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经名:洞真太上紫书箓传。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内载天尊授王母六妙秘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太真丈人所佩,传文始先生。一名五隐六妙三九正一密旨上经。 上清高真大圣玄神无始天尊,与五老上帝十方得道众圣无数真仙,会於东北始青天中,大浮黎国玉京之山,七宝琼林清容宫殿,天乐罗陈,香华纷散,神物穷奇,禽兽巨异,参列大观,不可称言,天尊融笑,一切咸欢。於是太上道君乘自然宝轮,侍从无极真圣,仙童玉女,不可量计,发自玄都,造诣天尊,礼毕白言。天尊欣笑,大众咸乐,未审所以然,而玄贶有以乎。天尊命使就座,论叙清妙,言笑甚欢,一切唱言,唯赞叹稀有,而无的叩请。 尔时元始天王从座而起,长跪上白天尊:太上道君积功累德,经劫无数,致令巍巍神妙,如是会於今日,欢乐稀有,其思难穷万机,慈洽亿兆,每欲言而无与言,欲教而无能受,即日大庆,愿闻要言,敢问何道可以广济,何法可以长欢乎? 天尊告曰:善哉善哉,大哉问也。吾有妙道,不可穷极,窈冥真精,不可为言,其深微秘奥,子粗已具,今出五隐六妙三九正一密旨,付授太上道君,可共明之,济度群生,令得常住长乐之道。 尔时元始天王及太上道君,与无量圣真,一切大众欢喜奉命,作礼而去。太上道君、元始天王同还大有之宫,游宴妙庭之馆,凝紫云,涌七宝,敷丹霞,列之台,众华璀璨,光烂玉虚,彻映诸天,香溢十方,焕烂朗馥,不可称宣。尔乃集会无极灵祇,至真大神,群仙众圣,抚云璈,奏天钧,戏师子,游素麟,惋舞白鹄,翱翔朱凤,铿锵八音,炜晔九色,箫管锺鼓,千奇万伎,亿种声容,歌咏清妙,天神人鬼,爰及蠕动,一切感通,莫不欢喜。 尔时得道大神,号为白玉王母,乘九盖华舆,众真侍卫,云龙翼从,仙童罗前,玉女列后,伞花交左,幡香拥右,舞伎作乐,敬诣道君,稽首修讯,因请问曰:伏闻元始天尊告於元始天王,曰出六妙密旨以付道君,不审此旨可得闻不?道君答言:天尊密旨,亿劫密行,真贤稀有,故不宣也。母今请问,欲鉴此乎,必愿闻之,可问无始天王。於是王母下座伏地,稽颡请於王曰:天尊密旨,太上有教,归命请闻,愿赐垂告。王曰:此旨密妙,不可思议,精志之人,自能感会,至真口受,要诀流漫,行尸尘劫不遇,遇者长生通神,与道合体,变化无穷,常乐无极,不遇者轮婴徒苦,良可悲也。母既慈慜一切,志在博济,功德与天尊符契,何可不思行密旨乎。愿还复座,请粗说之,王母神明,自当朗究也。吾昔闻天尊谓道君曰:非天非地,非阴非阳,非日非月,非柔非刚,非无非有,微密勿扬,此是妙旨之要,愿母解之乎。王母俯思良久,仰而答曰:非天非地,谓无上混合乎;非阴非阳,谓中宫玄通乎;非日非月,谓两半成一乎;非柔非刚,谓山河会同乎;非有非无,谓五九之极变化无穷乎;微密勿扬,谓默慎修之,不可妄传乎。王曰:是也,母了之矣。天尊大慈,恩周一切,岂当惜此密旨,而不传乎。但人多伪薄,不明至理,罪障根深,疑惑真正,傥闻微妙,更生毁谤,轻慢不信,致堕恶道,风刀苦毒,历劫不免。天尊大悲,慜念罔极,故隐藏妙旨,以俟真贤。真贤希有之道,旷代罕传其闻,众品不可无教,是故广说余因,以拯流离,科法威仪,禁忌戒律,种种引喻,随时创制,宗贯分张,不可具记。冀缘粗入妙,终遇斯旨。斯旨密妙,群理之本,故五老帝君,三十二天万万众圣,咸共宗之,无言之时,此道潜存,有言之日,斯旨最先,高上无比,故天尊所重,圣贤宝秘,唯此一旨,余经虽重,皆是此旨之后次也。积劫勤学,精苦不退,功德轮转,自当遇之耳,自非应得道者,终不遇也,非得道成真者,亦无以知人可传。今王母体道合神,精照洞彻,察究有无,穷理尽性,总映人物,巨细毕识,方救济一切,科真别伪,赏善戒恶,度脱无鞅,解了此旨,功德方大,巍巍堂堂,岂可言乎。但此旨天尊敷教之极,包罗众妙之端,一切育教,唯此为主,可分明传授贤德上士,慎勿示中下之人也。王母白言:蒙天尊密旨,六度上事,四等行之,累劫不穷,尽言以谢,何足酬恩,谨竭心默慎,唯依命旨。