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经名: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当系摘录《真语》卷六改编而成。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 ###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卷上 方诸青童君告曰: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者,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护身至死,其苦无量,心恼罪积,至死不绝,其苦难说,况多不终其天年者哉。为道亦苦者,清诤存真,守玄思灵,寻师轗轲,履试数百,勤心不惰,用志坚审,亦苦之至也。视诸侯之位如过客,视金玉之宝如砾石,视执素之丽如弊帛者,始可谓能问道耳。 西城王君告曰: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也。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既得为男,六情四体完具难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国难也。既处中国,值有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值有道之君,生学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难也。善心既发,信道德长生者难也。既信道德长生,值太平壬辰之运为难也。可不勖哉。三恶道者,生不得作人,乃作乌兽虫畜之类,谓三恶道也。 太上问道人曰:人命在几许间?或对曰:在数日之间。太上曰:子不能为道。或对曰:人命在饮食之间。太上曰:子去矣,未谓为道。或对曰:在呼吸之间。太上曰:善哉,可谓为道者矣。吾昔闻此言,今以告子。子善学道,庶可勉此呼吸。弟子虽去吾数千万里,心存吾戒,必得道矣。研玉经宝书,必得仙也。处吾左侧者,意在邪行,终不得道也。人为道读经,行道事者,譬若食蜜,褊口皆甜,六府皆美,而有余味。能行如此者,得道矣。 方诸青童君告曰:人之为道,能拔爱欲之根者,譬如脱悬珠,一一脱之,会有尽时。稍去外恶,恶会有尽时,尽则得道矣。又近谕牛负重行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趣欲离泥以自苏息。达士视情欲如彼泥中牛,直心念道,可免众苦,得道矣。 太虚真人南岳赤君告曰: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己,如川归海,日成深广耳。有恶知非,悔过从善,罪灭善积,亦得道也。夫人遇我以祸者,我当以福往。是故福德之气,恒生於此,害气重殃,还在於彼,此学道者之行也。 又告曰:恶人害贤,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形。逆风扬尘,尘不污彼,还污其身。道不可毁,祸必灭己。 太虚真人曰: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学道者。寒栖山林者益善,当以为意。 紫元夫人告曰:天下有五难,贫穷惠施难也,富贵学道难也,制命不死难也,得见洞经难也,生值壬辰后圣世难也。我昔问太上,何缘得识宿命。太上答云:道无形,知之无益,要当守志行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六情,守空静,即见道之真,亦知宿命矣。又曰:念道行道信道,遂得信根,其福无量。 紫元夫人告曰:为道者,譬彼持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存正,愚痴即灭,而正常存。财色之於己也,譬彼小兄贪刀刃之蜜,其甜不足以美口,亦即有截舌之患。 玄清夫人告曰:夫人系於妻子家宅之患,甚於牢狱,桎梏会有原赦,而妻子情欲虽有虎口之祸,己犹甘心投焉,其罪无赦。情累之於人也,犹执炬火逆风行也。愚者不释炬火,必烧手,贪欲患怒愚痴之毒,处人身中,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痴者执火烧手之谓邪。