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经名:洞玄灵宝诸天誉界造化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言劫运灾变及济度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天尊说经开叙品第一 太上天尊居灵鸟山中,与诸天人说十二部经。於是乃分四十万品,弟子书之,故曰妙道。尔时天尊化为居士,而智慧无穷,而告众曰:我学道以来,九十一劫,断求念空,故得无想定通众圣中王。以洞达之照,得见天地败而更成,众生死而复生,无有穷已。如日月围绕昆仑之山,旋照四方。天下周而复始,无止息时。有四千昆仑,四千日月,四千天下;有大海水四千,大龙王宫四千,大金翅鸟王宫四千;大恶道高数万里,大神山高数千里,大神树万种种大地狱。合尔所名,为小劫世界数;是小劫世界千,名为中劫世界数;是中劫世界千,名为三界。大劫世界从彼始成,至后七日并出,悉烧败之,一切荡尽,后复更成,一如往法,无休止时。自然如是,无神为也。亦如众生死而复生,但其寿长远,人不知之。又众生死时,形灭而神移,皆缘其生时所作罪福,至彼五道之处。何谓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地狱之道,四者饿鬼之道,五者畜生虫兽之道。若其人生世积德探厚,得入上福,则生天道,长寿好形,安乐无极,还知宿命因缘之事。若其生世得在中福,则生人道,得其富贵之门,无所不足。若其人生世福微罪多,得在下福,则生贫贱之门,凡事下恶,所向无可,或得盲聋喑痖六疾,丑恶奴婢臭处躁秽之身。是上二道,虽有优劣,犹胜是下三涂有生之苦。若其人生世悭贪吝惜,不施饥渴,不济穷急,即生饿鬼之道。当受鬼形,腹如悬鼓,喉中容缕,纵见美馔,不能得食,长受饥饿,形色丑恶,兼有长年,思灭不得。若其人生世奉亲无孝,九族无仁,恶及百姓,群众所忌者,则生地狱之道。受其罪鬼之形,常被考毒,不可胜说。若其人生世好杀害众生,射猎为事,屠割为业,不知修福,但行恶事,即生畜生之道,为彼羊牛猪鹅鸡鸭,受其屠割秤卖之报。如先身所为,谁能见是,唯得道者知之,谓汝未信,故说偈颂: 天地谅改换,何等能常存。出生必入死,神随五道缘。 敢或有欺诳,地狱相拘连。但当修善业,悔过灭罪根。 太上耀灵之符,行之无怠,超凌三界,得离五苦,转轮不灭,位为真人。 昆仑山王四天下品第二 道言:我在玄化之前,故有太上号,见彼昆仑山王,以金银琉璃水精作之。上高三百三十六万里,下有大海围之,深亦三百三十六万里,广亦三百三十六万里。地深二十亿万里。次下有地,亦深二十亿万里。次下有粟金二十亿万里,次下有刚铁二十亿万里,次下有水深八十亿万里,次下有大风,深厚五百二十亿万里。以是大风持地,使有堕落地浮水上,水浮风上,其下大空,异天地也。昆仑山北以金光照之,其天下名郁单越,地方四十万里,人寿千岁,其发钳色,男女长短同等,无有高下,民悉好善,不复相教作恶者也。凡四天下,是天下最胜三天下也。又昆仑山西,以水精照之,其天下名大唐界,其地如半月之形,广长三十二万里,人寿二百岁。其人长短皆有人间之事,寿夭之年。又昆仑山东天下,以银光照之,名碧落界,地方四十六万里,地正圆,人寿三百岁,或长或短,皆有人间之事,寿夭之年。又此昆仑山南,以琉璃光照之,地方二十八万里,其地名弃贤界。其人或长或短,於人间最苦,不如彼三天下人也。年寿无定,犹有一事胜三天下,及上诸天人者,其人勇猛,求道易也。若能修福,从我道者,径上生天堂,或出三界,得无上道。如其积罪者,死入地狱,俄顷之间,无有定品。