王曰:钦哉,顺行无极。 尔时王母白道君曰:亿劫有缘,得遇此旨,方以化度一切,福庆无量,唯恐真贤希有,可致叹耳。自今以后,若大志上士,深乐此道,舍财舍身,委命求受密旨者,不拘多少,不限年劫,遇吉景清晨,便斋戒传之,可得然不?道君告曰:殊不轻也,殊不轻也。精选其人,合母心者,如言则可授耳,理未可忘,言不可息,宜重丁宁,誓唯谨密,勤修默慎,通数感运,至乎道真也。王母稽首,奉命而还,入於龟山玉阙,处於青琳宫中,朱紫之房,连珠宝帐,仙童玉女,众奇伎乐,种种侍卫,玄玄清净。 尔时太和真童与太玄玉女,伺承宴乐,候母恬和,谨束身心,洁斋弥日,共相约誓,内外俱尽,倾资竭产,合得七宝华堂三区,玉床金屏、珠帐宝盖五具,九合神香,十绝华旛,童男童女各一人,金玉龙舆各一乘,百味奇甘千日供御,锦绣罗络各千端,紫黄上金各万斤,擎盛於玉案之上,共奏王母之前,拜伏稽颡,上白母言:尘劫幸会,得侍左右,诚欢诚慰,铭感无极,但后学功浅,大道未成,不以微乏,深乐唯进,不及之道,乞垂矜恕,今穷心尽志,倾诚竭有,自身之外,一切无余,形骸投地,委质上尊,归身归神,归命极此,请闻无上混合五九之妙,伏愿大慈,特垂诰诲。王母沉吟良久,俯仰思惟,屡发叹音,不酬所请。於是真童玉女至诚弥款,五体顿地,叩请不已,遂乃髓脑与涕血俱流,绝炁於地。良久,王母乃整容正辞,使左仙右真,扶而起之,二真苏醒,母赐以玉浆,各服一合,神身如故。於是母告之曰:尔等能行三奇,必能修六妙,且积劫有德,致此真仙之报,今精勤至乎如此,将成无上之道矣。谨传元尊密旨,付授於子,慎秘之科,子久所具,言略可忘,不复多嘱也。二真不胜喜跃之至,唯叩抟礼谢,誓心奉行。母告之曰:夫传此密旨,当清斋大会,延集尊神,关白众圣,供养至真,施及无量。子既舍一切有,投身玄虚,吾今为子奉请无始天尊、太上道君,元始天王、五老帝君、三十二天帝、皇天扶桑大帝、九真诸王、十方仙公、五罗众圣、三界灵官、无极精祇、一切正神,赞明子德,如此可乎。二真屏营,上白:非敢望,唯伏听慈旨。於是王母命左卫仙童,严整云辔,右侍玉女,肃驾风舆,又动飞凤使者,驿龙骑吏,宣通启白,处处之造,克以上皇五年正月一日,大会於玉阙朱宫紫殿之中,使紫极灵童太丹玉女,与中宫黄童,领真岳仙吏,开拓宝门,扫拂户牖,亿房兆宫,无数区宇,基陛坛阶,椽梁楹柱,飞檐相连,步廊相属,自然覆盖,皆是七宝光明,朗无纤暗,外内洞清,彻映无极,其床帐屏风,皆悉珠玉,珊瑚琥珀,车渠玛瑙,琉璃玻璃,种种装饰,幡华香熏,伎乐具说。到是斋日,清晨诰朝,诸方圣众,一时齐集。 尔时天尊现以金姿,项佩圆光,披绣戴冠,乘飞虚玉轮,覆凌云宝盖,众真导引,香花侍卫,伎乐扈从,靡靡难言,於是太上引天王帝君,与王母圣众一时赞叹,巡绕三匝,稽首礼毕,以次还坐,人人请问,天尊一答,各各得解。及至日中,王母设膳,食饮肴果,穷珍毕妙,声香甘美,亿千万种,不可具说,七宝器案,自然充遍,预会大众,咸所同飨,唯饭一种,而随其福德,饭色变异,各有差次,难可了测。食毕净竟,回绕无始天尊,论说精粗,辩析有无,各各欢喜,悉得所了,歌咏妙音,舞玩天乐,一切欣抃,唱善相续。唯有二真,叩伏敢言,於是王母长跪,上白天尊:此二人者,累劫积功,福德所锺,致有道缘,归命既久,精进无退,不胜所见,愿成就之,冒请天尊,欣惧相棘,不悟亿劫之因,果在今日,尊已降临,大众欢悦。六妙密旨,大道之极,二子将成,请以付之,未敢专辄,伏须教勅。天尊告曰:此子精勤,良可成也,应成者成,应度者度,一委道君所具也,便可关白道君,宣告大众,共明付授,不须多情於吾也。王母稽首奉旨,即白道君,普告大众:今付二真密旨,其道成就,愿大道圣众,咸共明识,识知二真功德,成道於今日也。太上答言:甚善、甚善,一切大众,同唱善哉。於是王母告无上混合玉佩口诀,中宫玄通三景口诀;此二诀洞真三+九章之主。两半成一思微口诀,山河会同人鸟口诀;此二诀洞玄经十部之主。五九之极元本口诀。此洞神大#1字、五千文之主。 王母重告二真曰:道君称上清高真元始天尊密旨,云真一生玄二,玄二生神三,神三含太五,太五含三道,兼为六妙,真条有五,五系乎三,三极乎九,九极回变,化反一也,正一无上之道,当究竟乎此矣,善得此旨,真道必成。