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亦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又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人为道,不为秽欲所惑,不为众邪所诳,精进不疑,吾保其得道矣。 南极夫人曰:人从爱生忧,忧生则畏死。无爱即无忧,无忧则无畏。昔有一人,夜诵经甚悲,悲至意感,忽有怀归之哀。太上真人忽作凡人,径往问之:子怛弹琴邪?答曰:在家时常弹之。真人曰:弦缓何如?答曰:不呜不悲。又问:弦急何如?答曰:声绝而伤悲。又问曰:缓急得中何如?答曰:众音和合,八曲妙奏矣。真人曰:学道亦然,执心调适,亦如弹琴,道可得矣。爱欲之大者,莫大於色,其罪无外,其事无赦,赖其有一,若复有二,普天之民,莫能为道者也。夫人学道者,行阴德莫大於施惠,解救患莫大於守身奉道,其福甚大,其生甚固矣。人有恶我者,我不纳恶,恶自归已,将祸而归身中,犹影响之随形声。 右众灵教戒所言。 三见易迁,载#1云可待,要乃起东山屋舍,且可篱护之耳。问其故,未见答。问众灵云:我惑尔耶?未详此意,故欲试之。 数游心山泽,托景仙真者,灵气将愍子之远乐,山神将欣子之向化,是故百疾不能干,百邪所不得犯。屡烧香左右者,令人魂正,而恒闻芳风之气,久久乃觉之耳。觉之则入道,入道则得仙,得仙则成真。 静亲天地念飞仙,静睹山川念飞仙,静睹万物念覆载慈心,常执心如此,得道也。人生如幻化耳,寄寓天地间,少许时耳,若摄气营神,苦辛注真,将不久得道,道成则同与天地,共寄寓在太无中矣。若洞虚体无,则与太无共寄寓在寂寂中矣。洞寂者,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死生之根易解,久长之年易寻,寻之可得,解之可久。 夫可久於其道者,养全#2也,常可与久游者纳气也。气全则生存,然后能养生。养生则合真,然后能久登生气之二域。望养全之寂寂,视万物之玄黄,尽假寄耳,岂可不勤之哉。气全则辟鬼邪,养全则辟百害,入军不逢甲兵,山行不触虎兕,此之谓矣。 学道之心,常如忆朝食,未有不得之者也。惜气常如惜面,未有不全也。然面亦有毁坏者,犹气亦有丧失,要人之所惜,常在於面目,虑有犯秽,次及四肢耳。若使惜气,常为一身之先急,吾少见其枯悴矣。 人随俗要求华名,譬若烧香,众人皆闻芳,然不知恒以熏自燔,燔尽则气灭,名立则身绝。是故高人哂而远之,遂为清净。生之为物,譬若日月天地,此四象正与生生为对,失生则四象亦灭,非四象之灭,生减之也。若使常生,则四象常存,非四象之常存,我能常生故也。常生亦能生於无景,何四象之足计哉。灾遘祸生,形坏气亡,起何等事邪?似由多言而不守一,多端而期苟免耳。是以悬巢颓枝以坠落,百胜丧於一败矣。惜乎通仙之才,安可为坚子致弊邪? 右南岳夫人所言。 鸿鹭对南旋,以遐扇扬翮,在於十百之野,彼乌自谓足矣。然鴳鸠叹其眇邈,大鹏哂鸿举之咫#3尺耳。苟安其安,而是非自足,故三乌不相与议焉,何讥之乎。 右紫微言。 弱丧网潸,笃灵未尽,倚伏异因,云梯未抗,虽有怀於进趣,犹未渊於至理矣。君才实天工,以清澜凝浪於高韵,志栖神乎太玄,期紫庭而步空矣。有心洞於飞滞,柔翰蔚乎冥契也。动合规矩,等圆殊方,静和真味,吐纳兴音,可谓纵诞挺德,良为钦叹矣。然秽思不豁,鄙吝内固,淫念不断,灵池未澄,将未得相与论内外之期,泛二景之交耳。夫失机者,贵在能改相好,释有情乃无妨矣。虽暂弥群听,故克和也。前途悠邈,此彼不一,编绪多端,当恒战谧。苟情有愆散,得随事失,悟言微矣,将何以遏之,将何以遣之。 右七月二十六日夜,云林右英王夫人谕书。见与勿答。 清响散空,神风洒林,身超冥衢,志咏灵音,仁侯其人也。欲以裴真人本末,示郄者可矣,其必克谐,不善诱之,心亦内彰也。裴亦何人哉。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卷上竟 #1『载』字,《真诰》卷六作『再』,於义为长。 #2『养全』,《真诰》卷六作『养生』。 #3『咫』字原本误作『只』。 ###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卷下 经曰:昔有刘少翁,曾数入太华山中,拜礼向山,如此二十年,遂忽一旦得见西岳丈人,授其仙道。