又昆仑之山在黄曾天下,太微帝君或居中央,有四天王,各镇四边,各掌一方天下,常以月一日、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蝖飞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真人下,十五日、十八日仙王下,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使者复下,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仙王下,三十日诸天王下。四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诸天森然俱下,伺察众恶罪犯之者。汝曹当以是日,改心易行,持斋悔过,诵经持戒,唯行善事,能如是者,天官爱护,司命益算,尽其本寿,不遭枉横。至其寿尽,上生天堂,衣食自然,安乐无穷。是言至实而汝未信,故说偈颂: 尔观四天下,矜是无秘言。受生若电过,那不修福田。 冥冥地狱中,万万亿劫年。天律无原赦,为欲诉何尊。 天律乘真,正魔邪神,符腾福至,与道升遐,玄都司契,犯法不赦,急急如律令。 日月旋照四天下及天上品第三 道言:昆仑山上方三十六万里,其中神圣居之,各有方位。又有日月天子,光明具足,普照天下。唯月城之中,有五风转行,月中有四宫,五夫人,有骞树,上高四千里,所以影见月中,善人见之,其树有实,不可称说。又有七仙精舍,及七宝之山,七宝之树。此等仙人,常修我道,终无横夭损寿也。汝曹若欲生是长寿天中者,当修是下五事。一者慈心不杀,爱存物命。二者贤良不盗,济救穷急。三者用心贞洁,不犯外色。四者奉斋护戒,精进无倦。五者诚信不欺,减酒慎过。行是五事,必得生天。谓汝不信,故说偈颂: 时行叵能制,哀哉生世促。如何萌罪辜,天官所纠录。 一往无拯拔,沈魂沦地狱。速愿生天好,三涂不可触。 太上尊灵经之符,济育群生,开悟盲冥,杂妙华香,修心恭敬,得金光之身,无量寿命,急急如律令。 诸天世界大洞品第四 道言:三界之人,凡有三生。一者花生,二者化生,三者胎生。花生者,积福深厚,於莲花中生,为彼天人。化生者,福有神力,於变化中生。唯有胎生,福德微浅,最为下劣,托神肉形,年寿短促,不如天人。天人虽乐,犹有三界之内,至其寿尽,还生下土,无由得道。真人无死,能有能无,金刚不能为固,石壁不能为障,雷霆不能为驶,水火不能为患,诸天不能为隔,智慧不能为长,鬼神无不降伏,有生无不宗仰。是为无上三界之人,得道者与虚空合体,无尽者也。其化生者,先有善功,应化故也。欲希升度,喻如脱身救兽,忘死求道。当行万善,断弃俗缘,隐居山林,奉礼草圣,日夜斋直,沐浴洁清,洗荡口齿,不食臭恶。今精神附着,不害群生,唯道是从,誓愿不绝,得道飞仙。如是之教,语诸仙官,道士有法服之身,非是帝王臣民所能行之。但能尊行十善,修奉五戒,不染十恶,必生上天,八劫之寿,有兼圣则得生道,非诳汝也。 诸天齐功,随愿即报,纪德仙都,及诸群魔鬼神,有来听者,增官益族,早得天道,为金光真人,不轻慢玄都律,吏明如律令。 小劫大劫天地败成品第五 道言:地有三灾。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先为小劫,后为大劫。小劫至时,阴阳气变,水旱不调,五谷匮乏,一切木石草棘,及众生指爪,尽成刀剑,互相杀伐,人民死尽,兼人命短浅,忽自诳惑,七日之内,相杀都尽。是洪水滔溢,洗荡天地,山川改换,土地平坦。甘露降臻,真人下生,身有明光,名曰昆仑。尔时洪水美好,味甘除患,一种七获,如有便利不净,地即裂之,受已还合。人寿八万岁,女年五百岁,方乃行嫁,天下快乐,同彼上天。其后真人过去,后生之徒,渐渐积罪,经是数千万年,地狱满溢,大劫欲至。帝王臣民父子,上下相残,民无忠孝,君无慈仁,劫盗横起,逆暴相仍,为恶之苦,剧於大劫之前。