至道不繁,故片言可以成道,成道多端,随人所遇,虽经亿万,不过此五,千术百道,必归此六矣。虽亿亿劫中,好乐真道,不遇此旨,不成无上正真也。积劫功德,将成至真,当遇斯旨,受之之日,如子乃可付耳。夫玄元本一,成形则二,合一反一,诀在守真液液真,即玄元之本一也,合二存一,是通神也,神符真玄,五常无穷矣,通神行化者兼三也,三合成德,反一之功,含六妙之仪,运九极而变,神变无方,至真之道成也。洞了此旨,唯谨保液真真液之难留,如风过牖,既似毛车入炎丘,又象朽索驭奔马,以数制之其上也,自然守之其中也,以合和录之其下也。若不知三条之奇,非道之人。道之人谨此三奇,故能功德广大,济度无穷也。夫主一由二,成三用五,周六竟九,包罗二四,间关七八,自然之数,轮回无极,三能成五,六能周九,成则合真,周则同道矣。然知三奇之至,解了六妙之仪,此必於今成真,非复后生登道也。 二真曰:久闻喭言,能知三奇六仪,何用余为,能知一,万事毕。常谓三一之诀,六甲之秘为是,今定非邪?母曰:丹元遁甲是末,此旨是本,本末玄玄,玄玄玄矣,虽本末相须,精粗可见矣。二真曰:愿赐慈恩,乞究旨诀。王母乃开口吐之,付於二真之手。方书之文,是自然真炁,结而成字,光如绿玉,清彻焕映,照耀紫虚。其文曰: 甲子之旬,开除之日,生气之时,身神调叶,不期老少,贵在诚实,阳居乎九,阴首於七,炁和心通,相解如一,鸣鼓七通,密咒曰:别诀。此数制也。清和婉穆二三九,千千百百多则寿,不问时节贵调均,炼炁飞丹必通神,别诀。此自然守也。集物会炁相辅生,形迹虽异元始并,不可思议谓为灵,若敬合服道自成,别诀。此药录也。 母曰:能勤此三,存通五六,成真有期,不过七九也。道以空无为上,岂须人物乎。学道至深,将与道合者,故能舍一切有,虚豁归无,爰逮身心,廓然冥静,空空如也,遂合真道。子今舍此众宝,阒然无顾,是得真之证,成道之验矣。未能尔者,皆有所待,道既不须子物,可以施有待者,令各得所之,发生上愿。 二真即奉命散施,莫不周遍。於是荷恩者,叉手赞言曰:善哉二真人,功德实希有,巍巍登道场,慈德流不朽,一切方仰慕,天尊当成此,愿我等将来,得志同如是。二真答言:汝等勤寻师,倾心广慈惠,建立大福田,长修精斋洁,密慎行不休,无令科戒缺,慊慊度群生,恩德流一切,道德既高明,自知宿启哲,元尊所矜护,必遇斯旨诀,得者必成真,真成真不灭,存亡永任意,随运化时泄,混洞会虚空,玄玄合玄节,长乐快无穷,此道讵言说,唯当至心求,勿使失异契,吾今故殷懃,丁宁嘱兹诀,元为自宽懈,流离婴苦毙,妙真非赊诞,想能各勉厉。於是大众一时同声懔然,唱言善哉,俱礼天尊,各辞而去。 真童曰:吾姓周,名灵济,字道通;太玄玉女姓姬,名玉宣,字明赞,并从元始中来,历劫无数,学道轮转,不可称说,或为帝王国主、公侯卿相,或为将帅儒宗、国师道士,后妃夫人、元君傅保,随运死生,常为夫妻,积福累庆。以朱灵元年,得於始青天中,生於浮黎之乡,精进勇猛,敬信精勤。至赤明三年,为太府真人,辅弼道君,翼佐大帝,功德感乎元尊,诚款简於王母。以上皇五年,得遇密旨,受神口诀,成无上正真之道。以下皇九年,见王君精思,遐慕真道,追寻幽远,遭师逢友,不可称计,研几深致,经劫无数,跋涉山水,出处人世,心存万有,志在同济,阴德广流,慈洽一切,其感上通下,运当成真。今以天尊密旨,依诀付之,传授之日,与吾无异。仍命其权憩西城,游行五岳,司察三界,监领一切,科贤简授,号为总真,毗赞太上扶桑大帝,宣畅元始众妙之诀,自上清高真,紫虚玉虚、太无太上、太空太微、太极太和、太玄太素、太清太平、无极诸天神圣真仙,皆关王君,上土乐道,勤寻之焉。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竟 #1『大』:原误作『三』。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09:54
272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