又曰:昔有一人,数旦旦诣河边,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侯河伯遂与相见,与其白璧十双,教授水行不溺法。此人见在中岳得道。又曰:左慈初来,亦勤心数拜礼灵山,五年许,乃得进内外东西宫耳。又曰:学道当如山世远,去人事当如清灵真人,步深幽当如周紫阳,何有不得道邪。又曰:建志当令勤,研神当令虚,所为所作当令密。又曰:中茅山东有小穴,穴口才如狗宝,劣容人入耳。愈入愈阔,外以盘石掩塞穴口,故余有小穿如杯大,使山灵守卫之。此盘石亦时开发耳,谓之阴宫之阿门。子勤斋寻之,得从此而入,易於良常洞口。良常洞口,其中多沙,路曲僻,经水处不大便易,又道路远,不如小阿穴口,直下三四里,便径至阴宫东玄掖门。入此穴口二百步,便朗然如昼日。又曰:大茅山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谓之南便门,亦以石填穴口。但精斋向心於司命,又常以二日登山,延迎请祝,自然得见也。吾诚之至矣,阴宫何不足观乎,左慈复何人耶? 茅司命曰;若必范玄秉象,清争罕时,遂拔群幽藻,戢翼高栖,感味上契,渊停岳峙,萧寥玉篇,骯宝神生,遗放俗恋,调弹清灵,澄景虚中,五道发明,色绝化浪,欲与澹并,空洞冥衢,无视无听。尔乃远齐妙真,重起玄觉,明德内圆,灵标外足矣。终能策云軿以赴霄,书司命之丹录耳。若精散万念,为生不固,气随尘波#1,心不真舍,适足劳身神於林岨,实有误於来学也。其道微而易寻,其道艰而难得也。 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曰:昨与茅司命诣清虚宫,校为真仙得失之事耳。近顿除落四十七人,却复上三人尔,并复视尔辈之名简也。如今往耳,许邈乃得在仙#2札中,吾初不悟其如此,此益好也。其洗心勤迈,宗注理尽,心丹意竭,如履冰火,若久如此者,真人亦不得逃矣,仙道亦不得隐矣。但当抑断其淫色之念,吾等即可得见,可疏示之。 定录曰:仙#3举在於下官耳。太上老子将复可念,江东人未见有如斯而勤道者,然未足恃仙#4而忘道也。又曰:虚妄者,德之病,华衒者,身之灾,滞者失之首,耻者体之钥,遣此四难,然后始可以问道耳。於是灵轸呜辕,日有仿髴也。有淫愆之心,勿以行上真道也。昨见清虚宫,正落除此辈人名,而方又被考,以度付三官推之,可不慎乎。 右南岳夫人告。 清灵真人曰:吝心既忘,得亦不同,鄙耻不除,生籍不书。许长史虽已暂除,当得曾除而复书之。 南岳夫人曰:东卿司命,甚知许长史之慈肃。小有天王昨问:此人今何在,修何道?东卿答云:是我乡里士,内明真正,外混世业,乃良才也,今修上真道也。此语乃称人意,略有仙#5形也。 紫阳真人曰:可令许玉斧数沐浴,擢其水疾之气也,消其积考之瘕也。亦是致真之阶。 紫微夫人曰:沐浴不数,魄之性也。违魄反是,炼其浊秽,魄自亡矣。 云林右英夫人曰:违滞若救穷行德,不亦甚佳乎。不患德之不报,所患种德之不多耳。此一行则似乎佃福田也。万事云云,皆触类矣。 右英夫人曰:自古及今,死生有津,显嘿异会,藏往灭智,与世同之者,皆得道之行也。若夫琼丹一御,九华三飞,云液晨酣,流黄徘徊,仰咽金浆,咀嚼玉蕤者,立便控景登空,玄升太微也。自世事乖玄,斯业未就,便当暂履太阴,潜生冥乡,外身弃质,养胎虚宅,陶气绝钥,受精玄瞑。故改容於三阴之馆,童颜於九炼之户,然后知神仙为奇,死而不亡,去来之事,理之深也。 茅定录曰:凤巢高木,素衣衫然,履顺思竟,凝心虚玄,五公石腴,彼体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颜。三八令明,次行玄真,解驾偃息,可谓洞篇。琼刃应数,精心高栖,隐嘿沈闭,正气不亏,术散除病,是尔所宜。次服□饭,兼谷勿违,益髓除患,肥肤充肌,然后登山,咏洞讲微,寅兽白齿,尔乃见机,遂得不死。过度壬辰,偃息盛木,玩执周书,太极植简,金名西华,学服可否,息应灵符,理异契同,神洞相求。 茅保命曰:遇言必可用,不用是无情,焉得驾欻迹,寻此空中灵,微音良有旨,当用慎勿轻,事事应神机,保尔见太平。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卷下竟 #1『波』字原本作『皮』。 #2#3#4#5『仙』字原本均误作『伯』。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38
30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