及四天之下,人情尽恶,无有往日淳风之俗,於是大劫始至,大灾先起,二日并出,乃至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时俱为是数万亿年,河海乾涸,众生死尽。天尊观地上,其中男女,散戏地味之草,颜色变恶,失其光明,其身即重,不能飞去,常居下苦。於是天尊愍此众苦,令日月还生,星宿复度,风雨顺时,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人无疾病,华色赫奕。其寿六万,食自然之米,衣自然之服。后世人性行转薄,罪根萌生,年寿渐短,自然衣食,忽自殄灭,乃食鸟兽之肉,衣其皮羽,更相残害,罪负日积,阴阳不调,雨旱不节,冬则穴处,一夏则巢居,以避时害,未有衣食礼义之节,死入地狱,不得生天。如是万亿年,万生圣智,感降教化,伏牛乘马,造火田蚕,衣食君人之事,以相维制,有高下贵贱之差,能行至善。行合道教,则得生天。如其不然,悉入地狱。冥冥万劫,无有出期。以是之故,今说偈颂: 地狱徒罪苦,永劫无出期。衅毒由身植,信哉莫尔嗤。 形灭反泉壤,神魄随功基。天地犹一忽,汝无疾风时。 下敷元生,和神之度,翼是灵经,天人庆慕,扶福三界,除汝罪故。敢有毁堕,狱律无恕,急急如律令。 九幽地狱品第六 道言:其黄曾天下,凡有九州,皆以小海环之,流通昆仑大海。我今教化之处,名曰赤县小洲,中为九州,法彼大洲者也。是小九州之人,聪明巧伪,少有真实,希得生天,多入九幽地狱,纵横数十万里,其中冥冥,尽是罪人。或洋铜灌口,或镬煮之,或猛火烧之,或铁叉刺之,或铁锤锤之,或火杖拷之,或屠解其形,悬其头首,或担砂负石,填河塞海,大神结政,徒罪无赦。或为一劫、二劫、三劫、四劫,乃至百劫。是劫有大探坑,方四十里,告令罪人,作役百年,投一芥子,至是坑平满,名为一劫。又有大石方四十里,告令罪人,徒作百年,以天衣一拂,须是大石消尽,名为一劫。尔时罪人哭泣相向,相谓曰:芥子至小,是坑深广,何当平满。是石坚劲,天衣轻眇,百年一拂,何当消尽。而狱吏闻之,怒而告曰:如是之劫,其数二十,未名半小劫也。罪人闻之,气思哀咽,死而复生,将之入是科罪,无复出期。方恨先身不孝恶逆,为贼杀生,诽谤经道,夺人之命,负人之财,奸巧盗取,不奉神道,致有是报者也。我见如是,念汝士女不可为罪,故说偈颂: 坑石不为名,二十非大劫。悠悠徒罪中,神魄不为灭。 须臾起身形,暂尔复屠裂。镬汤为蒸煮,刀风为俎切。 愍哉下天人,何不建福业。生天必可果,况复神仙法。 告众圣品第七 太上天尊说是经已,尔时众圣诸君丈人、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等,悉皆在座,咸曰善哉,上白天尊:如是悟道,无不宗仰。请问彼诸天世界,复有至化不。天尊告曰:自我学道九十一劫,因学教化六十二亿尘沙世界,或分神散体,同其生死,或化作金刚瑠璃之光,或为帝王圣智长老童子,或为神瑞仁兽,师子白鹿、麒麟凤凰,种种方便,无所不通。但天下众生,罪业深重,缘期未至,不能受化,终归地狱。其中受化之者,悉得至道,不生三界。汝曹既睹道场,唯当阐扬道教,济度群生,为发大愿,普令国主帝王,总及诸天地法界,一切臣民,下至蜎飞蠕动蚊行之类,皆使开悟,不入三涂十苦八难,死得无极之乐,生得法身无量之寿。七宝宫殿,无物不足。汝能如是济度,则为天人之师,可不勉也。 天尊告曰:是经出世,未可隐藏。同契相授,景福由昌。谬传流俗,获罪招殃。於是众圣稽首,悉皆称善,信受奉行。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6:17
32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