百万重劫,缘对相牵,世世不絶,至于今日。亦尝生王门,亦尝生贱家,亦尝生富室,亦尝生穷寒,亦尝生人尊,亦尝为仆使,亦尝婴六疾,亦尝受光明,亦尝受智慧,亦尝受愚聋。诸行备经,身未入定,恶对缘生,而作无道,非人所行。不敬天地,不畏鬼神,不慈不孝,伤害众生,死循剑树,足践刀山。或入寒夜,或入镂汤,流曳三涂五苦之中,形魂楚挞,痛毒备婴,万劫对苦,乃得还生六畜之中。年命无几,更受死坏,方复还充五岳长徒,东西作役,无所不更,千劫受苦,乃得还生边夷之中。虽有人形而无人情。年命无几,身复死坏,魂担四渎,挞汲溟波,徒炭寒冰,昼夜无宁,百劫对尽,乃得还生贱人之中,六疾丑陋,可憎之极。年命无几,复受死坏,魂入长夜九幽之中。配役三河,卑塞长源,寒厉切肌,诸苦备经,一劫缘尽,乃得更生中人之门,形容端正,人道备足。年命无几,复受死坏,魂魄方还三官,都使®驰百极,流离鬼庭,万年罪竟,乃得还生善人之门,则财宝无乏。虽受宽泰,年命无几,复受死坏,魂神方还三官,善鬼受任都伯,统承生死,千年根断,乃得受生,通灵彻视,座见鬼神,役使召制,助国治民,或辅帝王平断四方。年命无几,复受死坏,魂神乃得为五帝宾友,交游神仙,百年根对并消,地责周竟,三官絶簿,诸天记名,乃得受生富贵之门,侯王之家,荣禄难胜。根尽福生,发心大愿,布散穷乏,广作功德,而受灭度,径上天堂,逍遥惧乐,衣食自然。廿四年,更生贵门,受柴智慧,五心开聪,修奉经法,贱财重道,慈心一切,奉敬师宝。功德未全,复受灭度,上升南宫,朱陵定我命籍,三界书我功名,周流十方卅二天,交游上圣,为太上之宾,十年还在人中,身作师宗,宣够通法音,开度天人,教化羣生。辗转亿劫,无所不经,备三官徒对,年限垂竟,而又行恶心,罪倍于常,更受死坏,复还三官,对于徒责,苦痛过先。如此一善一恶,一宽一急,一死一生,一愍一惧,难辛斡轲,亿劫之中,诸恶漏尽,福德自生,乃得还在富贵之门,道德因缘,供养经法,七宝告灵,发心善愿,功名得全,为三界所举,五帝所明,降致云舆八景琼轮,驾空乘浮,白日升晨,被蒙天尊,曲逮重恩,拂饬朽骸,得见光明,超陵三界,位登天真。今日侍座,惧乐难言,天尊不以光音所见浅侠,触事无能,见使注笔,解说天音,命重教严,不敢隐情,辄极所见,率表乃心。虽不罗缕,然经历前生亿劫以来,游涉天元,随法生死,恒值真文,自不履其玄化,洞于本根,将敢以私短,而窃申自然之书,以解曲逮之文,振琳琅之向,叩琼瑶之音,义体虽不都备,由足申演天地之根矣。其诸天之中,阔夹度数,无象变化,日月星宿,宫室山林,真人城台,及魔王鬼神,应承之所由,其事深奥,亦非可都详。且问难因缘,亦已旧书载,不复一二,论为烦重。今粗解天书五合之义,其道足以开度天人,拔诸苦根,大法开张,泽被十方,今生来生,男女善人,当得此恩。然案元阳玉匮,九天推数运行,灵关周回,卅二天一交,伪道出行,万姓心坏,静共崇奉,此文当还大罗之上,七宝宫中。三五周竟,万道势讫,大圣龙兴,下世度人,诛罢伪座,退翦逆民,道德兴隆,天下太平,国主享祚,十方宁焉。真经辅世,善瑞日生,壬子之初,乙卯之年,至甲子之旬,当有青帝九种仙人,乘九色之龙,出游太山,资此真经,以扫不残。真经下世,角音龙精,遇吾此道,其祚自强,以保甲申,普度天人,其时惧乐,此经之功也。奉之者享福,修之者神仙。斯文玄奥,广覆无穷,大法尊重,伏愿天尊,普告诸天上帝,大圣尊神,日月星宿,地上地下五岳四渎,及河海水帝,神仙真人,十方世界诸灵官,一切依大有之格,府够仰之科,禁偿漏慢,秘而奉焉。 是时天尊举手挥指,天上天下,地上地下,无极世界一切神灵,莫不秘奉。诸天大圣众,同时稽首,长跪称善。天尊告四座大圣众、无极太上大道君、卅二天十方尊神等天真皇人龙汉之前,在延康之中,随运生死。至于龙汉,乃受缘对,魂形艰苦,涂炭三官,缘尽根断,得入福门,经履天地一成一败e,无复限极,涉见天元,恒值灵宝,世世岀法,化度天人。是以洞究天中之事,能解天书自然之文,大法开明,诸天所宗,宜宣至理,音究朗然。故令注笔解其曲逮,合和五方无量之音,以成诸天,普度来生,其中玄奥,信而可尊。