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期或隋唐。言宇宙生成及天地境界,劝人归依天尊。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大道,妙用也。有太易,未见气也。太初,气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且气形质三具,而未相离散,曰混沌,是万物未分判也。轻清为天,重浊为地。故造天地章云:老君者,乃天地之根本,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故立乎不疾之途,游於无待之场,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涎,抱无名之大朴,乃善贷而成焉。故於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万气之初,复列玄元始,而生天地焉。号无名之君,演自然之道,以化天地。经大劫一交,天地崩沦,又积气御运,重立乾坤,号曰无上玄老,开导兆人。经大劫之周,天地复坏,又造化二仪,号太上老君,秉持仙箓,以度十方。至一劫运终,天地复沦,又托生玄妙,号高上老君,而混成天地焉。分别元气,清者为天,浊者为地,太阳之精为日,太阴之精为月。复分日月之精为星辰,置二十八宿,布二十四气,建八节、四时、五行,立五星,立五岳,分五帝主之,日月星各立宫室,主理其中。以春夏秋冬辅二十四气,复立三百六十名山、七十二福地以镇地理。天地之气交,然后人及禽兽草木,蝖飞蠕动,森然皆生,乃置立三皇五帝,胤冑百姓,更相产化。天地相去四万八千里,东西南北相去万万九千里,日月各径三千里,周圆各九千里。昆仑山为天地之齐,北辰玄君其上,北斗一星面百里,相去九万里,如是置立,凡有九天九地焉。九天者,从下第一波利天,第二迦夷天,第三梵宝天,第四化应天,第五不骄天,第六寂然天,第七须延天,第八禅善天,第九郁单天。九地者,自上第一色润地,第二润色地,第三色泽地,第四润泽地,第五金粟泽地,第六金刚泽地,第七水泽地,第八风泽地,第九洞泉纲维地,此亦名九垒也。然天位乃多,今略举三十六名,分为三界、四天、三清境域也。从下第一欲界六天。六天者,太皇天、太明天、清明天、玄胎天、元明天、七曜天是也。第二色界十八天者,虚无天、太极天、赤明天、恭华天、曜明天、竺落天、虚明天、观明天、恭庆天、太焕天、元载天、太安天、显定天、始黄天、太黄天、无思天、上揲天、无极天是也。第三无色界四天者,霄度天、元洞天、妙成天、禁上天。凡二十八天,名为三界也。次上四人天,有四者: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弈天。此四天名为种民天也。合前凡三十二天,并在三清之下矣。次上三天,号曰三清者,第一大赤天,曰太清境;第二禹余天,曰上清境;第三清微天,曰玉清境;最上一天,号曰无上大罗高盖天,谓包罗诸天,极高无上故也。通前凡三十六天,各立一帝。地亦有三十六名,各置一皇。是为三十六天帝、三十六土皇也。天地之外,其状如鸡子,又如车轮,元气绕之,如日之晕,黄精之所散也。如是天地,各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重也。其中立天文地理,土水火风,阴阳之所,生育皆从我始,故二仪得之以分判,三景得之以光明,四气得之以调和,五行得之以相生,江海得之以深澄,山谷得之以虚盈,道士得之以神仙,王侯得之以太平,品物得之以滋兴,神祇得之以致灵,幽魂得之以开度,枯骸得之以发荣,寔上善之广洽,咸享自然之福也。是知太上老君乃为元气之父母,为天地之本根,为阴阳之祖首,为万神之帝、君,为先王之柄蒂,为万物之魄魂。陶冶虚无,造化应因,衿带八极,载地悬天,游驰日月,运走星辰,呼吸六甲,御制乾坤,改易四时,推移寒温,驱使风雨,鼓奋雷云,分别青黄,历数虚盈,君臣父子,礼义备焉。论者以为:欲界之人,有阴阳色欲,更相产育;色界人言有色而不交,人皆化生;无色界人谓性识微妙,无复色想便止。种人者,次仙也。谓寿有亿万,身能飞行也。虽渐阶长寿,犹未断生死,寿尽下生,各随业厚薄,若能修习增进,则升入三清道境,永免轮回矣。其中立三元宫,置三官九府、百二十曹,列考官吏,各书人生死罪福,毫分无失,庶向方之子,其勉之焉。 子可归命於十方天尊,而延道气。东方玉宝皇上天尊,见曲直之形仪,衣甲乙之冠履,拽龙虎之杖,主寅卯之民,子可归之。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见炎上之形仪,衣丙丁之冠履,秉朱雀之笋,主巳午之民,子可归之。西方太妙至极天尊,见从革之形仪,衣庚辛之冠覆,挥雪霜之刃,主申酉之民,子可归之。北方玄上玉晨天尊,见润下之形仪,衣壬癸之冠履,秉玄武之简,主亥子之民,子可归之。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见木水之形仪,衣青黑之冠履,仗鬼门之剑,主艮极之民,子可归之。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见木火之形仪,衣青赤之冠履,掌风门之印,主巽极之民,子可归之。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见金火之形仪,衣白赤之冠履,掌地户之簿,主坤极之民,子可归之。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见金水之形仪,衣白黑之冠履,掌天门之镜,主乾极之民,子可归之。上方玉虚明皇天尊,见轻清之形仪,衣苍穹之冠履,运春夏秋冬之动植,主君臣父子之枯荣,子可归之。下方真皇洞神天尊,见重浊之形仪,衣戊己之冠履,施东南西北之愿,主辰戌丑未之民,子可归之。凡三十六天,天各立一帝,三十六地,地各置一皇。其天帝、地皇,各有形仪、冠履,所表所主,具列仙班图籍,即七十二天帝地皇。俱尊十方天尊,而统三界仙凡修短,祸福增减。而不归命於十方天尊,而归何所乎。是以五岳各图形仪,欲世民归命矣。颂曰: 三清降灵,八极归命。六宫无尘,十天景行。朝真诵此,普礼十方天尊,而求长生。子宜归之。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管理员
2023年5月21日 16:18
271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