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道人家)
三洞真经
洞真上清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四种)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步五星经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宝箓
北斗九皇隐讳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上洞房内经注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上清七圣玄纪经
真诰
登真隐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握中诀
上清修行秘诀(拟)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上清洞真解过诀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紫文行事决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仙府琼林经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曜内真上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经秘诀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上清诸真章颂
高上玉宸忧乐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诸真歌颂
众仙赞颂灵章
上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洞玄明灯上经
上清明鉴要经
太上明鉴真经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含象鉴剑图
上清佩符文诀(五种)(青券诀、白券诀、绛券诀、黑券诀、黄券诀)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高胜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太玄八景箓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录
道迹灵仙记
元始上真众仙记
上清三尊谱录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太上仓元上箓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大洞玉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上清八道秘言图
上清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曲素诀辞箓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素灵上篇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玄灵宝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校对一次)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校对一次)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注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校对一次)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下元黄录简文威仪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四种)
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
云篆度人妙经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灵宝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芝草品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
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敦煌本)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包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诫业本行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敦煌本)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敦煌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
+
首页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经名: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修道治心之要。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青童君请问太上道君曰:治心入道,科术参罗,各云要妙,由之有缘。未审令之最要,何方为胜? 太上答曰:胜理虽多,其有最者。治心之要,在乎惭愧。动心举目,转体安身,常怀惭愧,不忘须臾,心神乃定,定则入道,此为最要也。 青童君曰:何所惭愧,而得入道? 太上曰:心有神识,识道可尊,尊由无为,而我有为,为有有累,志愿无为,为无无累,不可便及,力进苦迟,负累稍至,为此惭愧,不离心中。又当思我禀生,生由父母,父母鞠养,辛苦劬劳,而我成长,学术不深,无奇方异法,令父母延命,长生不死,同得神仙,此期未克,供养又亏,公私愆过,父母垂忧,思虑不精,功行怠退,为此惭愧,不离心中。又父母爱念,令其隽秀,从师学问,智慧通神,求得仙圣,为道种人,师友劝励,方便抑扬,善诱善接,既炼既陶,而任欲肆心,负违师训,或将成而罢,叛正入邪,攻伐师友,反道破经,罪延尊上,祸灭己身,灾殃将至,不知改俊。或不自觉悟,以伪为真,苦及方悔,悔无所追,为此惭愧,不离中心。又君王赏德,搜贤访美,举其宗乡,拔其萃类,爵禄光厚,宴集绸缪,不能竭方尽忠,赞宣圣化,贪荣慕势,阿谀面从,佞媚自进,抑绝高明,嫉害胜己,结对连仇,灾凶贼害,毒至不知,知不能脱,误及亲友,为此惭愧,不离心中。又崇道不忘,事亲能孝,奉君必忠,不负幽显,而前身宿障,否病相缠,公私口舌,诽谤横生,或斗讼牢狱,非意而及,或执勤守慎,清直异群,君上所憎,众邪所怨,或事师敬友,往还身心,而遭罹凶丑,恶鬼恶人交牙劫掠,惧协中伤,或为善成恶,舍财致怨,尽礼为佞,竭诚为奸,或起立馆舍,缮写经图,堂宇虽立,不得常安,篇部虽多,不得披览,公私挂碍,风火去失,惨疾饥寒,不从本志,白日空去,素愿未成,一失生道,方向冥冥,幽苦烦恼,未测还期,今欲救之,未得要诀,为此惭愧,不离心中。心中有神,不知惭愧,则驰竞遑遑,无时得定。定由惭愧,惭愧既立,常在心中。心中有惭愧,俯仰思道,思道不忘须央,则神明定乎内。内定则罪去,罪去则福来,福来则成真,真成则入道。入道由惭愧,惭愧则入神也。 青童曰:惭愧在心,谨闻命矣。请问惭愧在迩,其状可闻乎? 太上曰:善哉善哉,要矣之问也。夫有形则有心,有心则有事,有事则有迹,有迹则有状,有状则有言,有言则有法,有法则有道,有道法可陈矣。学士治心,惭愧在内,惭愧之迹,其状在外,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是其状也。慎言语,惧恿总也;节饮食,虑贪饕也;衣粗而净,在素洁也;居陋而隐,守静笃也;恭敬一切,避陵辱也;不敢为先,免嫉谤也;始终贞信,潜化导也;进止和光,密行教也;挫锐解纷,明道有时也;出处变化,见神应之缘也。各有其法,同是惭愧之状也。 青童曰:其状如斯,谨闻命矣。其法之制,又可闻乎? 太上曰:其法多条,各有经诰,略而言之,闻一知十也。 凡欲定心,遵奉三尊。道尊经尊,备在我师,师法显隐,俯仰顺从,不得负违,违则失定。守定不失,当侍师尊,瞻听声色,伏勤无休,劳不敢惮,苦不敢辞,专志无迕,以死为期,能如此者,心定得生。若背师任己,违道越经,怨急狐疑,欺罔幽显,此心不定,畏死失生,一去难追,良可痛矣。 凡欲定心,因缘别师,守道执经,存师不替。心怀惭愧,不得从师,师已升天,我不得侍,或游化他境,我不能随,或依运托终,我不能测,或流离困辱,饥冻余方,或遭罹公私,牢狱闭系,或枕疾山水,隔绝人伦,或五灾所及,死败陨亡,或毒虫猛兽,林木所伤,或遭罹盗贼,陷同奸草,不能救之,皆应惭愧。惭愧在心,愁煎在迩,不敢逸乐,不敢安宁,不敢歌笑,不敢荣华。当清严堂室,禁隔杂人,烧香然灯,晨夕朝礼,诵咏师经,思行师法,肃肃栗栗,战战兢兢,麓食服气,敝布衣裳,动止首过,谢罪存神,行善请福,建德立功,开度一切,教化愚蒙,孜孜不倦,翼翼无休。非师之言,口不敢说,非师之服,身不敢披,非师之志,心不敢存,非师之居,居不敢住。能如此者,得惭愧之法也。 凡欲定心,当受《上皇民籍定真玉箓》。此箓至要,为学之先,先能定心,仙名乃定。定仙名者,由此箓焉。是三天正一先生所佩,以定得仙之名,传於玉帝、三十九真、西王母、上元夫人、清灵真人、五岳真仙各一通。受之千年,听传三人。若有金名玉字奏札青宫者,百年之内可得三传。盟用金人、玉龙各一枚、青布三十二尺,以誓北帝。师及弟子各斋九日,北向告盟而传箓也。不受此箓,仙名不定,虽学诸经,功德不就,为魔所试,不能得仙,得仙之人,皆先受此箓。以青纹囊盛佩肘下,男左女右,常以在身,唯浴乃脱,他悉勿解。敝坏更治,启告改易。去失输罚,斋忏三年三十六月,日限足竟,乃得启告佩之。如先三失,不得复受,弥加惭愧,冀后生有缘耳。 《定真玉箓》,自然之文,出乎无始,终乎无终,大劫一改,得道之真,积功累德,必佩斯文。名入其中,身受其炁,是为真真,不可毁矣。大劫未周,其间小劫,功德怠者,身名俱退,必失斯文,亦不值仙。功进德精,得文无失,保为种人,不退不减,若功德智慧,轻重不同。二十四万之外,又有十二万人,合三十六万,一劫之所成也。功德微薄,不入三十六万,便后劫为期耳。此劫之人,精进勇猛,乃得入此三十六万限中。一名《白简青录皇民籍箓》,白金为简,青玉为字也。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录
管理员
2023年5月10日 10:21
26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