灵音既琅,诸天光明,天上天下,地上地下,十方无极世界一切神灵,莫不宗奉。依明真玄科具制,以玉童玉女各廿四人,烧香侍真,检慢纪非,不得轻宣。四万劫一出,下世度人,明各检慎,勿使有言。是时四众一时作礼,稽首称善? 天真皇人曰:天书尊重,度人无量,贵而亨福,慢而祸臻。诸是上天已得道过去无极大圣,至真尊神,及飞天神人,五岳神仙,莫不备受宗奉,天文自然之音,以成至真者矣。自非宿名金録,玉字上清,终不得见。脱于漏慢之中,见其篇目,神迷其心,终不开悟。有其宿分,自当发心,愿乐神文,生遇其世,与文相值,当资七宝文缙之信,诣师告盟,上关诸天,受而备身。得备此文,诸天所敬,三界所称,五帝所侍,地祇奉迎,一切神灵莫不朝门,将拔九祖于长夜,开度死魂于九冥,反更胎于灵燕,得受生富贵之门,长与诸天交游,携提太山之宾也。 五老帝君宣告诸天,地上五岳灵山,三河九海,神仙真人玉女,一切神明:天真皇人开大有之妙法,通自然之灵文,天书尊重,禁不轻传。今生男女,心不怀贰,敬信自然,受之者皆得升度,奉之者皆得长年,轻财重法,致魔不言。来生男女,心当破坏,各怀伪黠,贵财贱道,不信至真,纵有归向,多以浮华,意志不专,贪窃阀触,致魔有言。故玄科告禁,以七宝文缙,质求人心。有至学之士,依科登信,便言名诸天,斑告五岳,地上神仙,一切记名,宣示魔王,保举三清,然〔后〕而传岂有违玄科,身负风刀,万劫无还,九祖填夜,长役河源,一切神灵,明识此言。天真皇人告五老帝君:我当于龙汉之中,受文于无名常存之君。俯仰之仪,以丹笔书诸天八字之音,合二百五十六字,以黄缙为地备身。依明真玄科,以金银、苏牙、流离、水精、车渠、马脑,七宝镇灵。五色文缙各册尺,以奉神真。玄科之言,法不得亏。至于有心,穷乏不备,贵得表冥,当量其轻重,宜而授焉。出内音。 众篇序经竟 1按此经名系据敦煌S.6659抄本拟补。该钞本卷首残缺,尾部完好,题“众篇序经”。即《灵宝中盟经目》所著録之“众经序一卷”。京都253号抄本题作“太上洞玄灵宝妙经众篇序章”。 2按据后文内容推测,S.6659前缺文字,应为《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经》卷上。 3不闲:P3386作“不关」。《道藏》本《元始五老赤书》作“不开”,近是。 4“先”字原缺,据京都253抄本补。 5浅夹:京都253作“浅陕”。《道藏》本《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作“浅狭”,近是。 6豪分:京都253作“毫分”。 7静舍:P・2386作“静观」。京都253作“静寺”。 8咎:原作“名”,据京都253改。 9会:原作“贪”,据京都253改。 10响应:原作“向应”,据P.2386改。 11自解:P・2386及京都253均作“自释”。 12同时:P・2386及京都253均作“同立”。 13“分”字原缺,据P.2386及京都253补。 14笳:原作“加”,据P.2386及京都253改。 15够无极大圣众:P3386作“元始出玉文”。 16植:P・2386及京都253均作“直”。《道藏》本《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作“真」。 17“旦”字原缺,据P.2386及京都253补。 18愍:P.2386及京都253均作“恼”。 19府仰:P.2386及京都253均作“俯仰」。 20“众”字据P・2386及京都253补。 21一成一败:原作z败一成」,据P.2386及京都253改。 22P.2386、京都253抄本均止于此。京都本尾题:“太上洞玄灵宝妙经众篇序章。承圣三年三月七日道士朱世元书”。 23“后”字《诸天内音玉字》补。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6:12
249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